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资本外逃是资本流出中“非正常的”那一部分 介绍其中既包括规模未被政府准确掌握着的资本流出部分,如出口低报和走私等;也包括渠道未被政府准确掌握着的资本流出部分,如资本项下的资本混入经常项下流了出去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资本外逃具有极强的违规性与隐蔽性,因此其规模很难被准确衡量。目录1什么是资本逃避2资本逃避的原因3资本逃避的测算模型4资本逃避的主要危害什么是资本逃避 编辑本段 资本逃避又称资本外逃或资本转移,是指一种由于经济危机、政治动荡、战争等因素,导致本国资本迅速流到国外,从而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的现象。 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稳定状况,反映一国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资本逃避概念本身所指的资本外流并非全都非法,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资本外逃也属于合法、正常的对外投资。从短期看,大规模的资本逃避会带来经济的混乱与动荡。从长期看,资本逃避降低了本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减少了政府从国内资产中可获取的税收收入,增加了本国的外债负担,从而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 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国内居民要将其财富转移到国外只能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所以在我国资本逃避是指基于避险或牟利等动机而在一国出现的非正常资本外流。资本逃避的原因 编辑本段1、随着对金融监管的加强以及反腐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转移非法所得。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某些权力阶层及与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利用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漏洞和法制的不健全,实现化公为私,从中攫取非法财富。为了永久占据这部分财富,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不动产或存人私人“地下钱庄”。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金融监管的加强以及反腐力度的加大,这些不法资产的占有者感到把钱放在国内实在不安全,于是千方百计地转移非法所得, 通过如投资移民身份,在境外购买房地产,将子女送出国外等各种渠道将其转移出国内,从而发生资本外逃。据分析,国内资本外逃的主力军就是这些不法资产的占 有者。2、“洗钱”因素,使腐败资金转移境外,造成资本外逃。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情况下,洗钱活动愈演愈烈,洗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在我国,贪污腐败和洗钱有着密切的关联。 有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洗钱活动日益增多,数额也在不断上涨,犯罪分子将通过贩毒、走私、贪污和受贿等非法交易活动所获得的“黑钱”通过各种途径套取外汇资金汇往国外。从一些已经暴露出的案例来看,腐败分子把贪污腐败得来的钱转移至境外,再利用我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外商的身份回国投资。这样,形成一个权力与金钱互相依存的、里应外合的洗钱链,从而实现对国家和社会财富的赤裸裸的循环侵占。因此,“洗钱”因素也是导致我国资本外逃的一个重要因素。3、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导致“过渡性”的资本外逃。 “过渡性”外逃资本指通过非法渠道流出国内,再以外资形式流入国内的资本。长期以来,我国为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短缺,对外资 实行“超国民待遇”,使得外资与内资在竞争上处于不平等地位。为了享受外资身份所带来的“超国民待遇”,同时也为了趋利避险,国内企业居民存在着极大的动 力把资金向国外转移。国内一些企业居民将外汇资金转移境外后又作为外资流回国内,以享受各种税收和其他优惠待遇。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在大陆投资的香港资本中,25%属于回流资本。它不仅造成了国内企业与假三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而且还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每年造成大约143.22亿美元的“过渡性”资本外逃。4、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直接影响到资本外逃。 一国政府财政赤字的状况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的资本外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所追加的内外债资金呈现逐年攀升,尤其是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对于外债的依赖还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由于以往财政赤字的相当一部分是靠发行货币来弥补的,这就等于对居民征收了一笔“通货膨胀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赤字使国内居民对国家债务产生忧虑,而这种忧虑又导致了国内居民以各种形式增加持有外国资产,形成资本外逃。 我国的银行业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无相应的存款保障制度,使投资者对国内金融体系信心不足,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担心始终没有消除。许多国内资本为了不承担“贬值税”而纷纷逃出国外。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利息税的开征,遗产税及综合所得税的酝酿,居民产生国家要通过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的预期,从而产生资本外逃的动机。5、产权保护不力,加上利差等诱导和规避管制,产生资本外逃。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通过自己诚实合法的劳动先富起来了。但是国内保障私人财产的专门法律和相应的制度安排还很不健全,一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心存疑虑,担心私人合法资本被侵占,出于保有财富的动机,一些私营企业主采取抽逃资本或购买“绿卡”到国外的办法,将资本转向所谓“避风港”国家求得自保。据民主建国会北京经济学院支部和中关村试验区支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资产总额超过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主中,向国外抽逃资本者已占3成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呈上升趋势。 对利率等金融资产的价格实行严格管制。我国实际利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较低,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无法体现,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高收益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产生转移资产的愿望。在利差、汇差、收益差的诱导下,为获取高收益,也会引起违规资本外流。另外,对外汇实行管制,企业灵活用汇受到压制,比较突出的是规避投资管理和外汇管理,也会形成资本外逃。6、国内企业和居民对金融资产贬值和风险预期,造成资本外逃。 汇率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个预期问题。一是由于人民币贬值的历史数据和现存的管理汇率生成机制,1987~1994年的8年间,人民币名义汇率6次贬值,其中 5次贬值幅度超过10%。二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汇率超调后,会产生相反预期;过度贬值产生升值预期,过度升值产生贬值预期。在1996、1997年 3次降息的基础上,1998、1999、2002年又5次降息,5次累计下调存款利率2.4%;2003年5月美元贬值幅度扩大,带动人民币贬值,名义汇率连续贬值以及实际汇率定值过高,无疑会强化人们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促使其转持国外资产以避免潜在的资本损失。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远期外汇市场,利率受到管制,缺乏足够的可供国内企业和居民用作投资工具和套期保值的外币金融工具,加上金融资产种类不多,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和居民无法规避用汇风险,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经常将所取得的外汇收入以隐蔽的方式存于国外,出现逃汇现象。 近年来,国内外黑市价格的高升和周边国家货币的纷纷贬值加剧了居民对人民币贬值的恐惧心理,特别是近几年亚洲金融危机加剧,使国内企业和居民产生强烈贬值预期,从而吸引了国内有条件的居民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形成资本外逃。资本逃避的测算模型 编辑本段 资本逃避的常用测算模型有四种:1、卡廷顿法(Cuddington,1986 )认为:国际资本逃避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表进行直接测算,即国际资本逃避=国际收支错误与遗漏项+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本流出。这种测算简单直观,但是其缺陷也显而易见:1)它只包括了短期资本逃避,并未包括在二级市场上具有较强流动性的,可以作为短期资本替代品的长期资本外逃;2)错误与遗漏项可能包含了未记录的资本逃避,但也包括了真正的统计误差,卡廷顿法将其未加区别地一并计入资本逃避。2、国际资本逃避的比较规范的测算方法是世界银行的间接测算法(World Bank,1985),世界银行将一国外资 来源和外资运用之间的差额视为该国的资本逃避量,即国际资本逃避=经常项目收入+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外债收入-储备增加。这种余额法测算本质上禀承和简 化了多利的定义,只是将不可估测的真实与统计间的对外债权差额改变为可测算的外资来源与运用间的差额。3、美国摩根保证信托公司(Morgan Guaranty Trust Company,1986)对世界银行的方法进行了修正,在摩根公司看来,银行系统和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短期外币资产主要是为了进行外汇交易,不构成恐慌或怀疑性的资本逃避,所以该项应予扣除,即国际资本逃避=经常项目收入+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外债收入-储备增加-银行体系和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短期外币资产,摩根法曾被成功地运用于对80年代初拉美的资本逃避估计中。4、后来,克莱因(Cline)对摩根公司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克莱因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中收入中的再投资部分不应计入资本逃避,经常项目中的旅游净收入和边境贸易部分因不通过官方市场也均不应计入,这样国际资本逃避=经常项目收入+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外债收入-储备增加-银行体系和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短期外币资产-旅游和边贸收入-其它资本收入。 使用以上4 种测算模型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逃避的实证分析表明,世界银行和摩根公司的估算值比较接近并切合实际,而卡廷顿法则因仅考虑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往往结果偏小,克莱因法则由于剔除了非恐慌性资本逃避,往往能够更好地反映一国外汇制度方面的变化对资本逃避的真实影响,如世行法和摩根法均显示在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前的1976—1982这6年间,每年的资本逃避额达到250亿美元的危险地步,而卡廷顿法的结果仅为年均150亿美元。资本逃避的主要危害 编辑本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金融统计》2000年3月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1992~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数值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1992~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数值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平均是5.9%左右,超出了IMF所认为的该比重5%的经验警戒线。 根据间接测量法(修正值)估算,我国1998~2002年的5年中,资本外逃数额累计达783.84亿美元,平均每年外逃156.77 亿美元。我国的“资本外逃”数额已经排世界第4位,仅次于委内瑞拉、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国的资本外逃数额较大,问题日趋严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 害。其主要表现:1、大量资本外逃加重国家负担,极大地削弱经济的发展后劲。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外汇在 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稀缺的,大多利用以债务方式流入国内的外国储蓄来发展经济。但外国储蓄是一种纯粹的债务,具有很强的偿还约束,并且偿还时需要更多 的国内储蓄。由于受技术水平低、管理经验欠缺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资本吸收能力不强,外债的利用效率较低,外债对内资的有效替代水平不高。我国所借的外债没 有实际发挥作用,却又承担了这部分外债的成本负担。因此,在发生资本外逃以后,更加减弱了外债对内资的有效替代,从而加重了我国债务负担,极大地削弱经济的发展后劲,减缓经济的发展速度。2、资本外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资本外逃通常伴随着化公为私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走私、贩毒、洗钱、逃骗汇和逃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由于我国所发生的资本外逃中大部分是以权势所换得的黑色收入,而这部分黑色收入是与国有资产流失紧密相联的。大量的黑色收入转移到国外,也就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到国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多亿元在逃,其中,有的已潜逃出境。日益猖獗的资本外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加了防范金融危机的难度,如果持续外逃导致汇率持续下降,必然制造恐慌,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资金外逃,最终酿成金融危机。3、资本外逃会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加剧社会不稳定。 资本外逃发生时,政府储备减少或者外债增加以应付资本外逃,从而拉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形成了收入再分配,加剧社会不稳定。 1)部分外逃的资本为了骗取税收的优惠,又以假外资的形式重新流回国内。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实际上,这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假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2)能够将资金转移出去的,一般都是拥有较多财富的人,其转移到国外的资金不但能使其保值,而且可能产生额外利润;而未能将资本转移出去的都是低收入者或是较贫穷者。当本国政府用通胀税或收入税等税收形式扩大政府收入以偿还债务时,将面临巨大风险或资金损失,这部分税收负担就需要由未转移出财富的相对较低收入水平者承担,而且这必然会进一步加剧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埋下社会动荡的隐患。
类别国际收支平衡表报道一国在一定期间(一年、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国际收支总额的对照表。又称国际收支帐目表。国际收支项目众多,各国统计和编制方法也不尽相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国际收支手册》作为范本,以求得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大体一致。典型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下:国际收支平衡以货币金额计值,既可用本国货币,也可用国际通用货币;借贷复式记录,按应收应付制记帐。平衡表上项目大致可归并成下列几种:1.贸易往来,即各种物质商品的输出入。出口列为贷方金额,进口列为借方金额。2.非贸易往来,主要包括劳务收支、投资所得等。收入列为贷方金额,支出列为借方金额。3.无偿转让。从外国转入本国列为贷方金额,从本国转向外国列为借方金额。4.资本往来,分为长期和短期。从外国流入本国的资本列为贷方金额,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列为借方金额。5.储备,包括本国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分配得到的特别提款权以及作为国际储备的黄金和外汇等。储备本身是存量,其增减额是流量。本年度储备增加额列为借方金额,其减少额列为贷方金额,二者相抵得出储备净增额或净减额。6.误差与遗漏。由于采用复式记录,国际收支的全部项目同时列在借贷双方,借贷总计应是相等的,每个项目都是一类国际交易,有相应的统计。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不全,记录有失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总计难以恰巧相等。表上的“误差与遗漏”一项,实是抵补差额,使表上借贷总计得以平衡。“误差与遗漏”的具体内容,各国并不相同。主要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表(一)经常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无形贸易)、收益和单方面转移(经常转移)四个项目。经常项目顺差表示该国为净贷款人,经常项目逆差表示该国为净借款人。(二)资本与金融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或短期的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类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后者主要是土地和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等)的收买或出售。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包括国际信贷、预付款等)。国际收支平衡表总纲表(三)净差错与遗漏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编表人员人为地在平衡表中设立该项目,来抵消净的借方余额或净的贷方余额。(四)储备与相关项目储备与相关项目包括外汇、黄金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中心,利用国际金融合作的形式而创设的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各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记账单位,1970年正式由IMF发行,各会员国分配到的SDR可作为储备资产,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也可用于偿还IMF的贷款。又被称为“纸黄金”。 释义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表国际收支总表虽然平衡,但各类项目却经常是不平衡的。贸易项目中商品输出大于输入,则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形成外贸顺差;相反,则形成外贸逆差,或称外贸赤字。资本项目中流入大于流出,则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形成资本净流入;相反,则形成资本净流出。储备项目中本年度增加额大于减少额,则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形成借方净增金额,即本国的国际储备增加;相反,则形成借方净减金额,即本国的国际储备减少。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某一类或某一个项目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总计平衡而分项又不平衡,正说明项目之间有一种补偿关系。外贸逆差通常伴随资本净流入或国际储备减少,而外贸顺差则通常与资本净流出或国际储备增加同时发生。资本净流出如果不是由外贸顺差补偿,则只能动用国际储备;资本净流入如果不是去补偿外贸逆差,就会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一国如提高其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外贸顺差或资本的净流入。各类项目间补偿关系状况的不同,就形成国际收支的不同格局。一国基本经济条件对国际收支的格局有制约作用,一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国际收支格局作相应的变化。意义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各项国际交易的记录,因而从每笔交易和从借贷总计来看总是平衡的。但国际交易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事先无法达到平衡。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交易实际有两种:一种是事先的自主性交易,另一种是事后的调节性交易。贸易项目一般是前一种。在自主性交易中如发生差额因而只能动用国际储备或借入短期资本以弥补上述差额,则属于事后的调节性交易。自主性交易的国际收支如果能基本相抵,则调节性交易就不必占重要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收支就基本上达到平衡;如果情况相反,则国际收支就不平衡。这里说的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指平衡表上借贷总计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是各国重要经济目标之一。本国经济中许多因素,诸如生产波动、产业结构变动、金融动荡、物价升降等,都能影响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国外经济、政治、金融状况的变化也能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和抵消这些影响,需要调整国际收支。这不仅为了使国际收支能保持基本上平衡,而且也为本国汇价、物价的稳定以及本国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在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以调整国际收支时,要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作全面的分析,并把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统一起来考虑。用途(1)进行国际收支平衡表状况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重点是分析国际收支差额,并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扭转不平衡状况。(2)进行国际收支表结构分析对国际收支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各个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结构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指导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参考资料[1] 国家统计网 http://www.stats.gov.cn/tjzs/tjcd/t20030807_96585.htm[2] 证券之星 http://www.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SS,20080605,30170360&columnid=3284,3283[3] 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ingji/1197491.htm
资本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是利润与股份数的比值。它们都是相对数,规避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中的一个缺点(即它反映了利润和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其他的三个缺点都没有回避。即: 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3.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接近四月尾声,银行业纷纷开始披露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 截至4月29日,六家国有大行一季度财报已悉数发布完毕,据蓝鲸财经梳理发现,国有六大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合计3236.64亿元,平均日赚共35.57亿元。 新冠疫情影响之下,银行业一季度资产质量的表现备受关注。从国有六大行的表现来看,资产质量表现普遍比较平稳。截至一季度末,各行不良贷款率基本与去年年末持平,交行、中行出现不良率略微上浮。 相较于上年末,六大行今年一季度在资本充足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一季度末,实现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同步增长的只有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一家,建行、工行在资本充足三项指标上均出现了下降。 六大行一季度日赚35.57亿元 据蓝鲸财经梳理发现,国有六大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合计3236.64亿元,平均日赚共计35.57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营收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1.94%至2093.95亿元。而素有“宇宙大行”之称的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在一季度营收同比出现负增长,为-3.62%,不过其营收总额仍然排名第一,为2269.79亿元。农行、交行、中行和邮储一季度营收均实现增长。 净利润方面,各大行归母净利增速表现比较平稳,其中,邮储银行归母净利同比增速最高,为8.50%,其次分别是建行(5.12%)、农行(4.79%)、中行(3.17%)、工行(3.04%)和交行(1.80%)。 资产规模方面,工商银行仍然是国有大行中的“老大哥”,总额与增速均排名第一位。具体来看,截至今年3月底,工商银行资产总额达320944.78亿元排名第一,较上年末增长6.59%。 除工行外,其他五家国有银行资产规模也均呈增长态势,增长幅度在5.40%至6.60%之间,其中,建设银行较上年末增长6.58%至271101.65亿元,位列工行之后。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幅度最小,为5.42%,不过其资产总额位列第三位。 资产质量表现平稳 新冠疫情影响之下,银行业一季度资产质量的表现备受关注。今年一季报显示,各家银行表现相对平稳。 不良贷款余额方面,各大行均有较上年末增加,其中不良贷款较上年末增加最多的是建设银行,达135.37亿元;最少的是邮储银行,较上年末增加了22.74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各大行不良贷款率基本与上年末持平,交行、中行有略微上升,分别上升了0.12%和0.02%。 对于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的情况,交行副行长郭莽在其28日举行的一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表示,一季度不良增加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交行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据郭莽披露,交行信用卡业务相较其他大行占比更高,对其整体资产质量的冲击相对较大。而由于交行最大的营运中心设立在武汉,因场地关闭问题,催收能力减半。 其次,疫情使得部分潜在风险客户的风险加速暴露。随着复工复产的延迟,部分信用卡持卡人收入下降,违约上升。郭莽表示,目前看来,不良率二季度可能还会上升。 据郭莽透露,目前交行的催收能力、发卡能力基本恢复至年初水平,“若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三季度资产质量能够改善。”其表示。 另外,交行对虽未违约或没有逾期60天以上,以及受疫情影响发生实质性风险可能性较大的客户,也按照审慎原则提前下迁了不良,“目前看来,资产质量确实存在影响,但是影响可控。”郭莽坦言。 运用多种工具“补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国有大行在资本充足方面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增减。建行、工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上均有下降。 截至今年3月底,除农行外,其他五家大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指标上均较上年末出现负增长。其中,交行该指标减幅最大,下降0.39个百分点至10.83%。 其次,邮储、建行、农行、中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以内,工行相对减幅最小,较上年末仅下降了0.05%。 虽然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然垫底,但却成为六大行中唯一一家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两项指标较上年末正增长的大行,分别为12.03%和14.57%,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16%、1.05%。 面对一季度疫情影响下的些许不确定性,各大行也奋力奔跑在补充资本的道路上,运用多种工具积极“补血”。 据季报信息显示,工行董事会于今年1月7日审议通过《关于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议案》,拟在境外市场发行永续债等值人民币400亿元的外币,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同时,工行拟在境内外市场发行合格二级资本工具4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用于补充其二级资本。据了解,上述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发行方案尚待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需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2020年3月,工行收到银保监会批复,同意该行在境外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的优先股,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邮储银行方面也披露,经银保监会和央行核准,该行于今年3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人民币80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4月29日也公告称,该行拟发行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同时,拟发行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用于补充该行资本,期限不少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