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那些工作能力强的、晋升快的人,都有这些特征,一起来学习吧! 一、不断思考工作的关键问题 关于一份工作,要不断思考这些问题: 1)职业前景,这份工作的职业前景如何? 2)岗位价值,这个岗位在公司是什么价值? 3)晋升标准,这份工作的考核标准有哪些? 4)关键能力,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哪种关键能力? 职业前景:一定要保证所在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在大趋势面前,个人的努力真的微不足道。比如10年前加入报社还是加入腾讯,就是迥然不同的人生了。 岗位价值:这份工作创造的价值和公司的目标一致,或是所处业务属于核心业务。2019年时,我所处的业务遭遇监管清退,所以我的岗位价值一下子就从核心业务变成了边缘业务,当然奖金和加薪什么的也都和我无关了。所以一定要去核心业务部门,成长空间最大并且金钱回报也最丰厚。 晋升标准:可以参考行业通用标准和公司内部晋升机制。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绩效,如何跳槽到更好的公司,这需要不断去思考这份工作的考核标准。 关键能力:每个岗位都有其核心的关键能力,一定要不断去反思这项能力是什么、自己有没有、如何培养。比如我大学时为了入行产品经理,就从这4个方面去准备: ① 工具运用:Axure、Xmind、UML、Office(PPT、Excel、Word) ② 产品流程:需求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策划、项目管理、需求上线、迭代优化 ③ 通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时间管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职场素养、自驱力等 ④ 行业认知:搭建行业/业务的知识体系、行业历史及现状研究、持续跟进行业动态、建立前瞻性 这些就是这个岗位的关键能力。 当然这些事不是一次就能想清楚的,也不是今天想好了,明天就不用想了。定期思考这些问题,就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自己的工作,以便及时调整。 二、不断积累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 “面”指的是框架性的知识体系,“点”指的是独立的知识点。 1)由点到面 请记住一个词,“专业词汇”,这就是“点”,从专业词汇开始搭建知识体系。 比如,你所在领域的核心概念有哪些?用户痛点是什么?高频场景有哪些?主打产品有哪些?典型公司有哪些?商业模式有哪些?所处领域有哪些品牌故事?典型公司的业绩数字,尤其是财务数字是多少? 抓住一个点,把它研究透,就能演变为你的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围绕现在很火的“私域流量”,就可以展开很多问题: 私域流量是什么?哪些人(公司)需要私域流量?为什么要经营私域流量?如何经营私域流量?如何提高私域流量的转化率?你们公司有私域流量运营吗,如果有,转化率如何;如果没有,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吗? 2)由面到点 先搭建一个框架,了解整体是如何运作的,之后再逐渐深入细节。 我才开始学金融时,面对一大堆专业名词,感觉云里雾里。后来通过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和《货币金融学》,就知道了金融的整体框架。后来转换业务,从固收理财到贷款、融资融券、IPO(新股发行),都能快速上手。 框架可以查阅经典书籍、查阅行业报告、咨询同事等。 三、不断反思、定期复盘 如果成长有捷径,那一定是复盘。我才参加工作时,每周写复盘,包括对新概念的理解、流程的梳理等,我的leader说,这恐怕就是学霸吧。通过复盘,我也一直飞速成长着。 分享我的复盘流程: ① 回顾目标 当初行动的目的 想要达成的目标和关键结果 策略和计划 ② 审视结果 实际结果如何 实现了目标和关键结果吗,没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亮点:与目标相比,哪些地方做得好,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写下优化方案 不足:哪些地方未达预期,如何改进,写下改进方案 ③ 分析原因 针对②总结的「亮点」进行分析: 主观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有哪些 真正起作用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 针对②总结的「不足」进行分析: 主观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有哪些 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④ 提炼方法论 通过提炼方法论,培养可迁移的技能。常见的方法论包括工作流程(SOP)、清单(待办事项、检查事项)、模板等。
2020年,公募基金业绩牛气冲天。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率达到44.82%,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47.6%;89只权益基金收益率翻倍。农银汇理基金赵诣管理的4只基金包揽业绩前四名,最高收益166.56%。 主动权益基金 平均收益率达47.6% 2020年是公募基金历史性“超级大年”,这一年,基金把握住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尽显“炒股不如买基金”实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2020年权益基金整体获得44.82%的收益,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率更是达到47.6%。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61.28%、58.79%,整体表现好于主流指数。纳入统计的6294只权益基金中(各类型分开计算),仅147只出现亏损。 2020年12月下旬,光伏、新能源等行业的一波行情,给了基金经理表现的空间,翻倍基金数量大幅扩容。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84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过100%(分级基金仅算母基金、剔除C类),而在12月21日时,翻倍基金仅有39只。加上指数型基金,2020年收益率实现翻倍的权益基金达到89只,是基金行业史上的一个“业绩大年”。 华南一家公募的投资总监表示,2020年业绩领先的基金可分为两类,一类集中布局强势行业及细分赛道。另一类的行业配置较为分散,对新能源车产业、消费、医药等多个景气度较高的板块均有布局。 赵诣包揽前四 股票型汇丰晋信第一 2020年业绩最牛的基金,收益率达到166.56%。Wind资讯数据显示,由赵诣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以166.56%收益率夺得2020年权益类基金业绩冠军,同时也是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冠军。 农银工业4.0混合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通威股份(行情600438,诊股)、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赣锋锂业(行情002460,诊股)(港股01772)、新宙邦(行情300037,诊股)等新能源产业链个股。“在消费端需求还看不清楚的情况下,光伏由于是企业端的生意,以一年以上维度看需求更为确定,因此积极逆势加仓光伏板块。5月份,欧美复工,需求恢复,市场开始强势反弹,新能源行业出现超预期收益,这是2020年投资收益比较优秀的原因之一。”赵诣说。 冠军基金166.56%的收益率也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佳年度成绩。2015年宋昆管理的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夺冠业绩为171.78%。 除农银工业4.0混合外,年内收益率达到150%以上的基金还有2只,在“130%~140%”之间的有6只。而且,2020年跑在前列的基金经理不少都属于“新生代”,在这一波市场行情中展露出自己的才华。 2020年,混合型基金平均斩获45.91%的收益率。59只基金回报超过100%。其中,位居2020年基金业绩冠亚季军的全都是农银汇理赵诣所管理的基金,分别为农银汇理工业4.0、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农银汇理研究精选,收益率分别达到166.56%、163.49%、154.88%。同样为赵诣所管理的农银汇理海棠三年定开基金位居第四,全年收益率为137.53%。 紧随其后的是由黄安乐管理的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2020年斩获134.73%的收益率,在混合型基金业绩排行榜中位列第五。 此外,诺德价值成长、工银瑞银主题策略、诺德周期策略分别获得132.6%、129.57%、129.1%的收益率。曲扬、范洁管理的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刘彬管理的新华鑫动力、何肖颉管理的工银瑞信新趋势等均获得120%以上的年内回报。 股票型基金赚钱效应尤为突出,平均录得61.28%的收益率,26只基金实现收益翻倍。当中,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位居榜首,年内收益率达到134.41%。孙迪、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以133.83%的收益率在主动股票型基金中位居第二。这两只基金的排名争夺非常激烈。 2020年12月30日,广发高端制造还领先汇丰晋信低碳先锋2.1个百分点。 从三季报重仓股数据看,广发高端制造前三大重仓股为隆基股份、锦浪科技(行情300763,诊股)、通威股份;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则重仓东方日升(行情300118,诊股)、迈为股份(行情300751,诊股)、捷佳伟创(行情300724,诊股)。 白酒、新能源车指数型 基金业绩领先 2020年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跟踪部分板块指数的指数型基金取得不错的回报,助推指数型基金整体录得32.41%的收益率。其中5只基金2020年净值翻倍。鹏华中证酒ETF以121.55%的收益率位居指数型基金首位。鹏华中证酒、招商中证白酒分别以116.73%、113.34%的年内回报位居第二、第三。以上3只指数基金跟踪的均是中证酒指数,该指数去年表现优异,年内涨幅高达115.91%。 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获得111.44%的收益率,位居第四。该基金跟踪的CS新能车指数2020年内涨幅也超过1倍。跟踪新能源车指数的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A,得益于该指数109.16%的年内涨幅,2020年净值也实现翻倍。
传统的财富观就是自然经济的财富观。在自然经济下,财富被当做大自然的恩赐,“土地乃财富之母”。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财富的有限性。 在普通人看来,财富就像杯里的水,你喝多了,留给我的就少了;你富了,就意味着我穷了;利己=损人。 所以,普通人注意的只是财富的瓜分而不是财富的创造,就是说,如何切割已有的蛋糕,而不是设法把蛋糕做大。他们最害怕竞争,对他们来说,竞争是赌,只是将原有的财富从输者转向赢者。 企业家的财富观也就是市场经济的财富观。市场经济使财富的母体由生产要素本身转向要素的组合方式。 在企业家看来,财富不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不是杯里的水,而是井里的水;不是汲之有限而是掘之无限,掘井者也就是财富的创造者。 企业家不仅不畏惧竞争,而且乐于竞争,因为竞争不是瓜分已有的财富而是创造新财富的一种方式;竞争可以激发人的首创精神,改变要素的组合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扩大财富的总量。 当然,竞争中会有成功者,也免不了出现失败者,但成功者之所得,绝非失败者之所失。正因为如此,企业家从事的活动,不是损人利己的活动,企业家靠着自己的机敏和才能、参与交换,促进分工,财富滚滚来。 02 企业家的时间观 在普通人的脑海里,时间是一个圆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循环往复。企业家则认为时间是一条直线,具有不可逆性。 这种差别源于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运行特征的差别。自然经济是一个“静态社会”,似水流年,一切依旧。对生活在这种社会的人们,时间不仅不具有任何稀缺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时候,你让他怎么珍惜时间呢?农民从春种到秋收,吃饭靠老天,所以他们只好等待光阴流逝。在他们看来,时间是如此的漫长,以致不得不靠晒太阳、走亲串友这样的方式来打发。 尽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的名言出自古人,但那不过是“哲学家”在打发时间的过程中抒发的一种感慨而已。寸金买不到寸光阴,这是事实,但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同时,不正是他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吗? 而对企业家来说,时间不仅是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一种机会,他的命运可能就决定于那早与晚的一瞬间里。 在竞争的市场时间就意味着金钱,赢得时间就意味着成功;相反,错过了就意味着被收购甚至破产。世界上第一个提倡旅行的是什么?是商人。 做买卖,就得有时间观念。钟表工业随着产业环境而兴起,正是适应了企业家计算时间的需要。企业家在生活上可能“挥金如土”、但在工作上却“惜时如金”。 企业家不仅自己珍惜时间,而且教导民众按时作业,做遵守纪律的公民。企业家绝不能容忍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他视“等候”为一种对他人人格的侮辱。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所努力的一切,就是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2020年最后一天,基金行业收到 “新年大礼”。首批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正式获批,投资者将在2021年迎来一类新的基金产品。 首批公募MOM获批 经过一年的系统搭建、人员筹备、产品答辩,公募MOM正式扬帆起航。2020年12月31日,招商惠润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MOM、创金合信群力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MOM、华夏博锐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MOM、建信智汇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MOM、鹏华精选群英一年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MOM等5只产品获批。 5只公募MOM均为混合型产品,投资运作更偏灵活、稳健。同时,产品设有一年持有期或一年封闭期,可以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也便于基金经理以相对长期的理念进行资产配置及行业个股的选择。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公募MOM获批后,公司将尽快与代销渠道商议确定销售档期。 作为公募基金践行大类资产配置理念的重要工具,2019年底公募MOM产品指引推出,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招商、创金合信、鹏华、华夏、建信等多家基金公司自当年12月25日起陆续上报了MOM产品。 在MOM产品指引推出之前,多家基金公司已在专户或海外业务领域试水MOM,因此在内部制度、信息系统、投资团队、产品运营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MOM产品运作流程。MOM产品指引出台之后,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港股06178)资管、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国金证券(行情600109,诊股)、创金合信基金、易方达资产等机构已备案了多只私募MOM,投资顾问包括淡水泉、兴聚投资、望正资产等知名私募。 建信基金表示,公募MOM具备三大优势:一是资产类别更加多元化。MOM基金能够甄选不同领域投资顾问,汇集股票、债券、商品和外汇等多类资产投资优势;二是有利于投资策略风格更多元。MOM基金能够根据基金的具体情况,从多个机构精选合适的、专业的投资顾问组成优秀的投资团队,吸取更成熟的基金管理理念、更前沿的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三是分散配置,风险更可控。MOM基金多元化的投资顾问和多元化的资产类别,使得投资的决策风险和单一资产类别的系统风险都能得到有效分散。 在鹏华基金看来,任何产品创新要获得成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离不开市场需求。“MOM的推出是资产配置类产品的精细化升级,基金公司可以根据大众的需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产品,通过‘多元资产,多元风格’的投资方式,母管理人主要进行资产配置,子管理人则发挥特定资产管理专长,为大众提供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以期避免基金持有者追涨杀跌的非理性行为,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迎接资产配置新工具 2017年公募FOF推出,标志着公募基金资产配置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财富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和培养。对于MOM这类新的资产配置工具,基金公司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 建信基金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公募MOM的发展,为产品获批和发行进行了充分准备。前期已完成了公募MOM内部制度的修订及系统搭建。同时,公司较早涉足专户MOM业务领域,在内部制度、信息系统、投资团队、产品运营等方面持续投入,已形成了完整的MOM产品运作流程,为公募MOM的推出积累了实操经验。未来,建信基金将会从公司整体能力、投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合法合规情况等多个维度,为投资者优选投资顾问,并做好跟踪尽调和评价工作。 招商基金表示,MOM管理运作,大类资产配置是贡献收益的重要来源。招商基金构建了基于投资顾问的多维评估和考核系统,首先通过投资风格、业绩表现、公司治理结构、资产规模、合规风控能力等定量定性因素构建投资顾问名单,再“以人为本”研究分析,从中优选基金经理,结合基金经理画像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构建投资顾问组合。 创金合信基金资产配置部副总监尹海影介绍,创金合信群力MOM产品有三部分收益来源:一是管理人进行股债资产比例的资产配置收益;二是管理人在不同风格投资顾问仓位间进行风格资产配置收益;三是投资顾问在其擅长的风格、行业领域进行个股选择的收益。 华夏基金介绍,几年前已布局MOM研究,2016年和罗素投资达成战略合作,随后携手罗素推出MOM模式的整体投资解决方案。
2020年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刷新历史纪录。迈入2021年,基金公司发行热情高涨,本月开启发行的公募基金多达78只。基金公司为这些产品配备了强大的管理阵容,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新年首月即展开“吸金”对决。 本月近80只基金启动发行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78只基金发布公告,将于2021年1月进入发行期,其中49只为主动偏股型基金。契合稳健理财需求站上风口的“固收+”产品同样热度很高,至少有18只“固收+”新品将于本月陆续上架。 基金公司对新年基金发行布下重兵,纷纷派出实力选手,其中既有绩优老将,也有新锐基金经理。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就有多位投资健将携权益新品亮相。今日开始发售的富国均衡优选拟由杨栋担纲,具有超过10年从业经历。同一天,掘金A+H市场机遇的鹏华汇智优选开始发行,由梁浩与聂毅翔联袂执掌。中欧基金旗下新锐基金经理郭睿掌舵的中欧悦享生活混合也在今天正式发行。 1月5日则有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混合基金上市,拟由长跑健将李晓星掌舵;随后发行的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期混合则由该公司联席投资总监曲扬管理。中庚基金的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将于1月11日首发,中庚基金投资团队领军人物邱栋荣掌舵。此外,成长投资老将杜猛的上投摩根远见两年持有期混合、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主题组投资副总监吴渭管理的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等都将集中上架。 新发权益类基金经理阵容豪华,接档发行的“固收+”新品同样汇聚多位高手。1月6日,广发基金的恒信一年持有的基金经理为深耕“固收+”领域多年的谭昌杰。 将于1月7日发行的东方红锦丰优选两年定开混合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度,实力老将胡伟、高德勇担纲。嘉实基金资产配置投资部执行总监郑科担纲的嘉实民安添岁稳健养老FOF将于1月11日起发行,同日,贾鹏与孙慧共同掌舵的银华远兴也将开始发行。 多数公募投资信心较强 华南一位公募产品部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于新年首月密集布局新品,是为了能在新一轮发行大战中抢占先机。权益类产品打头阵,则是基于对一季度或上半年市场行情的信心,提前做好相应的投资布局。同时布局“固收+”,则是为应对市场频繁震荡加强的稳健型配置需求。 “以往,岁末年初都是资本市场调仓换股、布局新一年行情的重要时点,基金公司也会趁着跨年行情布局新年。2020年基金发行创出天量,站在这么高的起点上,基金公司压力不小,布局新年行情的积极性也更高。”上述产品部人士表示,银行渠道在阳历新年前后也会推出活动大力“吸金”,为全年工作夺得“好彩头”。这两年赚钱效应突出的主动权益基金和配置需求旺盛的固收+新品都是引流的重要产品。 多家基金公司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表示,对今年宏观经济相对乐观,投资中要把握结构性行情。 易方达基金副总裁、研究部总经理冯波认为,2021年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但应该降低投资预期,回到正常的预期状态。虽然整体市场是高估,但应该能找到估值水平合理的公司,通过价值增长获得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金鹰基金认为,2021年一季度,大概率将出现春季躁动行情。有别于过去两年的春节阶段,流动性相对中性、利率易上难下,股市大概率将呈现结构分化行情。由于基数原因,多数行业盈利改善明显,选股需要仔细斟酌盈利与估值性价比,成长股躁动机会主要来自基本面改善趋势更明确、空间更大的品种,如新能源车、汽车零部件、计算机、面板、CXO、军工、工控、化工等。 对于2021年基金的整体发行预期,业内人士大多表示很难再现去年的盛况。“2020年公募创纪录的发行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疫情后市场迎来一波脉冲型反弹行情,叠加近两年的赚钱效应,公募基金发行非常依赖行情,如果今年市场进一步分化,普涨行情不再,新产品可能就不那么好卖。”深圳一位公募人士说。
有些人天生就是混职场的料,工作风风火火,深受领导的喜爱和同事的爱戴,处于人际关系如鱼得水。不论做什么,都顺风顺水,永远是被正向引导的一方。而有些人,自从踏入了职场之路,各种不顺,领导不受同事不待见,没事还经常受委屈,有了委屈还不敢乱发牢骚。 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被告黑状,永远是那最没有道理的一方,同样是工作,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聪明的人为什么会这么聪明,原因就是他善于伪装,知道什么时候锋芒毕露,知道什么时候该隐藏自己,什么时候该示敌以弱,什么时候该盛气凌人。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都是受了利益的驱使。 只不过那么笨的人不懂得隐藏自己罢了,想要在职场中存活,就要学会去适应这个环境,改变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和善”的人,这样才能不被淘汰。 职场中永远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看不见的理想,摸不着的梦想,最实在的还是眼前的利益 很多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理想来到了职场,带着满腔热血准备喷洒,也是很多纤纤学子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实际上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 职场就是一个磨刀石,再坏的脾气你也得受着,那些整天咋咋呼呼的人,一般会消失的很快。留下来的都是“听话”的人。我们常想,干了这么多年,离我的理想反而越来越远了,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实现,心里先打上一个问号! 职场是一个磨练人的好地方,环境改变人,如果你不改变,那就只能被淘汰,如果你想改变只能学会“顺从”,最大的服从于领导的利益。你把工作干好,干到领导满意,领导付你相应的酬金,其实仔细想想就是这么简单。 那么,还要理想做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是越来越远。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任何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的去工作,有些人大大咧咧的,其实无形之中就已经惹人不喜,整天还在那自以为是。目的是什么?其实很单纯,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领导的注意力,真正等领导说他的时候,立马变成温柔的“小绵羊”。 其实这些人在那些聪明人的眼中就是最好的“枪手”,稍微用点手段就可以让他们转向矛头,调转枪口,而我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职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恰恰是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战场。 我们不去害人,但一定要防小人。尽量保持低调,不去得罪人,这样也可以减少被打击的几率。 任何时候都要小心翼翼 做人要和善、做事要变通、学会承上启下 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职场中的那些领导,看他们怎么做事,怎么做人,面对上级怎么做,面对下属怎么做。有时候,是不是也怀疑就这样的领导,这水平其实还不如我呢?上面的人都看不到吗? 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反而管着你,让你处处感觉到压抑,我们可以深入的想一想! 实际上仔细的去观察,我们仍然能发现一些东西,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妥善解决,对上有交代,对下又不露马脚,我们也根本发现不了这其中的诀窍,这就是领导赖以生存的核心。 所以说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只能从做人做事做起,与人和善、学会变通,对上要交代对下要交好。 不能被领导的感情套路所迷惑,工作和情感是两码事 经常受到领导的夸奖其实也是一种痛苦,因为他们拿最廉价的口头赞扬,取代了实质性的利益。很多上司不吝啬嘴上赞扬,但却把实际好处藏在自己的口袋里。每次被夸,你就少了晋升和提升的机会。所以,千万别被上司的花言巧语给骗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败在了领导的“糖衣炮弹”之下的,领导需要你,使劲的夸你,展现的和蔼可亲,甚至称兄道弟,许诺的好处一大堆,没有一点实际性的意义。千万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不争不抢,凭自己的努力去获取。 看清现实,不要被领导打出的一张张感情牌所困扰,工作和感情是两码事,现在也不是谈个人情感的时候,果断的学会去拒绝,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不要被领导的感情套路所迷惑 工作要做长远规划,属于自己的一定要争取 职场上有一种人,善于做长远的规划,对于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都会做一个详细的规划。比如:三年内做到中层管理人员,五年要达到经理级别,十年要做到副总级别。这些,我们敢不敢去想呢?很多人可能想都没有想过! 那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去想呢? 因为现实,他们规划的不是工作而是未来的人生之路。平时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一旦遇到机会就果断出手,甚至不惜一切。职场每一个级别对应的待遇是很大的,那么做到相应的位置之后,你还会觉得挣钱很困难吗?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也很果断,属于自己的一定会去争取,绝不拖泥带水。钱放在自己口袋里才是最安全的。那些所谓的承诺,只能让我们一时被迷惑,领导经常有健忘症,甚至“翻脸无情”,趁他答应你的时候,趁热打铁及时解决。 善用别人对你的坏,把握你对别人的好 我们上面说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坏人是无处不在的。如何去分辨哪些是坏人,哪些是好人?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可能你认为对你好的人就是好人,也可能你认为他很和善就是好人,好人不会写在脸上,坏人你也看不到,职场上更是难以分辨。那些所谓的“坏人”都是善于伪装的人,而我们要善用别人对你的坏,遇事要冷静,千万不要发火,很有可能你的愤怒就是别人想要的结果。 反其道而行之,别人越过分我们越平和,让他们摸不着你的心理,自然就不敢过分张扬。而我们还要学会把握对别人的好,与人和善,处处体现一个老好人,放松对你的警惕,打消对你的顾虑,这样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走的更远。 不是说我们就不生气,而是把生气深深的埋在心底,现在时机不到,等积攒了足够的力量,果断出手,这样才能把失去的统统找回来。 时刻学会与人为善,这才是立足之本 把人得罪就相当于暴露了你的软肋 职场中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有时候是一环套一环的。我们业绩突出,受到领导的表扬,无形之中就得罪了那些表现不好的人,他们羡慕嫉妒恨。甚至内心在诅咒我们千万不要犯错,最好哪天被开走就更好了,这些人见不得别人的好。 而工作中最大的忌讳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况,找人发泄,这更是得罪人的一种表象。我们上面说到,职场中那些面对无数责骂,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人,他们是怎么忍受过来的呢! 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学习的,得罪一次人就相当于暴露了一次你的软肋,让别人认为下次针对你的时候就有机可乘。 换一种思考,大家都是来挣钱的,不是来吵架的。今天跟你吵,明天跟她吵,还怎么工作,传到领导耳朵里,大家对你怎么看呢! 风水轮流转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谁也不敢保证以后的人生轨迹,有可能下一秒成为你最得罪最狠的那个人的手下,也有可能你成为他的上司。我们不是来得罪人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得罪人的事千万不能做。 任何时候都要慎言慎行 学会变通,做到承上启下 职场中想要长久生存,如果不学会变通,做到承上启下,是很难从一而终的。一成不变在任何时代都不适合,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促进个人的发展。 面对领导要学会顺从,而不是绝对的服从。领导有好坏之分,遇到一个坏的领导,那你也要学会“坏”,不是让你昧着良心去学坏,而是在不改变初衷的情况下,学会变通,虽然过程曲折,但一样能达到领导的满意就行。 遇到一个好的领导,那你就要学会好,有伯乐就要有千里马,努力成为领导眼中的千里马,这才是生存之道。时刻了解领导的喜好,掌握分寸,这样在同样的情况下才能凸显你的不凡之处。 还要学会管理,一个好的团队是你工作出彩的地方,不能说你让领导满意了,下面人都乱闹腾,这也是不行的。一个好的管理人,一定是对上满意,对下服服帖帖的。
金融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根据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的案例,被查处的金融领域党员干部主要来自以下行业: 银行业。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专职评审委员李泊言,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吴锐,工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原副总经理王英奎等。在今年接受审查调查的中管金融机构党员干部里,超过40%来自银行。 金融监管部门。如证监会重庆监管局原党委书记毛毕华,银保监会辽宁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文义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国机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家俊,青海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牛志刚等。 观察金融领域反腐,以下几方面特点较突出: 1.多名银行行长落马,紧盯信贷审批腐败问题。 去年查处的不少银行系统领导干部身上,都有一个突出问题:利用信贷审批权谋取私利。 如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郭继庄,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河北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马骁,国家开发银行原行务委员郭林,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哈尔滨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于成信等人,都在信贷审批等方面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并收受巨额财物。 以贷谋私的一个主要表现,是与贷款客户私相授受、不正当往来。例如,郭继庄频繁接受信贷客户提供的高尔夫球活动,马骁接受贷款客户旅游安排,郭林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将自有房屋出售给分行贷款客户,于成信违规收受贷款客户礼金……贷款客户给好处,银行高管批贷款,形成“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条,而银行最核心的权力——授信审批,成为权钱交易市场上的“商品”。 一些案件暴露出总行授权过大、某些岗位权力集中、分行重业务发展轻贷后管理等共性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大查处力度、形成震慑的同时,提出针对性监察建议,要求健全完善授信分权制约机制,加强对分行行长、风险总监和授信条线部门负责人等高风险岗位的监督。 2. 清除金融监管内鬼,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 “对有关被监管机构野蛮扩张大肆放水”“监管严重失守”,出现在去年一些金融监管内鬼的处分通报中。 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发布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亓新政,原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安顺等10名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干部接受审查调查或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消息。 少数金融监管干部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不良企业主相互勾结,形成贪腐利益链。有人利用监管权力收受私营企业主财物、为一些不法金融行为“保驾护航”,例如亓新政滥用行政审批权力,违反许可条件和程序,为不法商人获取保险代理许可提供帮助,干预对保险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有人收受被监管机构的贿赂,监管严重“放水”,如中国银保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原党委委员贾奇珍长期默许、纵容有关被监管机构野蛮扩张、违法违规经营,监管严重失守。 金融监管部门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守门人”一旦失守,滥用监管权力谋取私利,将严重损害监管权威性和严肃性,助推金融风险。对此类监管腐败,纪检监察机关保持高压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交往行为,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 3. 严查靠行吃行、违规经商办企业等问题。 “靠银行吃银行,违规经商办企业并通过与本单位开展业务谋取利益,违规向本单位出租房产谋利”, 在对马骁的处分通报中,这项问题引人关注。 靠行吃行、亦官亦商,是一些金融领域党员干部的突出问题,除马骁外,还有内蒙古银保监局原党委委员刘金明违规入股银行机构谋利,郭继庄违规在建行客户企业投资参股、兼职取酬。很多作案手段掩人耳目、穿上新马甲,由他人代持股份、股票、房产,如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宁夏分行原总审计师刘富国违规经商办企业,借他人名义投资入股相关企业;亓新政收受干股由特定关系人代持。 伴随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向包括各大国有银行、国开行、中信、人保等共15家中管金融企业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并赋予相应监察权。金融领域反腐持续加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效能不断提升,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020年,公募基金行业收获历史性“超级大年”,规模和业绩双丰收。 这一年,新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创出历史新高。新基金发行规模超过3.1万亿元,助推公募基金规模节节攀升,2020年11月底的数据显示,行业规模创出历史最高值——18.75万亿。权益基金成为最亮眼的明星,主动权益基金全年整体收益率达到47.6%,跑赢主流指数,强势演绎“炒股不如买基金”。 带着多项“划时代”纪录,公募基金新年再出发。在高起点上,公募基金充满信心。从近期新基金发行节奏可以看到,基金公司并未停歇,各大公司都在力争“开门红”;全年计划也安排了不逊于2020年的发行时间表。而且,MOM产品在2020年最后一天获批,REITs也有望在2021年推出,公募基金将借着更丰富的投资品种走进千家万户,更好地发挥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的功能。 2020规模业绩双丰收 2020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和业绩齐飞。 从规模来看,一整年,新基金发行爆款不断,不断推高全年新基金发行规模。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年内成立新基金1431只,合计募集规模达到3.16万亿元。权益基金是绝对主角,整体发行规模史上首超2万亿元,占比超过64%。 2020年,有40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了100亿,是另一项行业新纪录。南方成长先锋以321.15亿元的成立规模位居榜首,这也是行业历史上第三大主动权益基金;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鹏华匠心精选、华安聚优精选、易方达均衡成长、汇添富稳健收益等基金首发规模均超过200亿元;其中,鹏华匠心精选首募当日吸引认购资金高达1371亿元,创下新基金认购纪录。 权益基金大发展助推之下,公募基金总规模“勇攀高峰”。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8.75万亿元,为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历史最高值,比2019年增加4万亿。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一年激增2.7万亿,整体规模达到5.88万亿元,在公募基金总规模中占31.37%,2020年实现飞跃。 从业绩来看,今年公募基金整体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2020年,权益基金整体获得44.82%的收益,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为47.6%。有89只基金收益率翻倍,2020也是一个“业绩大年”。 农银汇理基金赵诣管理的4只基金包揽了前四名,最高的收益率为166.56%,这一收益率也创出近五年年度最佳业绩。 2019年和2020年出现明显的结构性牛市,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持续上演“炒股不如买基金”,成为公募基金发展的重要时期。 2021要更拼 2021年的起点非常高。要赢过2020年,基金公司只有继续拼搏。跨年期间,各大基金公司延续对产品积极布局的态势,一个“更拼”的2021年已经展开。 从1月份基金发行密度就可以看出基金公司的积极态度。数据显示,1月4日开始已安排发行的新基金接近80只,来自49家基金公司。加上后续投入发行的产品,本月新发基金可能超过100只。而且,大型基金公司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广发、汇添富已经发布招募在1月份发售的都达到5只,博时、富国、景顺长城、鹏华、天弘等基金公司则有3只或以上新基金即将发行。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多位基金公司人士了解到,目前行业在基金发行上基本保持2020年的节奏,有抓住市场难得机遇尽快布局之势。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在准备四五只新基金的发行材料,希望抓住市场风口,做好产品布局,一季度力争开门红。 “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十四五规划的推进落地,A股中长期上行趋势不改,主动权益基金仍为产品布局的主流。但是2021年的基金投资收益水平或较前两年有所收敛,还是会增加固收+等产品的布局。”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2021年的市场,应该还是会有结构性的机会,债券市场的机会也在积累,主动权益、被动指数、“固收+”、量化对冲等产品类型都有机会。新一年会以主动权益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为主,被动指数方面也会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所布局。 此外,还有人士表示,将根据自身优势与资源禀赋,重点发力公募REITs业务,同时布局细分行业主题基金,加强银行渠道及终端客户的服务。 在全球低利率、低增长和(港股00001)高负债的大环境下,A股成为性价比相对更优的资产。公募基金不俗收益激发的投资者入市热情将在2021年延续。公募基金为近8亿个人投资者和广大机构投资者创造了良好回报,希望2021年继续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为持有人创造更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