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度(sensitivity,SEN),又称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TPR),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它反映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
词典释义 1.佛教语。圆成实性三义之一,亦称真如。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 2.指反映事物真实情况的程度。特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测量名词 真实性(validity),亦称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故又称准确性(accuracy)。 用于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
robust regression 统计学稳健估计中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将对异常值十分敏感的经典最小二乘回归中的目标函数进行修改。经典最小二乘回归以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为其目标函数。因为方差为一不稳健统计量,故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不稳健的方法。不同的目标函数定义了不同的稳健回归方法。常见的稳健回归方法有:最小中位平方(least median square;LMS)法、M估计法等。
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离散系数或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标准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指标与其平均指标之比,它是一个相对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σ/μ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其作用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v=S/(X的平均值)
1949年韦克斯勒在他编制的儿童智力量表中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这是因为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随着人年纪的增长,到约到26岁左右智商就停止增长进入了高原期,所以比率智商不适用于年纪大的时候。 离差智商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放弃了智龄,运用了离差。其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段的儿童的智力分布看着常态分布,被试的智力高低由其与同龄人的智力分布的离差的大小来决定。 离差智商(Deviation IQ),是用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者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数量(单位为标准差),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它以每个年龄组的IQ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具体公式为:IQ=100+15Z=100+15(X-M)/S 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Z是标准分数,其值等于被测人实得分数减去同龄人平均分数,除以该年龄组的标准差。 智商分级标准 智 商 等 级 130 以上 非常优秀 120~129 优 秀 110~119 中上(聪明) 90~109 中 等 80~89 中下(迟钝) 70~79 临界状态 70 以下 智力缺陷
社会距离量表:也称为鲍格达斯量表(Bogardus Social Distance Scale),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建。 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 例如用来测量人们对待黑人的态度的鲍格达斯量表: 鲍格达斯量表是典型的格特曼量表,能够通过其中较强项目的被试能够通过较弱的项目。 鲍格达斯量表 你愿意让黑人: 生活在你的国家吗? [ ] 生活在你的社区吗? [ ] 住在你的那条街吗? [ ] 做你的邻居吗? [ ] 同你的子女结婚吗? [ ] 每一选项的分值从弱到强为1-5分,被试的态度为其选择的最强的项目分数,这个分数除说明被试者的态度外,还显示出被试者的态度结构。 鲍格达斯量表 鲍格达斯量表比较不同的被试者对同一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也可以比较同一被试者对不同群体的社会距离大小。 如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对黑人的接纳程度; 某国家对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和英国人的接纳程度。
普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地提供基本国情国力数据,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主要目的。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办公厅、统计局、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等部门(组成人员名单另发)。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其中,涉及普查经费方面的事项,由财政部负责协调;涉及物资保障方面的事项,由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工商总局和税务总局负责协调;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中央编办负责协调;涉及社团和非企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民政部负责协调;涉及组织机构代码方面的事项,由质检总局负责协调;涉及各级政府及其普查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事项,由监察部负责协调处理。国务院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对于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普查的经费保障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普查的工作要求 坚持依法普查。所有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执法机构和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质量。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加强宣传工作。各级普查机构应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情况。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要广泛深入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以及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工作,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error of the first kind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由于检验统计量是随机变量,有一定的波动性,即使原假设H0为真,在正常的情况下,计算的统计量仍有一定的概率α(α称为显著性水平)落入拒绝域内,因此也有可能会错误地拒绝原假设H0,这种当原假设H0为真而拒绝原假设的错误,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又称为拒真错误。α为犯假设检验第一类错误的概率,1-α则为当原假设H0为真而作出正确判断的概率。α越小,作出错误判断的概率越小,因此,显著性水平α是限制发生第一类错误的保证,又称为检验的损失。 拒绝虚无假设(Ho)时可能犯的错误,称为第一类型错误,以α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