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为PQLI)
基本定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为PQLI)是为测度物质福利的水平而开发的一个综合指标,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该指标是由1975年曾任美国海外开发委员会主席的詹姆斯·格蒙特和客座研究员大卫·莫里斯的指导下,由美国海外开发委员会提出的,于1977年作为测度贫困居民生活质量的方法正式公布,旨在测度世界最贫困国家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构成要素PQLI由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三个指标组成。原因有三:
①这三个指标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是“需要”的基本构成要素;
②每个指标都是很好的综合指数,反映了社会在满足基本需要方面的许多特征,是社会发展成就的综合体现;
③具有广泛的国际可比性,并满足构造综合指数的六条标准。
在进行计算时,以瑞典水平为基准的综合指数,识字率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发展程度的反映,对应的预期寿命指数则是由营养、公共卫生、收入及一般环境等指数综合而成的,婴儿死亡率则反映了饮用水的净化程度、居住的环境条件、母亲的健康状况等。
优缺点
PQLI是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和预期寿命指数三者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也存在局限性。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首先,它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全部社会福利状况。构成PQLI的3个指标中,反映健康状况的有两个指标,这实际上是赋予健康指标以双倍的权重。这可能适用于最贫穷的国家,但却不适用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对富国更缺乏敏感性。无论如何,仅用三个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显得太粗糙、太简单,因为社会福利的内容是广泛的。因此,根据这一指数并不能断定PQLI高的国家其境况就一定好于PQLI低的国家。应当在指数中包含物质生活质量。即便是最贫穷的人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婴儿存活,希望自己长寿,并有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尽快摆脱贫困的物质生活环境。
再次,PQLI只是测度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结果,而未能反映出发展的过程。因而,它只是一个“宏观的”指数,不能反映出具体发展计划或政策的过程及其成就。
最后,在计算方法上采用简单平均,将每个指标看作对发展的作用相同,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而言之,PQLI所关心的是发展政策能否成功地满足贫困国家人民的基本需要这一问题,并不力图测度所有的“发展”,也不测度自由、公平、安全或其他无形的东西。同时,它也不包括“生活质量”一词所意指的许多其他社会和心理特征,诸如安全、公平、自由、人权、就业、满意感等。因而它被冠以“physical”生活质量指数的称号,而不是一个全面的“发展”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