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即汇率的规定与调整原则,主要规定如下: 1.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美元居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不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会员国也可以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而只规定同美元的汇率。例如 1946年,l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纯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纳金,则英镑与美元的含金量(黄金平价)之比为:1英镑=3.58134/0.888671=4.03美元,这便是法定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亦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由于各国立即普遍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原则是不现实的,故“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关于国际支付与国际结算的原则,“协定”规定,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在这种制度中,外汇与黄金并列,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另外的75%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五)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问之长,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广,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然而,危机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从外部原因看,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据统计,危机期间,撤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高达400亿美元。但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①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下降。上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作适时有效的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②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 。④汇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未作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势在必行。而货币贬值又导致了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从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对我国的启示:第一,正确处理“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的关系,保持在全球化与开放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的合理、均衡的结构。东南亚的危机给了“东亚模式”以严重的挫折,现在虽不能说,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已经失败,但确应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发展中对大国经济的特点,应予充分的考虑。大国经济应对全球化的风险方面应当较为有利。中国应吸取东南亚国家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注意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充分注意发展国内产业,注重推动国内产业链的延伸。从总体上看,尽管处于全球化时代,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仍然会是以内循环为主,以外循环为辅。因此,当前中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调整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基本战略是正确的。第二,积极、正确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强宏观引导。外资的进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外资的进入并非多多益善。外资过多地集中个别行业与地区会造成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并易于造成地区间的差距扩大。今后如何引导外资向内地和内需产业流动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 运用两条移动平均线相互背离,相互应证的交易法则,就可以得出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它是运用快速和慢速移动平均线交叉换位、合并分离的特性加以双重平滑运算,来判断买卖时机。该指标在股市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二) 公式 1.指数平均值EMA(n)= n日平滑系数×(今日收盘价-昨日EMA)+昨日EMA n日平滑系数=2÷(n+1)赢正软件系统默认n值为12、26 2.离差值DIF=EMA1-EMA2 3.差离平均值MACD(n)=n日平滑系数×(今日DIF-昨日MACD)+昨日MACD 4.离差柱线BAR=DIF-MACD (三)MACD分析要领 1.运用MACD应该综合其它技术指标共同分析。 2.运用移动平均线(MA)判研买卖时机在趋势明显时收效甚大,但如果碰到盘整形态时,MA会发出频繁而不准确的信号。根据移动平均线原理发展出来的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可以去掉移动平均线发出的虚假信号,同时能够保持平均线的效果。 3.由于DIF是短期移动平均值与长期移动平均值的"离差",因此,如果行情见涨,短期移动平均值在长期移动平均值之上,此时DIF为正值。且离差加大,投资者应适当控制买入速度防止追涨而被套牢; 如果行情下跌,短期移动平均值在长期移动平均值之下,此时DIF值为负,且离差加大,投资者可适当购入股票; 当行情由多头转向空头,或由空头转向多头时,离差值趋近于0,此时,投资者可观望一段时间,判定走势后,再决定买卖。 4.离差平均值MACD反映的是平均后的离差值,所以,二者应配合分析。当MACD和DIF都在0轴线以上时,说明买方力量强,投资者不可猛追; 当MACD和DIF都在0轴线以下时,说明市场抛盘压力大,投资者应适当购入,待股价上涨时再抛出。 5.如果DIF向上突破MACD和0轴线时,说明买盘大,投资者可适当加入多头; 如果DIF向下跌破MACD和0轴线时,说明卖方多,投资者应适时低价购进股票,待股价上涨后,再卖出。
问:港股有哪些投资品种?和上交所、深交所的投资品种有区别吗? 答:香港是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所以投资品种非常丰富。截至2007 年5 月港股市场共有1206 家上市公司,如汇丰控股(0005.HK)、渣打银行(2888.HK)、中国移动(0941.HK)、中国石油(0857.HK)。港股有一个特色是A 股不能具备的,就是卖空。卖空是指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将会下跌,于是向券商交付抵押金,并借入股票抢先卖出。待股价下跌到某一价位时再买进股票,然后归还股票,从中获取差额收益。 港股有三种权证及其衍生品,股本权证 (公司认股证)、衍生权证(备兑权证)、牛熊证。衍生权证的投资品可以是个股,也可以是股价指数。牛熊证是牛证和熊证的合称,是一种反映相关资产表现的结构性产品。投资者只需投入相对少量的资金便可追踪相关资产价格的表现。 问:港股的交易成本高吗?如果买卖港股,要交哪些手续费?有哪些指数可以作为我投资港股的参考? 答:港股的交易费用比A 股高。交易佣金,和经纪公司商定;交易征费,每宗交易金额的0.004%;交易费,每宗交易金额的0.005%;交易系统使用费,每宗交易0.50 港元;股票印花税,每宗交易金额的0.1%。目前,香港股市没有涨跌停板制度,并且在交易制度上依然实施T+0 交易。根据我的经验,港股的交易费用加上佣金大致需要3.6%。所以,很多投资者轻易不买入卖出。 港股交易指数没有A 股丰富,有恒生指数、金融分类、公用分类、地产分类、工商分类、恒生中资、中国企业、香港综合、恒生综合、创业指数、内地指数。投资者应该看重恒生指数。它是一个模拟投资组合,每一成份股所占的投资比重,是按其市值比例分配的,所以更具参考价值。 问:国内哪些网站可以看到港股的信息? 答:这是个大问题。香港的经纪公司除非你开户,一般不提供免费的信息和操盘系统。从目前来看,新浪港股、金融数据软件WIND 系统、财华软件、华富财经等都可以看到当日或者前日的所有港股信息。未来大家在中行开户之后,中银会提供操盘系统。 问:内地投资者对于香港本地企业、亚洲企业并不了解,投资哪些公司更安全? 答:在港股中,内地投资者最好的投资品种无疑是源自内地的股票。这些股票也不难买到。截至2007 年5 月底,H 股和红筹股总市值已达6.793 万亿港元,占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5.79%。以成交量计,H 股和红筹股的权重已由1997 年的38.19%升至2007 年的59.08%。港股市场比较看好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敏感的行业,如原材料、能源、港口、机械。 问:港股的交易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周一至周五:早市10:00-12:30,午市2:30-4:00;周六、周日及香港公众假期休市。 问:港股的专业术语和A 股有区别吗? A 股的做多、做空,港股叫做好、做淡;A 股的多方、空方,港股叫好友、淡友;A 股的跳空,港股叫裂口;A 股的ST 股、补涨股、绩差股,港股叫垃圾股、落后股、质差股。 问:香港有打新股的投资方式吗?港股的新股和A 股一样赚钱吗? 答:香港本地人都看经济日报、信报关注新股发行。内地投资者可以看香港联交所的主页、操盘系统。香港的新股投资和A 股有所不同。经纪公司提供子展服务(即用一定量的保证金投资股市,以小搏大。比方说你投入3 万港元,通过子展,你可动用的资金会是30 万港元,这样就起到了放大的作用。),融资额度为1:9。这样一来,如果你看准新股发行后会超过发行价,办理子展,中签率高,获益丰厚。
相反理论的基本要点是投资买卖决定全部基于群众的行为。它指出不论股市及期货市场,当所有人都看好时,就是牛市开始到顶。当人人看淡时,熊市已经见底。只要你和群众意见相反的话,致富机会永远存在。 (1)相反理论并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们就要看淡,或大众看淡时我们便要看好。相反理论会考虑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趋势,这是一个动概念。 (2)相反理论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群众通常都在主要趋势上看得对。大部分人看好,市势会因这些看好情绪变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直至到所有人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势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供求的失衡培利尔( Humphrey.Neil)说过: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想法时,每一个人都错。 (3)相反理论从实际市场研究中,发现赚大钱的人只占5%,95%都是输家。要做赢家只可以和群众思想路线相背,切不可以同流。 (4)相反理论的论据就是在市场行情将转势,由牛市转入熊市前一刻,每一个人都看好,都会觉得价位会再上升,无止境的升。大家都有这个共识时候,大家会尽量买入了,升势消耗了买家的购买力,直到想买入的人都已经买入了,而后来资金,却无以为继。牛市就会在大家所有人看好声中完结。相反,在熊市转入牛市时,就是市场一片淡风,所有看淡的人士都想沽货,直到他们全部都了货,市场已经再无看淡的人采取行动,市场就会在所有人都沽清货时见到了谷底。 (5)在牛市最疯狂,但行将死亡之前,大众媒介如报章、电视、杂志等都反映了普通大众的意见,尽量宣传市场的看好情绪。人人热情高涨时,就是市场暴跌的先兆。相反,大众媒介懒得去报导市场消息,市场已经没有人去理会,报章新闻,全部都是市场坏消息时,就是市场黎明的前一刻,最沉寂最黑暗时候,曙光就在前面。大众媒介永远都采取群众路线,所以和相反理论原则刚刚违背。这反而做成相反理论借鉴的资料。大众媒介全面看好,就要看淡,大众媒介看淡反而是入市时机。上述所说的,只是相反理论的精神。我们凭什么而知道大家的看法是看好还是看淡呢?单赁直觉印象或者想象并不足够。 运用相反理论时,真正的数据通常有两个,一是好友指(BullishConsensus);另一个叫做市场情绪指标(Market SentimentIndex)。两个指标都是一些大经纪行,专业投资机构的期货或股票部门收集的资料。资料来源为各大纪经纪,基金,专业投资通讯录,甚至报章,杂志的评论,计算出看好和看淡情绪的比例。就以好友指数为例,指数由零开始,即所有人都绝对看淡。直到100%为止,即人人看好,包括基金,大经纪行,投资机构,报章杂志的报导。如果好友指数在50%左右,则表示看好看淡情绪参半。指数通常会在30 至80 之间升沉。若果一面倒的看好看淡,显示牛市或熊市已经去到尽头,行将转角。 好友指数由0-100,都有不同启示,详细的分析将会给投资者一个更清晰的概念,运用理论时也较有把握: 0-5% 一个主要的上升趋势已经就在目前,为期不远。人人看淡时,淡友要沽货的已经你也沽我也沽,以致沽无可沽。大市淡无可淡,这就是转势的时机。把握时机入货,博取无穷利润,就是在这个时候! 5-20% 这是一个不明的区域,大部分人看淡,只有少部分人看好。这些看淡的人足以压倒性姿势将大市推低。但因为看淡的人比例大,市势亦可以随时见底。很多时转势情形都会在这个区域产生。投资人士可以辅之以图表,成交量等去探测大市是否已经见底。 20-40% 看淡的人在比例上仍然盖过乐观情绪。从统计数字看出,继续看淡赢面机会较大。如果在这一个区域,大市不再向下,市势就会变得十分不明朗,要忍手为上。如果在这个区域,大市转势上升,通常升幅会十分凌厉,而且创出新高点。因为大众看淡时,却看错了,市势一升就一发不可收拾。创新高点机会大于一切。 40-55% 市价可以向上向下,绝对不明朗。在这个区域,投资人士一定忍手,切勿轻率入市作买卖,因为赢面和输面比例差不多。在保本为第一原则之下,不作买卖反面最安全。 55-75% 看好的人占多数,但又并非绝大多数。市势发展有很大上升余地。但如果这个比例看好的人多,大市却不升反跌,一定会是急促而且令人害怕的。通常大家看好时下跌,多数会出现近期的低点。 75-95% 未得十分明朗。很多时市场都会在这个区域转势向下,但仍然有机会在看好情绪一路高涨之下,一路攀升一段时间直到去到百分之百的人都看好止。所以利用图表分析作为辅助工具就比较安全得多。 95-100% 大市已经出现全人类看好的局面。投资的本钱已经全部投入大市。是弹尽粮绝,强弩之末之兆,大市转势迫在眉睫。速速沽货为上,要离开市场。如果加多一脚,做淡友沽空,胜算最大。 相反理论带给投资者的讯息十分有启发性。首先,这个理论并非局限于股票或期货,其实亦可以运用于地产、黄金、外汇等。它指示投资者一个时间指针,何时离市,那个时候是机会,那个时刻市势末明朗而应该忍手。相反理论更加像一个处世哲学。古今多少成功的人士,都是超越了他们同辈的狭窄思维,即使面对挖苦、讽刺、奚落、遇到不世欲的白眼闲言,仍然一往无前向自己目标迈进,才成为杰出人物。人云亦云,将会是在人海消失的小人物。作为投资人士借鉴的地方,相反理论提醒投资者应该要: (1)深思熟虑,不要被他人所影响,要自己去判断。 (2)要向传统智慧挑战,群众所想所做未必是对的。即使投资专家所说的,也要用怀疑态度去看待处理。 (3)凡事物发展,并不一定好似表面一样,你想象市升就一定市升。我们要高瞻远瞩,看得远,看得深,才会是胜利。 (4)一定要控制个人情绪。恐惧贪贪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周围环境的人,他们的情绪会影响到你,你反而因此要加婪冷静。其他人恐惧大市已经无得玩,有可能这才是时机来临。在一窝蜂的争着在市场买入期货,股票时,你要考虑市势是否很快就会见顶而转入熊市。 (5)当事实摆在眼前和希望并非相符时,勇于承认错误。因为投资者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总不免会发生错误。只要肯认输,接受失败的现实,不作自欺欺人,将自己从普通大众中提升为有独到眼光见解的人,才可改变自己为成功人物。
移动平均线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术指标。它构造简单,客观公正,不易人为操作骗线,受到很多股票投资者的青睐。 (一)指数平均数的计算 所谓"移动平均线"是指一段时间内的算术平均线,通常以收盘价作为计算值。其公式如下: MA(N)=第1日收盘价+第2日收盘价+……+第N日收盘价/N 例如: 把某日的收盘价与前9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相加求和,然后再除以10,就可以得到该日的10日移动平均线值MA(10)。 (二)移动平均线分类 根据求移动平均线时所用的天数的不同,移动平均线可以产生不同日期的结果。常见的有: (1)短期移动平均线(周线):即MA(5)以一周的5个交易日为周期的移动平均线 (2)中期移动平均线(月线):即MA(30)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移动平均线 (3)长期移动平均线(年线):即MA(280)以一年中的全部交易日的总和为周期的移动平均线 赢正软件中支持的移动平均线有MA(5)、MA(10)、MA(30)、MA(65)、MA(100)、MA(200) (三)移动平均线的运用 通过观察移动平均线可以研判市场的多空倾向。通常将长、中、短期的移动平均线画在一起。如果三种移动平均线并列上涨,则表明市场呈现多头占上锋的格局;反之,如果三种移动平均线并列下跌,则市场呈现空头占上锋的格局。移动平均线能够识别旧的行情趋势的终结或反转,和新行情的产生契机,它不能领先于行情,却能够忠实地反映市场行情和走势。由于移动平均线是一种平滑曲线,所以能够有效地过滤掉不明不白的小跳动,因此能够客观地反映市场行情的大趋势。 葛兰碧(GRANVILE J)移动平均线运用八大法则 1. 移动平均线从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线为买入信号。 2. 股价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但很快又回到移动平均线之上,移动平均线仍然保持上升趋势,为买入信号。 3. 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短期下跌但未向下穿越移动平均线,是买入信号。 4. 股价暴跌,跌破移动平均线后远离移动平均线,为买入信号。 5. 移动平均线由上升趋势转为盘局,或下跌,最后一日收市价向下跌破平均线,为卖出信号。 6. 股价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但很快又回到平均线之下,移动平均线仍然维持下跌局面,为卖出信。 7. 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下,短期向上但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立即转为下跌,为卖出信号。 8. 股价暴涨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且远离移动平均线为卖出信号。
两种情况为不开板的和开板的涨停板,而第一种情况又分为无量空涨型和有量仍封死型;第二种情况为吃货型、洗盘型和出货型的开过板的涨停板。先说第一种情况,分为: 1.无量空涨型。股价的运动从盘中解释,即买卖力量的对比,如果预期较高,没有多空分歧,则形成无量空涨; 2.有量但封死不开板。此类比前一类可能上涨幅度要稍逊一筹,含义是有一部分看空的抛出,但看多的更多,始终买盘庞大,拒绝开板,去年此时深天地(新闻,行情)曾出现过买一的委托量超过其总流通股本的奇观,庄家有意显示其超凡实力。K线图中形成“杠”,高、开、低、收四个价合为一个价,此时对买主来说,只是缘木求鱼而已,而我们只想告诉卖主儿一声,且慢出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一是突发性政策利好;二是阶段性板块热炒;三是个股潜在重大利好,当然过去常有子虚乌有、瞎编乱造之嫌;四是主力融资期限较短,需速战速决。反正造成巨单封涨停的假象就好,自己往外甩货,有时打开之后,根据市场分时走势小量再拉上去。 第二种反复打开涨停板的情况较为复杂,主要应从股价涨幅及大势冷暖两大方面研判: 1.吃货型。多数处于近日无多大涨幅的低位,大势较好。低迷市、盘整市则无需在此高位吃货,特点是刚封板时可能有大买单挂在买一等处,是主力自己的,然后大单砸下,反正是对倒,肥水不流外人田,造成恐慌,诱人出货,主力在吸,之后小手笔挂在买盘,反复震荡,有封不住的感觉; 2.洗盘型。股价处于中位,有了一定的上涨幅度,为了提高市场成本,有时也为了高抛低吸,赚取差价,也会将自己的大买单砸漏或直接砸“非盘”(不是主力自己的货),反复震荡,大势冷暖无所谓; 3.出货型。股价已高,大势冷暖无所谓,因为越冷,越能吸引全场注意。此时买盘中就不能挂太多自己的了,因为是真出货,主力或者撤前如果追涨买入,要刻舟求剑,即比如挂在买一已有100万股,你想买1万股,则排在101万,此时成交总数比如也是100万,那么到总手为201万时,你的就买进了,但如果那100万挂的买单有假,主力撤80万,那么总手在121万时,你的就买进了,可再根据接下来的走势判断第二天是否止损出货。
均线也叫移动平均线,是技术分析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分析工具。我们通常使用的一般是普通均线,它是一段时间内股价的收盘价或收盘点位的算术平均值,连续均值的连线便形成了均线。也就是说,均线就是一段时间的股价平均成交价格(或称作筹码成本)。普通均线还可以衍生出加权均线、成交量均线等等。 另外,制作均线时,参照的时间坐标是不同的,均线参照的时间长短与否,反映的平均成本性质不同。5 日、10 日为短期均线,反映股价的短期成本;20 日、30 日、60 日中期均线则反映中期成本;120 日、250 日则是长期均线,反映长期成本。 目前,技术分析软件中往往给出5 日、10 日、20 日、30 日、60 日、120 日、250 日均线。120 日均线和250 日均线通常被称为半年线、年线(其中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 (一)均线的支撑和阻力作用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在使用均线的时候,还要与K 线相结合,从而对股价趋势和技术形态进行判断。而均线和K 线结合使用,便产生了支撑和阻力的说法。技术派分析人士认为,如果K 线触及短期均线(5 日、10 日均线为短期均线)并在上方收阳线(收盘价高于开盘价),预示着股价受到短期支撑,后市仍将走高;若K 线与短期均线距离过大,则说明短期获利筹码增大,股价上涨有压力;如果K 线触及短期均线并在下方收阴,说明受到短期阻力,后市下跌的可能性较大;若K 线拉大和短期均线的距离,则会有反弹出现。同样,K 线在上涨或下跌的时候,触及中期(30 日、60 日均线为中期均线)或长期均线(半年线或年线)时,均线都会产生支撑或阻力的作用。这在近期的市场中表现尤其明显。比如说,大盘从5 月30 日至6 月4 日连续暴跌900 点后,6 月5 日,在60 日均线附近站稳,并于当日展开强有力反弹,当日大涨近100 点。6 月26 日,大盘在经过连续下跌后,也是在60 日均线展开反弹。 (二)均线也有失效的时候 值得投资者警惕的是,不管是均线还是K 线,这些图形描述的,都是过去股价的运行轨迹。尽管它能一定程度为我们预测股价未来走势提供依据,但图形本身并不能决定未来股价走势。投资者在运用这些技术指标时,不可过于教条。在使用时,投资者还需要结合基本面因素活学活用。换句话说,如果K 线跌破支撑均线,或突破阻力位均线,并不断延续这一趋势,就证明短期的支撑和阻力位失效。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也可以结合K 线自己设置时间参数,找到适合股票的参数。 另外,上市公司因重大实质性利好连续出现暴涨,均线系统即便极度发散,但也未必会立刻出现回落,这时候,均线理论也告失效。 总之,单个技术指标不是绝对真理,投资者在作分析时需要结合政策面、市场面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