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分析
2020-07-30
编辑:网站编辑
有472人参与
发送到手机
 
微信或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分析,是指基于资产负债表而进行的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通过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能够揭示出公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公司经营稳健与否或经营风险的大小,以及公司经营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等。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目的 
  1、揭示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 
  2、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 
  3、评价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 
  4、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 
  5、修正资产负债表的数据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内容: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的编制 
  将分析期的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值与基期(上年或计划、预算)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变动额、变动率以及该项目对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程度。 
  二、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 
(一)从投资或资产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1、分析总资产规模的变动状况以及各类、各项资产的变动状况; 
2、发现变动幅度较大或对总资产影响较大的重点类别和重点项目; 
3、分析资产变动的合理性与效率性; 
4、考察资产规模变动与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动的适应程度,进而评价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分析会计政策变动的影响。 
(二)从筹资或权益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1、分析权益总额的变动状况以及各类、各项筹资的变动状况; 
2、发现变动幅度较大或对权益影响较大的重点类别和重点项目; 
3、注意分析评价表外业务的影响。 
(三)资产负债表变动原因的分析评价 
1、负债变动型 
2、追加投资变动型 
3、经营变动型 
4、股利分配变动型 
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表的编制 
  通过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占总资产或权益总额的比重,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结构和权益结构变动的合理程度。 
静态分析:以本期资产负债表为对象 
动态分析:将本期资产负债表与选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 
(一)资产结构的分析评价 
1、从静态角度观察企业资产的配置情况,通过与行业平均水平或可比企业的资产结构比较,评价其合理性; 
2、从动态角度分析资产结构的变动情况,对资产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二)资本结构的分析评价 
1、从静态角度观察资本的构成,结合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评价其合理性; 
2、从动态角度分析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对股东收益产生的影响。 
  三、资产结构、负债结构、股东权益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一)资产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1、经营资产与非经营资产的比例关系 
2、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适中型、保守型、激进型。 
3、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 
  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财务计划确定的目标为标准 
(二)负债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1、负债结构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1)负债结构与负债规模 
(2)负债结构与负债成本 
(3)负债结构与债务偿还期限 
(4)负债结构与财务风险 
(5)负债结构与经济环境 
(6)负债结构与筹资政策 
2、典型负债结构分析评价 
(1)负债期限结构分析评价 
(2)负债方式结构分析评价 
(3)负债成本结构分析评价 
(三)权益结构的具体分析评价 
1、股东权益结构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1)股东权益结构与股东权益总量 
(2)股东权益结构与企业利润分配政策 
(3)股东权益结构与企业控制权 
(4)股东权益结构与权益资本成本 
(5)股东权益结构与经济环境 
2、股东权益结构分析评价 
  四、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适应程度的分析评价 
1、保守性结构分析 
保守性结构指企业全部资产的资金来源都是长期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和非流动负债。 
优点:风险较低 
缺点:资本成本较高;筹资结构弹性较弱 
适用范围:很少被企业采用。 
2、稳健型结构分析 
稳健型结构:非流动资产依靠长期资金解决,流动资产需要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共同解决。 
优点:风险较小,负债资本相对较低,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适用范围:大部分企业 
3、平衡型结构:非流动资产用长期资金满足,流动资产用流动负债满足。 
优点:当二者适应时,企业风险较小,且资本成本较低。 
缺点:当二者不适应时,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适用范围:经营状况良好,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内部结构相互适应的企业。 
4、风险型结构:流动负债不仅用于满足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且用于满足部分非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 
优点:资本成本最低 
缺点:财务风险较大 
适用范围:企业资产流动性很好且经营现金流量较充足。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一、主要资产项目分析 
  (一)货币资金 
1、分析货币资金发生变动的原因 
销售规模变动 
信用政策变动 
为大笔现金支出做准备 
资金调度 
所筹资金尚未使用 
2、分析货币资金规模及变动情况与货币资金比重及变动情况是否合理,结合以下因素: 
货币资金的目标持有量 
资产规模与业务量 
企业融资能力 
企业运用货币资金的能力 
行业特点 
  (二)应收款项 
1、应收账款 
(1)分析应收账款的规模及变动情况 
(2)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得影响 
(3)分析企业是否利用应收账款进行利润调节 
(4)关注企业是否有应收账款巨额冲销行为 
2、其他应收款 
(1)分析其他应收款的规模及变动情况 
(2)其他应收款包括的内容 
(3)关联方其他应收款余额及账龄 
(4)是否存在违规拆借资金 
(5)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其他应收款的影响 
3、坏账准备 
(1)分析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提取比例是否合理; 
(2)比较企业前后会计期间坏账准备提取方法、提取比例是否改变; 
(3)区别坏账准备提取数变动的原因。 
  (三)存货 
1、存货构成 
(1)存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 
(2)存货结构与变动情况分析 
2、存货计价 
(1)分析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变更是否合理; 
(2)分析存货的盘存制度对确认存货数量和价值得影响; 
(3)分析期末存货价值得计价原则对存货项目的影响。 
  (四)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 
(1)固定资产原值变动情况分析 
(2)固定资产净值变动情况分析 
2、固定资产结构与变动情况分析 
分析生产用固定资产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之间的比例的变化情况 
考察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比率的变化情况,查明企业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方面的工作是否具有效率 
结合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分析生产用固定资产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3、固定资产折旧分析 
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性; 
观察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否前后一致; 
分析企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确定的合理性。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变动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2)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3)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二、主要负债项目变动情况分析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变动原因: 
1、流动资金需要 
2、节约利息支出 
3、调整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 
4、增加企业资金弹性 
  (二)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 
变动原因: 
1、销售规模的变动 
2、充分利用无成本资金 
3、供货方商业信用政策的变动 
4、企业资金的充裕程度 
  (三)应交税费和应付股利 
主要分析: 
1、有无拖欠税款现象; 
2、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影响。 
  (四)其他应付款 
分析重点: 
1、其他应付款规模与变动是否正常; 
2、是否存在企业长期占用关联方企业的现象。 
  (五)长期借款 
影响长期借款变动的因素有: 
1、银行信贷政策及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2、企业长期资金需要 
3、保持权益结构稳定性 
4、调整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 
  (六)或有负债及其分析 
  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性质、可能性及对报告期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