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趋势投资法是以股票的上涨或下跌来作为股票买卖的依据,可以把股票作为筹码进行操作,可以不考虑股票的业绩支撑,当出现上涨趋势时就买入,当出现下跌趋势时就卖出。 原则 趋势投资法的依据是道氏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旦股价变动形成一种趋势,便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此时投资者也应该顺应趋势保持自己的投资地位直至市场发出趋势转变的信号。 上涨的趋势一成型就买入,下跌的趋势一成型就卖出 驱使追逐特性:由技术分析得出的结果告诉人们如何去追逐趋势,并非是创造趋势或引导趋势。 类型 (一)百分之十投资法 趋势投资法中有一种百分之十投资法,又称哈奇计划,以发明人哈奇的名字命名。哈奇在1882年至1936年的54年间利用百分之十投资计划将资产从10万美元增值19440万美元,被称为“投资奇才”,但其他投资者用同一方法却没有得到如此骄人的成绩。 具有简单机械的特点,易于操作,但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几点:一是要考虑税收和佣金因素,如果火力低于投资成本,就不宜买卖;二是投资者应主要关心市场的长期趋势或主要趋势。 (二)三成涨跌法 依照“行情平均按三成循环涨跌的经验产生的投资方法,既不论什么股票,买进以后价格上涨30%就卖出,下跌30%再买进。 优劣势 长处: 主要是可以避险,遵守着趋势投资的原则,不会有太大的收入,但若能及时止损也不会有太大损 短处: 1.趋势投资法需要化费量的精力去研究股价走势,忽略了公司本身的价值。 2.严格趋势投资者无法买到最低价的股票,也不会卖到最高价。 3.在短时间预测究竟股票的趋势向上还是下是很难把握。
简介 守株待兔法亦称“渔翁撒网法”、“一揽子股票”。 守株待兔是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将这一成语运用到股票投资中,并非要求投资者将自己的希望吊在一棵“树”上,而是为了获利,要求广泛撒网,守住很多树(最好是全部树),既买进交易所挂牌且每天均有交易的多数或全部股票。对于普遍的投资者来讲,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非常关键,而且不易把握,如果缺乏正确可靠的消息来源和行家的指导,自己无法确定投资对象时,不妨采用此法。 与此法类似但不同的是“反渔翁撒网法”,即也采用买进一揽子股票的方法,但不同之处在于,哪种股票价格上升就多买一点,哪种股票价格不上升甚至下跌时就抛出,这样就可能获得较多的强势股而使获得利能力提高。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看准股票的趋势,否则也往往遭受损失。因为股市变幻莫测,买进的上升股票也许会下跌,而卖掉的下跌股票也许会很快反弹。 但是,守株待兔法并不是最高明的办法,只是在选择投资对象没有绝对把握时才采用,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涉足过分冷门的股票,因为过分冷门的股票可能使部分资金冻结,一般投资人的资金大多有限,经不起长期的冻结。 2、一旦决定采用这种方法,就应该抱定不赚不卖的信心,不为各种马路消息所左右,既然网已经全部张开,只需等待,肯定会赚。 3、必须关心经济景气动向,对于政治、军事等宏观的风险因素也要密切注视其变化,以便及早预测整个股市暴跌情况的发生,否则将大亏特亏,到时悔之晚矣。 具体做法 具体的做法是,投资者可以将每天挂牌上市的股票各购进一股或几股。这样以来,任何股票涨跌都有可能获得收益而不至于全亏(当然,由于系统性风险而引起的整个股市是一种例外情况)。 操这种方法的人应该自己首先订立一个原则,如涨跌幅度超过二成则可售出或买进。甲股票涨了二成卖掉它;下述轮到乙股票涨了二成也卖掉它;丙股票跌了二成买进,丁股票跌了二成也补进。这样做就不必为股票的选择而大动脑筋,省去甚多麻烦,也降低了投资对象选择中的风险,收益可观。 举例说明: 2001年4月底,ST猴王在没有被ST之前,利空消息已经满天飞——时而破产时而被人告上法庭。该股的庄家也算聪明,利用这些消息全线打压,全力吸筹。然而,ST猴王一戴上帽子即跳空而下,令持股者损失惨重。但是,如果我们敢于在5元附近(即缺口的下方)大胆地逢低介入,然后再“守株待兔”的话,是可以赚大钱的。虽然ST猴王于2001年4月份被ST,但该股后来还涨了80%左右,炒股高手恐怕也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获得这种成绩,可见,还不如“守株待兔”好! 优缺点 1、守株待兔法的优点 购买一揽子股票是一种用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的投资策略,即使在股市行情普遍下跌的情况下,由于投资者握有多种股票,选择的余地也相应大,也能相对减少损失。 2、守株待兔法的缺点 股市通常情况是强势股持续强势,弱势股持续弱势,如果哪种所持股一旦涨价便抛出,其结果往往是减少收益,同时也因为弱势股长期持有而挤占了资金。
顺势投资法(Momentum Investing Method) 基本内容 对于那些小额股票投资者而言,谈不上能够操纵股市,要想在变幻不定的股市战场上获得收益,只能跟随股价走势顺势投资法,采用顺势投资法。 顺势投资法又称顺势而为法,是证券投资者顺着股价的趋势进行股票买卖的操作技巧。当整个股市大势向上时,以做多头或买进股票持有为宜;而股市不灵或股价趋势向下时,则以卖出手中持股而拥有现金以待时而动较佳。这种跟着大势走的投资作法,似乎已成为小额投资者公认的“法则”。凡是顺势的投资者,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获利的机率也比较高;反之,如果逆势操作,即使财力极其庞大,也可能会得不偿失。 当然顺势投资法也并不能确保投资者时时都能赚钱。比如股价走势被确认为涨势,但已到回头边缘,此时若买进,极可能抢到高位,甚至于接到最后一棒,股价立即会产生反转,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又如,股价走势被断定属于落势时,也常常就是回升的边缘,若在这个时候卖出,很可能卖到最低价,懊悔莫及。 具体操作 1、必须了解大势,然后才能照着“行情的传息带”操作。一是涨跌趋势必须明确;二是必须及早确认趋势,这二点也是顺势投资法的前提,不然顺势做法则无从可谈。往往股价走势被确定为涨势时,已到回头边缘,若此时顺势买进,极可能抬到高价。 2、若股价肯定属于落势,但已到了回升的边缘,此时顺势卖出,极可能卖到最低价而懊悔不已。所以股价趋势无法及早确认时,就没有什么跟随的价值。 这就需要投资者根据股市的某些征兆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就多头市场而言,其征兆主要有: 1、不利消息(甚至亏损之类得消息)出现时,股价下跌。 2、有利消息见报时,股价大涨。 3、除息除权股,很快做填息反映。 4、行情上升,成交量趋于活跃。 5、各种股票轮流跳动,形成向上比价得情形。 6、投资者开始重视纯益、股利;开始计算本益比、本利比等等。 适用性 顺势投资法适合于小额投资者采用,小额证券投资者,本身谈不上操纵行情,大多跟随股票走势,采用顺势做法,这几乎已被公认为小额投资者买股票的“铁律”。
简介 三成目标投资法又称三成保本法,是股票投资者以赚取三成利润为目标的一种证券投资方法。 股市行情是瞬息万变的。当股价上涨时,若期望着涨到最高点抛出,则往往会错失良机;相反,当股价下跌时,便急忙脱手,这往往也被认为是一种失败的作法。而在一年中,股价以三成以上的幅度上下波动的情况,则为数不少。因此,以股价涨到买价的三成时,就卖出所持股票,当股值下跌到过去一二年平均股价的3成以下时就买股票,这已成为不少人赚取买卖差额的上种做法。由于这种方法以赚取三成利润为目标,故称之为三成目标投资法。 根据国外一些投资者的实践经验,选择股票大致有以下三条标准: 1、热心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公司。 2、有能力直接操纵市场价格动向的公司。 3、知名度高的公司。 只要投资者选好了这种具有成长形的公司股票,三成目标投资法就不失为一种赚取买卖差价的较好方法。 注意事项 采取三成目标投资法应注意两点: 1、不能贪心不足,在达到目标时应该适时抛出。 2、要在抛出旧股后,应该选购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股票。
时间分散化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time-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基本内容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较大比例地投资股票,随后逐渐减少此比例的投资策略。 Fisher和Statman(1999)对这种策略进行了系统解释,提出了其合理性并给出了实施中加强自我控制的建议。时间分散化策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为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降低;另一方面是,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投入股市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不断地减少股票在资产组合中比例。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认为时间分散会减少风险。 1998年,Ibbotson,Associate通过研究股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收益——从1年到20年,结果发现时间分散的影响,长时间地持有资产可以降低损失的风险,并且认为如果期限15年或者以上,基本就可以获得非负的收益。 技术研究 时间分散化策略得到了经验研究的支持,如Siegel (1994) 在《长期股票》一书中,通过实证分析1802—1992年的滚动20年期的股票、债券、国库券的收益表现,发现股票在91.28%的时间里优于债券,而在94.19%的时间里优于国库券。然而,时间分散化策略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评,其中,以Samuelson最具代表性。他在1963和1969年撰文对其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他的文章被Kritzman (1997) 形容为“数学事实”。这一数学事实是基于以下三个假定(kritzman1994): 1、投资者的风险厌恶不随财富的改变而改变; 2、投资者认为股票收益是随机的; 3、投资者的未来财富仅依赖于其投资组合。 Samuelson认为,在三个假定之下,时间分散化策略是错误的。 Kenneth L.Fisher和Statman1999年从行为金融学的期望理论、认知错误、自控、后悔厌恶四个方面对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1、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表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曲线在收益(Gains)和损失(Losses)区域分别为凸和凹,因而投资者在收益区域为风险厌恶(Aversion to Risk),而在损失区域为损失厌恶(Aversion to Losses)。因此,Samuelson的第一个假定是错误的。 2、认知错误。认知错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乐观结局幻觉”(musory Happy End)即将损失的极小可能性视为零可能性。其二,“缺乏远见的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基于短期股票投资表现而具有的错误认识。作者认为,第一种认知错误是很多时间分散化策略支持者易犯的错误。 3、自控。投资者经常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外推当前股票走势——代表性启示的显示。而内心的自控可以有效地抵制基于这种外推而采取的行动。当自控失效时,规则(Rules)和投资者顾问就成为第二和第三道防线。时间分散化策略的“持有规则”(Stay-The-Course Rules)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自控。 4、后悔厌恶。投资的货币性收益可为投资者带来自豪感,而损失通常伴随着后悔。Kahneman和Tversky (1982) 将后悔定义为:一项选择导致不好结果的事后挫折感。时间分散化策略中的“持有规则”能够减少账面损失(Paper Losses)带来的后悔,因为账面损失不同与实际损失,它仍然保留有实际收支平衡的希望;但是当期限到期时,这种希望可能会破灭,此时运用期权工具来展期就显得最有价值。时间分散化策略将投资者对短期损失的恐惧的注意力转移到对长期收益的自豪感的预期中来,同时它与期权工具的结合,是避免后悔的有效工具。 Fisher和Statman将时间分散化策略形象地比喻为“眼镜”,它可能是错误的——矫枉一个正常人的视力;但它也可能是正确的——矫正弱视者的视力
基本内容 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盈利能力,而市盈率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市盈率定价法格和盈利能力的关系。对于盈利高且保持快速成长的上市公司,市场价格所反映的每股市盈率水平也越高。反之,盈利越差,市盈率水平越低。因此,我们可以将市盈率作为股票定价的一种依据。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合理市盈率,就可以从已知的流通股的市盈率和股本结构倒推出国有股的市盈率。 市盈率定价法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审核后的发行人的盈利情况计算发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状况、经营状况和未来的成长情况拟定其市盈率,是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一种。 确定方式 以市盈率定价方式是参照拟发新股的所在行业平均市盈率结合拟发新股的收益、净资产、成长性、发行数量、市场状况以及可比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表现来确定。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发行价格=每股收益×发行市盈率 市盈率定价法作为近年的主要新股发行定价方法在市场化定价趋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定价方式由于考虑到发行风险,因此定价时通常会留有一定的空间。 合理市盈率定价法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有些公司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定价,如:业绩太差甚至亏损的公司、流通股市盈率已经低于合理市盈率的公司以及在该定价方式下国有股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公司,等等。 一般来说,第一类内容佳、价位高以及第四类内容差、价位低的股票,应该算是"名符其实"。因此,这两类股票不可能出现大幅度波动。至于第二类内容佳、价位低以及第三类内容差、价位高的股票,由于名不符实,将会出现调整的可能。因为内容佳的股票,其价位都落于人后,投资报酬率势必显得突出,游资就会自然而然地往这些投资报酬高的地方流,所以此类股票价格极易获得调整。至于内容差、位高的股票,也必将要调整到内容与价值相一致的水准。 将股票的内容与价位进行了排列组合后,其买卖策略是:适时卖出第三类内容差、价位高的股票,并购进第二类内容佳、价位低的股票。 股票的这种投资组合策略,一般为股市老手所为,初入股市者也不妨一试。
个人简介 埃德加·E·彼得斯(Edgar E. Peters)首次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他是全球投资管理企业Pan Agora资产管理公司的系统资产分配首席投资战略家和投资官。他经常做市场理论方面的演讲,并且在巴布森商学院、波士顿学院和本特利学院讲授投资组合管理。他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和《分形市场分析》两书的著者。 作品特点 埃德加·E·彼得斯《分形市场分析》埃德加·E·彼得斯的《复杂性、风险与金融市场》是一本研究和阐释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风险性之间关系的著作,这是他继1994年出版《分形市场分析》、1996年出版《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他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首先总结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而后对复杂性、风险性 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阐释,最后对复杂性科学理论与奥地利经济学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著作还涉及不确定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来认识自由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等等。内容涉及面很宽,对澄清人们对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的模糊认识,了解复杂性科学理论与奥地利经济学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和观点认识现实经济社会系统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本书是对当今社会主要悖论之一的一次精彩论述,即社会和经济秩序中必然存在着不确定性。埃德加·E·彼得斯将我们十分珍爱的信念反转过来,并且使我们相信这样会更好。 学术论点 埃德加·E·彼得斯认为,如果资本市场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那么我们应当预期市场将出现: (1)长期相关性和趋势(反馈效应); (2)某些条件下和某些时点的无轨(临界水平)市场; (3)在更小的时间增量上看上去仍旧相同并具有类似统计学特性(分形结构)的收益率时间序列; (4)我们预测的时间越长,预测就越不可靠(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 彼得斯及其它许多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市场中存在以上特性,他们都发现,资本市场的发展演化并不遵循传统的EMH,而更遵循混沌动力学。特别是,他们发现S&P500存在一个正的李雅普诺夫指数,隐含的循环大约为42个月,即平均记忆周期为3--4年。它清楚地表明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它进化,也在一定周期意义上循环,事件的影响在将一定时期内存在而非立即消失。 学说归纳 埃德加·E·彼得斯(EdgarE.Peters)首次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 分形市场假说的主要论点归纳如下: 分形市场假说构架图1.当市场是由各种投资期限的投资者组成时,市场是稳定的。在一个稳定的市场中,足够的流动性可以保证证券的正常交易; 2.信息集对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来讲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要大。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大,更长期的基本面分析更加分形市场假说重要。因此,价格的变化可能只反映了信息对相应投资期限的影响。 3.当某一事件的出现使得基础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时,长期投资者或者停止入市操作或者基于短期信息进行买卖。当所有投资期限都缩小为同一种投资水平时,市场就会动荡不定,因为没有长期投资者为短期投资者提供这种流动性来稳定市场。 4.价格是短期技术分析和长期基础分析的综合反应。因此,短期价格变化的波动性更大,或者说“噪声更多”。而市场的潜在趋势反映了基于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的预期收益。 5.如果某种证券与经济周期无关,那么它本身就不存在长期趋势。此时,交易行为、市场流动性和短期信息将占主导地位。 与有效市场假说观点不同的是,分形市场假说认为信息的重要性是按照不同投资期限的投资者来判断的。由于不同投资者对信息的判断不同,所以信息的传播不是均匀扩散的。在任一时点,价格并没有反映所有已获得的信息,而只是反映了与投资期限相对应的信息的重要性。 突出贡献 分形市场假说针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不足,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方法,理论界也出现了多种新的市场假说,在所有这些新的市场假说中,分形市场假说应该算是最成功的一种。首先分形市场假说弥补了有效市场假说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它重点分析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期限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其次该假说对市场不作任何统计方面的假设,而是直接对投资行为和价格的变动建立模型,更主要的原因是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我们所观察到的数据。 市场的存在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高流动性的交易环境,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获得一个好的价格,但是好的价格并不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价格,买卖双方很少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如果在一个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均不相同,那么市场就会保持稳定。前面已经提到过,当一个5分钟的交易者面临6次的事件时,一个更长期限的交易商就会跟进以保证市场维持稳定,因为在他看来,5分钟交易者所遭遇的6次事件并非不寻常的事件。只要有另一个投资者比该投资者有更长的投资期限,则市场就会自行稳定起来。基于这一点,所有投资者必须均分相同的风险水平(对投资期限进行标度调整之后)。这种均分的风险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投资期限有相同的收益频率分布。由于有这种自相似的统计结构,所以该理论就称作分形市场假说。 分形市场假说但是在市场的分形结构被打破的时候,市场就会不稳定。比如说,当长期投资者不入市交易或者变为短线客时,市场的不稳定性就会发生。当投资者认为他们原来赖以价值判断的长期信息不再重要或不可靠的时候,他们就会缩短其投资期限。当经济危机或政治危机发生时,市场走势就会变得极不稳定。这里所说的市场的不稳定性与证券市场的走熊并非一致,因为熊市是基本面看空,价值锐减,而不稳定性则是短期波动的激剧变化,其最终的结果是股市的暴跌或飙升,所有这些,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从实际的经验看股市的暴跌或飙升比熊市出现得更为频繁。 根据分形市场假说,方差或标准差是无定义的并且因此而没有一个它自己的稳定的均值或离散度,易变性应该是反持久的。彼得斯对标准普尔500每日易变性的R/S分析得出赫斯特指数H=0.39,有力地证明了这个假说。[1]
生平简介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1906年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犹太人。早年学习哲学和艺术史,后父亲送他到巴黎学投资,大部分时间在德国和法国度过,娴熟金融商品和证券市场的一切,被誉为“二十世纪的股票见证人”、“本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有德国证券界教父之称,他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有如美国的沃伦·巴菲特。他的成功,被视为欧洲股市的一大奇迹,他的理论,被视为权威的象征。安德烈·科斯托兰尼是德国股市的无冕之王,德国的投资人、专家及媒体记者,经常以他对股市的意见为依据,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或发表分析文章。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科斯托兰尼获利不浅。二战之后,他大量投资于德国重建,稍后的经济复苏令他拥有大量财富。虽然他在35岁就赚得了足以养老的金钱,不过这不代表他的投资都是一帆风顺的,相反的还曾经破产过两次,他本身在自著中也承认本身在一百次投机当中只要有51次成功就算侥幸了,但也因为有了许多经验使得他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判断力并不断累积财富,更使曾在二次大战中失去所有家当的双亲,在瑞士安享晚年。 科斯托兰尼不吝和他人分享他的智慧结晶,一生共写了13本和投资、证券、货币、财富、证券心理学的书。尽管他早年就赚得大笔财富,但在50岁时还是耐不住无聊开始著书创作将他所知道的一切分享给读者,60年代以来,三十年笔耕不辍:《这就是证劵市场》一书被翻译成七国语言,包括日文在内,还拍成了电影,从此跻身畅销作家之列,在他一生当中共写了13本有关投资、证券、货币、财富、证券心理学的书,书中写了他在股市上的巨大成功也写了他的巨大失败,但都是要实实在在的告诉读者自己所走过的旅程。另外他也在德国经济杂志《资本》拥有自己的专栏,供稿长达二十五年,只缺稿两次。科斯托兰尼同时也是德国、奥地利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在欧洲各地咖啡馆开设讲座,跟学生、有钱人、乞丐、小偷....各式各样的人大谈投资学,告诉他们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生平贡献 《证券心理学》他的《证券心理学》一书,是德国大学经济系学生必读书籍。从一九八七年至今,共出版十三本著作,在全球卖出三百万册的佳绩,包括中国、韩国、希腊、丹麦,都有翻译版本。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是他生前最后一本书,也是他一生智慧的结晶。他的书不仅在德国畅销,也翻译成包括丹麦、希腊、中国、韩国等文字发行,全球已卖出三百万册。《一个投机者的告白》是安德烈·科斯托兰尼的投资智慧精华,除了有他对各个投资、投机市场的拨云见日的透彻剖析,还有他一生经典的投资案例。 1999年见证百年金融发展的科斯托兰尼因病辞世,留下财富给继承者,但留下典范给所有的读者。 投资方法 投资十律1、有主见,三思后再决定是否应该买进,如果是,在哪里,什么行业,哪个国家?2、要有足够的资金,以免遭受压力。3、要有耐心,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预期,发展方向都和大家想象的不同。4、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便必须坚定不移。5、要灵活,并时刻思考到想法中可能的错误。6、如果看到出现新的局面,应该卖出。7、不时察看购买的股票清单,并检查现在还可买进哪些股票。8、只有看到远大的发展前景时,才可买进。9、考虑所有风险,甚至是不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就是说,要时刻想到意想不到的因素。10、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保持谦逊。投资十戒1、不要跟着建议跑,不要想能听到秘密讯息。2、不要相信卖主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卖,或买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买,也就是说,不要相信他们比自己知道的多。 3、不要想把赔掉的再赚回来。4、不要考虑过去的指数。5、不要躺在有价证券上睡大觉,不要因为期望达到更佳的指数,而忘掉他们,也就是说,不要不做决定。6、不要不断观察变化细微的指数,不要对任何风吹草动作出反应。7、不要在刚刚赚钱或赔钱时做最后结论。8、不要只想获利就卖掉股票。9、不要在情绪上受政治好恶的影响。10、获利时,不要过分自负。 格言 1、哲学家叔本华说过:“金钱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渴。”2、根据我的定义,百万富翁是指不依赖任何人,以自己的资本,就能满足自我需求的人。百万富翁不用工作,既不用在上司面前,也无须对客户卑躬屈膝。3、根据我的经验,有三种迅速致富的方法:第一,带来财富的婚姻;第二,幸运的商业点子;第三,投机。4、在长达80年的证券交易中,我至少学到一点:投机是种艺术,而不是科学。5、大家是否该跻身名人之列,也做个投机人士?基本上,这取决于两件事,即物质条件和个人性格。关于前一个前提条件,我牢记一条座右铭:有钱的人,可以投机,钱少的人,不可以投机,根本没钱的人,必须投机。6、任何一个软件顶多只和它的程序设计者一样聪明。7、总而言之,投机者有想法,不管正不正确,毕竟是个想法。这是投机家和证券玩家的基本差异。8、任何学校都教不出投机家,因为投机家的工具,除了经验外,还是经验。9、成功的投机家在100次交易中,获利51次,亏损49次,他就靠这差数为生。10、只要有想像力,老的东西,甚至老古董,都有机会再翻身。 主要著作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2000-《一个投机者的告白》2000-《科斯托兰尼的证券智慧:给投资者的一百个点子》2000-《科斯托兰尼奇幻的货币和证券世界:了解证券市场》1999-《货币,最大的冒险:一位证券客的笔记》1999-《这就是证劵市场》1998-《科斯托兰尼的最佳投资点子:最赚钱的点子》1996-《科斯托兰尼的证券课程:投资者和投机客须知》1995-《科斯托兰尼的未来计划》1994-《货币与证券市场:创造财富的艺术》1993-《科斯托兰尼最佳的赚钱故事》1991-《科斯托兰尼的证券心理学:在咖啡屋上课》1987-《美元在干甚么?货币投机的述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