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什么是牛市认沽差价策略 2牛市认沽差价策略的特点 3牛市认沽价差策略的交易过程 4牛市认沽价差策略的相关案例 什么是牛市认沽差价策略 牛市认沽价差策略是指由买入较低行权价的认沽期权和卖出较高行权价的认沽期权构成,合约的标的和到期时间都是一致的。较低行权价的认沽期权会为策略提供下行方向的保护,卖出较高行权价的认沽期权会带来权利金的收入。 由于较低行权价的认沽期权价格会低于较高行权价的认沽期权,所以牛市认估价差策略在建仓时会为你带来净现金流入。 牛市认沽差价策略的特点 策略优点:即使标的股票价格不发生变动也可以获利,同时提供了一定的风险保护。 策略缺点:面临的最大亏损可能大于最大收益,同时作为一个牛市策略,上行收益有限。 牛市认沽价差策略是一个收益与风险都有限的策略,且在标的价格较高时获得较高收益,标的价格较低时收益较低,故策略为牛市策略。设两个认沽期权的行权价和权利全分别为K1、K2和P1、P2,其中K1 < K2。 当标的价格S大于K2时,策略获得最大到期收益,两个认沽期权都将无价值地过期,策略的收益为P2 − P1,即初始的权利金净收入。 当标的价格S小于K1时,策略将会遭受最大的亏损,两个认沽期权在到期时都处于实值状态,由于义务仓的亏损大于权利仓的收益,策略的收益为(K1 − K2) + (P2 − P1)。 当标的价格S介于K1和K2之间时,较高行权价的认沽期权到期时处于实值状态,较低行权价的认沽期权则为虚值,策略的收益为(S − K2) + (P2 − P1),当标的价格为K2 − (P2 − P1)时,策略恰好达到盈亏平衡。 风险收益如图1所示: 适用情况:标的股票价格的上涨有利于牛市认沽价差策略,所以牛市认沽价差策略适用于对标的股票中性看涨或者认为股票会平稳上涨的情况。牛市认估价差策略在收益和亏损上都是有限的,是一个较保守的策略。 牛市认沽价差策略的交易过程 开仓: (1)买入具有较低行权价的认沽期权; (2)同时卖出同一标的相同数量、相同到期日、行权价较高的认沽期权。 选择的两个合约的行权价格一般都低于当期股票交易价格,即使价格不变动导致两个合约都无价值地过期,该策略也可以获取收益。 平仓: (1)买回较高行权价的认沽期权; (2)同时卖出较低行权价的认沽期权。 牛市认沽价差策略的相关案例 民生银行股票现以价格10.00元交易。投资音以0.50元的价格买入一张行权价格为6.00元、到期时间为1个月的认沽期权,以1.00元的价格卖出一张行权价格为8.00元、到期时间为1个月的认沽期权,构建牛市认沽价差策略。民生银行个股期权的合约单位为10000,该策略在期权到期时的收益如表1所示。 到期日股价低行权价期权收益高行权价期权收益策略总收益 4.0020000-40000-15000 6.000-20000-15000 8.00005000 10.00005000
什么是预定利率 所谓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目前,国内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制定的。 预定利率是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时所采用的利率,其实质是寿险经营者因占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则越少,反之亦然。 目前,国内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过低的预定利率提高了保险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近年来,传统型寿险产品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万能险、投连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增长速度。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个还处于成长中的保险市场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正常。传统型保险增长过慢,意味着百姓的保障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其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过低,使得保险产品价格过高。今年来,国内CPI一直较高,这使得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过低的劣势更加明显。预定利率的市场化,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就行业长远发展而言,是必需的。 在目前预定利率只有2.5%的情况下,市场化的实现意味着利率的必然提高,这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与目前同样的保险产品,所花费的保费将更加低廉。预定利率的影响 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在其它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则越少,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越强。过低的预定利率提高了保险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预定利率将获突破新简易人身险悄然试行 再次加息后,3.06%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再次将保险业推上风头浪尖。虽然保险业界一直呼吁突破预定利率限制,但这个2.5%依然卡在众多寿险公司的“脖颈”之上。而日前记者获悉,虽然相关政策依然没有松动,但国寿的新简易人身两全保险已经在两个月前悄然面市,其预定利率首次突破限制达到 3.3%。预定利率定格3.3% 早在3月11日,中国人寿(20.32,-0.88,-4.15%)就获批在河北、江苏和河南地区销售新简易人身两全保险,其预定利率达到3.3%。“对于推出这个产品,我们和监管部门都很低调。主要是在‘服务三农’的主旨下,面向农村市场推行的。”国寿内部人士透露。而在突破2.5%限制呼声愈发高涨的敏感时期,国寿新产品的获批更体现出了主管部门的意志。据介绍,这款产品目前只在县及县以下的地区进行试点,且对于试行区域有严格的限制。 “现在,还不好说国寿的试点就代表保监会将很快突破现行预定利率的限制。”保险业专家表示,“但如果要突破,监管部门肯定要先进行区域试点。而国寿这次尝试的是3.3%的预定利率,比现行的2.5%调整还是比较大的。因此,3.3%是否就是未来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还未可知。”不过,此前不少专家表示我国保险预定利率调整到3.5%-4%是比较合理的。突破难有时间表 虽然国寿已经试水高预定利率产品,但相关主管部门的态度依然不明朗,相关官员更在不同场合表示目前没有突破预定利率限制的时间表。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几年前就在讨论破限、费率自由化等问题,也曾因此进行过意见征询,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提高预定利率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下文,而实行弹性预定利率的可能性更小。” 根据中国经济网的“一年定期存款与寿险预定利率调整对照表”统计显示,在过去25年中,我国只提高过一次寿险预定利率,但连续降低过三次。因此业内人士表示,在提高预定利率上,我国还没有经验或预测依据。不过,此次升息后,寿险预定利率已大大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比税后的实际利率也仅仅高0.052个百分点,明显低于近10年来的历史水平。在这个加息周期中,寿险预定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倒挂已成事实。“政府部门也明白,再坚持2.5%的限制,保险市场只能面临萎缩。”一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分析说。 据专家介绍,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保险产品价格、保障额度、投资收益相关。一般前提下,在其他费率不变的情况下,越高的预定利率就意味着越低的价格和越高的保障与收益。一年定期储蓄存款与寿险预定利率调整对照表 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寿险预定利率寿险利率与税后储蓄利率之差(%)调整时间调整后的利率(%)调整时间调整后的利率(%)19826198508013.62.4198701014.321.68198706215.040.96198809018.6419888.80.161989020111.34-2.541990041510.08-1.28199008218.640.16199104217.561.24199305159.18-0.381993071110.98-2.18199605019.18-0.38199608237.471.33199710235.673.13199712016.5199803255.221.28199807014.771.73199810015199812073.781.22199906102.252.75199906112.519991101开征20%利息税200202211.980.916200410292.250.7200608192.520.484200703182.790.268200705193.060.052
全价是指目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在结算时,再采用全价价格,也就是买方除按净价支付成交价款外,还要另向卖方支付应计利息,净价和利息这两项在交割单中分别列示,以便于国债交易的税务处理。全价、净价和应计利息三者关系如下:全价=净价+应计利息,亦即:结算价格=成交价格+应计利息
横向金融监管结构模式概述 就横向结构而言,具有代表性的美、英、德、日四大发达国家分别实行了以独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交易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为监管主体的各不相同的监管模式。以上述四种模式为基础并结合各国的实际操作方式,可以将现行证券监管横向结构划作独立型、依附型和自律型三类。 独立型指由独立的、不附属于其他职能机构的专门机关承担监管责任的模式,它又可以分作超级独立型、普通独立型和协调独立型三种;依附型则是指附属于财政、央行等其他职能机关的证券监管模式,按照被附属机关的不同,可分为银行依附型、财政依附型和银行财政依附型三种;自律型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既不设立独立机构,也不依赖于其他职能机构来执行证券监管,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将监管权交与市场参与者和组织者自身或他们的行业组织,如下表所示: 监管 实务中,美国SEC是超越三权分立,将行政权、准司法权和准立法权兼于一身的超级机构,其对市场影响也是其他国家证券监管机构难以望其项背,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与效果也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法国的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则和内阁中的其他部门处于平等的地位,是普通的中央行政部门,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较之美国SEC大为逊色,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是差强人意;意大利的全国公司和交易所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囊括所有与证券利益相关的部门的协调机构,看似各利益部门处于平等的地位,人人都有发言权,但事实上利益冲突复杂激烈,往往争论多而行动少,因此导致了意大利证券监管对自律机构的依赖。 [编辑]横向金融监管结构模式理论分析 一般地,在理论上可以将决定一国证券监管横向结构的基本因素分作两类,即环境积淀因素和市场本质因素。就市场本质因素而言,各国证券发行与证券交易在行为本质和行为逻辑上相一致:证券业作为联系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直接金融机制,其所引发的对二级市场产权交易活动之客观需求,以及证券市场所固有的不完全状况、信息不对称状况、金融创新与高度风险等,使其对监管需求在各国间并无本质差异。因此,按照功能决定结构的观点,这一市场本质因素客观上将反映在证券监管结构中。依此思想可以推论,如果仅有市场本质因素影响,则世界各国的证券监管结构应当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亦即按照证券市场的本质和逻辑,应当有一个最有效的、标准的和普适的监管结构模式,这一模式完全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假定这种监管模式可带来的效率收益为R0,则由于这种模式具标准性,在特定时期段内,其带给某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提高之收益是不变的,即在任何时候,该国只要从旧模式换作标准模式,均能获得收益R0。 然而,实践中并无单纯由市场本质因素决定监管模式,环境积淀因素也对证券监管结构模式发挥着重要影响,例如德国,之所以选择由德意志银行来实施证券监管,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其一贯实行的混业银行制,即商业银行是证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其监管理所当然由中央银行承担。而日本让大藏省执行对证券业的行政监管,则与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对间接金融严重依赖,以及国债在证券市场居核心地位等特点密不可分。英国实行自律型监管,政府仅对自律机构的行为进行必要监督和适当干预的做法显然与其证券交易惯例、传统习惯和思维模式等非正式制度安排有极大关系。同样,独立型结构也充分反映了环境积淀因素的影响,美国“第四权”式的超级委员会SEC是20世纪30年代后社会矛盾激化,各利益集团在不断斗争和协调之后妥协的产物;而法国人对制约与平衡的重视,则衍生出了结合其特有的共和制和欧洲大陆传统内阁制的证券管理结构;意大利人务实和灵活的态度,则是导致其协调型管理模式的环境基础。由此可见,环境积淀因素对各国证券监管横向结构的形成起着极为突出的作用。 理论上,由于习惯势力、旧利益格局、知识积累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要摒弃环境积淀而推行可获取收益R0的标准模式,显然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C。较高的初始成本C远大于可带来的效率收益R0,导致了各国监管结构呈纷繁芜杂的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边干边学和外部示范效应的作用,人们的知识积累得到增加,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特别是随着证券业的发展,非标准模式较高的运行成本日渐暴露,旧利益格局才开始有所改变,从而克服环境积淀的成本呈下降趋势,如下图所示: 监管 对整个社会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C — R0)逐渐下降,市场本质因素对监管结构的作用相对 于环境积淀因素而言应逐渐上升,C和R0逐渐接近。事实上,引致行为和制度变化的是人们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而非实际收益和实际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克服环境积淀因素的阻力渐趋减弱,因此其预期成本和实际成本都应减少。在初始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足,人们无法预期实行标准结构模式能够带来收益R0,但随时间推移,知识存量的不断增加会使人们逐步提高对标准模式的预期收益。如果时间足够长,最终预期收益R将等于实际收益R0。为此,上图可以修正为下图: 监管
乔恩·纳贾里安 “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为了赚钱。” 讨论主题: * 交>易的趣味与毅力 * 导师 * 竞争与责任 * 自律精神 * 防范错误的保险 * 胜算高的交易 * 创造自己的运气 * 进场与出场时机 致命的吸引力 我发现顶尖交易员都具备一项共通的特质,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的执着与热忱创造出生命的活力,就象吹着帆船的强风,一切并不追求特殊的目的。 “我想,交易必须让你觉得很自在。如果你觉得不自在,那么交易可能不是你的终生事业,交易生涯不会很长。很多交易员都经常说,‘如果我大捞一笔的话,要搬到迷人的海边,经营一家冲浪公司和休闲运动公司’,我永远办不到这点。我沉迷于交易,必须感受市场,实际从事交易。我所谓的沉迷,并不象赌徒离不开赌台,但我确实离不开市场。我没有办法只监督下面的人进行交易,我必须自己来。” “我自认为是不错的管理人才,但如果某个人提供一份管理的工作给我,薪水与我目前赚的钱一样多,我也不可能接受,因为我希望从事交易。交易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请注意,乔恩·纳贾里安并没有提到金钱是交易之所以有趣的原因。他因为交易本身而热爱交易。如果你对于交易也有类似的感觉,那就算得上是少数的异类。如果你想测试自己对于交易的感觉,不妨写下十种你觉得最有趣的事。看看交易多快反映在你的脑海里,就可以知道你对于交易的热爱程度。 追求梦想的毅力 我们不应该认为乔恩·纳贾里安在交易活动中无往不利。有些时候,他也会受到挫折;有些时候,他必须依赖毅力渡过难关。 “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适合。一切都漫无头绪,对于我来说,衍生性产品的订价是一个大问题,我完全缺乏这方面的背景。交易员究竟如何评估价格,他们对于经纪商提出的买/卖报价究竟如何反应,我完全摸不着头绪。所以,最初三个月的经验让我充满挫折感,全然搞不清楚衍生性产品的订价。” “可是,我还是咬紧牙关撑过来,慢慢就开窍了。我想,我的优势是工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精神来自于我的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于我这辈子遭遇的困境。我偏好推理的工作。即使在这段最困难的期间,我还是没有回头,太棒了。当然,对于许多事情,你永远可以学到不同的处理方法、较佳的处理方式。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行业,我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办公室。我实在太幸运了。” 乔恩·纳贾里安之所以有今天,并不是因为他本来就热爱交易,而是通过毅力去探索与体会。面对着交易困境,我们大家都应该秉持相同的精神。 “刚踏进这个行业的时候,问题是没有人可以照顾我,必须完全自行摸索。我的足球经纪人原本应该照顾我;可是,他对于交易的认识也只局限于节约税收的范围,一旦超过节约税收的领域,他什么也不懂。所以,最初进入场内的时期,没有人带领我。挂牌选择权当时还是新玩意,即使有一些人了解,他们也绝对不愿意泄漏这方面的优势。” “最后,我终于找到一位懂得选择权的人,我愿意免费帮他工作,只求他带领我踏进门槛,教我如何交易。这是黑暗中的第一道光芒。我想,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决心最重要。当然,女人必须面临更大的障碍;我们那里大约只有2%的女性交易员。美国的每家交易所,女性交易员的人数都很少,所以我认为女性必须克服更大的障碍。另外,没有人愿意新的竞争者加入,没有人愿意‘引狼入室’。如果被挡在门外,必须具备拿头撞门的勇气,否则你不会成功。” 是否需要可供模仿的良师? 许多优秀交易员都又可供模仿的良师。这可能引发一个问题:何谓良师? “根据我的经验,场内最炙手可热的交
目录 1什么是领口策略 2领口策略的特点 3领口策略的交易过程 4领口策略的相关案例 什么是领口策略 领口策略同时由股票和期权构成,包括购买股票和一份认沽期权合约,同时卖出一份通常为虚值的认购期权合约,其中股票的数量与合约单位相等,认沽期权的行权价低于认购期权的行权价。买入认沽期权为股票提供了下行反向的保护,而卖出认购期权是为了获取权利金以降低该策略的成本。 领口策略的特点 策略优点:为股票提供了良好的下行风险保护,是一个低风险的交易策略。 策略缺点:只有在到期日才能够获取最大的可能收益。 风险收益: 由于购买了认沽期权,领口策略的下行方向的亏损是有限的,同时由于卖出了认购期权,在上行方向的收益也是有限的。设股票的买入价为S0,认购期权的行权价和价格分别为K1和C1,认沽期权的行权价和价格分别为K2和P2。 当标的在到期日的价格S高于K1时,该策略获得最大到期收益,股价超过K1的收益被卖出认购期权所抵消,而认沽期权将无价值地过期,收益为K1 − S0 + C1 − P2。 当标的在到期日的价格S小于K2时,到期日该策赂的亏损是最大的,认购期枚将无价值地过期,认沽期权为策略提供了下行方向的保护,策略的收益为K2 − S0 + C1 − P2。 当标的在到朗日的价格S介于K2和K1之间时,认购期权和认沽期权在到期日都将处于虚值而放弃,策略的收益为S − S0 + C1 − P2,标的价格为S0 − C1 + P2时达到盈亏平衡点。 风险收益如图所示。 适用情况:领口策略在标的价格上涨中获取收益,所以适用于对标的价格看涨的情形,同时策略的收益和风险有限,故领口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牛市策略,所以适用于对标的价格看法为中性偏多的情况。 领口策略的交易过程 开仓: (1)购买股票以及一份认沽期权; (2)同时卖出一份同样期限但行权价较高的认购期权。 认沽期权一般选择平值或者虚值的期权以提供下行方向的保护,而认购期权选择虚值的期权,在带来一定权利金收入的同时保留股票价格上升的收益空间。 平仓: (1)卖出股票和持有的认沽期权; (2)同时买回最初出售的认购期权。 领口策略的相关案例 民生银行股票现以价格10.00元交易。投资者以1.50元的价格买入一张行权价格为10.00元、到期时间为1个月的认沽期权,并以现价10.00元买入10000股民生银行股票,以1.00元的价格卖出一张行权价格为12.00元、到期时间为1个月的认购期权,构建领口策略。民生根行个股期权的合约单位为10000,策略在期权到期时的收益如表所示。 到期日股价股票收益认沽期权收益认购期权收益策略总收益 8-20000500010000-5000 100-15000-10000-5000 1110000-15000100005000 1220000-150001000015000 1440000-15000-1000015000
什么是筹资计划 筹资计划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运用筹资方式,筹措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的计划。 ">编辑]编制筹资计划的意义 通过生产经营资金筹资量和筹资方式的决策,确定了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在计划期内的筹集数量及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后,就可以编制资金筹集计划。资金筹集计划反映了筹资量的各种来源渠道的数额,它是筹资量和筹资方式决策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落实,是企业财务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资金筹集计划的意义是: (一)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起码的条件资金筹集计划为有计划地筹措计划期需要增加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提供依据,是筹资的行动方案。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仿到心中有数,取得组织指挥资金运动的主动权,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二)进一步搞好综合平衡编制资金筹集计划,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些筹资方式凑足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计划需要量,而要在充分挖掘资金利用潜力,进一步平衡资金需要和来源的基础上编制。整个计划的编制过程是具体、仔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过程。 (三)为加强企业管理奠定基础资金运动的情况反映了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编制资金筹失计划,就为资金运动的良好运转打下了基础。资金周转顺畅、迅速,资金利用效果提高,会促使企业加强其他方面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筹资计划的编制方法 编制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筹集计划的方法也不一样。为了确保企业所需要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都能如数筹措到,因此,要分别编制固定资金筹集计划和流动资金筹集计划. 一、固定资金筹集计划和流动资金筹集计划. 固定资金筹集计划是预先确定企业在计划期需要增加的固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方式。固定资金的来源多种多样,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固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方式主要有:专项拨款。基建借款、专用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动用企业更新改造资金和生产发展基金、利用外资等。根据固定资金筹资量和筹资方式决策所确定的资金筹措数量及其来源渠道和方式,编制固定资金的筹集计划。 例:某厂经过固定资产需要量预测及投资项目的分析、比较和测算后,决定计划年度增加五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需投资45万元。上年末积余更新改造资金4万元,计划年度可以动用的生产发展基金2万元,可动用当年提取的更新改造基金11.5万元,固定资产变价收入0.5万元,向银行办理专用借款5万元,资金来源不足部分通过发行债券解决,要求编制该厂的筹资计划。根据已知资料,编制固定资金筹集计划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计划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45万元的资金来源从三个方面解决,一是动用期初结余基金4万元,二是计划年度企业内部形成的基金14万元,三是向外筹集27万元。 二、流动资金筹集计划的编制 流动资金筹集计划预先确定计划期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方式。按照现行财务制度,流动资金的来源渠道和土武士要有:银行借款、企业自补,商业信用、基建转入、外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根据流动资金筹资量和筹资方式的决策,就可以编制流动资金筹集计划。 上表是流动资金筹集计划的格式,各项目的填制方法分述如下: 1.“计划年度流动资金需要量”,根据筹资量决策所确定的数据填列。 2.“上年末已拥有的流动资金来源”,根据上年未有关实际数据填列。参考文献↑ 田震生,胡振方.企业财务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6月.
红利增长模型——红利增长模式(Dividend Growth Model) 红利增长模型 红利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登模型,是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评估稳定增长公司时,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的一种方法。 红利增长模型的公式[1] 对于收益和红利都处于稳定增长的公司,每股现金流的现值可表示为: 红利 则: 红利 其中: p0为当前股票的价格;DPS1为预期下一年的每股红利;Ke为股权资本成本;g为红利的与其增长率。 即股权资本成本=预期红利收益率+收益(或红利)的稳定增长率 该模型很简单,但其只适用于稳定增长阶段的企业,并且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对于收益和红利的预期增长率很敏感。由于在这个求股权成本的公式中,当前的股票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的输入变量,如果用该公式所得股权成本去计算公司的股权价值,实际上就进入了循环推理的过程,算出的股票价格总是合理的。这是大部分评估师们不愿意采用此法的原因。 [编辑]红利增长模型的运用实例[1] 例:用红利增长模型计算股权成本:金桥自然公司 1992年,金桥自然公司支付了每股1.15 元的红利,1992年12月公司的股票价格是每股33元,预期红利增长率是3.5%,公司的增长率将保持稳定,用红利折现模型计算股权资本成本如下: 1993年预期红利 1.15*1.035=1.39(元) 股权资本成本 1.19/33+3.5%=7.1% 使用这一股权资本成本对股票进行评估会出现循环推理现象: 股票价值1.19/(0.0071-0.035)=33(元) 很显然,股票的价值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