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戴梦希报道 为响应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精神,按照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部署,人保财险启动开展“人保购车节湖北厂商专场”活动,通过跨界带货方式助力湖北汽车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积极应对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汽车销售下滑态势。 据悉,“人保购车节湖北厂商专场”活动时间为4月24日至6月7日,期间,中国人保财险将携手东风日产、东风英菲尼迪、东风标致、东风风光、东风雪铁龙等5家湖北汽车厂商,为通过“人保购车惠”平台购车的客户提供专场活动商务政策。“人保购车惠” 平台是中国人保财险依托公司海量客户资源和大数据赋能优势,为合作伙伴搭建的直面客户的全新线上化销售场景和服务平台,可实现车源、服务优惠信息发布和有效购车线索收集等功能。 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4%,作为湖北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社会各界全力支持湖北经济复苏和全面复工复产达产的背景下,人保财险进一步加大对汽车行业保险保障力度,启动开展购车节专场活动,依托“人保购车惠”平台,借助中国人保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宣传渠道,全程线上报名,为车企提供线上化宣传推广通道,实现高质量购车线索收集,帮助合作伙伴促成车辆销售,打造保险行业跨界带货汽车销售的新模式。 下一步,人保财险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与湖北车企合作,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潜力释放,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速恢复。
A股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合计盈利652亿,同比下降26%,并出现了不太常见的盈利增减明显分化。 其中,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和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两家最大机构出现盈利下降,中国人保(行情601319,诊股)、中国太保(行情601601,诊股)和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则实现增长。从其给出的盈利变化原因看,一个共性原因是受投资收益影响,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投资收益减少,而盈利增长的人保、新华的投资收益均增长。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获悉,投资收益的增减,与各家险企资产配置结构、投资策略有关,收益的确认也与投资资产分类有关。以一季度情况来看,股市大幅震荡,各家险企交易类资产多少,对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及盈利贡献有直接影响。 简而言之,一季度股市投资都出现亏损及浮亏的情况下,每家险企利润对此的体现程度不同。 盈利分化:2家下滑、3家增长 一季报,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盈利652.5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883亿元,减少超过230亿,下滑幅度为26.1%。 五家险企盈利增速出现明显分化:体量最大的两家——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为负增长,分别为-34.4%、-42.7%;其他3家盈利都实现正增长,分别为中国人保19.9%、中国太保53.1%、新华保险37.7%。 影响险企盈利的因素主要包括保险业务经营效益、投资和准备金等,其中投资和准备金影响较大。从这5家险企看,盈利的影响因素,几乎都提到了“投资收益”的影响。 对于盈利下滑,中国人寿称,主要是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以及总投资收益下降的综合影响。在一季度“补提”准备金方面,中国人寿于3月31日变更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等精算假设,合计增加寿险责任准备金47.13亿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6.18亿元,对应减少一季度税前利润53.31亿元。 在投资收益方面,一季度,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455亿元,同比减少54亿;总投资收益率为5.13%,较权益市场大幅上涨的2019年同期下降158个基点。 中国平安的归母净利润下滑,也有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的原因。中国平安表示,境内外资本市场大幅下跌,且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加大,导致投资收益大幅下降。不过其归母营运利润仍同比增长5.3%,为359亿元。数据显示,平安一季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68亿,较上年同期的342亿,减少达510亿元。 3家盈利增长的险企中,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明确表示,盈利增长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增加。 新华保险一季度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1% ,同比提升了0.9个百分点。万联证券估算,新华的总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为103亿,同比增长41.7%。 中国人保未具体说明投资收益情况,按照万联证券同样的方式估算,中国人保一季度总投资收益为125亿,同比增长约8%。人保表示,一季度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下的市场变化,投资围绕结构性机会、阶段性机会和底部战略性配置机会来布局。债券投资把握年初利率高点,有效拉长资产久期;权益投资把握市场节奏,不断优化持仓结构;加紧优质非标产品配置进度。 中国太保一季度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2%,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5%,同比分别微降0.2个、0.1个百分点。按上述口径估算,太保一季度总投资收益为190亿,上年同期为162亿,同比增长17.3%。 股市亏损的不同体现:有的影响利润,有的仅为浮亏 业内人士表示,影响险企盈利的因素主要包括保险业务经营效益、投资和准备金等,其中投资和准备金影响较大。从这5家上市险企看,对盈利增减的原因,几乎都提到了“投资收益”的影响。只不过,有的险企是投资收益下滑,有的则为投资收益增加。 今年一季度的市场环境是股市下跌、利率下行,对于险资投资构成压力。而去年同期,A股大幅上行,对险资投资收益拉动明显。因此,投资收益同比要实现增长不易。从上市险企情况看,险企实现投资收益增长,有投资资产增长的因素,也有资产配置结构差异的因素,还有资产分类的影响。 以对收益影响较大的权益投资来说,根据持有目的来划分,总体上归入两类,一类是交易性资产,另一类是可供出售资产。这两类资产,前者的市值波动计入当期损失,影响当期的利润数据,后者的市值波动则不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为其他综合收益,也就是浮亏。 险企对股市投资资产的不同划分,决定了股票市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大小。如果交易类资产多,则市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就大;如果可供出售资产多,则尽管市值波动再大,利润也不会受到影响。 从5家险企情况看,影响利润的交易类资产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平安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后,交易类资产大增。一季末的规模达1.03万亿,占总资产的比例接近12%,这些资产市值的变化直接反映到利润中。也就是说,一季度若股市投资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平安的盈利数据对这些亏损的反映程度也更高。其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68亿,同比减少510亿,大幅高于另外几家同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昆仑健康保险“多彩e生,爱如昆仑”主题系列活动欢乐开启!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大大的好转,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昆仑健康保险将带领大小朋友们一起线上嗨翻天,逛云庙会玩游戏、DIY向父母表心意…更有健康好礼、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持续引爆整个系列活动! 4月30日-5月5日,昆仑“云庙会”活动正式上线,登陆“昆仑健康保险”官微,点击“多彩昆仑”-“云庙会”,即可参加“滚铁环”、“扔沙包”、“找茬”三关游戏,通关成功还能赢取大奖,用欢乐的童年小游戏,弥补今年过年的些许“遗憾”。 5月1日-5月8日,主题系列活动重头戏——“五一黄金服务周”上线,在此期间,5000份健康服务包将为昆仑客户免费在线发放。通过官网(https://www.kunlunhealth.com.cn/)或“昆仑健康保险”官微,客户购买任意一款保险产品,即可领取健康服务包,已投保客户,可直接领取健康管理服务包。 集昆仑健康保险优势资源、精心打造的健康管理服务包主要包括,一是重疾就医绿通服务,为重疾患者提供覆盖全国1015家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及以上级别专家门诊绿色通道服务及现场陪诊服务;二是重疾营养方案&;重疾康复咨询,为重疾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营养配餐、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以及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意见;三是医生咨询服务,由三甲医院主治及以上专科在职医生通过电话方式为提供一对一的日常疾病问诊、报告解读、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就医指导、诊后营养康复指导等医疗咨询,对客户健康进行全面管理。 除提供限量免费健康服务包,呵护客户健康,针对客户需求,“五一黄金服务周”重点推荐一款高性价产品——“鑫福来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计划”。该保险产品计划既包括传统保险产品的功能,如长期护理保险、意外身故及疾病保障,同时匹配了万能账户为客户积累资金,具有保障、增值双功效,且万能账户历史结算利率为5.5%,极具市场竞争力。同时该计划能满足客户的灵活资金需求,在承保过犹豫期后,客户可部分领取保单账户价值,满足不时之需,承保后第五年万能账户可享受持续奖金,为客户再添收益。 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2020年昆仑健康保险将把更多色彩和关爱带到每个客户身边!
瑞幸咖啡(Nasdaq:LK)内部人员伪造22亿元业绩一事在持续发酵。 据报道,瑞幸咖啡被报正在就会计不正当行为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中国证监会亦已派调查组进驻瑞幸咖啡。瑞幸咖啡事件是否会成为新《证券法》实施后的“长臂管辖”第一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瑞幸曾购买了总额2500万美元保额的董责险,目前理赔尚未有定论。尽管如此,在瑞幸案例和新《证券法》实施的双重作用下,A股上市公司关注和投保董责险的需求快速上升。 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将为公司董监高人员购买责任险,其中4月以来公告拟为公司高管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有58家,超过去年全年。 4月拟投董责险公司近60家 美的集团(行情000333,诊股)4月30日公告称,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拟为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赔偿限额为8000万美元,保费支出不超过16万美元/年,保险期限一年。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这仅是今年上市公司重视董责险的一个案例。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公告为高管购买责任保险的A股上市公司有72家,4月以来公告拟为公司高管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有58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公司购买董责险后会续保,但不会再公告,因此购买董责险的公司会超过公告数量。 这些公司拟购买的董责险全名“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也称“D&;O保险”,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保险。主要保障公司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管理职责时,因行为不当或工作疏忽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而给个人带来的损失。承保范围一般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抗辩费用等。 董责险发源于欧美地区,已经是欧美等国家上市公司高管标配,在我国也有20多年发展历史。 2002年1月初,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十九条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不过,由于此前保险业培育市场力度不足,很多客户不知道有相关产品的存在,以及A股上市公司风险意识较低等原因,为高管购买责任保险的上市公司占比并不高。 “目前美国中概股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在90%左右,而A股上市公司的投保比例约为12%。”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我国A股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A股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今年公司收到的咨询数量较上年同期成倍数增长。 从4月以来公告购买董责险的58家上市公司方案来看,上市公司拟购买的责任险限额最高为8000万美元,最低为2000万元。根据保障额度和保障范围不同,上市公司拟支出保费最高不超过120万元,最低不超过10万元。 从被保险人来看,上市公司方案均涵盖了公司全部董监高人员。有的公司增加了自然人雇员,有的强调需要涵盖所有董监高人员。例如,远大环保提出的董责险保障内容包括,在保险期限内,公司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因其不当行为而遭受赔偿请求所引致的损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董责险能保吗? 据了解,瑞幸咖啡在上市前也购买了董责险。保单共有4层,总限额2500万美元,涉及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境内外十几家保险公司。其中,平安产险承保了基础层保单主承保份额的30%,并分保100万美元、自留200万美元(最大可能损失)。 瑞幸造假事件曝出后,保险公司很快收到了被保险人提起的理赔申请。平安产险最新回复券商中国记者称,在接到理赔申请后,公司高度重视,并就此案件成立专项小组,目前案件尚处于初期阶段,理赔工作持续在处理当中。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鉴于瑞幸案情比较复杂,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有关理赔工作还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 瑞幸案件也折射出董责险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或欺诈,董责险能保吗? 一般认为,董责险虽可以保障被保险人因不当行为引发的部分风险,但并不为故意欺诈买单,保险公司对“故意欺诈”的认定也是非常谨慎。 平安产险有关人士分析,保险合同就此有清晰的条款,一般而言,财务造假、欺诈等故意违法行为不应属于保险合同的承保范围。根据A股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索赔中前置程序的特点,将按照监管处罚决定书中认定的为准,保险公司不该主观认定,确保公平和公正。 中怡保险经纪金融及专业责任总监申迪中分析,这个问题最核心的点是如何认定所谓的财务造假。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上市公司及董事高管被“指控”、“涉嫌”财务造假时,就认为保单是除外承保的。 他表示,董责险保单对故意行为是除外承保的,但必须是在得到“最终且不可撤销的判定其为故意行为”时才能启动该项除外条款。所以确保董责险能够在被保险人遭到索赔及诉讼时能有效启动抗辩费用的赔付是非常重要的。 他进一步说,对于美国上市公司来说,在美国证券法体系下,绝大部分以上类型的证券类诉讼都是以和解的形式得到解决,极少出现需要由法院最终判决的情况,所以董责险对和解金的赔付是最为关键的。即使上市公司自己认定某些员工造假,也涉及保障的可分性和推定知晓等问题,而不能一概而论保单对所有被保险人是承保还是拒保。 “决定董责险的理赔结果,是可以有多种条件的,除了法院对民事责任的判决可以作为赔付依据,更常见的是用商业和解谈判的形式,帮助被保险人尽可能寻找到一个可以解决来自第三方索赔的最好方案,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用。” 申迪中说。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简单来说,针对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的保险责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承保上市公司以及其董监高为配合和应对监管执法而产生的法律服务费用以及行政和解金。 二是承保上市公司以及其董监高因遭受投资者民事索赔而承担的民事赔偿金和因此所产生的法律服务费用。 三是承保上市公司的董监高因履行其职务时的行为而遭受民事索赔及调查等而承担的民事赔偿金以及因此所产生的法律服务费用。 其他保障及服务需求方面,结合新《证券法》及近年的司法实践,A股上市公司除了以上主要保障以外,还会针对持股行权以及危机处理等中国特色风险敞口有所需求。另外,在服务方面,需要协助客户在事前做好风险识别和管控、在问题出现后第一时间对接相关的法律及咨询专家,确保问题处理到位,适当地降低风险也是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核心需求。 董责险投保:如何确定保额保费? 总体来说,董责险有利于强化公司治理、适当地转嫁整体风险,令高管更加安心履职,也有利于投资者保护。公司购买董责险的热情高涨有现实原因。 那么,购买董责险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节点呢?经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董责险投保步骤一般包括如下:选择经纪公司或保险公司启动询价,确定投保名额、确定保额、核保确定保费。如果是A股上市公司,最后还需要提交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批通过。 假如一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旗下有两家子公司的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A,打算为可能发生的高管管理责任风险投保。 A公司首先需要确定为哪些公司董事或高管投保。大部分公司采取不记名方式,保单应涵盖该公司所有管理者(而且可以为现任及过往的所有管理者提供保障),这种为目前绝大多数情况。 事实上,董责险中对“管理者”的定义也有别于一般概念。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保单,对于管理者的认定可能宽泛到履行管理职责即可。 当然,也不是高管所有行为都被认可为管理责任,必须是在代表公司履行管理职责时的行为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一个董事休息时间开车发生擦碰(及其他个人行为),那就不是管理责任。 确定名额后,A公司需要确定保额。大部分公司投保时会问,“我应该买多少保额?”这并没有一个量化指标。“我们不会建议具体数额,这需要投保人自己拿主意。”业内人士说,建议是很危险的,如果建议投保1000万,但最终赔付达到2000万或者3000万,怎么办?有些说法是按公司市值的20%投保。但这并不完全科学,如果一个公司市值1亿元,买2000万保额的保险很容易;但如市值2000亿元,20%的保额就达40亿元,这常常会超出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申迪中说,比较常见的做法是:1)对多个保额进行询价,根据保费成本及市场的可用额度情况做选择;2)参考类似行业及市值的公司购买的额度;3)参考目前董责险案件的判决金额或者和解金额的中位数为参考。 在进行询价时,保险市场一般能够参考上市公司的公告自行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并给出初步报价方案。有些投保公司可能会被要求对一些保险公司特别关心的风险点进行补充答疑。 据了解,董责险并不像车险那样有具体的费率指标,每单董责险的保费都不一样。两个公司投保同样保额的保单,由于情况不同,保费可能相差很大。 不同类型的董责险业务其费率水平和理赔情况均有较大的不同。同时就费率而言,与被保险人自身的规模、上市地、市值、股价表现、公司治理情况、信息披露质量等息息相关,不同公司之间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市值越大,需要的保障越高,出现索赔后的损失会越大,风险越高;公司本身所处的行业也会影响评分,例如电商现在都未盈利,盈利模式没有确定,保险公司会认为其风险较高;高管和董事的任职经验、背景也是重要考量指标。如公司多次受到处罚,极有可能被拒保。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司会将上述信息尽量转换为客观参数,比如5分最好,1分最低,将其输入定价模型确定出一个基本费率,再根据保额、投保范围等进行调整。 假如A公司的各项指标评分均为5分最高分,即公司规模中等、股价稳定、高管素质高、属于传统产业、没有在海外设点,也没有被证监会处罚过,他所支付的保费可能为保额的2-5‰。董责险的保险期间一般为一年,下年继续需要保障,投保人需进行续保。
4月29日,徐州银保监分局公布罚单显示,中华联合财险徐州中心支公司存在虚列增值服务费、车辆租赁费套取费用的违规行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中华联合财险当月收到的第6张罚单。 据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4月,超过10家财险机构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其中部分财险机构收到多张罚单。从违规的主要原因来看,虚列费用套取资金成为“重灾区”,此外,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等亦有所涉及。 中华联合财险被罚161万元 4月17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三张罚单,指向中华联合财险上海分公司多项违规行为。根据罚单,自2018年5月起,中华联合财险上海分公司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同时自2018年7月起,中华联合财险上海分公司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80万元,同时停止接受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共计2年。李峰、罗文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处以警告并分别罚款20万元。 就在此前一天,4月16日,银保监会通报了中华联合财险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经查,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存在多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包括未在收到消费者理赔申请后告知消费者理赔程序和所需材料,也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作出是否赔偿的核定;与不符合互联网金融相关规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等。 这并非中华联合财险当月首度受到处罚。据不完全统计,4月,中华联合财险收到监管部门开出罚单6张,合计被罚161万元。 其中,中华联合财险徐州中心支公司存在虚列增值服务费向合作代理保险机构支付正常手续费以外的费用,导致业务数据不真实,以及虚列车辆租赁费套取费用给予保险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款合计23万元。时任副总经理苏力负有领导责任,被警告并处2万元罚款。 而因“违规虚列费用套取资金”,中华联合财险临夏中心支公司被处以罚款15万元,时任副总经理刘建军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万元。 超10家财险机构受处罚 除中华联合财险外,4月,还有超过10家财险机构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其中部分机构收到多张罚单。 以天安(港股00028)财险为例,4月,天安财险重庆分公司、天安财险涪陵支公司、天安财险盘锦中心支公司均因违规受到处罚,合计被罚46万元。 具体来看,天安财险重庆分公司“编制虚假财务资料”,2019年1月至4月,该公司电子商务部通过虚增车险业务手续费的方式,套取手续费70.38万元,涉及保单1760笔;天安财险涪陵支公司“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2019年1月至3月,该公司业务员黄珩将其负责销售的保险业务虚挂为个人代理人业务,套取代理手续费6.39万元,涉及保单97笔,涉及保费33.07万元;天安财险盘锦中心支公司管理人员未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的高管任职资格但实际履行了高管人员职责;同时虚挂代理人列支手续费及虚列费用返还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合同约定之外利益27.5万元。 此外,当月受到处罚的财险机构还有长安责任保险泰安中心支公司、都邦财险重庆分公司、安诚财险重庆分公司、华海财险莱芜中心支公司等。从违规的主要原因来看,虚列费用套取资金成为“重灾区”。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险机构屡遭监管“点名”,意味着其在内控、风控方面存在不足,仍需“补短板”。 而虚列费用套取资金等问题,由于通常不涉及公司治理,往往需要监管部门扩大检查覆盖面、加强现场检查、提升检查的技术手段。 对此,相关监管亦持续加码。去年7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大车险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力度有关事项的函》,要求各银保监局对于2019年7月1日后财险公司仍通过虚列业务及管理费违规支付手续费、给予保险合同外其他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给予重点打击。
今年4月份,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共发布了163家保险机构的372人次董监高任职资格公告。 4月险企高管履新更忙!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今年4月份,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共发布了163家保险机构(包含86家保险公司、77家保险中介)的372人次董监高任职资格公告。其中,有19家保险机构更替了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同时,有64家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共154位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经理或副经理(主持工作)履新。其中,中国人保(行情601319,诊股)财险分支机构高管履新最密集,共有12位新上任分支机构高管。 太平财险新领导班子就位 4月下旬,太平财险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陆续获批。其中,王思东担任太平财险董事长、刘世宏任太平财险总经理。至此,太平财险“王刘”配正式就位。不过,目前太平财险官网上,公司法定代表人仍为肖星。 公开信息显示,王思东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学士,高级经济师。先后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为商务部)、新华社香港分社(现为香港中联办)、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等单位任职。曾任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集团副总裁、中国人寿保险董事、中国人寿养老董事、中国人寿电子商务董事、国寿投资控股董事长等职务。 从2018年8月起,王思东出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和中国太平保险控股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太平人寿董事、太平财险董事、太平养老董事、太平资管董事。 刘世宏则于2016年9月起担任太平再保险(中国)董事长职务。最近5年担任太平再保险副董事长、行政总裁职务和中国太平保险(香港)董事、行政总裁职务。刘世宏从太平再保险(中国)转战太平财险,也意味着,太平再保险(中国)的董事长之位暂为空缺。 2019年9月,程永红出任太平人寿总经理,与董事长罗熹组成核心领导班子。今年4月,太平人寿新领导班子成员再次壮大,一次性配备了一个副总经理和三个总经理助理。 华海财险高管“大换血” 4月以来,华海财险迎来高管“大换血”。 4月3日,山东银保监局一口气下发了华海财险8名高管的人事任命通知。包括两位副总经理、1位合规负责人、1位总经理助理、两位独立董事、1位财务负责人和1位董事。 4月29日,山东银保监局再次下发通知,核准史翔担任华海财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的任职资格。 高管“大换血”背后,是去年并不理想的经营业绩。据华海财险2019年四个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公司去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25亿元,净利润0.05亿元,而2018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为0.15亿元。 官网信息显示,华海财险于2014年12月9日正式开业。公司注册地位于山东烟台,注册资本12亿元。公司主要股东是沿海地区和海洋领域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是全国首家以海洋保险和互联网保险为特色的全国性、综合型财产保险公司。 不过,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华海财险的“海洋保险”特色并不突出。2015年和2016年两年,船舶保险均为华海财险保费收入排名第四的险种,但到了2017年和2018年,华海财险保费收入前五的险种中,已经没有了船舶保险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意外伤害险。 而车险则一直为华海财险第一大险种。年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4亿元、7.7亿元、13.9亿元、18.4亿元,分别占华海财险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63.2%、64.7%、89.1%、89.8%。 19家保险机构换帅 据记者统计,包括太平财险和华海财险在内,4月共有19家保险机构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完成履新。3月共13家保险机构换帅,1至2月共10家保险机构更替一把手。 4月保险机构换帅情况见下表: 154位分支机构一把手就位 各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一把手履新数量也明显增多。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发现,3月共有45家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共116位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经理履新。 4月则更多,共有64家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共154位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经理或副经理(主持工作)履新。中国人保财险分支机构高管履新最密集,共有12位新上任分支机构高管。 具体如下表:
继年初国内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友邦保险(港股01299)率先宣布将设立独资寿险公司之后,近日,又有外资机构拟全资控股旗下国内寿险公司,实现“独资化”。5月4日,汇丰控股(港股00005)旗下子公司宣布已与合作方达成协议,拟收购合资寿险公司汇丰人寿50%的股权,实现全资控股。事实上,随着国内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相继推出,外资机构入华提速,德国安联保险、英国标准人寿安本集团、美国安达保险、法国安盛保险等纷纷加码在华布局。未来“洋鲶鱼”加速入场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低“魔咒”会否打破也成了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汇丰人寿变身独资公司 友邦保险之后,又一外资机构拟加码国内保险业务。5月4日,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亚洲”)宣布,已与其在华寿险合作方国民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信托”)达成协议,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人寿”)50%股权。此次交易以股权转让的形式进行,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汇丰亚洲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汇丰人寿由汇丰亚洲及国民信托于2009年合资组建,股东双方各持50%股权,截至目前,注册资本为10.25亿元。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同时在内地9个主要城市开展业务,业务范围包括年金险、终身寿险、重疾险、投连产品等。 缘何中资股东方选择在此时转让股权以及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难点?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国民信托。不过,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对此,汇丰人寿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此次交易尚待相关监管机构核准,在获得监管机构核准之前,不便评论具体发展计划。而对于股权获批后汇丰人寿的新布局,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上而言,全资控股可以为汇丰人寿带来更灵活的发展空间。公司可以依托集团强大的财富管理能力,从规模、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快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汇丰人寿实现营业收入22.27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48.27%。其中,保险业务收入18.24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方面,2019年汇丰人寿盈利1470.19万元,而就在2018年,该公司还亏损2.06亿元。另外,2019年该公司投资收益达3.69亿元,同比增长130.63%。 不过,根据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汇丰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较2019年末的226%,下降了21个百分点。保险业务收入4.93亿元,环比增长132.55%,但同期净利润亏损却达到8041.78万元。 外资入华频频“落子” 汇丰控股欲对汇丰人寿实现全资控股仅是外资加速入华的一个缩影。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后,便有机构跃跃欲试。 今年1月9日,友邦保险针对此前拟设立的全资控股寿险子公司的计划进行了筹建方案的披露。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人寿保险子公司,名称拟定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人寿”),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的现有其他分支机构改建为寿险子公司下属分支机构。改建后,友邦人寿将统一负责管理及经营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1月16日,全球最大保险和资管集团之一的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旗下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外资机构在华“落子”的背后,除了政策东风频吹外,还离不开对国内保险市场的长期看好。“外资机构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在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等方面巨大的成长性。”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坦言,保险业是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行业监管者、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对外资公司持有更为平等和开明的态度,也使得外资进入的积极性更高。因此,当前一段时期,即使保险业外资的母公司常常处于盈利和现金流的不利状况,也会积极进入中国市场。 瑞士再保险研究院此前报告预计,中国引领的亚洲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保险业增长主要推动力。预计2020年,中国非寿险保费将增长9%,寿险保费将增长11%。未来十年,中国保费收入将占亚洲保费总额的60%。 破解低份额“魔咒”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机构入华加速度的进程中,国内保险公司的整体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渗透度的提升,审慎经营理念的影响将逐步扩大,在长期保障业务发展方面的经验将会外溢,从而会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如是表示。 北京某险企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外资机构加码布局国内保险市场,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国内保险业的竞争格局,有利于加速中资保险公司的改革,并提高代理人队伍的质量。另一方面,从保险产品来看,为与外资机构相对成熟和丰富的产品线竞争,国内险企也有望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消费者将会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会有更加多元化的保险产品进行选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外资保险公司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市场份额占比较低的“魔咒”也持续存在。而在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下,更是出现了份额占比下降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57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93.77%。相较之下,外资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约为0.1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6.23%,较2019年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 王向楠表示,目前外资险企在产险市场的占比一直较低,在人身险市场的占比已有提高的趋势。而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外资公司的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较少,销售渠道较单一以及产业链不健全,一些政策性的业务难以进入,同时,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影响力还待逐步形成。 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更多外资机构发力国内保险业务,这一现状也有望得到缓解。王向楠强调,中国是全球化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外资在保险业面临的显性壁垒几乎消除,面临的隐性壁垒也大为减弱,因此,从外(合)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以及外资股份所对应的市场份额这两个指标看,很可能均会提高。 朱俊生也表示,随着外资持股人身保险公司比例放开,外资进入寿险业的组织形式将更加灵活,大大增强了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的灵活性与自由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其拓展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性。由于外资寿险公司目前主要借助于代理人拓展业务,需要较长的培育过程,在短期内其市场份额提升相对有限。但随着代理人队伍的壮大,以及期缴保费的发展后劲逐步显现,其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今年4月份,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共发布了163家保险机构(包含86家保险公司、77家保险中介)的372人次董监高任职资格公告。其中,有19家保险机构更替了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同时,有64家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共154位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经理或副经理(主持工作)履新。其中,中国人保(行情601319,诊股)财险分支机构高管履新最密集,共有12位新上任分支机构高管。 太平财险新领导班子就位 4月下旬,太平财险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陆续获批。其中,王思东担任太平财险董事长、刘世宏任太平财险总经理。至此,太平财险“王刘”配正式就位。不过,目前太平财险官网上,公司法定代表人仍为肖星。 公开信息显示,王思东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学士,高级经济师。先后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为商务部)、新华社香港分社(现为香港中联办)、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等单位任职。曾任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集团副总裁、中国人寿保险董事、中国人寿养老董事、中国人寿电子商务董事、国寿投资控股董事长等职务。 从2018年8月起,王思东出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和中国太平保险控股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太平人寿董事、太平财险董事、太平养老董事、太平资管董事。 刘世宏则于2016年9月起担任太平再保险(中国)董事长职务。最近5年担任太平再保险副董事长、行政总裁职务和中国太平保险(香港)董事、行政总裁职务。刘世宏从太平再保险(中国)转战太平财险,也意味着,太平再保险(中国)的董事长之位暂为空缺。 2019年9月,程永红出任太平人寿总经理,与董事长罗熹组成核心领导班子。今年4月,太平人寿新领导班子成员再次壮大,一次性配备了一个副总经理和三个总经理助理。 华海财险高管“大换血” 4月以来,华海财险迎来高管“大换血”。 4月3日,山东银保监局一口气下发了华海财险8名高管的人事任命通知。包括两位副总经理、1位合规负责人、1位总经理助理、两位独立董事、1位财务负责人和1位董事。 4月29日,山东银保监局再次下发通知,核准史翔担任华海财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的任职资格。 高管“大换血”背后,是去年并不理想的经营业绩。据华海财险2019年四个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公司去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25亿元,净利润0.05亿元,而2018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为0.15亿元。 官网信息显示,华海财险于2014年12月9日正式开业。公司注册地位于山东烟台,注册资本12亿元。公司主要股东是沿海地区和海洋领域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是全国首家以海洋保险和互联网保险为特色的全国性、综合型财产保险公司。 不过,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华海财险的“海洋保险”特色并不突出。2015年和2016年两年,船舶保险均为华海财险保费收入排名第四的险种,但到了2017年和2018年,华海财险保费收入前五的险种中,已经没有了船舶保险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意外伤害险。 而车险则一直为华海财险第一大险种。年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4亿元、7.7亿元、13.9亿元、18.4亿元,分别占华海财险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63.2%、64.7%、89.1%、89.8%。 19家保险机构换帅 据记者统计,包括太平财险和华海财险在内,4月共有19家保险机构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完成履新。3月共13家保险机构换帅,1至2月共10家保险机构更替一把手。 4月保险机构换帅情况见下表: 154位分支机构一把手就位 各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一把手履新数量也明显增多。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发现,3月共有45家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共116位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经理履新。 4月则更多,共有64家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共154位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经理或副经理(主持工作)履新。中国人保财险分支机构高管履新最密集,共有12位新上任分支机构高管。 具体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