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泽定律:谁都想做自己的主宰,而不愿受别人驱使。
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矢泽清弘
点评:愈是有主见的人,愈想成为自己的主人。
企业运用如果手下人个个惟命是从,不管说得对还是错,都点头哈腰的奉承拍马说对,明明错了他也说对,这种奴才相十足的人,老板会喜欢吗?多数老板肯定不喜欢。因为奴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像木偶傀儡一样好使唤,但是他们没有什么用场,如饭囊草包的多余。然而,是人才,就有主心骨和独立见解,当老板说错话,定错事的时候,或者感到老板有缺点的时候,他就会站出来发表意见,给老板出谋划策。这样的人才常常与老板发生意见分歧,有时,连老板都说服不了他,改变不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主张。但老板往往反而会佩服他的智性和慧眼。老板喜欢这样的人才,但却难以使唤他。所以说:奴才好使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使。老板宁缺勿滥、宁少勿滥,也坚决不要奴才要人才。
但是,人才的确有用却不好使,怎么办呢?其实,任何人才,再难使唤的人才,由于他是个活人,即便很顽固、倔强,只要找到了驱动他的“按钮”,找到那个“驱动开关”,使唤起来可能比老实人还要勤快得多。
至于“驱动按钮”长在每个人的身上,老板的确不好找。许多时候很多老板甚至找不到按钮,人要指使别人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矢泽定律——“谁都想做自己的主宰,而不愿受别人驱使。”恰恰暗示了这个按钮的位置所在。
“谁都想做自己的主宰”,如果看透这前半句话的内涵,就容易找到驱使别人的“按钮”。
应该说,员工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内心算盘,特别是有用之才更有独见。他到底打算做什么?老板若能够看穿他的肚皮就好了。如果老板能看穿了一个员工的心思、意向,那么,他的原动力就被抓住了。老板就可以设法借助于他的力来驱动他,等于说找到了神秘的“按钮”。
作为老板,是需要懂一点心理学常识的,只有摸清了一个员工或者一个下属的心理活动,才能更好的驱使他。
老板不仅要知道员工需要工作,还要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单单满足了员工的工作是不够的,满足了员工所热爱的工作才能真正驱使他积极的投入工作。比如,如果把一个看大门的差事交给一个满腹经纶的文秘去做,不仅大才小用,而且他还可能看不好大门。如果把一个没有文艺细胞的人硬是拉去当秘书,他半天也写不好一份报告来,甚至八棍子也打不出一个屁。同样还是这两个人,两个岗位,对调一下位置,却能够满足各自的需求了。
老板不仅要善于驱使员工,而且还要知道根据不同的员工对象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老板对一个缺少文化修养的粗鲁员工,讲一大堆的道理显然消化不掉,只会引起他的烦躁、反感,简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最好的办法是少罗嗦,直奔主题的把工作内容交代完、把纪律说明白。而对一个温文尔雅的大学生,老板则要根据他知书达理的特点,多交谈多探讨,来不得半点的简单粗暴,否则要被认为老板的无知、没水平。
老板还要注意员工在性别上的区别,女员工比较倾向于感情和形象思维,也不宜太多讲道理,很多女子讲道理根本驱使不动,而从情商方面去动之以情则会有较好的效果。男员工又多倾向于理性和逻辑思维,多讲道理则是个最有效最捷径的驱动办法,只要能够以理服人,多数男人都会俯首听从驱使。
老板也要注意员工的性格不同来进行驾驭驱使,性格是人在长期中逐步形成的顽固定型,很难在短期里改变。如果老板注意到这一点细节会对管理工作很有利。
总之,要驱使一个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神秘“驱动按钮”,老板要把握好对方的内心活动,把握准对方的心理状况和原动力。企业管理终究是对人的管理,老板怎样找到下属和员工那个各自不同的神秘“驱动按钮”实在是件艰巨的事情。这个按钮千变万化、不可胜数,但基本上是座落在“利益挂钩”的基石之上。一旦找到了按钮,也就获得了驱动别人的控制权,就可以任意自如的指挥和管理。
启示要想主宰自己,首先需要培养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可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防碍着个人支配自己。一定要确信,每时每刻都能做出情感上的选择。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也许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乐等情感 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个人对它无能为力,不能控制,只能接受;还可能认为,每当发生悲伤的事情,就会自然地感到悲伤,并希望出现一些愉快的事情使情绪好起来。
精神愉快是人的一种自然状态,只要看一看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幼儿,就可以认识到这一点。保持精神愉快并不难,难的是抛弃过去所接受的“应该”、“必须”等框框。要想主宰自己,首先要有自我意识尽量不要说“他伤了我的感情”一类的话。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在思维方面,也是温故知新。当然,已经习惯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法,总是认为各种情感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要知道,是用了成千上万个小时才养成并巩固了这种思维方法的,因而也需要花成千上万个小时来掌握并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即对自己情感负责的思维方式。的确,这并不容易,甚至很难,但难又有什么关系呢?毫无疑问,不能因为难就不去掌握并运用这种新的思维方法。
要想主宰自己,仅凭好奇心理去接触新的思想是不够的,还必须下决心保持精神愉快,对使产生惰性的思想提出质疑并彻底加以抛弃。
如果确实希望摆脱各种病态行为、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并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确实希望精神愉快,就必须象完成任何一项艰巨任务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反反复复地告诫自己;大脑确实属于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为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可以做出选择,而且只要主宰自己,就可以享受自己现在的时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