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 2004年8月,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UFJ,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团)与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TFG)公布合并组成三菱日联金融集团,2005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UFJ Holdings, Inc. (株式会社UFJ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Kabushiki-gaisha UFJ Hōrudingusu), or UFJ, was the weakest among the four major banking groups in Japan. "UFJ" is an abbreviation of "United Financial of Japan", was formed from a merger with the Toyo Trust, a part of the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At the time, it was one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s of Toyota. The Chairman of Toyota was a director on its board during the financial scandals and indictments of three UFJ executives. The banking crisis led to its merger, after being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losing corporations, on October 1, 2005, with the 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 to form the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Formed April 1, 2001, with the merger of Sanwa Bank, Tokai Bank, and Toyo Trust and Banking. In July 2004, UFJ announced plans to merge with the 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 The merger was completed on October 1, 2005, creating the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the world‘s biggest bank by assets at $1.7 trillion. 株式会社UFJ银行 开放式中间件软件60多个系统900台服务器的大规模要害任务系统,全部由“JP1”统筹治理。 株式会社UFJ银行(UFJ)下运行着大约60多个系统(营业网点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共计约450台服务器,并且在日本全国拥有450个营业网点服务器以及约2万台客户终端,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现正采用日立的综合系统运行治理软件“JP1”进行综合治理。所谓综合治理,是指在对应多种操作系统的同时,对监测系统、软件分发系统、作业治理系统等进行综合性治理。使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根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是JP1的又一个巨大成功。 高度自动化和高可靠性的系统治理 对60个系统900台服务器2万个终端的综合运行治理以全面实现电子商务为目标用SAP R/3再建业务基础在UFJ银行,“综合治理”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将监测功能、作业治理功能、软件分发功能等各单一功能组合在一起,使之综合运行。还有一层是指对Solaris, HP-UX, AIX等各种UNIX服务器,以及各种版本的Windows服务器等多平台进行统一治理,并与主机连接运行。 UFJ银行的营业网点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电话银行系统、信托投资系统、ERP系统等,约60个系统分别运行在450台服务器上,加上分散配置在全国各地的450台营业网点服务器以及大约2万台终端机,所有这些机器的运行状态,都由1台服务器统一监视,天天自动执行超过1万5千个作业。同时,向各营业网点分发治理票据和程序的升级版本等工作,也都由JP1来实施执行。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彻底实现高度自动化 UFJ银行使用了“JP1/Cm2”作为网络治理工具,大约60个系统的运行状况通常只需要两名监测人员,并且这两名监测人员都有其他的工作,只在必要时才处理网络治理事务。 UFJ银行的前身三和银行,很早就导入了系统运行综合治理软件“JP1”。到了2002年1月,三和银行和东海银行合并为UFJ银行,系统规模扩大为原先的两倍,可系统监测人员仍然是两人。而且,JP1可以把警告等消息,从文字转换成声音,在数据中心播放。所以监测人员无须整天坐在监测画面前,实现规范化操作。 票据分发和营业网点信息收集的自动化 作业治理工具“JP1/AJS ”也为自动化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使用这个工具,一天之内可自动执行的作业数达一万五千个,其中还包括与日立主机所进行的数据连接等。 在UFJ银行,票据的分发打印也实现了自动化。治理票据的信息首先被发送到450个营业网点,天天早上营业店将其直接打印输出并且用于业务当中。这就大大节省了分发纸张票据所耗费的成本、人力和时间。该作业是利用分发工具“JP1/SD”和“JP1/AJS”的作业调度功能自动执行的。 “JP1/SD”不仅有分发功能,还有收集功能。例如,在营业网点的窗口,设置有显示等候人数和预计等候时间的显示器,这些信息能通过营业网点的服务器,自动地被收集上传。银行通过分析这些等候信息来调整人员配置,从而完善营业网点终端体制。 为了维护大规模系统的可靠性所做的各种努力 UFJ银行将数据中心划分为千叶中心和名古屋中心,实现数据中心双重化。为了解决负荷分散问题,在千叶、名古屋、大阪三处的数据中心均设置有具有分发功能的中转服务器。 监测方面则有运行监测和消息监测两种。运行监测旨在通过分散据点的层次化来降低负荷,对连接网络的2万个左右节点的所有机器传送PING信号,并确认硬件是否正常运行。而服务器的消息监视,就是检查由软件发出的错误信息。通过这样的双重监测,即使发生了网络故障,也能从各服务器收集到所需消息。同时,通过JP1对服务器的CPU和内存的使用率进行监测,可以提前扩大内存、有计划的强化服务器,实现对系统的主动治理。 该软件另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根据运行规范确定权限,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UFJ银行,应用程序一旦启动运行后,即使是该程序的开发人员也无法随意更改。 目前,UFJ系统基础开发部门利用日立的存储系统[SANRISE]+JP1,把SAN(Storage Area Network)、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等系统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据的综合保存和高效备份,并且提高系统的容灾性能。对于这种需求,“JP1/VERITAS NetBackup”不仅能自动备份服务器,还可与JP1作业治理工具和综合监测控制台连携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备份。
富邦金融控股公司 富邦金融控股公司(Fubon Fianancial Holding) 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富邦金控) (TWSE:2881,LSE:FBND)是由富邦资产治理、富邦人寿保险、富邦产物保险、富邦综合证券、富邦银行(现称:台北富邦商业银行), 富邦银行(香港)在2001年12月19日共同成立的。 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1961年正式开业,是台湾第一家民营产物保险公司。1992年用富邦全新产业识别系统整合所属各关系企业。2001年12月19日以富邦产物保险营业让与方式转换成立富邦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台湾首家挂牌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经过二年多的发展和考验,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购并等策略,已经在各主要产品中取得稳固的市场地位。并进一步提升了“富邦”品牌的领导者和创新者的形象。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台湾最具品牌广度和渠道规模的金控公司。 经营哲学 诚信 - 富邦以诚挚的心,体贴客户,以信实的态度,推展业务, 崇 法务实,善尽社会责任。 亲切 - 富邦同仁以热诚与亲切态度,秉持敬重客户、服务第一的一贯原则,积极满足客户需求。 专业 - 富邦专业敬业的团队,专注投入服务行列,提供金融谘询,协助客户理财。 创新 - 富邦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地研发改进,以多元化的商品、便捷的服务,采用新奇的自动化设备,提供社会现代化的金融环境。 富邦并且不断地宣扬这些理念,惕励每位同仁时刻将这些理念实现在日常工作。我们坚信,诚信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亲切是客户至上的态度,专业是服务客户的基础,创新则是永保竞争力的要害。 富邦集团:蔡万才打造国际金融旗舰 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在台湾的策略联盟对象,是蔡家的富邦集团。3年前,花旗集团投资约230亿元新台币(约53.5亿元人民币),通过现金增资方式,取得富邦集团旗下产险、证券、银行、人寿、投信公司各15%股权,而花旗集团在台湾所属的人寿、投信公司则并入富邦旗下;未来在台湾地区之外,双方都将以各出资一半的模式,扩展在中国内地、东南亚等地的金融版图。 富邦集团创办人兼总裁蔡万才是国泰集团创办人蔡万春的四弟(长兄蔡万生、老二蔡万春、老三蔡万霖)。蔡万春是位具有创业家个性的聪明人物。他早年家境不好,15岁便没钱上学,于是说服父母让他与兄长蔡万生一起,离开苗栗农村去投靠台北种田的姨父,帮忙卖菜。那时他沿街叫卖杂货、蔬菜,身上仅仅有台币2.9元,非常羡慕在台北闹区路上穿西装打领带在银行上班的白领;加上他后来到过日本东京大阪,看到大都市中林立的大厦,大部分都是金融机构,于是便渐渐兴起了创立金融、房地产事业的野心。 蔡家分家经历十信风暴 1961年,台湾当局开始答应设立民营保险公司,蔡万春就与政商名流林顶立、张传祥成立国泰产物保险公司,这便是富邦集团的前身。 1979年,蔡万春中风,半身不遂。他的儿子蔡辰男、蔡辰洲与三弟蔡万霖的经营意见不合,蔡家从此分成五大集团。国泰信托由长子蔡辰男负责,霖园企业由三弟蔡万霖主持,国塑企业由次子蔡辰洲负责,兴来集团由三子蔡辰洋负责,国泰最早的公司国泰产物保险则由四弟蔡万才掌舵,成立富邦集团。国泰产物保险公司也在1991年被更名为富邦产物保险公司,目前是台湾最大的产险公司。现在的富邦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金融、保险、证券、建设、营造、投资、信托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蔡家集团的发展战略有一个特点,就是以金融与房地产为主轴,再扩展至服务业与制造业。蔡万春分家时,特意将四家金融机构分给四个不同集团,作为他们的聚财管道。于是四大集团都拥有金融平台集资。早期蔡万春更利用金融机构源源不断的资金,在台湾地区经营房地产,分家前不到20年中,蔡万春就累积了350亿元新台币的资产。 但是也有玩火过头的时候。蔡万春次子蔡辰洲分家后掌管国泰塑料集团,主要负责塑料原料制造与成品加工。他利用自己是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的身份,向合作社超额贷款,最后缴不出利息,便以国泰塑料公司的名义,向民间以高达24%的利率(约是当时银行定存利率的4倍),吸收资金。1985年,由于挪用太多合作社资金,遭人检举,蔡辰洲入狱服刑,台湾地区最大的合作社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也被挤兑,面临瓦解,此次事件称为“十信风暴”。 蔡万才当时拿出2.5亿元新台币,代偿部分债款,并声称侄子的作为与自己无关,因此逃过一劫。不过在外人看来,蔡万才是跟着蔡万春一起闯荡创业,才有当时江山的,面对蔡万春之子遭难,所付款项只是杯水车薪(十信当时欠债超过200亿元新台币)。但也有另外的意见表示,十信风暴的负债金额太大,其叔蔡万霖、蔡万才纵使家财雄厚,也不一定能完全承受。 富邦集团展现实力 蔡万才声音洪亮,是目前蔡家第一代从商兄弟中,最为活跃的一人。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有子女4人,分别是蔡明忠、蔡明兴与蔡明玫与蔡明纯。长子蔡明忠,曾留学美国,获乔治城大学法学硕士,现担任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副董事长、富邦产物保险公司与忠兴建设公司董事长。次子蔡明兴,毕业于台湾大学商学系,后留学美国,获纽约大学企业治理硕士,现担任富邦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富邦综合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万才的女婿许哲铭也曾留学美国,学习工业治理,后在美林证券公司工作,是一位专业治理人才,现任富邦证券投资顾问公司的总经理与富邦投资信托公司的总经理。 富邦集团的金融事业部分,正朝向金融百货公司方向迈进。2001年,在台湾政府对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也就是银行混业机构实行开放政策之后,富邦集团整合旗下产险、证券、银行、人寿、投资信托五大公司,成立台湾第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富邦金融控股公司。2002年富邦金控购并台北银行后,资本额达到829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前三大的民营银行。 电信与金融的新兴霸主 台湾最大的电话公司中华电信公司去年释出股份。蔡家的国泰集团与富邦集团加上台湾电信集团联手取得13.5%的股权,在中华电信公司董事会中占到两个席位。富邦集团则是台湾电信集团的大股东。台湾电信集团旗下的台湾大哥大公司是台湾第二大的移动电话公司,富邦集团在台湾大哥大公司占有股权15%,是最大股东。蔡万才次子蔡明兴则担任台湾电信集团副董事长兼副主任委员。 富邦集团从蔡家的金融与房地产出发,现在则转型为金融与电信的新兴势力。在金融方面,蔡万才长子、富邦金控集团执行长蔡明忠表示,要继续购并商业银行,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旗舰;在电信方面,则通过参股台湾前两大电信公司,成为电信服务市场的新霸主。富邦集团的未来,布满了新的希望。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网站:http://www.smbc.co.jp/ 英文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的主力是三井住友银行,该行是2001年4月由樱花银行和住友银行合并而成。2002年12月三井住友银行通过股份转移方式设立三井住友金融控股公司。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下辖三井住友银行、三井住友租赁、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日本综合研究所等4家子公司。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的特点是只有个人银行业务,缺少法人业务。所以在对UFJ的并购案中不惜提出1:1的对等合并的条件。其目的就是要通过UFJ集团扩充法人业务、信托和证券业务。 总资产达100万亿日元的三井住友银行系日本三井财团和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是日本第二大商业银行、世界十大商业银行之一。目前其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7家海外分行。此前,三井住友银行在我国上海、天津、苏州和广州设有4家分行,并在北京、大连、沈阳、重庆开设了代表处。 住友生命成立于1907年,从属于住友集团,是日本第三大人寿和健康保险公司。住友集团在日本是仅次于三菱集团的第二大集团,最初经营制造业,目前旗下企业覆盖钢铁、机械、电机、化学、地产、金融等十多个领域。2000年,原来的银行和财产保险公司与日本三井集团的银行和财产保险公司合并,成立三井住友银行和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 住友生命是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目前有4万多名营销员,累计拥有700多万保单持有人,在由40家公司组成的日本寿险市场中,住友生命占据13%左右的市场份额,住友集团的下属公司,比如NEC等都是它的客户。 2003年3月17日,同属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旗下的两家银行三井住友银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简称SMBC)公布与Wakashio银行(WB)正式合并,SMBC将牌照移交给WB。合并后新建的银行仍名为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不过,合并之后,WB将继续经营银行业务,而原有SMBC则被解散。该合并案于3月11日获得日本政府监管部门批准。通过合并,可以将两家银行的资本从合并前的3万亿日元压缩到5000亿日元至1万亿日元之间,余下的2万亿日元的富余可以用来弥补潜在的控股损失。
日本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日本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TFG)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MTFG)是在以三菱系金融机构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等为核心不断联合与兼并同业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2003财年末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以104万亿日元的总资产规模位居日本四大金融集团的第二位。 2004年8月,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UFJ,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团)公布合并组成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其总资产将超过180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目前全球第一的美国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一的瑞穗集团, 成为日本和全球金融业的新霸主。 三菱历史与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的形成 (一)三菱历史 在三菱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三菱财阀与三菱企业集团。 1、三菱财阀 三菱财阀创始于明治维新初期(1873年创建的“三菱商会”),它以海运业起家,依靠新ZF的保护和“殖产兴业”的优惠政策在短期内积累了巨额资本,它以重工业为主线的经营结构,顺应了近代日本“富国强兵”的发展目标,走的是一条依靠ZF对外扩张战争以及军需膨胀所推动的重化学工业化的非凡道路。 三菱财阀确立时,通过资本封闭式的家族康采恩实现了把广泛的多种经营加以统一治理、集中控制的垄断形态。它不像普通的股份公司那样,对社会集资,而是实行家族独资、资本内部积累和资金内部调度。二次大战结束后,在盟军强制实施财阀解体的政策下,三菱财阀被迫公布解散。 2、三菱企业集团 解散后的三菱系成员后又各自建立起新公司。随着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变,财阀商号被复活,这些企业开始联合,又重新统合到三菱旗下。到50年代中期,三菱已形成完整的企业集团。新形成的企业集团和原财阀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集团没有控股公司,而是以三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各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 经过战后数十年发展壮大,三菱企业集团已是日本最大的企业集团,位列六大金融财阀型企业集团①之首,有日本经济的“象征”之称。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英文简介 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 Inc. (株式会社三菱東京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 Kabushiki-gaisha Mitsubishi Tōkyō Finansharu Gurūpu), or MTFG, was one of Japan‘s largest banks ranked by assets (an estimated US$1 trillion), second only to Mizuho Holdings. On October 1, 2005, MTFG completed the acquisition of UFJ Holdings, Japan‘s fourth largest banking group, to form the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MUFG), the world‘s largest bank ranked by assets with ¥190 trillion (approximately $1.7 trillion). MTFG was widely considered financially the strongest of Japan‘s large banks, with non-performing loans down to 2.9% of assets.
韩国友利金融控股公司 韩国友利金融控股公司(Woori Finance Holdings) 韩国友利金融控股公司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woorifg.com/ 2002年3月27日,依据《金融控股公司法》,韩国建立起第一个金融控股公司--友利金融控股公司。 友利金融控股公司是由政府注资,通过转移股份,将韩光银行(友利银行),和平银行(现在的友利信用卡公司),庆南银行,光州银行,hanaro综合金融(现在的友利综合金融公司)等五家银行合并而设立的。 友利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得到了政府公共基金的大力支持,其目的是通过合并金融公司实现大型化,形成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并推进韩国金融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目录 1什么是附属债务 2附属债务的形式 什么是附属债务 附属债务是指在将来时间支付固定利息的计息债务。 在银行破产清算时,资本期票和资本债券对银行资产的要求权是在存款和借款等债务之后,故称为附属债务。但它对银行收益和银行资产的要求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的要求权。银行利润首先必须支付它们的利息,余下的才能在优先股和普通股中分配。在银行破产清算时,银行资产在偿还了银行存款人和借款人的资金后,即应偿还这类债务。 附属债务的形式 附属债务的主要形式是资本期票和资本债券。 资本期票是指那些期限较短,有大小不同发行额度的银行借据。 资本债券则是指那些期限较长发行额较大的债务证据。
风险加权资产(risk-weighted assets) 目录 1什么是风险加权资产 2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公式 3风险加权资产的测评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风险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是指对银行的资产加以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性质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以这种风险系数为权重求得的资产。 银行业的总资产有很多资产是0风险权重的,有很多风险权重则很高。这个要看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配置,一般来说风险权重高的收益也更高。至于具体的风险权重列表你自己查央行和银监会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举例来说,国债就是0风险权重的,外国国债评级在AA-以下的则是100%,评级在AA-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债务风险权重则为50%。 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公式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 资产负债表内资产×风险权数 + 资产负债表外资产×转换系数×风险加权数 风险加权资产的测评的决定因素 风险加权资产的测评由两个因素决定: (1) 银行的资产组合中各项资产的信用风险暴露;以及 (2) 这些信用风险暴露在未来带来信贷损失的可能性。 一些银行资产,例如银行所在国政府以银行的基准货币发行的债务被界定为无信用风险,因此银行的这类债权资产的风险权重为0,不承担信用风险资产要求。然而大多数贷款和其它银行资产都是对具有一定信用风险的机构的债权,可能招致潜在的信用损失。
香港东亚银行(Bank of East Asia),1918年在香港创立,是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 香港东亚银行网站:http://www.hkbea.com/ 英文 香港东亚银行网站:http://www.hkbea.com.cn/ 中文 目录 1香港东亚银行简介 2公司服务 3东亚银行在中国 香港东亚银行简介 东亚银行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创立,是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以来,一直竭诚为香港、大中华区乃至海外客户,提供全面的零售和商业银行服务;现为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于2006年 12月31日的综合资产总额达港币2,942亿元(378.3亿美元)。东亚银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东亚银行现于全球设有逾180个据点,庞大的国际网络覆盖香港、大中华区、美国、加拿大、英国、英属处女群岛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 中国业务方面,本行在内地市场稳居领导地位,不但是首批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发予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QDII)的外资银行之一,也是首间取得QDII外汇额度的外资银行,同时亦是在首批获许经营对内地居民人民币定期存款服务(最低存款额人民币100萭元)的银行之列。 此外,本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在内地设立外资法人银行,成立首批由外资银行分行改制而成的外资法人银行之一。子银行名为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为内地居民提供全面的人民币服务和其它现有银行服务。 国际业务方面,东亚银行于2001年收购大兴银行(Grand National Bank),进一步扩展集团于美国西岸的银行业务,并于2002年将此附属银行更名为美国东亚银行 (The Bank of East Asia(U.S.A.)N.A.);2003年,将美国东亚银行总行由加州迁往纽约,并于纽约市开设首间分行。 集团透过美国东亚银行和加拿大东亚银行的分行网络,以及其设于洛杉矶三藩市和纽约各分行,竭力为北美州的客户提供银行服务。此外,东亚银行亦于英国、英属处女群岛及东南亚国家设有分行及代表处,由此组成的庞大国际网络足以服务全球客户。 公司服务 东亚银行以提供全面的零售及商业银行服务称着,竭诚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本行分设个人银行、企业银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中国业务及国际业务等部门,零售及批发银行服务式式俱备。 产品和服务范围涵盖存款、外币储蓄、零售投资和财富管理服务、楼宇按揭贷款、私人贷款、信用卡产品、电子网络银行服务、银行保险产品、强制性公积金服务、贸易融资、银团贷款、汇款及外汇孖展交易等。 2003年,东亚银行电子网络银行服务中的 CyberWealth — 网上财富管理服务,荣获 《The Asian Banker》杂志所举办的「The Asian Banker 2003 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之「产品/服务卓越奖」;此项殊荣进一步确认本行创新服务的超卓表现。 除了前述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外,东亚银行集团亦透过附属公司蓝十字(亚太)保险有限公司,提供完善的保险服务。随着从3大国际会计师行收购相关业务,并于2002年成立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集团亦成为香港及大中华地区商务、企业及投资者综合专业服务公司之翘楚。 东亚银行将紧贴市场最新发展,不断开拓崭新产品和服务,全面切合客户的不同需要。 东亚银行在中国 早于1920年,东亚银行已看准国内市场庞大的发展潜力,于上海成立首间分行,多年来从未间断在国内的业务。凭着在国内超过80年的经营经验,东亚银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银行服务。 东亚银行在中国的先驱地位 1979年成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工商营业执照编号:00001) 1979年与中国银行达成协议,引进外币信用卡结算服务 1986年成立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深圳),提供批发银行业务 1988年率先在国内提供房地产抵押贷款服务 1991年成立首家在经济特区以外的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上海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提供全面的批发银行业务 1995年获《欧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外资银行” 1998年成为首批获准于国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之一 2002年成为首批获准经营全面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之一,服务对象包括国内居民和企业 2002年成为首间获准于国内推出网上银行服务的外资银行 2005年成为首批获准代理一般保险产品及人寿保险产品的外资银行之一 2006年成为首批获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发予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QDII)的外资银行之一及首间获得QDII外汇额度,可以全面开展QDII业务的外资银行 2006年成为首批获准在国内筹办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之一 2007年成为首批获准在国内注册成立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子银行名为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