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会计制度接轨前的一种说法,就是现在的累计折旧,他用于积累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职工奖励基金 正文 中国国营企业为支付职工超额劳动报酬和给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显著成绩者物质鼓励,按照国家规定设立的专项基金。目的是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职工积极性。这项基金制度曾几经变化,开支渠道也不尽相同。 ①1952~1957年,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奖励基金根据完成国家计划指标情况,分别按计划利润的2.5%~5%和超计划利润的12%~20%在利润中提取,具体比例各年之间有所变化。 ②1958~1961年,实行利润留成制,同时废止企业奖励基金制,职工奖励和职工福利改在利润留成中开支,并规定这两项支出不得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5%。 ③1962~1968年,恢复企业奖励基金制(国营商业企业仍实行利润留成制),凡全面完成产量、质量、新品种、成本、物耗、资金周转、上交利润等几项计划指标的企业,可按工资总额的3%在利润(或减亏额)中提取企业奖励基金;每少完成一项指标,则按规定的百分比少提奖励基金;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的,还可从超计划利润中提取10%的奖励基金(亏损企业超计划减亏的,可以从超计划降低成本额中提取20%的奖励基金)。 ④1969~1977年,取消职工奖励基金,改为附加工资,在成本中开支,实际上已失去奖励超额劳动和鼓励先进的性质。 ⑤1978年起实行企业基金制,奖励基金纳入企业基金。 ⑥1979年后实行利润留成制,企业留成按规定建立生产发展、职工福利、职工奖励三项基金。1983年实行利改税后,企业留利改为生产发展、新产品试制、后备、职工福利、职工奖励五项基金;从1984年开始,企业用职工奖励基金发放资金超过一定限额的需按规定缴纳奖金税。 ⑦1985年以后,在1300多户国营企业试行职工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职工奖金核入工资总额,一并在成本中列支,试点企业不再从留利中提取职工奖励基金;同时规定,工资挂钩企业发放的新增效益工资超过上年一定比例的,要交纳工资调节税。以后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在全部试点企业中,部分企业经批准,其职工奖金从成本中列支,部分企业职工奖金则仍然在留利中列支。 配图 相关连接
目录 1什么是主权财富基金 2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 3主权财富基金与官方外汇储备 4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 5国际上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启示 6主权财富基金全球兴起 7主权财富基金的三大发展趋势 什么是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 所谓主权财富(Sovereign Wealth),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 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资产与国家财政盈余创立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提升本国经济和居民福利的金融投资工具,是现代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进取性投资基金,除进行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风险投资外,已逐步扩展到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领域。 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 传统上,主权财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动保守,对本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也非常有限。随着近年来主权财富得利于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扩张而急剧增加,其管理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议题。国际上最新的发展趋势是成立主权财富基金,并设立通常独立于央行和财政部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这些基金。2006年底,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累计达到约1.5万亿至2.5万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石油输出国家及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中。 随着主权财富基金数量与规模迅速增加,主权财富的投资管理风格也更趋主动活跃,其资产分布不再集中于G7定息债券类工具,而是着眼于包括股票和其他风险性资产在内的全球性多元化资产组合,甚至扩展到了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主权财富基金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个日益活跃且重要的参与者。 主权财富基金与官方外汇储备 主权财富基金常与官方外汇储备相提并论,引起了不少混淆。二者的共同点显而易见,即皆为国家所拥有,同属于广义的国家主权财富,来源也颇相似。但我们可从几个方面对它们加以区分: 其一,官方外汇储备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中,后者则在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以外,有独立的平衡表和相应的其他财务报表。 其二,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运作及其变化与一国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密切相关,而主权财富基金一般与一国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其三,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变化产生货币政策效应,即其他条件不变,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将通过货币基础变化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而主权财富基金的变化通常不具有货币效应。 最后,各国央行在外汇储备管理上通常采取保守谨慎的态度,追求最大流动性与最大安全性,而主权财富基金通常实行积极管理,可以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以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目标。 正因为这些区别,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趋势是把官方外汇储备的多余部分(即在足够满足国际流动性与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额外汇储备资产)从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机构,即主权财富基金,或委托其他第三方投资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使之与汇率或货币政策"脱钩",只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是这一模式的先驱,中国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需要指出,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正在筹备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功能与作用有各种看法。其中一个普遍观点是,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可以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与增长速度,有效减少当前中国经济中的过剩流动性,并缓解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受国际收支变化趋势、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外汇储备资产的具体管理方式或具体管理机构无关。至少按照已经公开宣布的设计思路,该投资公司并不能管理国内流动性,不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能影响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变化的趋势。在货币政策方面,它是中性的。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作为独立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专门投资机构,主要通过采用更为活跃积极的投资管理方式,进行风险资产的最优组合,以获得比传统外汇储备管理更高的回报率。此外,鉴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计划吸收兼并现有的汇金公司,因此它的一个附属功能将是代表国家对国有金融资产(主要是股权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帮助改善国有控股、参股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与经营效率。 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 在主权财富基金日趋活跃的同时,它们也面临一些极大的风险与挑战,包括特殊的价格风险、市场风险与政治风险。 首先,主权财富基金与一般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树大招风",其一举一动都会格外引人注目,很难在市场上维持匿名性与私密性。市场一旦获知某主权财富基金有意投资某资产或证券,该资产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增加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成本。其次,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大部分分布在其他国家,因其敏感的政府背景,往往会引起东道国各方面的猜疑、无形的阻力甚至公开的敌意。 国际上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启示 为实现主权财富基金的成功运作,中国应认真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国际上主权财富基金运作对中国最重要的启示有三条。 第一,要建立明确的商业化、专业化与独立化的原则。所谓商业化,即主权财富基金章程要非常明确地规定,基金只追求纯粹商业的目标,即长远投资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掺杂其他非商业的政治性或社会性的目标。 实践证明,主权财富基金因其背景,极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政治上的影响与官僚干预,被迫追求多元但往往互相冲突的目标。这样做的后果是,牺牲了其独立性与专业化运作能力,难以实现投资风险与回报最佳的匹配。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大部分投资于海外资产,本来政治上就极为敏感。如果一国主权财富基金缺少足够的商业性与运作独立性,就有可能被认为只不过是该国政府的一个政策工具,因此更容易遭受投资东道国政治上的指控与阻力。 第二,为确保商业化、专业化与独立化,主权财富基金一方面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确立基金及其董事会与股东(国家)的关系,与央行和财政部的关系,与政府其他部委的关系,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关系,以及与旗下投资对象尤其是与由其参股控股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任何含糊不清的关系界定,必将导致各方面对于主权财富基金的不必要干预,从而影响其商业化、专业化与独立化运作。 另一方面,主权财富基金的内部组织架构、治理模式与管理团队如何建立也至关重要。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如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新加坡GIC、挪威政府养老基金等,都致力于仿效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私人投资公司的组织,避免仿袭照搬政府行政机关的架构,尤其是突出董事会与专业投资委员会的核心决策职能与自主权,讲究组织上的精简与决策的效率。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引申意义是,主权财富基金本质上是专业化的商业机构,而非政府的行政机关。套用行政模式势必压抑专业精神与商业文化,导致类似于官僚组织的死板僵化,显然不利于其高效率运作。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实现良好投资回报率的核心使命,阿联酋与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网罗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绝大部数基金经理包括首席投资官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 第三,外部管理在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具有良好业绩记录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把很大一部分资金交由外部专业机构管理。它们一般优先委托给国内真正高资质、具有国际经验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投资管理人,从而培育目前国内仍处于极端幼稚阶段的机构投资者行业。其次,这些主权财富基金会挑选世界上一流的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PE公司、对冲基金以及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等作为其外部管理人,这既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投资回报,也可得到外部专业机构所能提供的投资研究报告、市场情报资讯与投资管理经验等。 外部管理对绝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外部管理,主权财富基金可以弥补政府投资机构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同时避免了主权财富基金直接出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购资产,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主权财富基金面临的特殊市场风险与政治风险。 主权财富基金全球兴起 如今很多政府的苦恼,不再是因为外汇储备资产捉襟见肘,而是因过多的储备资产难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战略性增值。饱汉子不忘饿汉子饥,这是难以拒绝的美德。于是,主权财富基金应运而生。它是针对过多的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投资机构来进行管理运作的基金。 近年来,全球各国政府部门拥有的储备资产飞速增长,尤其在亚洲,中央银行储备资产增长异常迅猛。与此同时,有一类非常特殊的政府机构正在快速成长,一般称之为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它们既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养老基金,也不同于那些简单持有储备资产以维护本币稳定的政府机构,而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机构。目前,全球已有22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其他一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在酝酿之中。 主权财富基金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一国宏观经济、贸易条件和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以及政府长期预算规划与财政支出限制政策的实施,国家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不断积累。针对过多的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投资机构来进行管理运作,这类机构一般被称为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三类: 第一类:外汇储备盈余,主要以亚洲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台湾、香港等5 个国家和地区为代表; 第二类:自然资源出口的外汇盈余,包括石油、天然气、铜和钻石等自然资源的外贸盈余,主要以中东、拉美地区国家的16 个国家为代表; 第三类:依靠国际援助基金,以乌干达的贫困援助基金为代表。 1990年代以来,主权财富基金逐步兴起,目前已遍布全球各地。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和资源丰富国家,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资源贫乏国家。 粗略估计,这些基金管理的全部资产至少有8950 亿美元,而且高度集中,其中最大的5 家基金拥有全部同类基金资产的70%以上。横向看,这些基金的总资产还不到全球中央银行储备资产(38000 亿美元)的1/4,不到美国政府养老基金(30000 亿美元)的1/3。但目前主权财富基金发展势头迅猛,逐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主权财富基金发展趋势具有三个特点: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数量快速增长,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市场影响力也不断增加;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泛,不少主权财富基金已和政府养老基金或者央行储备资产管理机构规模不相上下;主权财富基金普遍采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手段和多元化投资经营策略,谋求长远投资,获得较高收益。 主权财富基金的动因与类型 尽管各国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起点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盈余等国家财富的急剧增加,但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动因则各有侧重,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动因1:跨期平滑国家收入,减少国家意外收入波动对经济和财政预算的影响 基金类型:稳定型主权财富基金(Stabilization-oriented Fund) 经济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出口换取外汇盈余的国家,跨期平滑国家收入的动因尤其突出。为保障自然资源枯竭后政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了避免短期自然资源产出波动导致经济大起大落,这些国家都先后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延长资产投资期限,提高长期投资收益水平,旨在跨期平滑国家收入。 以挪威为例,挪威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1990 年代,挪威的财政盈余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尤其是石油出口收入增长快速,为了更好地管理石油财富,也为了做好石油资源可能耗尽的准备,1990 年挪威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政府石油基金。1995 年,挪威政府的财政盈余也每年划入石油基金。为进一步提高长期投资收益,避免出现荷兰病,1998 年,挪威中央银行设立专门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orges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简称NBIM)。 动因2:协助中央银行分流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冲销市场过剩的流动性 基金类型:冲销型主权财富基金(Sterilization-oriented Fund)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以主权财富基金形式用于中长期投资的外汇资产不属于国家外汇储备。因此,一些国家为缓解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升值压力,便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分流外汇储备。例如,1998 年香港金融管理局为维持港元汇率稳定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 动因3:跨代平滑国家财富,为子孙后代积蓄财富 基金类型:储蓄型主权财富基金(Savings-oriented Fund)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以及自然资源收入下降对养老金体系的挑战,一些国家未雨绸缪,力求在代际间更公平地分配财富,设立专门的主权财富基金,即储蓄型主权财富基金,以中东国家为典型代表。 动因4:预防国家社会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 基金类型:预防型主权财富基金(Preventive Fund) 正如个人预防性储蓄动机一样,许多亚洲国家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以应对潜在社会经济危机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以科威特为例,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科威特之所以能够重新获得独立并重建家园,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科威特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Authority,简称KIA)所积累并管理的主权财富基金。 动因5: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更好地体现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 基金类型:战略型主权财富基金(Strategy-oriented Fund) 以新加坡为例,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 简称Temasek)总裁何晶公开表示,新加坡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世界经济新的高增长地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果淡马锡仍然固守本土,就将失去扩张的最佳时机。何晶还提出淡马锡应凭借多年积累的资金优势,进入紧缺资金的国家和地区,分享其经济增长成果。因此,淡马锡控股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将1/3 资金投资发达国家的市场,1/3 用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剩余1/3 留在新加坡本土。 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模式 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模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央银行直接管理 由于国家外汇盈余和财政盈余数量在满足必要流动性后略有富余,一般由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中央银行根据政策目标、储备资产的风险特征和期限、以及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将其分割成不同的投资组合。香港实行的就是这种管理模式。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外汇储备分割成两类:一类是以满足流动性为目的的资产储备,而另一类则是以积极的资产管理为目的的多余储备,并据此分别进行投资和管理。 中央银行直接管理模式有明显优势:即央行可以对所有的国家盈余财富集中管理,避免新设机构因缺乏经验可能付出的成本。由于不需要对两个独立机构进行协调,因此当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时,央行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以1998 年8 月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当时国际炒家的双向操作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反击,正因为金融管理局内部机构之间具有进行合作的便利性,才使得香港经济尽快回归稳定。 但央行直接管理模式也存在着缺陷:首先,流动性管理和积极的资产管理在发展战略上迥然不同。当两者同属一个管理机构时,即使操作层面上可分离,但不同的管理策略需提交同一个理层或者董事会确定。倘若管理层思维方式倾向传统的央行管理模式,积极的资产管理可能难以实施,最终将可能走向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储备管理。其次,中央银行直接管理模式易有操纵外汇市场之嫌,导致中央银行有声誉风险。 第二阶段:专门投资机构管理 自1990 年代以来,各国外汇盈余和财政盈余持续增加,各国主权财富基金逐步在满足资产必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盈余资产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投资渠道,延长资投资年限,提高投资总体收益率水平。 新加坡和韩国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典范。1981 年5 月, 新加坡成立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简称 GIC),负责管理的外汇资产超过1000 亿美元,相当于新加坡官方外汇储备的90%。25 年来,其年平均投资收益达9.4%。2005 年7 月,外汇储备居世界第四位的韩国,按照其增加外汇储备价值的计划,仿效新加坡,设立了韩国投资公司(Korea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KIC),经营部分国家外汇储备。 将国家盈余资产委托给一个独立的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多元化经营资产,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其风险承受能力。而且,委托不同的资产管理机构对不同的资产储备进行管理,可以拓展投资渠道,提高投资决策的灵活性。 无论采取哪一种管理模式,主权财富管理的基本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主权财富管理正逐渐从传统的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流动性管理模式向更加多元化和具有更强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管理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使主权财富基金能够积极拓展储备资产的投资渠道,在有效风险控制的条件下构造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进而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而且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也为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加有效的政策工具。 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机制 组织结构与内部公司治理 各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都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1 层次:政府主管部门 一些小国家一般直接由总统、国王负责主权财富机构的管理,其他一些国家则根据主权财富基金性质,以中央银行或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行使的职能一般包括:提名任命主权财富机构董事会成员和董事长;决定是否增减外汇盈余和财政盈余到主权财富基金;审议主权财富基金财务报告等。政府主管部门一般都不干预主权财富基金的日常经营活动。 第2 层次:主权财富基金 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都依法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结构,并具有较高独立性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中,由政府部门外部的专业人士组成的非执行董事,往往占到董事会成员数量的一半以上。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总体投资策略与投资组合,并对董事会业绩进行评估。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董事会还下设专门委员会支持董事会在审计、风险管理、薪酬以及人事任命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管理层由董事会任命,对董事会负责,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 第3 层次:投资组合职能部门或子公司 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还设立了独立子公司,分别投资于不同领域。这些子公司也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相对独立的董事会、管理层。 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策略 无论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出于何种初始动因,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获 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以保证国家盈余财富购买力的稳定,这与传统外汇储备管理的流动性、安全性目标迥然不同。 主权财富基金的积极管理主要考虑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对短期波动并不过分关注,但对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货币构成、风险控制等都有严格要求。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是指投资组合按照资产种类、货币、国别、行业、风险承受水平所进行的策略性进行配置。 近年来,各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策略都在动态变化中,但其变化趋势是逐步从传统的政府债券投资演变到兼做股票投资,再到房地产投资、股权投资等。 以挪威NBIM 为例,1996 年前,NBIM几乎全部投资于有担保的政府债券。由于石油基金规模迅速增长,1998 年挪威银行放宽了NBIM 对股票投资的限制。目前,NBIM投资组合中,股票比例30%,其余部分为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新加坡GIC 的投资策略则更为积极,投资组合包括债券、股票、房地产、股权投资等各类资产。而科威特KIA 则致力于实施灵活的、专业化的、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分散投资策略;投资组合上,房地产基金占34%,直接投资基金占17%,股票基金占38%,债券基金占11%。 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控制 主权财富基金的积极管理,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水平的提高。因此,主权财富管理机构必须规避不适当的风险,在寻求高回报和承担高风险之间取得最优平衡。有效的风险控制,不仅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水平,也可使投资组合将潜在回报最大化。 以挪威NBIM 为例,《挪威政府石油基金投资指引》对风险控制做出明确规定,内容涉及资产配置限制、信用风险限制、债权持有期限限制以及投资基准偏离的最大偏离限制。新加坡Temasek在对各种不同风险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风险被分为三类: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针对战略风险,Temasek调整投资组合,进行跨地域、跨行业和跨时段的投资平衡组合;针对财务风险,Temasek内部风险控制部门每月评估集团投资风险,每日评估下属基金公司投资风险;针对经营风险,内审部门每18 个月轮回审计公司各部门,法律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合规情况。 目前,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在控制风险方面具有三点共同特征:公司高管层直接介入风险控制;强调多元化投资组合,降低不同投资战略之间的风险相关性;注重运用现代风险计量技术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评估。 主权财富基金的三大发展趋势 (1)主权财富基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将增大。预计这些在政府掌控之下的基金将加大对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的投资力度,并且将会把更多的资金进行另类投资,如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还会促进与那些未能完全分享全球化成果、为西方所排斥的国家之间的战略联系;在发达国家敏感行业持有更多的战略性股份。国外学者将最后两点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是主权财富基金最引人关注的地方。 (2)西方国家政府和主权财富基金就投资领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大。反对战略性投资的保护主义风潮的确存在,并对全球贸易形成威胁。有充分的理由表明,主权财富基金应该借鉴挪威等国家对基金保持高透明度的做法。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则,许多政府会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财富,没有必要公之于众,更何况还有许多其他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也不高。另外,有必要鼓励主权财富基金来源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即所谓平整竞技场)。但实现这一点尚需假以时日,我们更有可能看到的是发达国家设法保护本国的优势产业和战略领域,这对它们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种情况已在美国发生,在欧洲也渐露端倪。 (3)西方国家或许有必要接受主权财富基金崛起的事实,将其看做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更深层次信号,而且应抓住这一机遇与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开展合作,为主权财富基金设立共同的基本规则和运作准则。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乃至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或许能够成为设立规则的理想平台,但危险在于这些规则可能效果不大。事实上,可能会有更多的主权财富基金通过战略性投资使本国经济登上世界舞台。
社保基金(Social Security Fund) 目录 1 什么是社保基金 2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3 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历程 4 社保基金的管理 什么是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也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可以进入股市,当然不是全部,有比例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社保基金实现增值,保证人民的利益 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 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拟订社保基金管理运作的有关政策,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托管情况进行监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各自的职权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社保基金”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统称,共有五种概念。 一是“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证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立法强制征收的专项计息基金; 二是“社会统筹基金”是国家、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共同缴纳的用于支付住院或紧急抢救医疗费用和经批准的特殊慢性疾病门诊医疗费用; 三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 四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纵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现收现付制。 这是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横向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的模式。所谓横向收支平衡、即本期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仅仅用来满足本期保险费支出的需要,本期征收、本期使用,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不为以后时期的支付储备资金。其筹资模式的操作方法是,先对当年或近一、二年内某项社会保险所需支付的费用进行预测,然后以相同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所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保险费开支的预测一般是根据上年度实际开支总额,加上本年度预计增加的支出总额求得,一般提取总额应略大于预测的支付总额,使收支相抵,略有节余。 这种筹资模式的优点是:不用考虑储备,基金提取比例视需要来调整,易于预测、计划;收支保持平衡,积累基金不多,避免了因物价上涨而带来的保险基金贬值的风险,也无需考虑投资增值问题;实施初期交费率较低,易于被筹资对象所接受。以后随着支出规模的扩大和物价上涨,收费率可逐年调整提高。其缺点是: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必要的储存和积累,随着参加社会保险成员年龄结构的变化,需求水平增长,提取比率会不断上升,势必加重用人单位、个人和国家负担,甚至出现支付危机,同时也容易造成代际转嫁负担的社会矛盾。 第二,完全积累制。 这是一种根据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的模式。采取这种筹资模式时,首先要对全国或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人口的健康水平、就业率、退休率、工资增长率、利息率、死亡率、预期平均寿命等进行宏观的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时期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所需保险基金的总量,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再按照这个总平均收费率来筹集资金。采用这种筹资模式,在实施初期的若干年份,社会保险基金收大于支,其差额就作为以后年份的储备基金;而在支大于收的年份,就以储备基金及其利息来弥补收支差额。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很强的储蓄功能,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分散风险,提取费率稳定,个人和用人单位负担较小;在支付保险费后每年仍留有相当数量的储备积累基金,使社会保险基金有比较稳定的来源;保险金额的增减是在科学预测基础上通过确定适当的费率来实现的。能应付人口老龄化时的支付需求,不存在支付危机和代际之间转嫁负担的社会矛盾,这一模式还将自我保障机制融入法定社会保险,激励作用明显。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基金储存时间长,容易遭受通胀贬值的风险。因此,能否保证储备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 第三,部分积累制。 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形成上,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采取预筹积累式,满足将来支付需求。这种方式兼容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二者的长处,弥补了它们的缺陷,所以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摒弃了传统的现收现付制,采用部分积累制,并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筹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以下简称统帐结合)。统帐结合在维持社会统筹现收现付制框架基础上引进个人帐户,形成了激励机制。因为积累基金建立在个人帐户的基础上,所以个人保险权益十分清晰,透明度高,个人帐户已缴纳储存了多少养老保险基金,将来可以享受多少养老保险待遇,一目了然。有利于推行个人缴费,明确个人在筹集基金中的责任,树立自我保障的意识。统帐结合引进了约束和监督机制,个人在乐于缴费的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会积极监督用人单位为其及时足额缴费,有利于建立基金的部分积累制,能够减轻代际之间的转嫁负担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压力。在统帐结合模式中,政府的责任也十分明确,即政府要为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综上所述,统帐结合既体现了社会互济,又突出自我保障;既讲究公平,又注重效率;既体现政府的责任,又强调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筹资模式。 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历程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可以进入股市的“社保基金”。 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历程为: 2000年9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 2001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首次“试水”股市。 2001年12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一届理事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1月,荷银集团介入中国社保基金管理研究。 2002年3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美国信安金融保险集团在京签署培训合作备忘录。 2002年6月27日,在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共同主办的“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社保基金入市是必然选择。 2002年年底,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六家基金公司成为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基金托管人。 2003年2月10日,原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出任社保理事会副理事长,分管投资;3月28日,国务院正式任命项怀诚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新任理事长。 2003年4月14日,履新不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与项怀诚在社保基金理事会见面。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社保基金的管理 社保基金的运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国的社保体系,一般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理事会管理的资金等三个部分。从总体上看,社保基金的监管是严格的。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资金,其管理运用的约束是相当严厉的,1999年之后的主要运用方式基本上是存款与国债等;对于企业年金的运用管理,2004年以后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运用管理规范和制度监管框架。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局部地区的局部违规运用问题,这些资金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社会影响十分负面。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中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的基金已达到160多亿元,2001年以来追缴的社保基金也已达到95亿元。尤其2006年又爆出上海社保案。因此,从制度角度探究一下中国社保基金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显得十分必要。 当前模式的阶段合理性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看,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管理运作模式大致与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 总的说来,自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社会保障体制的三项原则(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引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将社会保障的基金经营与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分开)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保基金的管理与运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方面,截至2006年9月30日已实现收益121.36亿元,期间收益率为6.01%。已实现收益加浮动盈亏,共盈利240.53亿元,期间经营收益率为11.67%。企业年金方面,《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企业年金管理和运作的法规条令相继出台,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37家金融机构的出炉,意味着企业年金的运作框架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统账结合"、区域统筹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为当前探索和研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看,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管理运作模式大致与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通常来看,"统账结合"兼具现收现付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和完全积累的财政持续性优点。一方面,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社保基金的统筹部分有益于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个人账户的出现,也使社保基金的财政可持续性增加。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显示,单纯的现收现付是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人口红利在减少,根据中国人口研究中心 2003年的预测,从现在到2035年,中国老龄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3%和3.73%。到2050 年,中国60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5亿和3.36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2.7%和24.4%。面对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中国社保基金中的个人账户意义显然非同寻常。另外,在社会保障体系转型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现收现付和适当的区域统筹也为改革创造了缓冲时间,有利于调节各地余缺,有利于各项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缓解了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区域性社会保障财政困难。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基金管理运作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缺失,执行规定不严,监督力量不足,违规问题经常发生,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中国的社保基金管理运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基金管理监督工作任重道远,现实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实个人账户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统账结合并不是部分积累制的唯一模式,以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进行的名义账户改革也逐渐成为部分积累制的重要手段 从世界范围内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抛弃单纯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即以瑞典为代表的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和以智利为代表的完全积累制),而选择部分积累制。 以美国为例,2001年以前,美国的社保基金管理采用现收现付制,美国联邦社保基金(OASDI)的可持续性主要靠不断上升的缴费率来支撑,从1939年的2%逐步增加到现在的12.4%,到2030年则需要上升到16.83%才能收支平衡。有研究发现,战后50年间扣除通胀因素,投资于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的年均收益率为7%左右,投资于债券的年均收益率为3.3%。按此估计,目前工作的一代人只需要将其工资的3.1%拿出来做一个60%股票40%债券的组合,未来67岁退休时就可以拿到与目前占工资12.4%的OASDI基金所获金额相等的退休金。人们对现收现付的OASDI越来越缺乏信心。为此,2001年底由民主、共和两党各8名成员组成的"加强社会保障总统委员会"发布了《总统委员会报告》,提出类似统账结合的改革方案。 另外,2003年俄罗斯颁布结合个人账户的半积累制方案;2005年1月,斯洛伐克开始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总计18%的缴费被"名义"个人账户和现收现付制平分)。部分积累的混合模式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成为发达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进行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 当然,目前的统账结合体系的不足也是明显的。据不完全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个人账户已经形成大约7400亿元的"空账"。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统账结合并不是部分积累制的唯一模式,以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进行的名义账户改革也是逐渐成为部分积累制的重要手段,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提升统筹层次及扩大覆盖范围 在中国目前主要以县级统筹的条件下,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更多地集中在地方政府的手里,如果制约和监管不力,可能就会在客观上为一些挪用和违规案件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据统计,全国仍有80%的人口不同程度地难以有效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统筹层次显然缺乏必要的现实基础 在当前的条件下,实行区域统筹是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赢取时间的关键之一。通过社保基金的区域调剂,部分程度上回避了中国社保基金存在的巨大缺口,是现行社保基金管理运作体系满足阶段性发展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的基本社会保障采取中央政府集中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以英美两国为例,美国的社会保险计划主要有三类,即联邦养老保险(OASDI)计划,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计划,以及联邦/州失业保险。全部三类社保基金均以工薪税形式征集,并纳入各计划在财政部所属的基金专户,统一由联邦政府设立的信托基金托管委员会进行管理和运作。英国也是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单一制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社保基金管理体制。中央政府负责统一制定重大的全国性社会保障政策,具体事务绝大部分由中央政府在各地的派出机构承担,地方政府只是根据自身财力大小提供一些补充性的、地方性的社会服务,中央政府对其中许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其他实行中央政府集中统筹的发达国家还有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毫无疑问,统筹水平越高,集合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这是大数法则的一个基本原理。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目前主要以县级统筹的条件下,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更多地集中在地方政府的手里,如果制约和监管不力,可能就会在客观上为一些挪用和违规案件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无论从防范化解风险的角度,还是基金管理和监督的角度,提升统筹层次都是下一阶段中国社保基金管理领域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提升统筹层次就不能不提到扩大覆盖范围,这两者有着不可割断的密切联系。覆盖范围的扩大必然能够推动统筹层次的提高。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覆盖了城镇企业职工,其中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其他经济成分的职工尚处于逐步加入的过程中,虽然近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但参保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例仍处于30%左右的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地区的覆盖面还比较有限。此外,占全国总人口60%的农民尚无基本养老保险。据统计,全国仍有80%的人口不同程度地难以有效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统筹层次显然缺乏必要的现实基础。如何扩大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也是下一步需要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强化风险控制 要将社保基金行政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建立统一、独立的强势监管主体,专司监管,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 在现代风险控制理论中,全面性、独立性和制衡性是基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三条重要原则,是预防和规避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具体来说,全面性原则是指风险控制必须涵盖基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参与其运作的各个当事人,并渗透到各项具体业务过程中去,包括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独立性原则是指在基金管理的监督中,监察稽核部门要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负责对基金管理的各个部门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运作进行稽核和检查。制衡性原则是指在基金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设计上要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特别是要防范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问题。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运作乃至监督,这三条原则也同样应该适用。 当前,中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必须要在体系建设上明确这三条基本原则,要全面地考察制度、管理、运作、投资管理等各个环的风险所在,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约束机制;要加大在监督管理环节的投入力度,将社保基金行政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建立统一、独立的强势监管主体,专司监管,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 力推企业年金发展 目前中国养老金规模整体偏低,需要弥补缺口很大,仅靠基金养老保险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公共养老金以外的补充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在养老金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多支柱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保基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补因社保缴费降低而导致替代率降低的一个重要补充措施,同时也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需要。 从世界范围内看,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金体系,在美国有70%的企业加入了企业年金计划,德国和日本则分别为40%和60%;从覆盖率角度,丹麦与荷兰的企业年金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英美也有50%以上;从替代率角度,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替代率约占30%~50%。 无论从发展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角度还是从解决社保基金管理运作的现有矛盾角度,企业年金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中国养老金规模整体偏低,需要弥补缺口很大,仅靠基金养老保险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下一步社保基金管理和运作改革,从企业年金角度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落实税收支持和金融市场运作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持。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不同的是企业年金管理运作模式更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以美国为例,和OASDI不到70年的历史相比,美国的企业年金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企业年金计划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模式,投资方向也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主要以房地产抵押债券形式)等。更为市场化的企业年金显然更加需要完善的配套法律和政策。当然也包括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同步规范企业年金增量与存量资金。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出台以后,一系列的相关管理措施和办法相继出台,中国的企业年金管理运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尽快完善企业年金管理配套法规应在情理之中。在推进解决制约企业年金增量发展的配套法律和政策的同时,对存量的企业年金的重组和转型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当前粗略的统计,存量的企业年金资金规模大约在千亿左右,因为沿用旧的管理办法,与新的企业年金计划基本上是脱节的,这部分资金游离于新的企业年金监督管理体系之外,是中国社保基金中需要重点改进的部分,所以存量的企业年金管理非常需要市场化的转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加强企业年金管理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的企业年金监管有利于保护计划受益人的权益,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培育年金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是完善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总的说来,现行的企业年金监督管理是符合当前阶段性需要的,重点是要做好关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参与机构管理交易、企业缴费、参与机构的治理结构、营销环节、投资独立性、信息报告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年金监督管理是基本养老保险监管以及商业保险监管所不能替代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社保基金成立时间 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 根据2001年12月13日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包括:1、中央财政预算拨款; 2、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 3、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4、 投资收益; 5、股权资产。 主要职责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是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独立法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管理中央财政拨入的资金、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2、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经营策略并组织实施。 3、选择并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进行投资运作和托管,对投资运作和托管情况进行检查;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进行直接投资运作。 4、负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起草财务会计报告。 5、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收益、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 6、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下达的指令和确定的方式拨出资金。 7、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相关介绍 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可以进入股市,当然不是全部,有比例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社保基金实现增值,保证人民的利益 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拟订社保基金管理运作的有关政策,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托管情况进行监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各自的职权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社保基金”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统称,共有五种概念:一是“社会保险基金”; 二是“社会统筹基金”; 三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 四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被挪用 2006年8月8日,本是个吉利的日子。但就在这一天,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韩国璋,因涉嫌非法挪用社保资金及受贿,而被中纪委"双规"。随后,许多“社保案”被连续曝光。8月9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因涉嫌社保基金违规使用和受贿赂被免职。 在祝被免职半个月后,上海社保案迅速升级。8月24日,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秦裕,因在社保基 社保基金 金的问题上,涉嫌严重违纪而接受调查。秦曾是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秘书。 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对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案由之一是,陈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4天后,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孙路一协助调查。发生问题的并不仅是上海,浙江、云南等地也爆出社保基金大案。 11月23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在其对除上海、西藏之外的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审计中发现,近年来,合计约71.35亿元"养命钱"被违法违规动用。 为了解决社保资金管理中的问题,11月,上海已出台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就社保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第三方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 12月,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被选定为上海社保基金结算代理银行。而在其他省区市,旨在使社保基金营运和监管分离的方案,也在逐步付诸实施。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成立了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 同时,相关立法工作也正在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表示,《社保基金管理条例》已被纳入立法日程,并将争取与制订中的社会保险法同步出台。另外,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明确表示,2007年将全面审计各省市社保基金。 欲扩大境外投资范围 从2000年8月成立到2007年,全国社保基金正欲扩大境外投资范围,其中私人股权基金已进入其视野。 有消息称,2007下半年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频频与全球最大的一些私人股权基金亲密接触,意在寻找投资机会。 据悉,进入全国社保基金视野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包括:凯雷、银湖(SilverLake)、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三家公司。有关人士称,对这些公司只是一些初步的考察,还未到尽职调查这一步。 不久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亦向财政部递交了希望扩大投资范围、增加境外股权 社保基金 投资权限的报告。 监管部门有关人士称,全国社保基金目前可允许的投资范围尚不包括境外股权投资,除非修改相应法规或获国务院特批。境外股权投资能否最终成行取决于政府高层对全国社保基金定位的考虑。 由于境外投资规模的增长,2007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负责境外投资的处室从投资部独立出来,成立境外投资部,专司境外投资有关事宜。 鉴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黑石所带来的目前账面浮亏,基于全国社保基金的定位,有关人士也对该类投资颇感隐忧。截止到本周一收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黑石的股份账面浮亏仍超4亿美元。 一位业内人士称,对私人股权投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类似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黑石的投资,在IPO过程中成为战略投资者,另一种则是对有限合伙公司旗下的基金进行投资。出于全国社保基金稳健投资的考虑,他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于2000年8月,定位于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到2006年年底,基金资产总额2827.69亿元。从2006年年底开始,全国社保基金开始委托机构在境外进行投资,目前投资规模达16亿美元。投资产品主要包括全球股票(除美国以外)、美国股票、香港股票、全球债券等四类。 该机构成立以来,在稳健投资的前提下实现了较高的投资回报。而全国社保基金近年来也一直在投资渠道上力求获得更多权限,从提高股票基金投资比例,到实业投资、境外投资。 最新的全国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披露,去年全国社保基金已实现收益195.80亿元,已实现收益率9.34%,浮动盈利增加额423.99亿元,经营业绩619.79亿元,以此计算的经营收益率为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