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c西方工业大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越来越失去了其应有的后进力,倒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逐渐引起国际投资商们的注意,美国高盛投资发展银行(Goldman Sachs)别出心裁地称其为BRIC,即这四个国家首写字母的组合。新兴投资市场“BRIC” 是指4个国家B=巴西R=俄罗斯I=印度C=中国就在几年前,新兴市场的出现对于世界经济尚还显得无足轻重,今天,已经俨然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拥有丰富的原料资源、就业人口和生产优势。德意志银行下属的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DWS)调侃而又恰如其分地做了一组类比:巴西好比世界的原料基地、中国是生产车间、印度是智囊团,俄罗斯则是全球化经济的加油站。高盛银行的经济专家甚至预言,未来的一到两年内,BRIC国家势必在发展劲头上超过美国,更把欧盟区域远远地甩在后面。十年之后,经济成长速度将是美国的两倍。专家们甚至期待中国和印度本年度的经济增长率即可达到9%,巴西、俄罗斯则为7%,相形之下,美国(3.5%)、欧盟(1.8%)就显得大为逊色了。无怪乎,高盛会在分析报告中做出这样的结论:BRIC国民生产总值之合将在40年内高于G6国家(美、日、英、德、法、意)。巴西——世界的原料基地;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巴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镍、锰、铝土矿蕴藏量,另外,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巴西前总统、工人党领袖卡多佐制定过一套经济发展策略,为其后的经济振兴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这套经改政策后来为现任总统卢拉所发扬光大,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入灵活的汇率体系;改革医疗、养老制度;精简政府官员系统。然而,有批评家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人党内部贪污受贿不断,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现任政府的统治根基。南美这块沃土之上的经济腾飞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机遇背后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立足于巴西市场的长期投资者因此而需要强韧的神经和足够的耐心。中国——生产车间;中央之国——中国堪称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引进外资额最高,成为全球最大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拥有13亿居民的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充裕、廉价、可靠的劳动力驱动了中国经济繁荣,除了无以伦比的价格优势之外,就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不过,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下面也潜藏着危机。虽然中国央行制定了贷款限制措施,经济过热的隐患依然未能消除;城乡、个人收入之间的巨大剪刀差也令发展失衡,危及社会稳定;环境污染更加恶化。另外,中国股市缺乏独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政府操纵股市;原料不足、能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都为中国经济制造了瓶颈。印度——智囊团;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其股市规模空前壮大。在过去的20年间,印度经济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稳定成长,而在经济前台的背后,是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大军。据初步统计,西方企业在印度约2300万高校毕业生眼中越来越富有吸引力。 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当中,四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药业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世界上40%的“学名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药剂)是在印度生产的,这一行业带动个人可支配收入以两位数字的增长率飞速上涨,与此同时,印度社会出现了一批注重享受、乐意消费的中产阶级。另外,一些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如60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网络、兴旺发展的出口贸易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继力量。当然,印度经济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弱点,例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高额财政赤字、能源及原材料依赖性过高等。政治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变化、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紧张都有可能引发经济动荡。俄罗斯——全球化经济的加油站;走过1998年金融危机的俄罗斯经济就像从灰烬里飞出的一只浴火凤凰,在新近国际信用评级当中,被著名的证券研究机构——标准普尔评为投资等级。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无疑为俄罗斯经济增添了双翼。这两大工业血脉的开采和生产控制了今天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并且创造了50%的出口贸易产值和40%的国家收入。另外,俄罗斯还是钯、铂、钛的第一大产国。与巴西的情况有些类似,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威胁也隐藏在政治之中。普京政府虽然在其五年任期内成功地将国民生产总值提升了30%,可支配国民收入也有明显增多,但政府当局在处理尤克斯石油公司一案所体现出的民主缺失却成为远期投资的毒药,无异于一把隐形的达摩克里斯剑。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能源丰富,如果缺少了有效遏制腐败的必要体制改革,政府在未来发展态势面前依然不能高枕无忧。如果俄罗斯从长远角度来看不满足于只做世界经济的加油站,当务之急必须致力于现代化改革进程,提高生产效率。投资者应该尤其密切关注当前的经济政策变化,这是除原料价格之外,影响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
最近,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和学者表示,由于疫情、经济衰退等因素,美元可能“站不住脚”。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亚洲前董事长斯蒂芬罗奇警告称,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和美国巨大的预算赤字将导致美元崩溃。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甚至认为,美元能够长期保持其地位是一个历史异常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为什么美国经常看跌自己的人民?美元再次看跌 看空美国经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来说,看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额债务。据统计,预计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从年初的4.22万亿美元增加到今年年底的7.75万亿美元,到2050年,美国的总债务可能会增加到目前美国经济的两倍。尽管美元地位是一种“担保”,但高债务无疑是美国企业的一颗定时炸弹。这并不是说美国不想拆除它,它不能拆除它,如果它想保持经济运行,它的债务只会越来越高。2.疫情下的经济衰退。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8%;据预测,在第二季度,它下降或接近20%,这是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的最高值。美国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第三产业受到重创。尽管一半的州已经重新启动了经济,但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黄金复苏期。3.失业率飙升。失业率是美国重要的经济指标。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由于疫情,美国在过去三个月中持续攀升,4月份达到近15%的峰值,5月份升至13.3%,这是自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自2月以来的近四倍。我认为这说明了两点:首先,面对疫情,美国没有采取大规模措施停止生产,导致疫情失控。因为美国经济学家预测,每个月当美国经济停止时,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如果按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两个月的经济损失将达到4.28万亿美元(占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次,它反映了在特殊情况下高度依赖服务业的美国经济的困境。12年前的次贷危机期间,数万亿财富蒸发了。因为人们担心失去工作或房地产,他们不再把钱花在非必需品上。需求的突然下降迫使美国服务业解雇了大量员工,这进一步增加了失业率。那么美元真的会崩溃吗? 美元可以直接反映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如果美国经济真的失败了,美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真相呢?首先,在疫情期间,由于避险需求,对美元的需求飙升,美元走强。因此,答案显而易见。如果疫情恶化,美元可能被大量买入,美元将进一步走强。只有当量化宽松的影响逐渐显现时,美元汇率才有可能下降。其次,疫情爆发后,全球资本市场暴跌,美元流动性短缺。因此,当美国开始大规模宽松政策时,“过剩”流动性被央行的货币互换或美元需求所吸收。如果全球经济完全恢复,美国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简而言之,美元目前的地位不容动摇:全球约90%的外汇交易涉及美元交易;外国央行持有60%以上的美元外汇储备;大约40%的全球贸易以美元计价和结算;近60%的美元作为全球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在国际上流通。谈论衰退可能是合理的,但崩溃有点危言耸听。
虽然国内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经济复苏各方面仍需改善,但5月份经济指标继续改善。特别是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充分表明中国在处理疫情防控与恢复工作和再生产的关系上更加科学,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弹性。经济指标更能反映经济运行的结果。经济形势能否保持在积极的方向,其他指标能否如期得到确认,取决于疫情爆发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各相关单位对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以及经济增长的态度。毕竟,经济运行的结果可能会改变,但经济持续改善的基础在于社会和经济参与者的工作和努力,这是无法改变的。4月以来,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在努力恢复生产。为帮助企业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针对中小微型企业,在减税、减租、减社保基金、增加信贷资金和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这些政策得到了充分实施,为企业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企业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上。对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向企业派出干部,帮助企业打开供应链,提高了企业之间的关联和协调程度,更好地修复了全国供应链。5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1999.4亿元,同比下降6.3%,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3%,降幅为5.5个百分点。对高科技产业和社会部门的投资有增有减。这表明,包括地方政府确定的国家重点工程在内的国家重点工程已全部高效复工,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外贸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5月份出口额达到14562亿元,同比增长1.4%。尤其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占出口总值的50%以上,接近53%。随着私营企业进一步提高恢复工作和生产的效率,它们对出口的贡献将会更大。5月份经济指标的持续改善也增强了企业和居民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然而,尽管经济发展正在改善,但就业保障仍然重要而紧迫。因为只有就业工作做好了,经济工作的其他方面才能突出和解决好。5月份就业情况没有明显恶化。全国城市调查的失业率为5.9%,比上个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表明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压力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高校毕业季节的到来,就业保障迫在眉睫。各地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就业措施,不仅要做好居民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失业。简言之,在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以及各项经济政策有效实施的共同推动下,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工作可以暂停。
2020年开局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中国经济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如何正确分析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成为我们更好应对挑战、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所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上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从发展观与方法论的高度,对我们当前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正确判断经济发展趋势、保持发展定力,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此成效来之不易。但与此同时,疫情对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造成一定的分流,对发展规划的实施时效带来一定的阻滞,从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较大冲击,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与出口在1—4月份总体呈负增长状况,反映了这一矛盾带来的不利影响。 依照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辩证分析疫情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其双方既存在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一面,又必然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面。关键是我们是否对发展的规律有全面、辩证而深刻的认识,是否能够因势利导地把握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当前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驾驭这两方面工作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和彼此统一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首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人民也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力量,所以疫情防控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守护着实现发展所依靠的力量源泉;其次,疫情防控工作对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健康产业和电商外贸等的发展都获得了重大机遇;再次,疫情防控加强了社会力量的动员响应机制,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形成凝心聚力长效机制的效果;最后,疫情防控做得好,复工复业就快,经济恢复发展就快,从而对投资和企业运行将带来长期利好,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注入了新的因素。而经济恢复发展得更快更好,也必然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控所需物质,缓解和消除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因此,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就能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把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至最低,促进经济发展利益的最大化,奋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中国经济具有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趋势的扎实基础 全面、辩证、长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必须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基础更加扎实。我国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在2010年起已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第一的大国,这意味着中国工业化以其结构的完善和规模的强大,构筑起抵御经济风险的强大基础。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增量中,中国贡献的份额已持续多年居世界各国之首。在代表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包括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在内的高技术产业,以及电商外贸等新兴业态中,我国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也在世界前列,并在经受今年全球疫情蔓延的考验中体现了中国力量,如今年4月份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已录得同比高达55.7%的增长,增幅接近去年同期的五倍;4月份外贸出口在电商新业态的助力下已扭转下滑状态,实现与去年同期相比超过8%的正增长,这些领先全球的发展绩效有力佐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扎实基础。 因此,尽管当前国内外尚存不少不确定性因素,但只要我们保持发展定力,善于排除各种干扰,战胜包括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在内的各种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做好“六稳”“六保”,在危机中“育新机”“开新局”,我们就必定能够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当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这就是我们分析经济形势的辩证法,也是我们实现发展的辩证法。 全面发力构建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增强发展预期 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就是要明晰如何“育新机”“开新局”,对经济发展作辩证施策,构建更具抗风险、化危机、立足当前与长远发展相统一的政策体系与发展机制。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了今年的发展任务,并以组合拳的方式配套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所包含的大量涉及经济领域的法律条文,与本次大会召开前中央先后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及重要文件,从新时代国家在经济领域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上构筑起全面、长远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后劲的制度体系与长效机制,为企业发展、为内需增长、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动力。如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颁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加上中央部委、各省市推出的一系列落地实施的方案与措施,既为实现“六稳”基础上实施“六保”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与政策保障,更体现着我们国家当前维护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并在中长期发展中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态势的治理能力。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上我们充分发挥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效能的潜力,我们完全可以对当前经济形势及其长期发展走势更具信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必将在更好实现“育新机”“开新局”进程中行稳致远。
> 华尔街最大的两家投行在市场走向的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一家看空美股,另一家则看多。在5月份,二者的观点预计就能得到验证,让我们静待结果。尽管大多数风险资产已经远离3月中旬的低点,但当有关冠状病毒疫情的全球影响的不确定性达到顶峰之际,人们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几乎没有共识。争论的核心是央行和政府大规模刺激计划的长期有效性。花旗集团的Igor Cesarec和Catherine Mann等经济学家在周四的报告中写道:“在央行提供充足流动性的带动下,广泛的政策反应可能推动了市场的上涨。”“然而,由于市场能否得到无限期支撑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保持谨慎。一旦经济再次陷入冰冷、严峻的现实,风险资产可能会变得脆弱。”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则认为股市上涨是完全合理的,而且可以持续下去。“虽然经济活动的崩溃是历史性的,但全球政策对缓解冲击和支持经济复苏的反应也是如此,”以Marko Kolanovic为首的摩根大通策略师在周四的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随着经济重新开放,并考虑到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风险资产将继续复苏,尽管我们预计收益步伐也会放缓。”根据3月下旬摩根大通的预测,即市场可能已经过了最糟糕的时期。自3月23日以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全球指数(MSCI AC World Index)已经攀升了约25%,这是因为投资者对一系列旨在抵消疫情经济影响的全球政策措施的信心升温。与对疫情的担忧达到顶峰时相比,全球指标从2月份的高点下跌了34%。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认为市场大概率仍保持涨势,但仍然有一些不确定性。高盛将市场上升归因于病毒感染率的稳定以及资金和流动性压力措施的改善。该行已经表示,在两年的时间范围内,股票价格会反应宏观经济表现,投资者可能会忽略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Zach Pandl在内的策略师写道:“如果市场继续坚持他们的观点,即到明年年底将扭转近期相当大的损失,那么市场将继续审视有关经济下滑深度的坏消息。”摩根士丹利也对资产价格表现和基本面之间的差异感到满意,并指出市场往往会领先于经济。“在经济极端情况下,市场与经济之间的分歧是普遍的。U型复苏没问题,W型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