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资主体结构 投资主体结构是指各种投资主体之间投资的数量比例关系。 目录 1 投资主体结构的解析 投资主体结构的解析 投资主体也可以作多种划分,如从所有制形式和经济成分的角度,投资主体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家庭个人和国家资本主义投资主体;从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看,投资主体可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个人等。 投资主体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对投资总体的协调运行和投资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托管行 托管行是指负责保管、持有基金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从客户处募集到的资金,并对基金管理人使用这笔资金进行监管和对外披露信息的机构,通常由商业银行来担当。 目录 1 托管行的投资应用 托管行的投资应用 像共同基金的基金净值计算、投资方向是否符合规定、基金费用开支及收入等有关基金运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都需要托管行来监督。托管行在整个委托理财行业中(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可以降低基金公司的资金管理成本,也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托管行对所提供服务会按照托管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来收取费用,通常在0.2%-0.25%之间,此费用由基金投资者承担。托管业务也成为商业银行积极争取的一项中间业务。
什么是投资周期 投资周期是指从资金投入至全部收回所经历的时间。先就直接投资来看,它不同于一般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由于固定资产形成的技术经济特点,项目投资的规模一般都较大、技术也较复杂,这首先就决定了建设的周期较长。这样由投资所取得收益的时间也就拉长了,从而也使投资回收的时间拉长。 目录 1 投资周期的组成 投资周期的组成 由建设周期与经营周期两部分组成。 从宏观角度考察,建设周期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施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平均所需时间。 从微观投资活动看,建设周期以建设工期来表达。建设工期是反映一个具体投资项目的建设速度。它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投资效益:一是缩短工期可以节省管理费和利息支出,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建设工期缩短,投资项目早建成,就可以早收益、早回收投资。这些,最终也反映在提高投资效益上。 从投资周期长这个特点出发,在研究投资问题时,就应有针对性地研究缩短建设和投资循环周转的速度,这是提高投资效益的根本途径。就间接投资而言,如果把它作为一种投资资金来看,它是依存于直接投资的,其收益来源于直接投资的成果,它通过股息或债券的还本付息来回收投资。证券的转让,从宏观上看,只是投资者的变易,并没有改变投资周期长的实质。当 然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个人或法人投资者保有证券的时间可能不长,能很快收回其投资,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投机者,但这部分在整个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是远不能与直接投资相比的。这也正是投资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投资回收 投资回收是指投资实现后,通过投资项目的运作,投资资金以货币资金的形态重新全额回归到投资者手中的过程。 目录 1投资回收的形式 投资回收的形式 (1)商品回收形式:即通过出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来实现投资回收。 (2)服务回收形式:即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取得营业收入以实现投资回收。 (3)特许权回收形式: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收,如专利、专有技术、制造技术、商标等的投资回收可通过出让特许权的方式。 (4)间接回收形式:以上四种形式的投资回收都是直接依赖于投资对象本身,可称之为直接回收形式;而有些投资的回收是通过投资对象之外的相关方面的受益来实现,这种回收的形式成为间接回收形式。 (5)市场回收形式:如企业购买证券进行购并投资,可通过证券市场抛售或转让所持的证券实现投资回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可通过机器、设备的租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加以回收。
什么是投资地区结构 投资地区结构是指投资资金在各地区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投资地区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宏观的角度,根据社会经济特征、生产要素禀赋以及人文地理条件等来划分的投资地区结构。 例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划分为东部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的区域投资结构;根据行政区划所划分的投资地区结构,在我国主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区,县、乡等之间投资资金的分配比例关系。 ">编辑] 目录 1 投资地区结构的优化 2 参考文献 投资地区结构的优化 优化投资地区结构,就是使我国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直接投资保持合理的比例,既避免投资国家过分集中,同时也要注重重点区位。简言之,我国投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应合理、适当。 但怎样的比例才算“合理、适当”?对此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维持现有的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局面,不必过分强调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因为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后转移出来的产业,而这类产品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市场才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因此经济势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发达国家才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设厂的首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为主;同时不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投资,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的企业尚没有足够的实力进入。 究竟投资于哪类国家才合适,应结合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投资目的来判断。如果投资目的在于“销售产品”(保证销售市场),投资于有庞大市场容量的发达国家是首选;而如果投资目的在于“产品生产”(建立生产基地),则投资于各种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是首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具有二元性:“销售产品” 和“产品生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同样会具备二元化特征,即部分投资于发达国家,部分投资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我国企业生产水平普遍不高,以建立生产基地为目的的投资仍会占主要地位,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位应是发展中国家。近两年我国的投资流向集中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说明了这一趋势,以后还应大力拓展对非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此外,我国也应在巩固北美等发达国家的现有海外企业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寻求在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新的投资机会。 参考文献 ↑ 郎荣燊,黎谷.《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4月 ↑ 孙晓雯.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问题(J).华章,2009年12期
什么是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企业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其中,债务资本是指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单据、其他应付款等商业信用负债。投资资本也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其商业信用债务后的净值。 目录 1投资资本的计算 投资资本的计算 投资资本=权益资本投入额+债务资本投入额 =股东权益+全部利息债务 =营运资本+长期资产净值-无息长期负债
什么是投资时期结构 投资时期结构是指投资资金在不同时期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投资来源结构和投资分配结构主要是从横向角度来考察投资结构的,而投资时期结构则主要是从纵向角度来考察的。投资时期结构又可以从资金投入和提供的固定资产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投资时期结构,有利于找出投资的演变规律。 目录 1 投资时期结构的解析 投资时期结构的解析 投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投资总体中所含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数量比例。投资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联系的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考察投资的内部构成要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投资来源结构、投资分配结构和投资时期结构。 投资来源结构是指不同的投资来源(如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不同来源渠道投资资金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比例。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反映投资资金在投资总体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这里的投资资金既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增量。 总而言之,投资结构的多重涵义从各个不同侧面说明和展示了各种投资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投资管理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参考价值。研究投资结构,必须从不同侧面和不同的层次进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相对意义上讲,其中的投资产业结构、投资部门结构和投资的地区结构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三种投资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对投资的内在要求。
投资热潮概述 热潮是指比喻蓬勃发展、热火朝天的形势或行动。投资热潮就是指投资处于繁荣的形势。其表现为用于投资的资金迅猛增长。 ">编辑] 目录 1高科技股投资热潮 2华尔街掀中国投资“热潮” 3投资热潮引发三大效应 4参考文献 高科技股投资热潮 在现今世界上,人们对高科技的投资充满着空前的热情,使高科技股一路上扬,但由于各种原因,高科技股又起伏震荡很大,这使人们对于高科技股的投资前景充满忧虑。那么,如何看待目前人们对高科技股投资的热情,是不是其中已经孕育了巨大的危险呢? 有人认为当前的高科技股票价格大大地超过了其实际价值,存在着较大的泡沫,断言目前的繁荣孕育着巨大危险,甚至有出现像30年代大萧条相类似情形的可能。但如果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目前人们对于高科技股的投资热情实际上是体现了市场对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一种资源配置作用。投资者近乎疯狂的对于高科技的投资热情,并不只是会制造泡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现代经济发展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新的经济增长领域的开拓越来越要通过风险性很大的活动和计划来获得,投资者对高科技股的青睐,为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但是对创新技术的下注与传统的赌博不同,与旧经济领域中的过度投资也不同。传统赌博是一种"零和博奕"的你赢我输的游戏,它不会创造出新的财富来。在传统经济领域,传统产业和资源的利用是有周期性而且是收益递减的,随着市场扩展空间变小,生产会萎缩下来,使股市飙升所造成的泡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高科技开发领域的情况则不一样,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虽然过度投资的行为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但这种后果的发生并不像传统经济股票那样出现股灾。这是因为目前的科技创新不但会创造新的增长点,而且它对于产业调整来说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由此产生的良性效应在不断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使公司的利润增长,扩大消费,以此消化股市飙升出现的一些泡沫成分。 不仅如此,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具有收益递增的效应,只要技术创新没有停止,而且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创新,不断地促进新的产业、产品出现,那么,就会为今后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显现,迄今为止还看不到它的极限,对人类工作和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也还没有完全被认识清楚。断言高科技股已经孕育了大灾难,还为时过早。 对高科技风险投资,是人们把握未来发展的一种方法。它将风险承受转化为驱动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催化剂,把未来的风险变成一种机遇,使下在未来的赌注和人们渴望高收益的热情成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量。对高科技的投资热潮是否导致泡沫,关键是要看人们所投资的高科技能否获得成功,暂时出现泡沫是不为怪的。相反地,新的经济发展的性质要求人们改变投资观念,有了风险投资意识,才有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才能取得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谁在高科技领域投资的积极性高,谁就会在未来发展中走在前列。美国这一轮经济增长靠的就是新技术,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在高科技上的风险投入跟不上去,也就会落在他人后面。 高科技是未来发展的动力,而敢于冒风险就是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选择。如果没有人从事风险投资,那么就不可能使高科技得以迅速发展。因为用传统产业资本积累的方式来发展高科技产业,就不可能有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它主要不是依靠自身的积累,而是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持得到快速的发展。如雅虎在1996年春节时,公司亏损230万美元,靠1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的支持进入纳斯达克股市,筹集资金3380万美元,从而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人们热心创办高科技企业,也是因为成功后能得到投资成本的几十倍、几百倍的回报,而这种高额回报一般不能通过商品市场获得,只能通过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去获得。美国风险资本投资成功后,大部分都是通过创新企业股票上市而从资本市场退出的。 ">编辑] 华尔街掀中国投资“热潮” 一波投资热潮,正迅速跨越中美之间的太平洋。 在全球的资金监测报告上,这股趋势如同一个强劲的脉冲信号,正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图表上。 “华尔街对中国的这股投资热潮是十分明显的。而且中国热肯定不是一年两年的趋势,会是一个长久的趋势。”一位全球排名前三位的顶尖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这样说。这位华人基金经理所在公司目前管理的资产已达1080亿美元。该公司旗下的新兴市场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04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之一。 新兴市场投资热潮据花旗集团2009年10月26日发布的全球资金监测报告,自8月份以来,亚洲投资基金的资金净流入,已经达到21亿美元。除了亚洲市场,整个全球新兴市场(EM)的投资都很繁荣,自8月以来净流入到全球新兴市场基金的资金已经达到86亿美元。 在亚洲市场中,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资热情是最高的,投往香港和中国台湾的资金在过去一个月内都有所减少。与大中国概念竞争的,则是印度、韩国、泰国等周边经济体。 华尔街一家组合基金(Fund Of Fund)的董事总经理William Liu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总趋势是有大量的资金在进入基金行业,市场上的风险偏好还在上升。猎头公司.” 据他说,最近他所接触到的一些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已在制定2010年的全年投资策略。而且,有不少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也对外宣布,将在明年进一步提高对新兴市场的投资比例。 不过,因为离年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所以这些策略还有可能会变化。猎头. 不少跟踪新兴市场的指数基金(ETF),也受到了美国投资者的热捧。如巴克莱资本旗下的复制摩根士丹利(MSCI)指数的新兴市场指数基金EEM,最近的净资产已经上升到了351亿美元。在这个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当中,对中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的投资已占到了整个投资组合的10.47%、6.54%以及10.48%.也就是说,对于大中华区的投资已经占到了整个组合的27%左右,接近100亿美元的额度。 遇障:中国QFII额度政策转变但在全球对中国等新兴市场迸发出热情的时候,中国金融监管政策上的变化,让外国投资者有些无所适从。 在10月中旬,中国外管局和证监会发布QFII新规,突然禁止QFII额度的转让及租借。 “全球已经很少有国家实行QFII制度了。台湾之前有QFII制度,但现在也已经放开了外资投资了。”上述基金经理指出。他说,类似印度、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外资到资本市场投资都是相当方便——只要向该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拿到批准后,就可进行投资。但投资中国要申请QFII额度,而且过程漫长,这大大阻碍了全球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速度。 重要的是,早期QFII额度的发放对象和现在的QFII额度使用政策,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早期QFII额度发放,全部都是给予华尔街券商,如瑞银、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但是,券商其实是不会动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的。”该人士指出。所以,华尔街券商们一直都是向华尔街的其它基金销售QFII额度,赚取当中几十个基点的租金,并且可以赚取基金买卖股票时的佣金。这样,等于变相给予华尔街券商一大笔“制度红利”。 “现在(禁止QFII额度的转让和租借)让很多国外机构投资者骑虎难下。”该基金经理说,“现在持有的中国股票怎么办?清仓吗?” 整个美国资本市场正在对中国概念急剧升温,中国经济是全球不多的增长地带。在这种情况下,撤出中国市场几乎是一个“不可选项”。而重新申请QFII额度需要相对漫长的审批过程。 “目前这种情况下,99%的投资者都被挡在中国外面了。”该基金经理说。 ">编辑] 投资热潮引发三大效应 “中国政府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在中国引发了自1993年以来最大的投资热潮,并因此带来了一系列没有预料到的涟漪效应,包括信贷热潮、消费热潮和资产价格通胀”。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近日表示,本轮投资热潮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未来十年内需推动的高速经济增长铺平道路。 投资热潮仍将持续 孙明春表示,去年底启动的这轮投资热潮可能会持续到2010-2011年,从而推动对原材料和投资品的强劲需求。明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望达到40%,可能会导致上游行业出现短缺现象。投资刺激规模现在远远大于政府最初的计划,而且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 孙明春认为,中国的投资刺激作用不太可能很快消退,因为大部分投资都是用于大型的、需要耗时多年的政府基建项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开工投资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远远超过了4万亿元,且这些项目的施工期可能会超过原本预计的两年时间。 由于刺激规模远远大于原本计划,使得部分投资者担心投资被提前到了今年,导致2010年增长空间有限,对此孙明春表示不赞同。他认为,为了给期限很长(3年、5年、甚至7年)的公共基建项目提供资金,后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会非常庞大。 孙明春还表示,刺激投资不太可能会在2010年二季度之前见顶。由于2009年投资出现加速增长(上半年投资增长非常缓慢,下半年加快增长),因此年投资额不太可能在2009年见顶。估计今年的投资额将仅占这些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的25%,大部分的投资(约75%)可能会发生在2009年之后。 除公共投资表现强劲外,近期私人部门投资也开始好转。假定大部分的房地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属于私人部门投资,两者最近都显示出强劲复苏的迹象。 带来三大涟漪效应 孙明春表示,投资热潮所带来的三大涟漪效应不可小视。涟漪效应之一是信贷热潮。鉴于今年有大量项目开工,野村估计央行将不得不在 2010-2011年也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贷款余额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可能增加一倍;涟漪效应之二是消费热潮。银行贷款最终会逐渐流到个人的口袋里,因此预期中的信贷热潮将提高家庭收入并增强购买力;涟漪效应之三是资产价格通胀,快速增长的家庭财富应该会带来对资产重新配置的巨大需求,从而对资产价格造成显著的上涨压力。 首先,信贷热潮已经浮现。投资刺激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只有小部分由政府收入和发债来提供资金,这已经导致银行贷款出现爆炸式增长,2009年有望增加10万亿元人民币。9月份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34.2%,同时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了29.3%。 “三年之内贷款余额应该会几乎翻一倍”,孙明春预测。从央行对贷款增长的控制来看,投资热潮可能会使未来几年的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态势。信贷热潮不会在今年结束,而是会延续至2010-2011年,预期2010-2011年的银行贷款余额每年将增加10万亿元。 其次,中国投资热潮带来的第二个积极涟漪效应是未来几年消费可能会非常旺盛。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家庭净金融资产(包括持有的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共同基金、人寿保险产品以及证券交易账户保证金)的变化与银行贷款的变化高度相关。倘若银行存款在家庭金融资产中占约70%,那么2008年末中国的家庭部门拥有约31万亿元金融资产(截至2008年12月份,家庭的银行存款达21.8万亿元)。假如78%的转化率(从银行贷款转化为家庭金融资产)继续适用的话,2009-2011年期间30万亿元的新增银行贷款将会转变成23.4万亿元的新增家庭金融资产,即家庭资产在三年内大幅增长75%。这意味着2009-2011年家庭财富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第三,对于资产价格通胀,孙明春认为,信贷热潮也给资产价格带来了上行压力。随着家庭财富的大幅增加,资产多样化需求应该会增强。这一需求加上强劲的经济和盈利复苏以及偏低的CPI通胀,这为资产价格通胀创造了理想的环境。根据央行对城镇居民的最新调查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受访者中愿意投资股票和共同基金的比例骤升至41.6%,接近2007年第三季度所创下的44.3%的历史高点。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购房的受访者比例也上升至17.1%,为自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不可避免,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滚越大。这场泡沫可能会持续好几年,并且规模会超过 2007年。 看好银行、水泥及消费板块 基于投资热潮的大背景,野村梳理出了未来的投资品种——包括银行地产、汽车、水泥、消费。 野村认为,投资热潮将成为中国银行(4.38,0.03,0.69%)业未来一两年增长的一个关键引擎。预计2010-2011年的年新增贷款额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再加上有可能加息,这两个因素应该会支持银行的利润在未来两年大幅提高。对于银行股的催化剂,野村行业分析师认为,强劲的信贷增长和2010年一季度可能的加息将导致中国的银行股被重新评级,银行股的任何回跌都代表了不错的入场时点。 野村预计,2010年水泥消费量稳固,建议投资者买入水泥股,催化剂来源于强于预期的需求增长、水泥更快涨价、行业整合和有利的政府政策。行业分析师认为,水泥能最好地体现中国在投资驱动下的经济增长,因为它百分之百都用于建筑业。由于水泥消费通常会比投资高峰滞后一到二个季度,相信水泥消费的下轮高峰即将到来。 同时,消费品也值得看好,平均售价涨幅高于预期和毛利率回升可能会成为行业催化剂。面向沿海地区的公司会在短期内出现更强劲的反弹,而在高储蓄率、低消费率和低杠杆率的背景下,家庭(名义)金融财富的增长必将促进家庭消费。消费支出在经济放缓增长期间显示出极大的韧性,对诸如金融、酒店、医疗、零售和食品板块的需求会加速增长。野村预计,2009年和2010年的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5.2%和18.3%。 另外,野村对汽车、工业品、资本品及机械、电力公用事业(2555.659,5.24,0.21%)和新能源以及房地产也都给予了看好的评级。 参考文献 ↑ 严士凡.高科技股投资热的背后 ↑ 王康.华尔街掀中国投资“热潮” QFII新规成外资投资阻碍 ↑ 朱茵.野村:投资热潮引发三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