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意志银行宣布任命Alexander von zur Mühlen为该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并负责管理德意志银行亚太区业务,该任命自2020年8月1日起生效。与此同时,现任德意志银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司马维(Werner Steinmüller)将于7月31日退休,此后继续担任集团顾问至今年年底。 Alexander von zur Mühlen是德意志银行一员“老将”了。公开资料显示,Alexander von zur Mühlen自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于1998年加入德意志银行,并先后在投资银行相关多个岗位工作,直至担任欧洲债券资本市场联席主管。2009年,Alexander被任命为集团司库,负责管理德意志银行的资本、流动性和融资。他随后于2017年转任德意志银行全球资本市场总经理,并于2018年起担任集团战略全球负责人,并在2019年年初德意志银行与德国商业银行初步业务整合洽谈、2019年夏季公布的战略转型拟定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除Alexander von zur Mühlen将出任德意志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并负责管理德意志银行亚太区业务外,4月24日北京银保监局核准了SHI JIACHEN任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此前,德意志银行曾宣布将在全球范围裁减职员18000名,这一决定也在该行2019年年报中有所体现。截至2019年12月31日,德意志银行的员工数量下降5%至87597人。与2018年相比,该行总薪酬减少了7%至100亿欧元,管理层薪酬同比下滑35%。其中,有583名员工在2019年获得了100万欧元以上的总薪酬,2018年这一数字为643名。 公开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最早于1872年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其第一家海外办事处。2008 年德意志银行在中国注册法人银行,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和青岛设有分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地区中心。
2020,行长太难了。前有某行行长因为大客户提走了几个亿结构性存款,不得不赶去赔礼,后有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支行长因为池子一条微博被撤职。冤吗? · · · 今日凌晨,中信银行公布,自己的“个别员工”成功地突破了重重设防的“马其诺防线”,把脱口秀演员池子的银行流水给泄露了。 解决也很麻利。中信银行把支行行长撤职了,员工处分了,于是感觉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切实了呢。 咋回事呢?事情要从池子微博手撕笑果文化说起。 5月6日,脱口秀演员池子再次用一纸律师函将老东家送上了热搜。 池子在微博中称笑果文化违约,拖欠应付演艺报酬,在自己提出异议后,却被刻意停止了一切工作。在多次提出和平解约无果后,他提出仲裁,结果却反被索赔3千万。 除此之外,池子还表示在笑果文化寄来的案件材料里发现了自己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 这令他很不解,“你也没有我的身份证,你也没有我的银行卡, 你也没有司法机关的调查令,笑果文化竟然能从中信银行拿到我近两年的流水还打印出来,你为什么不干脆把余额全取出来拿走呢?” 看到这里,我们都惯性地以为是池子要开始哭穷了。 没想到池子方向中信银行致电了解情况时,得到的答复却是: “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池子写道:“没想到中信银行这么大的银行,会配合笑果文化做这种事。”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有关此事,已不仅仅是此前公众人物的劳资纠纷。面对个人金融信息甚至延伸为隐私泄露的问题,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1. / 中信银行与“大客户”/ 历史上,中信就是公司银行发展起来的。 据中信银行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信银行总资产为7.03万亿元,吸收存款4.3万亿。另据其2019年财报显示,中信银行个人存款规模突破8000亿元,对公存款突破3万亿元。此外,在2019年,中信银行的公司客户数量为74.3万户,在股份制银行中属于最多的一家。 由此可见,在储蓄业务中,公司客户的确为中信银行贡献了大部分份额。 那么,笑果文化凭借着什么样的财力和背景,才成为中信银行的“大客户”呢? 天眼查显示,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小微企业,其注册资本为189.2万元。迄今为止,笑果文化共获得5轮融资,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4月,估值为30亿元。 ▲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股东信息,来源:天眼查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笑果文化的收益来源于三部分:线上节目的收益分成以及广告收入分成、线下演出等产品的娱乐消费以及整合营销(广告制作、全案代理等)。 另有报道指出,针对中国脱口秀市场环境,线上节目的收益分成以及广告收入分成占了笑果文化营收的大头。 没有最新数据可以反映笑果文化最近的经营状况。不过有数据显示,笑果文化2017年营业收入1.82亿元,净利润为1707.49万元。 彼时,吐槽大会第一季刚刚上线,正是风头无两,热度最高的时候。也正是在2017年,笑果文化共进行了3轮融资,据传其估值在15个月内飙升了10倍。 然而最近两年,随着吐槽大会等脱口秀节目的口碑及关注度的下滑,笑果文化的收入和利润势必会收到很大的影响。2019年12月,笑果文化被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0.1万元。 如果类似笑果文化这样的“小微”企业,都能以“大客户”身份,随意去调取个人账户流水明细,那么其他70多万家正使用中信银行卡的公司,此时不知其员工是否在瑟瑟发抖? 2. / 中信银行该当何罪?/ 事实上,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是受我国法律严格保护的。 2020年2月,央行下发《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对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删除等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性要求。 此前,央行还向部分银行下发了《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征求意见,其中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以概括授权的方式取得信息主体对收集、处理、使用和对外提供其个人金融信息的同意。 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将“个人银行账户的交易明细”界定为极重要的公民个人信息,并且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为存款人保密。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利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 另据我国《刑法》,“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前述的中信银行致歉信,仅仅祭出员工和支行行长后,就足以免责了吗?人们显然并不满意。 办理中信银行卡的用户,都会与中信签订一份《个人客户服务协议》,其中的授权条款规定,“基于为甲方(即银行)提供更优质服务和产品的目的,甲方同意乙方(即用户)可以向乙方因服务必要开展合作的伙伴提供甲方的信息、同意上述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乙方查询、收集甲方的信息。 知乎用户、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麻策认为,这类条款属于典型的格式条款,一方面其较为含糊何为甲方个人金融信息,二是这类授权实际上让用户陷入无法选择的怪圈,概括式进行了授权,三是其授权的业务场景是“提供更优质服务和产品”这一非基本业务功能,这样的授权实际上也是一种强制性授权模式。 如今在网络上,对中信银行进行追责的声音越来越多。据澎湃报道,上海银保监局已关注到池子指责中信银行泄露其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一事,并正式介入调查。 3. /“重灾区”中信银行 /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配合“大客户”调取池子的流水明细之前,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曾经自我宣传过一个“欣喜”案例: 11月的一个早晨,张阿姨来银行办理转账业务,由于走的太急没有吃早饭,张阿姨平时有低血糖,填单过程中感到头晕不适,大堂经理小顾得知情况后,拿出自己新买的进口糖果给张阿姨吃,缓解了她的不适症状。 在这则公关味十足的故事最后是这样一句话:虹口支行就是不断通过对客户的体贴关怀,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不知道曾有几人体会过这种体贴和关怀,笑果文化体会到了。 不过很多人在池子事件发生后,纷纷表示再也不敢用中信银行了。 事实上,在近几年的公开报道中,提及中信银行,更多的却是腐败和混乱。 2020年3月20日,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作为“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调查。据悉,孙德顺涉嫌限制、压降制造业贷款,大搞权钱交易及违规经商办企业等多项罪名。 而在2019年,中信银行更是银行系统腐败的重灾区。 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一年中,中信银银行肇庆、厦门、哈尔滨等多地支行行长被立案审查,涉及违法行为多集中在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审查审批且未向监管部门报告、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和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方面。 去年8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中信银行因涉及13项违法违规行为,没收违法所得33.667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2223.67万元,这是去年银保监系统最高的罚没金额。 而在池子的流水被打印出来之前,中信银行就已多次因泄露客户金融信息而收到过罚单了。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9月,中信银行太原分行因存在未经同意查询个人或企业信贷信息的违法行为,而被中国人民银行泰元中心支行罚款50万元,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也被处以9万元罚款,直接责任人则被移送公安处理。 2016年,中信银行青岛分行因违规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信用信息,被中国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处以17.5万元的罚款。同一年,中信银行天津分行未事先获得信息主体书面同意,而查询企业信贷信息,被监管部门处以5万元罚款。 更早以前,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和厦门分行则因未取得信息主题书面同意查询个人信息,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被监管部门处罚。 4. /不只是中信银行 / 如今网络上有声音指出,以此次“池子喊话中信银行”事件为契机,我国或将掀起新一轮的金融整顿风波。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有关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风险,并不只在中信银行一家存在,而是在银行界屡见不鲜。 2019年5月,央行办公厅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18年支付服务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银办发〔2019〕72号)》中,曾将“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管理不规范。部分机构存在收集信息范围过大、未经消费者授权收集其个人金融信息的情形、业务系统存储不规范”等情形列为重点问题。 2020年03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完成的2019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中也曾指出:“被检查机构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和制度建设、告知义务履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金融营销宣传、投诉管理、格式条款、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早已困扰了普通人十几年了。 在2006年,广州日报曾报道过广州首宗“储户状告银行泄露存款人秘密案”。 当时的报道显示,原告张先生委托工作单位同和实业有限公司在三元里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开立了一个实名账户,主要作为单位发工资所用。后来,双方因为工资问题发生争议,遂提请劳动仲裁。 可是在仲裁开庭前三分钟,张先生工作单位的律师突然提交了一份《广州市农村信用社查询储蓄账户明细报表》,该账户的户主即是张先生本人。为此,张先生输掉了仲裁,他随后将该农村信用社告上了法庭。 张先生在法庭上一再申明,“为存款人保密,为存款人保密。这是这个世界上普及率最高,高至妇孺皆知的法律常识。”不过,三元里农村信用社十四年前的回应与今天的中信银行如出一辙——这是个人行为,不是企业行为。 2010年,贵州日报报道了另一起类似的案件。刘女士与所在公司仲裁期间,公司开户银行未经刘女士许可,将她储蓄账户的交易明细提供给公司,这导致了刘女士输掉了仲裁。 同张先生一样,刘女士银行泄露了自己的隐私,违背了保密责任,遂将其诉至法院。在庭审现场,银行一方声称刘女士所在的公司委托己方代发职工工资,并签有协议,可以在银行查询职工工资的发放情况。 该银行同时也表示可以在现场向刘女士口头道歉,不过不会公开。 5. / 结语 / 时间拉回到2007年,中信银行A+H同步上市。 时任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致答谢辞表示: “承诺于中,至任于信”,我们会用真诚践行我们的诺言。 没想到2020年的春天刚刚过去,中信银行用行动把33年来建立的信任感砸了个稀碎,令人感慨。 此外,池子作为著名的吐口秀演员、微博拥有500万粉丝的公众人物,他有发声的渠道,声音也会传送很远,这让他能够得到银行的公开道歉,可以引起监管的重视。 可是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呢?
近日出了一个事挺震惊的,银行竟然在账户持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账户的收款记录提供给了其他人?而这其他人,还是跟他有劳务纠纷的公司某果文化,他只是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的大客户,而并非是什么执法机构,也没有执法权。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吐槽大会是一档脱口秀节目,他的主要演员池子跟公司闹出了纠纷,于是公司就将他雪藏,并要求池子赔偿公司3000多万,池子说,一直以来他以为自己是个厨子,结果发现自己就是那道菜,他成了这家公司2020年最大的一个项目。而公司方面说,池子在外面接私活,这才到银行,以大客户身份要求打印池子的流水单,从而掌握他在外面私自接活的证据,没想到银行真的这么干了。 这下炸锅了,第一个跳出来不干的就是池子,昨天他公开表示,银行在未经其授权、未经任何司法机关合法调查程序的情况下,将其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提供给与其发生经济纠纷的某果文化,侵犯了个人隐私。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如果我们的收入流水,随时随地都可以被别人查到的话,那就太可怕了。试想一下,你的竞争对手只要在某银行存下一笔钱,成为大客户,他就可以调看你的账单流水,那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职场生存,都将带来非常大的困扰。 随后某果文化这个公司的回应是,这是一起经济纠纷,他们只是通过专业代理律师财产保全,提起仲裁和收集证据,所以到银行去打印账户流水也属于是正常的收集证据。 但是中信银行心里很清楚,知道自己捅了个大篓子,连夜发文道歉,但还是那个老套路,把责任往个人身上甩锅,说此事系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提供了池子的收款记录。对此,中信银行向池子郑重道歉,并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同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还多写了一段,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是银行秉持的服务宗旨,也是银行的生命线,虽然他们建立了一整套流程,但个别员工没有按照制度操作,反映出个别机构执行不到位,此后要举一反三,全面检查,加强制度执行。 那么这个事到底该怎么看, 首先,这本身就是一个吃瓜的事,一个演员和一个公司的合同纠纷,这下成功把事情扩大化了,把银行拉下水。这就让大家浮想联翩,这次只是爆出来了,如果我们普通人呢?我们的在银行的信息记录是不是谁想查都能查到?特别是现在这个副业赚钱的时代,很多人其实都在主业之外开展副业,帮别人做个图,开个公众号,或者直播带货,甚至送个快递开个滴滴,这些肯定都会产生收入,如果公司或者单位,都可以通过银行来查大家的流水,看你们是不是在好好工作,那还得了?不少人可能都会因此丢了饭碗。很多朋友也第一时间,就在网上留言,说以后这家银行不敢用了。 其次我们要明确,公司可以收集证据,但只限于你跟这个员工的资金往来,也就是说,你只能打印发工资的流水单,而不能打印人家日常生活和其他收支的流水单。只有当这个人触犯刑法的时候,由执法机关开具证明,才能够查别人的账。所以这其实已经涉及侵犯他人隐私。说的严重点,属于违法行为了。 第三,银行最重要的就是信用,这次事件暴露了银行巨大的漏洞,只要关系好,就能查到对方的账单,虽然银行也在第一时间处罚了责任人,撤职了行长,那是不是说如果我要不担心被处罚,就还是能够拿到呢?我们知道一些商业竞争,动辄都涉及数亿资金,如果我给一个银行员工他一辈子的工资,大概也就百十来万,或者承诺他被开除以后,可以入职我们公司,那是不是说我可以随意查看对方的底裤?有了资金往来账单,那也就意味着对方的一切行动都在你的掌控之中,这严重违背了商业公平。 所以,就像中信银行说的,这事必须得举一反三,不能甩锅就完事了,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严格执行,更不能指着每个人都遵守职业道德,所以必须补上这个漏洞。否则银行如果失信于客户,以后人家都不敢在你这里存钱了,那你就彻底完了,所以这次虽然是小事,只是一个小小的劳务纠纷,但是他却暴露了一个巨大的账户安全漏洞。不是我们小题大做,而是确实存在严重的风险,甚至这些风险已经发生,有些人可能已经拿到了别人的账户信息,只是没有暴露出来而已。所以绝不是处分个人,和撤职个行长这么简单,实实在在的漏洞,希望中信银行可以给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最近,脱口秀演员池子(真名“王越池”)举报某银行“泄露客户个人信息”,一时间冲上微博热搜。 “大客户”、“全国知名银行”、“知名艺人”、“泄露个人隐私”……爆点实在太多,引来众多吃瓜群众。不过,与金融相关的瓜,历来都不是简单的吃完这个就去吃另一个,而是要秉承“顺藤吃瓜”的原则,吃到更多更甜更有营养的瓜。 “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虽然该微博热搜已经广为人知,但是为了完整性,我们还是先简述一下该事件。 5月6日晚,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在其个人微博发布长文,回应与笑果文化解约一事,还顺带嘲讽了已经过了风口的P2P,以及发展尚处于早期的脱口秀“水浅甲鱼多”,并表示目前情况就是“没法开展任何工作,一直在和笑果文化打官司”。 但随后一转,池子指出在笑果文化寄给他的案件材料里面,发现了其本人在某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他去咨询了律师,认为笑果文化和涉事银行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他给银行打了电话讨说法,竟被告知 “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在池子发布的这条微博最后,附上了对笑果文化和该银行支行的律师函。 随后,5月7日凌晨,涉事银行对此致歉,称经核实该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在笑果文化要求查询时提供了王先生(池子)的收款记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惩罚处理。 “顺藤吃瓜” 基本了解上述事件后,可以看到,个中重点并不在于池子与笑果文化的纠纷,而是被牵连进来的第三方——银行。在没有经过池子本人允许的情况下,笑果文化拿到了池子在该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该银行及笑果文化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想要吃到明确的瓜,那就必须要明确其中的几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一般情况下,个人账户交易信息要如何打印 一般说来,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中涉及大量的重要信息,银行都要求必须本人办理打印业务,无法进行代办。所以,想要打印个人账户交易信息,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线上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选择账户交易信息进行打印。这种打印文件印有电子公章,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在实践中,仅有部分银行而非所有银行支持这种线上的服务方式。同时,鉴于这种信息的重要性,打印文件发送到电子邮箱中是进行加密传输,用户需要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上获取解锁方式后,才可打开文件。 第二种是线下自助方式,也就是通过银行网点中的自助服务终端打印机,用户只需要有银行卡和密码,即可自行打印。但在实践中,各银行有不同规定,有的银行需要网点中的相关主管人员进行授权操作;有的银行无需授权,但可选择的账单期限有限,如只能打印3个月内的交易明细。 第三种就是到银行柜台打印,无论是银行的高柜(带有防弹玻璃的)还是低柜(开放式的),都可以办理该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是本人持银行卡、身份证,部分银行甚至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等多重验证方式,才可以打印。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银行账户的本人是老人、小孩或不具备行动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下,监护人可以在提供相关证明后,代为办理。但这种过于特殊的情况,我们暂且不做讨论。 以上这些方式都是基于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用户本人进行个人银行账户交易信息打印的方法。 但是根据银行给池子的反馈“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可以说明打印的交易信息并非是基于池子本人的意愿,这也就有了接下来的关(ji)键(xu)点(chi)二(gua)。 关键点二:非常规手段,个人账户交易信息的打印和获取 非常规手段进行交易信息的获取和打印,既有合法合规的方式,也有违规的方式。 第一种是合法合规情况下,公安机关、法院等权力机构进行“财产保全”(俗称冻结财产)。财产保全的关键问题在于提供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及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在池子与笑果文化的合同纠纷中,若笑果文化作为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请对被保全人(池子)做财产保全申请,除了需要提交担保、保全申请书等材料外,最重要的便是“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而与之相关的除了房、车相关信息外,便属银行账户交易信息最为重要。当无法提供相关线索,便可申请法院等相关机构进行对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进行查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如此,这种个人的账户交易信息也不应被笑果文化掌握。也就是说,即便笑果文化的保全申请执行了,其所提请的“财产线索”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在笑果文化公司的掌控中。 第二种,违法违规的方式,也是众多网友猜测的最可能的一种,银行员工应笑果文化请求,私自为其打印池子的个人交易信息,而这也被该银行随后“对池子的致歉信”回复所证实。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正如“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的回复一样,笑果文化作为该支行的重要企业客户,且知晓池子的姓名、身份证、银行账户等信息,银行员工出于维护大客户的心理,应其所求也不足为怪。而这种方式显然是违背了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的有关规定,甚至涉嫌触犯《刑法》235条之一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至于有人奇怪,既然笑果文化可以通过法院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申请人(池子)的财产线索,为何要甘冒风险,自己去查询池子的账户交易信息。其中涉及到,在申请财产保全后,从银行及不动产交易中心等机构反馈查询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成本很大,所以以申请人自己提交的相关的财产线索为最佳。 一般情况下,吃瓜行动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处罚甚至赔偿、监管进场整治、事件平息等情况。 但鉴于金融活动和金融信息的特殊性,我们仍然有必要做一些进一步的说明。 这个放在奇葩说里,大概就是升华的部分了,要脱离事件本身,提高境界。 而需要探讨的,自然是池子及大众所关注的“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特别是金融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问题。 任重道远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如果将“银行个人账户交易信息”进一步细分,其实质上是个人金融信息。在央行2020年2月最新发布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中指出: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账户信息、鉴别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借贷信息和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与其他个人信息相比,个人金融信息与个人资产、信用状况等高度相关,一旦泄露,对消费者的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更大。因此,监管十分重视对于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 事实上,早在2007年,央行就开始陆续通过《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文件,开始了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十部相关的部门规范、规章制度等监管办法,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见表1)。 除了正式的监管文件之外,央行的各级领导也在各种论坛、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加强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这些无一不显示了监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并且也透露着“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监管趋严”的信号。 但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例如,缺乏统一的上位法,对于违法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追究机制也尚不健全,进而频繁出现金融机构、外包机构员工利用客户个人金融信息非法牟利的现象,也间接的导致了数据的大面积泄露,危害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远的不说,今年4月份就流传着涉及国内多家银行的数百万条客户数据资料,在暗网被标价兜售。尽管经过涉事银行的核查比对,与真实数据信息不符,但银行用户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如何保障,仍在持续引发全民关注。 此次“池子诉银行侵犯个人信息”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绝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圈+金融圈的八卦,而是大众对于自身信息,特别是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值得期待的是, 2019年下发征求意见稿后,正式的《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或许将在2020年出台,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将有“法”可依,个人金融信息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或许,类似此次“池子诉银行”的事件也将不再发生。
知情人士近期向第一消费金融透露,2020年4月30日,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宜信普惠”)的多个公司如延安分公司、宝鸡分公司和榆林分公司的员工收到人事部快递寄送的《待岗安排通知书》。 下面以宜信延安分公司的前述文件为例,宜信延安在前述文件称,囿于宏观经济形势和该公司整体战略因素的考量,参考团队的业务开展情况和个人工作表现,该公司目前没有合适的岗位提供,发出待岗安排通知: 一、待岗期间员工无需出勤,等候该公司复岗通知,该公司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安排给员工从事相应的工作; 二、员工目前经手和管理的工作向指定人士交接,交接工作需要拟写书面的交接清单; 三、待岗期间薪酬待遇按照该市相关规定执行; 四、根据该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和国家法定规定,待岗期间员工不能与任何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否则该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前述人士告诉第一消费金融,“公司不按照劳动合同走赔偿。就是口头告知,2年的赔偿5000元,4年的赔偿10000元,这差距太大了。人数就我知道的,陕西最少有50人。” 宜信延安,成立于2016年3月30日,负责人为李颖,该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社保参保人数为36人,所属总公司宜信普惠。 宜信普惠,注册于2011年3月3日,注册资本0.3亿元,实缴资本0.02亿元,社保参保人数1190人,法定代表人为唐宁,股权隶属于宜人贷香港有限公司,后者隶属于上市公司原名宜人贷现名宜人金科(YRD.N)。 如果从宜信延安的案例还无法得到宜人金科这家公司对待员工的态度,那宜人金科员工正在维权的另一个案例则更能看出其态度。 一位前宜信普惠员工5月7日告诉第一消费金融,“我昨天发现宜信此前以帮员工避税的方式给我们买保险。我去人保查了理赔记录有8笔,对应8次避税的金额,这对我已经买的保险今后的理赔会有影响。这种避税方式是不合法的吧?我从来没有授权宜信帮我买保险,居然不知道的情况下还理赔了,导致我去年买的保险,勾选是否有理赔记录,我选的无。之后如果我重疾要理赔,保险公司会以我隐瞒出险记录而拒绝理赔。我全部的宜信同事都有出如肺炎为名义的理赔记录。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一个律师拉了佛山的微信群在讨论。” 第一消费金融相信,如此涉嫌违法对待其雇佣的员工的宜人金科,是如何能替代投资者管好资金,又有多大概率会善待放贷端的借款人的呢?
近期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原油宝”产品按照美国时间4月20日CME官方结算价以负值结算,多头客户产生了大幅亏损,引发市场和舆论高度关注。 5月5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回应“原油宝”产品客户诉求的公告。公告表示,近期中行积极了解客户诉求,本着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利益,已经研究提出了回应客户诉求的意见。目前中行相关分支机构正按“公告”意见积极与客户诚挚沟通,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协商和解。如与个别客户无法达成和解,双方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中行将尊重最终司法判决。同时,中行保留依法向外部相关机构追索的权利。 针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中行关于“原油宝”事件最新公告,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贺力平教授。贺力平表示,COVID-19疫情大流行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巨大冲击,对一些商业合同和交易行为带来了属于不可抗力的影响。在需求下滑、减产不力和原油存储设施不足的情况下,美国原油期货结算价格出现前所未有的负值属于典型的市场异常和短暂波动。这给一些“原油宝”投资者的多头方带来了损失。银行和一些客户都成了受害者。按照合同约定的责任划分此种交易给有关方面带来的损失应由各方在尊重合同的基础上,公平协商,合理分担。 网传的中行“原油宝”产品和解方案显示,中行将承担客户强制平仓保证金(本金)最低比例20%以下的亏损金额,已覆盖全部负价亏损。应该说,按照该和解方案,中行在承担合同约定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替投资者承受了一部分损失,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体现了较大诚意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个别投资者要求以2020年4月20日22时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实时价格进行补偿,或者是按2020年4月15日CME发布系统测试负值结算功能通知时的价格进行补偿的诉求并不符合合同约定和交易惯例,也不符合公平原则。 包括原油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金融投资者来说是零和博弈,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根据中行4月24日公告披露的信息,4月20日“原油宝”投资者中既有多头也有空头。如果满足多头诉求,按照上述两个非合同约定时点的价格进行结算,那么空头是否能够接受呢? 有关各方都应从此事件中吸取教训。作为商业银行,应该按照“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的展业三原则开展业务,认真梳理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优化产品设计,完善风险管理,做好投资者教育。随着中国金融开放不断扩大,中国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类似的风险挑战不会减少。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极端情形下的风险应对。 对于此次“原油宝”事件,也要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沟通渠道,提高透明度,和投资者一道,协商解决好后续事宜。对于投资者而言,参与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时,要提高风险意识,仔细阅读合同和产品介绍,把握跨时区金融投资的特点,减少跟风和投资的盲目性,避免出现因不了解产品和规则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很多持卡人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无故”收费,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不熟悉信用卡的基本常识导致的。今天为大家介绍几个容易疏忽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广大持卡人一些帮助。 误区1:只要不激活就没有年费 现如今,大小银行为了推广自己的信用卡,在宣传手段上也别出心裁,除了开卡送礼、优惠,还有不激活不收费的宣传。实际上,一些特殊卡片、定制卡片的年费收费标准是刚性的,也就是说即使是你不激活,年费也是照收不误。所以,持卡人在办卡前一定要详细了解年费收费规则,避免在收到缴费通知时,才发现逾期了年卡费用。 误区2:是不是消费越多积分就越多 虽然现在消费获取积分的活动越来越多,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每一笔信用卡消费都能获得积分。各个银行的信用卡积分规则不尽相同,部分信用卡网络消费也不计积分。而信用卡购房、购车、医院缴费、学校缴费等也不属于信用卡积分范围。持卡人在消费前要了解自己所持有信用卡的积分规则以及消费领域,才能够好的积攒积分。 误区3:信用卡当借记卡用 信用卡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透支,而透支的金额只能通过购物消费实现。如果要透现金,那么不仅要付手续费,还要收取每日0.05%的利息。所以不建议大家轻易取用信用卡进行取现,如果实在急需,也应该尽早还款。一些持卡人会在还款是存入大于应还款项的钱到信用卡内,但多存的钱并不会变为存款。在还清应还款项之后,剩余的钱会成为溢存款。溢存款的取出各个银行都有着不同的规定限制,而且取出仍然要收取手续费。建议大家不要把信用卡当成借记卡, 误区4:分期付款免息到底受不收费 银行的一些宣传中,经常会看到信用卡免息分期,这会让有的持卡人误以为办理了信用卡账单分期时不会产生费用。实际上,信用卡分期付款,免息但是不免手续费,并不是分期付款免息就真的没有额外费用的产生了。 误区5:提前还款就能免除手续费 信用卡分期还款有两种手续费收取方式:一种是一次性付清。即首月应还款项加上所有期数的手续费,手续费在随后期数中不再单独收取。第二种按月支付,即每月应还款项加当月手续费。一次性付清的方式即使提前还款,也不会退还。而按月支付的手续费,在提前还款时也会被要求补齐剩余期数的分期手续费。 误区6:逾期罚息,晚点交没关系 信用卡未还清部分,利息计算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消费金额从消费日(或第二天)至实际还款日前一天(或当天)每日收0.05%的利息;另一部分是未还金额的利息。如果不及时还款,每天的利息都是本金加上前一天利息所得之和的0.05%。信用卡利息实行日单利、月复利制,利息就像滚雪球,越迟还款,罚息金额也变得越高。 误区7:第三方也能提升额度 信用卡的额度代表持卡人的心用记录,不少持卡人希望能提升自己的额度以便方便大额消费。不法分子利用持卡人提额心切的心理,谎称可以帮助提升额度,伺机骗取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和钱款。请广大持卡人千万不要相信。每家银行都有着自己严格的授信制度,除了银行提额,第三方是不可能帮助持卡人实现提额的。所谓第三方提额的都是骗子。
A股上市银行2019年年报披露完毕,A股9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业绩报告显示,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排在首位。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方面,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浙商银行(行情601916,诊股)呈现双位数增长态势。增速方面,光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最高,达20.47%。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达15.28%。招商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最低,达8.51%。华夏银行(行情600015,诊股)归母净利润增速最低,达5.04%。 资产规模上,截至2019年末,招商银行总资产稳居第一,为7.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5%。排名第二是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总资产为7.15万亿元。排名第三的是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总资产为7万亿元。总资产排名四至九名的分别是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 总资产增速方面,平安银行居首,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5.2%。总资产增速两位数的还有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2.69%、11.3%、11.46%、11.39%。 资产质量方面,除了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外,其余7家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2.05%,较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7%,较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其中,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居9家股份行之首。 招商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28% 不良率1.16%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为74172.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5%;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4906.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8%;负债总额67995.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3%;客户存款总额48444.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8%。 2019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697.03亿元,同比增长8.51%;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928.67亿元,同比增长15.28%。 2019年,招商银行净利息收入1730.90亿元,同比增长7.92%。其中,利息收入为2929.94亿元,同比增长8.15%;利息支出为1199.04亿元,同比增长8.48%。 2019年,招商银行信用减值损失610.66亿元,同比增长0.39%。其中,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542.14亿元,同比减少8.50%。 在资产质量方面,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拨备覆盖率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额522.7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30亿元,同比减少2.48%;不良贷款率1.16%,较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426.78%,比上年末增加68.60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末,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5.54%,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69%,比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5%,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66% 不良率1.54% 截至2019年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71456.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其中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7.29%,各类投资净额较上年末下降6.61%。 2019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13.08亿元,同比增长14.54%,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96.79亿元,同比增长15.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8.68亿元,同比增长8.6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02%,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0.9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 2019年,兴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029.88亿元,同比增加73.31亿元,增长7.66%,剔除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列示影响后增长14.32%。公司各项业务平稳增长,净息差同比提高11个BP。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计提减值损失580.96亿元,同比增加116.92亿元,增长25.20%。 截至报告期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0.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82亿元;不良贷款率1.5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共计提拨备580.96亿元,同比增长25.20%;期末拨贷比为3.07%,拨备覆盖率为199.13%。 截至2019年末,兴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36%,一级资本充足率10.5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7%。 中信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87% 不良率1.65% 2019年末,中信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达到6.75万亿元和6.22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1.3%和10.8%。 2019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75.84亿元,同比增长13.79%;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80.15亿元,同比增长7.87%,为近六年来最高增幅。 2019年,中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272.71亿元,比上年增加143.59亿元,增长12.72%。利息净收入占比67.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2.2%,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净息差为2.12%,比上年上升0.03个百分点;净利差为2.04%,比上年上升0.0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772.55亿元,比上年增加190.22亿元,增长32.67%。其中,计提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687.93亿元,比上年增加210.40亿元,增长44.06%。 截至2019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一升一降。不良贷款余额为661.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89亿元;不良贷款率1.65%,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75.25%,较上年末上升17.27个百分点。 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12.4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20%,较上年末上升0.7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9%,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94% 不良率1.56% 民生银行资产总额保持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66818.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70.19亿元,增幅11.46%。 2019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04.41亿元,同比增长15.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8.19亿元,同比增长6.94%;净息差2.11%,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6.74%,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均为近几年来最好成绩。 2019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44.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8亿元;不良贷款率1.56%,比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势头;拨备覆盖率155.50%,比上年末提高21.4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43%,比上年末提高0.07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末,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13.17%,比上年末提高1.4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28%,比上年末提高1.1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9%,比上年末减少0.04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36% 不良率2.05% 2019年末,浦发银行资产总额为70059.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163.23亿元,增长11.39%;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为39720.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28.81亿元,增长11.91%。负债总额64448.78亿元,增长10.90%;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36278.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08.35亿元,增长12.42%。 2019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06.88亿元,同比增长11.6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89.11亿元,同比增长5.36%。 2019年,浦发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较快,达到1288.50亿元,同比增长15.21%;利息支出同比下降1.54%,非利息净收入618.38亿元,同比增长4.77%。 报告期内,浦发银行坚持严格不良贷款分类管理,着力夯实资产质量基础;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69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8%。 截至2019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13.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2.10亿元,不良贷款率2.05%,较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达133.73%,比上年末下降21.1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拨贷比)2.74%,比上年末降低0.23个百分点。 2019年末,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13.86%,一级资本充足率11.5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6%。 光大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98% 不良率1.56% 2019年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47334.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60.99亿元,增长8.63%;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27122.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08.75亿元,增长12.01%,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在总资产中占比57.30%,比上年末上升1.73个百分点. 2019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28.12亿元,同比增长20.47%;其中,利息净收入1019.18亿元,同比增加237.54亿元,增长30.3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1.69亿元,同比增加33.96亿元,增长17.17%。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73.54亿元,同比增长10.98%。 2019年,光大银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93.47亿元,同比增加135.19亿元,增长37.73%。 报告期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2.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91亿元;不良贷款率1.56%,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1.62%,比上年末上升5.46个百分点。 报告期末,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13.47%,一级资本充足率11.0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0%,均优于监管要求。 华夏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4% 不良率1.83% 截至报告期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30207.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02.09亿元,增长12.69%。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726.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90.86亿元,增长16.06%;金融投资总额8906.5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15.47亿元,增长12.87%;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929.1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2.93亿元,下降8.23%。 2019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47.34亿元,比上年增加125.07亿元,增长17.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05亿元,比上年增加10.51亿元,增长5.04%。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76.19%,非利息净收入占比23.81%。 2019年,华夏银行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02.51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292.59亿元。 在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2.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28亿元;不良贷款率1.83%,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1.92%,比上年末下降16.67个百分点。 2019年,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89%,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比上年上升1.4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25%,比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6% 不良率1.65% 2019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3.9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吸收存款余额2436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23232.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其中个人贷款(含信用卡)占比58.4%,较上年末提升0.6个百分点。 2019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79.58亿元,同比增长18.2%;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95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899.61亿元,同比增长20.4%,非利息净收入479.97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2.53%、2.62%,同比2018年均提升27个基点。 截至2019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82.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不良贷款率1.65%,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3.12%,较上年末增加27.88个百分点。 2019年末,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1%、10.54%、13.22%,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57个百分点、1.15个百分点、1.72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48% 不良率1.37% 截至2019年末,浙商银行总资产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6%,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1.03万亿元,增长19.06%;总负债1.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14万亿元,增长17.33%。 2019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63.64亿元,同比增长19.06%;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129.25亿元,同比增长12.48%。 其中:利息净收入338.74亿元,比上年增加74.89亿元,增长28.38%;非利息净收入124.90亿元,比上年减少0.68亿元,下降0.54%。 截至2019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141.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33亿元;不良贷款率1.37%,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0.80%,比上年末下降49.5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03%,比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4.24%,比上年末增加0.8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94%,比上年末增加1.1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4%,比上年末增加1.26个百分点。(记者 华青剑) 附:股份行2019年年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