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开放型基金与封闭型基金的不同之处在于:1.封闭型的基金股票或受益证券,在交易市场或证券公司门市上买卖,价格易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一定和信托财产的实际价值相一致,这一点和股票买卖一样。而开放型的基金股票或受益证券是按基准价格由发行公司买回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但也有一部分是由自营商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视供求关系也有一定幅度的价格变动。2.封闭型投资基金股票或受益证券因不得要求发行人买回,故其资金比较稳定,便于管理者稳定运用。而开放型投资基金股票或受益证券则相反,故要求其比封闭型投资基金操作艺术更高,证券变现力、流通性要好。一般情况下,只有投资于变现力极好的证券投资基金才采取开放型,如投资于上市的债券、股票等,而其他基金则要求为封闭型。而且,开放型基金核算比较繁琐,几乎每天营业终了,都必须核算并公布其资产净值,而封闭型只要定期核算公布即可。3.封闭型基金中属于公司型的基金,除优先股外,对股东而言,基金业绩至关重要。当业绩好时,股东可享受超过净资产价值的证券价差收益,但反之风险也大,若有亏损,股东或受益证券持有人为最先承担损失之人。而开放型基金仅为一种随时兑现的证券,故无上述顾虑。4.开放型基金公司通常只发行一种股票,资本结构中也不能出现负债。封闭型公司则没有这种限制,它和一般的股份公司采取相同的法律形态。5.封闭型基金公司增减资金要通过与一般公司一样的手续,它的资本一般相对稳定。而开放型公司则根据投资者与市场的需要,随时可以请求购买基金股票,也可按实际价值出售基金股票,以平衡资本或增加资本,其资本处于变动之中。
答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是极其神秘复杂的。不要说初学者,即使是从事金融市场研究的专家,也因分析方法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有截然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认为金融市场就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有人则认为它是金融资产交易和确定价格的机制;更有人认为它是对金融工具的“任何交易”;等等。在我国,金融市场的恢复和发展虽然只有短短十多年,但对金融市场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不同的定义虽然各有各的道理,却在客观上混淆上初学者的视听,使他们在对金融市场的把握和理解上无所适从。由此可见,金融市场的定义虽然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却要予以解决。我们认为,首先,给金融市场下定义不能脱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在这里,理性同感性认识应该有机结合。其次,给金融市场下定义又不能兼顾通用性,不能不兼顾传统和未来。正是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认为金融市场即是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和外汇买卖,以及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的场所。
答案:对资本项下收支严加监管的目的在于:防止资金外流,保证经常项下可兑换。只有严加监管,才能防止资金外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满足经常项下对外支付的需要,完成IMF第8条会员国所承担的义务。资本项下管理的主要内容:(1)对外借贷,要经过外管局的审批,并进行登记;(2)对外投资要经过审批,并应提交利润汇回保证金,或由有外汇收入的单位,对利润汇回提供担保;(3)银行、金融机构或有外汇收入的企业严格按国家规定的限额对外提供担保,对外担保要进行登记等等。
答案:一般来说,左右和影响金融市场发展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重要的则有五个方面: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及体制或管理因素。(1)经济因素。a.经济环境的变化;b.放松管制与加强两种经济哲学的交替;c.世界货币制度的影响。(2)法律因素。法律历来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刺激作用,因此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3)市场因素。市场自身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4)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一贯对变革有刺激作用,70年代以来,以电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1)基金规模的可变性不同。封闭型基金有明确的封闭期限,在此期限内,已发行持基金单位不能被赎回,而且一般情况下也不可扩募,因此,其规模是固定的。而开放式基金发行的基金单位是可以赎回的,而且投资者在基金的存续期内可以随意地申购基金单位,导致基金的资金总额随时都在变化。(2)基金单位的买卖方式不同。封闭型基金发起设立时,投资者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销售机构认购,当其上市后可在证券交易所按市价购买。而投资于开放型基金时则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销售机构申购或赎回。(3)基金单位价格形成的方式不同。封闭型基金的价格受交易所内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其价格往往偏离其净值。而开放式基金的价格是以其净值为基础计算的,所以更接近于其净值。(4)基金的投资策略不同。由于封闭式基金不能被赎回,其募集资金可以用于长期投资,而开放式基金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以备投资者购回,不能尽数用于长期投资,所以一般投资于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从其表现来看,开放式基金比封闭式基金更活跃。
答案:众所周知,债券的发行利率一旦确定,就要被正式例子在债券的票面上。在债券的有效期内,无论市场上发行了什么变化,发行人必须按此利率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问题在于,债券从印制、发行到投资人实际认购,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当债券发行时,金融市场的市场利率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动,如不调整债券的收益率,就会影响债券的销售或成本,但债券的期限和利率已经确定并难以改动,这时,债券发行人就应调整债券的发行价格,以调整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投资债券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若投资者是以票面价格购进债券,并且一直手持到债券结息日,其票面利率应等于实际收益率,表明债券的发行利率同债券的实际收益率相等;若投资者以低于票面的价格购进债券,且持有到债券到期日,其实际收益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假如投资者是以高于票面的价格购进债券,实际收益率就要低于债券票面利率。说明债券的发行利率并不一定就是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1)债券的期限。债券的期限越长,发行利率就越高,反之利率就低引起些。(2)债券的信用等级。债券的等级高就可相应地降低债券的利率,反之,就要相应提高债券的利率水平。(3)有无可靠的抵押和担保。在其他条件下,有抵押和担保,投资的风险就小一些,债券的利率就可低一些。反之,投资的风险大,债券的利率就得高一些。(4)当前市场银根的松紧、市场利率水平及变动趋势,同类证券及其他金融的利率水平等。(5)债券利息的支付方式。一般地讲,单利计息的债券,其票面利率应高于复利计息和贴现计息债券的利率。(6)金融管理当局对利率的管制结构。
利:(1)可以防止资本外逃,有助于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平衡。(2)因为外汇管制可以控制外汇流到国外,所以在一国外汇短缺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外汇资财,节约外汇支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3)在一国实行外汇管理的同时,通常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同时还实行限入奖出的贸易法算定汇率,这种双重汇率有利于克服国内价格的扭曲,便于外贸部门的成本核算,促进本国出口。(4)通过采取核批进口用汇的政策,可以保护本国市场。 弊:(1)实行外汇管制与经济国际化趋势背道而驰,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会引起与他国的贸易摩擦。(2)在实行外汇管制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起作用,整个经济很难在外汇供求平衡、汇率与利率自由浮动的条件下实现均衡。(3)外汇管制限制了资本的国际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限制外国资金进入不利于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资本过剩,会对本国货币供应量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