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遭遇疫情,但是银行资产质量“保卫战”成效显现。《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保险报》记者统计了32家上市银行的一季报后发现,近八成银行不良率等于甚至优于去年年底。
32家上市银行中,有12家银行不良率与去年年底相比出现了下降,包括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西安银行(行情600928,诊股)、杭州银行(行情600926,诊股)、苏农银行(行情603323,诊股)、张家港银行、青岛农商行、苏州银行(行情002966,诊股)、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华夏银行(行情600015,诊股)、郑州银行(行情002936,诊股)。其中,浦发银行、招商银行、苏州银行和杭州银行的降幅达到或超过了0.05个百分点。12家银行与去年年底相比不良率持平。有8家银行不良率与去年相比出现上涨。
这8家银行中,常熟银行(行情601128,诊股)截至一季度报告期不良贷款率0.98%,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上海银行(行情601229,诊股)不良贷款率1.18%,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39%,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浙商银行(行情601916,诊股)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北京银行(行情601169,诊股)不良贷款率1.47%,比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不良贷款率1.59%,比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贵阳银行(行情601997,诊股)不良贷款率1.62%,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不良贷款率1.80%,比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贵阳银行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62%,较年初上升0.17个百分点,成为目前不良率“反弹”最大的银行。中信银行其次,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48.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6.85亿元;不良贷款率1.80%,比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4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银行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介绍,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2.04%,比年初上升0.06个百分点。
以此来看,郑州银行虽然一季度不良率有所下降,但是其数据为2.35%,是目前唯一一家超过平均水平的银行。浦发银行不良率为1.99%,也紧贴“红线”。
在4月22日的发布会上,肖远企指出,“复工复产正在有序开展,对冲措施目前已开始发挥效果。因此,对于第二季度和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贷款还会上升,但幅度不会非常大”。
肖远企透露,官方近期一直在对此进行分析和密切监测。银保监会分步骤和情景做了分门别类、差异化的压力测试及综合压力测试,同时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一季度处置不良贷款45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10亿元。通过逐渐拓宽处置渠道、处置方式,既减少了银行不良贷款,也为银行提供新贷款支持企业创造了条件。
此前,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发布的研报认为,在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以及逾期发生到不良认定的滞后反映下,预计不良数据或将在二三季度体现。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信用卡以及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行业贷款。
不过,银行业正处于信用风险长周期的出清尾声,尤其对于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认定严格度和拨备充裕度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因此,中信证券预计,一季度及全年信用成本计提与上年同期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