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进出投资法(Market-Timing Approach) 目录 1 什么是适时进出投资法 2 适时进出投资法的特点 什么是适时进出投资法 适时进出投资法是指通过技术性指标的分析,将市场行情作为买卖基金的依据,当预测行情即将下跌时,就减少手中的基金份额。通常技术性的指标是股票投资者最常使用的投资方法,但也被用来作为基金买卖点的研判,试图用技术指标的各项分析来预测股市的走势,希望能在股价的相对底部买进,于相对顶点卖出,以赚取其中价差。 适时进出投资法的特点 适时进出投资法适合于短线投资者,而且其进出程度也因人而异。毋庸置疑,每个投资者都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适时进出的投资者,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势。据统计表明,要想运用适时进出投资法获利,必须至少有70%以上的判断准确率,否则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存在,投资者至多打个平手,甚至可能得不偿失。
估值方法 摊余成本法成本法、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成本法主要为用于银行间债券投资的估值,但该方法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市价法则主要用于交易所债券,不过,由于收盘价格可能异常且波动频繁,该方法容易降低基金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 对比差异货币市场基金采用的摊余成本法与市场法的差异为:摊余成本法来计价主要反映了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工具主要是短期的。它的这种收益主要体现在这种短期利息的收入方面,它的资本增值方面应该很少,获益的渠道不是资本增值的收入。所以在这个方面,摊余成本计价可能更有利与该品种的发展,而且投资者也一目了然。摊余成本法配合影子价格的使用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最优的债券基金会计核算原则,而使用公允的影子价格,并严格执行偏离度调整策略,是使用摊余成本估值方法的必要保障措施。 优劣对比 摊余成本法摊余成本法与影子价格配合使用的优势可以用债券基金的各类估值方法的比较来证明。而摊余成本法与影子价格的配合,实质上是上述二者的结合体,一方面承认历史成本对债券资产估值的影响,考虑了时间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偏离度控制可以让基金估值紧跟市场价格的主要趋势。这一方法基本上做到了平衡各种因素对基金估值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金资产按照净值变现的能力。实质上,摊余成本法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摊余”二字,而在于影子价格的配合使用。采用影子定价法与摊余成本法相比:一是采用影子定价法除了需要将持有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资本利得计入账面,同时需要将持有债券的市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在账面反映。这样尽管可以消除账面净值与市价之间的差异,但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直接计入基金账面价值不符合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摊余成本法提供了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投资价值调整的内在一致的方法。因此,采用摊余成本法更符合中国会计制度的要求;二是摊余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而采用影子定价法由于以市价为基础,其账面净值和收益经常波动,因此,摊余成本法更适应于固定单位价格货币基金的特点;三是摊余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通过登记簿来记录市价变动情况,不需要调整账面净值,而采用影子定价法需要频繁对投资账面净值进行调整,比摊余成本法繁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摊余成本法更为有利。由上面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采用摊余成本法更有利,而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采用影子定价更有利,所以货币基金账面净值估值与确认方法的选择陷入了困境。 通用公式 摊余成本法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本期摊余价值=上期摊余价值+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现金流出或流出[应付性质的为减已付或应付,应收性质的为减已收或应收,到期一次还息的为0]]-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注意:①分期付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还本额”,本期还本额=本期付款额-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②分期收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收款额”,本期收款额=本期收款-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未实现融资费用,货:财务费用”的金额)。 细节总结 摊余成本法①最后一年倒挤,指的是倒挤“投资收益”②表中要遂行计算遂行4舍5入,这样结果才准确。③如果有用插值法求率,则一个值用票面利率,另一个值则根据是折价还是溢价,如果折价,则用比票面利率大的值试,溢价反之,这样效率会高一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的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是不能等同的。因为摊余成本不包括暂时性的公允价值变动,即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如果期末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但不需计提减值的时候,计算摊余成本时不考虑由于公允价值的暂时变动的影响;而当资产发生了减值,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时,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就应考虑在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经偿还的本金+-按实际利率法对折、溢价进行调整的金额-已经发生的减值损失.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不含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即:公允价值变动但未构成减值时,此变动不影响摊余成本;发生减值时,按“减值损失”的数额对摊余成本产生影响,即包括前期计入资本公积借方的公允价值暂时性下跌。 前景展望 摊余成本法对于基金投资者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而言,“摊余成本法”是一个颇为熟悉的专用名词,投资者不仅在货币市场基金,在中短债基金甚至债券基金的基金合同中,都经常看到这个名词,看上去这一估值方法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方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在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中短期债券基金的内部审核指引》后,相关部门又召开了会议,会议对中短债基金是否应该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产生了较大分歧。有专业人士认为,中短债基金如果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存在掩盖市场风险的可能。这位人士透露,他们在做货币市场基金的压力测试时发现,就算是久期为180天以内的这类货币市场基金,对利率风险和赎回风险都有通不过测试的情况。对于久期长达3年的中短债基金来说,情况就更加不言而喻了。,对于中短债基金采用公允价值法更能反映该类型基金风险收益的真实情况。 有会计界人士认为,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品种其流动性很高,可视同现金,其成本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偏离,在这个时候采用摊余成本法并辅以影子定价是可行的。而中短期债的久期是三年以下,其成本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距会比较大,采用摊余成本法就显然不合适。 虽然被访的业内人士大多认为公允价值法更适合中短债基金,但他们承认,公允价值的确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以目前银行间市场的交易现状看,发现一个券种的公允价值是很困难的。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摊余成本法辅以影子定价法在目前仍然适用。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这两种估值方法估出来的基金净值差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并未频繁出现摊余成本法估值与影子定价法估值偏离超过0.5%的情况;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该有一个可靠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应该具有可验证性,这在目前还做不到。而且,在没有独立第三方提供债券报价的情况下,由基金管理人自己确定的公允价值有很大的主观性。 记者在采访看上去意见相左的两方人士后发现,争议的症结在于,何为公允价值?谁来提供这个公允价值?这当中暗藏商机。记者了解到,不止一家机构在考虑成为债券价值发布商的可能。在上个月召开的中短债基金讨论会上,也有人提出最好由第三方提供影子价格。而这次会议上下发的文件也提到“在没有第三方机构对债券报价的情况下,由基金公司和托管行共同建立估值制度”,也就是说,第三方报价是最优选择。看上去,提供债券报价的第三方有了萌芽的基础。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中短债基金估值方法的争议还涉及市场营销。这位人士表示,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市场营销有利。一方面,净值增长显得较为平滑稳定,波动较小,这显然是老百姓所喜欢的。另一方面,这种方法简单易懂,特别在公布年化收益率的情况下,老百姓更容易接受。这些都会有利于基金的销售。 相关词条 标准差 避险基金 成长型基金 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基金 场内基金 对冲基金 FOF 分散风险 非交易过户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股票基金 公司型基金 公募基金 股市平准基金 货币市场基 参考资料1、http://www.ccpan.com/html/jr/jj/jcll/2006/0109/742013.php2、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JR200609007.htm3、http://cn.qikan.com/Article/zglx/zglx200814/zglx20081415.html
名称 投资三分法 相关信息投资三分法就是指把全部的资产用三分之一存入银行,三分之一买入债券,三分之一用来购买股票的投资方法.
概述 当股价上升时,投资者大多关心当前资产价值的保障,希望能够保存住浮动的盈利,而非仅仅考虑投资本金。因此,Estep和Kritzman对CPPI策略做了一些修正,提出TIPP策略,把保险额度从固定改为可变,将保险额度和资产净值挂钩,保险额度为某一时点资产净值最高的一个固定比例。当资产净值变动时,即可求出新的保险额度,将新的保险额度与原来的保险额度相比较,取其中较大的作为资产净值变动后的保险额度。因此,在市场走向多头时,TIPP策略这种只上不下的保险额度调整方式,充分反映了投资成本的不断更新,而非任意过去时间的历史成本。 优缺点 TIPP与CPPI虽然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参数设定来进行动态的调整资产配置达到保险的目的,不需要像复制期权一样对波动率进行精确的估算,但也有其本身的缺点。第一,复制性卖权可以将要保比例设为100% 或更高,但TIPP与CPPI不能将要保比例设为100% ;第二,其助涨杀跌的本质可能会造成市场波动性的增加;第三是交易成本的问题,这和复制期权相同。一般而言,要使CPPI策略能够精准的达到投资组合保险的目的,必需将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资产与固定收益资产两者进行连续不断的调整;此时,在交易成本存在的现实环境下,如何在策略的精准度与交易成本中做进行取舍是很复杂的问题。 原则 CPPI和TIPP策略没有考虑到连续调整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头寸,会带来很大的交易成本,故此后来的学者提出了三种交易原则,既有用,又不至于影响CPPI和TIPP保险的有效性: 定时间段调整法(Time Discipline)是指选择一个时段,在每隔这样一个时段就调整积极性资产和保守性资产。 市场走向调整法 (Market Move Discipline)是指首先确定一个市场走向的范围,当风险资产的市场值突破该范围的临界点时,则调整组合的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头寸。 乘数调整法(Multiplier Dicipline)是指对乘数设定一个范围,而不象原来那样固定不变,利用乘数计算出风险资产组合价值的范围,当市场波动使风险资产值的变动超过了设定的范围时,就调整组合的部位。
什么是无套利分析方法 无套利分析方法是一种对金融市场中的某项“头寸”进行估值和定价的方法。 无套利分析方法用市场中其他金融资产的头寸复制该“头寸”的收益,然后再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求出复制证券组合的价格,并由此测算出该项头寸在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如果价格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出现套利机会。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人们的套利活动必然引起资产价格趋于合理,并最终使套利机会消失。 无套利条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里安尼和米勒于1956年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管理》一文中提出的,主要用于论证被后人以两位作者各自姓氏的第一个字母“M”命名为MM定理的假设条件。它假设存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使企业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努力最终被投资者追求投资收益最大的对策所抵消,揭示了企业不能通过改变资本结构达到改变市场价值的目的。也就是说,无论企业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无关的。如果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政策和融资方式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那么所有企业的负债率应呈现随机分布的状态。但在现实中,企业负责分布有明显的行业特征(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金融业有较高的负债率,广告业、制药业等负债率却很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MM定理中舍去了像税收、企业破产成本和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等一系列实现的复杂因素。因此解决MM定理与现实不符的正确思路,应该是逐步减弱MM定理的假设。 在市场中,不存在套利机会的条件是无套利分析的定价基础。采用无套利分析技术的要点是“复制”证券的现金流特征与被复制证券的现金流特征完全相同。无套利原则也是对金融工程产品进行定价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无套利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无套利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其实非常简单,研究者唯一需要确定的是:当市场中其他资产价格给定的时候,某种资产的价格应该是多少,才使市场中不存在套利的机会?很明显,无套利分析方法的诸多方面都与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相吻合的:既然数量—价格机制不存在,无法从均衡数量导出最优价格参数,无套利分析方法就不再考虑价格运动后面的数量变化,而是将市场价格作为输出变量;既然金融产品之间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投资者随时可以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切换,他们关心的只是各种金融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无套利分析就以“相对定价”为核心,寻求各种近似替代品价格之间的合理联系,通过对“无套利”目标的追求确定合理的市场价格。 无套利分析在衍生品定价中的广泛运用是金融学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互动的最佳说明。衍生品的冗余证券性质决定了其可替代证券的存在,而相应的无套利分析必然成为定价分析的核心。 费雪·布莱克(FischerBlack)和迈伦·斯克尔斯(MyronScholes)著名的适用于一般衍生证券价格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为后来脍炙人口的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等价鞅测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也正是基于他们对无套利分析方法在金融学中的运用,终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无套利分析方法应用举例 无套利分析方法——在期权中的应用 1、利率看涨期权的定价 对存款人而言,除了定期存款以外,他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购买相同信用等级的定期债券,两种选择所获得的收益率应该一样。因此,在无套利条件下: 定期债券税后收益率=定期存款税后利率+看涨期权价格 看涨期权价格=定期债券税后收益率-定期存款税后利率 比如,假设某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是5年,他面临两种选择:购买5年期相同信用级别的不可赎回、不可回售的定期债券,到期单利年收益率为3.49%;或者存5年定期,年利率为2.79%,利息税率为20%,此时,看涨期权价格=(3.49%-2.79%)×0.8=0.56%(年率)。 2、利率看跌期权的定价 对贷款人而言,除了定期贷款之外,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发行相同期限的不可赎回、不可回售公司债券。如果没有考虑定期贷款的灵活性5,这两种选择对公司的成本负担应该一样。定期贷款的成本等于定期贷款利率减去看跌期权价格,公司债券的成本等于公司债券利率加上发行费用。因此,在无套利条件下: 定期贷款利率-看跌期权价格=公司债券利率+发行费用 看涨期权价格=定期贷款利率-公司债券利率-发行费用 假设公司需要一笔5年的资金,面临两种选择:可以发行5年期不可赎回、不可回售定期债券,债券利率为3.22%,发行费用和担保费用为0.5%;或者直接贷款5年,贷款利率为5.58%,此时,看跌期权价格=5.58%-3.22%-0.5%=0.86%。
定义 保本投资法是一种避免血本耗尽的操作方法。保本投资的“本”和一般生意场上“本”的概念不一样,并不代表投资人用于购买股票的总金额,而是指不容许亏蚀净尽的数额。因为用于购买股票的总金额,人人各不相同,即使购买同等数量的同一种股票,不同的投资者所用的资金也大不一样。通过银行融资买进的投资者所使用的金额,只有一般投资者所用金额的一半(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规定从事卖空者在进行交易是需支付当时股票市场价格50%的保证金);以垫款买进(当然是非法的)的投资者所用的金额,更是远低于一般投资者所用的金额。所以“本”并不是指买进股票的总金额。“不容许亏蚀净尽的数额’则是指投资者心中主观认为在最坏的情况下不愿被损失的哪一部分,即所谓损失点的基本金额。 保本投资法的基本假设是,任何人的现金都是有限度的。因为它的关键不在于买进而在于卖出的决策。 做法 为了作出明智的卖出决策,保本投资者必须: 1、定出自己心目中的“本”,即不容许亏损净尽的那一部分。 2、必须确定获利卖出点,最后必须确定停止损失点。比如若某股票投资者心目中的“本”定为投资总额的1/2。那么他的获利点即为所持股票市价总值达到最初投资额的150% 时,此时该股票投资者可以卖出持股的1/3,先保其本。 3、再定所剩下的“本”,比如改订为20%,它表示剩下的持股再涨20%时,再予卖掉1/6,即将这一部分的“本”也保下来了。 以此类推,再订出还剩的持有股票的本。 上述获利卖出点的确定是针对行情上涨时所采用的保本投资法策略。至于行情下跌时,则要确定停止损失点。停止损失点是指当行情下跌到达股票投资者的心目中的“本”时,即予卖出,以保住其最其码的“本”的那一点,如假定某股票投资者确定的“本”是其购买股票金额的80%,那么行情下跌20%时,就是股票投资者采取“停止损失”措施的时候了,即全身而退以免蒙受过多亏损。这就是保本投资法的关键在于卖出决策的道理所在。 适用性 保本投资法比较适用于经济景气明朗时,股价走势与实质因素显著脱节时,以及行情变化怪异难以估量时,操此法进行投资的人,切忌贪得无厌
简介 拔档子亦称“回补投资法”、“滑坡刹车法”,是指投资者先卖出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待其价位下降之后,再买入补回的一种以多头降低成本,保存实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亦是一般短线操作的常用手法,投资者“拔档子”并不是对后市看坏,也不是真正有意获利了结,只是希望趁价位高时先行卖出,以便自己赚自己一段差价。通常“拔档子”卖出与买回之间相隔不会太久,短则相隔一天即可回补,长则可能达一两个月之久。 股票投资大户也常运用“拔档子”方式对股价的涨跌作技术性调节。但这种投资方式是以正确预测为前提条件的。如预测错误,卖出后,股价不降,反而一路挺升,则投资者将增加投资成本而减少获利甚至亏损。 操作方法 “拔档子”一般有两种操作方法: 1、挺升行进间拔档子 这是多头在推动股价行情上升时,见价位已上涨不少,或者股价上涨遇到了沉重的阻力区,就自行卖出,多翻空,使股价回跌,以便化解上升阻力,推动股价行情再度上升,以获取价差收益。 2、滑降行进间拔档子 这是投资者预期股价行情下跌,局势无法挽回,于是趁价位高时卖出,多翻空,等股价继续跌落后再买回反攻空头。例如,某投资者以每股60元买进某股,当市价跌至58元时,他预测市价还会下跌,即以每股58元赔钱了结,而当股价跌至每股54元时,布林线下轨,又予以补进,并待今后股价上升至中轨予以沽出。这样,不仅能减少和避免套牢损失,有时还能反亏为盈。反败为胜。 前者是多头推动行情上升之际,见价位已上升不少,或者遇到沉重的压力区,干脆自行卖出,希望股价回落,以化解涨升阻力,待方便行情时再度冲刺;后者则为套牢多头,或多头自知实力弱于卖方,于是在股价尚未跌低之前,先行卖出,等价位跌落后,再买回。
名称 被动投资法 简介被动投资法是投资者购买股市指数成份股的全部股种,使投资于某种股票的金额与该种股票的市值占股票市场总市值的比率成正比的投资方法。 操作基本点 1、将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全部分散投资在股市指数成份股的各种股票上。 2、投资于各种股票的资金比率与该种股票的市价总额在整个股市的总市值的比率大体相当。例如,某投资者拟将1万元资金投资于股市,倘若股市指数为5个成分股,各个股票市价占整个股市的总市值分别为25%、30%、20%、15%和10%,则投资者购股的资金分配分别为2500元。3000元,2000元,1500元和1000元。这样,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的变化率与指数的变化率就基本趋同,或者说,股价指数增加或减少多少个百分点,投资者所持有股票的市值也增加或减少多少个百分点。 优点 投资者不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也不必对个股每天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而只需关注影响市场走势的各种因素即可。此外,由于股价指数的变化情况全反映了投资者的收益情况,而股价指数代表了股市上各种股票变化的平均数,因此,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投资还可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被动投资法特别适合利用业务时间买卖股票的投资者,以及那些对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的人。如果投资者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智力选到最好的股票,就当然不必采用被动投资法了。 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在使用被动投资法时,也可作适当调整。比如,可以从投资组合中去掉个别业绩明显差的股种,而适当增加优股的比重。国外习惯上将这种适当调整称作保留一个"被动股",即对大部分股票按被动法买进,同时主动对少量股票的买卖进行适当的修正。当然,这种修正不宜做得太多,不然的话,也就不称其为被动投资法了。 此外,如果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所有的指数成份股股种,也可挑一些所谓的"指标股",即是那些与指数相关系数最大的股种,这样,收益情况也就大致追随指数的变化,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对个股的K线图。成交量等进行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