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企业利用借入资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加大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资金成本就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资金占用费用和资金筹集费用。资金占用费用就是占
长期偿债能力用别人资金所需支付的费用。债务的利息、股票的股利都属于占用费用。占用费用主要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使用者使用的时间越长,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多。资金占用费用除了包括资金时间价值以外,还包括了投资风险价值(或投资风险报酬)。投资者如果冒着风险进行投资,就必然要求获得超过资金时间价值以外的利润,由于冒着风险进行投资而取得的利润,就是投资的风险价值。投资项目的风险越大,资金占用费用也就越高。
资金筹集费用就是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的注册费和代办费,以及银行借款支付的手续费等等。这也是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需支付的开支,是资金成本的一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二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而造成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因为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都是固定的。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额就会相应的减少,从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的提高。反之,当利润减少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额就会相应增加,从而使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投资者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财务杠杆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险。反之,当债务比率较低时,财务风险就较大。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财务安全和稳定程度的重要标志。
能力分析二、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和与企业有关联的各方面等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的目的也有所区别。
(一)从企业投资者的角度看
从企业投资者的角度看企业的投资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投资者通过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判断其投资的安全性及盈利性,因为投资的安全性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密切相关。通常,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安全性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需要通过变卖财产偿还债务。另外,投资的盈利性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密切相关。在投资收益率大于借人资金的资金成本率时,企业适度负债,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盈利。盈利能力是投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
长期偿债能力或义务,不管企业的经营是盈是亏,其义务必须履行。这就是说,当企业举债时,就可能会出现债务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可能,这就是财务风险的实质所在。而且,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可能性越大,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或随时可以变现的资产,即企业偿债能力强时,其财务风险就相对较小;反之,则财务风险就较高。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的获利能力两个方面。
(一)企业的资本结构
长期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中,由于短期债务资本的易变性,而将其作为营业资本管理。西方的资本结构仅指各种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我国从广义上理解资本结构的概念更为恰当。原因有二:一是我国目前企业的流动负债比例很大,如果单纯从长期资本的角度分析,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本结构这一概念,已为我国官方文件所运用,国家进行的“优化资本结构”工作就是如此。 
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尽管有多种,但企业全部资本归结起来不外乎是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大部分。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作用不同。权益资本是企业创立和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的净资产,它不需要偿还,可以在企业经营中永久使用。同时权益资本也是股东承担民事责任的限度,如果借款不能按时归还,法院可以强制债务人出售财产偿债,因此权益资本就成为借款的基础。权益资本越多,债权人越有保障;权益资本越少,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在资金市场上,能否借入资金以及借入多少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权益资本实力。
由于单凭自有资金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实际中很少有企业不利用债务资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负债经营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看,债务资本不仅能从数量上补充企业资金的不足,而且由于企业支付给债务资本的债权人收益(如债券的利息),国家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就降低了融资资金成本。同时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固定的,不管企业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都要按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这样,如果企业经营的好,就有可能获取财务杠杆利益。这些都会使企业维持一定的债务比例。企业的债务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财务杠杆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一般情况下,负债筹资资金成本较低,弹性较大,是企业灵活调动资金余缺的重要手段。但是,负债是要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无论企业的经营业绩如何,负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可见,资本结构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权益资本是承担长期债务的基础;另一方面体现在债务资本的存在可能带给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主要存在如下三种融资结构。第一种是保守型融资结构。这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取权益资本融资,且在负债融资结构中又以长期负债融资为主。在这种融资结构下,企业对流动负债的依赖性较低,从而减轻了短期偿债的压力,财务风险较低;同时权益资本和长期负债融资的成本较高,企业的资金成本较大。可见,这是一种低财务风险、高资金成本的融资结构。
第二种是中庸型融资结构。这是指在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融资的比重主要根据资金的使用用途来确定,即用于长期资产的资金由权益资本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提供,而用于流动资产的资金主要由流动负债融资提供,使权益资本融资与债务资本融资的比重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这种结构是一种中等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融资结构。
长期偿债能力第三种是风险型融资结构。这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甚至全部)采用负债融资,流动负债也被大量长期资产所占用。显然,这是一种高财务风险、低资金成本的融资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应该特别指出,现金流量状况决定了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现金流量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将在本书第七章论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