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主要央行花了一个世代的时间,钻研央行的一言一语如何影响经济,不断琢磨“前瞻式指引”这门艺术。
然而,如今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让央行的这些沟通技巧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至今仍找不到可以引导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前进的方向。未来六个月的可能局面——从经济衰退到急速复苏皆有可能,在此情况下,从美国到日本,各国政府说法都不外乎承诺未来数年将提供广泛的央行支持措施,但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何时到来,则是一片模糊。
彭博社撰文表示,各国央行过去习惯以简单的区间来预测经济的走势,但如今却改用情境法预测,这突显出要评估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仍然困难重重。澳洲联储是以替代方式提供经济展望的几家全球央行之一:基线情境,上升情境或下降情境,取决于失业率的高低。英国央行则根据可能的情境发布预测,而不会提交正式的预测。美联储决策者则淡化外界对精准预测的期望,费城联储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如今提到的都是情境。情境之一是第二波疫情,以及“随着美国再度进入封锁期,2021年GDP的收缩可能令人痛苦”。
10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央行主事者和经济学家手忙脚乱,如今,在预测世界经济如何应对缓慢的重新开放时,他们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新冠病毒的敏捷性和杀伤力,以及解除行动限制后消费者的反应,是许多变量的一部分,这些变量使新冠病毒时代的预测徒劳无功,即使是在经济专业领域的最高层级也是如此。星展集团驻新加坡的首席经济学家Taimur Baig说,大部分前景取决于大流行缓和和抗疫措施的结果。因此,诸如货币和财政措施的影响、对油价下跌的反应之类的计算,未能提供合理程度的预测信心。
前所未有的危机根据澳洲联储的基本预测,6月份失业率将达到10%,到2021年底将回落至7.5%。在乐观的情况下,失业率将在2022年中期降至5%,而在悲观的情况下,失业率将徘徊在10%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经济出现深度萎缩。
这一切都取决于消费者是否会在政府限制解除后自愿长时间保持社交距离,以及是否会导致消费、投资和就业“长时间疲软”。澳洲联储在上周发布的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很难准确判断这些影响的规模和时间,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是有意义的。”在亚洲和欧洲的其他地方,政策制定者也同样感到困惑。一些主要央行近期的对外沟通也是同样的含糊笼统,只是用各种变化形式承诺“不惜一切”协助应对新冠危机。
以日本而言,日本央行承诺维持利率于低档或下跌,直到疫情过去。除此之外,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日前表示,由于疫情发展路径仍然极不确定,央行要维持低利率多久,或者是否可能降息,不会有明确说法。在此同时,英国央行则是舍弃了前任行长卡尼原先将升息时机与失业率挂钩的路线,转而采用疫情时代更空泛模糊的语言,尽管研究人员发现卡尼的策略是一种很有效的指引。“不论经济前景如何变化,央行将视需要采取行动,”新任英国央行行长贝利上周表示。
欧洲央行过去几年来陆续推出一些新方案,在主要央行之中,打造出堪称最缜密政策架构,同时还提供详尽的政策指引。但即便是欧洲央行,现在也不得不设法淡化外界的期望。应对危机的核心购债计划将持续进行,直到欧洲央行的管理委员会“判断新冠危机阶段结束,”而这个结束点也许很难评估,对于不同的欧元区国家来说也可能不同。某种意义上来说,央行行长们的做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做法如出一辙,后者在4月中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情境方案作为基准,每一种方案都比上一种更糟糕。IMF首席经济学家Gita Gopinath当时表示,新冠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意味着它对人们生活和生计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各国政府已经累积了超过8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资金,各国央行只能自行计算如何利用这些资金和自己的行动帮助经济更快地走出危机。即便如此,最大的未知数仍然是及时治愈病毒的可能性。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周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对该行的经济学家来说,乐观和悲观的前景都基于健康专家的共识,即至少到2021年之前都不会有有效的治疗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