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是人们对于财务交易基本规律的认识。 1.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在从事财务交易的时候,根据自利行为原则,都是要获取最大的报酬,但是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获取报酬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追求报酬中,需要承担风险。 财务决策中,核心的内容是确定风险和报酬的平衡。最佳的财务决策,是在风险和报酬之间取得平衡的决策。 2.投资分散化原则 投资分散化原则,是指不要把全部财富投资于一个公司,而要分散投资(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投资分散化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的最终目的是找到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投资组合,找到风险最小的组合;当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找到最大收益的组合。 具体应用: (1)证券投资; (2)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直接投资、多元化经营等。 3.市场估价原则 市场估价原则是指企业的价值最终需要由市场来确定。资本市场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又是企业行为的校正器。 具体应用:公司的股价通常能够反映公司的业绩。通过做假帐,财务舞弊,人为地改变会计方法,这些都不能有效地提高公司的价值。 4.重视投资原则 重视投资的原则是指企业不可能通过低成本的筹资活动而创造价值,真正创造价值的手段是投资活动。 具体运用:慎重使用金融工具。如果资本市场有效,投资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净现值为零。
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主要是指从事财务交易的目的:增加财富,创造价值。 主要包括:有价值的创意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期权原则、净增效益原则和现金流量计量原则。 1.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有价值的创意原则,是指创新本身是有价值的,新创意能获得额外报酬。 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两方面。 具体应用: (1)直接投资项目 提示:这里强调的是“直接”投资,对于金融资产投资等“间接”投资,并不适用于本原则。 (2)经营和销售活动 2.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是指专长能创造价值。既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但是更重要的是关注于自身的专长。 比较优势原则的依据是分工理论。 具体应用: (1)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优势互补 3.期权原则 期权是指不附带义务的选择权,如股票期权等,它有经济价值的。 具体应用: (1)期权原则是指在财务估价时要考虑期权的价值。有时一项资产附带的期权比该资产本身更为重要。 (2)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投资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么决策者可以让项目下马,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这种后续的选择权也是有价值的。 4.净增效益原则 净增效益原则是指当我们考察一个财务活动时,一定要强调给股东带来的财富的增加,获取的是超过社会平均报酬率之上的报酬。 具体应用: (1)差额分析法。强调考虑增量,有差别的因素。 (2)沉没成本。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能更改的成本不能再进行考虑。 5.现金流量计量原则 现金流量计量原则要求我们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不能以会计上的收益(权责发生制)作为决策的依据,而应该以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作为决策的依据。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是对资本市场中人的行为规律的基本认识。 1.自利行为原则 自利行为原则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的决策行为会选择对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 提示:自利原则并非是把“钱”看的最重要,或者说除“钱”之外的其他因素都不予考虑,它主要强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一前提。 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提示:学习原则的时候,需要把握三个方面:含义、理论依据和应用(具体要求)。 具体应用: (1)委托代理理论 如一个企业中,涉及不同的财务关系人,都是自利行为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契约”把各自的权利、义务确定下来;这个契约,就可以看成是委托代理关系。 (2)机会成本 在选择最优方案的时候,会放弃次优方案,而失去次优方案的收益,即为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2.双方交易原则 双方交易原则是指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在一方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时,另一方也会按照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行动,并且对方和你一样聪明、勤奋和富有创造力,因此你在决策时要正确预见对方的反应。 双方交易原则的建立依据是交易双方最终是“零和博弈”,以及各方都是自利的。 具体应用: (1)不能“以我为中心”,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注意对方的存在,以及对方也在遵循自利行为原则行事;在交易中需要考虑对方的利益。 (2)税收的影响。 3.信号传递原则 当我们采取一个行为的时候,行为会传达一种信息,要特别关注行为传达出来的信息。 信号传递原则是自利行为的延伸。如一个企业在不断地增资扩股,它有可能传达了诸如在近期扩大规模、出现资金运作困难等信息。 具体应用: (1)根据公司的行为判断它未来的收益状况; (2)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该项行动可能给人们传达的信息。 4.引导原则 引导原则是指当所有办法都失败时,在市场上找到一个榜样公司,以它的行为作为财务决策的参照。 引导原则的依据是信号传递原则,信号传递的依据是自利行为。 具体应用: (1)行业标准。如“标杆管理”,即在市场上寻找一个某方面最优企业,以此为目标,进行财务决策; (2)免费跟庄(搭便车)。 引导原则产生的原因:寻找最优方案的代价太高;人的认识能力有限。
财务管理的原则,是有关财务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它对财务决策起指导作用。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三类原则: 1.关于人的行为,竞争是对人的行为规律的认识; 2.进行财务活动,决策的对象就是财务交易; 3.交易的目的是增加股东财富,也就是创造价值。
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要进行分离;依据费雪分离模型,资本市场产生了一个单一的利率,这就是投资和筹资的决策依据。而这反过来又促使投资和筹资决策的相互分离。 如果投资和筹资决策不能有效地分离,公司只能依据单个投资者的偏好情况做出投资决策,那么,源于自身条件和时间的局限,可能造成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大型的现代化公司就不可能存在。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1)缺乏可比性 (2)缺乏可靠性 (3)存在滞后性 (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三)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针对上述种种缺陷,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采取如下弥补措施: 1.尽可能求同去异,增强指标的可比性; 2.注意各种指标的综合运用; 3.不能仅凭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便草率作出结论,而必须将各项指标综合权衡,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不同时期具体经营理财目标的不同进行系统分析; 4.不要机械地遵循所谓的标准,而应当善于运用“例外管理”原则,对各种异常现象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
通常而言,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和经验标准等。 1.历史标准 历史标准是指企业过去(包括上期,或者更早期)的数据作为比较的对象。如比较报表的分析。 缺点:历史标准的不足是往往比较保守;没有考虑主体的变化;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 2.行业标准 行业标杆是引导原则的运用,具体来讲即为行业标准。 缺点: 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十分可比的; 由于多元化经营会带来分析比较的困难;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同,影响了行业标准的可比性。 3.目标标准 目标标准考虑了过去、其他行业等诸多情况。 缺点:外部分析通常无法利用,不具备外部的可比性;预算等目标指标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未必可靠。 4.经验标准 主要依据的是研究机构等发布的经验数据作为评价标准。 缺点: 1.经验标准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才有效; 2.经验标准也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
最初提出这个假设,主要是研究股价的制定。在该理论下,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那么股价应该反映所有的信息,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一个额外的收益。 1.美国学者法码将有效市场划分为三类: 一是弱势有效市场。即当前的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了已蕴含在证券历史价格中的全部信息。其涵义是,任何投资者仅仅根据历史的信息进行交易,均不会获得额外报酬。 二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可用信息。这样,根据一切公开的信息如公司的年度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董事会公告等,都不能获得额外的报酬。 三是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一切公开的和非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即使掌握内幕信息也无法获得额外报酬。 2. 有效市场假设的派生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的派生假设是市场公平假设和资金借贷无限制假设。 市场公平假设:是指理财主体在资本市场上公平竞争,不存在内幕交易;如果市场不公平,那么研究有效市场假设就没有意义。 资金借贷无限制假设:无论哪个理财主体都可以依市场利率水平借贷所需资金。 有效市场假设是确立财务管理原则,决定筹资方式、投资方式、安排资金结构,确定筹资组合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