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所签订的共同举办合营企业的合同。中外合资企业合同的内容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 (1)总则; (2)合营各方; (3)成立合资经营公司; (4)生产经营目的、范围和规模; (5)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 (6)合营各方的责任; (7)技术转让; (8)产品的销售; (9)董事会; (10)经营管理机构; (11)设备购买; (12)筹备和建设; (13)劳动管理; (14)税务、财务、审计; (15)合营期限; (16)合营期满财产处理; (17)保险; (18)合同的修改、变更与解除; (19)违约责任; (20)不可抗力; (21)适用法律; (22)争议的解决; (23)文字; (24)合同生效及其它。 制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应当注意的问题 (1)合资的外方应当具有主体资格和合资能力。外方当事人是个人时,必须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外方当事人是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时,应当具备合法的证明文件。订立合同一定要审查外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条件和能力。要对外商的经营作风和商业信誉,以及往来银行名称、账号、地址等作详细的了解,可以要求外商提供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合法资格文件、担保证书、资金信用证明等必要的资料。 (2) 中外合资经营合同必须是书面合同。合同必须经具有代表权的代表签字,才能成立。如果当事人是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正式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在签字前,合同双方应互相提供证明签字人资格或代理资格的证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必须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同意后,合同才能合法成立。 (3) 合营各方可以现金、实物、工业产权等进行投资。外国合营者作为投资的技术和设备必须确实是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果有意以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欺骗,造成损失的,应赔偿损失。中国合营者的投资可包括为合营企业经营期间提供的场地使用权。如果场地使用权未作为中国合营者投资的一部分,合营企业应向中国政府缴纳使用费。 (4) 合同条款要齐全完备,包括合同主体条款,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合作生产经营的项目,国内外销售产品的比例,合作期限,经营范围,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管理等内容。违约责任条款和法律适用条款等都要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范本 xx公司合资经营合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 (以下简称甲方)与 国 (以下简称乙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 公司(以下简称合营公司),特制订本合同。 第二条 甲、乙双方的名称、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情况: 甲方:中国 公司。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国籍: 。 乙方: 国 公司。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国籍: 。 第三条 合营公司的名称: 。 合营公司的法定地址: 。 第四条 合营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合营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合营各方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营公司承担责任。 第五条 合营公司为中国法人,受中国法律管辖和保护。合营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宗旨、经营范围 第六条 合营公司的宗旨: 。 第七条 合营公司的经营范围: 。 第八条 合营公司的生产规模: 。 第三章 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第九条 合营公司的投资总额为 万美元。 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 万美元。 (注: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也可为 人民币或其它可自由兑换币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第十条 甲、乙方出资如下: 甲方:认缴出资额为 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百分之 。 其中货币 万美元 实物 万美元 土地使用权 万美元 知识产权 万美元 乙方:认缴出资额为 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百分之 。 其中货币 万美元 实物 万美元 知识产权 万美元 (注:投资方为两个以上的应顺序填写,其中外方应以可自由兑换币种现汇出资;若注册资本币种为外币的,中方投资可表述为等值于若干外币的人民币。) 第十一条 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分 期缴付。第一期在三个月内缴付,不少于注册资本的15 %。其余注册资本应在 月内缴付。(注:其余注册资本最迟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两年内缴付) (注:投资者可自行约定出资的期限,但应符合《公司法》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增加注册资本变更登记的,向登记机关申请注册资本变更登记时,投资者应缴付不低于百分之二十的新增注册资本,其余部分可在变更登记核准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第十二条 合营各方缴付出资额后,经合营公司聘请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资,出具验资报告后,由合营公司据以发给出资证明书。 第十三条 合营一方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的,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并报审批机关批准,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一方转让时,他方有优先购买权。 第十四条 合营公司注册资本的调整,应由董事会会议通过,并报审批机关批准,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 董事会 第十五条 合营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为董事会成立之日。 第十六条 董事会由 名董事组成,其中甲方委派 名,乙方委派 名。董事长一名,由_____方委派,副董事长____名,分别由_______方委派。董事任期为 年,经委派可以连任。合营各方在委派和更换董事人选时,应书面通知董事会。 (注:董事任期三年以下,由投资者自行确定。) 第十七条 董事会是合营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合营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宜。 下列事项须经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 1、修改合营公司合同; 2、解散合营公司; 3、调整合营公司注册资本; 4、一方或数方转让其在合营公司的股权; 5、合营公司的合并、分立; (注:其它应由董事会决定的重大事宜) 第十八条 董事长是合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不能履行其职责时,应当授权副董事长或其他董事代表合营公司。 第十九条 董事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董事长召集并主持会议。董事长不能召集时,由董事长委托副董事长或者其他董事负责召集并主持董事会会议。经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提议,可以由董事长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会议记录归档保存。 第二十条 董事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方能举行。 第二十一条 各方有义务确保其委派的董事出席董事会年会和临时会议;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应出具委托书,委托他人代表其出席会议。 第五章 监事会(监事) 第二十二条 公司设监事会,成员 人,由 产生。(注:由投资者自行确定——共同选举或各投资方委派)监事会设主席一人,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监事会中股东代表与职工代表的比例为 : 。(注:由投资者自行确定,但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 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 (注:投资者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 第二十三条 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合营公司财务; (二)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合营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合营公司合同或者董事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三)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四)依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五)其他职权。(注:由投资者自行确定,如股东不作具体规定应将此条删除) 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二十四条 监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 第二十五条 监事会决议应当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 (注: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投资者自行确定) 第六章 经营管理机构 第二十六条 合营公司设经营管理机构,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注:可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七条 合营公司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 人,正副总经理由董事会聘请。 第二十八条 总经理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各项决定,组织领导合营公司的日常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必要时经总经理或董事会授权,代理行使总经理的职责。 第二十九条 总经理、副总经理的任期为 年。经董事会聘请,可以连任。 第三十条 董事长或副董事长、董事经董事会聘请,可以兼任合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职员。 第三十一条 总经理、副总经理不得兼任其它经济组织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不得参与其它经济组织对本合营公司的商业竞争活动。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有营私舞弊或者严重失职行为的,经董事会决议可以随时解聘。 第七章 税务、外汇管理、财务与会计 第三十二条 合营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办理税务、外汇事宜,制定财务与会计制度,并依法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注:合营各方也可结合实际,依法对上述事项在合同中作细化表述。) 第八章 利润分配 第三十三条 合营公司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提取的比例由董事会依法确定。 第三十四条 合营公司依法缴纳所得税和提取各项基金后的可分配利润,董事会确定分配的,按照合营各方在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第九章 职工 第三十五条 合营公司职工的招聘、解聘、辞退、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等事宜,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规定办理。 第十章 工会组织 第三十六条 合营公司职工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第三十七条 合营公司每月按企业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的2%拨交工会经费,由本企业工会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有关工会经费管理办法使用。 第十一章 期限、终止、清算 第三十八条 合营公司的经营期限为 年,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九条 合营各方如一致同意延长经营期限,应当在距期限届满六个月前,向审批机关报送各方签署的书面申请和合营公司董事会决议,经批准后方能延长,并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十条 合营各方如一致认为终止合营符合各方最大利益时,可提前终止合营。 合营公司提前终止合营,需经合营各方协商同意并由董事会召开全体会议作出决定,报审批机关批准。 第四十一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任一合营方有权依法申请终止合营。(注: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作出规定。) 第四十二条 合营期满或提前终止合营时,合营公司董事会应组织成立清算委员会,对合营公司进行清算。 第四十三条 清算委员会的任务是对合营公司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制定清算方案,提请董事会会议通过后执行。 第四十四条 清算期间,清算委员会代表合营公司起诉和应诉。 第四十五条 合营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合营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第四十六条 清算结束后,合营公司应向原审批机构提出报告,并向原登记机构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同时对外公告。 第四十七条 合营公司解散后,其各项账册及文件应当由原中国合营者保存。 第十二章 争议的解决 第四十八条 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解释、执行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国的法律。合营各方如在解释或履行合营公司合同时发生争议,应尽量通过友好协商或调解解决。如经过协商或调解无效,则提请仲裁(或司法解决)。合营各方同意在 仲裁委员会仲裁,按该会的仲裁程序规则进行。 第四十九条 在解决争议期间,除争议事项外,合营各方应继续履行合营合同规定的其他各项条款。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合同的修改需经合营各方同意并签署书面协议,且由合营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 第五十一条 本合同经审批机关批准后生效,其修改时同。 第五十二条 本合同用中文和 文书写,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十三条 本合同规定若与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不符的,均以后者为准。 第五十四条 本合同于 年 月 日,由合营各方(或授权代表)在中国 签署。 合营各方签字(中方需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注意:所有签名应同时在签字处打印出签名人姓名。相关条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简介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CEM)是指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开展商务、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并经过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统一体系培训且考核/评估合格的复合型商业人才,是具备电子商务的经营理念、管理知识、运营方法和实现手段,可以为企业的某个环节或整体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提供专业的商务服务或管理服务的职业化经营管理人员。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是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倡导,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认证实施的电子商务最高级别实战应用性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证书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证书是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职业经理认证管理办公室(CCCEM)开发、认证、并对利用电子商务方式开展经营及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发放的专业资质证书。“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的意义 自全球互联网兴起以来,对人类生活与经济行为逐步形成重大影响,随着入世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更多中国企业将融入到世界贸易、经济体系中,大量企业将借助IT和网络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贸易机会。这将直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加入WTO后,政府机构对出口权的管理正逐步向备案制过渡,考虑到经济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需求稳步上升所带来的进口业务增加,未来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中国企业也将迅猛增加。 从全球范围来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紧缺。在美国,其经济规模发展趋势要求未来10年新增700万电子商务人才,香港在今后10年需新增60万电子商务人才。据专家分析,今后5年,中国具有出口权的企业达40万,其中大部分是新增外向性企业,至少需要200万外贸人才,中国未来5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至少达120多万。而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并取得行业权威部门的行业认证,便可更好而方便的从事电子商务事业。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的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执行机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职业经理认证管理办公室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系列认证分级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系列认证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推行的三级电子商务职业经理资质认证的总称,证书获得者统称为“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英文为“Certified e-Manager”,简称“CEM”,具体分为A、B、C三个等级,即: CEM A级(Level A):CEM的最高级别,中文称为“中国电子商务注册职业经理”; CEM B级(Level B):CEM的中等级别,中文称为“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 CEM C级(Level C):CEM的初等级别,中文称为“中国电子商务助理职业经理”。 其中,CEM C级不分方向,为通用型;CEM A级和CEM B级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IT服务管理、搜索引擎、网站策划与运营、网络社区经营、网络广告、网络娱乐经营管理等(*依据CCCEM发布的课程为准)。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的认证系列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职业经理认证管理办公室(CCCEM)向社会推出的认证系列包括: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初级、中级、高级)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助理网络营销经理、专业网络营销经理、高级网络营销经理)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助理网络贸易经理、专业网络贸易经理、高级网络贸易经理)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专业网络营销顾问、高级网络营销顾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是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由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先生出任。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是: 1、研究经济问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以及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国家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外资外贸、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相关政策,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 2、开展经济交流 围绕重大经济问题,组织开展国内外智库间的研讨与交流,增进了解和共识;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之间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分享成果与经验提供渠道和平台。 3、促进经济合作 建立和发展与外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及国际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面向国内外企业和各级政府,提供合作信息,推介合作项目,为促进国内外经济合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4、提供咨询服务 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经济政策等提供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行业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海内外投资、兼并重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信息、政策、法规等咨询服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组织结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由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先生出任。中心下设办公室、研究部、合作部、咨询部、信息部等机构。编辑出版《研究报告》、《智库言论》、《信息反映》等刊物。
东盟简介 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际组织。新加坡及马来西亚通行把英语的缩写“ASEAN”音译为亚细安,中国大陆和香港一般称呼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而台湾则一般称为东南亚国协,简称东协。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成立几十年来,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现任东盟秘书长王景荣 。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一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言》。此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组织。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人口超过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其观察员国。东盟10个对话伙伴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40年来,东盟不仅在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方面不断得到加强,而且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1994年7月成立东盟地区论坛,1999年9月成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其中,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10个国家形成对话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根据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的《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东盟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目标,2004年11月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还通过了为期6年的《万象行动计划》,签署并发表了《东盟一体化建设重点领域框架协议》《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计划》等。 为了早日实现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贸易的零关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6国已于2002年将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降至0-5%。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4国将于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 东盟成员国示意图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 (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 (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 (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 (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 东盟组织机构 (1)首脑会议:自成立以来,东盟举行了11次首脑会议,4 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东盟外长还不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 (3)常务委员会:由各国外交部高官组成,当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外长任主席,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主要就东盟外交政策进行讨论,并落实具体合作项目。 (4)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每年不定期地召开一、二次会议。 (5)其他部长会议:包括财政、农林、劳工、能源、旅游等部长会议,不定期在东盟各国轮流举行,讨论相关领域的问题。 (6)秘书处:负责东盟各领域具体事务协调和规范。 (7)专门委员会:包括9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即:工业、矿业和能源委员会,贸易和旅游委员会,粮食、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内政和银行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文化和宣传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 (8)民间和半官方机构:包括东盟议会联盟、工商联合会、石油理事会、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承运商理事会联合会、船东协会联合会、旅游联合会和博物馆联合会等。 东盟主要活动 东盟首脑会议分别于1976年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977年8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987年12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1992年1月在新加坡、1995年12月在泰国首都曼谷、1998年12月在越南首都河内、2001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2002年10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200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2004年11月在老挝首都万象和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分别于1996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1997年1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999年12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 200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了《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其三大支柱分别是“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与文化共同体”。 2004年11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十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为期6年的《万象行动计划》(VAP)以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建设,并决定建立“东盟发展基金”以保障落实。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东盟一体化建设重点领域框架协议》、《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计划》、《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计划》和《东盟打击贩卖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宣言》。会议还决定起草《东盟宪章》以加强东盟机制建设。 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签署了《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吉隆坡宣言》,会议责成部长们成立高级别工作组负责起草宪章,并成立名人小组为起草宪章提出建议。会议认为,缩小发展差距对东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决定进一步加大《东盟一体化倡议》等有关计划的落实力度,并高度评价东盟东部增长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区、越老柬缅四国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机制等次区域合作机制为缩小东盟发展差距做出的贡献。会议认为,《万象行动计划》正在稳步落实,欢迎东盟发展基金的设立并呼吁东盟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向其提供资金支持。 近年来,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1994年7月,东盟倡导成立东盟地区论坛(ARF),主要就亚太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交换意见。1994年10月,东盟倡议召开亚欧会议(ASEM), 促进东亚和欧盟的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1999年9月,在东盟的倡议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成立。此外,自1978年始,东盟国家每年与其对话伙伴(时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后相继增加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举行对话会议,就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交换意见。 东盟成立至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东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曼谷宣言》(1967年),《和平、自由和中立化宣言》(即《吉隆坡宣言》,1971年),《东盟协调一致宣言》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976 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修改议定书》(1987年),《促进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1992年),《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1995年),《东盟2020年远景规划》(1997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二修改议定书》和《河内行动计划》(1998 年),《东盟一体化倡议》(2000年),《为促进东盟一体化、缩小发展差距的河内宣言》(2001年),《东盟一体化倡议行动计划》(2002年),《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2003年),《万象行动计划》(2004年),《东盟一体化建设重点领域框架协议》(2004年),《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计划》(2004年),《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计划》(2004年),《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吉隆坡宣言》(2005年)。 东盟与中国 1991年,中国与东盟所有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开始与东盟正式对话。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首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设立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1年11月,双方领导人确定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合作领域。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签署《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2003年4月,在泰国曼谷举行了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型肺炎问题特别会议。2003年10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和《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并作为域外大国率先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04年1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11月,双方发表《落实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并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还决定成立中国-东盟名人小组。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就本地区防灾、救灾工作提出18项合作倡议,涵盖了救援、重建、旅游合作、地震和海啸预警、防灾减灾、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等7大领域。 2005年12月,第九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会议发表和通过了《中国-东盟名人小组报告》、《中国-东盟行动计划进展报告》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活动方案》。根据温家宝总理的倡议,会议决定在原有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基础上,将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列为双方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会间还举行了中国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换文的签字仪式,东盟宣布中国正式成为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伙伴。 2005年12月,外交部长李肇星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二次中国-东盟外长会。4月,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1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 2005年3月,中国、菲律宾和越南三国石油公司签订《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8月,中国-东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联合工作组首次会议在马尼拉举行。10月,第二届中国-东盟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11月,首次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非正式会议在越南举行。 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还举行了第三次海关署长会议(6月,文莱)、第四次经贸部长会议(9月,老挝)、第四次交通部长会议(11月,老挝)。5月,首届中国-东盟电信周在中国举行,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东盟电信部长论坛。中国-东盟合作基金资助实施了12个合作项目。此外,双方还于8月签署了《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13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其中,中国进口750亿美元,增长19.1%,出口553.7亿美元,增长29.1%。 东盟历史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3年,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因为领土问题断交。1965年8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东盟由此陷于瘫痪。1967年8月6日,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于8月8日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 1976年,在峇里岛举行的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盟协调一致宣言》,也就是《峇里第一协约》,确定了东盟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东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84年1月8日,文莱独立后加入东盟,至此,东盟有6个成员国。 由于后来其他东南亚4个国家加入东盟,这6个成员称为原东盟成员,或称东盟老成员。 越南在1995年7月28日加入。 缅甸在1997年7月23日加入。 老挝在1997年7月23日加入。 柬埔寨在1999年4月30日加入。 东帝汶于2006年7月正式提出申请加入东盟。另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东盟观察员。 2007年8月8日,为庆祝东盟成立40周年,特定当天为东盟日。 本条目外部链接 ASEAN News Network 东盟概况 - 新华网
什么是业务外包合同 业务外包合同是指将某项业务活动、流程或功能的管理与执行责任转移给外部的服务供应商,以便提高效率和绩效。业务外包合同通常涉及到将客户的固定资产和员工转移给服务供应商。合同期限通常是在1~10年以上。业务外包合同的分类 业务外包合同的内容通常是企业中的某项职能,比如人力资源、采购、物流等,也可能是业务职能内的某些离散活动,如福利管理、战略采购、仓库。因此,我们可以把业务外包合同分为两类: BPO:BPO服务是指将一项或两项以上的完整的业务流程或整个业务职能的管理与执行转移给一个外部服务供应商。BPO服务供应商参与被外包的业务职能的决策,其服务水平主要由客户服务和战略业务价值决定。战略业务价值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新业务机会的发现、新收入的产生、成本削减、业务转型、股东价值的提高上面。 处理服务:处理服务是指将一些活动或单个业务流程的管理与执行转移给一个外部服务供应商,这些活动或业务流程通常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可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服务的服务水平主要由一些战术性指标决定,如准确性、时间、效率。处理服务通常是标准化的,针对各个客户的定制很少或几乎没有。制定和签署外包合同的注意事项 企业在制定和签署外包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完善业务外包合同的管理制度。包括外包合同的管理部门及职责界定、外包合同的签署方式和审批流程、外包合同的定期复核和调整机制、外包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等管理制度。 2.完善业务外包合同的内容。完善的业务外包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外包服务的范围;术语界定;服务的最低标准;外包商人员、技术、设备的配备要求;支付标准与要求;激励与惩罚;考核标准;数据资料的所有权及保密;是否允许与第三者合作;是否允许分包;对对方及第三方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律适用;合同变更、终止、解除条件和不可抗力等。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台湾译作云端运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这种特性经常被比喻为像水电一样使用硬件资源,按需购买和使用。(Cloud computing is a resource delivery and usage model, it means get resource (Hardware, software)via network. The network of providing resource is called ‘Cloud’. The hardware resource in the ‘Cloud’ seems scalable infinitely and can be used whenever.) 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未来如手机、GPS等行动装置都可以透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进一步的云计算不仅只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更可计算一些像是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 稍早之前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即为“云计算”的概念起源。 Google目前的云技术,主要由MapReduce、GFS及BigTable三项所组成云在计算机中的含义 云是指因特网,因过去一直将因特网画成一朵云。云计算的组件 云端储存 云端储存(cloud storage)是一种将数据保存在虚拟服务器上的数据类型,通常意义上,数据存储在第三方媒介,而非特定单一服务器上。云计算的推广与发展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美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史丹佛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援(包括数百台个人计算机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援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透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下简称“SPTO”)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戴尔在申请文件中称,云计算是“在数据中心和巨型规模的计算环境中,为他人提供计算机硬件定制制造”。。">编辑] 云计算与IT技术 云计算是随着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这种大规模的计算能力通常是由分布式的大规模集群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搭建。(Cloud computing and technology:New advances in processors,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distributed storage, broadband Internet access , automated management and fast, inexpensive servers have all combined to make cloud computing a compelling paradigm.This vast process power is usually got with a distributed, large-scale server cluster and server virtualization software.)">编辑] 云计算使用模式 传统的计算模式下,单台台式机的资源用来完成任务。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下,服务器用来执行任务。在云计算模式下,网络超级计算机—“云”用来执行任务。用户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获取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并且能够按照处理器利用率、存储使用量、带宽消耗付费。(Cloud computing usage model:In traditional computing model, tasks are completed using a single desktop computer. In the client/serer model, tasks are completed using a remote server. In cloud computing model, tasks are completed using ‘Cloud’-a network super computer.Cloud computing allows users and companies to pay for and use the services and storage that they need, when they need them and, as wireless broadband connection options grow, where they need them. Customers can be billed based upon server utlilization, processing power used or bandwidth consumed.)">编辑] 云计算的影响 云计算有可能颠覆软件产业,应用和许可被随时购买和生效,应用在网络上而不是本机上运行。这种转变将数据中心放在网络的核心位置,而所有的应用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存储、带宽、电力都由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不仅影响商业模式,还影响开发、部署、运行、交付应用的方式。(Cloud computing impact:As a result, cloud comput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upend the software industry entirely, as applications are purchased, licensed and run over the network instead of a user's desktop. This shift will put data centers and their administrators at the center of the distributed network, as processing power, electricity, bandwidth and storage are all managed remotely. It affects not only business models, but the underlying architecture of how we develop, deploy, run and deliver applications.)">编辑] 云计算对服务提供商意味着什么快速部署(Fast Provision)缩小主机规模(Reduce servers scale)提高资源利用率(Increas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提高管理效率(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降低运维成本(Lower maintenance cost)基础设施可以放置在低土地和能源成本的地区(Loca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 areas with lower costs of real estate and electricity)提供商业连续性服务(Provide business continuity service)提高管理效率(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提高服务水平(Improve service levels)复杂的体系结构(Complex architecture)商业模式和理念的转变(Change of business model and faith)">编辑] 云计算对于用户意味着什么用户端负载降低(Lower client workload)降低总体拥有成本(Lower Total Cost Ownership)可能将应用的开发与基础设施维护相对分离(Separation of infrastructure maintenance duties from domain-specific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可能将程序代码与物理资源分离(Separation of application code from physical resources)不需要为一次性任务或罕见的负载状况准备大量设备(Not have to purchase assets for one-time or infrequent intensive computing tasks)按需扩展资源(Expand resource on-demand)使应用具有高可用性(Make the application have high availability)快速部署应用(Quickly deploy application)按使用付费(Pay per use)">编辑] 云计算基础设施基本特征自愈合(Self-healing)多用户使用(Multi-tenancy)虚拟化(Virtualized)线形扩展(Linearly ScalableLinearly Scalable)资源监控和测量(Resource Monitor and measure)资源注册和发现(Resource registration and discovery)">编辑] 云计算的关联概念 云计算正成为行业中的热点概念。它和下面的词汇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关连: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虚拟化,服务器集群,主机租用,主机托管。云计算平台普遍用到了虚拟化技术,并且基于一个集群来构建,和网格计算和效用计算以及SaaS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被用在IDC行业与主机租用和主机托管业务竞争。(Cloud computing’s brother buzzwords:Cloud computing is becoming one of the next industry buzz words. And it has more or less relation with these words: grid computing, utility computing, virtualization, server cluster, Dedicated server, Colocation. Clou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usually use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and is built based on a server cluster, have nature relation to grid computing and utility computing, and is use to compete with Dedicated server and Colocation.) 云计算异军突起 相对与云计算的兄弟概念而言,云计算只是刚刚兴起。从Google Trend 获取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云计算在2007年末才被该系统统计,并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同时,网格计算、效用计算、分布式计算的概念却呈现下降趋势。云计算和虚拟化应该会在托管平台上有所作为,而主机租用已经呈现下降趋势。(Cloud computing break out:Compared to its brother buzzwords, cloud computing is just beginning. Trends in usage of the terms from Google searches shows Cloud Computing is a relatively new term introduced in the past year. There has also been a decline in general interest of Grid, Utility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and Virtualization are the next hot hosting platforms; the Dedicated server term is slowly starting to lose ground vs. Virtualization and 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和效用计算的比较 效用计算是一种提供计算资源的商业模式,用户从计算资源供应商获取和使用计算资源并基于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简单说,是一种基于资源使用量的付费模式。效用计算主要给用户带来经济效益。企业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普遍在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超额部署—购买比平均所需资源更多的硬件一边处理峰值负载,可预计到的或不可预计的。效用计算则允许用户只为他们所需要用到并且已经用到的那部分资源付费。(Utility computing is a business model of providing computing resource, user get and use the computing resource from service provider and pay for practically used resource. To say it simply, it is a price model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quantity. The main benefit of utility computing is better economics. Corporate data centers are notoriously underutilized, with resources such as servers often idle 85 percent of the time. This is due to overprovisioning — buying more hardware than is needed on average in order to handle peaks (such as the opening of the Wall Street trading day or the holiday shopping season), to handle expected future loads and to prepare for unanticipated surges in demand. Utility computing allows companies to only pay for the computing resources they need, when they need them.) 效用计算是是一种分发应用所需资源的计费模式。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 代表了在某种程度上共享资源进行设计、开发、部署、运行应用,以及资源的可扩展收缩和对应用连续性的支持。效用计算通常需要云计算基础设施支持,但并不是一定需要。同样,在云计算之上可以提供效用计算,也可以不采用效用计算。(Comparison of Utility Computing and Cloud Computing:Utility computing is a business model, it is a type of price model to deliver 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resource. Cloud computing is a computing model, relates to the way we design, build, deploy and run applications that operate in a sharing resources and boasting the ability to dynamically grow, shrink and self-heal. Utility computing is often need a clou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but not must need. Sameness, above the cloud computing, we can adopt utility computing, and, we can adopt other price model.) 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是指在一个松散或严格约束条件下使用一个硬件和软件系统处理任务,这个系统包含多个处理器单元或存储单元,多个并发的过程,多个程序。一个程序被分成多个部分,同时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计算机上运行。分布式计算类似于并行计算,但并行计算通常用于指一个程序的多个部分同时运行于某台计算机上的多个处理器上。所以,分布式计算通常必须处理异构环境、多样化的网络连接、不可预知的网络或计算机错误。(Distributed Computing:Distributed computing deals with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rocessing element or storage element, concurrent processes, or multiple programs, running under a loosely or tightly controlled regime.I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 program is split up into parts that run simultaneously on multiple computers communicating over a network. Distributed computing is a form of parallel computing, but parallel computing is most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program parts running simultaneously on multiple processors in the same computer. Both types of processing require dividing a program into parts that can run simultaneously, but distributed programs often must deal with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network links of varying latencies, and unpredictable failures in the network or the computers.)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不同点 网格计算是指分布式计算中两类比较广泛使用的子类型。一类是,在分布式的计算资源支持下作为服务被提供的在线计算或存储。另一类是,一个松散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可以用来执行大规模任务。该技术通常被用来通过志愿者计算解决计算敏感型的科研、数学、学术问题,也被商业公司用来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所需的后台数据处理、经济预测、地震分析等。(Grid computing:Grid computing is a term for either of two broad subcategorie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1 online computation or storage offered as a service supported by a pool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resources, also known as utility computing, on-demand computing, or cloud computing. Data grids provide controlled sharing and management of large amounts of distributed data, oft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omputational grids. 2 The creation of a "virtual supercomputer" composed of a network of loosely-coupled computers, acting in concert to perform very large tasks.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computationally-intensive scientific, mathematical, and academic problems through volunteer computing, and it is used in commercial enterprises for such diverse applications as drug discovery, economic forecasting, seismic analysis, and back-office data processing in support of e-commerce and web services. 网格计算强调资源共享,任何人都可以做为请求者使用其它节点的资源,任何人都需要贡献一定资源给其他节点。网格计算强调将工作量转移到远程的可用计算资源上。云计算强调专有,任何人都可以获取自己的专有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是由少数团体提供的,使用者不需要贡献自己的资源。在云计算中,计算资源被转换形式去适应工作负载,它支持网格类型应用,也支持非网格环境,比如运行传统或Web2.0应用的三层网络架构。 网格计算侧重并行的计算集中性需求,并且难以自动扩展。云计算侧重事务性应用,大量的单独的请求,可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的扩展。(Grid computing emphasizes on resource sharing, every grid node can apply for resource from other nodes, and every node should contribute resource to the grid. The focus of grid computing is on the ability of moving a workload to the location of theneeded computing resources, which are mostly remote and are readily available for use.Grids also require applications to conform to the grid software interfaces.Cloud computing emphasize on proprietary, every user out of the cloud can get it’s own private resource from the cloud, and the cloud resource are provided by the specific service provider, the user need not contribute its resource. In a cloud environment, computing resouces, such as servers, can be dynamically shaped or carved out from its underlying hardware infrastructure and made available to a workload. In addition, while a cloud does support grid, a cloud can also support nongrid environments,such as a three-tier Web architecture running traditional or Web 2.0 applications.Grid computing emphasizes on computing sensitive task, and is difficult to automated scale. Cloud computing emphasizes on transactional application, a great amount of separate request, and can scale automatically or semiautomatically.) 服务器集群 服务器集群是指将一组服务器关联起来,使它们在外界从很多方面看起来如同一台服务器。集群内的服务器之间通常通过局域网连接,通常用来改善性能和可用性,但一般而言比具有同等性能功能和可用性的单台主机具有更低的成本。(Computer cluster:A computer cluster is a group of coupled computers that work together closely so that in many respects they can be viewed as though they are a single computer. The components of a cluster are commonly, but not alway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rough fast local area networks. Clusters are usually deployed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or availability over that provided by a single computer, while typically being much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single computers of comparable speed or availability.) 网格通常更加松散连接、异构、地理位置分散,主机之间信任度更低。(Grids tend to be more loosely coupled, heterogeneous, and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grid computers do not fully trust each other.) 虚拟化 虚拟化指对计算资源进行抽象的一个广义概念。虚拟化对上层应用或用户隐藏了计算资源的底层属性。它既包括使单个的资源(比如一个服务器,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应用程序,一个存储设备)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也包括将多个资源(比如存储设备或服务器)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虚拟化技术是指实现虚拟化的具体的技术性手段和方法的集合性概念。虚拟化技术根据对象可以分成存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计算虚拟化可以分为操作系统级虚拟化,应用程序级,和虚拟机管理器。虚拟机管理器分为宿主虚拟机和客户虚拟机。(Virtualization:Virtualization is a broad term that refers to the abstraction of computer resources. Virtualization hide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ing resources from their users, be they applications, or end users. This includes making a single physical resource (such as a server, an operating system, an application, or storage device) appear to function as multiple virtual resources; it can also include making multiple physical resources (such as storage devices or servers) appear as a single virtual resource.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is a aggregative term of technical means and methods to implement virtualization. It can be divided to many types based on objects: storage virtualization, computing virtualizatio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Computing virtualization include:OS level virtualization, application level virtualization, hyper visor. Hypervisor include: host vm and guest vm.)">编辑] 云计算存在的难题连续高可用性(Continuous high availability)某个集群的失效处理一致性(Consistency)不同集群的同步互操作性和标准化(Interoperability and standarlization)在萌芽和成长期,各厂商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接口API所有构件的扩展(Scalability of all components)信息保密(Data secrecy)跨地区存储和数据传输可能会引发法律和政治问题(Legal and political problem of data store and translation across regions)性能问题(Performance issue)差异化定制问题(Difficulty customizing)组织障碍(Organizational obstacle)">编辑] 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平台一般分为以下几层:物理设施,虚拟化,管理,服务提供。物理设施被虚拟化,提供一个灵活的资源池体提高资源利用率。管理层负责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池的管理、部署、监控、报警等。服务提供层组合管理层的功能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he physical hardware layer is virtualized to provide a flexible adaptive platform to 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keys to new enterprise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are the next two layers, the virtualization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lay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layers ensure that resources in a data center are efficiently managed and can be provisioned, deployed, and configured rapidly.)">编辑] 10个使用云计算服务的企业 1. The NY Times(Amazon EC2) 2. Nasdaq(Amazon S3) 3. Major League baseball(Joyent) 4. ESPN(Rightscale using Amazon EC2) 5. Hasbro(Amazon EC2) 6. British Telecom(3Tera) 7. Taylor Woodrow(Google Apps) 8. CSS(Amazon EC2) 9. Activision(Amazon EC2) 10. Business Objects (A SAP Company)(Rightscale using Amazon EC2)">编辑] 云计算市场划分和参与者 云计算技术和方案提供者: 3Tera - AppLogic grid OS used as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by service providers and enterprises Appistry - Cloud computing middleware - Enables easily scalable cloud computing in the enterprise. Cassatt - Cassatt Active Response platform enables administrators to set policies to power physical and virtual servers safely on and off and pool their computing resources. CloudScale Networks - Cloud enabler. Currently in private ALPHA only CloudHan - Cloud tech and infrastructure consultant, in China. Enomaly Inc - Service Provider & Cloud Enabler - Developer of the Enomalism Elastic Computing Platform & Elastic Drive Q-layer - provides software for data centers that enables cloud computing, support VSAN, VLAN, VPDC, currently support VMware ESX. Skytap - IaaS service optimized for QA, Training, Demo, and Ops Testing. Supports VMware, Xen hypervisors & Windows, Linux & Solaris OS guests.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服务: Agathon Group - Cloud provider. Services include highly available VPS, virtual private datacenters and ready-to-use LAMP stacks. Self-service ordering. Custom development and managed services available. Amazon Web Services - Amazon EC2/S3 (Hardware-a-a-S & Cloud Storage) CohesiveFT - CohesiveFT Elastic Server On-Demand ElasticHosts - UK-based instant, on-demand servers in the cloud Flexiscale - Another instant provisioner of web servers with some advanced features like auto-scaling coming soon. GoGrid - instant, on-demand servers offering "control in the cloud". Deploy Windows/Linux servers via web-interface in minutes GridLayer - Cloud Provider. A service by Layered Technologies that delivers Virtual Private Datacenters and virtual private servers from grids of commodity servers LayeredTechnologies - Cloud Provider. provider of on-demand hosting and cloud and utility computing solutions through its brand GridLayer Mosso - Rackspace's cloud hosting service Newservers - Instant provisioning of web servers either Windows or Linux 云计算平台层服务: Bungee Connect - Provides end to end tools and systems required to develop, deploy and host web applications (Platform as a Service) Coherence - Oracle Coherence Data Grid for EC2 and other cloud platforms Force.com - Salesforce.com'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PaaS) GigaSpaces - middleware for the cloud, "cloudware" Google AppEngine - (PaaS)Now support python Heroku - Ruby on Rails in their Cloud Qrimp - An AJAX based PaaS RightScale - RightScale provides a platform and expertise that enable companies to create scalable web applications running on Amazon’s Web Services that are reliable, easy to manage, and cost less 基于云计算的服务(Saas,云存储): CAM Solutions - SaaS Provider. Cloud Event Management, Autonomics and Monitoring-as-a-Service(TM) CloudStatus- CloudEnabler. Real-time performance trending of cloud infrastructure (currently AWS). Kaavo's IMOD is an easy to use online application. Cloud Computing Made Easy. Microsoft Mesh Nasstar - SaaS provider. Business grade Hosted Desktop service, UK market leaders. Nirvanix - Cloud Storage TrustSaaS - uptime monitoring and alerting service ('SaaS Weather Report') for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run by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编辑] 云计算开源项目 Enomalism, convirt, redhat genome, hyperVM, lxlabs, LN, OpenNEbula, reservoir-fp7, scalr,eucalyptus,ganeti,gplhost,ovirt。 Useful open source projects to build cloud platform: Kenso, hyperic, virt-P2V。">编辑] 使用云计算服务的风险优先访问权风险(Privileged user access.)管理权限风险(Regulatory compliance.)数据处所风险(Data location.)数据隔离风险(Data segregation.)数据恢复风险(Recovery.)调查支持风险(Investigative support.)长期发展风险(Long-term viability.)">编辑] 云计算12层模型 下面是Dell描述的云计算模型: 解释: 这是一个明显学术化的模型图,就像ISO七层网络模型,永远只有参考意义。 相比而言,下面这个示意图更具有表现力: 下面是DELL描述的一个数据中心 事实上,这个数据中心和传统的数据中心看起来没有很大的不同,云计算的含义是不能通过一个数据中心示意图来表达的。">编辑] 云计算市场 市场分为如下几个层次:Cloud Computing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Core Cloud Services 解释如下:Infrastructure: the core computing resources and network fabric for the cloud deploymentPlatform: the software infrastructure that allows sys admins and developers to deploy an app to the cloudCore Services: additional services that can be woven into the cloud app, such as billing, storage, integrationApplications: the ultimate cloud product - the actual cloud based application that the user touches. These number in the thousands. 市场视图 下面是市场参与者列表:Public CloudAmazon EC2ServePath GoGridRackspace Mosso CloudJoyent AcceleratorsAppNexusFlexiscaleElasticHosts Private CloudEucalyptusCassatt Active ResponseEnomaly Enomalism PlatformGridGlobus ToolkitBeowulfSun Project Caroline Open Cloud PlatformsHerokuMorph LabsAptana CloudStudio Custom Cloud PlatformsSalesforce.com force.comGoogle App EngineBungee Labs ConnectIntuit QuickbaseLongJumpCoghead Cloud Platform ToolsFabric MgmtRightscaleScalrElastra Cloud Server3Tera AppLogicKaavo IMOD Data GridsOracle CoherenceIBM eXtreme ScaleGigaSpaces Data GridGemstone Gemfire Virtual AppliancesrPathCohesiveFT Hyperic CloudStatusHadoop StorageAmazon S3Amazon SimpleDBMicrosoft SSDSRackspace Mosso CloudFSGoogle BigTable IntegrationBungee Labs ConnectBoomiMuleSource Mule onDemandAmazon SQSMicrosoft BizTalk ServicesOpSource ConnectSnapLogic SaaS Solution PacksgnipCastIronAppirioSkemmaAppian Anywhere Value-AddBillingOpSource BillingAriaeVaptZuoraVindicia SecurityPing IdentityOpenID/OAuth Strikeiron ApplicationsSalesforce.comNetsuiteTaleoOracle onDemandConcurGoogle Apps 参考文献↑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刘黎明.云计算↑ What is cloud computing↑ 张德厚.《与学界合作 Google推广“云运算技术”》,中广新闻网,2008年1月30日.于2008年2月1日查阅↑ 新浪科技.《戴尔在美申请“云计算”商标》,新浪科技,2008年8月3日.↑ http://gigaom.com/2008/02/28/how-cloud-utility-computing-are-different/↑ Cloud vs. Utility Computing↑ how cloud utility computing are different↑ Distinguishing Cloud Computing from Utility Computing↑ What is Cloud Computing?↑ Wikipedia:Distributed computing↑ [Different Flavors of Utility Computing (GRID vs. Cloud))↑ Cloud Computing vs Grid Computing↑ groups.google.com:Cloud Computing↑ IBM:From Cloud Computing to the New Enterprise Data Center↑ 15.0 15.1 15.2 wikipedia:Virtualization↑ 刘黎明.云计算12层模型↑ 刘黎明.云计算市场↑ Visual Map of the Cloud Computing
二十国集团简介 20国集团 (Group 20) 由8国集团、欧盟以及一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国家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的20国集团创始会议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正式举行,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40亿。 会议主要讨论正式建立20国集团会议机制,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等问题。与会代表不仅将就各国如何制止经济危机进行讨论,也将就国际社会如何在防止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作用等问题交换意见。 20国集团历史 20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20国集团的成员 二十国集团地图,蓝色:十九个成员国;浅蓝色:欧盟(也是成员之一) 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8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的财长们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基础,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0国集团相关的领导人会议 20国集团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动为“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地点德国柏林;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会议,加拿大蒙特利尔;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会议,加拿大渥太华;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会议,印度新德里;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会议,墨西哥莫雷利亚市;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会议,德国柏林;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会议,中国北京,主题是“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会议,澳大利亚墨尔本;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会议,南非开普敦;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会议,巴西圣保罗。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G-20 Leaders Summit o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9年,英国伦敦 2010年,肯尼亚内罗毕 2011年,新西兰 2012年,英国 2013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2014年,沙特阿拉伯吉达 参考文献 ↑ 巴西总统希望20国集团圣保罗会议有助于解决金融危机↑ The G-20 Leaders Summit o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World Economy from the G-20 Information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外部链接20国集团(G-20)官方网站多伦多大学的20国集团信息中心相关条目5国集团7国集团8国集团10国集团
什么是买卖式担保 所谓买卖式担保又称“卖与担保”、“买卖的担保”或“卖渡抵当”,在日本称“卖渡担保”,是指以买卖方式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而以价金名义通融金钱,并约定日后得将该标的物买回的制度。这有点类似我国典权制度,所不同的是,典权移转的是标的物的使用收益权,而买卖式担保移转的是标的物之所有权。 买卖式担保的方式 买卖式担保方式有二:保留解除权的买卖;附停止条件的再买卖。 1、保留解除权的买卖 保留解除权的买卖,即出买人财产所有权转移于买受人,依价金的支付而受信用的授予,同时保留返还价金解除买卖的权利,而买受人无请求价金返还的权利。 例如甲需一笔款,将一幅画卖与乙,乙支付价金与甲,同时双方约定,甲保留返还价金而解除买卖取回画的权利。甲返还价金,乙即应将画返还甲。乙不享有退还画请求返还价金的债权。甲在约定的期间不偿还价金,即丧失解除权。保留解除权的买卖与借贷不同。在保留解除权的买卖中,价金的返还非出卖人的义务,而为其行使买卖解除权的条件,买受人不享有请求返还价金的债权。在金钱借贷中,还钱是借款人的义务,必须履行,贷款人享有请求还贷的债权。 2、附停止条件的再买卖 附停止条件的再买卖,通称买回买卖,这种买卖附有停止条件,一旦条件成就,出卖人即可行使买回权,以受领人的价金或约定的价金,买回买卖标的。例如,甲将房屋卖给乙,双方约定,乙若再卖时,甲享有买回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