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石油美元1973年的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形成世界性的能源危机。1977年10 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价格由每桶3.011 美元提高至5.11 美元。稍后,又再度提高到11.65 美元,结果使得世界的国际收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因石油输出收入大增,石油输出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而石油消费国家的国际收支因石油输入支出剧增,出现了巨额赤字。原来,国际收支的格局为“发达国家为顺差、发展中国家为逆差”,这种国际收支的格局被石油提价冲击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石油消费国家中,发达国家遭受的打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的经常收支因石油提价而多呈现庞大逆差。相反,石油输出国的经常帐户则发生巨额的顺差——这就是“石油美元”。对于这种资金的规模,有各种不同的估计,根据一般推算,1974年石油输出国家的石油输出总收入约为1150 亿美元,其经常输入则约为400 亿美元,因而计有盈余约为750 亿美元。这项盈余,一方面表示了石油消费国家的外汇减少额,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则表示石油输出国拥有丰富的石油美元。
这种巨额的石油美元,无论是对石油输入国还是对石油输出国,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石油输出国家来说,由于石油美元收入庞大,而其国内投资市场狭小,不能完全吸纳这么多美元,必须以资本输出方式在国外运用。对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由于进口石油对外支出大幅度增加,国际收支大多呈巨额逆差,倘若采取紧缩性措施,或限制进口石油等来谋求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并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因此,工业国家大多希望石油美元回流——由石油输出国家回流到石油输入国家,这就出现了石油美元的回流。
石油美元的回流,在最初期间,主要是流向欧洲货币市场、纽约金融市场、各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等,其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英、美等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多希望能利用石油美元资金来发展经济。
但是,这种庞大的石油美元,又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动荡。石油美元在性质上大多是国际短期资金,可能在国际间大量而迅速地移动。而这种移动,又将严重地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定。因此,世界各国都密切地注视着石油美元的变动问题。
石油美元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油价走上了不断攀升的轨道,但世界日均石油产量并未超过20世纪70年代的水准。从1999年起,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随着油价攀升再次呈现强烈的增势,到2005年,OPEC国家的年石油收入突破了5000亿美元。因此,目前国际资本市场上近万亿石油美元的规模,仅仅意味着时隔30年后,石油净出口国深刻地改变了全球产出的分配格局,它们分到了更大的一块蛋糕,仅此而已,这块蛋糕意味着石油净进口国向出口国的利益转移。
石油美元现在,西方经济专家非常关注巨额石油美元将如何在世界经济中进行周转。专家表示,石油美元要么消费掉,要么存起来。如果石油出口国使用石油美元,那它们就会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从而维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来它们不会花费很多钱,而是倾向于保持比石油进口国更高的储蓄率。阿联酋和科威特储蓄率高达GDP的40%。因此,石油消费国收入向产油国的转移,将导致全球总需求的趋缓,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石油美元出现之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们长期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使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储备力量的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比如石油大国俄罗斯由于油价上涨,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预计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仅提前偿还了欠巴黎俱乐部的巨额外债,而且将黄金和外汇储备提高到了 1497.54亿美元。第三,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美元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后,一方面充实了国际信贷力量,满足了许多国家对长、短信贷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资在各国之间流动,时而投资于股票,时而投资于黄金和各国货币,导致股票、黄金和外汇市场更加动荡不定。
石油美元美国要惩罚伊朗,军事打击或经济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态度非但没有软化,反而变得更为强硬。除了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外,伊朗政府还宣布将于2008年3月20日成立石油交易所,并将以欧元作为石油定价和交易的货币单位。 首先,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石油美元作为一笔巨额资金,对世界造成任何影响都将或多或少得影响中国。其次,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已经从石油出口国转变成了进口国,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中,中国经济也为石油美元支付了巨大的金额。如何降低石油美元中中国的份额将是个长期的课题。同时,由于石油美元的存在,很多海湾流动资金参与到中国经济的投机项目中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泡沫,这同样是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石油美元石油美元环流是一种早已引起关注的独特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一般认为,战后美国凭借政治经济霸主地位,使美圆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因此,美国能够开动印钞机生产出大量美圆,并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商品与服务。而其他国家需要通过出口换得美圆以进行对外支付,因许多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他们必须从辛辛苦苦建立的外汇储备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支付给海湾国家等石油输出国。而石油输出国剩余的"石油美元"需要寻找投资渠道,又因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石油美圆”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银行存款以及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从而支撑着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以其特殊的经济金融地位,维持着石油美圆环流,使美国长期呈现消费膨胀外贸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资并存的局面,美国经济亦得以在这种特殊的格局中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