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整体的认知水平与竞争程度提高后,就会反过来对个体有更高的要求。比如80后小时候都在玩泥巴,90后小时候开始接触英语班和奥数班,00后小时候周末上四个兴趣班,10后除了学习补课学钢琴学舞蹈学画画还要做社会义工。求职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2021年会变得更高。
1、尽早进行实习!通过实践寻找短板,做精准有效的提升
实习重要性不必多言,这是能最快了解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岗位工作内容和所需技能的办法,通过实习,精准性找出自己的短板,从而找办法弥补。
学生时期很容易盲从和理想化,周围人都考cfa自己也去考,都学python自己也去学,但是很多证书和技能其实在工作中都用不到或者不关键,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通过三四段实习,确定好未来大致的求职方向,并弥补自己相应的短板。有了准星,才能实现精准打击。
2、良好自我展示,不断精进自己的简历、面试、笔试技巧
很多应届生时间上已经不允许再开展一段实习了,学业与经历已经定型。那么只能临时抱佛脚,抓住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求职机会,碾压同组给招聘官留下好印象。
关于面试,有些应届生有另外一个误区:在实战中多积累面试经验。开始可能会表现不好,后面就好了。
这句话只有半句对的。面试确实是一个经验活儿,多练习才能做得更好。但骡子打了十年仗还是骡子,没有好的模拟训练与复盘,很多时候只是原地打转。
我之前有个辅导的学生,top10 985,综合素质不错,实习背景也还可以。投了80+份简历,收到了1/4左右的笔试面试机会。大厂、头部金融机构的面试都很早,由于面试技巧确实太弱了,前期失去了好几个机会。后面找到我们两周突击准备了十几次面试模拟后,基本每一轮都能走到终面了,也拿到了比较满意的offer。但是前面群面就挂的公司里面有她最想去的,可以说挺遗憾了。
所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么说真的很俗套,但是是真理。
多练习,多看应届生bbs上面的例题,多思考自己的经历怎么能展示自己,多对着镜子说自我介绍。找工作就和高考一样,是个不断积累的慢工细活儿。
工作的本质是一遍一遍的积累,把心态放低,才能做的更好。
所以不要人云亦云,别人都说行研高大上,就去投这个职位,那未来可能苦逼的是自己,难受的是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