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前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事前环境成本是指为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而事前予以开支的成本。 事前环境成本的具体内容 1、环境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更新费用。 2、社会环境保护公共工程和投资建设、维护、更新费用中由企业负担的部分。 3、企业环保部门的管理费用等。
什么是私人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成本是指为生产( 消费) 一件物品, 生产者( 消费者) 自己所必须承担的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成本的运用 (1)没有外部性时,生产者和消费者付的私人边际成本之和也就是社会边际成本,即: 私人边际成本(生产者边际成本十消费者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2)在存在外部性的条件下, 假定生产者A 多生产一件物品会导致外部不经济效应,使另一生产者B 的生产环境恶化,为了抵消这种恶化的影响, 维持原产量,生产者B 必须追加一定的成本支出,这就是所谓的外部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与外部边际成本的总和就是A多生产一件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这时,私人边际成本便与社会边际成本不一致了。
什么是边际私人收益 边际私人收益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收益,并在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上得到反映。 某种经济活动增加一个单位给社会带来的总成本增加被称为这种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某种经济活动增加一个单位给社会带来的总收益增加被称为这种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 边际私人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 没有外部性时,生产者和消费者付的私人边际成本之和也就是社会边际成本,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的私人边际收益也就是社会边际利益。这时, 私人边际成本(生产者边际成本十消费者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利益(生产者边际利益十消费者边际利益)=社会边际利益 当没有负外部性时, 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利益=社会边际利益 所以,在市场机制调节之下,当 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 就有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 这就是说,当市场调节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求平衡时,社会利益也最大化了。 但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中不仅包括私人边际成本,还包括污染的成本,即其他成本承担的边际成本,这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 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 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什么是社会边际收益 社会边际收益,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收益,随其数量的增加倾向于减少。 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其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不一致。对于负外部效应,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社会为私人承担了一部分成本,称之为成本外溢。 社会边际收益的及相关概念的关系 当没有外部性时: 私人边际成本(生产者边际成本+消费者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收益(生产者边际收益+消费者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在市场机制调解下: 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 ,时 就有: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 说明:当市场调节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求平衡时,社会利益也就最大化了! 当有外部性时: 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污染成本 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私人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 则: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
什么是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边际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倾向于增加。 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关系 在生产不发生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是一致的;在生产者生产发生外部经济的情况下,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在生产者生产发生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定义 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是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 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西方经济学中讨论的成本概念与一般企业会计人员所指的成本相比有着不同的含义。 包括范围 私人成本包括以下内容: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的货币价格;由于行业之间竞争所决定的资本家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报酬;行业之间的竞争所决定的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资本的正常报酬,如厂商自己拥有的资本和土地应得到的利息和租金;企业家承担某些不确定性风险而应得到的风险贴水。除了要素价格的其他内容可以称之为厂商的正常利润,而一般会计人员所说的成本则不包括这一部分。厂商的私人成本仅仅按照生产要素价格和正常利润来进行计算,因此,在外部经济下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都没有计入私人成本,从而使得私人成本会低于社会成本;同时在外部经济下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这都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公共管理或税收、法律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1]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关系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早在1960年,科斯就写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他的社会成本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 " 交易成本 " 的存在。在他那里,社会成本就是私人成本加上交易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私人成本会等于社会成本,但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1)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西方经济学中讨论的成本概念与一般企业会计人员所指的成本相比有着不同的含义。私人成本包括以下内容: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的货币价格;由于行业之间竞争所决定的资本家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报酬;行业之间的竞争所决定的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资本的正常报酬,如厂商自己拥有的资本和土地应得到的利息和租金;企业家承担某些不确定性风险而应得到的风险贴水。除了要素价格的其他内容可以称之为厂商的正常利润,而一般会计人员所说的成本则不包括这一部分。厂商的私人成本仅仅按照生产要素价格和正常利润来进行计算,因此,在外部经济下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都没有计入私人成本,从而使得私人成本会低于社会成本;同时在外部经济下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这都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公共管理或税收、法律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社会成本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例如,某企业生产食品,在未给别人带来损失的情况下一年内可获利10万元;若该企业以同样数量的投入经营化工产品,可获利12万元。但向空气和水中排放的有毒物质使得附近的农作物因环境污染而产量下降,从而减少收入3万元,厂商不会把这3万元计入自己的成本。而社会成本则必须考虑这3万元的损失。社会成本与资源的稀缺性密不可分,因为资源从整个社会来看是极其有限的,考虑社会成本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个例子属于外部不经济问题,厂商没有补偿农作物欠收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其所进行的成本核算也只是计算自己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这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同理,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成本则大于社会成本。外部性一般会使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这时要么受损失的一方得不到补偿,要么产品的生产不能达到最优产量,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西方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或公共管理的办法来鼓励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扩大生产,同时用税收或制定法律的办法来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同生产费用进行成本计算的会计制度,它强调在"实际费用”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计算和管理,这种“实际费用”是指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必须是实际消耗的数量,在价格方面它既可采用实际价格也可以采用计划价格中,但最终必须以价格差异的形式将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 相关条目 经济
停工损失(loss on work stoppage) 什么是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企业或生产车间、班组在停工期间内(非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直接人工费用和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企业发生停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如停电、待料、机械故障、机器设备修理、发生非常灾害以及计划压缩产量等,都可能引起停工。企业在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停工损失应由开工生产的产品负担,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注 意:由于非常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和由于计划压缩产量而使主要生产车间连续停产一个月以上或整个企业连续停产十天以上所造成的停工损失,按制度规定由营业外支出列支。 停工计算损失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一般由企业主管部门规定,因而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的停工不计算损失,只有超过一定时间和范围的停工才计算损失。 停工损失主要包括在停工时间所支付生产工人工资,按工资额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停工可分为计划内停工和计划外停工损失,计划内停工是计划规定停工、计划外停工是各种事故意外造成的,因而对于这种停工损失的费用列入制造费用。 停工损失的归集 对停工损失的归集,是在“基本生产”账户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账”来进行核算的。企业发生停工时,应填列“停工报告单”,在报告单上写明停工的原因、时间和过失单位或个人等事项,经财会部门审核后的“停工报告单”就作为登记“停工损失明细账”借方各项费用的依据。通过登账停工损失都归集起来了。但由于企业发生停工的时间有长有短,停工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对其发生的停工损失,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配处理。 (1)由非常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和因计划压缩产量而使主要生产车间连续停产一个月以上的停工损失,则应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贷记“基本生产─停工损失”账户。 (2)对计划压缩产量而使主要生产车间连续停产不满一个月,而下个月准备连续停工的,其停工损失本月可以不予结转,留到下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转。 A、上月和本月累计仍然不满规定期限的,应将全部停工损失借记“基本生产─××产品”账户,贷记“基本生产─停工损失”账户; B、上月和本月累计已超过规定期限的,应将全部停工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贷记“基本生产─停工损失”账户。 (3)应由当月产品负担的停工损失,应全部记入当月生产成本,并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分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停工损失”项目。 注意:属于季节性停工的,在停工期间内发生的费用,不作为停工损失进行核算,而在“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本条目在以下条目中被提及中国会计科目中英文对照(含科目代码)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价格审计 会计术语英汉对照表 利润敏感性分析法 制造费用 备件管理 定额成本制度 成本 成本分类账 潜成本理论 生产损失核算 生产控制 英荷壳牌集团 营业外收支 设备备件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报表 配送成本更多条目(19)...关键字停工损失,Loss on work stoppage,Loss on Work Stop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