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衡水学院办公楼 | 衡水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坐落在京九沿线第一个省级"综合开发实验市"--河北省衡水市。京九与石德铁路,京开与太青高速公路,京九与济石太银通讯光缆在这里聚汇相交,衡水成为北起北京、南达九龙,东接京沪,西连京广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型集散地。距市区十公里处的衡水湖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23年的直隶第六师范。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衡水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衡水学院。在建校的各个历史时期,培养出了大批栋梁之才。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改革与发展并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现已成为冀东南地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学院占地1041亩,校舍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76万元。拥有36个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验室,有12个多媒体教室,8个音像语言实验室。图书馆藏书43万册,期刊资料1085种,音像光盘资料10627套,并有14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由清华大学设计院设计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图书馆2005年投入使用。校园网作为中国教育科研网衡水市主节点以千兆光纤连接。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和球类塑胶灯光体育运动场。学院固定资产总值2.4亿元。
学院设有12个系(部)、61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治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部分学科门类逐步形成了在全省较有影响的学科群。现有各类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万人,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领导
 | 衡水学院党委书记李德发 | 李德发1950年7月生,天津市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现任衡水学院党委
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 衡水学院院长李逵良 | 李奎良1957年2月生,河北枣强县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教授,
现任衡水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 衡水学院副院长陈亮 | 陈亮1966年7月生,河北沽源县人,治理学博士,中共党员,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衡水学院副院长。
协助院长分管学院办公室、人事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
学报编辑部、继续教育部等部门。
 | 衡水学院副院长刘逸鹏 | 刘逸鹏1958年2月生,河北安平县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衡水学院副院长。
协助院长负责后勤、财务、基本建设、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后勤治理处、财务处等部门。
组织机构
党政部门
办公室 | 纪委 | 组织部 | 宣传部 | 人事处 | 财务处 | 学生处 | 招生就业办公室 | 教务处 | 科研处 | 后勤治理处 | 保卫处 | 群团部门
工会 | 团委 |
院系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系 | 教育系 | 应用化学系 | 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 数学与计算机系 | 生命科学系 | 美术与艺术设计系 | 体育系 | 音乐系 | 经济系与治理系 |
历史渊源
 | 衡水学院历史遗址 | 衡水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1923年建立的直隶第六师范学校。1945年曾为冀南军政干部建设学院。
1960年学校搬迁至衡水并更名为河北衡水师范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衡水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师范专科学校。
1979年7月,河北农业大学衡水分校停办后,地区行署决定衡水师专在其旧址建校。学校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五个科(1983年10月经衡水地区行署批准后 统称为系),在校生500余人。校址座落在距原衡水县城西20公里的深县前磨头镇南侧,占地441亩,建筑面积24129平方米。由于旧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师生生活不便,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校党委提出将学校迁至衡水市西郊,并得到了省、地政府的批准和支持。
新校址于1983年11月破土动工,第一期基建工程共计2.5万平方米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1987年7月,学校顺利进行了搬迁。
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衡水师专与原衡水教育学院进行了实质性合并。
2004年5月17日经教育部批准衡水师范专科学校改建并升。
师资力量
 | 衡水学院办公楼 | 学校现有教职工773人:专任教师536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38人,合占36.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9人,占40.9%,其中博士27人;在读博士生6人,在读硕士生133人;学缘结构中非本校毕业的占98.4%,有来自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教师长期执教。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教师中涌现出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河北省科技厅星火先进科技工作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衡水市劳动模范、衡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社科专家、衡水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库优秀人才共45人。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力地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经典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把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把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机床、机械加工工艺、液压与气动技术、检测技术、数控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与设计等。
教学改革
 | 衡水学院办公楼 | 学校近三年增加了电子信息科学等9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启动了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文学理论”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全省同类院校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走在了河北省同类院校的前面。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河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奖励54人次,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4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17人获得三等奖。首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1人获一等奖;近三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平均达17.4%。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81.9%。
科研成果
 | 广场 | 学院注重提高科研水平。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50余部,主编教材145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学院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建立有网络技术应用、中华传统文化、 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教育科学、莎士比亚、建筑装饰等7个研究所,承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保护等多项研究任务,生物系主持的《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列入河北省自然科学研究课题。 《衡水学院学报》作为衡水市惟一对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曾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办学方针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治理制度,教风严谨,学风端正。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形成了较完备的教学监控体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框架。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检查团、河北省教育厅督导组、河北省成人教育检查组先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学院教务处被原国家教委第一批命名为“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语言文字工作受到国家语委表彰,在近8年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在2004年省教育厅评估中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荣誉
 | 宿舍楼 |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德育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学生工作在1999年和2003年被省教委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两次受到国家教育部、团中心的表彰。学院校园树木成荫,亭台错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典雅,环境怡人,被命名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河北省园林式单位”。
八十载沧桑岁月,二十年风雨兼程。承袭着燕赵与齐鲁文化的浓厚底蕴,肩负着冀东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光荣使命,迈上新征程的衡水学院厚积薄发,正为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地理位置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界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东部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相连,北部同保定市交界。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
京九、石德铁路在这里交汇,石黄高速、石德高速、107(京大路)国道穿市而过,铁通和公路交通都非常便利。
相关词条
衡水市 | 河北省 | 经济贸易 | 北京 | 教育部 | 清华大学 |
参考资料
1、http://www.hsnc.edu.cn/hsnc/
2、http://www.hsnc.cn/ZhaoJiu/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