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大疾病保险 所谓重大疾病保险,是指当被保险人患保单指定的重大疾病确诊后,保险人按合同约定定额支付保险金的保险。该险种保障的疾病有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绕道术、癌症、脑中风,尿毒症、严重烧伤、突发性肝炎、瘫痪和主要器官移植手术、主动脉手术等,对于这些疾病的具体内容在保险合同中有详细的释义。因该险种保障程度高,需求量大,在我国较为流行,所覆盖的病种呈现增多的趋势。">编辑]重大疾病保险的分类 ① 重大疾病保险按保险期限划分,可以分为定期和终身两类。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为被保险人在固定的期间内提供保障,固定期间可以按被保险人的年龄(如保障75岁)确定或按年数(如20年)确定,定期重大疾病保险近年来发展较快,新的险种不断出现。例如,“两全”形态的重大疾病保险,即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未患重大疾病且生存至保险期末也可获得保险金。另有扩大保障范围,增加高残和身故保险责任的重疾保险。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为被保险人提供终身的保障。终身保障有两种形式,一是为被保险人提供的重大疾病保障,直到被保险人身故;另一种是当被保险人生存至合同约定的极限年龄(如100周岁)时,保险人给付与重大疾病保险金额相等的保险金,保险合同终止。一般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都会含有身故保险责任,因风险较大费率相对比较高。 ② 按给付形态划分。重大疾病保险按给付形态可划分为提前给付型、附加给付型、独立给付主险型、按比例给付型、回购式选择型五种。提前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险责任包含重大疾病死亡、高度残疾,保险总金额为死亡保额,其中包含重大疾病和死亡或高残保额两部分,如果被保险人患保单所列重大疾病,被保险人可以将一定死亡保额比例的重大疾病保险金提前领取,用于医疗或手术费用等开支,剩余部分在被保险人身故时由受益人领取。如果被保险人没有发生重大疾病,则全部作为身故保险金,由受益人领取。附加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通常是以寿险为主险的附加险,保险责任也包含有重大疾病和高残两类。该型产品有确定的生存期间。生存期间是指被保险人身患合同约定范围内的重大疾病开始(正式确诊)至保险人确定的某一时刻止的一段时间,通常有30天、60天、90天、120天不等。如果被保险人患重大疾病且在生存期内死亡,保险人给付死亡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患重大疾病且存活超过生存期间,保险人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被保险人身故时再给付死亡保险金。该产品的优势在于死亡保障不仅始终存在而且不因重大疾病保障给付而减少死亡保险金。独立给付主险型重大疾病保险包含死亡和重大疾病的保险责任,而且其责任是完全独立的,并且二者有独立的保额。如果被保险人身患重大疾病保险人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死亡保险金为零,保险合同终止,如果被保险未患重大疾病,则给付死亡保险金。此型产品较易定价,只需考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对重大疾病的描述要求严格。按比例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是针对重大疾病的种类而设计,主要是考虑某一种重大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治疗费用等因素,来确定在重大疾病保险总金额中的给付比例。当被保险人患有某一种重大疾病时按合同约定的比例给付,其死亡保障不变,该型保险也可以用于以上诸型产品之中。回购式选择型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目前在我国尚属空白。该型产品是针对提前给付型产品存在的因领取重大疾病保险金而导致死亡保障降低的不足而设计的,其规定保险人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后,若被保险人在某一特定时间仍存活,可以按照某些固定费率买回原保险额的一定比例(如25%)使死亡保障有所增加,如果被保险人再经过一定时期仍存活,可再次买回原保险总额的一定比例,最终使死亡保障达到购买之初的保额。回购式选择带来的逆选择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曾经患过重大疾病的被保险人要按照原有的费率购买死亡保险也有失公平。因此对于“回购”的前提或条件的设计至关重要,是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参考文献↑ 1.0 1.1 《保险学概论》保险职业学院,第12章 健康保险相关条目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
什么是重复销售定价 所谓重复销售定价技术,是以销售两次或以上的房屋为数据来源:当一间房屋再一次被出售后,其新价格会在一段时间后与旧价格作比较,从而得出房价变化的数据。 重复销售定价技术是由卡尔·凯斯(Karl Case)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研发的。该技术于1980年代初发明后,先被发明人用于独立编制房地产价格指数,不久被标准普尔公司购买,成为该公司编制“标准普尔/凯斯-席勒住宅价格指数”的基本方法。今天,标普房价指数,特别是针对全美10个和20个都市圈标志的标普房价10综指和20综指,是美国地产界最为权威的商业性房价指数。后来,美国政府(联邦住宅事业监督办)在编制涵盖全国的联邦房价指数时,也沿用了上述“重复销售定价”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全球业界公认为编制房价指数的最基本技术。重复销售定价的原理 其核心方法论就是:它以跟踪同一套住宅重复销售时的价格变动为核心,通过大样本、权重平均等方法,计算出出某个地区房价变动的整体趋势。由于跟踪同一套住宅的售价,就避免了新房与二手房、市中心与市郊住宅、高档与低档物业在不同时期的供给比例变化,而造成的平均房价的虚假波动。此外,该计算方法还会剔除一些异常情况,如同一套住宅在6个月内的多次倒手(通常意味着虚假炒作),同一套住宅价格的发生异常变动(通常因为房子做了重大改建,或者因为房主因特殊原因而“甩卖”)等情况。它还会联系两次销售之间的时间间隔,给予不同权重,一般来说,销售间隔越长,权重越低,因为在一个长时期间隔中,房子通常已经改建过,不再是“同一所住宅”了。
什么是重复交易法 Martin J. Bailey、Richard F. Muth和Hugh O. Nourse1963年提出的重复售出模型。根据同一宗房地产在不同时期售出的价格来计算房地产价格指数。这样,不同时期考察相同的房地产,在结构、材料、外部品质等方面都相同,免去了控制房地产品质的麻烦。该方法经过实践和专家的多次修正,在理论上已经相当完整,因此该方法被称为国际上最先进的计算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房地产市场的状况。 重复交易法的优缺点 该方法的优点是基于同一宗房地产的价格变化运行。在剔除标的物折旧的影响后,根据重复交易法编制的指数可以满足房地产价格“同质性”的需要。 但同时,重复交易法的如下缺点也限制了其广泛运用: (1)有两次重复出售价格记录的房地产数量有限,样本容量相对较小,抽样误差较大; (2)重复交易价格的周期很难与指数要求的周期相匹配; (3)房产再交易间隔期间,发生重大整修或品质或质量变动会影响价格指数的真实性。即使房地产品质在两次交易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也难以保证该房地产在不同的时期能够给人们带来相同的效用; (4)只利用重复交易价格信息而偏废一次性交易资料,难以保证资料的市场性; (5)重复交易函数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即使用年限和两次出售间隔是完全共线性的。因此,尽管重复交易法的经济意义比较直观,计算也相对简单,但在实际应用时仍有一些欠缺。 相关条目 房地产价格指数成本投放法中位数价格法特征价格法Pooled GLS模型Pooled MLE模型
里昂证券有限公司简介 里昂证券有限公司(CLSA Asia-Pacific Markets)于1986年创办,总部设于香港,是一间欧资金融基构,主要在亚太区从事证券经纪、投资银行及私人投资业务。里昂最大的单一股东原本为法国的里昂集团(Credit Lyonnais),其后里昂集团在2003年与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合并。自此里昂证券成为农业信贷集团在亚太区投资银行的分支。而里昂证券的控股权由主要员工持有,令公司保持自主的立场和运营。里昂证券的业务 里昂证券和里昂集团在全球各交易所的会籍使得里昂证券与65个股票市场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全球最大的股票经纪商之一。 里昂证券目前有超过900名员工,遍布全球及亚洲各区,在2003年公司业务扩展至日本,专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日本证券研究和销售服务。多年来,该公司的市场分析和研究,皆获得一些奖项,例如在2006年10月获彭博民意调查推举为“亚洲最准确调研”第一名,亦名列《机构投资者》杂志“全亚洲最佳研究选择”第三。 而里昂证券的全资附属机构“里昂证券亚太恒富资本”(CLSA Capital Partners),主要从事直接投资的基金管理,管理资金逾10亿美金。在2007年1月,亚太恒富资本旗下公司飞毛腿集团就于香港上市,集资2.25亿美金。另外,里昂证券在大陆建立了合资金融企业——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第一家获得牌照成立的中外合资投资银行。而每年里昂证券都会在香港和大陆举行论坛,吸引国际投资者参加,例如2002年就邀得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作演说。
采购管理的三个组件 采购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管理对企业的采购计划进行制定和管理,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采购计划和执行路线。采购计划包括定期采购计划(如周、月度、季度、年度)、非定期采购任务计划(如系统根据销售和生产需求产生的)。通过对多对象多元素的采购计划的编制、分解,将企业的采购需求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系统支持企业以销定购、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多种采购应用模式,支持多种设置灵活的采购单生成流程。采购订单管理 采购订单管理以采购单为源头,对从供应商确认订单、发货、到货、检验、入库等采购订单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通过流程配置,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采购订单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发向对应的供应商,进行在线采购。发票校验 发票管理是采购结算管理中重要的内容。采购货物是否需要暂估,劳务采购的处理,非库存的消耗性采购处理,直运采购业务,受托代销业务等均是在此进行处理。通过对流程进行配置,允许用户更改各种业务的处理规则,也可定义新的业务处理规则,以适应企业业务不断重组,流程不断优化的需要。 采购管理的三个层次 交易管理,简单购买(Transaction) 较初级的采购管理多爲对各个交易的实施和监督。其特征为:围绕着采购订单(PO,Purchase Order);与供应商较容易的讨价还价;仅重视诸如价格,付款条件,具体交货日期等一般商务条件;被动地执行配方和技术标准。采购管理(Procurement) 随着对前期大量订单的经验总结和汇总以及管理技能的提高,管理人员意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自身的业务量分析(ABC法),整个Logistics系统的要求,合理分配自身的资源,开展多个专案管理。这个阶段的特征为: 围绕着一定时间段的采购合同,试图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关系; 加强了对供应商其他条件的重视,如订单采购周期(Lead Time)、送货、经济批量、最小订单量和订单完成率; 重视供应商的成本分析; 开始采用了投标手段; 加强了风险防范意识。策略性采购 供应链管理(Strategic Sourcing-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目前比较新的概念策略性采购,其特征是: 与供应商建立策略性伙伴关系; 更加重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管理; 与供应商共同研发产品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寻求新的技术和材料替代物,OEM方式的操作; 充分利用诸如跨地区,跨国家的公司(工厂)的集团力量集中采购; 更为复杂,广泛的应用投标手段。 其中,集中采购的手段正被愈来愈多的公司采用。集中的概念事实上包含两层含义:集中集团内各分公司/各工厂的采购量;采购量集中给少数的供应商,以图获取规模效应带来的节省。更进一步的工作,是进可能地减少材料的规格或标准,以图从供应商在原料采购和生产加工收益中带来节省。 采购管理的误区 采购、外协工作在企业运营中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影响往往最直接、最明显地反映到成本、质量上,对于工程公司、商贸公司等企业由于采购、外协的比重大,采购管理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然而,根据对几家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的调研和管理咨询,目前不少企业的采购都存在管理的误区,有些几乎已成通病。采购只要保证“货比三家”就行了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管采购只要保证“货比三家”就行了,通常都要求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申报采购方案时都要提供至少3家报价,管理者审批就看有没有3家的比价,再选一个价格合适的(绝大多数时候是选价格最低的那一个)。这个办法很简单,在采购管理上,把这种采购方式叫作“询价采购”或“选购”。但这样的管理方法有没有问题呢?有。而且问题还不少。其实,很多管理者都可能会发现“货比三家”的方法经常失灵:这3家是怎样选出来的?中间的代理商算不算数?同样类别的采购这次审批的3家和上次的3家是不是同样3家?会不会有申报者通过操纵报价信息影响审批者决策的可能?为了防备这种可能,我们往往又要求采购工程师只提供客观的报价而不能有任何主观评价,结果上边的问题依然存在,又屏蔽了可能有用的决策支持信息,还免除了申报者的责任。 为什么“货比三家”还不管用?这并不是“询价采购”方式本身的问题。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配套的合格供方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采购的管理者最终签字选择供应商,表面上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但由于采购人员可以自由询价,从而拥有实际的决策权。这种管理模式不改变,无论怎样“货比三家”都是徒劳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给采购人员的询价活动圈定一个范围,这就是“合格供方评审”。“合格供方评审”本是质量管理的概念,但从更广义和实用的角度,就是管理者按照一个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标准,划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由企业高层管理者直接决定,也可以由一个委员会决定。总之,采购执行人员不能单独决定这个范围,也不能跳出这个范围活动,并要对每次采购活动中这个范围内的决策支持信息负责。招标“一招就灵” 招标的采购方式给人以客观、公平、透明的印象,很多管理者认为采取招标方式,可以引入竞争,降低成本,也就万事大吉了。但有时候招标也不是“一招就灵”。为什么要招标?什么情况下该招标?还有什么情况可以采用更合适的采购方式?这涉及到采购方式选择的问题。目前,常用的采购方式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 招标:除了最终用户及相关法规要求必须实行招标的情况以外,在对采购内容的成本信息、技术信息掌握程度不够时,最好采用招标的方法,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成本信息、技术信息。 竞争性谈判:招标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者投标人数量不够,或者投标人价格、能力等不理想,有时反复招标还是不成,是否继续招标,很是让人苦恼——招也不是,不招也不是。其实,这时候我们没有必要非认准招标不可,大可以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竞争性谈判的方法与招标很接近,作用也相仿,但程序上更灵活,效率也更高一些,可以作为招标采购的补充。 询价采购(即选购):对于我们已经很好掌握了成本信息和技术信息的采购商品(包括物资或服务),并且有多家供应商竞争,我们就可以事先选定合格供方范围,再在合格供方范围内用“货比三家”的询价采购方式。 单一来源采购:如果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采购商品的成本信息和技术信息,或者只有一两家供应商可以供应,公司就应该设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稳定的合作、长期价格优惠和质量保证,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 合理运用多种采购方式,还可以实现对分包商队伍的动态管理和优化。比如,最初我们对采购内容的成本信息、技术信息不够了解,就可以通过招标来获得信息、扩大分包商备选范围。等到对成本、技术和分包商信息有了足够了解后,转用询价采购,不必再招标。再等到条件成熟,对这种采购商品就可以固定一两家长期合作厂家了。反过来,如果对长期合作厂家不满意,可以通过扩大询价范围或招标来调整、优化供应商或对合作厂家施加压力。档案保存好,采购信息就都留下来了 在调研和咨询过程中,有不少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采购管理存在问题,但苦于无力改进或来不及改进,于是要求相关人员把所有和采购相关的记录、文件统统存档,以待具备条件时分析信息、改进工作。但实际上,从这些保存完好的采购档案中,往往还是得不到充足有用的信息?甚至有很多必要的信息永远无法获得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采购工作过程不够规范引起的。比如,规范的采购管理要求在询价时供应商应对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单独报价,但采购人员往往把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打包,有时甚至把不同类型的设备打包询价,每次打包的方法和数量都不一样。这样一来,历次询价信息无法落实到具体产品,无从比较,在管理者决策时还是无法判断本次采购价格是高是低。 可见,采购工作过程管理的改进和采购信息的收集是相互影响的,要改进采购管理还是要及早,想把资料先存下来等有条件了再谈改进,往往是到了想起改进采购管理的时候,相关的信息缺失就已经很严重了。
什么是阿特金森指数 阿特金森指数是测度收入分配不公平指数中明显带有社会福利规范看法的一个指数。阿特金森指数首先计算出一个等价敏感平均收入yε(yε 定义为如果每个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等价敏感收入时的社会总福利,相当于收入实际分布时具有的社会总福利值) 。yε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或者 其中yi为第i 人( 或组) 的实际收入( 总收入);f(yi) 为第i 人(或组) 占总人口比例的密度函数;ε为不平等厌恶参数。该参数反映社会对于不平等的厌恶(或对平等的偏好) 程度,其取值范围是,随着ε的增加,社会给予更大的权重给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比较典型的ε权重有0.5和2。在定义了yε后阿特金森指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μ为平均收入, 从该指数可以看出:社会收入分配越公平, 则yε越接近μ, 阿特金森指数值也就越小;对于任何分布而言,阿特金森指数值的取值范围为 ,其中0 代表社会达到了收入的完全公平分配;如果yi代表的是第i 人的收入, 则第i 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就是, 阿特金森指数又可以用下式表示: 阿特金森指数具有洛伦茨准则一致性, 而且在此基础上,它还具有可分解性。但是阿特金森指数的分解并不是等于组内与组间阿特金森指数之和,其分解公式如下: 也就是说,阿特金森指数完全符合判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测定指数优良的五条公理性原则。参考文献↑ 刘志伟.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测度方法综述
阿林·杨格简介 阿林·杨格(Allyn Abbott Young,1876–1929)美国经济学家,l928年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F分部主席的就职演说了《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这篇论文之所以非常著名,是因为它提供了一条与马歇尔不同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思想的思路。然而,正如西奥多·W·舒尔茨所指出的:“令人不解的是在场格精辟的文章之后,经济学界竞对这个问题长期保持沉默。”50年代以后,它对经济发展理论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编辑]阿林·杨格的《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 《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是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1876—1929)l 928年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F分部主席的就职演说。这篇论文之所以非常著名,是因为它提供了一条与马歇尔不同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思想的思路。然而,正如西奥多?W?舒尔茨所指出的:“令人不解的是在场格精辟的文章之后,经济学界竞对这个问题长期保持沉默。”50年代以后,它对经济发展理论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报酬递增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从企业的角度说明了报酬递增产生的过程,并提出了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定理,即生产力的劳动分工是财富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新的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的扩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凭借持续引进新的分工而自我维持的增长理论。斯密的报酬递增理论体现在两个层次: 其一是微观层次的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历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其中技术变迁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成,成为报酬递增永不枯竭的源泉。 其二是宏观层次的分工因果累积。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这个因果累积的过程体现出的就是报酬递增机制。分工累积以及以知识积累体现的技术变迁都属于动态范畴,必然导致垄断的出现,其与静态的竞争均衡是不相容的。这正是斯密定理的两难困境之所在。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对斯密定理两难困境和报酬递增的处理,关键是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马歇尔认为,“可把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类取决于产业的一般发展;第二类经济取决于从事工商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它们的效率。”他把前者称为外部经济,后者称为内部经济。由于他意识到内部经济的差异将瓦解竞争均衡,所以假想不论任何时候,该厂都享有所属工业生产总规模所具有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平均份额,其结果外部经济的自然增长成为报酬递增的唯一源泉,即产业的规模扩大决定于整个工业生产总量的增加,一个厂商的规模扩大取决于产业的发展。 杨格认为,马歇尔的这种区分至少在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至今是有用的。 首先,它防止了或应该防止一种普遍的错误,即报酬递增发生作用的地方必然导致实际的垄断趋势。 其次:它简化了对在报酬递增情况下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决定方式的分析。 但是,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区分中来考察产业进步过程的性质必然带有片面性。产业进步过程的某些方面得到了阐释,但由于某种原因,与其他问题相关的某些重要方面是不清楚的。比如,某些生产原料和设备的企业的内部经济可以看作是其他企业的外部经济,但是,不能把所有独立的企业的内部经济加在一起,就把所有的经济称之为外部经济。当我们考察某个企业的内部经济时,我们会设想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这家企业象其他竞争者一样,年复一年制造某种产品或某一组产品,或者说从事为生产某种最终产品所需要的某种中间阶段的作业。它的经营不断适应产出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但是又受到确定的范围的约束。但是,外部环境中,新产品不断出现,企业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产业正在诞生。简言之,外部领域既有质的变化,又有量的变化。试图从个别企业的成本和这个企业产品的价格中来研究报酬递增,对研究这个领域来说是徒劳无益的。 阿林?杨格在斯密劳动分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迂回生产和社会收益递增概念。杨格认为最重要的分工形式是生产迂回程度的加强及新行业的出现。他指出,分工使一组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其中某些过程终于导致机器的采用。在使用机器,采用间接过程时,分工进一步发展了,后者从经济角度看又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为敲打一个铁钉而制造一把铁锤是浪费的,还不如使用手边任何拙笨的工具。为制造一百辆汽车而装备具有夹具、量具、机床、钻床、锻床和传送带等优良设备的工厂是不经济的,不如大部分使用标准的工具和机器,更多地使用直接劳动,较少地使用间接劳动。杨格强调了两点: 第一点,表现为报酬递增的主要经济是生产的资本化或迂回方法的经济。这些经济又主要与现代形式的劳动分工的经济相等同。 第二点,迂回方法的经济,比其他形式的劳动分工的经济更多地取决于市场的规模。没有人能怀疑在“筒单化和标准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的经济,而要取得这些经济,就必须根除某些根深蒂固的竞争浪费,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集中力量。 杨格的第二点谈到了报酬递增加何反映在产业活动的组织变迁中的问题。他指出,现在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产业的一体化,认为它是工业产出增加的伴侣或自然结果。但是,与此相反的过程即产业的分化现在和将来仍然是与生产增长相联系的典型的变化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生活设施日益复杂化,如消费品市场上所提供的产品日益多样化所显示的那样,所以,中间产品以及制造某种产品和某类产品的产业的分化也在发展。例如,早期印刷者的继承者今天不只是拥有某一企业的印刷者,而且也包括木浆的生产者、各种纸张的生产者、油墨及其不同配料的生产者、字模金属和字模的生产者,制作插图和掌握各种制版技术的产业集团,印刷业及其辅助工业所需工具和机器的制造者。在大部分工业领域中,在原料生产者和最终产品消费者之间所插入的专业化企业的网络越来越复杂。随着产业间劳动分工的扩大,一个企业以及它作为部分构成的产业,失去了其统一性。这个企业内部经济分解成为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各个企业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这种分解是对工业最终产品市场的增长所创造的新形势的调整,因而,产业间的分工是报酬递增的媒介。这种形式的变化,不仅对充分发挥资本化的生产方式纳优势有重要作用(虽然这是主要的),而且可以发挥并不依赖于技术变化的某些自身的优势。 最后,杨格谈到,在概述亚当?斯密原理的这些变化时,必须强调以下三点。首先,通过观察个别企业和个别产业的规模的变化效应,是弄不清楚报酬递增机制的,因为,产业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报酬递增得以实现的过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必须把产业经营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次,报酬递增取决于劳动分工的发展,现代形式的劳动分工的主要经济,是以迂回或间接方式使用劳动所取得的经济。第三,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中,人们除了获取新知识,取得进步外,也可以取得这种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不论他们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或非经济的利益。 杨格的理论对四、五十年代的早期发展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杨格的论文给罗森斯坦-罗丹的《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1943)打上了深深烙印;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1952)是以杨格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为开篇展开讨论的;纲纳·缪达尔(Karl Gunnar Myrdal)在《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1957)中所提出的地区或国际间的“贫因的恶性循环”理论实际上是杨格思想的翻版。舒尔茨对杨格的思想推崇备至,并在《为实现收益递增进行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1986)中发展了杨格的理论。总之,杨格理论对后来经济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Allyn Abbott Young Allyn Abbott Young (1876–1929) was a celebrated American economist. He was born into a middle-class family in Kenton, Ohio on September 19, 1876 and died aged 52 in London on March 7, 1929, his life cut short by pneumonia during an influenza epidemic. He was then at the height of his intellectual powers and current president of Section F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Uniquely, Young had also been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17) and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925). As documented in a recent biography by Charles Blitch (1995), Young was a brilliant student, graduating from Hiram College in 1894 at the age of sixteen, the youngest graduate on record. After a few years in the printing trade he enrolled in 1898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where he studied economics under Richard T. Ely and William A. Scott, history under Charles H. Haskins and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and statistics under Edward D. Jones. In 1900 he was engaged for a year as an assista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the Census in Washington DC where he established lifelong friendships with Walter F. Willcox, Wesley C. Mitchell and Thomas S. Adams. Young returned to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s Instructor in Economics for the 1901–02 academic session and graduated there in 1902 with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on Age Statistics. He then embarked on what Blitch has called a peripatetic academic career, beginning with posts at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1902–04; Dartmouth, 1904–05; and Wisconsin, 1905–06. He was then head of the economics department at Stanford, 1906–10, followed by a year at Harvard as visitor, 1910–11, and two years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1911–13. From 1913 to 1920 he was professor at Cornell, but war took him to Washington DC in 1917 to direct the Bureau of Statistical Research for the War Trade Board, and to New York in 1918 to head the economics division of a group known as "The Enquiry" under Colonel Edward M. House, the group charged with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After the war, Young moved to Harvard in 1920 where he stayed until 1927 when he accepted William Beveridge's offer of the chair vacated by Edwin Cannan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He intended remaining at the LSE for three years before returning to Harvard. In December 1928 he traveled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o explain in person why he felt unable to accept their invitation to be chairman of their economics department. It was shortly after his return to London that he succumbed to the fateful influenza epidemic.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T. E. Gregory, a colleague at the LSE, wrote that Young had recently "begun work on a systematic treatise on economic theory and had resumed the writing of the work upon monetary theory which he had begun at Harvard." He continued: A passion for thoroughness would drive him on to explore every inch of the field in which he was for the time interested: he was always convinced that economic truth was not the monopoly of a single school or way of thinking, and that the first duty of a teacher and thinker was to see the strong points in every presentation of a point of view. Such an attitude of mind, combined with great personal modesty, made for unsystematic writing: for scattered papers and articles and not for a comprehensive treatise. In many respects he resembled Edgeworth, for whose work he felt a growing admiration; and if Young's work is ever collected, it will be seen that, like Edgeworth's, it amounts in sum to a very considerable and impressive achievement. In 1971 Nobel Laureate Bertil Ohlin, who attended a course of Young's at Harvard in 1922–23, wrote to Young's biographer: I am inclined to believe that he was a man, who knew and thoroughly understood his subject — economics —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I have met. I tested him by means of a question about the "Wicksell effect", i.e. the special aspects of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which at that time was practically unknown in most countries outside of Scandinavia. He immediately gave a fine account in a five minutes speech before the students. What characterizes Allyn Young as an economist was that he had deep understanding of all fields of economic theory while other economists knew well one third of the theory and had only superficial knowledge of the rest. Young's other famous student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him, included Frank H. Knight, Edward Chamberlin, Nicholas Kaldor and Lauchlin Currie. He was also an influential adviser in the 1920s to Benjamin Strong, governor of the New York Federal Reserve Bank. Much of his writing was published anonymously and posthumously in encyclopedias, but rescued from oblivion in a volume edited by Perry Mehrling and Roger Sandilands (1999). His best-known single paper was his presidential address to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in September 1928 o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Nicholas Kaldor insisted that this paper had been neglected because it was 50 years ahead of his time, but it has recently enjoyed a revival of interest as an acknowledged forerunner of modern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Bibliographie Some Limitations of the Value Concept, 1911, QJE. Review of Wicksteed’s Common Sense, 1911, AER Jevons’s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ny, 1912, AER Do the Statistic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W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Mean What They Are Commonly Assumed to Mean?", 1917, AER Economic Problems New and Old, 1927. Analysis of Banking Statsistics for the United States, 1928.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1928, EJ参考文献↑ 读《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
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简介 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建立于2002年10月,是由阿布扎比酋长国全资所有的投资和开发公司,注册形式为公开合股公司。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是阿联酋政府的主要投资部门之一,主要业务由运营、金融合作和投资管理三部分组成,主要投资领域涉及石油、天然气、航空科技、能源工业、教育、基础设施及服务、房产开发、制造业等。 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充分利用政府累积起来的石油美元,投资于证券市场,通过购买股份获得丰厚的回报,同时注重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公私合作、公用事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非石油领域的投资,以促进阿布扎比经济多元化,增加非石油收入。近几年,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开始注重对专业培训和管理项目的投入。2006年11月12日与全球技术媒体金融服务公司GE合作,在阿联酋和海湾国家推出高级管理和商业领导培训计划。2006年9月Mudabala公司和壳牌集团签署学习和发展协议,为阿联酋国民与能源相关规则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2007年2月25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全资下属子公司阿布扎比新能源公司与马赛诸塞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迪拜设立科学技术新能源学院,为阿联酋新能源计划的发展培养研究生和研发基地。 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计划购入FORD集团PAG事业部门的JAGUAR与LAND ROVER两大英国汽车品牌的股权,先前该公司已经购入意大利FERRARI跑车厂约5%的股权,该公司所出资成立在科威特的投资集团,也曾经参与ASTON MARTIN汽车品牌的竞标。 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的投资项目 (一)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主要国内投资项目 1、 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投资开发第一个海湾国家跨国界天然气项目“海豚能源计划”,占其51%的股份。海豚能源计划是阿联酋海豚能源有限公司(DEL)和卡塔尔天然气总公司于2000年签订一项引进卡天然气的合作协议,该项目造价达35亿美元。“DEL”首先投资25亿美元在卡塔尔进行气田开采、存储、装卸、设计和管理等,然后再投资15亿美元铺设350公里长,直径48英寸的海底输气管道(自卡塔尔的Laffan到阿布扎比的Taweelah)。最初阶段气田产量达25亿立方米/日,第二阶段气田开采量提高50%。卡塔尔天然气总公司将在项目建成后拥有从富气中提取的冷凝物、硫、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并征收“DEL”公司出口干气税1.3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今年7月份,海豚能源计划已正式开始向阿联酋用户供气,形成了包括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的地区天然气网络。 2、2004年,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阿布扎比投资公司、阿布扎比国际酒店等5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Aldar房地产公司,占有5%的股份。2007年上半年,Aldar公司项目投资达到5亿美元。主要开发项目Al Raha海滩,Al Raha花园,Yas岛,Al Gurm度假村,Central Market等。 3、2004年8月3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阿联酋大学合作在艾因建立28万平方米,可容纳1.9万名的新校区,工程共分四期6年完工。 4、2006年2月16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迪拜铝业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备忘录,投资建立阿联酋铝冶炼厂,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全套铝制品煅融生产商。 5、2007年2月6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西门子医药部门在阿布扎比共同投资2107万美元建立专业分子图像中心,包括西门子的PET CT诊断系统和回旋加速放射传送系统。该项目共包括设计、建设和运营三个阶段,计划2008年上半年正式对外营业。 (二)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主要国外投资项目 (1)制造业: 1、2005年6月12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壳牌签订备忘录,建立战略联盟。主要开拓中东、北非以及阿布扎比之外地区对碳氢化合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005年2月20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阿曼石油公司(OOC)在Salalah自由区内共同开发一个已列入计划的甲醇项目达成协议。 3、2007年5月21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迪拜铝厂联合在几内亚投资30亿美元开发经营Sangaredi炼油厂项目。 4、2007年3月,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迪拜铝厂以及阿尔及利亚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 Sonatrach签订合作协议,投资50亿美元在阿尔及利亚建立铝制品煅融厂,这是迄今为止阿联酋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煅融厂位于阿尔及利亚西海岸的Beni Saf,占地400亩,预计高规格年产达到70万吨,大部分用于出口。 (2)能源: 1、2005年12月17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法国SNC-Lavalin集团联合中标在阿尔及利亚北部Hadjret Ennous建立经营12亿瓦的发电厂,项目总投资9亿美元。双方各占22.5%的股份,阿尔及利亚政府占49%。 2、2005年6月11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全资下属公司Liwa能源公司、OccIDEntal石油公司(OXY)和阿曼Sultanate石油天然气部签订协议,共同管理开发Mukhaizna重油田。 (3)电讯业: 1、2004年12月7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世界500强排名第87位的美国电子数据系统(EDS)合资成立了Injazat Data Systems公司,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从而实现了与美国EDS公司在美国、亚太地区、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地区60多个国家,3.5万政府和商业客户的链接。 2、2007年5月21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全资子公司Al Yah卫星通讯公司宣布将在EADS Astrium, Thales and Alenia Space中选择,共同开发价值13亿美元的双向卫星通讯系统。 (4)航空: 1、2005年11月,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劳斯莱斯(Rolls-Royce)签订备忘录,寻求在航空、航海、发动机领域的合作机会。 2、2006年12月11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投资3000万欧元,收购了意大利航空企业Piaggio Aero Industries 35%的股权。 (5)汽车: 1、2004年5月9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德国大众、沙特 Olayan集团共同拆资20亿欧元购买荷兰车队管理公司LeasePlan,成立LeasePlan合资公司。其中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和沙特 Olayan集团各占25%股份,德国大众占50%股份。2006年12月LeasePlan Emirates开始投产运营。 2、2005年11月14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购买世爵(Spyker)新发行股票,从而获得了世爵大约17%的股份。 3、2005年7月27日,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法拉利达成战略同盟,支付1.14亿欧元购买法拉利5%的股份。 (6)房地产: 1、2007年6月,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新加坡嘉德置业(Capitalland)签订合资协议,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2、2007年4月,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与MGM MIRAGE签署了一份最终协议,投资建立一家新公司在全球开发豪华型非博彩酒店和度假村,初步目标锁定阿布扎比和拉斯维加斯。 The Operations Group Acquisitions UnitAerospace & Technology UnitAbu Dhabi Aircraft Technologies (100%) - Formely Gulf Aircraft Maintenance Company(GAMCO) Piaggio Aero (35%)Ferrari (5%)du (telco) (20%)Injazat Data Systems - which is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EDS and Mubadala.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IT and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 service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Qatar and Oman to the government, oil and gas, utilities, financial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telecom and healthcare sectors. (60%)SR Technics MRO supplier based in Switzerland. (40%)Horizon International Flight AcademyYahSat (Satellite providing clients in MENA, Europe and South East Asia with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 100%Energy & Industry UnitLiwa Energy - Oil exploration in Libya and OmanEmirates AluminiumAbu Dhabi Future Energy or Masdar -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new technologies that will support the use of future alternative energy and also preserv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100%)Healthcare UnitCleveland Clinic Abu Dhabi (100%)Abu Dhabi Knee and Sports Medicine Center (100%)Imperial College London Diabetic Centre (100%)Infrastructures Unit Abu Dhabi Terminals (100%) - Operation of Port Zayed in Abu Dhabi. Abu Dhabi Terminals is managed by DP World through an agreementUAE University Management & Development - a concession with UAE university in which Mubadala and other investors will own UAE university by providing the funds to construct their new campus in Al Ain, fitting it and expanding it. The new campus will be 280,000 square meters.Properties DevelopmentAbu Dhabi Financial CenterZayed Sport City The Finances & Corporate Affairs Group Handling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Mubadala by providing it with financial, legal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Group Managing the various investment portfolios of Mubadala: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 8%, bought for $622 million.ALDAR properties - Property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Abu Dhabi. (7%)Abu Dhabi Ship Building - Construction and repair of military and commercials vessels.Carlyle Group - 7.5%, a private equity firm that invests in aerospace and high-tech businesses.Dolphin Energy - 51%Emirates Ship Investment Company or Eships - Previously known as the Combined Cargo UAE. It operates 9 cargo vessels which are used for dry bulk shipping, transportation of aggregates and transporting iron ore. (32.89%)Ferrari - In July 2005, Mubadala purchased a 5% stake in the world famous sport car manufacturer from Mediobanca. The deal c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