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供应链(Financial Supply Chain,FSC) 基本信息 财务供应链(Financial Supply Chain)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采购与生产外包的兴起,财财务供应链务供应链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全球采购与生产外包有助于缩减运作成本和适应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这点已经得到众多企业的认可。全球采购与生产外包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例如厂房、设备、营运等方面资金投入由品牌持有者和OEM厂商逐步转移到海外的业务伙伴。虽然这种好处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供应链的主导企业也需要对全球采购与生产外包进行理性的评估。尤其是,企业必须面对离岸制造给财务供应链带来的隐性成本和风险。 在全球采购与外包帮助企业缩减产品成本的同时,它们通常也会削弱供应链的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建设新厂房、购买新设备通常需要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此外,库存成本也逐步被转嫁给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这使供应链上的资金成本剧增。与此同时,全球运营迫使Lead Time延长,营运成本的增加幅度相当于产品价格的30%。全球采购与外包还会削弱企业对财务供应链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股东权益、削弱竞争优势、及带来新的经营风险。 所有权转变 从传统的角度讲,企业为了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和降低运营成本,他们都会选择全权掌管整条供应链。事实上,掌握供应链的所有权确实是实现无缝信息流的唯一途径。此外,企业还能借助供应链的所有权来全盘控制经营活动,尤其财务供应链那些大型企业对此向来情有独钟。 在过去,虽然企业可能借助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掌握供应链的所有权往往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资。企业必须在采购、基础设施建设、营运等方面注入大量的资金。第二,或许这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这种经营模式迫使企业不得不分摊一些资源来支持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职能,这些职能往往不是企业所擅长的或具有领先优势的业务职能。 高端信息技术不仅为企业提供获取全球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全球运营状况的供应链可视性,最终,这两个因素也使企业对供应链所有权的看法逐步发生了改变。例如,Internet能以相对低的成本来提供无缝的信息流。因此,企业不必再将整条供应链“揽为己有”。相反,他们完全可以将那些非核心的职能外包给供应链上的其他合作伙伴,从而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随着采购和生产的全球化,Lead Time的延长、多个供应链参与者的介入、增值税、关税、交付延误、供应链中断、安全法规等等因素都使#REDIRECT资金流和现金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财务供应链的重要性也愈显突出。对于那些实施全球采购和生产外包战略的企业来说,利用全球供应链可视性来控制和优化资金流是他们维系供应链运转的根本所在。 卓越的财务供应链管理始于我们对企业的经营体系的深度分析。这种分析将由多个步骤组成——这是我们缓解财务风险和评估各种金融服务产品(主要用于优化资产机构)所必需的步骤。 业务流程 愈加复杂 随着全球采购和生产外包的盛行,企业内部的财务交易活动的数量将逐步减少。与此同时,企业与外部供应链伙伴的交易活动却日益俱增。 财务供应链在针对经营体系的分析中,企业需要意识到这么一个问题——全球采购和生产外包将使价值转换流程更加复杂。例如,企业间财务交易活动的数量增多、速度加快、复杂性也将大幅度提高。其中,要想实现支付活动的标准化、以及实时跟踪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财务供应链在服饰行业的体现 许多行业、企业已经针对日益复杂的财务供应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出诸多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在服装制造行业,一些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经销商已经调整外包策略,由原来的“剪裁、缝纫、修剪”等工序外包逐步延伸到整套工序外包,他们按照FOB价格直接从合同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那里采购成品服饰即可。另一方面,原料采购则由合同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向纺织厂直接订购。这使服装经销商的工作量得到大幅度的缩减,他们不比再为原料库存的仓储和跟踪事务而烦恼。 显然,这种方法为那些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经销商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然而,库存所有权的转移却使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复杂性剧增。作为这条供应链上最脆弱的节点,合同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必须面对诸多来自服装经销商和纺织厂的不确定性问题。承担高额的库存持有费用(包括原料库存和成品库存)也就成为合同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不可回避的难题。 其实,纺织厂面临着和合同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同样的问题。以前,纺织厂直接与几个服装经销商直接洽谈原料供货,但是现在,他们却在上百个潜在合同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中苦苦挣扎。其中,这些合同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的信用管理就是最为棘手的事情之一。通常,“先付款后发货”是纺织厂和合同厂商之间最常见的交易原则。显然,这使合同厂商的营运成本进一步增加。最终,他们不得不减少订货批量、提高订货频率。 然而,对于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经销商来说,虽然他们不需要面对这些难题,但是缺乏协同依然影响他们的经营绩效。例如,如果纺织厂无法获得服装经销商的实时需求信息,那么他们就会降低产能、甚至停工。原料供应不足肯定给合同厂商的生产作业带来负面影响。在服饰行业,快速的需求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原料供应不足、Lend Time的延长等问题必将降低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卓越的供应链绩效也就无从谈起。 解决方案 提前支付(Early-Payment):通常,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与合同厂商之间会存在“资金成本”差异,这种差异催生了供应链金融市场。早在上世纪90年末期,许多金融机构开始为卖方提供“提前支付”服务。与此同时,卖方也必须财务供应链向买方提供相应的折扣优惠。刚开始,使用这种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大多是买方或进口商。这和传统的“代收货款”服务完全不一样(通常是卖方或出口商使用)。 抵押“库存所有权”:除了“提前支付”方法之外,一些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正在考虑其他方法,以优化供应链的资金成本。抵押“库存所有权”已经逐步成为原料供应商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因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他们节省一部分营运成本。并且,当原料供应商需要持有大量的在途库存或者寄售库存时,库存抵押是他们筹集资金的新途径。 改善财务供应链的新途径 应用正规的“供应商风险评估”流程。应用这些流程有助于理解资金成本、外汇风险。 评估支付规则和体系,以确保货款与订货相吻合。 发展协同的资金筹集方案。 总而言之,物料流的信息整合是优化财务供应链的关键。此外,企业还需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寻求成本与资产的最佳权衡点。 FSC:管理企业现金流 如果利用SCM的理念来管理现金流,那财务供应链管理(Financial Supply Chain)能够减少企业需要储备的现金数量吗? 完善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可以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不过供应链管理系统通常用来管理物流,如果利用SCM的理念来管理现金流,那财务供应链管理(Financial Supply Chain)能够减少企业需要储财务供应链备的现金数量吗? 虽然通常的ERP系统提供财务管理模块,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但在企业之间的财务往来管理上仍然是人工完成,不少重大电子采购行为还没能实现付款流程的自动化。财务供应链这一新概念的出现,有望进一步改善企业最核心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有人认为它将引出ERP之后下一个重要的企业经营模式。 财务供应链出台 ERP是过去二十年企业计算领域的一股大浪潮, 《财富》前1000家公司有85%实施了ERP。《财富》前1000家公司在90年代初的库存储备成本大约为1500亿美元,若能减少库存,则能大大节省储备成本。根据美国商务部估计,在1980年到1990年期间,库存/销售比例从5.4 下降到了4.8。 可以看到,现金储备在某些方面与库存非常类似,如果对其来源及其使用缺乏预见性,那库存和现金都要储备得多一些。但如果从相关供应链获取信息并加以管理,就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对库存来说是原料与服务供应链,对现金来说就是财务供应链。 据估计,《财富》前1000家公司的现金储备成本高达900亿美元。虽然目前的电子采购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货物次日即可发送,但资金流动仍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事实上,不少重大的电子采购行为还没有实现付款流程的自动化。主要问题在于:单点解决方案不完善,整合非常有限;企业之间的集成和自动化程度有限;争议解决、对账调节和付款仍采用人工方法等。 有专家表示,在对财务供应链进行管理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特别关键:一是能否获得有关将来现金支出需求以及现金流入的准确信息;二是基本的技术实现是否已经到位。在过去三年中,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的业务流程也都是建立在可以信赖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上。发票收据、税款计算、发票核准、付款及现金管理方面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已时机成熟。虽然可能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但从技术上来说,已足够支持电子付款系统的部署。 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那企业不仅能够使现金流更加透明和健康,并能帮助供应商实现自助管理,降低发票处理以及对账调节的成本,改进期末结算,消除重复付款现象等。 从无纸化做起 不少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是80%的流程仍然基于纸张,所以财务供应链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必须从无纸化入手,并应尽量避免陷入复杂的业务流程重组。具体的财务供应链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纸张文档电子化。使用OCR技术替代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电子发票按购物订单进行核对、传递以便批准更容易,并能通过标准的工作流系统一路传递下去,从而留出时间处理各种例外情况。当无法利用OCR技术时,则需要加强进行例外管理的人工手段。 ● 财务交易自动化。人工付款改为电子付款之后,就可以完全控制付款流程,从而能随时随地付款。电子付款不一定财务供应链能够缩短付款周期,如果客户想保持30天的付款时间,那它完全可以在最后一天付款。不过有了电子付款,企业可以通过谈判为客户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来缩短付款周期。这里需要澄清的一大误解是,有人认为纸张流程造成固有期限的延误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运营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效益,加上能够随意安排的付款日期,大大补偿了浮动收入带来的任何损失。另外,自动化技术还使得利用支出控制来优化现金头寸变得更为可行。 ● 负债管理自动化。在美国,Sarbanes-Oxley法案在法规方面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压力,如果没有端到端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要实现报告的准确、迅速和透明是不切实际的。另外,在不同地区销售/使用税率各不相同,而且每年变化繁多,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则能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节省财务管理成本。 ● 流动资金管理。一旦财务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就可以加强财务供应链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排除了付款链的不确定性,可根据日常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准确信息来帮助企业优化现金管理,同时能改善信贷决策,并有机会寻求外部融资渠道,例如代理融通等。 美国一家公司最近实施了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结果表明其运营效率大幅度提高:85%的交易不再需要数据录入;发票受理的成本降低了一半多,每笔减少至1.27美元;运营成本也减少了30%(全时制工作人员减少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其他的重大好处包括:改善了交易和付款条件;减少了对支持多个付款系统的IT资源的需求。
环境构成 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财务管理以外的,并对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微观理财环境和宏观理财环境。 1、微观理财环境 微观理财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运营型转变,在这种方式下,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在微观理财环境下,企业不仅要获得最大利润,而且要争取企业价值有所增加。 2、宏观理财环境 宏观理财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1)法律环境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应当遵守有关的法律规范,如: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经济合同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制度、税法等。 (2)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市场与企业的理财活动密切相关。金融市场是企业筹资和投资的场所,金融市场上有许多资金筹集的方式,并且比较灵活。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到金融市场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式筹资。企业有了剩余资金,也可以灵活地选择投资方式,为其资金寻找出路。并且在金融市场上,企业可以实现长短期资金的转化。金融市场为企业理财提供有效的信息。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有价证券市场的行市反映投资人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评价。他们是企业经营和投资的重要依据。 (3)经济环境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客观经济状况,如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状况、经济体制等。 经济发展的速度对企业有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需要大规模地筹集资金,需要财务人员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筹措并分配足够的资金,用以调整生产经营。经济体制是指对有限资源进行配置而制定并执行决策的各种机制。 (4)社会环境社会舆论监督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方面,如满足就业、增加职工福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创新意识等。这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投资方向,对企业理财目标有重大影响。 一般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一般财务管理环境就是指企业治理契约或公司治理结构以外的其他影响财务主体财务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 1、政治环境 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企业的中、长期财务规划和资金安排。政治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安定程度、政府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及政府机构的管理水平、办事效率等; 2、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国家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手段逐步减少,而经济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日益增多,把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组织法规;(2)税收法规;(3)财务法规等,这些法规是影响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的重要约束条件。 3、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状况。(2)政府的经济政策。(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金融市场。(5)产品市场。(6)经理和劳动力市场等。 具体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具体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有直接影响的那部分外部条件和因素。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企业治理契约或公司治理结构来概括。当以所有者和经营者作为财务主体进行分析时,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债权人 债权人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提供者,他们的利益要求决定了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成本的高低。除此而外,债权人还对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有直接影响。他们通过与企业签定具有保护性条款的契约的方式对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决策施加影响,以促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债权人还可取得对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一般财务管理环境中金融市场环境的作用主要通过该要素得以体现。 2、供应商和顾客 供应商包括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提供者,顾客则是吸收本企业产出的主体。良好的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是企业增加价值的重要源泉,其对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不同类型的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所导致的成本、利润、存货、应收账款、现金流量等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供应商和顾客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及战略财务管理等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环境因素。20世纪90以来,风靡全球的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则是企业管理主动营造良好财务管理环境的典型例证。一般地说,产品市场、通货膨胀及经济周期等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主要通过该具体财务管理环境因素得以体现。 3、政府 政府对企业财务机制运行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直接限定了企业作为财务主体开展财务活动的范围;二是作为征税者的政府运用税收手段直接参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取得税收收入。作为征税者的政府与投资者、供应商、顾客等一样,其对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足额征收企业应交的税金,满足作为征税者的政府自身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说,作为征税者的政府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是企业具体财务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税收环境等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主要通过该要素得以体现。 4、职工 职工是企业经营的主体,是企业治理契约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所有者、经营者来说,他们相互之间及各自与职工在财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博弈,始终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职工的财务激励和约束也始终是财务管理的难题之一。除此之外,企业职工的素质和精神风貌也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且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财务决策时必须认真考虑企业职工这一环境因素。教育、科技、文化及经理和劳动力市场等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主要通过该要素体现出来。 财务管理活动总是依存于特定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不论是一般财务管理环境,还是具体财务管理环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不断发生变化是它们的基本特点。因此,每一个财务主体必须随时关注其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并注意一般财务管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以便尽快适应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变幻莫测的财务管理环境中得心应手,运营自如。当然,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管理环境特别是对具体财务管理环境也有一定的反作用。科学的财务管理应当使财务管理环境不断改善,从而更有利于财务主体财务目标的实现。 中国情况 财务管理环境明确企业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并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企业治理结构、金融市场、企业经营权利的变化,并因此影响财务管理目标。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理财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财务管理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资金的管理,而扩展到企业外部的各个方面,由此我们提出了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目前,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中国还存在政企不分、企业财权没有真正回归企业的现象。企业面临着各种指标和摊派,不能有效地进行自主理财。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将改善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 (2)关于法律环境。 中国的经济法律规范必须与WTO的规则相适应,这就改变了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企业不仅要遵守《公司法》、《证券法》、 企业财务通则》等国内法律规范,而且要遵守WTO的各项规则。 (3)关于金融市场。 中国的金融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所面临的金融环境更加复杂,金融工具增多,这就促使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把企业的价值拿到市场上去衡量,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人为扭曲,又使企业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体系。 (4)关于经济环境。 近2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企业的理财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 (5)关于社会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企业更加重视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可持续发展理论促使企业重视经营的“外部效应”,考虑公众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从而更重视企业的环保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6)关于科学技术。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理财方法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量化的形式来进行理财活动,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企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衡量企业的价值提供的手段。[1]
财务咨询 财务咨询是指具有财务与会计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委托向委托人提供业务解答、筹划及指导等服务的行为。财务咨询的涵义应当是十分宽泛的,无论是接受委托提供专业服务的财务咨询,还是从属于全面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附属性财务咨询,都应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将财务咨询大体定义为:咨询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专业机构及其专业人员,为客户、投资者等服务对象提供的有关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等财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服务,即一切有关财务的咨询服务活动都是广义上的财务咨询。 理论地位 财务咨询 理论上,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在“大财务”的框架下,财务理论体系可分为国家财务、企业财务和家庭财务,这主要是基于财务主体及其特性的不同划分的。从另一角度,可将各财务主体(国家、企业和家庭)的理财活动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自主理财和委托理财。其中,自主理财又可分为自主决策理财和咨询决策理财。同时,自主决策理财也非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单独决策理财,财务咨询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培育着理财主体自主决策的能力。因此,财务咨询在财务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管理咨询业的独立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以及大量专业财务咨询公司的不断涌现,更加凸显了财务咨询在实践方面的重要地位。 地位和功能 财务咨询 财务咨询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对企业、个人理财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以下功能: 1.在宏观方面 财务咨询可以引导理性投资,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在“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财务主体尽其所能追求财务利益最大化,但由于会受到信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其财务行为难免会出现盲动性、滞后性,这不但会造成财务主体利益受损,而且对国民经济产业整体协调发展非常不利。财务咨询服务于微观经济主体,弥补其能力的不足,减少其决策的失误,客观上减少了投资者的盲目性,校正了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偏差,有利于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而且,中国内部企业将直面全球竞争,财务咨询将是企业在低效的管理水平和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提升财务运营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2.在微观方面 财务咨询可弥补企业、个人等财务主体自身知识结构、运营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有助于解决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财务咨询专业人员可以为客户鉴别、诊断和解决财务各相关领域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客观、专业的分析,帮助客户识别并抓住各种新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财务咨询给客户提供了一个认识、学习财务知识技能的机会,对于提高客户能力、促进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业务定位 财务咨询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咨询业务既包括实物性资产咨询、证券性资产咨询,又包括财务主体筹资、投资及日常管理等业务咨询。具体地,在国外,财务咨询业务通常包括财务估价、经营资金与流动资金管理、兼并与收购、投资项目分析、会计制度设计、预算控制、外汇管理等;在中国内部,财务咨询业务通常包括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会计电算化实施战略、财务分析、代拟经济文书、培训财务会计人员、代理记账、税务代理服务、个人理财帮助、资产评估、投资咨询服务等。 基本分类 财务咨询 客户所需咨询业务性质不同,决定了各种财务咨询的服务目标、服务方式等方面必定存在差异,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财务咨询类别。就目前开展财务咨询业务的现状而言,财务咨询按业务性质、服务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行业投资评价型 该类财务咨询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的社会鉴证业务,咨询服务的目的是提供客观的、不带有利益色彩的建设性观点。专业咨询人员以调查、搜集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现有分析对未来做出预测。并且以诚实、专业服务为基础,恪守“三公”原则,即不卖产品,也不推进部署,只是提供独立的分析。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一般由专业性的财务咨询公司开展。 2.财务整体服务型 该类财务咨询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获取由于出让知识、脑力劳动而应得的利益回报。专业咨询人员主要提供一整套有关企业、个人财务运作与管理的规划、策划等服务,十分注重市场细分化差别,在提供整体服务的条件下强调业务领域专长,根据企业、个人需要,可以量身定做方案并提供贴身服务。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一般由专业财务公司、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证券公司及部分提供咨询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 3.附属增值服务型 该类财务咨询的目的是扩大主营业务,专业咨询人员运用一系列理财工具,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财务分析和理财建议,并兼顾产品销售。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主要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中心”等部门提供。 证券投资咨询 财务咨询 财务咨询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其中证券投资咨询作为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对广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还是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影响重大。 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就产生了投资咨询业务的萌芽。1920年,全球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在美国的波士顿成立,证券投资咨询业也便开始发展起来。中国证券投资咨询业正式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证券市场初步建立时便已经起步,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咨询业蓬勃发展起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证券投资咨询业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咨询业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二是咨询业务的专业化与全面化两极发展。在此两大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中国证券投资咨询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困扰证券投资咨询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咨询业务的客观、独立,如何防范道德风险等。 中国证券市场上能绝对客观、独立地为客户提供建议咨询的机构不多,如证券公司提供投资建议的股评专家很难逃离“股托”之嫌;会计师事务所等鉴证行业提供附属性财务咨询业务,很难开脱其利用社会鉴证地位捆绑咨询谋取私利之嫌。特别是,美国安然事件暴露出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黑幕,促使美国政府向各证券公司罚款10亿美元,并拟将其咨询业务剥离,全力发展为中小投资者服务的咨询机构,以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证券投资的复杂性,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并不完全是依靠某一理论进行预测并提供建议,很多时候要依赖主观上的经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决策失误,给客户带来损失,就有可能招致诉讼。但是,失败的原因又很难确定是咨询机构、咨询师主观故意误导,还是真正的客观技术失误。因此,客观上增加了清晰划分法律责任与道德风险界限的难度,很容易引起广大客户的误解,从而会增加财务咨询工作的压力,这对证券投资咨询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对财务咨询理论应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以妥善解决财务咨询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资料 [1] 中华会计网校 http://www.chinaacc.com/new/287_290_/2009_2_13_zh6377292037131290023074.shtml
财务流程 环节 发票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实际会计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 具体内容 账单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 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 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 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6、注意问题: 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月末结现金、银行账款,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1]
表现形式 1.企业财务被公司大股东左右 在现代股份公司里既然有众多的股东,就有大小股东的分别,而大股东利用其绝对的控制权,弃其他股东利益于不顾,玩弄财务管理这一“工具”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就有ST猴王和三九医药这两个典型。ST猴王,上市7年以来一直扮演着从证券市场中“拿钱”的简单角色,而拿回来的钱都交给了在其上市半年多后才组建的猴王集团,据估算,与ST猴王“浑然一体”的猴王集团近年来从上市公司提款的“额度”在13亿元以上,通过猴王集团之手,猴王股份变成了提款机,并最终被“玩”死。同样,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约25亿元,被占用的资金甚至包括了三九医药未使用的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25亿元欠款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26.5亿元净资产的96%,达到了三九医药上市实际募集资金16.7亿元的1.5倍。通过财务处理,使这些行为得到掩盖,而结果都是一样的,即小股东,乃至经营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财务异化2.企业财务被经营者左右 现代企业股权要么高度分散,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的股份制企业,要么股权高度集中,像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但不管哪种情况,似乎都患了“流行病”,即资本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或控制乏力,从而导致经营者控制企业财务,并“充分”利用财务工具使经营者利益达到最大化。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把投资者蒙在鼓里,在2001年和2002年的头3个月里,该公司的资本开支分别达到30多亿美元和7.97亿美元,但是这些开支在阶段收入核算中没有反映出来,隐瞒开支从而虚增利润达38亿美元。法国媒体巨子——维旺迪集团企图在该公司2001年的账目上“增加”已经出手的15亿欧元股票交易额,但在这一取巧手段被法国有关财务管理机构及时发现并下令制止后,不得不放弃了“做假帐”的阴谋。 财务异化而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蓝田股份是这样被经营者造出来的:1999主营业务收入年实际是2千4百多万元,虚构为18亿5千多万元,净利润是负的2千2百多万元,虚构为5亿1千多万元,每股收益是负的0.0049元,虚构为1.15元;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实际不到4千万元,虚构为18亿4千多万元,净利润实际是负的1千多万元,虚构为4亿3千多万元,每股收益实际为负的0.0239元,虚构为0.97元。通过财务这一灵活工具,蓝田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大肆圈得巨额资金,坑害了无数的投资者,可以说是其双手沾满了投资者的“鲜血”。 诸如此类还有:桂林集琦披露的2000年中报包含虚假利润和未披露为控股子公司担保事项;ST鑫光公司未予披露存在的大量可能形成呆、坏账损失的应收款项和大量的关联方担保,在审计报告中未作说明与评价。即便在制度非常完备和先进的西方国家,这些事例也不是鲜见。总之,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股东的利益早已被弃之如敝屣。 3.企业财务被国有股的代理者所左右 国有股一般是通过委托代理人经营的,而代理人通过控制企业财务来达到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琼民源”的原任董事长马玉和伙同公司聘用会计班文昭欺骗股东和社会公众,通过财务“运作”,在公开披露的1996年年度报告中虚构收入和虚增资本公积共计10余亿元,从而达到操纵其股票涨跌并获取私利的目的。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中,像“琼民源”把国有企业当成最后的晚餐,一下子把企业搞跨的还不多,更多的是讲究策略的,让国有企业资产细水长流,使大量国有资产神不知鬼不觉的流向个人腰包。 总之,企业财务不管为谁控制,财务管理都已异化,而且已经系统化,这可从ST黎明造假案例中略见一斑: 首先,公司的造假系统工程从年初开始启动,造假项目在年初就有了准备,然后再一一推出,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其次,财务造假系统工程的手续齐全,如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一应俱全;第三,造假系统工程点多面广,覆盖与公司经营业务相关的各个方面;第四,公司对于会计核算,以假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规范的核算程序,认真进行核算,假帐真算,一丝不苟;第五,造假系统工程突出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取得显著“成效”。 原因 1.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 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围绕企业财产权出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分别,亦即企业财产权主体分化出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财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分权和剩余索取权等,其中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所派生的,经营权与处分权是使用权所派生的,因此,产权的核心内容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产权主体分化之后,所有者掌握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掌握使用权,包括经营权与处分权等,其实质是二者对企业财产权的分割。当然,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意味必然出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分离,董事长仍然可以兼任总经理,特别在中小企业里,所有者与经营者多为一个人。但随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经理阶层的逐步形成,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我国现阶段,一方面家族型企业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也不断出现分化。 2.不同产权主体对企业财务的不同要求 一旦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并且确立了各自对产权分割的内容,各自经营的目标也会出现分化,从而对企业财务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所有者,掌握着企业产权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因此,必然要在财务上体现其对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要求。依据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所有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企业剩余,即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依据经营权和处分权,经营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经营和操纵能力,并使经营者的福利达到最大化。因此,不同的产权主体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 3.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所以企业财务活动必然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职能和内容等方面产生分化。在实际经营中,由于无视这种财务分化,要么忽视所有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经营者控制,使得所有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要么忽视经营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所有者或少数大股东控制,使得小股东和经营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证。而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导致企业财务的异化。 对策 1.确认产权主体的经济理性 现代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有两个层次现代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产最终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董事会)结构;第二层次是法人财产权(董事会)与和公司经营权(经营者)结构。在这两个层次中产生三个主体,即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一般条件下,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出资人,因此董事会与出资人都归为所有者,所以产权主体一般只有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别。但在国有股的经营中,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不构成对国有股的占有,因此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所以就有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的分别。 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这三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出资人与董事会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而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又是委托-代理关系,但三者又各自形成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者都具有经济理性,有各自的经济目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认识与处理这三者的经济理性和经济目标时往往顾此失彼,这实际是对部分产权主体地位的否定,因而是对产权主体分化的现实的歪曲。由于不能明确这三者的经济利益边界,往往导致产权主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侵蚀,财务异化也就不可避免。因此确认各主体的经济理性和各自的经济目标,从而肯定其经济利益的所在是避免财务管理异化的关键。 2.寻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 1).所有者利益的调整。在传统条件下,所有者利益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完全体现于所有者利益。而随产权主体的分化,根据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其利益也必然被分割。继续强调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不可侵犯是无视其它主体的利益,甚至是对其它主体利益的侵犯,其结果是所有者本身的利益也变得不可靠。因此,所有者利益的调整是对产权分割现实的认可。 2).企业家利益的实现。企业家利益是企业家精神在价值上的实现,企业家精神则通过对其经营权和处分权的行使而得到体现。因此,企业家利益的实现是产权主体分化的内在要求。 3).代理人利益的规范。现代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等,都可能是代理人。代理人和委托人(所有者)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博弈关系,因此解决代理人利益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规范,才能确保各种主体之间保持合理的利益边界。 3.建立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关系 由于产权主体出现分化,导致财务管理活动分野,并出现相应的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但这两种财务活动又统一于企业整体财务活动。如果产权主体之间发生权力失衡,财务管理活动就会发生偏差,最终出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形成相克关系,并出现异化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其次要强化财务管理的外部校正机制、特别是财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1]
目录 1 财务管理创新概述 2 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3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财务管理创新概述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管理目标、融资内容、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转变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并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 “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 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 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融资管理的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以下趋势决定的: 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深圳华为公司在人力资本产权量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 企业边界的扩大,拓宽了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 3.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 确立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 确立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形式、层次; 确立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和债务形式以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 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4.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 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 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 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 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 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5.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设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 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 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 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帐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 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 6.财务成果分配方式的创新 财富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地租是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分配形式,而工业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为财富分配的轴心,财务分配方式的创新需要: 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财务成果分配中的地位,使知识职员及利用知识的能力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财富; 改革以工作量为基础的业绩评估系统,如利用"经济价值树"技术来界定职工、小组所创造的价值; 建立因人付薪、以个人所创造价值的合理比例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如股票期权、知识付酬、职工持股、职业投资信托等。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在此提几点想法。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 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 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以发展知识资本,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 2.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 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 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融资风险等。 3.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看,尽管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企业知识资本所占比重的上升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如何成功地对知识资本进行运作是现代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企业更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开展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 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 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 ; 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 4.重视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有形资产的运作较少涉及知识产权法问题,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因此,实施知识资本及其与有形资本组合的运营管理,必须结合知识产权法进行操作,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财务导向力 财务支撑力每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及财务观念,都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是通过企业的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的态度、主张、价值取向以及财务行为表现出来的。具有导向作用,对企业未来的现代化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财务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企业领导集体所制定和实施的财务政策体现出来的。财务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怎样将直接左右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力,也就是该企业领导集体及其所实行的财务政策的活力。 企业制定各项财务政策,首先方向要明确,目标要具体,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向现代化迈进提供保障。我们企业发展任何一项事业,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财务目标,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财务导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启动和运行后,一方面给企业带来许多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存在某些消极因素。对于这些消极影响,可以通过正确的财务导向加以克服和纠正。在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财务导向,把财务原则的坚定性和财务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财务动员力 财务支撑力财务动员力是指企业财务体系动员所有可用的资源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能力。有效的财务动员,对于企业现代化进程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助于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靠的是经济推动和非经济拉动的结合。经济推动离不开财务动员力,非经济拉动也有财务动员力在起作用,因为企业中的财务文化会影响企业现代化的进程。二是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通过财务动员力的发挥,可以使企业员工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理财方式和行为,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素质的更新和提高。三是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企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难题。财务动员力具有独特的效应,它可以形成一种有益的氛围,造成某种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促使企业加快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这是一个重视群体的社会,企业中的财务动员力的潜力很大。只要运用得当,财务动员力在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将起到积极的巨大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遵循财务动员力的本质规律,使财务活动的目的、用途服从于企业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而不能随意用于其他方面。 财务凝聚力 财务凝聚力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和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实现其财务目标所体现出来的力量。 财务凝聚力对于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意义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原动力。财务凝聚力较强的企业,企业中各个成员及利益集团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在大的目标方面形成一种认同感。这样可以减少内耗,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从而获得最大限度收益。如果企业没有财务凝聚力,企业中所具有的许多潜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企业有了财务凝聚力,这些潜能就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动能。财务凝聚力对于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财务凝聚力是企业赖以发展的内在力量,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合力。这些要素包括先进的企业制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优秀的管理班子、健全的财务机构、优良的企业员工等。 财务规范力 财务规范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形成并为人们所遵循的一种准则体系,这种规范体系是确立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的要求和结果。 财务规范实质上就是对财务主体行为的保障、限制和协调。财务规范力就是一种保障力、限制力和协调力。财务规范力对企业现代化进程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障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第二,对于企业现实财务活动中所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必要的限制,并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第三,协调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及其他财务管理问题。 由于每一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企业的财务规范也应当从企业的基本情况出发,不能死抱住僵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放。财务规范力也要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活力。财务规范既要相对稳定,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既要体现原则性,也要体现灵活性。 财务协调力 所谓财务协调力,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在处理财务关系,处理企业与理财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量。财务协调力的发挥,可以避免财务纷争,求得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促进企业现代化进程。 财务协调力的发展,必然对企业的发展、改革和完善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财务协调可以化解企业理财工作的各种矛盾,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便于处理好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与其他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亦便于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务信息和不同财务文化的协调,有助于促进企业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 财务控制力 所谓财务控制力就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影响和操纵人们的财务行为,确保企业实现自身财务目标的一种力量。财务控制力的发挥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方法来实现的。 财务控制可以通过制度控制、财权控制、组织控制、财务监督等方式进行。 为了使企业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就必须利用财务制度消除财务活动中的不稳定因素,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企业都把财权当作维护其经济秩序,保持其财务稳定的手段和工具。财权的集中或分散,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要结合企业实际处理好理财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企业现代化离不开有效的组织控制。企业财务组织控制对于保障稳定,动员群众,调解各种财务矛盾和冲突,进行财务要素的社会整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财务监督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注意搞好财务监督。[1]
分析 目前,我国工业中小企业共有790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9.7%;其中,中小企业中的77.7%是个体、私营企业,20.1%是集体企业。1997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刨造的总产值达76864亿元,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6%。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值的3O%,工业净价值的50%来自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提供就业岗位及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财务结构然而,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大多散落在民间。由于我国民间经济组织系统十分薄弱,加之产权不明晰、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负担过重、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中小企业一直处于数量大、质量低的状况。资料显示,1994年亏损的2.4万户国有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在备受关注的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与上市资格的限制,很难从金融市场取得直接融资资金,因而其外部资金的获得必须求助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限制,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健全,并增加了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使其经营更加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与制定发展策略时,必须重视财务结构与融资渠道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这样才能懈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规模比较 一般而言,国内在理论与实践上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依据是企业规模的大小。在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7558家,占整个工业企业总数的4.6%,而资产平均规模是中型企业的7.49倍,是小型企业的34.O5倍;资本与销售收入是中型企业的7.7O倍和6.57倍,是小型企业的26.66倍和l9.53倍。可见,在企业的规模指标上,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差距。经过分析可以看到,正是这样的差距导致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上的差别。 (二)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财务结构的比较 这里对企业财务结构分析采用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企业总体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后,再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有关财务结构的实证比较变量包括: (1)负债比率,测试总负债占总资产比重; (2)长期负债对总负债比率,测试长期负债对总负债比重; (3)长期资金比率,测试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占固定资产比重; (4)利息保障倍数,测试税息前利润占利息费用比重; (5)营业利润率,测试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6)资本报酬率,测试利润总额占资本比重; (7)固定资产报酬率,测试利润总额占固定资产比重。 特点 财务结构通过对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的总体特点是财务结构不健全,经营业绩低。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 (1)中小企业的负债严重不合理、资产负溃率偏高,其值不仅高于大型企业的60.4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75%;而长期负债比率显著低于大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以长期资金来弥补固定资产资金缺口的机会较少,进而只有依靠短期负债来弥补,这就加大了财务危机的可能。 (2)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包括各种获利能力比大企业要差,全国中小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仅为大型企业的60%,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资产负债率平均高出大企业8个~10个百分点。 影响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企业主要资金来源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也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发行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包括长期负债融资和短期负债融资),少量则通过民间私募或定向募集。在利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现行证券管理原则和标准对企业已有规模和投资回报的追求,将广大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另一个渠道是私募或定向募集,通过金融中介或风险基金定向募集资金,但在我国,这种筹资方式是不被允许 财务结构的,它往往成为金融秩序混乱的同义语。因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转为向金融机构进行债务融资,但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我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与政策致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并没有给予积极支持。1997年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国内中小企业的贷款额仅占5%左右,而且贷款大部分为短期负债,90%以上的社会资金流向仅创造不足50%的经济总量的大企业。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实际上,在考虑其主要融资渠道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存在很多原因: (1)一般中小企业的财务实力较弱,信用度低,缺少不动产作为抵押,也很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为保证人,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较谨慎。 (2)中小企业由于产权不够明晰,加之某些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资金负债率提高,贷款风险明显增大,金融信用部门从风险、经济的角度考虑慎贷惜贷。 (3)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周转速度快,因而贷量少,但频率高、成本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不能取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宁愿把资金投向并不缺乏资金的大型绩优企业。 (4)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沟通,两者信息不对称,而金融机构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问来调查贷款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使得实际贷款的时间周期变长、手续繁杂,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时问需求。 (5)经济体制和金融环境不健全,政府出台的信贷政策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显然是不利的。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是融资难度大、融资量小、融资成本高、融资频率高、融资不确定因素多,这些都对财务结构有不良影响。众多中小企业因无法从现有的金融体系筹足所需的资金,只有转向民间资本和股东等个人借款。这些资金的性质和银行借款一样大多为短期借款,造成了企业短期负债多而权益资金少,直接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同时由于长期借款比重较小,使得中小企业长期资金比率过小,中小企业以长期资金来弥补固定资产资金缺口的额度较少,进而只有依靠短期负债来弥补,加大财务危机的可能。同时,由于其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足够资金,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金的成本较大型企业偏高,也使企业财务结构不健全,并连带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融资策略 根据上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主渠道是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其困难程度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信贷契约条件以及企业本身条件。这三方面因素中,企业本身条件短时问无法改善,而有关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改善,国内众多学者、专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例如尽快建立有政府支持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贷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直接进人资本 财务结构市场的体制等等。但从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来看,当前要想在短时问内改善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信贷成本高、担保困难等,关键要从信贷契约条件人手。现有的信贷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对称契约,借贷双方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由于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金融机构无法识别贷款企业优劣,面对资金的超额需求,金融机构如果简单通过提高利率来规避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退出信贷市场。因此,笔者建议采用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型的信贷契约,来解决这个问题。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型信贷契约的主要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1)金融机构在保持贷款基本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与企业达成协议,能够分享企业未来若干年内的经营成果,提高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长期资金的积极性。 (2)给予经营管理上的积极辅导和支持,以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例如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制度,参与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财务报表分析等。 (3)将以比率分析为主计算贷款风险度的方法发展为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综合信用评价技术,并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结构和未来获利能力等指标。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型的信贷契约,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类似做法,考虑首先在部分省市的中小企业信贷体系中进行试点,在取得相关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