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上证综指突破3500点,创业板指大涨3.77%。对于新年红火开局,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看好一季度行情,关注新能车、军工、化工等领域。 看好春季躁动行情 “2009年以来,除2010年、2011年、2017年这三个年份没有出现‘春季躁动’行情外,其他年份A股一季度都有不错的赚钱效应,尤其是全国两会前的这段时间,市场处在流动性宽松、经济预期好、政策预期好的大环境,赚钱效应比较明显。”广发宏观策略部表示,成长风格在春季行情中表现更佳。 南方基金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均面临各种掣肘,政策大概率不会出现超预期收紧,对于权益市场来说没有显著的下行风险。短期来看,一季度是国内经济活动的淡季,也是经济数据发布的淡季,因此经济基本面以及盈利情况往往不是影响行情的主要因素。一季度同时也是各项利好政策出台的高峰期,政策氛围相对温和,这是市场通常有“春季躁动”预期的原因所在。目前市场情绪快速回暖但结构分化明显,预计这一情况仍将持续。但对于个别强势板块需要适当警惕极端亢奋之后的回调风险。 “从中期角度来看,A股整体估值处于较高水平,行业间呈现明显分化格局。在经济向上和流动性向下的背景下,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会有所下降,进而去寻找业绩确定性高的企业。”南方基金预计指数运行中枢会较2020年有所抬升,以宽幅震荡为主基调,行业轮动以及分化仍将持续。 招商基金表示,1月4日市场大涨主要与年初流动性偏宽松预期、特斯拉Model Y降价引发新能源板块情绪高涨有关。新年伊始,公募基金发行有望再度提速。而且,在连续两年基金赚钱效应下,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转移的趋势有望进一步强化。 诺德基金的基金经理应颖认为,当前位置,指数存在上行概率,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去年四季度以来很多人判定的货币政策边际收缩预期出现拐点,市场流动性收缩或将放缓;第二,国家大力倡导居民储蓄资金入市,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对市场中长期流动性来说亦是利好,在政策面刺激下,或将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第三,尽管部分高成长板块,例如新能源、消费、信创等,当前位置估值相对较高,但与其匹配的行业高景气度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大概率将消化估值上的偏离。不过,在此过程中依然是结构性行情为主,同一板块内部个股或也将呈现不同的收益表现,因此需要更专业的研究支持。 看好新能源、消费、化工等行业 谈及后续看好的具体领域,不少基金公司都锁定了新能车、化工等行业。 “2021年春季躁动行情或已开启,可能会有震荡反复,保持积极仓位应对。当前位置到两会前都是做多的窗口期。”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表示,一季度重点关注顺周期的有色和化工、低估值且景气边际改善的金融板块、景气可以跨年且长周期向上的军工和新能源车板块。 中欧基金表示,当前国内经济状态依然较为繁荣,流动性边际上出现了微调。在永煤事件之后,流动性转向边际宽松维稳。当前流动性将保持中性状态,对于股债都是利好,经济状态维持在繁荣的时间可能将比预期的更长。在此情境下,繁荣状态对于可选消费的推动作用较强,居民消费将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看好电子、地产产业链、新能源车、高端消费,如白酒、医美、健身、保险等。对于较高的估值水平,进入2021年后,预计市场对高确定性成长板块,如新能源和军工等的业绩增长预期将部分消化其高估值,因此应加强对高性价比成长股的关注。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随着经济修复的深化,2021年企业盈利有望迎来强有力的回升。同时,伴随着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边际收紧,市场依然大概率将是区间震荡为主,但结构性行情下仍不乏机会:一、顺周期板块,包括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有色、石油产业链、金融等;二、可选消费板块,包括家电、家居和汽车等;三、盈利增速可以消化估值的高景气度板块,包括电子、军工、新能源等。
据腾讯深网报道,有消息称,2021年1月1日,特斯拉的内部口号是,“今天是燃油车末日的开启”。秦力洪也曾表示, “天下任何一家电动车卖得好,我们都高兴。接下来的10年是电动车不断取得燃油车份额的十年。” 从中国价格在30万以上豪华车的市场占有率看, BBA三大品牌一直占据前三名。有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奔驰销量累计33.98万台,宝马累计32.45万台,奥迪累计30.12万台。BBA共占据豪华车市场66.7%份额,其他豪华品牌的份额只剩下了33.3%。 而Model Y的大降价无疑会冲击BBA中型SUV燃油车市场。 从宝马、奔驰、奥迪的中型SUV价格看,他们燃油车的定价都在38万以上。奔驰GLC燃油车指导价在39.78万-58.78万;宝马中型SUV中的宝马X3定价在38.98万-47.98万,奥迪Q5L定价在38.78万-49.80万。从价格上看,定价33.99万元的Model Y比BBA中同级别的SUV便宜4万到5万元,更有价格优势。 除价格优势外,作为新能源车,购买Model Y时无需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 从大趋势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爆发的起点。浦银国际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在2025 年达到20%,2030 年达到40%,2035 年达到50%,即未来1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 为了抢占新能源车市场,在中型SUV市场,BBA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但从售价上看,BBA同级别SUV的电动车都比燃油车贵。同是中型SUV,奔驰EQC比奔驰GLC贵5万多;宝马iX3比宝马X3贵4万多,奥迪e-tron则比奥迪Q5L贵了20多万。 也就是说,即使BBA在中型SUV市场推出了电动车,但与Model Y相比,仍然没有价格优势。 但与降价相伴的是,特斯拉正在被质量和可靠性问题困扰。2020年10月,因为部分车辆在经受较大的外部冲击时前悬架后连杆球头螺栓会产生初始裂纹,特斯拉召回了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车辆,共计29193辆。1个月后,特斯拉在美国召回了9136辆2016款Model X和401辆2020款Model Y。 不过连续的召回事件并没有影响特斯拉股价的大涨。过去的2020年,特斯拉的总市值从一年前的798.5亿美元,涨到了6689亿美元(截止2020年12月31日),总市值翻了8.4倍,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 2020年12月29日,雅安锂业与特斯拉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供货合同,约定从2021年起至2025年,特斯拉将向雅安锂业采购价值总计6.3亿-8.8亿美元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这意味着特斯拉除了向松下、LG化学、宁德时代采购动力电池外,开始推进电池自产战略,节约成本。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净值披露完毕。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各类资产大幅震荡,各类型QDII基金业绩也坐上过山车。临近年底,全球市场高歌猛进,助推权益类QDII最终取得24.91%的整体收益;超七成产品取得正回报,业绩最好的基金净值涨幅翻番,创QDII基金史上最佳收益纪录。 对于海外市场今年的投资机会,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更看好港股。 权益类QDII基金 平均收益率24.91% 2020年是QDII基金出海的第十三年, QDII基金整体取得不错的收益。首批4只基金,经历大起大落后收益率终于全部“回正”,冠军QDII基金净值涨幅创出历年最高水平。 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场可统计的106只QDII基金中(不同份额合并统计,剔除美元份额),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4.91%,其中89只取得正收益,占比83.96%。南方香港成长净值增长率达到101.68%,年内净值增长一倍,创下QDII基金史上最佳成绩。 QDII基金出海投资以来,年度冠军业绩最高为2009年的80%。之后,QDII基金最佳年度业绩均在60%以下,最低的一年年度冠军收益率不到10%。 从投资上看,冠军QDII南方香港成长三季度末的前五大重仓股包括明源云、海吉亚医疗、新东方、雅迪控股、永达汽车。第二名广发全球精选与第三名华夏新时代2020年的收益率分别为99.52%与97.95%。去年三季度,前者重仓了福莱特(行情601865,诊股)玻璃、超威半导体、英伟达、大全新能源、世纪互联等,后者的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腾讯控股、美团、苹果公司和阿里巴巴等。富国蓝筹精选人民币、汇添富全球消费人民币A、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去年收益率同样超过90%。此外,华泰柏瑞亚洲企业、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等16只QDII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了50%。 整体来看,位居业绩涨幅榜前列的权益类QDII基金多投资美股、港股市场,前十大重仓股聚焦医药、消费、科技及互联网板块。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去年QDII基金整体取得不错业绩或由全球科技股牛市驱动所致。临近2020年底时,标普500指数创出新高,市场对科技股的追捧使得重仓科技股的QDII基金获得较高弹性。港股市场方面,去年科技和医药等行业领跑,助推相关QDII基金业绩走强。 去年原油经历了史诗级别的暴跌,拖累相关QDII基金业绩整体垫底,收益率后十名中有9只均为原油主题基金及主要配置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产品。跌幅最大的甚至接近40%,和业绩排在首位的基金相差141个百分点。 实际上,去年11月至年末,油气类QDII曾经出现过一轮暴涨,期间涨幅榜前十全部为油气类QDII。一个多月时间里,华宝标普油气A涨幅达到37.69%,诺安油气能源也涨了27%。然而,油气类QDII岁末的这一波行情,不过是为全年业绩“填坑”,未能挽回这类基金的大幅亏损,也拖累了权益类QDII基金整体的业绩。 2021年相对看好港股 2021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欧美股市心存忌惮,接下来或会进一步向估值洼地的港股集中。 广发全球精选基金经理余昊表示,权益QDII投资的主要机遇在于港股。海外货币政策宽松美元弱势,叠加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同时国内信用环境偏紧,多重利好支撑下,港股有望迎来盈利提升和估值回升行情。同时,海外疫苗推出带来经济恢复,叠加整体货币和财政政策全面宽松,都有利于美股中的优质公司获得盈利和估值双升。 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基本面渐趋向好,疫苗接种和政策缓慢退坡将呵护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已全面恢复,政策亦“不会急转弯”。南向资金看好港股,资金净流入不断增长。2021年恒生指数的盈利增长比估值提升更具有确定性。中性假设下,2021年恒生指数增长能达到9%~10%,乐观假设下或达到20%。另外,“新经济”,包括科技、消费、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等行业具有估值溢价,行业龙头领跑港股未来或将持续。而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行业则已呈现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指出,港股将迎来双轮驱动牛市。2020年受各种因素影响,港股的风险偏好受到压制,不只跑输了A股,甚至跑输了整个新兴市场。但这属于明显的错杀。优质港股基本上都是中国内地的公司。2021年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将提升,港股会更为受益。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至2019年,36个主要城市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天津、杭州、西安和武汉;从2010年到2019年,增幅最大的三个城市是合肥、重庆和长沙,最慢的是广州。 2019年,我国总储蓄率下降至44.6%,连续9年处于下行区间,较2010年的峰值51.8%,下降了7.2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率仍在高位 尽管近10年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处在下行区间。但横向对比,我国储蓄率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 根据IMF的统计,2017年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7%,远高于世界均值26.4%。对比全球最低储蓄率英国的13%,我国储蓄率相当于英国3.6倍。 在国民总储蓄率中,我国居民部门的储蓄率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占总储蓄率的比例都接近50%,是影响总储蓄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根据OECD数据,2016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36.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最低的英国只有1.62%,我国居民储蓄率是英国的23倍。 中国人真的爱存钱? 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在全球较高水平,真的代表我国居民爱存钱吗?根据我国的统计口径,扣掉租金后的房产要计入居民储蓄之中。这主要是因为房子属于耐用品,不可能当年一次性消耗完,所以这部分资产被计入储蓄。 地产投资一直是我国家庭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2019年地产在我国家庭资产中的占比仍然高达59%。因此,将地产计入居民储蓄,无形中就增加了我国居民储蓄率水平。 鉴于此,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企,并不能代表我国居民的主观储蓄意愿强,更不代表我国居民相对其他国家更有钱。
2020年对于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者而言,是充满机会的一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A股各大主要指数涨幅均超过两位数,创业板全年涨幅甚至高达64.96%。2021年A股是否会继续保持涨势?中银基金表示,新的一年,股票市场仍存在结构性机会,而债券的估值已逐渐具备性价比,投资机会或略多于股票。 “结构牛”凸显机构专业实力 2020年,A股呈现“结构牛”行情,板块差异明显。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12月31日,休闲服务、电气设备、食品饮料、国防军工和医药生物分别以99.38%、94.71%、84.97%、57.98%和51.10%的涨幅,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前五。而房地产、通信、建筑装饰、纺织服装、银行、采掘和商业贸易7个行业则集体飘绿。同时,各股指振幅剧烈,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上证综指年内最低触及2646.8点,最高攀至3474.92点;沪深300指数年初以来涨幅达27.21%,振幅达41.80%。 行情分化与股指的剧烈震荡,无疑提升了投资门槛,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性优势更加得以凸显,“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点深入人心。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初以来主动股票开放型(不含主动港股股票开放型)基金上涨60.5%,偏股混合型上涨53.97%,强股混合型上涨61.05%,灵活混合型上涨48.87%。 中银多只权益类基金涨幅破50% 2020年,权益类市场迎来丰收,中银基金旗下偏股权益类产品业绩喜人。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银旗下27只基金年内涨幅突破50%。其中,中银智能制造股票与中银研究精选涨幅翻番,分别达109.09%和101.78%,中银产业精选和中银新动力同期分别上涨91.77%和91.07%,中银医疗保健(A)和中银创新医疗(行情002173,诊股)(A)涨幅均接近90%,中银移动互联、中银中小盘、中银行业优选和中银美丽中国的涨幅超过70%。中银行业优选还获得海通10年、5年、3年三项五星评级,中银研究精选获得海通5年、3年五星评级,中银收益A获10年五星评级。 “2020年市场的特点,总结下来是大的延续和大的扰动。”中银智能制造、中银产业精选和中银中小盘基金经理王伟认为,比照之前的三年,2020年的市场是偏价值投资和成长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2019年四季度开始的经济恢复的延续;新冠疫情的爆发则是对市场的一大扰动,为应对疫情,全球各国政府都推出了流动性宽松政策,助推了市场估值的提升。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经济也随之快速恢复,但呈现出分层的现象,比如必选消费在2020年二季度即迅速复苏,而可选消费的复苏延至三季度。王伟表示,2021年的最大要务是在选股中尽量避开估值下杀的风险,争取选择盈利超预期、估值有保护、泡沫不严重的公司。 绝对收益类基金稳中有进 2020年是权益类大年,但除了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受到追捧之外,下半年开始,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也越发受到市场青睐。对于不熟悉此类产品的投资者而言,绝对收益基金的业绩表现似乎并不出色,但这类基金追求的是年年正收益和低回撤、低波动,并不在意行业排名和超越基准。在剧烈震荡的市场中,绝对收益基金的稳健表现就更显得可贵了。 截至2020年底,中银基金绝对收益团队的旗舰产品之一——中银新回报A已经连续第五年获得年度正收益。这种能够穿越牛熊、连续多年均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在业内堪称凤毛麟角。基金定期报告显示,即使在2018年和2016年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25.31%和11.28%的行情下,中银新回报A仍然逆市收获了0.75%和2.20%的涨幅。2020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股市遭遇巨幅震荡,同时债市形成趋势性机会,中银新回报及时调整股债仓位,有效地控制了权益资产波动,获取了结构性超额收益。 中银新回报的基金经理李建是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及绝对收益团队负责人。在他管理下,中银基金绝对收益团队已经建成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矩阵。部分股票仓位中枢较高的产品,在本轮牛市中,也体现出较强的进取性。以李建与绝对收益团队基金经理刘腾共同管理的中银双息回报为例,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股票仓位突破70%;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该基金年初以来收益率达60.61%。 债券基金长跑能力领先 2020年的债市依然表现平平,而诸多信用风险事件爆发,也拖累了部分债券基金的业绩。不过,作为固定收益投资老将,中银旗下多只固收类产品在近年来债券市场的波动中依然彰显了良好的长跑能力。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银聚利半年定开债基过去两年涨幅14.30%,在11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7。同样是半年定开债基的中银永利同期涨幅14.04%,排名第9;过去三年涨幅24.10%,在75只同类产品中位列第3。中银中高等级债A过去三年涨幅17.02%,位列270只同类产品的前15%;C份额同期涨幅16.92%,在112只同类产品中名列第9。 中银旗下固收产品的长跑能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在2020年上海证券报第十七届“金基金”奖榜单上,中银基金荣获金基金·债券投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奖,中银稳健增利揽获金牛基金·债券基金十年期奖,中银稳健添利则获得债券基金五年期奖。 看好股票中长期配置价值 展望新一年的资本市场,中银基金对股票市场看法较中性,而债券的机会或会略多一些。李建表示,经济的逐步回复正轨,将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2021年的A股市场或将从2020年的靠估值驱动转变为靠盈利驱动。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或将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可能要面对更严格的考验。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中银基金内部的风险溢价指数显示,债券相比股票在-2倍的标准差附近徘徊了很久,意味着债券相比股票的性价比或许更高,投资者可适当关注偏债混合型基金。 中长期来看,基于对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中银基金依然看好股票的配置价值。中国经济的韧性足,结构升级空间大,发展质量会不断提高。竞争格局好、商业模式不可复制、盈利能力强的行业龙头或将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并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建立更强大的竞争优势。新兴行业中也可能会涌现出一批能够引领新科技发展、构建新商业模式、塑造新消费文化的伟大公司。
近日,数字人民币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公开测试。目前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不断推进,甚至走在了全球前列,而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又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其在金融安全、国家安全方面肯定不容忽视。 也正是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会在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等工作上尽可能地采用国内标准体系,比如国密算法、国企参与等等。而众所周知,数字人民币的硬件钱包涉及到“芯片”问题,无论是智能卡还是手机,其安全芯片的国产化将会至关重要。 金融IC卡国产芯的自给自足 任何一个行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占据合作的主动权,在智能卡行业,核心部件无疑就是芯片。抛开芯片性能,在某些领域的智能卡并不适合使用进口芯片,例如身份证、社保卡、各类金融卡等,当然也包括未来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卡。 今年5月底,银联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卡产业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2019年金融IC卡订购量10.4亿张,占银联标识卡订购量的96.5%。纯金融应用的IC卡8.7亿张,占金融IC卡订购量的83.9%。国产芯片的订购量4.9亿张,占金融IC卡订购量的47.1%。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国产芯片近年来已经成为金融IC卡的一大趋势,占比接近5成。而在2016年以前,恩智浦芯片在纯金融IC卡中保持着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 近年来产业各方全力配合金融领域国产密码的应用,截至2019年末,金融领域累计发行国产密码金融IC卡超过8.7亿,2018年该数据为4.53亿,同比增长了92.1%。 国密算法的规模化应用也促进了我国在金融安全设备、芯片领域的发展,金融IC卡芯片迁移产业促进联盟披露,截至2019年末,纯金融国产芯片累计出货量约16.8亿颗,而2018年该数据为11.26亿颗,同比增长了49.2%。可以看出国产芯片在产能上不断提升,以满足“换芯工程”的供货需要。 可以说如今的金融IC卡领域,大唐微电子、紫光同芯、华大电子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具备了自主研发生产金融IC卡芯片的能力,并且国产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金融IC卡局面不同的是,智能手机的芯片名目繁多,产业链冗长,加上并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除了芯片设计、产品的制造和封装技术都不能相提并论,国产芯在智能手机等设备上的应用仍然比不上主流市场。 手机国产芯的自力更生之路 2020年,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力度,包括芯片的封禁和断供。而这一影响直接导致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企业产品线受到影响,而市场因此也激发了“国产芯自力更生”的热潮,一大批芯片企业寻求上市,没有芯片的系统公司则纷纷成立芯片部门,股价飙升、资本注入,市场一片热情。 但资本繁华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的真相是,国产芯仍然与国外顶尖芯片产业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基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芯片国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也是为何华为海思作为全球前十的IC芯片设计厂商,面临美国禁令下仍然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因为一款智能手机不仅仅是SoC芯片本身,涉及到的芯片产业链太多,而芯片产业中除了IC设计,还包括IC制造、IC封装测试等等。 半导体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IDM模式和Fabless模式两种商业模式并存的局面。IDM模式即垂直整合制造模式,就是芯片的设计、生产、封装和检测都是自己做;Fabless模式即无晶圆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模式,指无晶圆厂的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芯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而其余环节分别委托给专业的晶圆代工厂、封装测试厂完成。 如今全球范围内也仅仅只有英特尔、三星、TI、意法半导体在内的少数几家企业拥有技术和资金实力采用IDM模式,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而无论是国内的海思、联发科还是国外的高通、博通都采用了无工厂的Fabless模式。 据全球半导体协会SIA发布的2019年半导体市场数据显示,英特尔打败三星重回第一,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博通、高通、TI、意法半导体、Kioxia、恩智浦分列2-10名。前10名中5家是美国厂商,两家是韩国厂商,一家是日本厂商,还有两家欧洲厂商,而中国没有一家厂商上榜。 央视新闻报道称,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数量足够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在高端芯片方面,尤其是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领域仍然短板明显。 美国的打压会让更多终端产业去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安全,也会有更多企业投入到国产芯的制造研发中,这实际上是行业机遇,但同时研发成本、技术交流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挑战。 国内在7nm以下等先进芯片的更高要求制程上,仅有中芯国际(行情688981,诊股)能稍微上得了台面,那么是继续用国外的设备来攻克高端芯片的难题?还是回到全面国产化的低端芯片市场做起?最近中芯国际内部人士变动的瓜想必大家也吃够了。关于智能手机芯片国产化的问题说到这里也就不便于再深入,但可以肯定的是智能手机芯片的国产化任重道远,国内企业想要自力更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毕竟光刻机这一点就是一条横亘在面前的“鸿沟”。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可能的国产芯方案 回到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话题,目前可以预见的是数字人民币将会采用多种硬件钱包的方案,其中包括基于手机内置安全芯片的方案、基于安全芯片的智能卡方案以及基于安全芯片的SIM卡方案。 其中除了单纯的智能卡方案从本质上类似于金融IC卡,在芯片国产化上拥有自主能力,并且拥有独立于智能手机之外的产品体验。此前,紫光国微(行情002049,诊股)在互动平台表示,其智能安全芯片可以用做数字货币的安全载体,如数字货币钱包,也可以用于数字货币支付流程的数据保护和安全认证。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卡硬件钱包的开发大多选择了此前做U盾产品的企业,在安全和加密方面具备较完善的技术优势。 而从国产芯的角度而言,抛开单纯的智能卡不谈,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目前来看也只有这两种选择: 第一,采用基于SIM卡的国产化安全芯片方案,脱离手机内置安全芯片的桎梏。 2019年5月,紫光集团和联通联合发布5G超级SIM卡,兼具存储与SIM电信功能,支持高达128G存储。2019年12月,5G超级SIM卡首销上市。2020年4月,移动携手紫光国微宣布5G超级SIM卡正式上市。 目前,5G超级SIM卡基于内置的安全芯片和NFC功能,线下可充当交通卡、门禁卡、车钥匙,线上可进行金融安全认证、5G电子签名以及大额转账等。更重要的一点是,5G超级SIM卡采用的是紫光国微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安全芯片,具备国际CCEAL6+、银联安全、国密二级等安全资质。这为5G超级SIM卡未来拓展数字人民币提供了国产背景和“安全”支持。 因此,加上此前紫光国微在互动平台上的表态以及目前基于SIM卡模式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方案已经在内部测试中,可以预见这一方案会是几大运营机构的重点选择方向之一。 第二,打破原有的智能手机安全芯片格局,重塑智能手机的安全芯片方案。 此次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了基于硬件钱包的“双离线”支付方案,中签人中的小部分人只能通过华为、vivo等指定手机才能体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硬件钱包对于手机安全芯片的要求,需要特定的NFC手机来实现。但实际上目前手机上的安全芯片并非“国产芯”。 据移动支付网从手机行业人士了解到,目前智能手机在安全芯片领域的国产情况几乎为0,尤其是主流品牌的旗舰手机其NFC芯片都是恩智浦的,而目前NFC芯片基本都是与安全芯片封装在一起,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NFC芯片和安全芯片理论上可以分开,但是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封装空间和更高的技术难度,甚至体验上也可能受到影响。”该人士谈到手机安全芯片与NFC芯片格局时向移动支付网表示。“主要还是产业链的问题,市场空间颗粒大、不够分散,被现有玩家占据市场后,新进入者投资大,拓展阻力很大,风险高。” 归根到底,目前的手机安全芯片主要是与基于NFC功能的手机钱包业务联系紧密,而这个产业链涉及到银行、银联、支付机构,还涉及到交通领域的通卡公司、TSM服务商、机具厂商等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抛开国产安全芯片的价格和性能不谈,就刚刚建立起的NFC支付生态而言,一旦更换芯片意味着整条生态的重组,一方面新进入企业在拓展上存在压力,产业链其它企业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重新适配,另一方面部分手机厂商可能不太愿意放弃原本建立的体验而进行冒险的尝试。”一位芯片领域资深人士向移动支付网表示。 “但这也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和需要作出的改变,受制于人不如自力更生。从华为事件中可以看到整个半导体产业缩影,芯片产业链需要通力合作共克时艰,尤其是手机安全芯片方面更需要有不破不立的决心。”上述人士表示。 由此可见,打破原有的手机安全芯片格局是一件更加困难和具有挑战的事情,先不论芯片的制程和性能因素,单是产业链的重塑就极具考验,这也是为何这一领域长期被垄断的原因。 结语 从目前已有的国产芯角度而言,基于智能卡或者SIM卡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更合适,也更加容易落地和推广。从体验上来说,显然是手机内置的安全芯片具备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势必国产化会受到影响。
1月4日消息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今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上透露了多个 2021 年要点工作目标,例如逐步推广高铁票价差异化的浮动定价机制。 IT之家曾报道,京沪高铁自去年 12 月 23 日起便开始实行浮动票价机制,实行优质优价、灵活的浮动票价机制,以现行执行票价为基准价实行上下浮动。 以下简单摘抄部分会议要点内容: 探索建立全路统一的旅游产品设计和销售平台; 逐步推广高铁票价差异化的浮动定价机制; 全面优化铁路货运布局,积极承接 “公转铁”; 优化高铁和普速客车、客运和货运列车开行结构,科学调整东部高铁网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高铁干线运行图结构; 稳步扩大互联网订餐等服务范围;
2021年的第一天,特斯拉放大招:宣布正式开售国产Model Y,价格最高狂降16.51万元。消息一出,特斯拉便遭疯抢:特斯拉官网被挤“崩了”,全国各地门店也被挤爆。 特斯拉门店被“挤爆” 官网也被挤“崩了” 有网友发帖称,元旦假期,特斯拉门店被挤爆了。 不仅线下门店被“挤爆”,线上官网也一度被挤“崩了”。1月1日中午,由于访问量激增,特斯拉中国官网的订单页面“崩了”。随后特斯拉客户支持微博表示,由于访问量激增,暂时无法刷新,需要稍等片刻。 1月1日,特斯拉正式开售国产Model Y,两款定价为33.99万元、36.99万元,最高下降16.51万元。 特斯拉Model Y大幅降价 如此火爆,和特斯拉元旦宣布降价离不开关系。 1月1日上午消息,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消息,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人民币,此前为48.8万元人民币,下调14.81万元。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为36.99万元人民币,此前为53.5万元人民币,下跌16.51万元。 特斯拉2020年累计交付近50万辆电动车 大超预期 此外,1月2日晚间,特斯拉(Tesla)宣布,2020年累计交付499550辆电动车,高于华尔街预估的全年交付481261辆电动车,较2019年的36.75万辆增加了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