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者集团旗下FastmarketsMB消息,LME计划于2021年6月14日周一正式上线锂盐期货合约,该合约采用Fastmarkets公布的氢氧化锂价格进行现金结算。 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为世界最大有色金属交易所,后被港交所收购,成为后者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交易所之一,LME的铜、铝、锌、铅等期货品种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有色类商品定价参考价格,如全球70%的铜按照该交易所价格进行贸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上轮锂盐价格飙涨周期前后,曾有交易所与国内锂业巨头沟通过锂盐期货上市的相关事宜,但是考虑到自身产品定价等切身利益问题,彼时相关企业兴趣不大。 LME表示,锂盐期货合约结算价格将是Fastmarkets发布的电池级氢氧化锂(最低含量56.5%LiOH.H2O)CIF中日韩现货价格。 1月21日价格显示,电池级氢氧化锂中日韩CIF现货价格为8.5至9.5美元/千克,同比下降12%。按照最新汇率折算,相当于每吨在5.5万元至6.15万元之间。 此次,LME计划推出锂盐期货,或许便旨在建立全球市场相对统一的参考价格,这是当前锂盐市场价格相对分散特点所决定的。 仅以国内市场为例,第三方报价机构便包括了上海有色、百川资讯、生意社等,其给出的报价亦多为区间式报价,国内“锂业双雄”的产品销售价格又分为长单、散单,其定价机制会参考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采取中日韩的现货价格,则是顺理成章。目前,动力电池产能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如国内的宁德时代,以及LG和松下公司。 而就行业周期来看,目前锂盐价格拐点也已相对确定。 从2020年下半年的低点算起,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在内的锂盐价格已经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反弹,近期国内市场更曾传出了华东某贸易商8万元/吨的报价。 2021年1月26日起,江西泰品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碳酸锂价格上调,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调7000元/吨至7.2万元/吨。在2020年8月前后,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跌至4万元/吨附近。 若按照当前电碳6.5万元/吨左右的市场均价估算,当前电碳价格距低点已回升逾60%。 相比之下,由于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选择的因素,氢氧化锂价格回升幅度要稍弱于碳酸锂。 百川资讯1月25日数据显示,国内电池级粗粒氢氧化锂市场成交价在5.3-5.6万元/吨之间,电池级均价水平至5.76万元/吨左右。 2017年前后锂盐价格飙升周期中,氢氧化锂高于碳酸锂的关系,迄今已发生明显改变,转为碳酸锂领涨锂盐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世界锂盐供给呈现出明显的寡头格局,行业集中度高。 此外,智利SQM、FMC、美国雅宝为盐湖提锂三巨头,澳洲泰利森为矿石提锂寡头,这几家巨头之间股权合作关系又十分密切。 若锂盐期货成功上市,亦可能将定价权从上述寡头手中夺取,转为市场化定价,这可能是上游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
进入2021年后,对房地产的调控又升级了。前有深圳加强对离婚买房的漏洞填补,后有广州强化房贷调控。尤其是后者,其对购房者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今年对房贷发放量的限制,可能不仅局限于广州,而且还会出现在全国其他地区。房贷市场变天了?房贷市场的变天,源于央行及银保监会发布的一条通知,即从2021年1月1日起,对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贷款余额占比进行限制,令这两类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比例不得超过一定上限,具体限制如下:中资大型银行的上限分别是40%和32.5%;中资中型银行的上限分别是27.5%和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的上限分别是22.5%和17.5%;县域农合机构的上限分别是17.5%和12.5%;村镇银行的上限分别是12.5%和7.5%。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8.8万亿元,占了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的28.9%左右。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中型银行的涉房贷款上限,比例算是比较高了。在涉房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是最高的,达到了33.6万亿元,占比接近70%,同时占我国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的20%左右,达到了中型银行的上限。可见,就连金融机构的平均房贷余额及个人房贷余额,都已经达到或超过中型银行的上限,所以不用想就能知道,现在应该有不少银行的房贷余额可能已经超标,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根据去年二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有多家银行的房产的贷款余额和个人房贷余额都出现了超标,还有不少银行也是接近上限。所以,如果严格执行央行的要求,那么这些银行今后在房贷业务上必然要收缩,有的甚至还得削减存量房贷余额。而广州之所以要强化对涉房贷款的调控,甚至已出现多家银行停贷,显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这种效应可能还会向全国扩散。刚需买房者会受影响吗?现在大部分的人买房,贷款买都是首选,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房价高,不贷款很多人根本买不起房,另一方面现在贷款利率低,贷款买可能更划算。对刚需来说,贷款买房的比例可能占比更高。而从央行的规定上看,以后银行在个人贷款余额上也有严格的限制,这必然会让银行在个人房贷业务上束手束脚,那些接近上限或已经超标的银行,未来肯定会减少个人房贷的发放。所以,对于买房者来说,不受影响是可能的,对于刚需买房者的影响可能更大。解决的办法,一个是尽量去那些还有房贷额度的银行申请贷款,另一个就只能慢慢等了,毕竟银行停贷也不是说不开展房贷业务了,仅仅是额度用完了而已,等有额度了,还是会继续放款的。当然,银行的房贷余额受到限制,对刚需来说,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它限制了刚需贷款买房的同时,也限制了炒房客贷款买房,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炒房需求,进而达到遏制房价上涨的目的。相信对于想要买房的刚需来说,宁愿多等一等,也不愿看到房价上涨吧?如果对银行涉房贷款的限制能有效遏制房价上涨,或者能让房价稍微跌一跌,对刚需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利好吗?总而言之,房贷市场出现的这一变化,对刚需来说有利有弊。如果担心从银行贷不到款,那就最好尽快行动,因为现在新政实行还没多久,一些银行的房贷额度可能还比较充足。如果买房不是那么急,多等一等也无妨,说不定后面还有惊喜呢?
金融界网1月29日消息 1月28日,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顺利完成境外5亿美元“玉兰债”定价。这是上海清算所和欧洲清算银行于去年12月8日宣布推出“玉兰债”业务后的首单交易,标志着中资机构境外债券发行模式进入新阶段。 本次发行是中国银行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玉兰债”模式下,投资者参与债券认购和交易需提供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gal Entity Identifier,LEI),上海清算所和欧洲清算银行分别为发行人和投资人的中央证券托管机构,通过二者基础设施互联,发行人根据需要可了解投资者持仓情况。 首单“玉兰债”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认购情况优于预期。超过50个获配投资者涵盖主权机构、银行、资管、基金等机构,地域分布广泛。发行利率为0.86%,与可比债券二级市场水平基本一致。 未来,中国银行将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大力支持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助力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贡献金融力量。
1月27日,瑞银发布《投资者情绪调查》。 瑞银于2020年12月底至2021年1月期间对全球14个市场的4000多名投资者及企业家进行最新一季的《投资者情绪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对当地经济前景和股票市场的乐观情绪持续升温。 大多数受访者(60%)看好未来12个月的经济前景,高于3个月前的55%。63%投资者认为未来六个月的生活未能恢复至常态,当中只有48%受访者认为经济前景乐观。预期经济在未来六个月将恢复常态的37%投资者中,看好经济前景的高达80%。 61%投资者对未来六个月股市形势的乐观情绪持续升温,较上季增加6%。全球投资者预期市场将受惠于新冠疫苗的进展和美国大选结果的潜在影响。 基于商业增长动力、疫苗进展和有利的货币政策,72%企业家对未来12个月的业务表现持有信心,高于第三季的69%。接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家(32%)计划增聘员工,高于三个月前的30%。然而,计划缩减业务规模的企业家比例亦增加2%。 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尤感兴趣,其中54%计划提高资产配置。一半的投资者预期可持续投资的回报比传统投资更胜一筹,而29%预期可持续投资的表现平分秋色。 瑞银财富管理联席总裁兼瑞银集团美洲区总裁TomNaratil表示:“尽管新冠疫情和政治议题存在不确定性,但令我们鼓舞的是,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信心逐渐回升。未来十年将呈现崭新机遇。然而地缘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挑战仍将存在。因此调查中十位投资者有八位告诉我们,他们比以往更需要寻求专家的投资建议。” 有鉴于大多数投资者计划提高可持续投资的资产配置,瑞银财富管理联席总裁IqbalKhan表示:“三年前,我们为私人客户投放了10亿美元在100%可持续投资组合。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突破180亿美元。我们深信可持续投资能够为客户和世界创造巨大的价值,因此我们在去年九月份成为全球首家建议有意在全球进行投资的私人客户采纳可持续投资作为投资首选的大型金融机构。” 来自中国内地的581位高净值人士参加了此次调查。他们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50位为企业家。90%的受访者对未来5年本地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82%的受访者对未来12个月本地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79%的受访者预计2021年底前世界将走出疫情,恢复常态。在投资方面,79%表示对未来6个月的股市投资回报持乐观态度,52%表示计划继续增加投资。中国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三大投资领域包括:可持续投资、中国十四五规划下的新发展、以及投资下一个重大主题。89%受访者表示可持续投资在其投资策略中占重要地位。中国投资者首选的可持续投资主题包括医疗健康、清洁水和卫生设施,以及气候变化。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经济,通常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投资,各国基本都会持欢迎态度,还有不少国家为了吸引外国的投资,甚至制定出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免税、补贴等等。事实上,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外资的一部分贡献。不过,近些年却常看到一些外资正在撤出我国的消息,难道我国对外资已经缺乏吸引力吗?外资正在从我国撤离吗?在外资撤离我国的消息中,其中被提及较多的就是一些外国制造业厂家,正在把工厂从我国向东南亚转移。不可否认,这一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以前我国借助人口以及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再加上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全世界很多生产厂商来我国设厂。可如今,我国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东南亚地区相比我国来说劳动力要廉价得多。再加上我国的产业升级,对外资进入我国低端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了。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制造业厂商把工厂从我国迁至东南亚就很正常了。另外,一些公司的产品在我国逐渐失去了市场,把产品生产线继续留在我国也没有太大意义。比如三星手机,以前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为第一,可如今已经被边缘化,所以如今三星手机的生产线已经全部从我国撤出。还有就是一些国家觉得对我国的供应链过于依赖,因此也会鼓动本国企业从我国撤出。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很多,毕竟资本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如果能在我国赚大钱,谁会为了国家的号召就放弃赚钱的机会?能响应号召的,估计大多是那些本就在我国经营不好的厂商。然而,外资撤出我国的现象虽然存在,可要说我国对外资已经失去了吸引力,那还为时尚早。事实上,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还有所增强。根据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实际使用外资高达9999.8亿元,同比增长6.2%,创历史新高。而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高达1630亿美元,同比增长4%,并且超过了美国的134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当然,在吸引外资的产业上,传统制造业已经不具备优势,占比最高的已经转移到服务业上,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了7767.7亿,比重高达77.7%,这便是我国经济产业升级的表现。因为在目前的发达国家中,服务业无不是占经济比重最高的产业,我国要成为发达国家也必然要经历这一步。由此可见,并不是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了,而是吸引外资的产业出现了变化。为什么我国对外资仍有很强的吸引力?首先是我国的经济仍具备强大的活力。2020年在全球经济一片哀嚎时,我国仍然取得了2.3%的经济增长,或成为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唯一实现增长的。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经济强大的活力。而在一个有活力的市场,往往赚钱会更容易。其次,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很大提升。2020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10年前已经翻了一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众多,在收入增长的加持下,消费能力必然上升,未来绝对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这么大一块蛋糕,外国资本家们有哪个不垂涎?再次,我国产业的升级带来了新的商机。如果我国继续把重心放在传统制造业上,估计也吸引不来这么多外商投资。毕竟目前的传统制造业不说已经饱和,可赚钱机会也大不如从前,对外资的吸引力不足。可在我国产业升级的同时,新的商机不断涌现,从而对外资形成持续不断的吸引力。最后,就是我国对外开放在不断深入。可能以前限制外资投资的领域,现在放宽了外资参与的条件,也能吸引外资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总而言之,我国对外资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那些天天喊外资从我国撤离的人,不过是为博人眼球罢了。
2021年,港股火了,投资热情洋溢,近一个月基金业绩涨幅排名中,前几位都被港股基金占据。港股现在可谓是物美价廉,物美在于港股中有一大批高质地的公司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价廉在于港股目前的估值比较低,无论是,成长股还是顺周期的价值股,估值都比A股要便宜。相比于A股,在2021年,港股的投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无论从估值还是流动性等方面考虑。港股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方向呢?第一个是港股的成长股和顺周期板块。成长股中有一些质地非常好的公司,估值还比较合理的比如互联网、生物医药、消费核心等。互联网未来发展空间大,可以中长期看好,生物药目前属于起步阶段,日后的成长空间也是非常大的。顺周期,金融版块目前的估值都比较便宜,是非常好的买点。第二个是中概股回归香港上市的部分企业,这部分优质企业主要是电商、在线旅游、酒店、教育等方面,这些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这些行业在各个行业里面都是属于非常好的优质龙头企业,具有很多的投资机会,未来存量空间也非常大。第三个是港股打新,港股打新风险和机遇同在,一些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质地较好的公司是能产生不错的正收益的。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第四个是港股基金,港股基金很适合做定投,定投具有非常好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业绩比较稳定优秀,成立时间比较长的基金进行基金定投。
1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表示,据中钢协监测,62%进口矿价格1月18日最高达171.6美元/吨,创近9年来新高。 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攀升,钢厂利润被严重压缩。工信部表示,2021年要确保钢铁产量实现同比下降。 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26日,62%澳洲粉矿报价167.3美元/吨,较2020年9月30日的119.96美元/吨上涨超过40%。 对于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生铁产量高位及钢厂补库存。另外,1月份进入传统的海外铁矿石发货低峰期。”上海有色网大数据研究部董缓缓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天风期货研报显示,铁矿石海外发货量季节性下滑,1月24日,澳洲矿7日移动平均发货量为191万吨/天,较前周下降10.43%;我国铁矿石7日移动平均到港量为349万吨/天,较前周下滑7.3%。目前,钢联铁水和钢材产量均高于往年同期,季节性减产幅度较小。同时,部分钢厂开始采购港口现货补库。1月21日,我的钢铁网统计的64家钢厂进口烧结粉矿总库存为1900万吨,可用天数增至30天。 永安期货预计,2021年全球铁矿石产量为23.95亿吨,同比增加10975万吨,增幅为4.8%;预计全球生铁产量13.57亿吨,同比增加7200万吨,换算为铁矿石需求约为11684万吨,增幅为5.5%。预计2021年铁矿石维持紧平衡格局。 压缩粗钢产量 面对铁矿石的持续涨价,钢企只能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就成本占比看,铁矿石通常占钢材成本的40%-50%,焦炭占成本的20%-30%。 1月2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此前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中信证券钢铁首席分析师唐川林表示,去产量可以提升钢铁产业议价能力。 根据《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国内年产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打造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海外权益铁矿山,海外权益铁矿占进口矿比重超过20%。 唐川林表示,钢铁行业要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必须合理控制产量,提高集中度,进行结构性升级。同时,减少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暴涨对下游企业的冲击。
过去一年里,要说什么理财做得最成功,那么公募基金肯定是其中之一。2020年全年,公募基金不仅规模出现大增,而且盈利也是十分亮眼,光芒已经完全盖过了银行理财。那么,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基金呢?什么类型的基金又是最受欢迎的?我国公募基金的规模接近20万亿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公募基金的规模为19.89万亿元,逼近20万亿,同比增长了5.12万亿元,增幅创历史最高。进入2021年之后,公募基金的发行热度不减反增,相信加上新增的规模,公募基金的总规模已经迈入20万亿大关。目前,在机构管理的理财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仍然是银行理财。不过按照公募基金的增长趋势,用不了多久或许就能超过银行理财了。除了规模暴增外,公募基金的盈利能力也比较突出。2020年公募基金的净利润接近2万亿元。要知道,我国最赚钱的银行业,去年所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也只有2万亿。公募基金的赚钱能力已经能与银行业比肩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基金?首先,基金赚钱能力强应该是一个原因。得益于股票市场的上涨,过去一年基金的赚钱能力表现相当不俗,这点从其净利润接近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就可以看出。在开放式基金中,过去一年净值实现翻倍的就有上百只,这些基本都是股票基金或偏股型混合基金。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不错收益的理财,谁能不爱?其次,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基金的优点。基金其实是一种灵活度比较高的理财,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比如有投资者可能对风险比较敏感,不愿承担太大的风险,那么货币基金就很适合他。又比如有人想要追求较高的收益,并且能承受较大的风险,那么股票基金、偏股型混合基金等就很适合他。如果能承受一定风险同时也想收益高一些,那债券基金就是合适购买的对象。总而言之,基金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没有哪种理财能像基金这样涵盖面广。再次,基金可以帮助投资者参与那些靠自己参与不了的投资。目前的投资市场,有去散户化的趋势,一些投资靠个人可能是参与不了的,但还是可以通过买基金来参与。比如现在的科创板,想要开通,那么账户里的资金必须得要50万以上,且还要有一定的投资经验,这样的门槛会把很多小股民拒之门外。但如果通过购买科创板的基金,就不受科创板门槛的限制,基本上人人都能参与。又比如想投资国外市场,仅凭个人可能连门路都找不到,但通过买QDII基金,就能参与国外市场的投资了。因此,在种种因素的加持下,公募基金成了过去一年里最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之一。什么类型的基金最受欢迎?基金按照大类分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目前的主流基金,公募基金中几乎有90%的都是开放式基金。所以我们一般买的也大多是开放式基金。在开放式基金中,又可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QDII基金等。可能有人会觉得过去一年股票市场表现好,最受欢迎的应该是股票基金,但事实上最受欢迎的是混合基金。混合基金过去一年的规模增加了2.9万亿,是股票基金的3倍多。混合基金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因为它所具备的优势。从盈利能力上说,混合基金并不比股票基金差,因为偏股型混合基金同样可以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股市。而在抗风险能力上,混合基金又比股票基金强,因为混合基金在股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减少股票的配置,增加风险较低的债券配置,从而减少因股市下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其次比较受欢迎的就是债券基金,规模增长了2.2万亿左右。债券基金的优势在于它的风险和收益都比较适中,这种既不会承担很大风险又能追求一定高收益的理财,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在股市表现不是很好的时候,债券基金往往都是最受欢迎的基金。对于不怎么懂基金的新手来说,如果不知道怎么买,参考各类基金的受欢迎情况,或许就能从中找到一款合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