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也叫账务状况变动表,所表达的是在一个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形。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 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一份显示于指定时期(一般为一个月,一季。主要是一年的年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政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及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Profit and Loss Account)如何影响现金和等同现金,以及根据公司的经营,投资和融资角度做出分析。作为一个分析的工具,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决定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别是缴付账单的能力。 过去的企业经营都强调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两大表,随着企业经营的扩展与复杂化,对财务资讯的需求日见增长,更因许多企业经营的中断肇因于资金的周转问题,渐渐地,报道企业资金动向的现金流量也获的得许多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将之列为必备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其组成内容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对于评价企业的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础。 编制原则 现金流量表 (1)分类反映原则。为了给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现金流量表应当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即现金流量表应当分别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总额以及它们相抵后的结果。 (2)总额反映与净额反映灵活运用原则。为了提供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额的信息,现金流量表一般应按照现金流量总额反映。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按现金流量总额或现金流量净额反映。现金流量总额是指分别反映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额,而不以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现金流量净额是指以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但现金流量以总额反映比以净额反映所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有用。因此,通常情况下,现金流量应以其总额反映。但是,下述情况可对现金流量以净额反映:一是某些金额不大的项目。二是不反映企业自身的交易或事项的现金流量项目。这些项目不属于企业自身业务的现金流量项目,可以以净额反映。 (3)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当按照其概念进行划分,但有些交易或事项则不易划分,如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是作为经营活动,还是作为投资或筹资活动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依据人们的习惯理解,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划为投资活动,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划为筹资活动。某些现金收支可能具有多类现金流量的特征,所属类别需要根据特定情况加以确定。例如,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由于很难区分缴纳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所得税,还是投资或筹资活动产生的所得税,通常将其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如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索赔,若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投资活动,流动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经营活动;若不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的保险索赔,通常归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于某些现金收支项目或特殊项目,应当根据特定情况和性质进行划分,分别归并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类别中,并一贯性地遵循这一划分标准。 (4)外币现金流量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我国,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5)重要性原则。本来,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应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内,因为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影响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中不反映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是与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相一致的。但是,如果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数额很大,若不反映将会导致一个有理性的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以某种形式恰当地予以揭示。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不涉及现金的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是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或附注)中反映的。此外,重要性原则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编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收到的租金”项目,如果企业此类业务不多,也可以不设此项目,而将其纳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之中。 编制目的 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司以标准的格式对报告期内(通常为12个月)所产生及占用的现金进行报告。现金流量表应包括有关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详细资料,旨在提供有关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生存能力和财务灵活性的信息。 流动性: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该企业流动性很差,或者还有过高的银行透支额,则现金流量表可以说明现金流量状况出现了哪些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如此糟糕乃至恶化。当流动性很高时,现金流量表将说明产生现金的主要来源。 生存能力: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现金流量,特别是对短期而言,这样才能够生存下去。一些盈利企业由于没有产生充足的现金而不得不进行清算或低价处置部分经营项目。现金流量表应说明企业能否从正常经营中获取足够的现金以维持其生存,或企业是否陷入了困境。 财务灵活性:财务灵活性可以使企业选择将钱花在哪些地方,以及何时支出。它来自于企业稳定的现金流量和良好的流动性。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值并且拥有大量盈余现金的企业在财务处于有利地位,一有机会,这些企业就可以投资新资产或经营项目。同样,当企业决定向股东支付多少股利时,正的现金流量以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在流动性很差的企业中,支付股利是受限制的。 现金流量过去所发生的情况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提供了极好的指导,并且这也是要求企业编报现金流量表的理论基础。现金流量表应作为企业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企业管理当局以外的个人,特别是公开报告的使用者,如股东和投资分析家,都会使用该报表。 企业每个季度或每半年可能以相同的格式提供同样类型的信息,这对高层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会有所帮助。 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取“管理费用”账户所属“计提的坏账准备”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收益”账户所属“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他明细账户发生额。 11:投资损失,取“投资收益”账户借方发生额,但不包括“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明细账户发生额。 12:递延税贷项,取“递延税款”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3:存货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所有存货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格式 现金流量表按以下标题或类别进行汇总:经营活动;投资和融资服务收益;税金;资本支出与财务投资;收购与处置;支付的股利;流动性资源的管理;筹资。 以上各项汇总在一起将决定在特定期间内企业现金余额的增减。 分析方法 一、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和现金收支构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创现能力、筹资能力和资金实力。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l、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二者比较是有意义的。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2、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比较,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的比重有多大。比重大,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营销状况良好。3、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当企业扩大规模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补偿不了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但如果企业投资有效,将会在未来产生现金净流入用于偿还债务,创造收益,企业不会有偿债困难。因此,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结合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进行,不能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来论优劣。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越大,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于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则个仅不会面;临偿债压力,资金实力反而增强。因此,在分析时,可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降低。 (四)现金流量构成分析。首先,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较为合理。其次,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它能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用于哪些方面。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重大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二、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比较分析(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利润的质量。也就是说,企业每实现1元的帐面利润中,实际有多少现金支撑,比率越高,利润质量越高。但这一指标,只有在企业经营正常,既能创造利润又能盈得现金净流量时才可比,分析这一比率也才有意义。为了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计算口径一致,净利润指标应剔除投资收益和筹资费用。 (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可以大致说明企业销售回收现金的情况及企业销售的质量。收现数所占比重大,说明销售收入实现后所增加的资产转换现金速度快、质量高。 (三)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到的现金与投资收益比较,可大致反映企业帐面投资收益的质量。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一)偿债能力分析:l、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这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之比。该比率可以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中所获现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3、现金(含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流动负债之比。这一比率反映企业直接支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现金收益性差,这一比率也并非越大越好。 (二)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分析l、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之比。这一比率反映每股资本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资产之比。这一比率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创造现金的能力,比率越高,创现能力越强。径一致,净利润指标应剔除投资收益和筹资费用。 四、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的含义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 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一般就是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的内容。准确地说,则还应剔除那些不能随时动用的存款,如保证金专项存款等。 现金等价物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项目中符合以下条件的投资: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在中国,现金等价物通常是指从购入日至到期日在3个月或3个月以内能转换为已知现金金额的债券投资。例如,公司在编制1998年中期现金流量表时,对于1998年6月1日购入1995年8月1日发行的期限为3年的国债,因购买时还有两个月到期,故该项短期投资可视为现金等价物。 五、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的净利润相差的原因1、影响利润的事项不一定同时发生现金流入、流出。有些收入,增加利润但未发生现金流入。例如,一家公司本期的营业收入有8亿多元,而本期新增应收帐款却有7亿多元,这种增加收入及利润但未发生现金流入的事项,是造成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有的上市公司对应收帐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未及时做好应收货款及劳务款项的催收与结算工作,也有的上市公司依靠关联方交易支撑其经营业绩,而关联方资金又迟迟不到位。这些情况造成的后果,都会在现金流量表中有所体现,甚至使公司经营活动几乎没有多少现金流入,但经营总要支付费用、购买物资、交纳税金,发生大量现金流出,从而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使公司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应收帐款迟迟不能收回,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所确认收入的风险问题。 有些成本费用,减少利润但并未伴随现金流出。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只是按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要求将这些资产的取得成本,在使用它们的受益期间合理分摊,并不需要付出现金。 2、由于对现金流量分类的需要。净利润总括反映公司经营、投资及筹资三大活动的财务成果,而现金流量表上则需要分别反映经营、投资及筹资各项活动的现金流量。例如,支付经营活动借款利息,既减少利润又发生现金流出,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筹资活动中现金流出列示,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反映。又如,转让短期债券投资取得净收益,既增加利润又发生现金流入,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入列示,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反映。 上述两点是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其实也是现金流量表附注中要求披露的内容。利润表列示了公司一定时期实现的净利润,但未揭示其与现金流量的关系,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的增减变化,但未揭示其变化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如同桥梁沟通了上述两表的会计信息,使上市公司的对外会计报表体系进一步完善,向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更全面、有用的信息。 作用 1、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2、评价企业偿还债务、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谨慎判断企业财务状况;3、分析净收益与现金流量间的差异,并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4、通过对现金投资与融资、非现金投资与融资的分析,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意义 一、弥补了资产负债信息量的不足资产负债表是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期末余额编制的;损益表是利用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本期累计发生额编制的(收入、费用无期末余金额,利润结转下期)。唯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发生额原先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填入会计报表。会计资料一般是发生额与本期净增加额(期末、期初余额之差或期内发生额之差),说明变动的原因,期末余额说明变动的结果。本期的发生额与本期净增加额得不到合理的运用,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可写成:现金=负债 所有者权益—非现金资产,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现金的增减变动爱公式右边因素的影响,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减少)导致现金的增加(减少),非现金资产的减少(增加),导致现金的增加(减少),现金流量表中的内容尤其是采用间接法时即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发生额或本期净增加额填报的。这样账簿的资料得到充分的利用,现金变动原因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揭示。 二、便于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考核 损益表 对一个经营者来说,如果没有现金缺乏购买与支付能力是致命的。企业的经营者由于管理的要求亟需了解现金流量信息。另外在当前商业信誉存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部门与个人投资者、银行、财税、工商等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情况与经营结果,更需要了解企业的偿还支付能力,了解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及净流量信息。 损益表的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出来的,权责发生制贯彻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原则,核算的利润与现金流量是不同步的。损益表上有利润银行户上没有钱的现象经常发生。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深深感到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损益表不能反映现金流量是个很大的缺陷。但是企业也不能因此废权责发生制而改为收付实现制。因为收付实现制也有很多不合理的了方,历史证明企业不能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的同时,编制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表,不失为“熊掌”与“鱼”兼得两全其美的方法。现金流量表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按类说明企业一个时期流入多少现金,流出多少现金及现金流量净额。从而可以了解现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损益表上的利润为什么没有变动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作出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 三、了解企业筹措现金、生成现金的能力如果把现金比作企业的血液,企业想取得新鲜血液的办法有二:1、为企业输血,即通过筹资活动吸收投资者投资或借入现金。吸收投资者投资,企业的受托责任增加;借入现金负债增加,今后要还本付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免费使用”的现金,企业输血后下一步要付妯一定的代价。 2、企业自己生成血液,经营过程中取得利润,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获利,利润是企业现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经营,企业的内外筹措了多少现金,自己生成了多少现金。筹措的现金是否按计划用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购置固定资产、补充流动资金上,还是被经营方侵蚀掉了。企业筹措现金,生产现金的能力,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合理使用调度资金的重要信息,是其他两张报表所不能提供的。 局限性 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制,即只记录当期现金收支情况,而不理会这些现金流动是否归属于当期损益。因此,企业的当期业绩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论投资、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突发性现金变动了。另外,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的利润表可以正常反映当期赊销、赊购事项的影响,而现金流量表则是排斥商业信用交易的。不稳定的商业回款及偿债事项使得“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数据可能出现更大的波动性。 2、现金流量表只是一种“时点”报表,一种“货币资金”项目的分析性报表。因此,其缺陷与资产负债表很相似。显而易见,特定时点的“货币资金”余额是可以操纵的。例如,不少上市公司已经采用临时协议还款方式,在年末收取现金,年初又将现金拨还债务人。这样,企业年末现金余额剧增,而应收款项又大幅冲减,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都非常好看,但现金持有的真实水平却没有变化。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利润表受到的影响不大(除了当期坏帐费用减少以外),仍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当期经营成果。 3、编制方法存在问题。尽管中国要求上市公司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但在无力进行大规模会计电算化改造和帐务重整的现实条件下,这一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间接法,通过对“净利润”数据的调整来计算“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但这一方法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在现行会计实务中,“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计算最终取决于“货币资金”的当期变动额,而不是每项业务的真实现金影响。例如,在其计算过程中,收回或核销前期应收款项的效果相同,都会增加“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这就很容易对投资者形成误导。 4、很多书刊认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评价企业偿还能力的重要标,如公式:“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总额”。认为比率较大,偿还能力越强,但是这个公式是看条件的,不具有普遍意义。 采用这个公式首先是资金市场比较成熟,有随时可以抛售或转换的有价证券,短期有价证券是现金的等价物,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有一定的收益性,企业现金比较充裕时,可作为储藏手段。这一条是应具备的,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基层,资金市场非常单一,主要依赖银行。把钱存在银行里收益率很低,持有量过多是一种浪费,现金不能变成有一定收益的等价物,存量就不能增加。另外企业应有一定的瞬息万变有资金、负债率不应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现金多了,可按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资性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如果企业自有资产较少,负债率高,往往依赖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这种情况下,现金到手使穷于应付偿还多种欠款购买生产必须的原材料,经营好现金多时因偿还欠款负债率降一下,达不到需要储存现金的水平。现金流量净额是个差量指标(流入减流出或期末减期初)期末比期初多一些或少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当前用现金流量净额评价企业应视条件而定。 参考资料 [1] 安越咨询 http://www.easyfinance.com.cn/special/cash-flow.asp [2] 智库·百科 http://wiki.mbalib.com/wiki/%E7%8E%B0%E9%87%91%E6%B5%81%E9%87%8F%E8%A1%A8
名称 财务管理职能 解释 财务管理职能,即为人理财代人办事的职能。具体说包括信托机构受托为委托者管理和处置财产或代办经济事务两大内容。信托机构不仅可以受托对公司、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而且还可以对个人、法人等的各类有形或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与处置,为资产所有者提供广泛而有效的服务。财务管理职能是信托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体现在信托的一切业务中。
成本报告成本报告(Costing Report) 什么是成本报告? 会计报表中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报表,它反映企业生产耗费和产品成本结构、成本升降变动。也是考核成本计划执行结果情况好坏的一种会计报表。成本报表报送的对象为企业职工,各管理职能部门和企业领导,各有关需要成本报表资料的部门。 成本报告的作用 通过了解成本报表资料,企业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做到增产和节支,为降低产品成本作出贡献。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可以从中了解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各项成本变动趋势和成本降低任务完成动态的情况,总结经验,奖励先进,还可以将成本报表资料与其他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企业领导和上级部门利用成本报表资料可以了解企业目前经营状况和成本管理及企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的情况。成本报表资料又可为企业领导部门编制下期成本计划提供重要依据。成本报表的编制应与生产工艺过程和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相适应。工业企业,铁路运输、水上运输等企业都有成本报表。工业企业主要有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归细表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什么是复合杠杆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复合杠杆的计算公式 对复合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或复合杠杆度。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DCL=DOL×DFL 或: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由于复合杠杆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称为复合风险。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杆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通过计算分析复合杠杆系数及普通股每股利润的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可以揭示复合杠杆同复合风险的内在联系。 复合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a、利息I、融资租赁租金、优先股股利D优越大,则复合杠杆系数越大;边际贡献M越大(单价P越高、销量x越多、单位变动成本b越低),则复合杠杆系数越小。 复合杠杆系数的作用 1、能够从中估计出销售额变动对每股盈余造成的影响。 2、可看到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为了达到某一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
成本效能(Cost Bene 成本效能fit) 所谓成本效能是指企业通过成本耗费所形成的价值与所付出成本的比值来表达的单位成本效益,它是衡量成本使用效果的基本指标。 概念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效能=产品价值÷产品成本成本效能是一个相对指标,是通过单位产品成本产生的产品价值大小来衡量成本支出的效果。成本效能也是成本的一种状态,它通过对企业的成本剖析,将成本划分为基本成本和效能成本。基础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通常所需的成本,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而效能成本虽然使单位产品成本在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它却能通过增加少量成本支出形成更大的价值,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往往能体现出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效能更应注重成本支出与其创造价值的比较分析,从另一角度讲,效能成本是一种外延扩大化了的质量成本,成本效能的提高也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为进一步说明成本效能的概念和分析成本效能运用的过程,现举一个例子来分析这个问题。 有甲、乙两个服装公司生产同一规格的西装,所用面料、人工都一样,甲公司生产lO0套成本总额为20000元,单位成本为200元,乙公司生产100套成本总额为40000元,单位成本为4OO元,无论从成本总额还是单位成本相比较,甲公司生产成本均低于乙公司,从传统管理会计角度来看,甲公司效益显然优予乙公司,但是如果从成本效能角度分析其结果就未必如此。让我们继续分析乙公司产品成本高于甲公司的真正原因,原来乙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在传媒上投入了广告费用,请服装师设计了一种将时尚与典雅相结合的新款式,改进了服装包装,从而为乙公司西服树立了时尚典雅的品牌形象,结果乙公司西服每套售价1000元,而甲公司每套售价400元,乙公司盈利60000元,每元成本投入产生的价值为2.5元,即乙公司的成本效能为2.5元;而甲公司每套售价400元,盈利20000元,每元成本投入产生的价值为2元,即甲公司的成本效能为2元,通过两公司比较分析我们看出:甲、乙两公司成本支出各自带来的收益不同,乙公司高于甲公司,这种差异就是成本效能差异,这种分析过程,就是成本效能分析。 理论的产生 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把降低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作为重点研究和控制的对象,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本、量、利分析,它是通过寻找企业生产经营的盈亏平衡点,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西方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在产量变化的一个相当区域内,其固定成本变化很小。因此,当产量增加时,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低,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只要产品的单位价格超过单位变动成本,企业扩大产销量就有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企业最直接的任务就是降低成本,便努力创建规模效益,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传统管理会计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如为什么不同的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其性能、质量、使用价值都差异不大,但各自在市场上的销量和价值却有很大差异。于是西方经济学家又提出了许多管理会计理论,成本效能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成本效能分析方法的出现,解决和回答了传统管理会计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现代企业制度下影晌因素 1.市场调查费用。成本效能理论要求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状况,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品种及新产品、新项目开发等提出要求,并对销量、价格、收入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方案。在理念上,企业要以人为本,把消费者的吸收点作为工作的重心,然后根据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设计产品,使自己的产品超过竞争对手的同质产品,在与竞争对手同质的情况下,更要做 成本效能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开拓新的市场。 2.提高服务费用。现在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有售后服务。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只有考虑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服务,消除其顾虑,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众所周知,海尔以完善的售后服务来赢取市场份额,获得巨大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其实这就是“亲情服务”的作用。 3.开创新产品的费用。销售手段的创新是有限的,模仿很快,要想不易被人模仿,最保险也是最有力度的做法,就是在产品功能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现在人们购买产品不仅讲究基本功能,还要有更多的新功能。例如洗衣机不仅能洗衣服,还要全自动、小体积、大波轮等。因此,企业在开创新产品上应加大投资力度。 4.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费用。铁岭市东博合成材料厂到外地考察后发现本厂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在市场上老化。企业承包后,他们定期派人到外地考察和学习,虽然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这就是成本效能的作用。 成本效能5.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的费用。质量项目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企业要做到质量过关,就会增加部分成本,好像有悖于低成本战略,但实际上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单纯追求低成本战略高许多。企业有了好的经济效益,就具备更多的实力去投入,去竞争,推动其发展壮大。例如“海尔”、“蒙牛”等品牌就是有力的证明。但是根据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基本模型可以知道,随着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增加,损失成本会随之下降,从而存在一个总质量成本最低的最佳区域。理论上损失成本和预防、鉴定成本曲线的交叉点上总质量成本最低。所以说,并不是质量越高越好,质量越高,质量成本也会越高的。我们在实际中追求的是在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时的质量水平。 6.销售网络的开发、维护和营建的费用。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不断营建新市场,维护老市场,所以,要增加销售网络的开发维护费用,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实现最后的利润。 分析的创新 成本效能习性通过成本使用于不同部分、不同目的的分析,揭示了成本于质量、功能和效益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对于我们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效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成本效能分析体现了以下方面的创新: 1.成本管理的思想创新 成本效能传统管理会计的思想是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以使单位成本下降。这是一种单纯的降低成本思路,是成本管理的初级形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心以从数量上转向更加关注质量、外观、花色、功能、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相应地企业的生产也要从数量增加向产品功能、花色、外观、质量等方面转变,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是买方市场大多数产品生产的特点,单纯地依靠产销量的增加降低成本越来越困难,。成本效能理论给人们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的 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 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 2、成本管理的导向创新 传统管理会计关注成本总额与产品数量关系,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计划,建立责任会计,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应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仅对过程控制还远远不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面向市场的设计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成本效能理论要求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市场资源情况,对产品和市场服务的质量、功能、品种及新产品、新项目开发等提出要求,并对销量、价格、收入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 果的最佳方案。 分析的作用 成本效能分析作为一种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成本效能分析 成本效能开拓了企业经营者的新思路 长期以来,我国相当部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受传统管理会计思想影响,在企业经营中,把单纯降低生产成本作为内部管理的重点,没有想到或很少想到还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过增加部分成本支出,改变产品的外观、花色、品种、树立品牌等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近年来这方面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变更多的是市场竞争中的模仿和经验使然,没有形成理性的认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成本效能理论,大大开拓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二) 成本效能分析的应用,增加了企业的竞争手段 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中要么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以求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来进行价格竞争,要么不断减少产品功能,降低产品性能,甚至不惜采用劣质原材料,通过牺牲质量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当竞争到最后,相当多的企业因承受不了长期的降价竞争或产品形象被破坏而导致破产倒闭。成本效能分析的应用,增加了企业竞争的手段,使企业跳出了单纯降价竞争这一种方式,产生了还可以通过提竞争的手段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如上例中的乙企业通过增加少量成本支出,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成本效能所起的重要作用。 运用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成本效能理论作为新的成 成本效能本管理思想,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有一定适用范围和条件,就成本效能分析而言,它仅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其它管理相配套,并仍然要以传统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理论。不适当的理解和应用该理论则可能带来惨痛的后果。因此在应用成本效能分析时,最重要的是要以市场调查分析为基础和前提,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目的和消费能力设计不同的产品或相同产品的不同外观、花色、品种、功能、质量,据此支付不同的成本,作出产品不同的市场和价格定位。反对和防止没有科学市场分析和内部管理为基础的盲目的成本支出。否则,不但用不好成本效能理论,将会产生无效的成本支出或增加成本支出不足从新增收益中得到补偿,严重的甚至会搞跨企业。总之,成本效能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管理会计理论,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又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践。成本效能分析理论是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不能脱离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使用中不能片面理解、盲目运用,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成本效能分析创新了成本管理的思想观念,开拓了成本管理的思路,解决了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中某些与市场实践脱节的弊端和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管理会计理论,对指导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更新观念,参与市场竞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成本管理模式的进步和完善,只有不断地探索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使成本管理步人岛级形态,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企业管理目标。 参考资料 1.http://wiki.mbalib.com/wiki/%E6%88%90%E6%9C%AC%E6%95%88%E8%83%BD
内容 它们包括: 非财务指标(1)顾客满意度 (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战略目标,如完成一项并购或项目的关键部分,公司重组和管理层交接 (4)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如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员工培训.团队精神,管理有效性或公共责任 (5)创新能力,如研发投资及其结果、新产品开发能力 (6)技术目标 (7)市场份额 在1996年对250家大型美国公司年度激励计划设计的调查中,托瓦一潘林发现存在三类主要的非财务指标:经营、顾客和员工。15%的参与调查公司使用了与经营有关的非财务指标,8%的公司运用了顾客满意度指标,另有不到2%的公司运用员工满意度的指标。 优点 许多公司在业绩评价中引进非财务指标是因为财务指标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面向过去。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比如,开发和研制新 非财务指标产品投入市场,用一定的时间建立市场份额,提高对关键顾客的保持力等。这些指标的改善往往需要管理层付出多年的努力,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瓦顿(Wharton)在1995年出版的《年度红利契约中业绩评价标杆的选择》中指出,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对中下管理层使用激励计划同样推动了非财务指标的应用。中层管理者,一线生产管理者甚至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为激励计划的应用对象,他们并不能控制财务结果。于是,他们发现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对他们的激励作用简直与“国内总产值”指标相差无几。与此同时,这些雇员对经营效率、成本管理、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质量等影响公司效益重要变量的控制甚至超过了公司高级管理层。因此在中下管理层激励计划中应用非财务指标是顺理成章的。 必须指出;非财务指标的使用并不会与上市公司治理目标——股东长期价值最大相冲突,相反,这些指标能促进管理者注重公司全面绩效的提高。最近财富50上榜公司的资料显示非财务指标应用正是大势所趋。52%的公司已经将非财务指标并入经理激励计划;在这些公司中,有31%积极使用了非财务指标,其余69%的公司则将非财务指标放在菜单中;供每年董事会制定激励计划时选用。 设计原则 当公司将非财务指标引进到激励计划中时,必须根据公司自身特点选择运用非财务指标。为合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使经理报酬与企业长期业绩增长的目标相一致,有必要对绩效评价指标及其构成作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原则是对指标体系合理性和科学性评估的基础。公司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绩效衡量指标必须定义明确且可予衡量 定义不明确或不可进行实质性衡量的指标将不具有操作层的意义。我国《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将绩效评价指标分成评价指标和评议指标两大类,其中评价指标是量化指标,评议指标则用于定性评价。在指标设计的明晰性和可计量性方面,《效绩评价》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指南针。 (2)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 如对产品质量变化过程的评估会大大提高对生产管理者的激励效果,信息相关性的增强导致经营者决策及时性的增强。 (3)绩效评估指标应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 当企业采用低成本策略时,绩效评价指标一般侧重于内部制造效率、质量及交货效率;若采用产品差异化策略,则新产品上市时间.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应被列入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应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尤应注重设计反映长期效益指标 (5)当企业之竞争策略、经营环境改变,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变,即应随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6)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变化及人员周转的指标 因素 在具体设计公司全面绩效评价方程的;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应当被视为影响绩效评估方程的重要变量即经营战略.与财务指标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联系、行业特性、企业生命周期。 1.经营战略 财务指标倾向于过分关注公司经营的短期效果,部分原因是它只能反映公司的过去。非财务指标强调为获得长期成功而应当采取的必要行动。所以,当一个公司战略依靠产品混合度.市场渗透等因素的长期变化时,绩效评价方程中加入非财务指标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将说明公司如何根据自身经营策略选择非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当公司战略需要将新产品加速市场化时,新产品市场份额指标应在年度激励计划中占据较大的权重。同时,实施创新导向战略的公司应强调那些对新产品发展和未来获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比如,美国运通公司在年度激励计划中加进了创新指标,作为对原计划的修正。默克公司(Nerck)则在决定经理红利的指标体系中包括了“对研发能力持续承诺”这一战略目标。而苹果计算机公司在平衡记分卡中设计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指标。 采取“质量为本”竞争战略的公司同样也在年度激励计划中使用非财务指标,如质量改进目标。福特汽车公司在其针对执行经理的年度激励计划中设计了基于售后服务和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指标。利物浦公司在激励计划中使用了“全面质量”指标,它包括缺陷水平.产品周期和服务差错率。 根据一项调查,经理人员认为财务指标只重视产出,而不重视投入,这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服务质量。国际万事达信用卡公司每年都要评价持卡会员满意度,并据此计算经理红利的比重。麦利尔一林克公司将“服务质量”指标列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中供员工报酬委员会选择使用。 2.联系财务绩效与股东价值 非财务指标能准确地反映公司经营结果,是财务绩效和股东价值创造的标志。事实上,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股东长期价值的增长情况。长期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应使公司赚取财务报酬符合投资者预期。在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建立数量联系,可以为经理业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奖励那些实施减少公司价值行为的经理。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举个例子,营运资本水平和产品销售成本水平是资本报酬率的关键驱动器。用资本报酬率作为主要财务评价指标的公司可能需要同时关注经营性指标(生命周期、总产量等),因为这些经营性指标对营运资本水平和产品销售成本产生巨大影响。大陆航空公司在其管理层和非管理层激励计划中运用了“航班准点率”指标,正是因为这一指标将对航空业的收入(通过对顾客保持度的影响)和获利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3.行业特性 对公用事业类,受政府管制较多的公司,非财务指标比财务指标往往能更精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这些公司经营受以下两个条件约束: (1)管制的特点在于保护公众权益并使广大利益相关人(包括顾客和股东)的价值最大化; (2)公用事业委员会限制了收费价格,公司因此可能导致政策性亏损。 对此类公司;单纯用财务指标评价管理当局工作绩效显然是不够恰当的。在管理实践中,上述公司使用了诸如顾客满意度.安全性、雇员满意度和保持度、服务可靠性等指标来弥补财务指标的缺陷。如在年度激励计划中,西北公用事业公司使用了遍及公司各部门的顾客满意度目标,而PECO能源公司同时采用了顾客满意度和员工行为指标。 行业周期性很强的公司也可选择运用一些非财务指标来消除传统财务指标和会计计量方法所可能引发的绩效评价偏差。此类公司受行业周期性影响,经常会面临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会计利润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大影响。因此,仅用财务指标很难对这些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进行公允评价。而非财务指标是面向长期的,它们不大可能同财务指标那样受到非控制变量重大影响。在这些公司的非财务指标设计中一般可考虑市场份额、产品和服务质量等诸方面。 4.企业生命周期 由于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是现出不同的特点,其财务目标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每一阶段需要注意不同的变量。根据各阶段特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指标体系,就可以使公司管理当局在适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不断改善公司竞争力。下表说明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应业绩评价指标的重点。[1]
概念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来揭示资金的流入,流出和转换的会计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主要作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财务状况的全貌,并沟通了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相关条目会计报表分析
特征 与其他财务评价指标相比,复合财务系数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评价的双重性。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通常可以从企业资金营运和企业盈利能力两方面进行。如企业在某时期内损益表上表现出很强的盈利能力,但由于其销售大部分是以赊销的方式进行,价款无法收回,到期债务无法偿清。即表现为盈利状况好而资金营运状况差。因此在考核评价上不能以一方代替另一方,而需综合考虑两方面的情况,复合财务系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指标的综合性。一方面该系数的计算基础是多个财务指标,可以多方面考核企业的资产运用状况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该系数计算的结果又是以单一数据的形式反映,复合了表现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将不同性质、方向的指标融为一体,突破了单一指标只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某一方面的缺陷,能从整体上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 确定 要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要对现有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加工,从中筛选出一定数量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在筛选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全面性。选用的指标应尽可能多角度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本质特征,包括筹资、生产、销售、分配等阶段的情况,但绝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必须突出重点,有较强的代表性。 2.实用性。所设置的指标要符合实际的需要。具体表现在:①各项指标的设置尽可能与统计口径相一致,使指标具有纵横可比性;②既要保持各项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又要考虑其适应性;③所选取的指标应能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统计资料或能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推算。 计算 在充分考虑我国企业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复合财务系数的计算方法,可用下列一般模型对复合财务系数进行 复合财务系数计算: MFS=(N1X1+N2X2+…+NiXi)+(Ni+1Xi+1+Ni+2Xi+2+…+Ni+jXi+j)+(Ni+j+1Xi+j+1+ni+j+2Xi+j+2+…+NnXn) 式中,Nn是加权因子(其中N1+N2+…+Ni+…+Ni+j+…+Nn=1),Xn是被选中的财务指标,可分成三大类,一类是X1~Xi,反映资产运用状况;二类是Xi+1~Xi+j反映盈利能力;三类是XI+j+1~Xn反映资产运用与盈利的相互关系。 根据上述数学计算模型,结合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复合财务系数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基本问题: 1.基础指标的确定。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主要是从资产运用状况,盈利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考虑。从投资人、债权人及企业会计信息其他使用者来看,他们不仅关心企业现在的经营实债,而且也不同程度地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发展量),因此,这类指标的选择是: ①反映企业资产运用状况的指标。一般地说,评价企业资产运用状况不仅应考虑其整体效果,而且应考虑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两者不可替代,评价资产运用整体效果的指标是资金周转次数。在西方复合财务系数中,一般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进行资产的内部结构评价。除负债外,存货状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性项目。对此通常用存货周转率指标来反应。从企业资产运用的结构来看,如果存货不存在问题,有关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而且资产又主要不是用债务的形式,一般说这种结构是比较好的。 ②反映资产运用状况发展的指标。一般地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进行。其资产存量是不断增加的,其经营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但如果资产存量的增长没有伴之以资金周转的加快,则不能视为是一种理想状况,因此还需计算分析发展指标,即资产增长幅度和资金周转加速幅度。 ③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实绩指标。在我国通常用销售利润率指标,来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 ④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发展指标。企业盈利状况发展指标是指利润增长幅度。 ⑤反映企业资产运用和盈利状况的联结指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资产运用情况和盈利能力大小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占用较高资金盈利水平反而下降。因此,有必要将这两类指标结合起来考虑,通常用资金利润率(股份制企业可用每股净利)来反映。将上述指标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计算复合财务系数的基础指标。 2.复合财务系数计算权数的确定。计算复合财务系数的基础指标是划分层次,与此相适应,权数亦可分层确定,基础指标的第一层次是三大指标体系。即资产运用状况指标,盈利状况指标和反映两者关系的联结指标,前两类指标的权数可稍高一些,而联结性指标由于主要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资产运用状况和盈利状况,具有一定的交叉说明性质,这类指标的权数可以较低。在确定了这一层次各指标体系的权数后,再将各权数在各指标之间进行分配。首先是实债指标和发展指标。一般来说,因复合财务系数着重描述企业考察期的资产实际运用状况和盈利的现实能力,故实债指标的权数可较高,发展指标稍低。其次实绩指标和发展指标内部,反映整体状况的指标权数高,反映某一方面状况的权数可稍低。当然,各种指标的权数究竟取多少合适,可考虑分不同行业或不同企业,由财政部门研究分析提出全国、行业,企业不同层次的分配标准。 现实意义 1.有利于资金市场的完善。在资金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上,投资者要想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必然要进行风险的预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投资决策,为此投资者除了对资金市场的供求及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外,还必须 复合财务系数对被投资者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作出评价,这就需要有一个令人置信的评价标准,复合财务系数为市场上成千上万的知识结构不一样的人提供了相同的尺度,都可能通过这个定期公布的,并经过公正的各个企业的复合财务系数确定其投资方向。同时市场亦可通过提供上市的不同类型企业的复合财务系数标准,通过与各企业实际复合财务系数比较,以便有效地对上市企业进行控制,从而规范资金市场的运行。 2.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测算不同行业的平均复合财务系数及其变动,以较高系数的行业作为其投资方向,这样就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同,政府通过定期公布不同行业的平均复合财务系数,从而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此外,政府还可利用复合财务系数的信号,调节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 3.有利于加强企业自身管理。首先,由于复合财务系数以标准的形式由外部制定,必然使企业经营管理受其约束,而不得不朝着标准方向努力。另外,复合财务系数制定的目的与企业经营目标是一致的,企业可以确定复合财务系数控制的目标,以此调节其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经营状况向着其目标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