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2月3日消息 “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是春天里的第一个嫩芽,兴业、杭州、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相继开花”。董宝珍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概括了久违的银行界“牛市”。 从招商银行的估值上涨,到估值辐射至平安、兴业等业内优秀银行,价值发现之路正在进行。 进入五年最佳期 作为股份制银行的排头兵,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一直在基本面方向表现优异。最新出炉的业界快报显示,该行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31.37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6.2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5%。 此外,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存量问题也已经基本出清,浙商证券(行情601878,诊股)称,兴业银行迈入五年最佳期。 一方面,资产端整体扩表提速,结构出现优化。 具体地,截至到2020年年末,兴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为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是几年内资产规模增速又一次突破两位数,比前三季度6.6%的增幅提升近4个百分点,全年增速比2019年6.5%的增速还提升了4个百分点;此外,资产端的结构优化体现在,兴业信贷总额无论同比、环比都显著高于总资产增速,同比15.2%VS10.5%,环比3.62%VS2.7%。 另一方面,和不少银行类似,兴业银行也在进行存量风险出清,使得多年包袱被很好化解。 2020年,兴业的不良率已经降低至1.25%,四季度对于不良的单季核销及转出额同比增加了90.3%,比前三季度大幅提升。 谢治宇埋伏 从股价来看,兴业银行今日一度走高至6%,收盘回落至4.6%,再创历史新高。年初至今,继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后,兴业银行涨幅排名第三。 不过,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PB都已经分别在2.16和1.65了,而兴业银行才刚刚站稳1倍PB。 业内称,兴业银行被严重低估,而聪明资金已经提前进入。 金融界注意到,1月25日,由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基金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谢治宇在1月大幅加仓了兴业银行,现已是兴全合润的第四大重仓股,而在早前发布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报中,兴业并未出现,可以看出,谢治宇加仓集中,而且出手便重仓。 目前,金融业已经成了兴全合润的第二大重仓板块,而且是所有板块中加仓最多的。 打造中国的摩根大通 作为曾经的“同业之王”,兴业直面撞击强监管压力后,仍然很好地转型,可以看出兴业的韧性。目前,兴业打造的“商行+投行”的旗舰品牌,对标摩根大通,一面链接财富管理,一面链接企业的融资需求,构筑了自身独有的“护城河”。 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表示,兴业目前致力于做大三个生态圈。 一是投行生态圈,做大承销业务,与表内间接融资形成优势互补,目前在FICC中属于银行第一梯队;二是投资生态圈,兴业的产品端资管能力雄厚,营债券类投资收益率高出股份行平均26BP;三是,场景生态圈,尝试打造各大平台来满足居民、企业、机构的生产生活。 图表来源:方正证券 而长坡厚雪的资产能否被更好挖掘呢? 韬光养晦了五年的兴业银行,正甩开“不良包袱”,亟待价值重估。
近期,阳光电源(行情300274,诊股)毫无疑问是A股光伏领域最“亮”的崽。 开年至今,光伏板块回调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收盘,今年以来光伏指数下跌8.94%,然而阳光电源却以约45%的涨幅稳居成分股第一。 受昨日晚间公布的41.56亿元定增预案刺激,今日早盘,阳光电源在光伏板块整体走跌的行情中仍然保持了强势上涨,早盘高开11.28%,午后涨幅有所收窄,但截至收盘仍涨5.71%,报104.02元/股,最新总市值为1516亿元。 股价9个月翻10倍 市值暴增1400亿 2020年,在能源转型的大目标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光伏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二级市场上的相关概念股也随即走出超级行情,多家光伏相关企业去年股价实现翻倍,而其中涨势最为猛烈的,还当属阳光电源。 十倍大牛股的炼成,阳光电源只用了9个月。去年4月底,当时公司还处于9.35元的低点,但随着光伏产业的火爆,阳光电源便开始一路上涨,至12月23日,公司市值正式突破1000亿,也成为光伏企业中第三家破千亿的企业。 今年开年,阳光电源也并没有受到光伏板块回调的影响,在1月25日触及113.62元的历史最高点。短短九个月,市值暴增1400亿元,也完成了十倍大牛股的变身。 截至2月3日收盘,阳光电源报104.02元/股,最新总市值为1516亿元。 业绩与股价“齐飞” 去年营收达200亿元 从股价“平平无奇”到“一飞冲天”,除了光伏产业整体的火热行情,阳光电源的强劲基本面也是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2011年11月正式登陆创业板,公司主要专注于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在光伏细分领域——逆变器的生产占据国内绝对的龙头位置。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如今阳光电源已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龙头公司,目前国内市占率约为30%左右,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国外市占率15%左右,已批量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过往业绩来看,2015年至今,阳光电源营收一直保持持续稳步发展。2015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6亿元、60亿元、89亿元、104亿元、130亿元;净利润4.25亿元、5.54亿元、10.24亿元、8.10亿元及8.93亿元。 根据1月25日晚间发布的最新2020年度业绩预告,2020年全年预计阳光电源实现营收190-200亿元,同比增长46%-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1-18.1亿元,同比增长78-1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0亿元-20.50亿元,同比增长107%-130%。 对于整体业绩较去年实现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阳光电源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内外疫情的不利影响,持续加速全球战略部署,规模效应显著提升,坚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核心业务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逆变器国内外均衡发展的同时,阳光电源的其他业务在去年也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中公司预计2020年储能业务收入10.05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5%;2020年电站集成业务收入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96%;2020年风电变流器业务实现飞跃式发展,预计2020年全年出货10GW左右,同比增长超6倍。 北上资金不断加码 也有机构“满足离场” 股价和业绩互相形成的良好循环在阳光电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得益于公司优秀的业绩,阳光电源获得了大量资金的青睐,从而导致股价的大幅上涨,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仍在不断加码,有人也赚得“盆满钵满”后满足离开。 去年四季度以来,北向资金增持公司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30日,深股通仅持有阳光电源3491.03万股,占流通股比3.22%;截至去年12月31日,深股通持股数量为7851.70亿股,占A股流通股比为7.24%;而截至今年2月2日,深股通持有阳光电源1.074亿股,占流通A股比例近10%。 近期,北向资金更是连续多日大举加仓阳光电源。尤其是公司2020年业绩发布后,1月25日、1月29日,北向资金均买入超10亿。2月2日,阳光电源再次现身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位居深股通港资成交额第5位,港资总计成交14.22亿。其中,买入9.93亿,卖出4.29亿,净买入5.64亿,净买入额占该股当日总成交量的11.3%。 具体来看,阳光电源年初至今上榜深股通16次,外资累计净买入21.39亿;近两个月上涨约100%,上榜深股通25次,外资累计净买入34.15亿;今年以来上涨1.06%。 与此同时,机构去年上半年也在买入阳光电源。去年二季度之后,基金开始大幅加仓,从一季度末的6157万股加仓至二季度末的1.67亿股,随后三、四季度小幅减仓。 截至三季度末,共有9只基金持股数量超过400万股,其中孙迪和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张清华管理的易方达裕祥超过1000万股,但上述9只基金均在四季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减仓。 去年四季度,共有7只基金减持数量超100万股,其中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减持最多,达568万股,工银瑞信战略转型次之,坚持408万股。此外,易方达裕祥坚持93万股,持股数量降至1000万股以下。 光伏个股接连定增 高瓴资本频繁出手 2月2日晚间,阳光电源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37亿股,定募资不超过41.56亿元,向最多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 对于此次募资,阳光电源表示将用于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以扩充优质产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全面升级全球营销服务体系,助力公司全球市场份额扩张;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优化公司财务结构。 但事实上,自去年年底至今,光伏个股便开始接连披露定增计划,包括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行情600438,诊股)、等光伏龙头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定增的背后都能发现高瓴资本的身影,高瓴近期频繁瞄准新材料、电池、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去年12月9日,国内“高效电池+多晶硅”龙头通威股份公告称,宣布近60亿定增大单的配售结果,高瓴资本旗下的中国价值基金认购了约5亿元。 12月20日,A股光伏产业市值第一公司隆基股份公告称,股东李春安与高瓴资本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2.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6%,交易总额为158.41亿元。 去年9月2日晚间,锂电池隔膜龙头恩捷股份(行情002812,诊股)公布了50亿定增的获配名单,里面有高瓴资本相关的两家私募,天津礼仁投资和珠海赫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获配9亿元、6亿元。 此外,7月18日,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定增发行价为161元,发行股份数量1.22亿股,募集资金197亿元。其中,高瓴资本认购100亿元,珠海高瓴穗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6亿元,锁定期均为6个月。
金融界网2月3日消息 2021年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六盘水监管分局公开信息显示,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因存在信贷资金借道“置换股东借款”流入房开企业;用贴现资金开立定期存单并质押,用于开票虚增资产负债规模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处以30万元罚款。 天眼查信息显示,贵州银行成立于2012年9月28日,注册资本约123.88亿元,实缴资本约123.88亿元,于2019年12月30日在港股上市,总市值354.49亿港币,流通市值53.46亿港币。贵州省财政厅为贵州银行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13.15%。 以下为处罚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上海机场(行情600009,诊股)、东方日升(行情300118,诊股)等一票白马股接二连三遭遇暴跌。这些曾是诸多明星基金经理“心头好”的股票,近日遭遇机构“大举出逃”。 难道“抱团牛”末日将近?非也非也。 在业内人士看来,决定机构是否“出逃”的重要原因不是“抱团”而是“业绩”。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上市公司年报正成为检验基金重仓股的试金石,不达预期或者超预期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且从交易数据看,一旦公司业绩与预期出现偏离,机构加仓和抛售都有种不计成本的感觉。 抱团股被“遗弃”? 基金四季报显示,上海机场是被59只基金持仓、持仓占比4.47%的基金重仓股。然而随着业绩预报的披露,上海机场股价迎来“断崖式”下跌。在经历连续两日一字跌停后,2月3日,“千亿白马”上海机场跌7.33%,报收59.30元。 来源:Wind 从龙虎榜数据来看,机构间博弈颇为激烈。2月2日龙虎榜数据显示,上海机场两个机构席位合计买入8493万元,一个机构席位卖出1.75亿元;北向资金买入3885万元,卖出1.55亿元。 来源: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网 和上海机场境遇相似的还有东方日升。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26只基金重仓持有东方日升,合计持股数量为4897.77万股。值得注意的是,东方日升还是去年股票型基金冠军陆彬参与排名战时的一张重点牌,今日同样是业绩惨淡导致股价大跌。截至收盘报14.36元,跌10.86%。 来源:Wind 根据东方财富龙虎榜数据显示,东方日升机构共买入12.5亿元,卖出23.2亿元;深股通买入2.8亿元,卖出1.6亿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 年报披露暗藏“雷区” 机构资金究竟有多偏爱龙头股?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王德伦策略团队通过统计目前主动管理规模前50的基金经理持股情况发现,仅头部基金经理对前50只重仓股的持股市值,就占到其自由流通市值的约5%,说明头部基金经理的持仓更加集中于优质核心资产。更有投资者将这一波结构性行情称之为“抱团牛”。 随着年报披露高峰期的到来,一旦抱团重仓的白马股业绩不如预期,机构便出现“踩踏式”逃离,用行动证明和“伪成长”分道扬镳。 无论是争议的核心,还是风险的关键,都聚焦在业绩。 业内人士认为,在赛道估值普遍抬升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年报成了抱团股的试金石。优质公司将长期获得估值溢价,业绩或赛道变差的公司则会被资金抛弃。“市场如今十分注重基本面的因素。上市公司如果说不清楚自己的经营情况,很快就会被机构或研究员抛弃。业绩不达预期,资金很快就会撤离。美股、港股就是如此,A股也会慢慢接近。” 当前已处于年报披露的时间窗口,业绩驱动将是这一阶段行情的显著特征。国金证券(行情600109,诊股)认为,目前机构抱团板块景气仍处在上行阶段,后续能让机构抱团筹码松动的催化因素或来自于其他板块的景气超预期。
近日,诺安基金再度成为市场争议的焦点,起因是据说公司旗下基金经理蔡嵩松年终奖高达7000万元。诺安基金在回应媒体时表示,“这个数字太夸张了。公司会根据优秀员工的表现给予一些激励政策,这也是诺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 诚然,从公司管理层面来看,蔡嵩松为诺安基金带了管理规模的增长,其个人受到奖励无可厚非。但从公募行业发展及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蔡嵩松管理的基金违背行业分散的惯例,豪赌半导体行业,导致基金净值波动较大,而投资者难以在较大的波动中获得长期盈利是不争的事实。其投机式的投资,事实上是以投资者利益为“赌注”。另一方面,目前行业多家公司在投资管理层面会对行业分散作明确要求,而诺安基金却允许这种押注式投资,不仅对行业其它从业人员不公,长此以往也有可能成为不良示范,对公募行业的长期发展起到负面影响。 撑起诺安主动权益规模的7成 2月2日,有媒体报道,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年终奖预计超7000万。而他获得如此高额的年终奖,与他管理的基金在去年规模大幅增长有关。 蔡嵩松自2019年2月20起开始管理诺安成长,自同年3月14日起管理诺安和鑫,当年一季度末,这两只基金资产规模分别约13.5亿元和0.98亿元。到2019年末,规模分别增至67亿元和13亿元。到了2020年末,两只基金规模分别为328亿元和82亿元,较年初合计增长了330亿元,较他接手两只基金当季季末增长了395亿元。 那么,蔡嵩松合计管理规模410亿元、任期管理规模增长395亿元,对诺安基金意味着什么呢? 据WIND统计,2019年一季度末,诺安基金管理非货币基金规模483亿元,其中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179亿元。2020年末,诺安基金管理非货币基金规模757亿元,其中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586亿元。而蔡嵩松一人管理410亿元,占诺安基金主动权益类规模的7成。 这也意味着,诺安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将大幅加,而这主要是由蔡嵩松带来的。据基金销售文件显示,蔡嵩松管理的两只基金管理费率与行业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收费标准一致,为1.50%。以诺安成长和(港股00001)诺安和鑫在2020年各个季度末的规模数来看,蔡嵩松各季平均管理规模为273亿元,以此计算,2020年蔡嵩松将为诺安基金带来4.1亿元的管理费收入。 若考虑尾随佣金,据基金定期报告显示,2019年中期、2019年末、2020年中期,诺安成长付出的尾承佣金占管理费收入的比例在28%-34%之间,诺安和鑫付出的尾随佣金占比在23%-36%之间,以30%的比例粗略计算,4.1亿元的管理费收入中,要扣除3成尾随佣金,那么,蔡嵩松为诺安基金带来的管理费收入接近2.9亿元。如果未来蔡嵩松能保持410亿元的管理规模,那么将每年给诺安基金带来6亿元管理费收入。 如果从为公司贡献的角度来看,7000万的年终将似乎也不过分。对此,诺安基金公开回应称:“诺安实行密薪制,我们并不了解其他员工的薪酬情况,但是依据已知的公司薪酬制度,这个数字太夸张了。公司会根据优秀员工的表现给予一些激励政策,这也是诺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虽然7000万“夸张”,实际年终奖可能略低,但从诺安的回应中也可以看出,这个数字不会小。 押注式投资以基民利益为“赌注” 但,这真的只是诺安基金的一家公司的事吗,是蔡嵩松的私事吗? 很显然不是。因为这些管理费的来源是基民的财富。诺安基金收到了管理费用,也就必须要对基民的财富负起责任。但众所周知,蔡嵩松管理两只基金的方式,均是押注式投资半导体,波动极大。而在较大的波动中,基民是难以长期持有从而获利的。 以诺安成长为例,蔡嵩松上任基金经理一职后就开始重仓半导体,2020年四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均是半导体,合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达到了84%以上。而半导体虽然符合国家产业升级趋势,成长空间大,但波动也是极大的。 体现在基金净值上即是,蔡嵩松上任后至2020年2月25日,诺安成长复权净值由1.08元涨到2.87元,累计涨幅达到166%。正是由于业绩大幅增长,吸引了基民的申购。但仅仅一个月后的3月31日,诺安成长的复权净值就跌至 1.88 元,期间跌幅达到34.5%。即便是1.08元买入的基民,眼看着自己的累计回报在一个月左右从166%变成了74%,也是很难承受的。何况高位买入的基民。 2020年7月14日,该基金复权净值反弹升至3.36元,但短短一个多月后的9月10日,又跌至2.32元,期间跌幅达到31%。 而2020年一季度,诺安成长份额增长超30亿份,规模增长超40亿元;三季度份额增长约80亿份,规模增长约116亿元,正是各季中规模增长较多的,是投资者申购最密集的阶段。从基金净值曲线来看,这些申购的资金盈利的概率可能很小。 蔡嵩松将8、9成基金资产投资于半导体的投资方式,也曾引发了行业其余从业人员的公开吐槽。尽管他在半导体领导专业水平较高,但是,从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的角度,通过行业分散、降低波动率,以便投资者有更好的投资体验,获得长期投资收益,已经是行业惯例,是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不少大型基金公司在投资研究层面,会对行业配置占比作一定的要求,比如单一行业占比不超过30%,就是为了降低单一行业波动带来的基金净值波动风险,尽量避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反观诺安基金,对于蔡嵩松的投资方式是认可的,甚至是嘉奖的。当行业上涨时,基金上涨,引发资金抢购;一旦行业大跌,基金净值随之大跌,被套的是高位抢购的基民。而诺安基金还能照样拿管理费,基金经理名利双收,受苦的是基民。这是对基民的不负责,也是对公募行业长期形象的抹黑。 另一方面,当行业中其它公司都在尽力通过行业分散、控制风险,为基民带来良好体验时,他们放弃了极致的投资风格,放弃了极致的涨跌。当行业上涨时,蔡嵩松能轻松跑赢其它基金经理,这对行业其它从业人员也是不公平的,是不良示范。 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于押注式投资的基金,要保留一分谨慎,被短期的暴利所吸引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其背后的风险。
基金业绩出色,投资者追捧绩优基金。高涨的布局热情让不少基金谨慎起来选择“闭门谢客”,或大幅调低申购限额。然而,日前一些基金开始松绑此前的限购措施,恢复1万、5万等金额以上的大额申购业务,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产品。 受访人士认为,随着流动性预期的修正,2月份将出现布局春季行情的契机。权益基金在当前时点解绑大额申购限制是为了“补充弹药”,以把握轮动、优化配置,谋划春季行情的后半场。 多只主动权益基金恢复大额申购 南方基金发布公告,旗下南方安睿混合自2月3日起恢复办理大额申购、定投和转换转入业务。同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自2月4日起恢复办理易方达积极成长混合基金机构客户的申购、转换转入等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近几天,广发、长城、鹏华、国寿安保等多家基金公司都发布了类似公告,恢复旗下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大额申购或机构客户申购业务,其中不少是知名基金经理的绩优产品。 2020年的冠军基金———农银汇理工业4.0混合就解绑了大额申购限制。农银汇理基金公告称,“自2月1日起取消对该基金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的限制,恢复办理1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2020年,农银汇理工业4.0以166.56%的收益率位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榜首,也创出近4年来冠军基金的最高收益纪录,基金经理赵诣的知名度快速提升。2020年12月31日,农银汇理工业4.0公告设置了1万元的申购金额限制。 另据公告显示,2月3日起,由邱璟旻管理的广发聚丰混合取消了原机构投资者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合计不得超过10万元的限制,恢复正常的申购业务。同一天,广发基金另一位知名基金经理刘格崧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也取消了原机构投资者单日累计申购10万元的限额。记者发现,这两只基金都是于1月12日开始限制大额申购,不过只限购了不到三周时间就又放开了申购。 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怡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于2月2日起恢复非直销销售机构1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此外,由廖瀚博管理的长城环保主题在大额限购近5个月后,于2月1日取消了单日累计申购5万元的限制。由王宗合管理的鹏华消费优选则于1月28日起恢复大额申购,取消了去年7月30日开始实施的在所有销售机构及直销网点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10万元的限制。 据统计,截至2月3日之前的两周,除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及指数基金以外,已有近30只基金发布了放开大额申购或恢复机构客户申购业务的公告,其中不少基金实施限购的时间并不长。 补充弹药备战春季行情 对于近期主动权益基金扎堆放开大额申购的情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近期A股市场走势相关,反映出公募基金看好春季行情,“补充弹药”布局下一阶段投资。 华南一位公募投资总监表示,近期市场持续震荡,一些基民选择获利了结,基金承担的需配置更多标的的压力有所减轻,也就适时放开申购限制,让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事实上,从基金发行市场数据来看,相较于年初的狂热,1月下旬起基金销售整体呈现降温态势,部分预期爆款的产品卖了好几天。因此,基金公司此时让一些产品恢复大额申购以补充弹药。”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认为,近期在抱团股资金保持松动的前提下,超跌的二三线龙头正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看到了配置机会,开始放开大额申购,以期把握超跌龙头的布局机会。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处于不错的配置时点。 “近期板块轮动提速,个股继续维持分化格局,市场赚钱效果不理想。A股目前逐步从业绩盈利驱动转向流动性驱动,春节前,市场流动性或维持稳定局面,大概率会是震荡修复,其中或显现出一些布局机会。”上述公募人士表示,被“错杀”的优质标的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修复行情。 深圳一家公募认为,近期市场震荡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和各行业基本面趋势出现了问题,而是市场情绪波动的结果,是市场内在的即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当前看,市场连续大幅度下跌的风险不大,投资者无需恐慌。而且跌下去就会有资金买入,换言之也就是跌不下去,3600点应该不会是今年的高点。 展望2月份,业内人士认为,春季行情大概率还将延续,配置方面建议关注科技、消费、顺周期相关领域。 东北证券(行情000686,诊股)表示,把握轮动、优化配置、谋划春季行情后半场是后续的主要思路。结合经济复苏、十四五规划等方向,逐步逢低布局绩优中小盘股,抱团股则适可而止,防范由正反馈向逆反馈的转变。从近期的走势看,原有抱团股继续松动乃至进入散架过程中,资金有向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股、先进制造装备制造股、涨价概念股、疫情受损行业修复概念股转变的迹象。
金融界网2月3日消息 2021年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石河子监管分局公开信息显示,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因存在贷款“三查”不实,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罚款30万元。该行康凯因对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贷款“三查”不实,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行为负直接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被予以警告。 天眼查信息显示,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成立于2011年1月21日,注册资本1.9亿元,实缴资本1.9亿元。 以下为处罚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一)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三)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今年开年港股市场快速回暖,各类港股基金也受到资金的追捧。不过,在资金踊跃南下的同时,部分沪港深基金陆续公告实施大额限购,维持基金的投资运作、保存基金收益,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多只沪港深基金限购保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收盘,今年恒生指数涨幅超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20%。港股市场回暖,港股ETF、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基金等港股方向基金都出现了明显的净申购。 资金凶猛,多只沪港深基金却在近日发布公告,实施大额限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万-500万元不等。 2月2日,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发布公告称,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持有人的利益,2月3日起,限制超过500万元的申购及定投业务。 东方红睿满沪港深混合也于近日发布公告,2月9日起暂停接受单个基金账户对本基金单日累计金额10万元以上的申购、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等业务申请。 根据记者的统计,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长盛沪港深优势精选、融通沪港深智慧生活等沪港深基金都已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的状态。 “今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快速回暖,投资者借道基金大量涌入,基金的申购较为踊跃。”沪上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他认为,沪港深基金限购大概率是担心新增资金摊薄持有人收益,且规模短期暴涨也会影响投资运作。不过,他所在基金公司的产品,1月下旬港股调整以来,相关基金申购的热度有所降温。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透露,近期他所在基金公司旗下的港股基金确实获得了较多资金净流入,尤其是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然而,从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和管理半径看,基金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需要做好业绩和规模的平衡。所以,公司决定对产品规模做出适当的限制。 除了对业绩和持有人的影响外,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还表示,部分限购的基金是以打新策略为主的打新基金,持有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属于机构定制的投资策略。这类产品的资金有特定的风险偏好,并且打新有最优规模,短期申购资金较多,都会导致打新策略的效果大打折扣。 港股新基金认购火热基金经理长期看好港股 在港股方向的新基金发行市场上,尤其能感受到港股投资的火热。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今年新成立的8只港股方向权益类基金(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募集总规模达到208.75亿元,已经逼近该类产品去年全年245亿元的募集总规模。 其中,港股方向权益类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26.09亿元,是去年平均规模的2.34倍,且出现了嘉实港股优势、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首募规模超75亿元的爆款产品;从募集期限看,上述8只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8.4天,4只产品出现一日售罄;而去年,港股方向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20.9天,仅有1只发起式基金只销售一天成立。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表达了对港股市场的长期看好,认为港股市场中新兴产业等稀缺标的和AH股中存在明显折价的标的,更具备投资价值。 “港股生态的改善和估值折价的存在,支持港股会有一轮中期估值修复行情。”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王佳卉表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标的相对集中,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港股特有的成长龙头,以腾讯、港交所、美团等标的为代表;二是低估值传统行业龙头,以通讯行业龙头为代表。她认为,结构性的亮点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主要体现在新兴产业和消费升级两大主线,高成长龙头会吸引到全球资本的目光,由此享有一定的相对估值溢价有其合理性。但近期,部分股票估值提升过快,未来的收益空间已被提前透支。虽然对于这部分标的的中长期成长逻辑依旧乐观,但短期的收益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也表示,中期依然战略看多港股,上半年盈利牛机会更为确定。但短期港股交易性价比不足的矛盾依然有待释放,等待更好的买点。结构上可关注A+H上市H股明显折价、港股稀缺龙头两条主线。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比较看好香港市场。“香港市场和A股有明显不同:首先,港股散户非常少;其次,港股有做空机制;再次,香港市场在全球投资者眼里一直是一个边缘市场,大家不太看好市场时会选择优先撤资港股市场。”他认为,之前港股市场的行业龙头公司不多。近两年开始,随着农夫山泉、新东方、阿里等龙头公司在香港上市,港股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渐渐变为A股投资者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