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国际储备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持有国际储备的代价。它包括两部分:储备资产贬值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国际储备机会成本。国际储备成本的解析 国际储备实际是一国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他们若得到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国持有国际储备,实际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他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即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它表明一国持有国际储备所付出的代价。 但是,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中生息的储备资产(在国外的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还会有一定的利息收益。这样,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便等于投资收益率与利息收益率之差。这个差额大,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高;差额小,则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低。受经济利益的制约,一国需求国际储备的数量会同其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成相反方变化: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越高,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亦然。
国际收支危机是指一国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发生巨额逆差。国际收支危机的概述 国际收支危机是一种信用危机,表现为银行或金融机构流动性资金严重不足而发生挤提和倒闭,或者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丧失信心而导致资金停止流人或大量流出,以及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突出表现为一国货币的突然的迅速贬值,股市急剧下挫,外资流人锐减或大量流出,造成国际收支支付困难。这种类型的金融危机亦被称为“国际收支危机”。国际收支危机是国内经济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期积累的后果。它的爆发又会进一步恶化国内经济问题,对各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损害。如何防范国际收支危机,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际收支危机的产生 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一国或地区进口贸易激增,出口贸易锐减,外汇入不敷出,国际收支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为弥补逆差大虽输出黄金、变卖部分海外资产或向国外借款,以解燃眉之急,这种国际收支形势称为国际收支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际爆发国际收支危机,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家军费开支猛增,加上大规模的短期资金移动和巨额的战争赌款,破坏了各国国际收支的平衡。1929~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严霜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度,国际贸易受到严霞阻碍,通货膨胀加剧,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发生了国际收支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除了远离战场的美国和依附美国的美洲国家以及永久中立国瑞士之外,欧洲各国由于战争军费开支浩尢,导致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初期,由于战争破坏以及经济恶化,欧洲各国国内物资奇缺,通货膨胀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生产能力尚未恢复,加上美国依仗其政治经济优势,对外垄断国际市场,对内高筑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欧洲各国国际收支状况普遍恶化,出现持续性巨额逆差,黄金外汇储备枯竭,形成了严重的“美元荒”。60年代以来,美元与英镑连续发生危机,国际间投机性的短期资金流动频繁,再加上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各国不断出现国际收支危机,成为阻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工业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扩大制成品和工业原料的进口,但它们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却远远低于进口制成品的价格,这就形成了贸易条件的恶化,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持续性的逆差,从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国际收支危机问题已成为当代国际金融领域内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际收支危机的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经常处于顺差或逆差的不平衡状态中。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两项收支相抵后,出现巨额的支大于收的差额,对外负有巨额的到期债务,市场上对外国货币的需要激增,而国家银有又没有足量的外国货币来满足市场需要,被迫出售黄金或向外国借款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如果各国政府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时,不及时采取各种调节政策和调节措施,就会对其经济和政治产生严重影响。调节国际收支危机的方法 调节国际收支危机的调节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一)贴现政策, (二)建立外汇平准基金; (三)对本国的货币的对外汇率进行法定贬值或促使下浮; (四)鼓励劳务出口,平衡国际收支; (五)实行外汇管制国际收支危机预警指标 国际收支危机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但其实并不神秘。激发国际收支危机的导火索尽管有所不同,墨西哥危机起因于总统遇刺、政局动荡;亚洲各国金融危机则肇端于索罗斯的投机冲击,但它们的内因基本一致——即国内经济问题,价格信号扭曲(汇率、利率和物价等),经济存在脆弱性和易变性的特点。 可以本币高估作为判断是否会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过计算购买力平价汇率(PPP汇率),比较名义汇率和PPP汇率的关系来判断某种货币是否处于高估状态。如果名义汇率高于PPP汇率,则说明本币高估;如果名义汇率低于PPP汇率则说明本币低估。但是由于PPP汇率无法从市场直接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样本采集和复杂的计算,其时效性较差,而且样本的选择对计算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直接使用PPP方法不易于对形势作出及时的判断。 在实践中,一国国际收支问题可从该国的一些经济金融表现中有所反映,这些表现可通过以1萨标来测度。 1.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定义为当期与基期该国名义汇率之比乘以当期的美国通货膨胀指数与当期的该国通货膨胀指数之比(两个通涨指数基期均以100计)。即实际汇率=(当期名义汇率/基期名义汇率)×(美国通涨率/该国通涨率)实际汇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相对名义汇率变化情况的指标。实际汇率不断下跌(即升值),则说明该国货币存在高估的情况或趋势。 2.实际GDP增长率 实际GDP增长速度的不断下降,标志该国经济基础的脆弱。 3.相对通货膨胀率 这是指该国通货膨胀率与美国通货膨胀率之差。相对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对一个国家是有害的,而且也影响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4.国际国内利率差 国内利率过分高于国际利率,标志着本币的可能高估。 5.国际国内利率差变化 国际国内利率差的攀升表示利率已成为高估汇率的保护工具。 6.实际利率 当期实际利率是当期名义利率与其GDP平减指数之商。实际利率较高,可能反映投资回报率较高;但是,如果较高的利率伴随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则预示着经济可能存在着潜在的问题。 7.国内储蓄率 这是指国民收入中储蓄所占比例,计算公式为(国民收入一消费)÷国民收入,其中的消费指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消费支出。国内储蓄率越高,表示该国对国内资本的依赖程度越低。 8.贸易差额 9.经常项目差额 贸易赤字和经济项目赤字,说明该国对外部门经济非均衡。 这将使得这个国家经济基础脆弱,很难经受外资突然停止流人的考验。 lO.外资流入的期限结构 流入的外资结构越短期化,说明其外资的流入趋势越易发生根本性逆转。 用于辅助判断的指标还有外汇储备和进口商品结构等。
⊕概况 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标志简称:IDA 成员:目前包括169个成员国。 负责人:现任董事长是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美国人,2007年7月上任,任期5年。 总部:美国华盛顿。 组织结构: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捐款国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业务。 主要活动: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每年同期举行一次春季例会和一次年会。⊕国际开发协会的组织机构理事会 国际开发协会一切权力都归理事会。凡世界银行会员国又是协会会员国者,其指派的银行理事和副理事,依其职权,同时也是协会的理事和副理事。副理事除在理事缺席外,无投票权。世界银行理事会主匝同时也是国际开发协会理事会主席。理事会每年召开年会一次,出席会议的法定人数应为过半数理事,并持有不少于2/3的总投票权。 理事会有权决定接纳新会员和决定接纳其入会的条件;批准追加认股和决定不关的规定和条件;暂时停止会员国资格;裁决因执行董事会对本协会条文所在地作解释而产生的异议;决定永远停止协会业务和分配其资产;决定协会净收益的分配。 理事会第一创始会员国享有500票的投票权,另按其首次认缴额每5000美元增加一票。首次认股以外的股金所在地应享有的投票权,由理事会视而不见情况决定,除另有特殊规定外,协会一切事务均采取简单多数原则通过。执行董事会 负责处理协会的日常业务。 世界银行当选的执行董事,其所在地属国是协会会员同时,在国际开发协会中享有的投票权。每一董事就有的投票权应作为一个单位投票。董事缺席时,由其指派的副董事会全权代行其全部职权。当董事出席时,副董事可参加会议,但无投票权。执行董事会议的法定人数应是过半数并行使至少1/2总投票权的董事。⊕国际开发协会的资金股份的认缴 每个会员国在接受会员资格时,应按分配给它的数额外负担认缴股金,即产次认股。分配给每个创始会员国的首次认股金额,以美元表示(此项美元以1960年1月1日美元的含金量和成色为准)。每个创始会员国首次认股的10%部分,应以黄金或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缴付。其余90%部分,如其属于每一部分的会员国(货款国),则应以黄金或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缴付;如其属于第二部分的会员国(借款国),则可用认股会员国的本国货币缴付;并且该部分股金应分5期逐年缴付。 国际开发协会根据创始会员国首次认股缴款的完成情况,可对其资金是否充足进行检查,如认为有必要时,可批准普遍增加认股额。追加认股一经批准,各会中国在国际开发协会确定的条件下,可认购一定数额的股份,使其能保持相应的投票权。但会员国并无必须认股的义务。货币的使用 列入第二类的任何会员国(借款国)的货币,不论其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凡按规定以该会员国货币缴付其应缴的90%部分,均为协会所接受。由该款衍生的作为本金、利息和其他费用而得到期的该国货币,协会可将其用于支付在该会员国领土上所在地需的协会行费用;只要符合妥善的货币政策,也可用于支付在该会员国领土上所生产的、并为在该会员国领土内由协会资助的项目所在地需要的物资和劳务。此外,有关当会员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已达到可靠程度时,该会员国货币应可自由兑换,或者可用于该会员国领土外由协会资助的项目。 认股货币、补充资金货币以及由此进衍生为本金、利息和其他费用而得到的货币,其使用办法受接受货币时规定条件的限制,协会接受的所有其他货币,均可自由使用或兑换,不受其货币被使用或兑换的会员国的任何限制。但协会与提供资金项目所在地的会员国也可以,限制协会使用该会员国的货币。维持所持有货币的价值 当会员国的货币票面价值降低,或协会认为会员国倾向的外汇价值在其国境内已大为贬值时,则该会员国应在合理时间内,向协会增缴一笔本国货币,以便保持该会员国在认股时按规定应缴付给协会的该国货币,以及按规定所在地提供货币数量的足够价值,但这种情况只适用于该项货币还从未被支付过或兑换成另一会员国货币的那一部分。另外,为维持任何一种货币价值而加缴的金额,其可兑换和使用程度应与该项货币一样。 相反,当会员国的货币票面价值增值,或者协会认为会员国的货币的外汇价值在境内已升高至可观程度时,协会应在合理时间内,退还给该会员国一笔该国货币,其数额外负担等于这种货币额增长的价值。⊕国际开发协会的业务经营资金的运用和提供资金的条件 国际开发协会提供的资金旨在促进欠发达会员国的经济发展。其坚持优先发燕尾服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将资金用于具体项目,如果贷款中法人可以从世界银行或私人处获得贷款协会就不会提供资助。 贷款申请应经合格的委员会仔细审核,提出推荐。这种委员会均应由协会指定,其中包括代表审议中项目所在地(一或几个)会员国的(一或几个)理事提名的人员一人。以及顽固不化会的技术人员一或数人。如果项目所在地的会员反对此项资助,则协会不对该项目提供资金,向公共和国际或区域性组织提供资金时,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须由项目所在地会员国提名,协会也没必要弄清是否有个别会员国反对贷款。 协会不得提出条件,限定贷款应在某一或某引起特定会员国国境内使用。但亦允许其进行按规定对资金使用进行限制,包括根据协会与提供资金者之间商定的对补充资金所加的限制。 协会的贷款只用于提供贷款所定的目的,并应充分注意节约、效率和竞争性的国际贸易,并不得涉及政治的或其他非经济的问题。 只有在支付因资助项目而确定发生有关费用时,才可提供。资助的方式和条件 国际开发协会的资助一般采取贷款方式,同时也采取其他资助形式。其方式有二:一是从规定认缴的资金角度由该款衍生和作用本金、利息或其他费用而得资金中提供;或在特殊情况下,由提供给协会的补充资金中,及由该款衍生的作为本金、利息或其他费用而得来的资金中提供;二是在注意到有关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资助项目的性质和要求后,国际开发协会可按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和条件提供资助。 协会对会员国(包括在协会会员国内某一地区的政府及其下属政治部门),领土内的公私实体,以及国际或区域性组织提供资助。在对实体而非对会员国贷款时,协会可斟酌情况,要求适当的政府担保或其他担保。 在特殊情况下,协会可提供外汇供当地开支使用。资助条件的修订 国际开发协会可以它认为适当的时候和范围内,根据有关情况(包括有关会员国的金融和经济情况及其发展前景),按其确定的条件,同意放宽或另行修订其已提供的资助条件。其他业务 ⒈经会员国同意,借入资金; ⒉对协会投资的证券提供担保,以利于证券的销售; ⒊买卖协会所发行、担保、或投资的证券; ⒋在特殊情况下,对符合规定用途的其他贷款进行担保; ⒌提供会员国请求的技术援助和咨询服务; ⒍为促进协会宗旨,行使其他权力。禁止政治性活动 国际开发协会及其官员不得干涉任何会员国的政治事务;协会的决定应是权衡多种经济因素的结果,而不应受会员国任何政治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协会所在地响应的宗旨。⊕同世界银行的关系 国际开发协会和世界银行是相互独立的实体,协会的资金与世界银行的资金也分别保存。协会不得向世界银行借入资金怨不得借给世界银行资金销售量 协会可将贷款业务所不需要的资金,投资于世界银行所发行的债券。协会可就设施、人员和反提供服务等方面的事项,以及一方组织为另一方垫付的行政费用的偿付事项与世界银行协调和沟通。 协会不对世界银行的任何行动或债务承担责任,世界银行也不对协会的行动或债务承担任何责任。⊕IDA的借款国 一个国家是否符合获得IDA援助的资格,首要的决定因素是它的相对贫困状况。后者的定义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某个确定的、每年更新的临界点(2007财年为1,025美元)。 IDA也为某些经济条件高于业务临界点、但又不具备从IBRD借款的资信的国家提供援助,其中包括若干小型岛国。 有些国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符合根据人均收入水平决定的获得IDA援助的资格,但也具备从IBRD借款的资信。它们被称为“混合型”国家。 目前有82个国家符合获得IDA援助的资格。这些国家共拥有25亿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据估计,这些国家有15亿人口每天靠2美元或不到2美元的收入维持生活。⊕中国和国际开发协会的关系 中国参与情况: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集团的合法席位,并同时成为国际开发协会的成员国。中国在国际开发协会的投票权为344,829票表决权,占总投票权的1.88%。截至1999年7月,协会共向中国提供了102亿美元的软贷款。共执行69个项目,从1999年7月起,国际开发协会停止对中国提供贷款。2007年12月,我向国际开发协会捐款3000万美元。⊕其它相同IDA的简称反汇编工具 IDA Pro 是一个世界顶级的交互式反汇编工具,它的使用者囊括了软件安全专家,军事工业,国家安全信息部门,逆向工程学者,黑客。从功能上它大大胜过了w32dasm。近来它的盗版已经在网上传播开了,你可以很轻松得到它。 IDA PRO 简称IDA ,英文:Interactive Disassembler的缩写。它是由HEX RAY SA 公司开发的,一家多年以来从事二进制代码反编译C的软件安全公司,其公司的旗舰产品就是著名的Hex-Rays.Decompiler(是IDA PRO的插件)。 IDA有两种可用版本。标准版(Standard)支持二十多种处理器。高级版(Advanced)支持50多种处理器。你可以访问the supported processor list page查看细节。在这里可以看到关于申请表格和许可证的常见问题的答案。IDA不存在任何注册机、注册码或破解版,除了测试版和一个4.9的免费版外,网络上能下载的都是包含用户许可证的正版,因为所有的安装包都是OEM出来的,所以IDA官网不提供软件下载,并且软件也没有注册的选项(完全可以正常使用,当然这也是一种盗版或侵权的行为,对此IDA公司会采取严厉打击措施); 当你运行IDA Pro时,你所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界面比w32dasm更加专业,这里比w32dasm有更多的选项或更先进的地方。它的优点是可以更好的反汇编和更有深层分析。而缺点是使用IDA更困难。机场数据服务 INFOMATION DATA OF AIRPORT 机场数据服务系统 “机场数据服务系统”是中国航信与西安民航凯亚共同研制开发的一款,针对机场数据统计分析的综合数据平台。 “机场数据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分析航班的原始数据,并通过数据加工,形成用户所需的各类分析报表和分析图,其功能主要概括为以下4个部分: 数据下载:实现的功能为每天自动下载航信提供的航班原始数据,并且分析加工,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①数据维护。实现的功能包括:数据确认、进出港台帐、飞跃架次管理、无线舱单管理、有线舱单管理、ASP和APSIS数据接口。 ②系统维护。实现的功能包括:航班信息、航班性质、机型机号、承运人、机场、管理局维护等。 ③用户管理。实现的功能包括:用户、用户组的创建、删除、权限的分配。 ④数据报表。实现的功能包括: a航综报表:包括起降架次统计表、飞跃架次统计表、流向流量统计表、吞吐量汇总统计表、月吞吐量汇总表、分航线快报统计表。 b分析报表:包括吞吐量统计年变化表、吞吐量统计月变化表、中外航运量分析表、运量综合分析表、主要生产指标月报表、主要生产指标年报表。 另外系统还提供针对吞吐量统计的多种数据分析图(柱状、饼形等) c中转旅客统计:包括全国中转旅客量及增长速度、全国前20位机场的中转旅客量及增长速度、全国主要航空公司中转旅客量及增长速度、西北地区中转旅客量及增长速度、中转旅客前二十位来源地、目的地城市旅客量及比重。 目前西部机场集团,青岛机场,武汉机场,新疆机场,天津机场等多个机场已使用了此套系统。航空公司对此系统的数据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Intel Dynamic Acceleration (IDA)技术 Santa Rosa平台采用的处理器名为Merom+,相对于传统的Merom处理器,Merom处理器主要有两点改进,分别是FSB由原来的667MHz升级到800MHz,其次是处理器的针脚定义由原来的Socket-M更改为Socket-P,但依然是Socket478针设计,以往的Socket479型处理器底座可以完全兼容,但是针脚定义的不同导致945芯片组以及915芯片组并不能兼容新的处理器。此外提供了对64位运算的原生支持,而且其支持IDA技术,该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双核处理器的性能,并减小双核处理器的能耗。在二级缓存方面,则依旧有2MB和4MB两种级别可供选择,新增了Intel Dynamic Acceleration (IDA)技术,对于单线程任务,或者大范围非并行指令的多线程任务,IDA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任务的分配,只由一个核心来处理器,从而提高性能,同时其它空闲的核心能够进入C3或者更深的休眠状态,降低处理器的耗电,延长续航时间。而当有新的线程进入队列时,休眠的核心就会根据需要开始工作。从而使笔记本的耗电更少,电池的续航能力更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国际套利,是指利用不同货币的利率差异进行投资,赚取利差的一种行为。
国际发展援助(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是指发达国家或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及其所属机构、有关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以提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或资料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具体活动。 国际发展援助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1.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等于进口品投资收益率与持有储备仔细的收益率差额 2.外部冲击的规模和频率。 3.政府的政策偏好。 4.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5.对外交往规模。 6.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 7.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8.各国政策的国际协调。国际储备需求的管理 一、国际储备需求管理的内涵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获得(并持有)国际储备资产的量。 国际储备的需求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数量管理,第二是币种管理。数量管理讲的是一国应保持多少储备才算合理,币种管理讲的是怎样搭配不同种类的储备货币,才能使风险最小或收益最大。 二、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管理 如上所述,国际储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获得国际储备、持有国际储备都是有成本的,过多的储备还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 (一)国际储备需求的相关概念 与国际储备需求相关的概念有:最适度国际储备量;最低限国际储备量;最高限国际储备量;保险国际储备量;经常国际储备量;国际储备需求目标区。 (二)、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从实践上看,国际储备需求经常在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中心”、“上限”和“下限”的变化)。制约国际储备需求变化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对外贸易状况 (1)对外贸易规模 (2)贸易条件及竞争力 2.调节体制特性 (1)调节机制的特点 (2)调节手段的选择偏好 (3)调节速度的选择偏好 3.国家的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状况 (2)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3)借债能力 (4)经济发展水平 4.外经贸的管理体制 (1)外汇管制 (2)外贸管制 三、国际储备需求的币种管理 一国对国际储备的管理,除了在量上将国际储备保持在最适度水平上外,还需要在质上拥有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结构,尤其是各种储备货币的构成。这具体包括储备货币种类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概述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资产所进行的最佳配置,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的持有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理比例,以便分散风险、获取收益,充分发挥国际储备资产应有的作用。 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四种储备资产之间的数量构成比例管理;二是各类型国际储备资产内部的比例管理。由于各国持有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数量,取决于所缴纳的份额的多少,不能随便改变,其内在构成也相对简单,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资产的作用也日渐削弱。因此,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 各国货币当局在进行储备结构管理中应贯彻三项原则。 1、安全性。即要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价值稳定。 2、流动性。即国际储备资产能及时转化为满足需要的各种国际支付手段。这些需求包括国际贸易所引起的国际支付、对外债务的到期还本付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合法收益的汇出,以及对外汇市场的必要干预,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等。 3、盈利性。即在国际储备资产保值的基础上能够增值、获利。 由于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呈负相关关系,安全性与流动性高,盈利性较低;如果盈利性高,安全性与流动性较差,所以货币当局对这三个原则应统筹兼顾,互相补充,在安全性、流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盈利。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 1、黄金储备的结构管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78年宣布黄金非货币化以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基本采取维持黄金储备实物量基本不变的政策。有些石油输出国和非产油发展中国家曾采取有限增加黄金储备的政策,目前也改为采取黄金储备量基本不变的政策。南非采取统一出售黄金政策。 2、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与其他储备资产相比,外汇储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动性强,它能及时而较自由地用于对外支付和清偿的需要;二是不稳定性,它经常随着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汇率经常上下波动;三是风险大,作为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和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都会给外汇储备带来较大的风险。 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选择储备货币的原则。选择何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并确定其所占比重除遵循上述三项原则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一国国际贸易结构及国际债务结构;弥补财政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时所需货币;各种货币的收益率;储备货币多元化。第二、外汇储备的资产形式的管理。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是指外币现金、外币存款、外币短期证券和外币长期证券等资产形式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和地位。 一般来说,短期的、变现能力强的外汇储备资产,其流动性强、风险较小,且收益水平低;长期的、变现能力弱的外汇储备资产,其流动性差、风险较大,且收益水平高。要确定不同形式资产的比率,应根据本国的实际需要。一国持有储备资产首先要考虑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其次考虑其收益性。有些金融管理当局如英格兰银行和一些金融专家按照流动性的强弱,将储备资产划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次为一级储备,即流动性强、随时可以变现使用的资产,主要用于一国经常性和临时性对外支付的需要,包括现金、活期存款、短期存款、短期债券、商业票据等。一级储备的数量应以满足国家对外支付、维护国际信誉为标准,在外汇储备资产中占一定比例;第二档次为二级储备,即流动性稍弱的资产,用于一国发生临时性或突发事件时对外支付的保证,如各种定期存单、年限在2~5年的中期国债等;第三档次为三级储备,即流动性差但收益率高的资产,是外汇储备资产中用于长期投资的部分,如期限为4~10年的长期债券、AAA级欧洲债券,以弥补一级储备资产收益的不足。
国际储备水平概述 国际储备水平是指一国在一个时点上持有的国际储备额同一些经济指标的对比关系。例如,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同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国际储备额同国际收支总差额之比,国际储备额同外债总额之比,国际储备额相当于几个月的进口额,等等。 一国的国际储备水平应根据其国民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水平来确定。国际储备货币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结合国际收支状况,既保证本国最低限度进口贸易总量所必需的储备资产量(又称经常储备量),又能满足在国民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外贸需要量与其他国际支付所需要的储备资产量。国际储备水平的决定因素 就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样的国际储备水平才算是合适,目前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统一标准。我们只能从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及其供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1、国际储备需求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一国对国际储备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持有国际储备成本 国际储备实际是一国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他们若得到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国持有国际储备,实际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他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即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它表明一国持有国际储备所付出的代价。 但是,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中生息的储备资产(在国外的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还会有一定的利息收益。这样,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便等于投资收益率与利息收益率之差。这个差额大,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高;差额小,则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低。受经济利益的制约,一国需求国际储备的数量会同其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成相反方变化: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越高,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亦然。 2)对外贸易状况 对外贸易状况包括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贸易条件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等。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它需要的国际储备就比较多;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一个在贸易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其出口商品又缺乏竞争力的国家,则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对外贸易状况之所以是决定一国需要国际储备多寡的重要因素,在于贸易收支往往是决定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国际储备的最基本作用也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在其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总结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并得出结论说: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应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应以40%为最高限,20%最低限。一般认为,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应能满足其3个月的进口需要。照此计算,储备额对进口的比率为25%。这即所谓的储备进口比率法。 3)借用外国资金的能力 一国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较强,其国际储备水平可低些,因为该国的国际清偿能力,不致因其储备水平较低而降低;相反,则需要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但是,应该指出,一国如果国际储备水平过低,就不具有较高的国际信誉,因而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也会降低。 4)应付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需要 一国在考虑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时,必须注意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对本国未来国际收支的冲击;否则,必将陷入困境。为不致陷于困境,一国应该对这些冲击的类型和程度有正确的预测。关于冲击的类型,如系短期性冲击,即发生暂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则只能依靠经济调整,即实施开支变更政策和开支转换政策,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关于冲击的程度,各种因素对一国国际收支冲击的概率和程度,影响着该国国际收支的稳定性,从而决定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概率的程度越大,国际收支越不稳定,从而需要的储备就越多;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储备。 5)经济调整的强度和速度 一国实施经济调整来解决长期性国际收支逆差,会引发国内经济的震荡。这种震荡的剧烈程度,同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成正比关系,即: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越高,经济震荡就越剧烈;反之亦然。但是,一国如在进行经济调整时也运用国际储备,则可降低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从而能减轻经济震荡。这样,一国需要国际储备的数量,便同其进行经济调整的强度和速度之间存有一定的替代关系: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越低,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6)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程度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既不靠外汇资金来融通,也不靠实施经济调整来扭转,而是通过对外贸和外汇的直接管制来扩大外汇收入和限制外汇支出,从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这些管制越严格,需要的储备就越少;管制越松,需要的储备就越多。当然,一国实行的管制越严格,就越反映该国国际储备的短缺。 7)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 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稳定汇率的外汇政策条件下,为干预外汇市场平抑汇率,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大;反之,则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小。 8)货币的国际地位 一国货币如果处于储备货币的地位,它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不需要较多的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多的储备。 前面所述说明,确定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是很复杂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应将上述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仅从某个因素来考虑是片面的。 鉴于确定一国国际储备需求量的复杂性,IMF曾采用几项客观标志来反映一国国际储备不足和对国际储备需求量增加的情况:第一,持续实行高利率政策,这表明该国抑制资本外流和吸引外资内流,以增加储备和满足对储备的需要;第二,对国际经济交易加强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储备不足,而加强对国际贸易与资本国际流动的限制;第三,实施增加储备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如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紧缩银根的政策等;第四,汇率的持续性不稳定;第五,储备增加的结构变化,如一国储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向国外的借款,则表明该国储备不足。 2、国际储备供给 一国的国际储备水平,不仅取决于它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而且还取决于其国际储备供给的数量。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这四项储备形式中,后两者是一国不能主动增减的。这是因为,他们都同份额紧密相连,而会员国缴纳给 IMF又以该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在其经济实力无明显变化或在IMF未调整份额的情况下,该国持有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就不会增减。这样,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便主要取决于其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增减。 1)黄金储备 一国黄金储备增加,是通过黄金的国内外交易实现的。就黄金的国际交易来说,储备货币发行国若用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该国的国际储备可随之扩大;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只能用其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其结果只能改变该国国际储备的构成,而不能扩大其国际储备。但是,若从黄金的国内交易来说,不论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还是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以本国货币在国内收购黄金,即所谓的“黄金货币化”都可增大它们的黄金储备量。当然,靠这种办法来增加黄金储备量要受到黄金产量的制约。 2)外汇储备 一国增加其外汇储备的渠道,首先是该国中央银行针对本国货币升值所进行的抛售本国货币和收进外汇的市场干预,其次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向国外借款,第三是国际收支顺差。第三种渠道是一国增大其外汇储备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由于经常账户收支顺差往往是形成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经常账户收支顺差便成为一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来源。当然,资本金融账户收支顺差也是一国外汇收支的一项来源。但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顺差并不是一国外汇储备中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因为长期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如果没有新资本流入,发生外国资本抽回投资,就将消失;至于短期资本则具有转移不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