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6月4日 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提出将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为日本国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目标,争取在明年举办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前确立疫苗接种体制。 报道称,日本政府已在2020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案中列入了为制造商添置生产疫苗原料的设备和为生产线提供补贴的费用。 据报道,目前海外已有10种疫苗开始进行临床实验,日本国内企业也计划于今年夏天以后开启疫苗的临床试验。
荷兰卫生部3日发布公报说,荷兰将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四国“将共同探讨那些最有希望的方案”,并正在与制药公司等展开谈判,目的是在欧洲本土研制出疫苗,能为欧盟成员国以及非洲低收入国家等提供足够的疫苗。 相关新闻: 据巴西当地媒体3日 报道,已有2000名巴西人报名参加了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这是这种候选疫苗首次在英国之外的国家进行人体测试。 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已批准了这项疫苗测试,测试将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座城市展开。研究人员说,如果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强,这一研究可能在2个月后就可积累到足够的数据判断疫苗的功效;如果新冠病毒传播能力下降,试验可能需要长达6个月才能获得结果。
据媒体报道,5月4日生效的意大利第二阶段复工法令中,提到为了鼓励替代性出行并限制公共交通拥挤,政府将为市民购买自行车和踏板车提供最高500欧元的补贴。法国政府日前宣布一项总额2000万欧元的资金计划,以鼓励法国民众在5月11日全国“解封”后骑自行车出行。企业主也将得到政府资金支持,为骑自行车通勤的员工提供每人400欧元的交通补贴。 在自行车和电动车行业中,中国拥有从零部件到组装整车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出口的自行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0%以上,电动车占比还要更高。”速卖通运动品类负责人李凯表示,“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显著,海外需求一直很旺盛。” 据他介绍,此次疫情影响下,海外线下店关门停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线上购物,速卖通作为跨境零售电商平台,多个品类迎来订单暴涨。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物流通畅,速卖通紧急扩容了西班牙海外仓,并保证法国、比利时、波兰等国的海外仓服务“不断线”。商家利用中欧班列备货到海外仓,跨境运输时效比海运减少半个月以上。依靠速卖通在欧洲布局的海外仓体系,即使像自行车和电动车这样的大件,普遍3天就能送达消费者手中,泛欧地区能做到“7日达”。
成都市以新消费为引领提振内需行动方案(2020-2022年)政策解读 一、背景目的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重点开展6个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制定实施《成都市以新消费为引领提振内需行动方案(2020-2022年)》(简称《行动方案》),以新消费为引领,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活力、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引领消费趋势、促进经济复苏。 二、工作目标 从强化高品质消费新场景打造、促进线上消费等新消费发展、提升消费创新引领能力等方面,提出消费场景项目招引建设和线上消费、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消费发展的三年工作目标,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三、主要任务 《行动方案》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打造美好生活消费新场景,包括推进八类消费新场景建设、强化新场景项目策划招引建设、评选公布新场景网红打卡点。 二是创新在线消费新模式,包括加快布局直播电商、推广非接触型消费、支持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拓展“云体验”服务消费新空间。 三是发展消费新业态,包括提质发展跨境消费、大力发展定制消费、深度发展农商文体旅融合消费。
纽约时报:特朗普政府已选择5个新冠候选疫苗,作为美国开发重点。 包括:Moderna,Oxford University/ AstraZeneca牛津大学/阿斯利康,Johnson & Johnson强生,Merck默克,Pfizer辉瑞。 相关新闻: 媒体报道称,美国白宫选定七家医药公司参与其代号为“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的疫苗计划,特朗普已于本周二听取了有关该项目的最新细节汇报。 知情人士称,这七家医药公司包括强生、默克、辉瑞、Moderna、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的合作计划,还有两家未给出具体细节。 另有媒体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称,白宫将在未来几周宣布这一决定。 消息过后,未在名单内的两家企业诺瓦瓦克斯医药(NVAX)和Inovio制药(INO)短线跳水。 诺瓦瓦克斯医药一度深跌18%,最终收跌10%。Inovio制药最多跌15%,收盘跌幅为13.3%。
成都市以新消费为引领提振内需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新消费,构筑新场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新消费为引领,打造美好生活消费新场景,创新在线消费新模式,发展消费新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出消费新产品,搭建消费活动新平台,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活力、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引领消费趋势、促进经济复苏。 二、工作目标 2020年至2022年,高品质消费新场景不断增加,每年新签约亿元以上消费场景项目40个以上,呈现蜀都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网红点位50个以上;线上消费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消费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每年新引进各类品牌首店200家以上,发展特色小店300个以上,建设夜间经济示范点位100个。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美好生活消费新场景 1.推进八类消费新场景建设。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成委发〔2020〕3号),加快推进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熊猫野趣度假场景、公园生态游憩场景、体育健康脉动场景、文艺风尚品鉴场景、社区邻里生活场景、未来时光沉浸场景八大类消费场景建设,指导督促相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和国有平台企业推进春熙路商圈升级、宽窄巷子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锦城公园、锦江公园、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金沙演艺综合体、川西林盘等年度重点场景项目,加强对重点场景项目和示范项目的资金等政策支持,确保各区(市)县至少实现“一场景一示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市公园城市局、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委社治委、市新经济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博览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2.强化新场景项目策划招引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商业化逻辑,大力招引新场景项目,盘活存量载体资源,梳理发布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清单手册,引进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产品服务采购、创意策划等专业服务机构,共建消费新场景。编制绿道会展发展规划,促进天府绿道实现多场景叠加。策划包装一批新场景重大项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推进北京华联SKP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和投入运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促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和国有平台企业,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3.评选公布新场景网红打卡点。开展公园城市网红打卡点评选活动,征集评选首批50个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创新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消费新场景打卡点,多渠道开展营销推广,提高成都消费新场景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公园城市局、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猪肉价格连续14周下跌#:#全国猪肉零售均价每公斤下降13元#】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近3个月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生猪和猪肉价格连续14周下跌,30个监测省份猪肉价格均下降。全国猪肉批发均价已从2月中旬每公斤50元的阶段高点降至每公斤38元;全国猪肉零售均价比最高点下降近四分之一,每公斤降了约13元。来源:财经网微博 延伸阅读: 福建省价格监测中心对全省9个设区市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情况显示,5月31日,监测的26种主要食品价格与5月25日相比(下同)13涨11跌2平。其中,连跌13周的猪肉价格小幅上涨。 上周,福建猪肉价格有止跌回升迹象。监测的4种猪肉零售价格3涨1跌,全省平均每500克精瘦肉27.14元,肋条肉25.8元,带皮后腿肉22.58元,分别上涨0.4%、1%和0.4%;肋排35.61元,微跌0.8%。此前猪肉价格已连跌13周,考虑到当前肉类消费进入淡季,预计猪肉价格将震荡趋稳。 其他蛋白类食品价格降多升少。全省平均每500克鲜牛肉51.13元,鲜羊肉46.98元,白条鸡15.79元,分别下跌0.2%、0.4%和3.9%。鸡蛋价格继续下跌,鸡蛋4.03元,下跌3.4%;鸭蛋5.19元,上涨1.6%。水产品价格跌多涨少,虾37.91元,草鱼8.94元,分别下跌5.2%和1%;黄瓜鱼18.8元,上涨1.2%;鳙鱼10.52元,持平。
6月2日,经河南省委深改委研究同意,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印发《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加快白色污染治理定下任务书、列出时间表。 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应用广泛,白色污染是指过度使用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白色污染问题,将白色污染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今年元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行动方案》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白色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 《行动方案》综合考虑全省各地的实际情况,先期选择基础条件好、具有代表性的郑州、洛阳、濮阳、许昌等4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塑料制品禁限管控模式,逐步推广到各市县。以2020年、2022年为时间节点,分类提出了4个试点城市、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以及省直管县(市)目标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省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大幅减少,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以量大面广、群众关注、易于替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为禁限重点 《行动方案》坚持“强化源头治理,分类实施管控”的原则,规定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批塑料制品:包括使用量巨大的超薄塑料袋、超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进口废塑料等“洋垃圾”或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逐步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牙膏、沐浴露等日化产品,防止“看不见”的白色污染。同时,统筹考虑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方式改变需要适应过程,在商品零售、会展、餐饮、电商快递、农用地膜等领域,逐步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超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推进塑料制品的减量化,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