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理论的概述
世界著名的《韦氏国际词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
nal Dictianary)第三版对“理论”一词解释为:理论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概念和实用原则所构成的系统。我国的《辞海》对理论的解释是: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理论的解释是: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不论怎样描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非常密切并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每一方都有助于纠正对方的缺陷,使它变得更加完善。理论的职能是扩大经验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凡属科学的理论,必须能完整地、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2)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根据上述理论的含义,结合财务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财务管理理论定义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理论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首尾一贯的理论,则是评估实务正确与否的指南。财务管理实务已有较长历史,但财务管理理论的出现则较晚。根据现有资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吉亚琴科教授倡导和创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理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始终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急需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以求今后的财务管理实务得到更好的发展。
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从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与演进来看,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美国学者格林(Thomas L. 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理财》标志着财务管理学科的诞生。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内部财务控制、投资财务管理和现代财务管理等四个阶段:
1、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主要注重于资金筹措和财务核算、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回收及收益的计算,处理好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研究公司治理、证券发行和公司合并等有关法律性业务,为企业筹措资金服务。
2、内部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筹措资金,更需要重视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严格控制财务收支。因此,从这一时期开始,财务管理学的研究重心开始向内部控制(资金的内部管理)转移。
3、投资财务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企业财务管理开始重视现金流量的分析以及从企业内部对这些现金流量进行计划和控制,资本预算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到了50年代中期,资本预算以及货币时间价值引起财务人员的广泛关注。资本投资项目评估和选择的方法与技术得到了发展,财务管理日益重视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配置问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扩大,开始对投放于各种资产的全部资金进行管理。
从50年代后期开始,财务管理朝着“严谨的数量分析”方向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各种复杂的计量模型的应用,使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等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分析再度受到重视。财务管理重点研究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形成,即研究如何均衡负债与普通股、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使企业形成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在这一阶段,财务理论借鉴经济学的新成果,以提高投资收益为目标,以时间价值理论和风险控制理论为基础,开始向高级管理领域拓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4、现代财务管理阶段
现代财务管理阶段的突出特征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计算机财务决策系统;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
财务管理理论的结构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对实践的能动反映,理论并非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碎的,它侧重于研究行为主体及其行动的思想,阐明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什么应是这样,不能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不能采取那样办法的缘由,从而帮助行为主体在思想和观念之间寻求相互联系的思路、理由和目标,权衡可供选择的观念、程序和方法,扩大理论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可见,理论对实践具有本能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等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同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
1、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展示其整体框架,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
2、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
3、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
4、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编辑]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
由于制度背景的不同,中西方财务理论研究难免会存在差异。然而,除了差异之外,我国的财务理论研究与西方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情况
理财学界普遍认为,1958 年美国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莱尼教授关于资本结构无关论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理财学的诞生。从那以后,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大体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一)有效市场理论
它说明的是金融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即证券价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关信息。有效市场理论给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很多启示,如既然价格的过去变动对价格将来的变动趋势没有影响,就不应该根据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化决定投资或融资;既然市场价格能够反映企业的状况,市场上的证券价格一般也就是合理的,因此凡是对证券的高估或低估,都应当谨慎;既然资本市场上的证券都是等价的,每种证券的净现值都等于零,因此各种证券可以相互替代,也就可以通过购买各种证券进行投资组合。
(二)资本结构理论
最初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根据某些假设,通过套利活动,企业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不同而改变其价值,即对于企业价值来讲,资本结构是无关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问题的认识有了变化,即如果考虑公司所得税,由于债息可以抵税,在一定假设的前提下,企业的价值会随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企业的负债越多,价值越大。以上理论的某些假设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成立,所以其结论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在放宽了一些假设条件,进一步考虑个人所得税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所带来的节税利益,而节税利益的多少依所得税的高低而定,于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仍与其价值无关。这些理论引起了很多讨论,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诸如 “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等。
(三)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这一理论给出了关于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衡量办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可由构成该组合的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衡量,而风险则可由各项资产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方差和协方差衡量。计量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价值,投资者便可以通过适当的证券组合,提高投资效益。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该理论用于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价值的评估。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某项风险资产,比如某股票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回答了为补偿风险,投资者应当获得多大报酬的问题。
(五)股利理论
股利理论是关于企业采取怎样的股利发放政策的理论,分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两类论点。在股利无关论看来,在完全市场条件(即具备一定的假定条件)下,由于存在套利活动,投资者对于企业留存较多的利润用于再投资,还是发放较多的股利并无偏好,他们可以通过套利自动补偿损失。既然投资者不关心股利的分配,企业的价值就完全由其投资的获利能力所决定,企业的股利政策不影响企业的价值。股利相关论则认为,现实中不存在股利无关论提出的完全市场条件,企业股利的分配是在种种制约因素中进行的,企业不可能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法律、社会的,又有股东的,还有企业自身的。由于存在诸多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企业的股利政策与其价值必然相关,企业的价值就不会仅仅由其投资的获利能力所决定。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又形成了若干股利政策影响投资者行为的理论,如“信息传播论”等等。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关于企业财务本质;关于经济核算的实质、客观依据、考核指标体系、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利润。此外,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还涉及到社会主义的资金理论、成本理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等问题。
(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对财务本质的继续讨论,提出财务本质、价值分配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等。关于财务的职能,提出财务的二种职能、三种职能、四种职能、六种职能等观点。
2.关于财务管理假设。共同的认识是财务管理的假设并非一个而是一组,但对其组成持有不同看法,如有的认为应包括理财主体与自主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健全假设、连续经营假设;有的认为应包括独立理财主体假设、谋求价值增值假设、财务风险假设、财务关系客观性假设、利益平衡分配假设、财务环境与财务文化决定假设、财务可管理假设等等。
3.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出的认识很多,分别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净现值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还有人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多元的和具体的。
4.关于财务的主体。提出作为企业财务主体的,应当是企业本身。
5.从产权角度对财务管理的研究。有人主张应重视从产权角度对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并论述了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产权管理中的财务问题。还有人将产权分析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所有者财务的观点、出资者财务的观点、经营者财务的观点。
6.关于预算管理。有人认为实行预算管理是改善企业经营的重要措施,并从预算与国有企业改革、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本质、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特征、预算管理的前提与条件等诸方面对预算管理进行了探讨。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
从以上的概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差异,这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研究对象和内容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本身,着重研究资金筹集、投资行为(主要在场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实务。研究的内容是这些财务活动如何开展,具有哪些规律,如何去做会更好。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概念,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的上层建筑。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财务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财务管理应当建立哪些概念,这些概念应当如何表述,相互关系如何等等。应当说,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具有其合理性。
(二)关于研究方法方面
西方财务理论的核心构架是由几大理论模块构成的,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市场效率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都是实证性质的理论,都是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的现代西方财务理论,严格地遵循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模式,相信推理和理论在获得可靠性知识上的有效性,信奉事实的逻辑延伸。即首先提出理论做出预测,然后搜集证据并构造模型,看检验结果是否与预先的理论预测一致。如果不一致,下一步或者是精炼理论,改变理论的假设基础,或者是对实证检验进行精炼,直到结果能够符合人们的理解。概括地讲,思维轨迹就是从理论假设到实证检验。遵循这样的思维方式,西方财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就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而言,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中,无论哪个历史阶段,很明显地是以规范研究为绝对主导。有学者以1981年到2000年20年时间发表在《会计研究》、《财会月刊》、《经济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等7个刊物上的财务理论文章为样本,统计出这一阶段内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共计53篇,只占到总数的13.5%,而且全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且大部分发表于90年代后期。研究表明,虽然实证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迅速地在我国财务理论界传播开来,形成绝对的优势,取代规范研究。
">编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构架
现代企业是一个不断失去平衡同时又不断争取新的平衡的矛盾体。在争取新的平衡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角色。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财务管理能否扮演好这个角色起着决定作用。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二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三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现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来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要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现代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的依次进行来实现的。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而资金不断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有效与否的问题。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现代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一表述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同时兼顾了现代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健全、合理、有效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使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对财务活动中的意外情况和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体职能主要有:①决策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财务管理根据反馈的信息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财务管理保证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共同存在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采用一定方式从有关渠道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的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方案,规避财务风险以获得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不同的投资项目会对现代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及其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的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提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以及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其他环节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它为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又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的过程。它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现代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财务效果,以便为其他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在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现代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它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内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主要由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主要由现代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无形环境既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又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现代企业外部并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有形环境会在时空和规模上影响、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增强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现代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来完成生产经营,而这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需要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为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在微观方面可以刺激现代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现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地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能够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以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不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3.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财务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各项经营要素的搭配情况直接体现在有关的财务指标和各相关财务项目上。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的相关财务项目必须在数额上和结构上相互配套与协调,以保证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物尽其用,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效益。
4.利益关系协调原则。利益关系的协调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利益关系协调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在收益分配中(包括税金的缴纳、股利的发放、利息的支付、工薪的计算等):既要保证国家的利益,也要保证自身和员工的利益;既要保证投资人的利益,也要保证债权人的利益;既要保证所有者的利益,也要保证经营者的利益。以此不断改善财务状况,增强财务能力,为提高效益创造条件。
">编辑]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是财务管理学从独立走向完善的世纪。从20世纪初期的筹资管理,到二战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到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1世纪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加纷繁复杂的环境,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
一、WTO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
近二十年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企业在21世纪初面临的最重大的经济环境变化就是我国正式加入了WTO,它标志着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创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入世对企业财务管理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市场变化对财务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财务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的是金融全球化。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范围和区域限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必将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企业的筹资和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规避风险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
第二,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工具品种,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同时也派生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表外风险等新的风险,使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如何规避风险,将成为入世后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三,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促使我国金融机构加快建立企业制度的步伐,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将进一步规范,这必将使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经济结构变化对财务的影响
入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加入WTO后,我国的产品可以在WTO的成员国(或地区)中享有多边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这无疑将使我国企业增加跨国经营活动,从而对企业跨国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入世将对我国原有的一些受保护的部门及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产生较大冲击,而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已形成规模经济且技术成熟的部门则将从中受益,这必将影响到我国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向及规模。企业内部重构时的资产剥离、并购时的资本运作、破产时的权益清算等,都将成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法规财税环境变化对财务的影响
WTO有一套各成员必须恪守的涉及贸易、结算、财务等诸多方面的规则,要求我国的企业也必须遵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这些新的法规,否则就可能导致财务决策失误,或招致不必要的诉讼及处罚,更有甚者,可能将企业推入破产或被恶意并购的深渊。加入WTO后,关税也将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将逐步消除,其他主要税种的收入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将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另外,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支出将逐步削减,企业的筹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人才环境变化对财务的影响
加入WTO后,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企业如何留住优秀人才,甚至吸引国外管理人才流入,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在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进程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精通、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熟练掌握外语和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我国财务管理人员还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知识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经济时代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传统以物质形式的资本为主要内容的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配置结构。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财务管理理论必将拓展出全新的领域,表现出与传统财务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特征。
(一)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
知识经济使技术成为企业生产要素的核心,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商誉和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据统计,在经济发达国家,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60%~80%。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无形资产管理必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将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信息、知识、技术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创造这些信息和技术的员工在整个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识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必然要求确立知识资本的地位,使知识及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成为重要的分配依据。这样,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将在更大范围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与此相适应,企业传统的收益分配格局将被打破,企业员工的工资及其他形式的报酬将会提高,资本所有者的报酬将相对减少。
(三)财务管理方法日趋化、虚拟化
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使之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虚拟化特征。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企业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网络上。另外,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网络化的加强以及新的媒体空间的开辟,信息处理将更多地在媒体空间上虚拟实现,这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更加适应经济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
(四)风险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世纪里,由于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媒体空间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以及无形资产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加,这些都使风险管理在财务理论研究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三、财务管理理论必将全面创新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从理财观念、理财目标、理财内容上进行更新、调整与拓展。
(一)建立企业财务理念体系
企业财务理念,即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完善的企业财务理念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企业财务的核心理念、基础理念和业务理念。核心理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务理念,具有导向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基础理念是指财务管理中一些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理念,如代理理念、资金时间价值理念、风险理念、税务规划理念、资本运营理念、财务专门化理念、资本保全理念等。业务理念是指在处理各类具体财务管理业务时应树立的一些观念,这些理念是针对某类财务管理工作而发挥作用的,它们分别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资本运营、收益分配、特殊财务问题处理等业务工作中,如资本结构理念、财务杠杆理念、资产组合理念、分配政策理念、目标成本与目标利润理念等。上述三个层次的财务理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国企业的财务理念变革面临着双重压力,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财务理念,还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行财务理念的创新。也就是说,企业还必须树立全球化理念、网络财务理念、知识资本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等新的观念,从而逐步形成与完善新时代的企业财务理念体系。
(二)确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
经济环境不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也不同。传统的观点有两种,即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的结果使企业或者得到超额利润,或者得到平均利润,或者无法得到利润而出现亏损。得不到平均利润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取利润的多少,表明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由,利润最大化被认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看,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严重,从而出现资源掠夺式经营、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二战以后,以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企业只有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公司目标,股票的价格才能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又被认定为企业理财的新目标,但是,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理人员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以损失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作出逆向选择。另外,股票价格除了受财务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受到了理论界的质疑。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投资理念在发生变化,投资者注重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即企业的成长性,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在未来时间内带来多少现金流量增量将成为衡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标准。财务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实物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拥有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而这一核心技术就是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同时,企业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企业对自然的贡献大,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企业如果因排放废气、废水等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它就要付出代价。所以,环境资源也是关系企业成长的因素之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拥有了信息就拥有了市场,企业就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所以,信息资源也是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财务资源。由此看来,企业价值最大化将是财务管理目标发展的新方向。
(三)拓展财务理论研究内容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内容,取决于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在新的世纪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应将其视野拓展到新的领域。
1.重视置于金融环境之中的财务理论研究。
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财务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对金融市场的研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必将不断成熟与完善。因此,应将财务理论置于金融环境之中来进行研究。
2.重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财务理论研究。
目前,在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如资本结构优化,多元投资组合的确定,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企业价值的评估,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等。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重视配套改革中的财务理论研究。
为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必须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如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在这些配套改革中,必将出现许多新的财务管理问题,比如,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应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应如何对国企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如何对退休基金、住房基金等有关基金进行管理和投资?只有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推进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重视对国际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
随着国际筹资、投资、结算、纳税等业务的逐步开展,对国际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客观需要。重视国际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丰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 罗勇、任海英.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会计之友》 2006年第29期
- ↑ 刘韬、陈庆杰.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架构
- ↑ 郭泽光、李颖.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