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 OECD 1.涵义:英文全称是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2.历史痕迹:OECD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30个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意志、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等30个成员国。还包括国际能源代理机构、核能代理机构、欧洲交通部长会议、发展中心、教育研究和创新、Club du Sahel等6个半自治的代理机构。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猜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BPT-SA) 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概述 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和和均值方差组合理论的投资者都将资产组合视为一个整体,即单一的账户。他们象[[|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arkowitz理论]](Markowitz)中提出的那样考虑资产间的协方差。在某种程度上,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关于资产组合的选择类似于均值方差模型中的证券组合选择。均值方差理论的核心是(μ,δ)平面中的均值方差有效边界。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与之对应的则是(Eh(W),Pr{ W≤A })平面中的有效边界。在两种情况下,投资者都将选择具有较高值的μ或Eh(W)以及具有较低值的δ或Pr{ W≤A }。因此,均值方差有效边界通过固定δ下的最大值μ而获得,而单一账户行为组合理论有效边界则通过固定Pr{ W≤A }下的最大值Eh(W)而获得。因此,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中的有效组合不完全等同于均值方差模型中的有效组合。 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的内容 假设投资者时期0的财富为W0,他的目的在于使时期1的预期财富Eh(W)达到最大化 。 定理1,令单一账户证券组合选择模型为: 目标:max:Eh(W)=Σri Wi 条件:Pr{ W≤A }≤α Σvi Wi ≤W0 其中,Σvi Wi ≤W0 是预算限制条件。模型假定状态按顺序排列,以使vi/pi 相应以i递减。在此假定下可得其最优解为: Wi =0,当i不属于T时 Wi = A,当i属于T时\{sn} Wn = ( W0 -Σvi Wi )/vn ,当W0 > vn A时,超过A,式中的加和从1到n-1。T是一个状态子集,包括第n种状态sn ,且Pr{ T }≥α,但是T中不存在真子集T’使Pr{ T’}≥α。 定理1给出了一种有效的BPT-SA的解决方案,A或者α要达到一个足够高的值,就不可能受概率的限制,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不存在。 定理2、在离散状态的例子中,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具有以下的形式: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 其中b是一个正的常数。 定理3、如果在BPT-SA有效组合中,至少有三种状态都具有正的消费特征,vi/pi 明确的价值,那么,这个组合就不是均值方差有效组合。 由此可以确定单一账户行为组合理论有效边界。它就是在Pr{ W≤A }≤α的约束条件下由许多Pr{ W≤A }值和对应的最大值Eh(W)所构成的有序数对在(Eh(W),Pr{ W≤A })平面上绘出的曲线。投资者将通过有效边界最大化函数U(Eh(W),D(A))来选择最优证券组合。 从模型解的形式可以看出单一账户行为组合理论有效证券组合收益的分布形式。其收益有三种可能的结果:0,A,高于A的值Wn。这种收益分布类似于由收益为A或0的无风险债券和收益为Wn 的彩票所构成的组合的收益分布。这与弗里德曼和萨维奇所观察到的人们同时购买保险和彩票的现象是一致的。这种同时性正是单一账户行为组合理论有效证券组合的表征。 在均值方差模型中,投资者的偏好可以用函数μ-δ2/d来表示,d表示风险容忍度。在这里,对待风险的态度由单一的变数d来衡量。而在SP/A理论中,风险是多维的,其有效边界受到五个风险度量参数的影响。它们是: qs ,用来测量害怕的程度(对安全的需要); qp ,用来测量希望的程度(对潜力的需要); A,期望水平; δ,用来决定害怕与希望的相对强弱; γ,用来决定获取与害怕和希望相关的期望水平的欲望程度。 这五个参数值的变化都将会改变投资者对证券组合的选择。
什么是一般存款 一般存款或称自愿存款,是指房地产金融机构广泛吸收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手中小额零星货币资金的方式。这种存款方式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多少与存期长短由存款者自行决定,存款办法与存款利率公开。">编辑] 一般存款的优缺点 在具体业务中,分单位或个人的活期、定期、定活两便等几种类型。一般存款: 优点是:存款没有限制,方法比较灵活,存款对象为社会大众,资金来源比较广泛。 缺点在于:存款进出频繁,业务量大,期限不确定,数量不稳定,不利于长期稳定地使用资金,且吸收的存款中并不限定用于房地产业务。参考文献↑ 王贵岭主编.房地产经济.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06月第1版.
什么是对冲期权 对冲期权是指将两次期权交易或期权与期货交易结合起来应用。对冲期权的分类 对冲期权一般可分为期权与期权的对冲和期权与期货的对冲交易。 期权与期权的对冲交易案例分析 期权与期权的对冲交易是指投资者在购买某种综合股票指数的看涨期权的同时,购进一份该综合股票指数的看跌辨权合约,以一种期权的盈利来补偿另一种期权的损失。 例如,某投资者于1993年1月份购买了6月份到期、协定价格为150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股票指数的看涨期权,两个月后.该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格上涨到165,这时,该投资者净收入为(165一150)×500二7500美元,保险费点数为10.5,则保险费为10.5×500=5250美元。由于该期权到6月份才到期,如果股市继续看好,其盈利还会增加。但是,股市变幻无常,也有可能上涨反跌。这样.对该投资来说,则会前功尽弃。因此,该投资者在3月份购进一份6月份到期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看跌期权。假设3月份时的6月份到期的看跌期权的保险费点数为15.5点,则保险费为15.5×X500=7750美元。到6月份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该指数继续上升,比如上升到180点,则该投资者通过行使其看涨期权,盈利为:(180-150)×500=15000美元。减去看涨期权的保险费5250美元。净利润为9750美元。由:厂该投资者3月份还购买了一份看跌期权,当股市继续上涨时,就可让其到期作废,但购买这张看跌期权的成本要从赢利中扣除,即9750-7750=2000美元,投资者实际赢利为2000美元。第二种情况是股市从3月份开始逆转下滑,则该投资者在看涨期权上的损失可以通过行使看跌期权加以弥补。 期权与期货合约对冲交易案例分析 期权与期货合约对冲交易是指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同时,购买一份看跌期权,如果股市出现熊市,他可以利用从看跌期权中所获得的利润来弥补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中的损失;如果市场出现牛市,他将不行使看跌期权,损失其期权费,但却可以从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盈利中补偿看跌期权费的损失。 例如,某投资者预期股市看涨,便于1993年3月份购道一份6月份到期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如果到6月份股市果然上涨,投资者便可从点数增加中获得利润。但是,股市在合约到期前,也可能突然下跌。这样,投资者的损失就会很大。谨慎的投资者一般是不会甘冒这一风险的,他会在购买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时,购进一张金融期货市场概论看跌期权。一旦股市下滑,他便可以从看跌期权中赚取的利润来弥补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中的损失。当然,如果股市看好,该投资者就不行使看跌期权,然后从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上的盈利中扣减呐买看跌期权的费用,从而使投资控制在一定的风险之中去取得最大的盈利。
代销发行 代销方式,指由国债发行体委托代销者代为向社会出售债券,可以充分利用代销者的网点,但因代销者只是按预定的发行条件,于约定日期内代为推销,代销期终止,若有未销出余额,全部退给发行主体,代销者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因此,代销方式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l 不能保证按当时的供求情况形成合理的发行条件; l 推销效率难尽人意; l 发行期较长,因为有预约推销期的限制。 所以,代销发行仅适用于证券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秩序不良、机构投资者缺乏承销条件和积极性的情况。
概述 帐篷城(tent city)是指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萧条失去一切而对未来绝望的人们,沿着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曼多的美国之河两旁建起很多简易帐篷作为藏身之所。如今,这种情景又回来了,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因经济危机失去工作和住宅的美国公众,被迫在美国之河旁边的荒地中重新搭起帐篷。而像这样的“帐篷城”,在美国各地还有很多。 简介 帐篷城是指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萧条失去一切而对未来绝望的人们,沿着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曼多的美国之河两旁建起很多简易帐篷作为藏身之所。如今,这种情景又回来了,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因经济危机失去工作和住宅的美国公众,被迫在美国之河旁边的荒地中重新搭起帐篷。而像这样的“帐篷城”,在美国各地还有很多。 在野外等死 建筑工人吉姆-吉布森是四个月前到达“帐篷城”的,他一直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工作,没想过会再找一份工作,但六个月前他失业了,而且迅速花光了积蓄。他被迫搬入汽车旅馆,没有工作收入的他只能靠变卖财产度日。最后,他用仅剩的30美元购买了一顶单人帐篷,来到了“帐篷城”。他说:“我从未想到过,自己有一天竟然要到荒郊野外等死。” 在他的帐篷中,只有几件换洗衣物、一个睡袋以及毛毯。他失去了能失去的一切,包括家人的照片、一生积攒的财产。他说:“我卖掉了它们,还有一些送人了。你看我这里哪有地方放它们?”吉姆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有5个成年孩子,但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的下落。他说:“他们不知道我在哪里,我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但是我担心,有一天他们可能也会花光支票,跟随我的脚步来这里。” 吉姆和他的新朋友安东尼、托马森等人坐在塑料椅子上,围着一个沸腾的蒸煮罐,里面是当地慈善机构捐赠的各种食品。他们互相作伴,当攒够汽车票的钱后,就出去找工作,包括每小时7美元的发传单工作。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四五个新帐篷出现。 “帐篷城”遍地开花 据统计,沿着美国之河搭建帐篷为家的人有300多人,而且正在以每周50人的速度增加。加州1月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10.4%,加州正承受着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曾有一天之内500人失去住宅的情况发生。 当地慈善机构已经不堪重负,无法对这些人提供进一步帮助。“物质利益”慈善组织负责人约翰-伯尔克说:“我们帮助的人们,大都是贫民阶层。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包括建筑工人、农场工人、零售工人以及餐旅馆服务员等中产阶层,也开始寻求帮助。” “帐篷城”没有卫生和活水系统,吉姆尽力清洁自己住的地方,他的蓝色防水油布上堆积了很多垃圾。萨克拉曼多属于地中海气候,近来连续数天的大雨已经让这里陷入一片泥泞。 在河对岸的另外一个“帐篷城”,居住着650多名无家可归者。慈善团体正在呼吁加州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安全天堂”,包括必备的生活设施和垃圾处理系统。“物质利益”组织称,“帐篷城”已经从一年前的零散几个,发展到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他们估计,仅萨克拉曼多的50万人口中,就有4000多名无家可归者,其中近半人可以进入庇护所,而另外2000多人却不得不住在街头或者“帐篷城”中。 吉姆说,他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离开“帐篷城”,尽管他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时候。他说:“这些年来,加州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中,我从未想到过自己会失去工作,人们都没有为此做好准备。现在,经济危机已经触底了。” 不择手段保工作 没有工作的人日子难熬,依然有工作的人,日子同样不好过,据《时代》周刊报道,在经济危机中,他们每天需要面对失业的威胁,为了保住工作,他们甚至不惜不择手段。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哈里斯互动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性人力资源服务商艺珂人事顾问公司,分别对1200名美国工人和全世界70万名工人进行调查,希望那个了解经济危机对人们职业和工作态度的影响。其中,28%的回应者表示,他们会采取包括撒谎、夸大其词以及陷害等手段保住自己的工作,即使这些行为违反了职场的“道德准则”。 艺珂人事顾问公司高级副总裁伯纳蒂特-肯尼说:“人们非常害怕失去工作,他们感觉自己正受到威胁。为此,为了保住自己的生计,将有更多人可能采取不道德的方式。”他们的调查显示,持这种态度的年轻人最多。在18岁到34岁的人中,40%的回应者表示,为了保住工作,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为了预防职场不道德行为越演越烈,肯尼建议,公司应该尽快制定道德规范和相关政策,并经常讨论、鼓励职工遵守这些规范。他还警告公司职工们要更加小心,否则你可能失去你的一切。(同文) 加州民众深陷房产危机 首府变成“帐篷城”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6日报道,150多年前,美国加州曾掀起一股淘金热,满怀发财梦想的人们涌向加州,他们沿着河边搭起一片帐篷,作为栖身之所。今天,帐篷再次出现在加州首府萨克拉曼多城。受经济危机影响,加州民众深陷住房危机之中,大量民众失去房屋,纷纷在空旷处搭帐篷度日,这里俨然变成了一座“帐篷城”。 美国加州大量失去工作和住房的人由于无处栖身,在萨克拉曼多郊区的空旷之地搭起帐篷作为暂住地。如今,这个“帐篷城”的面积已经扩大到数万平方米,而且还以每周增加50人的速度正不断扩大。加州政府估计,住在“帐篷城”的居民多达1200人。比起好莱坞的绚丽和富有,这里的景象令很多美国人感到震惊。 “帐篷城”的条件非常简陋,没有自来水供应,也没有合适的卫生设施。许多居民必须要步行好几公里前往汽油站或者便利店买一瓶水。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经常有慈善机构来这里分发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在看到这些家庭如此贫困、生活条件如此简陋后非常难过,但他表示,加州目前正面临财政预算危机和高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政府根本无力救助。 作为美国最强大的州之一,加州的国民生产总值曾经几乎与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但现在却深陷经济衰退和住房危机之中。2008年,加州曾在一天之内有500多人失去住房,许多昔日的中产阶级家庭,现在过着和第三世界民众差不多的生活。 民众期望 现在,这些住在“帐篷城”中的人,都在盼望着奥巴马总统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尽快见效,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并让他们重新拥有住房。(沈姝华)
NOB与TED价差 NOB价差(NOTES OVER BONDS)是指在芝加哥交易所上市的美国政府债券期货合同中10年期债券与20年期债券期货之间的价差交易。 TED价差是指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短期利率期货市场中,90天期的美国政府短期债券期货与3个月期的欧洲美元存款期货之间的价差交易。
简介 风险自留(Risk Self-retention) 风险自留也称为风险承担,是指企业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即指一个企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弥补损失。 保险和风险自留是企业在发生损失后两种主要的筹资方式,都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风险自留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中较为盛行。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等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保留下来的项目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客观性质,即既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不改变项目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方式 风险自留既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无计划的。无计划的自留 产生于几种原因:(1)风险部位没有被发现。(2)不足额投保。(3)保险公司或者第三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来补偿损失,比如由于偿付能力不足等原因。(4)原本想以非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至第三方,但发生的损失却不包括在合同的条款中。(5)由于某种危险发生的概率极小而被忽视。在这些情况下,一旦损失发生,企业必须以其内部的资源(自有资金或者借入资金)来加以补偿。如果该组织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则只能停业。因此,准确地说,非计划的风险自留不能称之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措施。有计划的风险自留 也可以称之为自保。自保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它是风险管理者察觉了风险的存在,估计到了该风险造成的期望损失,决定以其内部的资源(自有资金或借入资金),来对损失加以弥补的措施。在有计划的风险自留中对损失的处理有许多种方法,有的会立即将其从现金流量中扣除,有的则将损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分摊,以减轻对单个财务年度的冲击。从整体上来讲,主要的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将损失计入当前发生的费用 应当注意到企业这样做是一种有意识的决策。一般适合于企业中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程度小的风险,它构成了企业中经常发生而又无法避免的费用,比如机动车的修理费,偷盗造成的损失等等。建立内部风险基金 这是一项专门设立的基金,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损失发生之后,能够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来抵补损失。它主要有两种方式: (1)以年为单位,每年以营业费用的形式建立基金,发生损失后以该基金抵补。它与以当前费用扣除损失的方式较为相似,也是适用于发生频率高,损失金额少的风险损失。 (2)将损失在一个以上的会计年度进行分摊。它适用于发生频率低,损失金额多的风险损失。建立外部风险基金 指企业逐期支付一定的捐纳金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代为积累和管理基金。与传统的的保险不同的是,一旦出险,保险公司的赔偿以基金中的数额为限。在实际中,企业通常会就超过基金积累额的损失与保险公司达成一定的保险协议。也就是说,企业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保险公司赔偿一部分超过基金总额的损失。与内部风险基金相比较,外部风险基金的罅出金可以作为费用扣除掉,但不利的是,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保险公司。借入资金 指企业准备在发生损失后以借入资金来弥补损失。这要求企业的财务能力比较雄厚,信用好,能在危机的情况下筹到借款。选择原因 企业选择风险自留作为风险筹资的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该风险是不可保的 比如说一些巨灾损失,如地震,洪水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取风险自留的管理措施往往是出于无奈。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损 失比如保险人规定一定的免赔额,以第一损失赔偿方式进行赔偿,采用共同保险的方式或者以追溯法厘定费率等等。作为一定的补偿,保险人会让渡一部分保费,也就是收取比较低的保险费。企业自愿选择自留的方式承担风险 对于某种风险,该企业认为自留风险较之投保更为有利。企业通常考虑的因素有: (1)企业自留风险的管理费用(RC)小于保险公司的附加保费(IC),这样,风险自留就可以节省一部分附加保费。对于风险自留中将损失计入当前发生费用和建立内部风险基金两种方法,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流通资金或损失基金不足以补偿损失的情况下,借款或变卖资产所遭受的损失。对于建立外部风险基金的方法,管理费用包含企业交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以及基金不足时企业遭受的损失。对于用借入资金进行风险自留的方法,管理费用是企业在遭受损失后的借贷成本,在这里,由于大部分费用是企业发生损失后才发生的,因此应当计算其期望值。另外应当注意的一点,无论是那种风险自留的方法,管理费用还应当包括企业因为自担风险而产生的焦虑成本,准确地说,就是企业因为自留风险而无法专心于主业的经营而造成的损失。 (2)企业预计的期望损失(RE)小于保险公司预计的期望损失(IE)。也就是说,企业认为保险公司将纯保费定得过高,不投保可以节省一部分纯保费。 (3)企业自留的机会成本(RO)比投保的机会成本(IO)要小。投保的机会成本就是保险费自身及其投资收益: IO=P(1+r)t 式中IO为保险的机会成本;P为保险费;r为资本收益率;t为衡量的时间。 而自留风险的机会成本可用下式表示: RO=[RE+RC+X](1+r)t-(1+i)t 式中:RE为企业预计的期望损失;RC为企业风险自留的管理费用;X为剩余基金数额;i为基金的收益率。 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假设,假设损失和管理费用是在期初支付的,而实际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将发生损失的金额和支付的费用折算为现值。 (4)企业还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税收。无论是将损失计入当前发生费用,建立基金还是借款,企业往往得不到税收上的减免,而保费的支出却是可以免税的。例如,美国国内收入管理局规定,投保的保险费支出可以免税,但自保计划中提存的基金不视为保险费用。而仅在损失发生时视为费用进而从所得中扣除。用RT来表示在衡量的时间内企业需要支付的所得税的期望值的折现额,用IT来表示在衡量的时间内企业投保需要支付的所得税的期望值的折现额。当企业的期望损失与风险管理自留的管理费用之和小于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时,会有RT>IT,这是不利于企业进行风险自留的一个因素。 企业在决定用投保还是用风险自留作为风险筹资的手段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当IC+IE+IO+IT>RC+RE+RO+RT时,企业采用风险自留在经济上更为有利。 当IC+IE+IO+IT<RC+RE+RO+RT时,企业采用投保在经济上更为有利。其它条件 对于发生频率高,损失程度小的风险,企业往往采用风险自留的手段更为有利。这是因为损失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发生的损失总额会比较稳定,采用风险自留作为管理风险的手段,焦虑成本和管理费用比较低,投保会令企业觉得得不偿失。对于发生频率小,造成损失金额多的风险,企业则会在风险自留和投保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从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风险自留的手段取代保险的手段来处理频率小,损失程度大的风险。但应注意,企业采用风险自留的手段来处理这些风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条件:(1)企业具有大量的风险部位。(2)各风险部位发生损失的情况(概率和程度)较为相似。(3)风险部位之间相互独立(特别是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地理分布)。(4)企业应具有充足的财务力量来吸收损失。 显然,只有当企业的力量比较强大,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拥有多家分支企业的时候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分支企业的数量增加,可以在其内部分摊损失,具有较好的损失管理经验,筹资能力增强,会逐渐用风险自留来取代保险管理一些损失风险。在风险自留形式的选择上,企业往往会选择建立内部基金。因为建立内部基金在提供弥补损失的一定流动性的同时,不会给财务带来过大的冲击,而且不必向第三方支付费用,另外还能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具体措施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 很多自留财产损失和责任损失的决定都不包括任何正式的预备基金。损失发生后,组织只是简单的承受这种损失,将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摊入经营成本。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细节,但是如果损失在不同年度里波动很大,那么较大的损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可能被迫在不利的情况下变卖资产,以便获得现金来补偿损失。此外,企业的损益状况也有可能发生剧烈波动。显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那些损失概率高但是损失程度较小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识别将这些风险损失直接打进预算。建立意外损失基金 意外损失基金的建立可以采取一次性转移一笔资金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定期注入资金长期积累的方式。企业愿意提取意外损失基金的额度,取决于其现有的变现准备金的大小,以及它的机会成本。企业每年能负担多少意外损失基金,则取决于其年现金流的情况。建立意外损失基金的方法能够积聚较多的资金储备,因而能自留更多的风险。但是,它有一个不足之处是,按照税务和财务法规,损失费用不可预先扣除,除非损失实际已经发生,而向保险公司缴付保险费却是税前列支。建立此项基金的财源一般是税后的净收入。这一缺陷也说明了为什么许多大公司要设立自己的专业自保公司。借入资金 风险事故发生后,企业可以通过借款以弥补事故损失造成的资金缺口。企业某部门受损,可以向企业或企业其他部门求得内部借款,以解燃眉之急,这样会有一定困难。即使借贷成功,由于需求的迫切,也将导致利率提高或其它苛刻的贷款条件。当意外损失发生后,企业无法依靠内部资金度过财务危机时,企业可以向银行寻求特别贷款或从其他渠道融资。由于风险事故的突发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企业也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前,与银行达成一项应急贷款协议,一旦风险事故发生,企业可以获得及时的贷款应急,并按协议约定条件还款。专业自保公司 专业自保公司是企业(母公司)自己设立的保险公司,旨在对本企业、附属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风险进行保险或再保险安排。在《财富)75oo强企业中有70%的企业设立了专业自保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试行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可算是我国大型企业第一个专业自保公司的雏形。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保险成本降低,收益增加。专业自保公司由于可以不通过代理人和经纪人展业,节约了大笔的佣金和管理费用,其保险费率与本公司或行业内部的实际损失率比较接近,因而可以节省保险费开支。优于其它自保方式的一个因素是,向专业自保公司缴付的保险费可从公司应税收入中扣除。(2)承保弹性增大。传统保险的保险责任范围不充分,保险公司仅承保可保风险,其风险范围不能涵盖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不能满足被保险企业多样化的需要,而专业自保公司更易于了解客户面临的风险类别和特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扩大保险责任范围,提高保险限额,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更为灵活的经营方略,开发有利于投保人长期利益的保险险种和保险项目。(3)可使用再保险来分散风险。许多再保险公司只与保险公司做交易。通过设立专业自保公司可以使企业直接进入再保险市场,以此分散风险,扩大自己的承保能力,有剩余承保能力的还可以接受分保。高级形式 建立专业自保公司是企业用内部基金进行风险融资的高级形式。第一批真正的专业自保公司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组成。当时的英国石油公司、帝国化工公司和尤尼来伟公司等都为承保它们自己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在英国开设了保险公司。在过去的20年中,建立专业自保公司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到1996年,在北美、欧洲、亚洲的23个自保营业地中已注册登记的自保公司已达3600家。我们还可以来看以下一些国家拥有的自保公司的企业所占比重: 国家 自保公司所占的比重 美国 5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90%拥有自保公司 瑞典 5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90%拥有自保公司 英国 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80%拥有自保公司 法国 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10%拥有自保公司 德国 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5%拥有自保公司 意大利 1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5%拥有自保公司 (资料来源:《国际风险与保险》,小哈罗德·斯凯博等著) 建立专业自保公司与传统的用内部基金进行风险融资相比较,除了可以节省费用,获得投资收益,承保一些保险公司不保的风险外,还可以进入再保险市场,享受更为低廉和优质的服务,或多或少地享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一些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自保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风险融资。 从专业自保公司的发展来看,它更有利于突破保险的传统观念,不断扩大经营的领域,将业务拓展到金融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政府管制风险等,使自保公司成为一个风险融通的管理者,而不仅仅是一个保险公司。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前景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风险自留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手段在我国企业中却由来已久。我国企业进行风险自留的思想一般也较为朴素,对于发生频率高、损失金额小的风险损失往往是作为费用冲销掉,而对于发生频率低、损失金额大的风险损失,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是投保的筹资方法,或者干脆就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期望损失不会发生,而一旦发生,如果不能及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就会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建立专门基金的形式来应对巨大的风险损失,在我国并不多见。我国至今尚没有专业自保公司。我们能够获得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只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石化总公司试行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 可见,我国企业尚未将风险自留作为应对大型风险的主要管理方式。其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国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在我国,只有海尔等少数大型企业初步实现了国际化。我国企业的整体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较小的规模使得风险无法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分摊,难以估算出应当提取的基金数额。 2.我国企业经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由国家财力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无论什么天灾人祸都由国家来承担损失。尽管国有企业已经改制,但政府与企业之间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经理人员普遍忽视潜在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财务上的剧烈波动。据测算,全国大型企业的投保率只有35%,中型企业也只有45%。这并不是因为企业能够较好地自留风险,而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同样,要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专门基金而放弃其较高的投资收益,自然比较困难。即使真的建立了基金,也可能在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被占用,这也就丧失了建立基金的意义。 3.我国企业缺乏对风险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企业实行风险自留的成本较高,与投保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对企业的各种形式的补贴将被取消。企业必将被推上国际舞台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同场竞技。而培育企业风险自留的能力,组建专业自保公司,无疑可以促进企业的经营稳定,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培育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专业自保公司的建立可以增加我国保险市场的主体,提升我国保险的整体水平。在加入WTO后,必然有许多实力雄厚,经营管理水平先进的外资风险公司进入,我国企业若能积极兴办专业自保公司,必然能够减轻入世后民族保险业将要受到的冲击。 在保险业的“十五”规划中,国家已经将建立专业自保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但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状况来看,建立专业自保公司还需要很多的条件。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要选择一些财务力量强、规模大的企业作为试点,还可以考虑几家大型企业联合建立专业自保公司。 可以预见,自保以及专业自保公司必然会在我国取得长足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自保和保险作为风险筹资的两种主要形式,会一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