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物质资本、技术和知识等。劳动与物质资本具有稀缺性,由于稀缺性,当劳动与物 质资本投入增加时,资源的使用成本在增加,导致经济产出虽然在增加,但增量是逐步减少的,即劳动和物质资本在经济活动中具有报酬递减性。严格地说,报酬递减是对有多种要素投入的系统,保持其他要素投入不变,只增加一种要素投入,所得到的产出增量是递减的。实际上,在经济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受系统组织、人的能力、市场规模等因素制约,即使所有的要素投入都成比例增加,产出的增量也呈现为递减状态。
与劳动、物质资本不同,技术、知识要素不仅丰富,而且可以低成本地生产、复制、传播和利用,对于这类要素,报酬递减假设不再成立。相反,由于技术、知识要素本质上的不排他性和产权上的部分排他性,而具有报酬递增性。不排他性使技术、知识产生了“溢出效应”,部分排他性使技术、知识产生了垄断利润,“溢出效应”和垄断利润均导致了技术、知识投入对于经济产出的正反馈效果。在投入产出的过程中,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和垄断利润交织作用,不仅使单个企业或产业收益增加,而且使整个经济都能获得报酬递增。
(二)生产要素所产生的经济增长不确定性
由于新古典增长理论仅考虑了劳动与物质资本要素,而且认为劳动与物质资本要素投入与经济产出之间是一种循环、迭代关系,对经济产出只具有报酬递减作用,不存在积累和扩散效应。因此,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条件下,劳动与物质资本总是使在平衡态附近不断波动的经济趋于回到平衡态,劳动与物质资本的连续投入不会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仅存在着一个鞍点均衡的稳态,稳态领域内只有一条唯一的平衡增长路径,即确定性增长路径。
然而,阿罗的开拓性研究表明,伴随着劳动、物质资本的连续投入,经济实际上可以产生一种与劳动、物质资本连续投入密切相关的积累和扩散效应,如持续的劳动、物质资本投入,可以丰富劳动者的工作经验,提高劳动者的操作熟练程度,改进劳动者的经验曲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这样,劳动、物质资本的连续投入就具有了经济外部性,对经济产出就不再是单一的报酬递减效应,而是一种报酬递减、报酬递增效应的双重作用,结果是当劳动、物质资本连续投入的积累和扩散效应强于劳动、物质资本稀缺性所产生的报酬递减效应时,经济就呈现出报酬递增占主导的局面。
劳动与物质资本具有报酬递减和报酬递增的双重特性,而技术、知识具有报酬递增性,这样,经济系统就存在着三种作用类型:
(1)报酬递减效应强,报酬递增效应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物质资本的投入,而且,劳动、物质资本连续投入的积累和扩散效应较弱,在这种情形下,受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经济增长只有一条均衡路径和唯一稳定的增长状态,经济增长的路径是确定的。
(2)报酬递减、报酬递增效应均强,经济活动既存在于知识密集型部门,也存在于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部门,或者是劳动、物质资本连续投入的积累和扩散效应与劳动、物质资本稀缺性所产生的报酬递减效应,近似势均力敌。受报酬递减、报酬递增效应的共同影响,经济系统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但由于报酬递减、报酬递增效应不可能始终处于平衡,二者之间的平衡只能是短暂的、瞬间的,所以,经济系统表现出一种动态的波动,也不会出现增长不确定性。
(3)报酬递减效应弱,报酬递增效应强,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部门,或劳动、物质资本连续投入的积累和扩散效应十分明显。受报酬递增效应的作用,经济系统存在多条均衡增长路径和多重稳定增长状态,具有显著的增长不确定性。如,在经济发展的低水平阶段,经济活动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劳动连续投入的积累和扩散效应弱,经济增长出现了均衡趋势,经济增长的路径是唯一的、确定的。在经济发展的中水平阶段,经济活动集中在资本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劳动、物质资本连续投入的积累和扩散效应开始显现,但由于积累和扩散效应并不显著,增长不确定性没有出现。到了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阶段,随着劳动、物质资本的持续投入,积累和扩散效应增强了,同时,经济活动又逐渐转移到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报酬递增作用明显提高,经济增长呈现出不确定性。
部门结构(一)经济增长的多部门组成
按照所生产的产品部类的不同,经济增长的部门可以划分为资本品部门、消费品部门、知识品部门、服务品部门、教育品部门等。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要素效率及不同的盈利能力和经济地位。知识品部门、服务品部门和教育品部门是知识密集型部门,知识存量大、知识生产率高、知识创新能力强,是经济系统中的主要盈利者,被认
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为是经济增长取之不竭的源泉,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牵引作用。资本品部门是资本密集型部门,资本存量大、资本利用率高、对技术与知识的应用能力强,但受到规模经济和资源稀缺的约束,是经济中的次要盈利者和知识密集型部门的跟随者,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消费品部门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劳动存量大、技术含量低、资产规模小,在经济中的盈利能力较弱,是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部门的应用者,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二)生产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增长不确定性
生产部门对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层次:
一是特定时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变化。在每一个特定时期,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它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并且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趋同力量,带动着其他部门的增长,主导部门的知识禀赋、要素效率是主导部门增长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主导部门增长的状态、路径和方式,同时,在部门之间协调力量的耦合下,也决定着整个经济增长的进程,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于动力结构中的知识禀赋、要素效率是非线性的,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构成的经济学模型就是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这样,动力结构在经济运动中就存在着多个稳定的、不稳定的平衡点。多个稳定的、不稳定的平衡点的存在,使经济增长在平衡点之间的转移,就会出现多条可能的路径。在这种条件下,当动力结构中的知识禀赋、要素效率等关键因素在不稳定的平衡点附近发生连续微小的变化时,动力结构的状态并不一定发生连续、微小的变化,而是出现不连续的、跳跃式的变化,即动力结构从一种非稳定的平衡态突跳到另一种稳定的平衡态,产生了新的动力结构。新的动力结构一旦形成,利用协调和趋同力量,就会重新自动调整和改变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促使经济演化成新的、有序的增长方式。
二是不同时期经济增长部门结构的变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不同的部门结构,表现为有不同的主导部门、辅助部门和服务部门。主导部门、辅助部门和服务部门之间的更替和重组,也是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机制。例如,在工业化早期,经济是以纺织业和钢铁业为主的“原料加工”型结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汽车业为主的“精细加工”型结构,到了工业化后期,经济又转变为以微电子和软件为基础的由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构成的“信息处理”型结构。不难看出,在工业化的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不同的,而且,动力结构的三次变迁引发了经济运行方式的三次变革,使经济增长方式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产生要素 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产生的基本条件:生产要素所具有的报酬递减和报酬递增性,是经济系统产生正、负反馈的根本原因,表现为生产要素对经济系统具有两种自组织效应:一是稳定原有结构,二是改变原有结构。两种效应的此起彼伏、共同作用,这就成为了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产生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产生的重要机制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即主导部门知识禀赋、要素效率及其相互之间作用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主导部门及经济增长的结构、路径与状态。
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产生的基本机制是主导部门、辅助部门和服务部门之间的更替与重组及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趋同。
相关词条
品牌联合 |
福特主义 |
货币替代 |
资本逃避 |
机会成本 |
市场预测 |
企业边界 |
实体经济 |
溢出效应 |
规模效应 |
品牌效应 |
财务分析 |
商品流通 |
外汇汇率 |
补偿贸易 |
财务控制 |
项目融资 |
阿罗悖论 |
破窗理论 |
服务蓝图 |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工会财务会计百科全书》
(3)http://finance.sina.com.cn/.../065243272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