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债现货交易 国债现货交易是指投资者根据合同商定的付款方式买卖国债,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券款的交割,实现债券所有权的转让,是我国国债流通的最主要方式。国债现货交易必须在国家批准的证券交易场所和国债流通服务机构内进行,交易价格一般通过市场竞价的方式确定。 国债现货交易是国债二级市场上最基本的交易方式,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也是从现货交易开始的。 普通投资者可以参加深、沪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投资者只要持有深、沪交易所的证券帐户或基金帐户,即可以进行国债买卖,交易方式与股票交易相似。投资者只需注明买卖国债品种的代码、价格和数量即可委托券商代为买卖
什么是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是指政府向企业、居民家庭举借国债以及为了筹集偿还国债本息所需资金向企业、居民家庭征税,从而给这些企业、居民家庭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等方面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 国债负担的实质 1、国债的负担首先表现为政府的财政负担 2、国债负担还涉及各代纳税人之间的负担转移问题 国债负担的类别 1.国债的债权人负担和债务人负担 2.国债的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 3.国债的当代负担和后代负担 4.国内国债负担和国外国债负担 5.国债的货币负担和实际负担 国债负担的表现形式 (1)国债发行后的税收负担。为了支付国债利息,往往通过增税来实现。尽管可以把这笔税款的支付看做是因享用政府以债务资金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但对不同的纳税人来说,其税收负担可能是不平衡的,有些纳税人会增加额外负担。 (2)不同代人之间的国债负担。由于国债资金使用在前,偿还在后,因而有可能前代人净收益而后代人净负担。当然这要取决于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果国债是用于即期的公共消费,那么后代人的负担会明显增加。 (3)发行国债而导致的“挤出”性负担。发行国债必然会减少民间的投资和消费,这部分资金被“挤出”民间会造成部分民间经济的效率损失。 (4)外债负担。举借外债是国外资源的净流入,但偿还外债时却是国内资源的净流出,从而产生国民负担问题
什么是公债市场 公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以及人们对既发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 公债市场的内容 公债市场通常由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组成。公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发行市场,二级市场的交易才有可能进行。同时,二级市场又能促进一级市场的发展,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所发行的债券提供了变现的场所,从而增强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有利于新债券的发行。 公债市场功能 (1)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由于政府债券风险小,投资收益回报稳定,成为投资者青睐的理想对象
公债偿还正文 指政府按期偿还公债的本金和支付利息。公债偿还的范围与方法,通常依照公债发行时的契约或法律所规定的条件。 资金来源 各国政府用于偿还公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①通过预算安排。即政府将每半年的公债偿还数额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而列入当年的支出预算,由经常性的财政收入来保证公债的偿还。②设置偿债基金。即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置专项基金用以偿还公债,在公债还清之前,不减少预算拨款,以期逐年减少债务,故亦称减债基金。③举借新债。政府通过发行新债为到期债务的偿还筹措资金。 偿还方式 在公债的具体偿还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①市场购销偿还法。指政府按照市价从债券市场收回公债券,从而使公债免除。②抽签偿还法。指政府在发行公债时规定将定期抽签,分期分批予以偿还。这一方法不论公债券号码顺序的先后和认购公债迟早,而以中签年度作为偿还期。③比例偿还法。即将公债总额分为若干份,逐年按既定份额偿还。④到期一次偿还法。指政府对发行的公债,实行在债券到期日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偿清本金和利息的办法。⑤调换偿还法。即政府发行新债券以偿还即将到期的旧债券(见公债调换)。 公债的偿还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因而政府在安排公债的偿还时,需要考虑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尽可能减轻或避免因偿还公债可能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的震荡。配图相关连接
什么是国债流动性 国债流动性是指国债持有人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的实际状况,灵活地转让国债,以提前收回本金和实现投资收益。国债流动性首先取决于市场对转让所提供的便利程度和债务人的资信状况;其次还表现为国债在迅速转变为现金时是否蒙受价值损失。 国债流动性的意义 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是指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获信息的市场,而根据上述定义,改善国债的流动性可以提高债券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量和加快债券价格信息传播的速度,进而使债券价格的确定更为容易、市场的价格发现(price discovery)功能运作更为顺畅。因此,国债流动性常常被认为是债券市场效率高低和完善与否的标志,也成为政府管理国债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影响因素。 首先,国债流动性有利于降低国债的管理风险。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国债有助于增强二级市场的“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机制,这将有助于降低国债的融资风险和利率风险。就融资风险而言,如果投资者认为国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那么他们即使仅持有短期资金也会投资于国债,因为将来可视情况随时予以变现。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高流动性国债的这一功能挖掘社会资金的潜力,降低国债的融资风险。反之,如果国债流动性较差,未来国债变现会受到很大限制或不得不大幅度降价才能出售,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宁可持有货币或用于其它投资而不愿换持国债。 其次,国债的流动性可以提高国债管理的效率、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由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可知,国债利率由基准利率与期限补贴组成,其中期限补贴也与国债流动性成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流动性较差的国债将使投资者承受较大的投资风险,而风险厌恶者又具有债券风险与预期收益成正比的投资意愿,政府显然只有相应提高债券收益(利率)才能将债券推销出去;反之,较强的国债流动性将会减少国债的期限补贴,进而可以降低政府筹资的利息成本。除此之外,流动性较强的国债对以流动性管理作为持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如商业银行)更具吸引力,而这类投资者大量认购国债可简化债券的推销程序、缩短国债的发行周期,进而降低债券的发行管理费用(中介费、广告费、宣传费)(注:需要指出的是,低流动性的国债成本较高,但面向特定金融机构定向发行的特种债券除外。这种债券虽然不具有流动性,但由于是采用行政摊派方式发行的,因而无论是利息成本还是费用成本都较低。)。 最后,国债流动性是充分发挥国债二级市场经济调控功能的基础。一般来说,完善的国债二级市场对整个经济金融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国债流动性则是决定二级市场运行效率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表现在: (1)国债具有违约风险小、同质性强、规模大等特点,如果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二级市场所兑生出的收益率就可以成为企业债券、商业票据等其它金融产品收益率曲线形成的依据; (2)如果国债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其二级市场收益率的期限结构将充分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它不仅可以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还能够将政府的政策意图迅速传导下去,进而大大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率; (3)高流动性的国债也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投资者通过对国债进行回购、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交易投资和套利,可以极大地丰富资产组合调整的手段,获得预想的收益风险组合。 衡量国债流动性的指标体系 国债流动性反映了国债在二级市场中的根本特征,但仅根据定义我们并不能直接将其量化出来。既然国债流动性可以作为国债管理政策的中介指标,那么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国债流动性的指标体系显然是必要的。目前西方各国衡量国债流动性的指标有很多,但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深度(depth)。 深度指不会影响现行市场价格的最大交易量,或者说能改变市场价格的最小交易量。国债交易深度的大小与市场投资行为密切相关。市场选择理论(Market Choice Theory)指出,市场中的非理性投机者的交易行为将会受到理性套利者的抵抗,因而“噪声交易”(noise trade)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金融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试图通过搜集、研究除基础价值信息之外的新的信息去获取超额利润,他们往往作出与市场走势相反的交易决策,从而为理性交易提供交易对手。因而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越多,市场的流动性也就越强,交易深度也越大;反之,交易深度则越小。因此,深度的大小与噪声交易量成正相关关系,而与获取完全信息的理性交易量成反相关关系(Donna Leong,1999)。我们通常用某一时期内的国债周转率(turnover ratio,即交易量/上市国债余额)来度量国债交易深度,这一指标不仅较为精确地反映了国债现实交易量和潜在交易量之间的关系,而且作为相对值还可以很方便地用于不同规模市场之间的比较。 2.紧度(tightness)。 紧度指交易价格偏离市场中间价的幅度。由于市场中国债的买价和卖价常常并不完全等同,市场参与者改变交易位置即意味着交易价格的变化,因而紧度也指短期内改变交易位置的成本。国债交易的紧度主要取决于债券的存货管理成本和交易风险,因为风险和成本提高,交易商就要通过扩大价差获取补偿。一般来看,我们常常通过买卖差价(bid-ask spread)来衡量国债交易的紧度,因为债券买卖价差充分反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买卖价差越小,国债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国债交易的流动性也就越强。实践中度量买卖价差的方法具体有三:一是做市商(market-maker)报价的价差,二是某一时期交易价差的加权平均值,三是实际交易的价差。其中,实际交易价差最为准确地反映了国债价格的实际变化。 3.弹性(resiliency)。 弹性指发生波动的市场价格随机恢复到均衡状态的速度(收敛速度)。如前所述,深度只是从历史数据说明了国债现实的交易量,而弹性则从市场角度反映了即将进行交易的国债所需经历的价格变动过程,反映了价格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国债潜在交易量,从而解释了市场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为潜在交易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尽管弹性指标如此重要,但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度量方法,为此弹性指标也主要应用于理论分析阶段
什么是国债流通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流通是指国债的转让、变现,作为一种有价证券,一张国库券代表一定的价值,并能为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国债要过一定期限才能偿还兑付,在未偿还兑付之前国债是一种“死钱”,要把“死钱”变成“活钱”,必须通过国债的流通来实现。 国债流通是通过专门的市场进行的。国债流通转让市场,也称国债二级市场,是以国债转让中介机构为媒介,在国债的买者与卖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买卖关系。国债流通不仅可以满足国债持有者变现资金的需要,也为资金拥有者提供了新的投资对象,因而国债流通市场也是一种投资市场。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后,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形成国债流通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债的发行,这也是国债不得不采取行政性摊派的发行方式的原因之一。1988年4月,国家决定在上海、深圳、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重庆等七大中心城市进行建立国债流通市场的试点,后分两批将试点城市增加到400个。随着国债流通转让试点的成功,国家决定自1991年3月起,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地区所在的县级市全面开放国债转让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初步形成。目前,国债除了可以在各证券金融机构进行柜台交易外,还可在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交易。同时,国家还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允许经批准的保险公司参与国债交易。可以说,我国真正的国债流通市场已经建立。 国债流通的的转让方式 国债流通转让的具体方式包括国债贴现、国债现货交易、国债期货交易和国债回购业务。 1、国债贴现。是指国债持有者将未到期国债拿到原购买机构或国债服务机构贴现,这些机构将该国债再转售给其他购买者,从而完成国债流通。在这种流通方式下,国债的买卖不一定在同一时间或地点进行。 2、国债现货交易。是指将持有的真实国债(包括实物债券和非实物债券)进行买卖转让的交易,是我国国债流通的最主要方式。国债现货交易必须在国家批准的证券交易场所和国债流通服务机构内进行,交易价格一般通过市场竞价的方式确定。 3、国债期货交易。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按预先确定的买卖价格,在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券款交割的国债交易方式。即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可通过交易场所按规定的标准化合约来买卖远期的国债。 我国于1994年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试点。由于国债期货合约的卖方不一定持有真实的国债,国债期货交易的结果极易导致国债的买空卖空,助长投机行为,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囚而需要有较完善的监管机制。但在我国实际试点中,国债期货市场屡次发生的严重违规交易表明我国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决定自1995年5月18日起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4、国债回购业务。是指国债的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一定期限和价格,将同一笔国债再购回的交易活动。国债回购业务使得国债的持有者在一定期限内取得了资金的使用权,因而属于一种融资活动。国家规定,国债回购业务必须在国家批准的证券交易场所和融资中心进行,回购的券种只能是国库券,回购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概念 一般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相关信息 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意思:一是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对国债总规模的控制是防止债务危机的重要环节,而控制当年发行额和到期需偿还额往往更重要。国债规模受认购人负担能力制约。考察国债规模的指标:一是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表示政府偿还能力);二是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又称债务依存度,可间接表示为偿还能力)。另外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等因素也将影响国债的负担能力,这是一种内生因素。 国债结构: 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相关条目 国债发行
什么是国债期限结构 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实践中,比较重视的国债结构有国债期限结构、国债利率结构、国债种类结构和国债持有者结构[1] 国债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国债占国债总量的比例,是政府债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债的顺利发行、流通、偿还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调控都有重要的影响。 国债期限结构的解析 在现代社会,长、中、短期国债要优于单一长期或短期的国债结构。这首先是因为认购者对国债有多元化需求。对认购者来讲,一笔收入用于购买长期国债就丧失了它的流动性,出于流动性的要求,他们会倾向于认购短期国债,特别是在国债券不能上市流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也有认购者愿意认购中长期国债。因为期限较长,相应的国债利率和收益率也就越高。那些对流动性需求不大,将主要目标放在赚取投资收益上的认购者,更倾向于中长期国债。 其次是政府对国债资金的需求与管理的要求。从政府对国债资金的需求看,长期国债意味着政府可以在较长期限内拥有国债的支配权,便于政府安排长期性的经济建设项目,而季节性的国库收支的不平衡则需要借助于短期国债(如国库券)。从国债管理看,国债期限单一,容易出现国债集中偿还,形成还债高峰期,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而长、中、短期国债的合理搭配则可使偿债负担在以后不同年度合理分摊,可以降低政府的偿债风险。 三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短期国债是调节 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在需要扩张经济时,中央银行大量买入短期公债,向市场投放货币;在需要紧缩经济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短期公债,回笼货币,紧缩银根。为配合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在确定国债的期限结构时,一般市场化国家都非常重视短期国债的发行,如美国国债总量中,60%属于短期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