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和经验标准等。 1.历史标准 历史标准是指企业过去(包括上期,或者更早期)的数据作为比较的对象。如比较报表的分析。 缺点:历史标准的不足是往往比较保守;没有考虑主体的变化;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 2.行业标准 行业标杆是引导原则的运用,具体来讲即为行业标准。 缺点: 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十分可比的; 由于多元化经营会带来分析比较的困难;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同,影响了行业标准的可比性。 3.目标标准 目标标准考虑了过去、其他行业等诸多情况。 缺点:外部分析通常无法利用,不具备外部的可比性;预算等目标指标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未必可靠。 4.经验标准 主要依据的是研究机构等发布的经验数据作为评价标准。 缺点: 1.经验标准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才有效; 2.经验标准也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
财务管理的环节主要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这些环节包括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诸多内容。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为财务决策提供了依据。 财务预测的起点是销售预测。 财务预测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通常包括销售百分比法、回归分析法和计算机辅助技术。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按照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即决策是在若干个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当做出了特定方案的决策之后,围绕这个决策,编制具体的计划,如资金的需要,料工费的配置等。(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财务控制 实行财务控制是落实预算任务、保证预算实现的有效措施。财务控制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对执行预算的结果进行的分析评价。通过分析评价,可以为下一个财务活动提供基础。
(一)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角度上,对财务分析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总体来看,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 1.偿债能力(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 2.营运能力(反映了资产管理能力的高低); 3.获利能力; 4.发展能力。 (二)不同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内容是不一样的: 1.权益投资者与中介机构。权益投资者关注的内容全面,涉及的内容最多。 2.债权人。重点关注偿债能力。 3.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管理层重点关注营运能力的分析,适当关注其他方面。 4.政府及相关监管机关。重点关注税收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等。 5.注册会计师。主要考虑审计风险,主要关注报表真实性,异常的波动等。 6.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如供应商、职工、媒体等。
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是人们对于财务交易基本规律的认识。 1.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在从事财务交易的时候,根据自利行为原则,都是要获取最大的报酬,但是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获取报酬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追求报酬中,需要承担风险。 财务决策中,核心的内容是确定风险和报酬的平衡。最佳的财务决策,是在风险和报酬之间取得平衡的决策。 2.投资分散化原则 投资分散化原则,是指不要把全部财富投资于一个公司,而要分散投资(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投资分散化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的最终目的是找到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投资组合,找到风险最小的组合;当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找到最大收益的组合。 具体应用: (1)证券投资; (2)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直接投资、多元化经营等。 3.市场估价原则 市场估价原则是指企业的价值最终需要由市场来确定。资本市场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又是企业行为的校正器。 具体应用:公司的股价通常能够反映公司的业绩。通过做假帐,财务舞弊,人为地改变会计方法,这些都不能有效地提高公司的价值。 4.重视投资原则 重视投资的原则是指企业不可能通过低成本的筹资活动而创造价值,真正创造价值的手段是投资活动。 具体运用:慎重使用金融工具。如果资本市场有效,投资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净现值为零。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是对资本市场中人的行为规律的基本认识。 1.自利行为原则 自利行为原则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的决策行为会选择对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 提示:自利原则并非是把“钱”看的最重要,或者说除“钱”之外的其他因素都不予考虑,它主要强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一前提。 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提示:学习原则的时候,需要把握三个方面:含义、理论依据和应用(具体要求)。 具体应用: (1)委托代理理论 如一个企业中,涉及不同的财务关系人,都是自利行为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契约”把各自的权利、义务确定下来;这个契约,就可以看成是委托代理关系。 (2)机会成本 在选择最优方案的时候,会放弃次优方案,而失去次优方案的收益,即为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2.双方交易原则 双方交易原则是指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在一方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时,另一方也会按照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行动,并且对方和你一样聪明、勤奋和富有创造力,因此你在决策时要正确预见对方的反应。 双方交易原则的建立依据是交易双方最终是“零和博弈”,以及各方都是自利的。 具体应用: (1)不能“以我为中心”,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注意对方的存在,以及对方也在遵循自利行为原则行事;在交易中需要考虑对方的利益。 (2)税收的影响。 3.信号传递原则 当我们采取一个行为的时候,行为会传达一种信息,要特别关注行为传达出来的信息。 信号传递原则是自利行为的延伸。如一个企业在不断地增资扩股,它有可能传达了诸如在近期扩大规模、出现资金运作困难等信息。 具体应用: (1)根据公司的行为判断它未来的收益状况; (2)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该项行动可能给人们传达的信息。 4.引导原则 引导原则是指当所有办法都失败时,在市场上找到一个榜样公司,以它的行为作为财务决策的参照。 引导原则的依据是信号传递原则,信号传递的依据是自利行为。 具体应用: (1)行业标准。如“标杆管理”,即在市场上寻找一个某方面最优企业,以此为目标,进行财务决策; (2)免费跟庄(搭便车)。 引导原则产生的原因:寻找最优方案的代价太高;人的认识能力有限。
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主要是指从事财务交易的目的:增加财富,创造价值。 主要包括:有价值的创意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期权原则、净增效益原则和现金流量计量原则。 1.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有价值的创意原则,是指创新本身是有价值的,新创意能获得额外报酬。 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两方面。 具体应用: (1)直接投资项目 提示:这里强调的是“直接”投资,对于金融资产投资等“间接”投资,并不适用于本原则。 (2)经营和销售活动 2.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是指专长能创造价值。既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但是更重要的是关注于自身的专长。 比较优势原则的依据是分工理论。 具体应用: (1)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优势互补 3.期权原则 期权是指不附带义务的选择权,如股票期权等,它有经济价值的。 具体应用: (1)期权原则是指在财务估价时要考虑期权的价值。有时一项资产附带的期权比该资产本身更为重要。 (2)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投资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么决策者可以让项目下马,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这种后续的选择权也是有价值的。 4.净增效益原则 净增效益原则是指当我们考察一个财务活动时,一定要强调给股东带来的财富的增加,获取的是超过社会平均报酬率之上的报酬。 具体应用: (1)差额分析法。强调考虑增量,有差别的因素。 (2)沉没成本。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能更改的成本不能再进行考虑。 5.现金流量计量原则 现金流量计量原则要求我们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不能以会计上的收益(权责发生制)作为决策的依据,而应该以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作为决策的依据。
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要进行分离;依据费雪分离模型,资本市场产生了一个单一的利率,这就是投资和筹资的决策依据。而这反过来又促使投资和筹资决策的相互分离。 如果投资和筹资决策不能有效地分离,公司只能依据单个投资者的偏好情况做出投资决策,那么,源于自身条件和时间的局限,可能造成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大型的现代化公司就不可能存在。
财务管理的原则,是有关财务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它对财务决策起指导作用。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三类原则: 1.关于人的行为,竞争是对人的行为规律的认识; 2.进行财务活动,决策的对象就是财务交易; 3.交易的目的是增加股东财富,也就是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