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户经纪商(transfer agent)是替上市公司登记股东名册及股数,将股票证券由买者转移给买者,负责寄发股利和股东大会开会通知及邮寄投票委托书等的经纪商。他们通常是由银行或信托公司来执行,但也可由股票上市公司自己来执行。
简介 江恩的分割比率是以8为基础的,也就是江恩的分割比率是百分之五十( 二分之一),其次是百分之二十五(四分之一)和百分之七十五(四分之三), 再其次便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三、八分之五及八分之七。 使用 我们在研究深沪股市的走势图时, 可以发现大量的实际例证来证明江恩分割比率的有效性。我们看上证指数周线图图例。92年11月20日,股指周线图收盘数为401点。 经过13周的上升,涨至93年2月19日,周收盘指数为1499.7点。上涨幅度 1100点, 这一周股指最高点为1558点,随后开始下跌,经过6周的下跌,至93年4月2日, 周收盘指数 944点,下跌幅度556点,约为上涨幅度的二分之一, 下跌时间也约为上涨时间的二分之一。 通过以上例证。我们可以了解到江恩百分之五十分割率的重要性。
什么是非贸易外汇收入 非贸易外汇收入是指不属于对外贸易范畴的外汇收入非贸易外汇收入的范围 凡是不通过对外贸易途径所实现的外汇收入,均属非贸易外汇收入。如:海运收入,航空收入,铁道收入,邮电收入,金融企业收入,保险收入,出口图书、影片、音像制品、邮票收入,旅游及旅游商品收入,侨汇收入,对外承包工程收入,输出劳务收入,关税及税款收入,外币兑换收入,驻华机构汇款收入,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上缴的外汇利润,国外援助及捐赠收入,广告、修理、展览、检验、租赁收入,经营房地产收入,经营股票、债券收入及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非贸易外汇收入帐户的建立 1.从1993年1月1日起,财政部在中国银行总行建立非贸易外汇收入总帐户。 2.各地财政部门在当地相应的中国银行分、支行建立非贸易外汇收入分帐户。 3.各级财政部门均应为当地创汇单位建立非贸易外汇收入明细帐户。 4.财政部门与银行建立上述帐户时,应互留印鉴。非贸易外汇收入的入库 1.各创汇单位实现的非贸易外汇收入,应在中国银行或其他指定银行办理结汇手续。中央单位的外汇收入结汇后,记入财政部在中国银行总行开立的总帐户;地方单位的外汇收入结汇后,记入地方财政部门在当地中国银行开立的分帐户。 2.凡在中国银行办理结汇的创汇单位,每季度终了10日内应持供办理留成用的结汇水单及“留成外汇计算表”一式四联,到中国银行进行核对。经核对无误后,由银行在“留成外汇计算表”上加盖“结汇已核对,请财政部门审核留成”章确认。第一联作为中国银行收入财政部门非贸易外汇收入帐户的记帐凭证;第二联作为财政部门收入创汇单位非贸易外汇收入明细帐户的记帐凭证;第三联作为财政部门审批留成的依据;第四联由创汇单位留存。 3.凡在其他指定银行办理结汇的非贸易外汇收入,结汇银行应及时向当地中国银行办理外汇移存。创汇单位在申请审批留成额度时,应持结汇水单及留成外汇计算表到结汇银行进行核对,经汇银行须核对确认,然后,由结汇银行持创汇单位的留成外汇计算表和中国银行办理移存的有关单据向中国银行证实申请审批留成额度的外汇收入确已移存到中国银行,由中国银行在该留成外汇计算表上加盖“结汇已核对,请财政部门审批留成”章确认。中国银行将第一联留作本行记帐凭证外,其余三联由结汇行退创汇单位,由创汇单位据此向财政部门申请审批留成额度。 4.对于不办理外汇留成的创汇单位的非贸易外汇收入,中国银行应根据国家现汇外汇收入月报表中非贸易外汇收入全年合计数扣除本年已办理申请审批留成额度的非贸易外汇收入额后,按其差额填制不办理留成的非贸易外汇收入入帐通知书,一式两联,第一联由中国银行加盖公章后交财政部门作为收入非贸易外汇收入帐户的记帐凭证;第二联作为中国银行收入财政部门非贸易外汇收入帐户的记帐凭证。 5.中国银行应及时向财政部门发送对帐单一式三联,经财政部门核对后加盖公章退回中国银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退库 财政部门对核拨给创汇单位的外汇留成部分应从非贸易外汇收入帐户中退库。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主管部门汇总并经中国银行确认的“留成外汇计算表”审核无误后,填制“非贸易外汇调拨单”并加盖财政部门印章。第一联作为财政部门办理退库的记帐凭证(中央单位的直接从总帐户中退库,地方单位的从分帐户中退库);第二联作为银行核减财政部门非贸易外汇收入帐户的依据;第三联作为收入留成外汇帐户的入帐凭证;第四联作为创汇单位的留成依据。
单独海损(Particular Average) 什么是单独海损 单独海损与共同海损相对应,是指保险标的物在海上遭受承保范围内的风险所造成的部分灭失或损害,即指除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这种损失只能由标的物所有人单独负担。 单独海损并非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作出的牺牲,而是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其他原因直接造成的船舶或货物的损失。 单独海损的特点 与共同海损相比较,单独海损的特点是: 1、它不是人为有意造成的部分损失。 2、它是保险标的物本身的损失。 3、单独海损由收损失的被保险人单独承担,但其可根据损失情况从保险人那里获得赔偿。根据英国海上法,货物发生单独海损时,保险人应赔金额的计算,等于受损价值与完好价值之比乘以保险金。 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联系表现在: 1、从性质上看,二者都属部分损失。 2、共同海损往往由单独海损引起。 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区别表现在: 1、造成海损的原因不同。单独海损是由所承保的风险直接导致的船、货的损失,而共同海损是为解除或减轻风险,人为地有意识地采取合理措施造成的损失。 2、损失的承担者不同。单独海损的损失,由受损者自己承担,而共同海损的损失则由受益各方根据获救利益的大小按比例分摊。 3、损失的内容不同。单独海损仅指损失本身,而共同海损则包括损失及由此产生的费用。 本条目在以下条目中被提及 水渍险 船舶保险 财务英语英汉对照表 财务英语英汉对照表 (P-Q) 关键字单独海损,Particular Average,Particular average.
什么是深度实值期权深度实值期权是指平值和实值期权(买权)平值期货价格与执行价格相差越大,实值额越大。 目录 1深度实值期权的内容 深度实值期权的内容 深度实值期权包括内涵价值与时间价值,而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价格则全部由时间价值构成,并且虚值程度越深,时间价值越低。 从绝对值来看,买入深度虚值认沽期权方法的收益最低,但这仅仅是1手的投资效果,如果将1手深度实值期权的权利金7400元用于买入深度虚值期权,则可以买入30手深度虚值期权,那么价格一旦下跌,其绝对收益必将远远大于其他两种对冲方法。在实际交易中,投资者可根据持有现货量来合理搭配期权手数。 收益方面,利用深度实值期权对冲最为直接,收益高,但收益率低。
发展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受到债务严重困扰的局面。衡量一个国家外债清偿能力有多个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上一年出口收汇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这一指 债务危机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就说明外债负担过高。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其到期的外债本息,要求推迟90天,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全部发展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国。80年代这场债务危机的特点:①私人银行贷款增长较政府间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②短期贷款比重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③贷款利率浮动的多于固定的。 严重的债务危机无论对于债务国,还是对于发达国家的债权银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国际金融组织的有关各方为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包括债务重新安排、债务资本化及证券化等。尽管众多措施对缓解债务危机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国际债务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债务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1989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余额已高达126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债务余额与当年出口额的比率高达187%,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这一比率更高达371%,发展中国家的偿债率为22%,而在债务形势严重的拉美国家,这一比率高达31%到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341万亿美元。 原因 债务危机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各发展中国家内部因素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为了加快增长速度,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借入的外债未能迅速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高投入,低效益,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从外部因素看,导致债务危机的原因包括:①国际经济环境不利。8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萧条,是引发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②70年代后期,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 债务危机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国际信贷紧缩、对发展中国家贷款中私人商业贷款过多,也导致80年代的债务危机。③美国80年代初实行的高利率,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债务危机的爆发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影响。对此,国际金融机构联合有关国家政府和债权方银行进行了多次对发展中国家债务的重新安排,达成了一些延期支付协议,使危机有所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加强了相互间的联合与协调,使危机得到进一步缓和。 80年代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6点原因: ①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两次石油提价导致许多国家国际收支出现创纪录的逆差,同时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产油国则出现巨额顺差。 ②这些顺差大部分被存入银行用于贷款,或者资金回流。 ③受70年代后半期负数实际利率的刺激和被商业信贷人的热情所鼓舞,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股借款热潮。 ④许多债务国把借入的资金用于(或错误地用于)扩大消费,或投入那些低收益率的项目中(特别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 ⑤借款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几乎贯穿于整个80年代。 ⑥为了消除70年代普遍严重的通货膨胀状况,发达工业国家采取了放慢经济增长、大幅度提高利率等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使债务国的出口机会大大减少,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债务国的还债能力。 (一)市场秩序方面的原因1、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首先,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没有真正理顺,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责任心不强,以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对债务只好拖欠。其次,公司制的实行和股份制改革没有走上正轨。一方面由于主管机关对公司的设立条件审查不严,特别是对注册资金到位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监督,以致许多不符合公司设立条件的经济组织登记为公司,这种公司成立后大多靠贷款维持运营,有的甚至靠诈骗度日,拖欠债务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另一方面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的经济能力,对外大量募集股份或发行债券,由于事先对经营前景估计不足,最后往往留下负债累累的烂摊子。再次,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不明确,以致一些人滥用权力,挥霍和侵吞企业财产。 2、地方、部门、行业保护主义严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涉及到该地区、该部门、该行业的利益,有关地区、部门、行业就大量采用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对内实行特殊保护与扶持,对外进行歧视和排挤,致使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其他行业的债权人无法行使其债权。当前,保护主义在行政执法、金融乃至司法部门表现比较突出,以司法部门为例,一些审判机关、审判人员对外地企业起诉本地企业要求履行债务的,在立案时进行百般阻挠,在审理时一味包庇、袒护本地当事人,在执行时故意拖延、推逶甚至拒绝。3、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一些企业为谋取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商业贿赂、发布虚假广告等手法推销残次伪劣产品,骗签合同,或者借机占领市场、挤垮竞争对手。这样做的后果使受害企业产品积压,陷入危机,只好靠举债、拖债度日。 (二)企业自身的原因债权人企业的原因主要有:1、订立合同时的失过。首先是订约前不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结果上当受骗、货款两空,或者是货款久拖不得;其次是订立的合同条款不完备、形式不规范,或者是对标的物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约定不明,或者对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规定不清,或者不去办理法律规定的审批、登记、公证手续等等,导致合同无效或责任不清;第三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规定的担保方式保护自己,从而使自己债权的实现失去保障。2、履行合同中的欠缺。首先是不及时行使自己的债权,不在法定或约定的履行期限内催收货款,结果由于债务人企业的债权人不断增多,债务数额不断扩大,以致于其无力偿还,只好任其拖欠;其次是对自己的违约行为不重视,如因提供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而导致对方提出索赔时,不积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给予赔偿,致使对方以此为借口拖欠债务;第三是对债务人企业的分立、合并、撤销、破产等情况不能密切关注,对其财务变化一无所知,因而在对方清算过程中不能及时介入参加受偿。最后是在对方对第三人享有债权时,不依法行使代位权,在对方擅自向第三人转移资产以逃避债务时,不依法行使撤销权等等。3、请求权行使的懈怠。在对方违约后,债权人本应及时行使请求权,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但在实践中,一些债权人往往怠于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既不及时同债权人协商进行处理,也不及时请求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予以解决,以至超过诉讼时效,从而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保证自己债权实现的权利。债务人企业的主要原因有:1、盲目上项目,资金不足情况严重。2、报复性违约现象大量存在。在他人对企业有违约行为以致拖欠债务时,本企业对第三人的债务也不履行;3、财务管理混乱。4、社会负担沉重,无谓支出过多 解决途径 在缓解或解决债务危机方面,除已有的各种方案之外,还有三项因素至关重要: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其内涵包括增加国际贸易制度的开放程度和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筹资成本;②债务国作出有力而持续的调整努力,其内涵包括促进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并从根本上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③提供充分的外部资金流量额,扭转债务国资金向债权国倒流的趋势,这就要求发掘新的融资渠道,促进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形式。 法律救济 (一)当事人协商清偿债务。中国《民法通则》和去年实施的新《合同法》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有权自主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债务的清理也应属于意思自治的范畴,因此,当事人协商清偿债务的行为应得到法律的认可。协商清偿债务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中断时效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债务人不守信用,拒不履行偿债协议,就只能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 债务危机(二)诉讼清偿债务。协商偿债是私力救济的手段,而法院的强制偿债是公力救济。当事人双方不能协商偿债时,债权人企业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的判决保证自己债权的实现。当然,协商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可不经协商直接向法院起诉。 (三)破产还债。当债务企业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作为债权人的企业应依法及时地申请债务人企业破产,保证自己的债权最大限度地满足。 (四)兼并清债。兼并清债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以现金购买或者以股份交换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份,将其他企业吸收合并而使之失去法人资格或者对其他企业形成控股,以改变其法人实体,而由存续企业或控股企业对被吸收企业或被控股企业的债务进行清偿的方式。企业兼并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组合效能,优化经济结构,并能妥善处理债务人企业的遗留问题。企业兼并后,被兼并企业的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职工由兼并企业安置,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债务的清偿,则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五)债转股。债转股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通过协商将债权人的债权按其价值折合为股份,使债权转化为股权,从而使企业债务归于消灭的偿债方式。目前债转股作为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一种重要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中存在问题还很多,有必要在实践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六)申请债权保全。债权保全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债务人不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债权,或任意处分其财产以致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依法申请有权机关采取相应措施,以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保证自己债权实现的方式。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如果说以前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和撤销权的法律依据尚不十分充分的话,那么新《合同法》中债权保全制度的确立,为债权人申请债的保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七)行使担保物权。为保证债权的实现,中国《担保法》规定在债权之上可以设定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押权,依据物权优于债权的原理,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变卖、拍卖担保物并以其价金优先受偿。但在实践中,不少债权人不注重担保物权的作用,不令债务人提供应有的物权担保,或纵使债务人提供物权担保,也不能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积极地行使担保物权,因而使自己的债权得不到实现。总之,解决企业债务危机问题尽管非常复杂,但从法律的角度上讲有多种救方法,只要企业对其债权和债务给予充分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积极大胆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采取各种法律允许的措施,企业债务问题是能够得到圆满解决的,在国有企业实现脱困的关键时刻,使企业摆脱债务危机,对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词条 泡沫经济 阿罗悖论 品牌生命周期 企业财务文化 福特主义 现代经济学 财务控制 实体经济 会计政策 银行承兑汇票 混合经济体制 补偿贸易 货币资本化 外汇汇率 国际租赁 财务分析 摩根大通公司 布雷顿森林体系 商品流通 炫耀性消费 溢出效应 货币替代 信用危机 摩根士丹利 信息不对称理论 项目融资 消费者剩余 国资委 机会成本 3F危机 巴克莱银行 规模经济理论 绿色会计 货币数量论 印花税 参考资料(1)http://www.hn48.com/ShowArticle.shtml?ID=200732322295911706.htm(2)http://www.cfeph.cn/cfeph/finance.nsf/35e31ca637491acf4825672e001a6a43/ebe723da5d8ae95f48256824000af42f?Opendocument
逆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对产品的类型和质量等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次货驱赶良货的一种现象。 保险的特性容易让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差或危险性较大的人,积极投保,身体状况健康或危险性较小的人,较不急着投保,这种倾向,称为逆选择。从定义上表述,逆选择是指投保人所为与保险人相反之选择,亦即要保人选择危险较差者购买保险或申请续保,而情况良好者则不欲购买保险或续保。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对于危险之选择观点不同,保险人选质优,或无显著不良危险之标的给以承保,而被保险人则每选择对本身有利之情况,例如选择危险程度极高之物品购买保险,此即谓之逆选择。一般而言,任意保险较易生逆选择,强制保险较少逆选择现象。
1.什么是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MPM或MPI,一般缩写m)又称为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简单地说,某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该国的人民收入增加时,就越倾向于进口国外产品。 边际进口倾向可以表示为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dM/M)*(Y/dY)与经济开放程度M/Y的乘积。因此,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边际进口倾向就越高。2.边际进口倾向有什么经济涵义? 边际进口倾向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边际进口倾向大,则每一单位增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大,乘数效应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就会较小,反之则较大。由于GDP每增加一美元而使得进口增加的美元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