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模型(Modigliani Miller Models,米勒一莫迪利安尼模型,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相干理论) 目录 1 MM模型的含义 2 MM模型的两种类型 3 MM理论的发展 MM模型的含义 MM理论是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iller)所建立的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相干模型的简称。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这时的MM理论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的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此后,又对该理论做出了修正,加入了所得税的因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总价值, 负债经营将为公司带来税收节约效应。该理论为研究资本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起点和分析框架。 MM模型的两种类型 “MM”理论主要有两种类型:无公司税时的MM模型和有公司税时的MM模型。 1)无公司税时MM理论指出,一个公司所有证券持有者的总风险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动。因此,无论公司的融资组合如何,公司的总价值必然相同。资本市场套利行为的存 在,是该假设重要的支持。套利行为避免了完全替代物在同一市场上会出现不同的售价。在这里,完全替代物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风险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 的公司。MM理论主张,这类公司的总价值应该相等。 可以用公式来定义在无公司税时的公司价值。把公司的营业净利按一个合适的资本化比率转化为资本就可以确定公司的价值。公式为: VL=Vu=EBIT/K=EBIT/Ku 式中,VL为有杠杆公司的价值,Vu为无杠杆公司的价值;K= Ku为合适的资本化比率,即贴现率;EBIT为息税前净利。 根据无公司税的MM理论,公司价值与公司资本结构无关。也就是说,不论公司是否有负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不变的。 (2)有公司税时MM理论认为,存在公司税时,举债的优点是负债利息支付可以用于抵税,因此财务杠杆降低了公司税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避税收益的现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避税收益的现值=tc*r*B/r=tc*B 式中:tc为公司税率;r为债务利率;B为债务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知,公司负债越多,避税收益越大,公司的价值也就越大。因此,原始的MM模型经过加入公司税调整后,可以得出结论:税收的存在是资本市场不完善的重要表现,而资本市场不完善时,资本结构的改变就会影响公司的价值,也就是说公司的 价值和资金成本随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有杠杆的公司的价值会超过无杠杆公司的价值(即负债公司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公司的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100%时,公司价值最大。 (3)Proposition 3: Discount rate for investments is independent of how the funds are financed. It considers how factors of taxes, agency costs, and costs of finance distress affected by company's capital structure. Generally, proposition 3 is the upgrade of both proposition1 and proposition2. Debt-Equity ratio increases in line with the increase on required return, and the risk. The magnitude of the above increasing should be equal, otherwise, arbitrage opportunity may exsit. MM理论的发展 MM理论认为企业负债率越高对企业越有利,当企业负债率为100%时企业价值最大。但是这种分析未考虑企业的破产成本,因此100%负债使企业价值最大的结论远离经济现实。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权衡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破产风险,进一步完善了资本结构理论,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前提分析 租赁决策租赁决策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决不能草率从事。决策之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必要的前提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适合企业需要 企业进行设备投资的目的各不相同,如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劳动条件、改善生产辅助设施、替换陈旧设备等等。而寻求租赁公司的资助也是出于不同的需求,如解决配套设施、融通资金、利用租赁机构迅速办理进口手续等等。由于各国的各个租赁机构因其隶属关系、工作经验、所处位置等的不同而各有优势。一家租赁机构很难满足承租企业的所有要求。因此,企业在向租赁机构寻求资助之前,要明确自己的需要,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周密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周密的技术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 1) 企业的领导班子是否健全,组织机构能否适应新的技术装备、新的工艺流程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2) 企业的人员素质是否合格,是否有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能否保证先进的机器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率。 3) 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完备,各项防污指标是否达到标准。 4) 需用的土地能否顺利解决,此项工作的进程是否会影响其他工作的进程。 5) 产品是否有销路,有竞争能力。必要时,要进行国内外市场预测。 6) 原料、动力是否有充沛的供应等。 在技术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两点: 1)必须以运动的观点看待各种相关因素。 技术可行性研究针对的是各种因素的未来值,而未来是变幻不定的。例如在估计各种投入产出的价值量时,必须考虑到通货膨胀等造成的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不能简单地使用现时价格。 2)要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现代生产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而且国际化、一体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各经济单位之间有密切联系。 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时,决不能孤立看待企业的发展。例如在预测产品的销路时,应充分估计到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的发展趋势,其他厂家加入竞争行列的可能性等。还要注意研究相互替代商品的供求状况。在国际租赁中,充分估计到汇价、利率等的走向是必不可少的。 3、租赁机构的积极配合 实际生活中,出租人与承租人同样重要。只有双方积极配合,才能作出有成功希望的决策。倘若只有承租者单方面的努力,而争取不到出租人的配合,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影响因素 租赁决策租赁决策的影响因素很多,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归纳,大体有以下几种:租赁费用、现金流转时间和数量、机会成本、税收因素、法律因素和风险因素等。 1、租赁费用 租赁费用指企业为租赁设备而发生的所有现金流出量。包括租金、设备安装调试费、利息、手续费、维修费、保险费、担保费、名义购买费等。 2、现金流转时间和数量 一种筹资方式的好坏,除了要考虑现金流出量的大小外,还应考虑现金流转期的问题。这包括现金流转期限和现金流量在流转期限内的分布问题。这两个问题同时决定着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大小。 1)现金流转期限问题 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究竟应考虑到今后何时为止?也就是确定现金流转的时间和数量应以多少年为限呢?这就是现金流转期限的确定问题。其目的是要将不同筹资方式下的现金流转期限制于一个相同的长度上,使之具有可比性。在租赁决策中,现金流转的期限决定于租赁期的长短、期满资产的处理方式和租赁资产本身的经济寿命三个因素。 2)现金流量的分布问题 由于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因此,即使一定时期内各种筹资方式下的现金流出量之和相同,但如果分布期不同,各种方案的现金流出量之现值也可能不同,从而决策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3、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实施某一决策方案而放弃另一决策方案,另一决策方案的得益。机会成本有的可用货币数量表示,有的只能作定性分析。 在进行租赁决策时有两个方面的机会成本地考虑。第一,不同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比较;第二,同一投资方案下不同筹资方式的机会成本比较。 4、法律因素 各国对现代租赁的法律性质特不同的观点,有的视之为自成一类的租赁契约,有的视为担保贷款性质,有的视为委托契约性质等。不同的性质可能导致不同的司法管辖。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认为租赁是自成一类的契约,应有专门的法律加以管辖。 国际融资租赁往往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法制,究竟应受哪国法律管辖呢?这也是关系到租赁当事人的直接经济利益的问题,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目前国际上最普遍适用和接受的是依当事人的自主意思和依最密切联系原则决定法律的适用。当然,如果出租人和承租人分属于两个国家且都是国际公约的缔约国,应适用该公约。 其他一些较为具体的法律因素,也应在决策时予以考虑。如不同的租赁类型各有一套不同的法律权力和义务;长期租赁中,承租方可以有权提前取消租赁协议,只要其支付合理的保险费或在期满前有购置该资产的特权;租赁契约有时要用租赁资产以外的抵押物来担保等附加条款。 5、风险因素 一般来讲,风险具有二重性,即同一制约因素,对出租人是风险,对承租人也是风险,只不过双方在租赁业务中地位不同,因而同一因素对他们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风险依其性质可分为机遇性风险和纯粹风险。所谓机遇性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如股市风险。而纯粹风险则是只有损失机会没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就国际租赁业务而言,风险有很多种,其中除自然灾害为纯粹风险外,其他都是机遇性风险。因此,在租赁决策时,还要根据风险的特殊性质予以不同的防范和处理。 性质分析 租赁决策企业长期经济决策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事何项投资最有利;二是如何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也就是人们通常把长期决策划分成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两部分。投资决策是选择最佳投资方案或组合,筹资决策则是选择最佳资金来源或来源组合。这两项决策是可以分别进行的,因而在判断各种方案的吸引力时,要注意统一以它们的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而其他诸如资金从何处来、何时取得、何时偿还等因素均应暂时不予考虑,而留给筹资决策中分析。 在现实和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租赁使得“融资”与“融物”二者融为一体,浑然不可分。而且在租赁决策中,人们也逐渐感到,要将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截然分开的话,实在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论。 比如把租赁决策视作纯粹的投资决策,则意味着认定租赁仅是取得长期资产使用权的一种方式。这显然与租赁也是一种融资渠道的客观事实不符,那么通过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就难以令人信服。同样,若把租赁决策看作是纯粹的筹资决策时,在此之前却理应先作投资决策。那么在抉择最优投资方案时,就不能兼顾许多与租赁相关的因素,甚至可能在决策的前期阶段,就错误地摒弃了可以通过租赁进行的经济效益较高的投资方案。例如,当今租赁业发展最快的电脑租赁中,出租电脑的租赁公司因为配有各种专业人才和设备,就可以为承租人提供廉价而全面的服务,如代为安装、设计软件、维修等,这些优点是其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倘若违心地视而不见,则势必会作出错误的决策。 一般而言,人们要把租赁决策视为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混合体才较为合理,不能看作单纯的一方。因而租赁决策必须同时解决:应否添置某长期资产;采用何种交易方式或筹资渠道两个问题。不过,在具体运用中也不能过于绝对化。有时企业经过可行性研究,已决定采纳某一投资项目,只是暂时为资金紧缺所困扰,或迫切需要寻觅条件优惠、手续简便的融资渠道,那此时租赁决策就属于融资决策性质。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两种决策均应采用动态指标,以衡量各种方案的效益。但两类决策所要衡量的内容是有区别的。投资决策要衡量的是各方案的获利水平,因而不仅关心现金流出,还关心现金流入,采用的衡量指标主要是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融资决策要衡量融资成本的高低,因而关心的只是各种现金流出,采用的衡量指标主要是实际利率,或各种现金流出的总现值。[1]
系列合同理论简介 系列合同理论认为企业是许多合同的集合。合同条款之一是所有者权益对公司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所有者权益合同可定义为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管理小组的成员是代理人,股东是委托人。它假设管理者和股东如果独自一方,都将为自己谋利益。 为了使得股东利益达到最大,股东通过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监督管理者行为,减少管理者背离股东的利益。解决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费用是一种特别类型的成本,称为“代理成本”,是这样的一些成本的总和:股东的监督成本;实施控制方法的成本。“系列合同理论”建议:公司管理者采取的行动一般都应以股东利益为重。 系列合同理论建议:公司管理者采取的行动一般都以股东利益为重。公司制企业力图通过采取行动提高现有公司股票的价值,以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但是,代理问题仍然无法完美地得到解决,结果由于管理者背离股东利益而使股东蒙受财富损失。“系列合同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前提下,应考虑其他不同方面(客户、销售者、雇员等)的利益。
详解 效益分析雷达图是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工具,如图3.1所示(图中线条长短为举例,各企业不一样)。它是以企业收益性、成长性、流动性、安全性及生产性来分析(“五性分析”)结果的直观体现。 下面对涉及的5类指标进行说明。 1.收益性指标 分析收益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客户一定时期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主要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下表所示: 企业收益性指标 收益性比率 基础含义 计算公式 1.资产报酬率 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果 (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 / 平均资产总额 2.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回报 税后净利润 / 所有者权益 3.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反映股东权益的报酬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 平均普通股权益 4.普通股每股收益额 反映股东权益的报酬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 普通股股数 5.股利发放率 反映股东权益的报酬 每股股利 / 每股利润 6.市盈率 反映股东权益的报酬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 / 普通股每股利润 7.销售利税率 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利税总额 / 净销售收入 8.毛利率 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销售毛利 / 净销售收入 9.净利润率 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净利润 / 净销售收入 10.成本费用利润率 反映企业为取得利润所付的代价 (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 / 成本费用总额 2.安全性指标 雷达图分析法安全性指的是客户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可以说是资金调度的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偿债能力。主要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其中流动负债说明每1元负债有多少流动资金作为保证,比率越高,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就越大。但比率过高,则反映客户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未能有效利用,可能会影响客户的获利能力。经验认为,流动比率在2:1左右比较合适。所谓’速动资产’,通俗地讲就是可以立即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中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而存货则变现能力较差。因此,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后则为’速动资产’。 雷达图分析法3.流动性指标 分析流动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客户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周转状况,掌握客户资金的运用效率。主要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反映全部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资产利用率越高,获利能力强;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比率越高,说明客户催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小;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投入存货至销售收回的平均期间就越短,资金回收越快,效率越高。 4.成长性指标 雷达图分析法分析成长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客户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一个客户既使收益性高,但成长必不好,也就表明其未来盈利能力下降。因此,以发展的眼光看客户,动态的分析客户财务资料,对战略制定来讲特别重要。 5.生产性指标 分析生产性指标,目的在于了解在一定时期内客户的生产经营能力、水平和成果的分配。主要指标如图所示: 上述客户财务能力的五性分析结果可以用雷达图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雷达图的绘制方法是:首先,画出三个同心圆,同心圆的最小圆圈代表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2值或最低水平,中间圆圈代表同行业平均水平,又称标准线,最大圆圈代表同行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的1.5倍;然后,把这三个圆圈的360度。分成五个扇形区,分别代表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和生产性指标区域;再次,从5个扇形区的圆心开始以放射线的形式分别画出相应的财务指标线,并标明指标名称及标度,财务指标线的比例尺及同心圆的大小由该经营比率的量纲与同行业的水平来决定;最后,把客户同期的相应指标值用点标在图上,以线段依次连接相邻点,形成的多边形折线闭环,就代表了客户的现实财务状况。 收益性:(1)资产报酬率 (2)所有者权益报酬率(3)销售利润率(4)成本费用率 安全性:(5)流动比率(6)速动比率(7)资产负债率(8)所有者权益比率(9)利息保障倍数 雷达图分析法流动性:(10)总资产周转率(11)应收帐款周转率(12)存货周转率 成长性(13)销售收入增长率(14)产值增长率 生产性:(15)人均工资 (16)人均销售收入 依据上图可以看出,当指标值处于标准线以内时,说明该指标低于同行业水平,需要加以改进;若接近最小圆圈或处于其内,说明该指标处于极差状态,是客户经营的危险标志;若处于标准线外侧,说明该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是客户的优势所在。当然,并不是所有指标都处于标准线外侧就是最好,还要具体指标具体分析。 [1] 解决问题 (1)综合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 (2)寻找企业的优势和弱势。 (3)在经理人的日常管理中,也可以用这个图来分析你所在部门的工作业绩处于什么水平上。
概要 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按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是一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超过其预期最低收益的部分。即: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应计报酬=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 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反映投入产出的关系,能避免本位主义,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计算公式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 或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优缺点 优点:是可以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引导部门经理采纳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决策。另一个好处是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缺点:不适合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规模大的和规模小的不一样的。经济利润、会计收益、剩余收益与EVA的区别与联系 会计收益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出的归属于企业所有者的剩余。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GAAP要求从收入中扣除支付给比股东具有优先权的其他相关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等)的费用,得出会计收益用以衡量收入中属于所有者的部分。会计收益的计算因采用的GAAP不同,即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的规则不同,结果有差异。很显然,会计收益中未扣除所有者的资本成本,跟经济利润的概念不相符。经济利润是经济学中用来描述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一个概念,它要求从企业收入中扣除所有投入生产要素(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的成本(萨缪尔森,1999)。但经济利润的概念本身很抽象,需通过一定的计量结果来表示,剩余收益的概念由此产生。 剩余收益是从会计收益(或调整后的会计收益)中扣除所有权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经济利润是指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衡量投入资本所产出利润超过资本成本的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虽然符合经济利润的概念要求,但应注意的是,剩余收益并不等同于经济利润,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性质和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对资本成本的内涵基本不存疑议,不同版本剩余收益的差别在于对收益与股权投入资本价值的不同确认。可以直接采用会计收益作为计算的起点,也可对会计收益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收益;股权资本可直接采用账面价值(Book Value)也可采用现行价值(现行投入成本或现行市价)。这些不同内容的剩余收益概念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中所使用的剩余收益直接从账面股权价值与账面会计收益中算出,不作会计调整,但要求账面价值与会计收益间是一种干净盈余关系(Clean Surplus Relation,CSR),即账面价值的所有变动(与所有者之间的资本交易除外)都应先计入会计收益,不允许有未经损益表而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 EVA经常又被称之为剩余收益或经济利润.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中的主要输入变量也是剩余收益,两者都以会计收益为基础,这些貌似甚至雷同的概念在不同应用当中内涵各有不同。因此,对这些概念的厘定是进一步讨论和分析的基础。 EVA是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的一个新名词。但EVA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创造,其思想源于剩余收益(ResidualIncome),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EVA是剩余收益的一个新版本(Makelainen,1998)。剩余收益法可以追溯到AlfredMarshall(1890年),Marshall提出了经济利润的概念,认为一家公司要真正地盈利,除补偿该公司的经营成本外,还必须补偿其资本成本。 EVA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剩余收益,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进行会计调整。EVA认为GAAP扭曲了企业的投资和收益情况,如研究与开发费(R&D)本是企业的一项投资却被计入企业的费用,应对此类项目进行调整以反应业绩的真实情况。据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的建议,会计调整项目可达150多项(埃巴,2001)。这些会计调整往往同时涉及到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因而EVA被宣称为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利润。但也应看到,这些调整是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并不是现行的投入资本价值,调整后的收益也并不一定能代表真实收益,所以EVA跟经济学中所理解的经济利润还是有区别的,实际上它是一个介子经济利润与会计收益之间的业绩衡量指标。由于会计调整的复杂性与难以取得的一致性,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不对会计规则进行调整,而只以资本的市价代替账面价值,这一形式的剩余收益被称为精确的或修正的EVA(RevisedEVA,REVA)。相关介绍数学科学 技术 语文 统计 概率
作用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反映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结构十分重要,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一般情况下: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表明该企业处于产品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其资金来源只有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 2、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判断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时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销售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表现为经营活动中大量货币资金回笼,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仍需要大量追加投资,而仅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可能无法满足所需投资,必须筹集必要的外部资金作为补充。 3、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进入产品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产品销售市场稳定,已进入投资回收期,但很多外部资金需要偿还,以保持企业良好的资信程度。 4、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市场萎缩,产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流出,同时企业为了应付债务不得不大规模收回投资以弥补现金的不足。 投资性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表的第二项组成部分,反映公司对固定资产或金融工具等的投资活动所发生的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反映企业对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买卖,以及对其他企业的并购,属于企业“向外输血”的功能。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投资所支付的资金净额,以及如购买国债或投资股票等金融投资行为所支付的资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出售转让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投资实际收到的资金,以及金融投资收回的本金和投资收益。 对于一家不断扩大再生产的公司,投资性现金流经常是负数,但这预示着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出现的增长,道理很简单,若想业绩增长就必须要先投资。相反,如果投资性现金流长期数额不大,甚至是正值,很可能反映公司没有业绩扩张能力。所以,只要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增长,投资者就不必紧张投资性现金流为负数。 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手段 1.利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调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在母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拥有被投资企业的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并能有效地对其实施控制,或者母公司虽未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拥有被投资企业的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情况下,母公司通过其他有效方法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实施有效控制时,应将被投资企业纳入合并范围。同时规定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子公司可以不包括在合并范围之内。在实务中,其操作的随意性较大。如对于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关联方)均拥有股权但又不属于合并范围内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较高的被投资企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受让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拥有的股权使其对该企业的股权达到50%'以上,或仅仅通过签订股权托管协议等形式而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的实质性控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增加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数额;同样,可通过转让需纳入合并范围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的子公司的部分股权,使其对该子公司拥有的股权在50%以下,或干脆以种种理由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亦可达到相同的目的。 2.对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调节 (1)通过期末收回应收账款,下期初再予以大量返还的方式降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年度会计报表中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恶化,可让母公司或大股东在期末大量偿还应收账款甚至先行支付预付货款,在下期再将资金以多种形式返回给母公司或大股东,对其他应收款账户亦可采用类似的手段。这种方式很容易调高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并没有改变母公司或大股东长期占用资金的现状。 (2)为客户提供货款担保或其他的融资服务,促使客户清偿所欠货款。上市公司为其客户提供货款担保或其他的融资服务,使客户筹集足够的资金将所欠货款予以偿还,同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这种担保就实质而言,只不过将销售方由应收账款可能产生的坏账风险转化为承担相应担保责任的风险;客户方的财务风险或经营风险将最终对销售方产生连锁反应;销售方进一步的筹资能力也将相应地受到限制。 (3)将应收账款销售给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上市公司通过将应收账款销售给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可将大量的应收账款转移到合并会计报表之外,并因此流入相应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种销售可看成是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为,或与关联方之间按现金流量表的美化需要而进行的资金流动而已。 3.对应收票据贴现 特别是在会计期末向银行贴现商业票据,既可解决企业现金不足的困境,又可减少期末应收票据余额,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但如果贴现的商业汇票到期时,票据承兑人不能承兑,贴现银行将会将贴现款划回或转为逾期贷款。因此,应收票据贴现实质上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一种形式,并不能改善企业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 4.通过收到的税费返还调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相关书籍由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益关系,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恶化时,地方政府往往会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如通过将以往收到的税费返还给上市公司,既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又可向其注入实实在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但这种现金流入很难成为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5.通过对“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的操纵来调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所含内容包罗万象。在实务中,凡是既不能归属到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又不属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中的现金流入,均可归纳到该项目中。正因为此,给企业管理当局以可乘之机,将大量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现金流入纳入其内。在某些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竟然出现“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数额接近甚至远远超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数额的不正常情况,并且没有做细划分单独列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规定: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果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6.利用与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的关联交易 有关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研究文献较多,本文不再叙述。但只要这类关联交易能使上市公司在会计期末收到销售货款、推迟支付购货款或减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支出,则可同步提高会计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上市公司亦可让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承担其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然后将资金以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方式返还给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从而达到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在形式上转化为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提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目的。[1]
默顿•米勒和丹尼尔•奥尔(Daniel Orr)创建了一种能在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每日随机波动情况下确定目标现金余额的模型。在米勒-奥尔模型(The Miller-Orr Model)中,既引入了现金流入量也引入了现金流出量。模型假设日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服从正态分布。每日的净现金流量可以等于其期望值,也可以高于或低于其期望值。我们假设净现金流量的期望值为零。
目录 1 什么是制造费用明细表 2 制造费用明细表的意义和作用 3 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什么是制造费用明细表 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成本报表。表中的各明细项目,应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制造费用明细表的意义和作用 (1)考核费用计划执行情况; (2)发现费用项目超支或节约及其原因; (3)为编制计划和预测未来水平提供依据。 企业的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生产制造的外售产品,自制半成品或有对外提供工业性劳务的,必须按一定标准负担一部分制造费用。因此,会出现制造费用明细表上的合计数与产品生产成本表中的“制造费用”项目的数字不相等。 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制造费用明细表是按制造费用项目设置的,并分栏反映各费用的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本年累计实际数。 企业根据管理的需要,也可以将制造费用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按制造费用项目 表1 制造费用明细表 200×年12月 单位:千元 费用项目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本年累计实际数 工资及福利费260 240290 办公费 40.00 22.34 86.74 折旧费140.00120.00120.00 水电费225.00204.32240.00 修理费 79.60 7.72 56.50 运 费 30.00 26.00(略) 29.90 租赁费 18.00 16.42 16.46 劳动保护费 24.00 21.24 24.80 机物料消耗 13.40 13.96 13.60 合 计830672878 2、按成本性态 表2 制造费用明细表 200×年12月 单位:千元 费用项目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本年累计实际数 变动制造费用: 水电费225.00204.32240.00 修理费 79.60 7.72 56.50 运 费 30.00 26.00 29.90 机物料消耗 13.40 13.96 13.60 小 计348252340 固定制造费用:(略) 工资及福利费260240290.00 办公费 40.00 22.34 86.74 折旧费140.00120.00120.00 租赁费 18.00 16.42 16.46 劳动保护费 24.00 21.24 24.80 小 计482420538 合 计83067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