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负激励
所谓负激励,是指当组织成员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目标或社会需要时,组织将给予惩罚或批评,使之减弱和消退,从而来抑制这种行为。
负激励的表现形式
负激励的具体表现主要为:警告、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
负激励的要求
[1]
(1)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
在宪法中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负激励也是如此,在企业治理行为中要做到“负激励面前人人平等”,它的执行比正激励要更为准确和适当,难度也较大。负激励在执行时往往不同于正激励,正激励通常偏向于“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太会计较;而负激励则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会导致企业治理者的权威受损,甚至导致企业治理制度形同虚设。
例如,一个员工迟到,决不能因为员工说他在途中塞车,没有主观错误而放弃对其处罚,否则下次因“塞车”迟到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治理者根本不可能去落实是否真的塞车,治理者还可以这样理解:既然知道上班高峰期有可能塞车,那为什么不能提早一点出发呢?更不能因人而异,如某领导的太太或亲戚迟到而放弃对其处罚,那么,所有制度将会流于形式,企业治理必然陷入混乱的状态。
(2)在负激励面前治理者要以身作则;
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治理者要舍得“亏”自己,要陪同员工接受应负担的责任,让员工心服口服。
(3)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现代治理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员工激励中,负激励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还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轻易伤害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整天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不敢越雷池一步,很轻易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负激励措施太轻了,员工不当回事,处罚与不处罚差不多,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负激励的运用一定要注重把握一个“度”,对于不同的员工群体,有时还要区别对待。
(4)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
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都是负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两者结合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正激励与负激励关系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个体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提高个体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奖励和表扬等。但是,正激励对员工的心理影响在逐步淡化,非凡是对于高薪白领阶层,有调查表明,在中国月薪高于5000元的阶层,对于奖励额度在10%以下的激励,绝大多数人员表示“没感觉”,原因是相对于其较高的薪酬总额来说,这一点奖励是微不足道的,也难怪他们无所谓,并且经常性的表扬也会落入习以为常“惰性”的圈套。而负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并且具有双重性,从物质的角度看,本来正常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没拿到还被处罚,损失是双倍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打击,心理波动可想而知,企业正是通过负激励的方式从心理上的影响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如上例,一个白领迟到被扣薪100元并公告,此白领很担心员工对他的熟悉改变,对他的心理影响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
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促使其幡然悔悟,改弦更张。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四周的个体与群体。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就会产生无形的正面行为规范,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最终使企业治理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 ↑ 王增月.负激励在企业治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