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拼音 cai wu财务状况分析 zhuang kuang fen xi 名词解释 财务状况分财务状况分析析主要指对公司目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企业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和现金流量。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概述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选择的合适,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评价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形式对比分析法根据分析的特殊需要又有以下两种形式:1、绝对数比较它是利用绝对数进行对比,从而寻找差异的一种方法。2、相对数比较它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由于研究目的和对比基础不同,相对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结构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如,居民食品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2)比例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3)比较相对数: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不同地区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标准对比标准存在以下几种选择:1、时间标准时间标准即选择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作为对比标准,最常用的是与上年同期比较即“同比”,还可以与前一时期比较,此外还可以与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时期或历史上一些关键时期进行比较。2、空间标准空间标准即选择不同空间指标数据进行比较。1)与相似的空间比较,如本市与某些条件相似的城市比较。2)与先进空间比较,如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3)与扩大的空间标准比较,如我市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3、经验或理论标准经验标准是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而得到的标准。如衡量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理论标准则是通过已知理论经过推理得到的依据。4、计划标准计划标准即与计划数、定额数、目标数对比。市场经济并不排斥科学合理的计划,因此,计划标准对统计评价仍有一定意义。原则相联系的两个指标对比,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以及某些技术经济指标等。对比分析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单指标对比,即简单评价;多指标对比,即综合评价。之所以要对对比分析界定严格而明确的比较标准,源于看似概念简单的对比分析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得不遵循的原则就是一个可比性的原则。具体的说,就是:1、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可比。2、指标的时间范围可比。3、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4、总体性质可比。两个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对象,摆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是徒劳无功的。参考资料[1]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对æ¯åææ³
影响因素 短期偿债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业特点、经营环境、生产周期、资产结构、流动资产运用效率等。仅凭某一期的单项指标,很难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因此,在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一方面应结合指标的变动趋势,动态地加以评价;另一方面,要结合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还应进行预算比较分析,以便找出实际与预算目标的差距,探求原因,解决问题。 一些在财务报表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甚至影响力相当大。增加偿债能力的因素有: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和偿债能力声誉。减少偿债能力的因素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等。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 衡量指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 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越大。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也并非好现象。因为流动比率越高,可能是企业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未能有效加以利用,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经验表明,流动比率在2:1左右比较合适。但是,对流动比率的分析应该结合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流动资产结构等因素。有的行业流动比率较高,有的较低,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各企业流动比率合理与否。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在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强。在流动资产中,存货需经过销售,才能转变为现金,若存货滞销,则其变现就成问题。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称为速动资产。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但这仅是一般的看法,因为行业不同速动比率会有很大差别,没有统一标准的速动比率。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大大低于1的速动比率则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持有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它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由于应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收账款存在着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某些到期的账款也不一定能按时收回,因此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或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虽然现金比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如果企业停留过多的现金类资产,现金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合理地运用,经常以获得能力低的现金类资产保持着,这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通常现金比率保持在30%左右为宜。 现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的缺陷及改进 缺陷 一、现行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算变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分析基础看似颇有道理,但是与 现行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算变卖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不符。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不可能将所有的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因此,应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而非清算基础、从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而非资产的变现能力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否则评价的结论只能是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持续经营企业偿还债务必须依赖于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如果偿债能力分析不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则有失偏颇。 二、流动性分析强调的是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在结构上对称,使流动资产足以偿付流动负债。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直接。而且这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误的暗示,即短期负债的债权人对流动资产拥有某种优先权,只有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才能用于清偿长期负债的债权人,而事实上,所有债权人的权利是同等的。 三、现行分析方法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前提,债务和偿债来源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应收、应付因素,是一种“理论上”的分析。可事实上,债务的偿还终究得依赖于企业的现实支付能力,必须有相应的现金流量作支撑,而这正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原则基础上的。 四、流动性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流动比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企业过去某一时点的财务报表,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的效果。这种效果往往会因为某一笔业务的发生如企业赊购较大数额的原材料或因财务报表的人为粉饰而大受影响。而偿债能力分析则着眼于未来,是一种推测预期,须对企业在债务偿还期内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的变化及其对偿债能力的影响进行动态的分析,这才是比较科学与合理的。 五、偿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化。流动性分析将偿债资金来源局限在企业的表内流动资产的变现上,而事实上偿债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既可以是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现金,也可以是新的短期融资资金;既可以来源于流动资产的变现,也可以通过长期资产的变现加以解决;既可利用表内的现有资产资源,也可得益于表外可增强企业偿债能力的各种潜在因素等等。如果仅以流动资产变现作为偿债资金来源,显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准确界定速动资产的计算口径改进 1、准确界定速动资产的计算口径 速动资产应指确有把握能随时变现的资产,不应笼统地界定为流动资产扣减某些项目。其构成应为: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剔除应收关联企业的应收票据+账龄小于1年且剔除应收关联企业的应收账款净额+变现能力很强的存货净值。 2、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 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数值大,即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得以增强,反之则削弱了。 3、在计算流(速)动比率时,对应收账款应按账龄逐一分级进行折算以分析其变现能力 对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打20%一40%的折扣;对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打50%一80%的折扣;对2年以上的这种仅仅是个象征符号的应收账款原则上不再列人流动资产。 4、考虑到预收账款的特殊性,所以在计算流动比率时,预收账款应作为分子中存货的减项而不应作为分母的一部分;在计算速动比率时,预收账款也应从流动负债中扣除。 5、将表外项目作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必要补充 由于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固有的缺陷,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时,还应结合有关表外因素进行分析,这样的评价结果则更为准确。如企业拥有可随时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和随时可变现的长期资产,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使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得以提高;而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减少,使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大为降低。 6、针对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固有的不足,运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现金流量结构比率进行分析则更为全面。[1]
目录 1 什么是EBIT—EPS分析法 2 EBIT—EPS分析法原理 3 EBIT—EPS分析法具体应用 4 EBIT—EPS分析法图示 5 EBIT—EPS分析法的不足 6相关条目 什么是EBIT—EPS分析法 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负债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结合起来,去分析资金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的方法,叫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简写为EBIT-EPS分析法,也被称为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它是利用息税前利润和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方法。根据这一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息税前利润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金结构。这种方法确定的最佳资金结构亦即每股利润最大的资金结构。 EBIT—EPS分析法原理 负债的偿还能力是建立在未来盈利能力基础之上的。研究资本结构,不能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用息税前盈余(EBIT)表示。负债筹资是通过它的杠杆作用来增加财富的。确定资本结构不能不考虑它对股东财富的影响。股东财富用每股盈余(EPS)来表示。 将以上两方面联系起来,分析资本结构与每股盈余之间的关系,进而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的方法,叫作息税前盈余一每股盈余分析法,简写为EBIT—EPS分析法。这种方法因为要确定每股盈余的无差异点,所以又叫每股盈余无差异点法。 EBIT—EPS分析法具体应用 EBIT—EPS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企业的有效数据来对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进行分析。现举例说明: 例:假设漓江公司目前有资金100万元,现在因为生产发展需要,准备再筹集40万元资金,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也可以利用发行债券来筹集。把原资本结构和筹资后资本结构根据资本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EBIT—EPS分析(参见表1)。 Image:EBIT-EPS分析法1.jpg 解:EBIT—EPS分析实质上是分析资本结构对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影响,详细的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到,息税前盈余为300,000元的情况下,利用增发公司债的形式筹集资金能使每股盈余上升较多,这可能更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更符合理财目标。那么,究竟息税前盈余为多少时发行普通股有利,息税前盈余为多少时发行公司债有利呢?这就要测算每股盈余无差异点的息税前盈余。 Image:EBIT-EPS分析法2.jpg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BIT——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盈余; I1,I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 D1,D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优先股股利; N1,N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把表1中漓江公司的资料代入上式,得: (EBIT-16,000)(1-33%)-0/60,000=(EBIT-48,000)(1-33%)-0/40,000 求得:EBIT=112,000元, 此点:EPS1=EPS2=1.072元。 这就是说,当盈余能力EBIT>112,000元时,利用负债筹资较为有利,当盈利能力在EBIT< 112,000元时,不应再增加负债,以发行普通股为宜。当EBIT=112,000元时,采用两种方式无差别。漓江公司预计EBIT为300,000元,故采用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较为有利。 EBIT—EPS分析法图示 EBIT—EPS分析法用图示进行分析更为简单,只要在以息税前盈余为横坐标和以每股收益为纵坐标的坐标图上,画出不同筹资方式下的EPS线,其交点所对应的EBIT 和EPS所决定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优资本结构。利用表2的资料绘制EBIT—EPS分析图简单明了。从图1可以看出,当EBIT 大于112,000元时,负债融资的EPS大于普通股融资的EPS,则应进行负债融资;反之,当EBIT小于112,000元,普通股融资的EPS大于负债融资的EPS,则应进行普通股融资。而EBIT等于112,000元时,两种筹资方式的EPS相等,则理论上两种融资方式是等效的。 Image:EBIT-EPS分析法3.jpg EBIT—EPS分析法的不足 EBIT—EPS的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只考虑了资本结构对每股盈余的影响,并假定每股盈余最大,股票价格也就最高。但把资本结构对风险、的影响置之视野以外,是不全面的。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投资者的风险加大,股票价格和企业价值也会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单纯用EBIT—EPS分析法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但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时候,投资人主要根据每股利润的多少来作出投资决策,每股利润的增加也的确有利于股票价格的上升。 相关条目 EBIT EPS
风险报酬额(Risk Premium) 目录 1 什么是风险报酬额 2 风险报酬额的计算 什么是风险报酬额 风险是指人们事先能够肯定采取某种行为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种后果出现可能性的状况。 风险报酬额是绝对量的表现形式,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具体体现为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差额。 风险报酬额的计算 在知道了风险报酬率后,可以用实际投资额求风险报酬额。 例:假设M股份公司的风险报酬率为2.11%,N股份公司的风险报酬率为7.59%。现在A公司持有M公司和N公司股票的金额分别为100万元与200万元,则: A公司从M公司获得的风险报酬额为:100×2.11%=2.11(万元) 从N公司获得的风险报酬额为:200×7.59%=15.18(万元)
管理费用价值分析(Overhead Value Analysis,OVA) 目录 1 什么是管理费用价值分析? 2管理费用价值分析的实践意义 什么是管理费用价值分析? 管理费用价值分析(OVA)是经由间接业务的价值分析来达成效率化及资源的再分配的一中费用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是麦肯锡公司纽约办事处的约翰·纽曼归纳总结出的。它要求掌握一般管理费使用方法的高水平管理者(约30名左右)提交下属关于时间与经费分配的明细单,并回答以下问题:“如果需要减少40%的经费,该怎么办?”通过这种方法,项目小组可以敦促相关部门考察其工作安排是否合理,并听取不同意见,以便企业内部统一决策。 管理费用价值分析的实践意义 在减少企业一般管理费的问题上,如果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管理,还需要考察一个问题,即是否违背企业运营的目的。虽然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是与以往不采用对话形式而降低一般管理费的方法相比,由于它是在全体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节约经费,因此受到好评。这种方法在自成一体后短短3年时间里,便被纽约、芝加哥、达拉斯、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杜塞尔多夫、慕尼黑、米兰等大城市近郊的100多家企业采用,一般管理费平均降低了15%-30%。 管理费用价值分析是一个小作品。你可以通过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目录 1 公司价值分析法的概述 2 公司价值分析法的步骤 3 公司价值分析法的理论假设与分析过程 公司价值分析法的概述 公司价值分析法也称比较公司价值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资金结构下公司的市场总价值来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价值 比较公司价值法根据资本结构的理论进行最优资本结构决策时,应综合考虑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资本结构下的公司价值,选择公司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由于比较公司价值法全面考虑了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目标,因此符合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公司价值分析法的步骤 一般地,比较公司价值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测算公司价值。根据资本结构理论的有关假设,公司价值实际上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应地,债券和股票的价值都应按其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2、测算公司资本成本率。根据前述假定,在公司的总资本只包括长期债券和普通股的情况下,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就是长期债券资本成本和普通股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 3、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测算与判断。分别测算不同资本结构下的公司价值和综合资本成本,选择公司价值最大、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作为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 公司价值分析法的理论假设与分析过程 理论假设:公司的债务全部是平价的长期债务,分期付息,到期还本,不考虑筹资费用。 (1)如果公司的债务是平价债务,分期付息,那么,长期债务的账面价值就等于面值。 (2)由于负债受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比较小,所以一般情况下,负债的市场价值就等于其账面价值。 (3)要想确定公司的市场总价值,关键是确定股东权益的市场总价值,即公司股票的价值。 公司股票的价值就是指公司在未来每年给股东派发的现金股利按照股东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折合成的现值。假设公司在未来的持续经营过程中,每年的净利润相等,未来的留存收益率等于0,那么,股利支付率就为100%,公司每年的净利润就等于公司每年给股东派发的股利,既然假设公司每年的净利润是相等的,那么股利额就相等,那么公司的股票就是零增长股票(固定股利股票),未来的现金股利折现就按照永续年金求现值,这个永续年金是股利额,也就是净利润。那么: 式中,S为股票市场价值,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Ks为普通股资金成本率。 其中,普通股资金成本率可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即: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无风险报酬率+公司的贝他系数×(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 平价债务、无筹资费的债务资金成本=i(1-T) 然后根据市场价值权数即可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标准比较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
指标 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企业近年来获利能力明显增强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比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回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其中: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年末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上述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每股收益的计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一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份简化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是在考虑潜在普通股稀释性影响的基础上,对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后再计算的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越高,表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上市公司本年发放的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反映上市公司当期利润的积累和分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每股净利润愿意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获利能力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但是,某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计算时,股价通常取最新收盘价,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计算,称为历史市盈率(historicalP/E);若是按市场对今年及明年EPS的预估值计算,则称为未来或预估市盈率(prospective/forward/forecastP/E)。计算预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预估值,一般采用市场平均预估(consensusestimates),即追踪公司业绩的机构收集多位分析师的预测所得到的预估平均值或中值。 市盈率对个股、类股及大盘都是很重要参考指标。任何股票若市盈率大大超出同类股票或是大盘,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这往往离不开该公司未来盈利料将快速增长这一重点。一家公司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说明投资人普遍相信该公司未来每股盈余将快速成长,以至数年后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一旦盈利增长不如理想,支撑高市盈率的力量无以为继,股价往往会大幅回落。 何谓合理的市盈率没有一定的准则,但以个股来说,同业的市盈率有参考比照的价值;以类股或大盘来说,历史平均市盈率有参照的价值。 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市指标,容易理解且数据容易获得,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作为分母的每股盈余,是按当下通行的会计准则算出,但公司往往可视乎需要斟酌调整,因此理论上两家现金流量一样的公司,所公布的每股盈余可能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投资者亦往往不认为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盈利数字忠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式的净利加以调整,比如以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EBITDA)取代净利来计算每股盈余。 作为市盈率的分子,公司的市值亦无法反映公司的负债(杠杆)程度。比如两家市值同为10亿美元、净利同为1亿美元的公司,市盈率均为10。但如果A公司有10亿美元的债务,而B公司没有债务,那么,市盈率就不能反映此一差异。因此,有分析师以“企业价值(EV)”--市值加上债务减去现金--取代市值来计算市盈率。理论上,企业价值/EBITDA比率可免除纯粹市盈率的一些缺点。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股票的净值又称为帐面价值,也称为每股净资产,是用会计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净资产(包括注册资金、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等,不包括债务)除以总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净值。股份公司的帐面价值越高,则股东实际拥有的资产就越多。由于帐面价值是财务统计、计算的结果,数据较精确而且可信度很高,所以它是股票投资者评估和分析上市公司实力的的重要依据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