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给争论已久的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方案定了调:稳步有序地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实行整体改制,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中情况最为复杂的一家,农行股改始终处在争议之中。目前农行改革“主基调”已经确定,整个过程将遵循“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农行已经为整体改制开始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农行启动了全面外部审计和人力资源改革,而这“两步走”恰恰是农行整体改革的重要步骤。另外,农行已经与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达成了非正式协议,欲聘请其为改制工作财务顾问。目前其股改准备正“有序展开”,农行包括外部审计、人力资源综合改革、新会计准则转换、固定资产清理确权在内的四项重点工作已相继启动。 尽管如此,农行股改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机构数量众多、管理链条长”以及“历史包袱沉重”是对农行股改不能一蹴而就的依据所在。此外,关于农行的市场定位亦存争议。农行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农村金融市场,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多年来形成了巨大的不良贷款,历史包袱沉重。如果进行股份制改革,转变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后,依旧服务于农村市场,那么农行的赢利将仍然会面临困境。实际上农行作为商业性银行与服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还没解决。 此前建行、中行和工行均在股改启动前几年就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事后速度最快的工行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完成了从股改启动到A股+H股上市的全部过程。由于准备工作仍显不足,因此即便农行股改马上启动,但要在一年之内完成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农行“择机上市”的时间不会早于2008年。 2007年农行股改6大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财务重组。 二是实施监管达标计划。 三是加快法人治理架构设计。 四是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五是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六是深化财务体制改革。 农行股改大事记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重建,其初衷是为了支持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乡镇工业企业。当时的国有银行都叫“专业银行”。 1980年农行开始商业化改革,但步伐不大。 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决策者试图通过农发行的建立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农行和农信社的业务中剥离出来。 1997年农行政策性业务剥离速度加快,农行的经营也日益强调以利润为核心。 1999年农行和工、中、建三家银行一起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2004年农行上报第一次股改方案。 2006年1月农行明确否认了农行股改方案被否决。 2006年2月一份被农行上下称之为“斩首”行动、并在农行整个系统内部引起强烈反应的农行改革分拆方案,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农行上下人心惶惶。 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农行改革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据该行自己介绍,2002年底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29765.66亿人民币元,营业机构遍布全国城乡,此外在新加坡、纽约、东京和伦敦有分行或代表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按其需要或内部的意见多次建立和撤消中国农业银行。最早于1951年将原来中华民国的中国农民银行和合作银行合并为农业合作银行,1952年这个银行被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自己将农业合作银行看做自己的前身之一。 第一个持中国农业银行的名字的银行是1955年成立的,1957年这个银行也被并入人民银行。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再次成立了一个农业银行,但这个银行在两年后也被并入人民银行。今天的中国农业银行是1979年成立的。 中国农业银行本来建立时的目的是为农业和农村建设提供贷款业务,但今天的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远超出了这个目的,不过对农村和农业企业提供金融业务依然是这个银行比较重要的一个服务范围。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年—1952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农村金融工作,促进土地改革后农村以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的实现,经政务院批准,于1951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农业合作银行。其任务是按照国家计划办理农业的财政拨款和一年以上的农业长期贷款,扶持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农业合作银行成立后,对所赋予的财政拨款和长期贷款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1952年由于精简机构而撤销。 第二阶段(1955年—1957年) 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增加对农业合作化信贷支援的要求,根据当时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和参照苏联做法,经国务院批准,1955年3月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其任务主要是办理财政支农拨款和农业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贷款对象主要限于生产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民,贷款用途限于农业生产,其他农村金融业务仍由人民银行办理。195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 第三阶段(1963年—1965年) 1963年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中,国家采取加强农业的措施,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支援。为了加强对国家支农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农村各项资金的统筹安排,防止发生浪费资金和挪用资金的现象,1963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建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中国农业银行的决定,这次农业银行机构的建立,从中央到省、地、县,一直设到基层营业所。但是,在精简机构的形势下,经国家批准,1965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合并。 第四阶段(1979年—1994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明确提出“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决定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后的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农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 第五阶段(从1994年4月起) 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督和管理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安排部署,1994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中国农业银行分设成立,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等政策性业务与农业银行分离,农业银行开始按照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逐步探索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1996年8月,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合作经营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经营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业银行认真贯彻执行《决定》的有关精神,在矛盾多、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统一思想,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省级以下分支机构的设立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的改革。1997年,农业银行基本完成了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一身三任”的历史使命,开始进入了真正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新的历史时期。 有望接受中央汇金公司注资 2007年1月,中国证券报消息,中国农业银行有望在上半年接受中央汇金公司的注资。注资将在农行的股改审计后进行,注资金额在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这被外界认为是改善农行资产负债表、启动其上市进程的行为。 参考资料 * 农行股改全面审计开始 汇金注资有望上半年成行 (http://news.hexun.com/1719_2036092A.shtml) 外部链接 * 中国农业银行 (http://www.abchina.com/)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受中国国务院领导。 成立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4年4月19日发出的《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5号)成立的。 组织结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行总行一级法人制,总行行长为法定代表人。在机构上实行机构设置上实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制。系统内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各分行在总行的授权下开展各类活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其分支机构必须经银监会批准设置。根据其官方数据,截止2005年2月,设立省级分行30个;地级分行(含省级分行营业部)329个,县级支行1606个、办事处3个。暂未在西藏自治区设立分支机构。现有员工5.9万人 业务范围 中国农业银行的具体业务范围是有国务院根据当时国情来确定的。自成立以来,已经经过了多次的调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 办理粮食、油料、棉花收购、储备、调销贷款; 办理肉类、食糖、烟叶、羊毛等国家专项储备贷款; 办理中央与地方对上述补贴资金的拨付,为粮食风险基金开立专户并办理拨付; 办理业务范围内的存款; 发行金融债券; 办理国际结算及与外汇相关业务。 办理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业务。 资金 来源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人民币。 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 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 所发行的金融债券; 财政拨付的支农资金; 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 其中,长期依靠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在贷款,市场化筹资力度从2005年开始加大。根据官方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余额5692亿元,金融债券余额810亿元。 运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营资金目前主要用于粮食、油料、棉花收购、储备、调销及肉类、食糖、烟叶、羊毛等流动资金贷款。 历史 1994年4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批准其章程和组建方案。 1994年6月30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式接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划转的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 1995年3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本完成省级分行组建。 1996年8月至1997年3月末,增设了省以下分支机构,基本实现了业务自营。此前,业务由中国农业银行代理。 1998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食、棉花企业附营业务等划转有关国有商业银行。 对外交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亚太农协的正式会员,总行行长被选为其执行委员会的中国执行委员。 与日本农林渔业公库、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签订了双边业务合作协议。 1997年7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农村信贷扶贫国际研讨会。 2000年10月,在北京承办了亚太农协第42届执委会会议。 2003年9月,在北京承办了亚太农协第14届大会暨第46届执委会会议。
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止2003年底,中国光大银行已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个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分支机构370多家,成为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出口信用机构,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之一。目前在中国国内8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和5个代表处,在境外设有东南非代表处和巴黎代表处,与14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各类境外投资的政策性融资主渠道、外国政府贷款的主要转贷行和中国政府援外优惠贷款的承贷行,为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职责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主要业务范围 办理出口信贷(包括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 办理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类贷款; 办理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提供对外担保; 转贷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 办理本行贷款项下的国际国内结算业务和企业存款业务; 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筹集资金; 办理国际银行间的贷款,组织或参加国际、国内银团贷款; 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 从事自营外汇资金交易和经批准的代客外汇资金交易; 办理与本行业务相关的资信调查、咨询、评估和见证业务; 经批准或受委托的其他业务。
中国网上银行测评 中国网上银行测评是国内著名财经网站和讯网的独家自有测评。 2007年1月27日,“中国网上银行测评”结果正式公布。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获得卓越级银行殊荣,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被评定为优秀级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被评定为良好级银行。 和讯网自2006年2月8日隆重推出“中国网上银行测评”以来,市场各方反响热烈,历时一年,和讯再度推出第二期“中国网上银行评测”,从用户角度出发,对16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进行实地测评。 本期测评在第一期测评的基础上,对测评指标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对某些重要指标进行了深度细分与合并,并增设了部分新的指标。新的指标体系集合了多家机构及业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测评结果更能够体现网上银行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仔细研究本次测评结果可以发现,银行在加强网银安全措施方面,朝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做到安全与便捷兼顾;银行投资理财业务渐火,凭借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正在变成金融产品超市;网上银行现金账户管理走向个人,银行对个人现金管理业务越来越重视;银行对新业务的反应速度加快,如电子客票的推出,在这方面,股份制银行的表现更为突出。 在过去的一年中,网上银行获得了快速发展,网银整体水平较去年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又以"业务"方面提升最快。随着新功能新服务的陆续增加,网上银行正日渐走向成熟。
中国民生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A股股票(6000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0月26日,民生银行成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股东包括刘永好家族的新希望集团,张宏进的东方集团,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史玉柱等。民生银行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公开上市。 截至2005年底,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武汉、大连、杭州、南京、重庆、西安、福州、济南、太原、石家庄、成都、宁波、天津、昆明、泉州、苏州等地设立了二十家分行,在汕头设立了直属支行,机构网点达到240家,与境外78个国家和地区的749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港交所:939),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总部设在北京,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原名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主要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计划确定的基本建设资金。中国建设银行是首间以全流通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同时是首间在中国大陆登记的公司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历史 1994年,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建设银行将代行的财政职能和办理的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1996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2004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资产总规模30,830.22亿元,所有者权益1,070.63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一级资本排序中位居第21名。在中国的银行里排名最高。 2004年9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成立,承继中国建设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及相关资产和负债。 在全国范围内,中国建设银行拥有约14,500家分支机构,约12,500个自动取款机,还是中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银行之一。截至2004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在国内总贷款中所占份额约为12%,总存款份额约为13%,总资产约为39,100亿人民币。 2005年6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于北京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关于战略投资与合作的最终协议。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设银行进行投资,最终持有股权可达到19.9%。 7月4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淡马锡控股就战略合作事宜达成一致并签署最终协议。根据协议,淡马锡将在建设银行计划的海外首次公开发行时以公开发行价格认购10亿美元的股份。 2006年7月13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公告,启用新国际顶级域名WWW.CCB.COM。 8月11日香港收市后,恒指服务公司宣布把建行在9月11日起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是首间国企公司成为香港蓝筹股。 10月20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以97.1亿港元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