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近日发布《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2020年移动支付领域的新趋势、新变化及新风险。报告显示,2020年移动支付呈现三大新特点:一是各大城市、中小城市进入数字支付时代,移动支付加快与公众数字生活对接,受益人数占比较2019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二是疫情防控加速线上便民支付场景建设,包括生鲜电商、网络直播、医疗支付等;三是移动支付付款账户首选使用网贷资金的群体值得关注,人数占比上升明显。
支付场景加速渗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8.05亿,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7%。报告显示,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较上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
从使用频率看,每天支付3次是2020年移动支付的平均水平,支付频次超过3次的比例较2019年大幅提升11%,超过5次的比例占总人群的四分之一。“95后”是高频支付的主力军,特别是“95后”男性,平均达到每天4次的支付频次。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移动支付凭借“无接触、更卫生”的优势,成为民众选择其作为支付方式的一大驱动力。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更多线下支付场景向网络直播、医疗支付等更多消费场景迁移、延伸。
报告显示,3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女性比男性高出7个百分点,且年龄越小越喜欢该模式;接近四成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新兴的线上支付平台与线下的小摊贩、菜市场、水果店等小型实体商店支付场景等有机融合,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到居民青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专家提示需警惕新型诈骗
从移动支付资金来源看,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会选择绑定信用卡,18%的受访者选择绑定储蓄卡,第三方信贷产品和支付账户零钱各占14%。在绑定信用卡的人群中,学历越高、收入越高、支付频率越高的群体,选择绑定信用卡的比重越大。
随着互联网机构向消费信贷市场渗透,尤其下沉至市场广阔的低线城市,第三方信贷产品的用户在低线城市的绑定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指出,因信用卡申请门槛较高等原因,年龄偏低的学生群体倾向选择使用第三方信贷产品,占了不小的份额(约17%)。另外,在使用第三方信贷产品的用户中,相对收入较低的人群(5000元以下)占比较高(约17%)。
公众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日趋肯定,报告显示,98%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是安全的。但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报告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其安全防范措施相对薄弱,特别是高龄人群与低收入群体使用的支付验证方式种类单一、不安全移动支付行为偏多,如“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和“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支付”的风险问题表现较为突出。
报告显示,仅8%的受访者遭遇了在网络诈骗中经济受损的状况,相较2019年减少了4个百分点,但新型诈骗更需警惕。银联风控专家建议,一是管理好个人账户及二维码,及时注销睡眠银行卡及账户,切勿出借、出租银行卡及收款码;二是守护好个人敏感信息,注意识别套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息理财”“虚拟货币”“网络借贷”为噱头进行诱惑实施欺诈; 三是坚决抵制网络赌博、“跑分”等非法平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