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值估计抽样法什么是均值估计抽样法 变量抽样中通过抽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来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及总值的统计抽样技术,称为“均值估计抽样法”。 均值估计抽样法可以用来验证账户余额或发生额的正确性。当查账人员无法获得被查总体数值或对被查单位提供的数字根本不可信赖时,此种方法仍可使用,但是应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标准差的工作量比较大。因为均值估计法中,标准差的计算需要考虑初始样本或总体中的每一个项目的数值。 均值估计抽样法说明 均值估计抽样法在实质性测试中应用的范围很广,在不同的审计目标和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以验证账面记录正确性为基本目标 2、以估计账面记录正确数值为基本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查账人员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某种业务根本没有书面记录或者记录的数字明显不正确。这时查账人员: 1)做出初步结论,对被查单位予以否定,同时要向被审计单位有关负责人了解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还可以采取均值估计法进行抽查,帮助被查单位确定有关业务正确的账面记录值应为多少,建立新的记录或更正原有的错误记录。 在以金额的估计为基本目标的抽样检查中,需要特别注意样本的充分性。它的判别标准是实际的抽样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计划的抽样误差,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抽查的样本标准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计算样本规模时使用的样本标准差。 3、总体数量事先未知情况下的验证或估计 查账人员在抽查中可能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被查总体的数量事先无法确定,而变量抽样中总体容量恰恰是决定样本规模的一个重要参数。为此,需要为抽样方法先估计总体数量,在此基础上,再用抽样方法估计总体金额。相应地,在总体金额的估计中抽样误差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影响。
鉴定法正文 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确定其是否与某已知物完全相同的方法。可用于确认纯净的化学物质或复杂的物料。鉴定法的操作有繁有简,有时只须测定一个物理常数和一种化学性质,有时却须通过繁复的步骤。例如,要确认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的一个组分,其操作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将该组分分离和提纯,测定它的纯度指标,如沸点、熔点、折射率等;②进行显微镜镜检(见化学显微术),观察其晶体形态和其他性质,试验其溶解度,进行有机元素定性分析和典型反应试验,以确定它属于哪一大类;③检出所有的官能团;④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谱法、质谱法等确定其基本结构;⑤查对文献,看该化合物的性质是否与文献中某一物质的性质完全吻合;⑥制备该有机化合物的衍生物,将此衍生物的性质与文献所载的比较,以进一步证实鉴定结果。配图相关连接
连续抽样法(Successive Sampling Method) 什么是连续抽样法 连续性抽样法又称“连续性抽查法”,是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连续性抽样法主要特点体现在,通过边抽样检查边评价样本来减少抽查的工作量与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预计错误率较低的总体进行检查。采用固定样本抽样,若估计的总体错误率高于实际水平,其结果是抽查了过多的样本,降低了稽查工作效率,连续性抽样法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连续性抽样法中,稽查人员从预计错误率为零开始,根据“连续抽样决策表”进行样本的抽检和判断,直到作出确定的抽查结论。 连续抽样法的应用 假设某稽查人员准备对材料领用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确定的抽样结论可靠程度为95%、错误率上限为4%,可以依据“连续抽样决策表”开展工作。 连续抽样决策表: 步骤 累计样本规模 停止抽样 转下一步 转第几步 1 75 0 1 ≥4 2 120 1 2 ≥4 3 160 2 3 ≥4 4 200 3 4 ≥4 5 以样本错误率作为预计总体错误,采用固定样本规模抽样 首先,稽查人员抽取初始样本75个,检查中若没有发现任何错误,可以作出认为被审查的内部控制基本上是健全的、可以信赖的;若检查中发现了1个或者1 个以上的错误,稽查人员则应根据发现错误个数确定需要增抽的样本规模。假设初始样本检查发现了2个错误,在“连续抽样决策表”中,“停止抽样”栏内累计样本错误数为2时要求的样本规模为160,用它减去已抽检的75个初始样本,需要增抽的样本为85个。下一步工作,是稽查人员选取和检查增加的样本。若没有发现新的错误,可以对被审查总体形成一个肯定的结论;若发现了新的错误,稽查人员则要根据样本错误数,再一次确定要求的样本规模及增抽的样本数量,进行进一步检查。 如果经过若干次样本的增抽与检查,始终由于错误较多而仍然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说明总体错误率可能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固定样本规模抽查法确定需要的样本规模。具体做法是:按照原定的抽样结论可靠程度、错误率上限,以已抽样本的错误率为预计的总体错误率查表确定需要的样本。在实际总体错误率较高时,采用连续性抽样法是不恰当的,它往往需要多次增抽样本方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从而增加了样本选取检查的工作量和相应的组织工作难度。连续性抽样法的基本假定是总体错误率水平很低,样本检查中发现较多的错误只是偶然的,当这种基本假定被推翻以后,就没有理由继续使用连续性抽样法。 连续性抽样的一项基本工作,是编制“连续抽样决策表”。它是根据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法中“样本结果评价表”编制的。
询问方式 面对面询问询问方式的选择是查账人员与被询问人接触和交谈的形式,如果选择不当,不仅影响查询的效果,有时会使询问导入“残局”。如对有关违法乱纪现象的知情人的询问,安排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走廊上,人来人往,无人不知,知情人面对无数双投来的目光欲说无胆,后顾之忧甚重,怎么能够直言相告?再如查账人员在有关会议上要求被询问人提供违法乱纪者的作假证据,显然会造成会场“冷场”,无人应答;所以查账人员采取查询法要善于发现和采用最佳的询问方式,追求最佳的询问效果。 1、集体询问 集体询问指将众人集中于一处,采取会议式的群体询问的方法,它适用于以下情况: 1)调查了解一般的情况或查实普通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是众所周知的,无法回避和隐瞒的。 2)调查的情况和问题无需保密。 3)询问的内容不会招致当事人和行为人的打击报复,所以被询问人无后顾之忧,可以畅所欲言。 4)调查的结果不会令众人难堪,或对反映情况人造成不利影响和后果。 5)被询问人大多性情开朗,善于言谈,无语文障碍。 6)当众调查有利启发思路,容易达到较好的询问效果。 2、小范围询问 面询法小范围询问指对二至三人进行查询取证,小范围询问既有别于集体询问,也不同于个别询问,它是分头对少数几人实施询问。其谈话的话题可以相对自由一些,气氛可以宽松一些;当然对询问的对象,查账人员要认真研究和选择小范围询问适用于两三位被询问者之间无利害冲突,对某些问题有共同的认识,容易达到一致,或者共同参与和介入某些业务,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对其认知的程度不甚全面,需要一起进行回忆还原事件的原有面目。如被查单位若干位群众写信举报本单位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少数人的不正之风,查账人员便可以采取小范围询问的方式,将写信的贱卖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又如被查单位发生了事故,当时现场目击者仅两三人,这是众所周知的,查账人员为了调查事故的起因和发生经过,可以采取小范围询问法。 小范围询问时,被询问者谈话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谈及的内容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询问人和被询问人之间容易沟通,对一些不善言辞的人也能起到较好的启发开导作用。 3、个别询问 个别询问指查账人员对被查单位内外某一个人单独进行询问。个别询问给人的感觉有些不自在,被询问人总担心说错了什么,心理压力和防备是明显的,这种压力既来自于查账人员,也来自于被查单位的环境。所以查账人员应适当扩大个别询问的主题,这是既可增加信息资料的来源,又可减轻被询问人心理负担的得力举措;其次,查账人员要注意询问的内容,一般宜采用个别询问的问题: 1)询问的内容较为严重,不宜扩散,走漏了消息对查自由式工作进展不利。 2)谈话内容涉及到对人和事的处理,对被询问人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可能招致威肋和损害,可能带来当事人的打击报复。 面询法3)被询问人系为数不多的知情人,众人关注,其一举一动都可以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4)询问的内容属于需要保密的范围。 5)需要与当事人、知情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对质的内容。 6)被询问人有语言障碍或不善于交际和言谈,或存在心理障碍,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7)需要查账人员引导和启发后,才能进入角色的。 8)有关违法乱纪活动的涉案人、参与人、知情人的调查、核实。 调查询问的方式可以因工作需要和案情发展而改变,但被询问的对象不能因为这一改变而穿梭出现于各类询问之中,同一被询问者不宜出现在集体询问,又出现于小范围询问和个别询问;多次询问后调查的效果会呈现出递减之势。 询问策略 高考家长面询会上获得的膳食原则询问方式确定之后,查账人员就要考虑如何选择询问场所,营造询问气氛。 询问场所的选择和询问气氛的营造不是小事,它对被询问者的心理和态度具有重要影响。查账人员应选择环境安静、光线明亮、空气新鲜的地点,如办公室、住所、庭院等作为询问场所。在询问地点应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如防止不断出现的电话铃声、不时有人来找、经常的噪声影响等,因为外来的干扰容易打断被询问者的思维,给其增加不安和烦燥,不利询问工作的进行。另外,查账人员要营造良好的询问气氛,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查账人员提问应和缓,不应急躁,让被询问人有轻松之感,以减轻其恐惧和压力。 2、查账人员提问的定位要准确,让被询问人迅速明白提问的意图,正确消化所提出的问题,便于其作出及时准确的回答;查账人员提出的问题要大小、详简适中,思路明确,用词得当,语言干炼,条理清楚,顺序自然。 3、查账人员的态度应是诚恳而严肃的,要能妥善处理与被询问人观点的分歧,冷静分析和对待被询问人的各种态度和表现;不要轻易打断被询问人的发言,让其自由表达其思想认识和所知悉的情况,即使在不甚正确的观点和不太准确的情节;对其再度发问应尽量在其发言完毕之后。查账人员为查证某些内容,可采取请其复述、核对查账人员陈述、重点说明等方式。 4、在遇到冷场的时候,查账人员应耐心等待或谈一些与询问无关的事宜,以宽松其紧张的心态。同时唤起其记忆;也可以采取暗示的办法,巧妙地引出主题;也可以先行休息一下,调节一下气氛;发现被询问人有思想顾虑,应着力打消其疑虑,解除其思想疙瘩。 5、询问中查账人员要灵活运用询问技巧,采取多种提问技术,特别对知情人、当事人狡猾对抗、拒不说明情况和问题的时候,要以巧制“滑”,以静制动,以变应变,占据询问工作之主动,具体的对策有: 1)巧提问。指通过巧妙地设计提问,让被询问人放松警惕,误入查账人员布置的“圈套”之中;巧设问一般从“明处”入手,提出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容易回答或简单、明摆的问题,但从其回答中容易暴露出其他问题或线索,容易引起其他话题,而这些询问的“副产品”正是查账人员所需要的,用其可以证明其他问题或事项,可能以被询问人之矛攻其盾,使其不能自圆其说,原先的说法不攻自破。 2)对质。当两或两人以上的询问说法不一致,且各执已见,莫衷一是时,最好的办法是对质,由不同观点者直接交锋;通过交锋,当事人或知情人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情况,容易排除细微末节和一些不正常因素的干扰,通过“筛选”得出最后结论;对质能有效地打消被询问人的侥幸和抵赖心理,打破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嘴脸,从而迫使当事人和知情人说出事实真相。 面询心理辅导3)攻心。是对被询问人讲明厉害关系,从心理上战胜对方,攻破被询问人的心理防线,使之说出知道的全部实情;特别是询问之初,被询问人与询问人存在对立的情况下,被询问人不愿正面回答查账人员的问题,并且持有明显的对抗和防范情绪,这时查账人员取得询问进展的关键是打破这种“僵局”,所使用的武器是攻心术,查账人员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被询问人有思想包袱,担心说清问题受到处理,查账人员应告诉其抵赖与狡猾是无济于事的,甚至适得其反,查账人员迟早会弄清事实真相,迟说不如早说,说清问题,争取主动,否则思想的包袱会越背越重,对已、对家庭不利;再如被询问人讲哥们义气,而不愿说明实情,查账人员应说明以情义代替原则的危害性,或例举哥们出卖朋友的事实,劝告被询问人不必为所谓的哥们牺牲自己的前途,等等。通过攻心能够瓦解被询问人的对立和防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开门见山。即单刀直入,直逼主题,先发制人,切中要害,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猛攻其薄弱环节,使被询问人步步死守、转移视线、拖延时间的企图化为泡影,开门见山式的先发制人关键在于掌握好突破口和突击的“火候”,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其效果。 5)提示或暗示。当被询问人有意无意地中断回答,或打岔、转移话题或者不能回忆起所述事实的时候,查账人员适当的提示或暗示是必要的,适当的提示或暗示既说明查账人员已经掌握了基本证据材料,胸有成竹,同时又能较好地把握询问的方向不使其游离于基本主题之外;提示或暗示的技巧在于,不让被询问人知道查账人员的底细和意图,不能让其知道查账人员已经掌握的情况和线索。 6)变向。在采取多种策略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强攻,可能形成僵局,这时查账人员应及时改变提问方式和方向。俗话说正面攻不上侧面攻,改变一种提问的方式和主题,可能转移被询问人的视线,放松其警惕,而在其防守不严的侧面寻机发起进攻,在被询问人还没来得及构筑视线之前实施突破,往往能取得强攻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1]
概述 财务审阅审阅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查账技术,不仅可以取得一些直接证据,同时还可以取得一些间接证据,如通过审阅可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疑点,作为进一步审查的线索。审阅法主要用于对各种书面资料的审查,以取得书面证据。书面资料主要包括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资料及管理资料。 审阅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不管是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资产负债审计及所有者权益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及离任审计都离不开此法。审阅法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审计人员在运用该方法时,一般不需要全部资料进行逐一检查,可根据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审查。审阅法的缺点是,受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制约,易受主观意志左右。 审查要点 审计人员审阅法主要用于各种书面资料的审查。从查账中检查的书面资料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会计核算组织有关的会计资料。虽然现代审计不是查账,但查账仍然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会计资料是审阅的重要内容。另一类是除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经济信息资料及相关资料。现代审计除了进行传统的财务查账以外,还要进行经济效益查账。因此,若只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则难以实现现代查账的目标。所以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资料,亦是审阅的重要内容。 审阅 审计人员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1、原始凭证的审阅 审阅原始凭证时,应注意有无涂改或伪造现象,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会计管理的要求和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有业务负责人的签字等。在检查有关会计记录有无合法的原始凭证时,应重点查看收写是否整洁,有无涂改、刮擦等情况;各种冲销更正记录是否正常等。这些方面都极易出问题,故应特别注意审阅,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一些查账要点: 1)审阅凭证格式是否规范,要素是否完整。如发票上有无税务局发票监制盖章,抬头(即户名)、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经手人签章、单位公章等是否齐备。 2)审阅凭证上的文字、数字是否清晰,有无挖、擦、涂改的痕迹。复写的凭证可看反面复写字迹的颜色是否一致,图章是否清晰。如凭证某些内容有更正,应审查更正方法是否符合规定。3)审阅填制凭证日期与付款日期是否相近。如发现几个月以前的凭证,应深入检查原因。 4)审阅填制凭证的单位是否确实存在,防止利用已合并、撤销单位的作废凭证来报销。 5)审阅凭证的抬头是否即被查单位。始抬头不符,应深入检查原因。 6)审阅凭证的审批传递是否符合规定,有关人员是否都已正式签章。 7)审阅收款付款原始凭证是否有财务公章或收讫、付讫的图章。如发现没有财务公章,而只有单位或业务公章,应深入检查。 8)审阅凭证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合理。例如控购商品是否经过控购界定审批。有无不该用公款开支的项目。又如报销差诱费,是否超过规定的标准等等。 9)被查单位自制的凭证如已交其他单位,应审阅其存根是否连续编号,存根上书写是否正常。 10)自制凭证的印刷是否经过审批、保管、领用有无手续。例如,用转账支票购入材料的经济业务,其主要单据是盖有收款公章的发货票,或收款收据、支票存根。其他有关单据应有验收单,如不通过仓库,应有领用人在发票上的收料证明。如有支票存根,但发票上未见收款公章或收据,则不能确定已经付款如有以上单据,但无验收单或无发货票上领用人的收料证明,则不能确定收到材料。如有以上单据,而无批准的请购单,则为采购的内部近代制失效,可能购入了并非生产所需的材料。甚至即使单据具备,仍需要根据情况查询有关人员,了解真实情况,以防止购买紧缺物资转手销售从中牟利等行为。如有以上行为,则经济业务虽然真实、正确,但并非合理合法,其后一系列会计处理即使正确,仍然违背财经纪律,破坏市场管理。从上可知,审阅原始凭证,必须将有关单据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审阅才能取得充分可靠的证据,作为提出查账意见的基础。 2、记账凭证的审阅 审阅记账凭证时,应注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审阅过的原始凭证同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明细科目、金额对照观察,看其是否如实反映,有无错误掩饰,记账凭证上编制、复核、记账、批准等签字是否齐全。 例如,记账凭证所附为产品销售发票的会计记账联,并已收银行结算户存款,但记账凭证的贷方科目并非主营业务收入,而为其他应付款再看摘要中的说明是预收账款,这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不符的情况,查账人员必须向被查单位经办人员查询。如通过查询,查知是由被查单位领导示意这样做的,并获悉其意科是少记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借以少记利润,人为地调节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则这种行为属于弄虚作假,不是技术上的错误。 3、账簿的审阅 审阅会计账簿时,应注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包括审阅被查单位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是否整齐完备;账簿有关内容与原始凭证的记载是否一致;会计分录的编制或账户的运用是否恰当;货币收支的金额有无不正常现象;成本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查账目标的其他要求等。例如,一张记账凭证,应有填制单位的名称、凭证的名称、填制的日期、凭证编号、所附原始凭证数量、有关经济业务的摘要或税明、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名称及金额和会计主管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填制人员的签名等要素,审阅时,要看各要素是否都已填列齐全、字迹是否清楚。若有明显违反会计原理或有关制度的情况,则背后可能有隐藏问题的存在。例如,开红字销售发票冲销贷款,从表面上看,销售退回合情合理,但经过预谋的冲销,可以达到套取现金、截留收入或贪污的目的。再如,通过对专用基金明细账的审阅,发现某项专用基金的增加,是由某应付款明细账转来的,这就说明,该单位存在截留收入的问题。 对账簿的审阅除审阅总账与明细账、账簿与凭证是否相符外,重点应审阅明细分类账: 1)明细分类账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有无使不应列支的费用采用弄虚作假、巧立名目的手段进入费用账户。在查阅时,根据摘要栏记载的内容,对照金额栏的数额进行审阅。 2)账簿记录的小计数和合计数是不否与发生数相符,借、贷方登记是否记反方向,是否登错栏次。 3)账簿记录摘要栏所记载的内容是否真实,有无例外情况。 4)账簿启用、期初和期末余额的结转、承前页、转下页、月结和年结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账簿应登记的内容是否登记,是否根据更正错账的方法予以更正错账等。 例如,银行结算户存款日记账中短期内有收付两笔金额相同的业务,其对方科目均为其他付款这就是有可能是用实现收款代为转手购进紧俏的原材料,然后付款归还,从中非法盈利,中饱经办人私囊。因此,必须采用审阅技术,加以觉察。又如,材料明细账某账户发出栏单价原应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现却按购进最高价计算,一经审阅发现,就要进一步查询,以求了解这样做的意图。 4、会计报表的审阅 审阅会计报表时,应注意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的附注是否对应予以揭示的重大问题作了充分的披露,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常、合法和合理。这是审阅的实质内容。检查有关资料,不局限于对资料本身的评价,更主要的是要对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每项经济活动,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若超出了这个范围,则该项活动可能是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 各报表中有关项目是否对应相符,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否相符,固定资产净值是否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的差额等。审阅表与表之间的有关项目是否一致。 例如,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月增加,但利润总额却比上月减少不符合增加收入的正常情况。这时,就要追查产品销售明细账及有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以明确有无故意少计主营业务收入,多计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甚至多计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虚假情节。又如,资产负债表上存货总产品超过计划数甚大,应审阅是否存在故意多计在产品、少计产品成本,从而少计主营业务成本、多计产品销售利润等虚假情节。 5、其他资料的审阅 查账人员在复核会计记录及其他文件时,应注意审查各种书面文件是否一致,书面资料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存在。由于会计资料是根据复式记账的原理记录的,因此,许多资料之间都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勾稽关系。审阅时,应注意这些勾稽关系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说明会计核算存在错误和舞弊的可能。 要点 审阅法对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资料进行审阅,往往是为了获取进一步的信息至于到底需要审阅哪些资料,则应视查账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审阅产品成本核算资料时,发现实际耗用工时与定额耗用工时相距甚远,则应审阅考勤记录和派工单(或生产任务通知单)等资料,以查明该单位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变相发放奖金或加大成本以逃避税收、截留收入的舞弊行为。必要时,应审阅的其他资料通常包括有关法规文件、内部规章制度、计划预算资料、经济合同、协议书、委手艺书、考勤记录、生产记录、各种消耗定额、出车记录等等。 1、在查账过程中,除了审查会计资料外,常需要审查其他有关的各种资料,如经济合同、加工收发记录、托运记录、计划资料、预算、统计资料等等。审阅这些资料时一般应着重注意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合规、合理。 2、计划、预算除审阅计划、预算本身的合法、合规、合理外,还可联系执行的记录和会计资料审阅。 3、资料的日期与经济业务发生日期和会计记账的日期是否一致或接近,其他资料记载的数量、金额是否与会计记录一致。 技巧 审阅法审阅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关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借以发现一些疑点和线索,以抓住重点,缩小检查范围。这就要求掌握一定的审阅技巧。 1、从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有异常情况的数据,通常称异常数,它是指某些数据资料违反了会计原理的要求,或是违反了经济活动实际情况而出现在正常情况下不应有的现象。如库存商品、现金、材料等财务明细账出现赤字金额。 运用审阅法从异常数方面着眼,来发现有无问题时,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1)从数据增减变动幅度的大小来衡量。从这方面着手发现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各项经济活动本身的数量界限。在正常情况下如工资费用、管理费用发生了巨额的增减变化,一般都隐藏有一定的问题。 2)从数据本身的正负方向上来衡量。会计数字的正负方向,反映了会计账户表示的属性,如财产物资类账户余额出了负数,这种表示就违背了该类账户的属类,一般来说均有问题。 3)从相关数据之间的变化关系来衡量。相关的会计账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个账户的变动必然引起某个或某些账户的相应变动,如果变动的方向及变动的幅度不适应,则说明这种变动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如对外投资金额有了巨额增加,但投资收益增加很小甚至减少,这就说明与这种变化不相适应,可能存在有某种问题。 审阅法2、从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程度,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理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如果资料反映的情况和实际活动不符,则被审计单位就有弄虚作假的可能。 3、从会计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相关的会计账户都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而每个账户都有固定的核算内容,如果任意变动每个账户的核算内容,甚至将不相关的账户对应起来,一般都存在造假行为。如将投资收益、其他收入废应付款账户,或将应收款账户与费用账户对应、收入账户与应付款账户对应,以达到转移收入或支出的目的。 4、从时间上有无异常,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每项经济业务从开始执行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度。若在有关资料上没有载明业务发生时间,或是虽载明了时间,但从发生日至记账日(或结转日)之间的时差相距甚远,则可能隐藏着某种问题。 5、从单位购销活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审计人员可从书面资料审阅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在购销活动方面有无舍近求远、舍优购劣的现象,以及购销活动内容、物流方向、购销价格、结算方式等是否正常、合理、合法。 6、从业务经办人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思想品德,来鉴别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从书面资料审阅入手,进一步了解重要业务经办人的政治、业务素质情况,做为判断有无问题的参考。 7、从资料本身应具备的要素内容,去鉴别判断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任何资料都应该具备所要求的要素,如果要素内容不全,均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以证实有无问题。 要有效地运用审阅法,必须结合使用复核、核对的方法以便于及时证实审阅中发现的问题。审阅时应认真仔细,不要放过一个要素,更不要放过一个数字,边审阅、边思考,善于发现[1]疑点和线索,并要进行完整的记录。为了避免重复和疏漏,审阅时应运用符号标准,以区别已审阅和未审阅的资料。
性抽查法(Attribute Sampling Method) 什么是属性抽查法 属性抽查法是以测定总体质量特征为基本目标的统计抽查法。 在查账工作中,属性抽查法用于测定被审查总体的质量特征,具体应用于符合性测试领域。被查总体的质量特征,一般指被审查业务或被审查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遵守了既定的标准(是否具备某种属性),以及存在的错误或偏差的水平。运用属性抽查法对样本检查,结论只有两种:是与否或者正确与错误。 属性抽查法的技术方法 属性抽查法中包括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如固定样本规模抽查法、连续抽查法、验收型抽查法等。 1、固定样本规模抽查法 固定样本抽查法,是利用一次抽取的固定样本检查结果推断总体质量状况。 固定样本抽查法适用于一次性检查的审查项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主要体现在样本规模的确定和检查结果的评价两方面。 2、连续抽查法 连续抽查法是固定样本规模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 连续抽查法主要特点体现在,通过边抽样检查边评价样本来减少抽查的工作量与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预计错误率较低的总体进行检查。采用固定样本抽查法,若估计的总体错误率高于实际水平,其结果是抽查了过多的样本,降低了查账工作效率,连续性抽查法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3、验收型抽查法 验收型抽查法是事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规模相等的子总体,确定每个子总体抽样检查的数量及允许样本中出现的错误个数,实际抽样检查中直接根据发现的样本错误数做出有关抽样结论的一种属性抽样审计方法。这种方法类似工业企业中的产品质量验收方法,故称其为“验收型抽查法”。 不过,在查账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否定被审查经济业务,被审查总体中发现的错误,如果超过标准往往要求进行总体的全面检查,并更正所有的错误。验收型抽查法最适于对规模较大的总体如库存材料实行分批抽查方案。 属性抽查法的步骤 1、确定具体目标 符合性测试的基本目标,在于确定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由于不同的单位以及不同的控制环节,测试的内容不同,抽查的具体目标也不同。为了保证抽样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明确、具体地规定抽查的目标,它体现在抽样检查的审计程序中。 确定抽样检查的具体目标,首先取决于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规定。另一方面查账人员本身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具体目标的确定也有很大影响。符合性测试中,重点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的和关键的控制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哪些环节必须检查,是由查账人员决定的。 抽样检查具体目标的确定,提出了制订抽样检查审计程序的依据和要求,同时也规定了差错的性质和范围,它为抽查工作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定义总体范围 抽样检查的具体目标,明确了测试的基本内容及性质、定义总体范围,则是将检查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规定抽样检查哪些业务或资料,范围包括哪些单位和哪段时间。总体定义的要求,其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总体的完整性。 3、决定抽样组织方式 在抽样审计工作中,为了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必须优先考虑、合理设计抽样的组织方式。具体地讲,就是要根据已确定的抽样检查的目标、总体范围,结合审计条件、被查单位管理及核算状况,来确定抽样组织方式。 4、确定样本规模 属性抽查法中,不同的技术方法所采用的确定样本规模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影响样本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相同的,确定需要的样本规模时,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首先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称为“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涉及的因素如下: 1)抽样结论可靠程度。它是指抽样结论可予依赖的程度。在属性抽样中,它与查账人员准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有关,就是指抽样结论不发生过分依赖内部控制错判的把握程序。一般情况下,查账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越高,抽样结论不发生错判的把握应该越大。同时,抽样结论可靠程度与需要的样本规模之间呈正比关系,要求的抽样结论可靠程度越高,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2)可接受的错误率最高水平。它是指影响查账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依赖程度决策的差错率,简称错误率上限,或精确度上限。它是判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数量标准。在属性抽样的计划阶段,查账人员必须确定,总体中存在的差错超过何种水平,就应该改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对内部控制程度的依赖程度与错误率上限水平的关系呈反方向变化,对内部控制程度的依赖程度越大,要求确定的错误率上限水平越低;依赖程度越小,可接受的错误率水平越高。同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的依赖程度,又影响着有关的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查账人员要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比较少的审查资源完成同样的审查任务,必须合理地确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及相应的错误率上限,错误率上限水平与属性抽样的样本规模呈反比关系。 假设抽样结论可靠程度为95%,预期的总体错误率为5%,则总体样本规模相当大,则可以计算出: 3)预计的总体错误率。它是查账人员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变化,有关人员的素质,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对总体可能包含的差错的估计。 预计的总体错误率很高,则需要得到更多、更精确的证据证实这种估计:如果预计的总体错误率越过了错误率上限,查账人员就需要修改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计划依赖程度,甚至根本不予以任何的依赖。 预计总体错误率与样本规模的关系呈相同的方向变化。预计的总体错误率水平越高,需要的样本越多。 查账人员不能人为地低估总体错误率以减少抽查的样本,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抽查的结论不确定,或者是不恰当地否定对内部控制的计划依赖程度,从最终结果看,查账工作的效率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 4)总体规模的大小对样本规模基本上没有影响。 5、实施抽样计划 主要包括两项工作:选取样本和检查样本。 选取样本的工作,一方面要按照确定的选择方法进行,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任意舍去选中的样本。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抽取,或者无法按规定的程序检查某个样本时,可以把该样本看成是错误的,或者采取其他程序对其进行检查。在选取样本时,可以考虑对同一样本项目进行多方面的检查。而不是以每一个内部控制环节或制度规定为对象分别选取样本,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每个控制环节需要抽查的样本量不同,以样本规模最大的量为准抽取。在对样本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查账程序,进行并要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同时,如果在检查最初的若干样本中发现了过多的错误,可以提前停止抽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查账人员基本上能够形成一个否定的结论,或者应该考虑采用其他程序进行审查,以提高工作效率。 6、评价抽样结果 形成最后的抽查结论,是属性抽样工作的最后一项内容。根据样本检查结果推断总体质量特征,主要是确定总体审定的错误率上限水平,将其与计划中确定的衡量标准比较,查账人员即可得出肯定或否定癖体的结论。在样本检查结果的评价中,查账人员不仅要对发现的错误进行定量分析,还要注意分析错误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总之,不论具体工作步骤如何划分,属性抽查法都必须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工作,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不应遗漏或违背。整个工作过程都应形成相应的审查文件或工作底稿,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抽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详查法又称“精查法”、“详细审查法”,是指对被稽查单位被查期内的所有活动、工作部门及其经济信息资料,采取精细的审查程序,进行细密周详的审核稽查。详查法与全面审查不同。全面审查指审查的种类,是按审查范围大小的不同对审查进行的具体分类;详查法指审查的方法,是按稽查手续对稽查方法的分类;而且,在全面审查中的某些审查项目,根据需要既可以进行详查,也可以不进行详查。 适用范围 在稽查工作中,详查法大多应用于经济业务较少、会计核算简单的单位或者为了揭露重大问题而进行的专案审查,对管理混乱、业务复杂的单位以及财经法纪稽查项目十分适用,并能取得满意的稽查效果。对那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大、经济资料多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一般不宜采用此法。现代稽查以抽查法为主,只是在使用抽查法的过程中,根据被查对象的重要程度及其危险、复杂程度,适当地使用详查方法。 特征 对所审查的被审单位一定时期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料和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作全面、详细的审查,巨细无遗,以查明被审单位或被审项目所存在的各种差错和舞弊。详查法的优缺点 1、详查法的优点 在审查会计资料的规模上,它是对整个单位或某类业务期间内会计记录和凭证的全部资料进行逐一验证。既要核对凭证、账簿、报表,又要审查有关的经济资料并加以分析,所以审查能全面揭露会计工作中的错弊行为,能较全面地查明问题并作出精确的稽查结论。 2、详查法的缺点 正因为要审查全部账表单证,造成工作业务量极大,几乎相当于重复一次全面的会计核算工作,费时费力,稽查成本太高,导致工作效率低、成本耗费高、稽查周期长。
本词条有如下别名:验收型抽查法 目录·什么是验收型抽样法 ·验收型抽样法的优缺点验收型抽样法什么是验收型抽样法 验收型抽样法又称“验收型抽查法”,是事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规模相等的子总体,确定每个子总体抽样检查的数量及允许样本中出现的错误个数,实际抽样检查中直接根据发现的样本错误数做出有关抽样结论的一种属性抽查法。这种方法类似工业企业中的产品质量验收方法,故称其为“验收型抽样法”。 不过,在查账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否定被审查经济业务,被审查总体中发现的错误,如果超过标准往往要求进行总体的全面检查,并更正所有的错误。验收型抽样法最适于对规模较大的总体如库存材料实行分批抽查方案。 验收型抽样法的优缺点 1、验收型抽样方法的优点 1)简便,利于组织 由于可以将总体分为若干子总体分别独立地抽检,避免了工作量过于集中;抽查的结论可以根据抽样方案直接形成,而无需任何计算,从而大大方便了查账人员的工作,减少了出现失误的可能。 2)可以有效地控制总体错误率的实际水平 由于抽查中采取的是一种退回筛选的方式,即对发现的样本错误数超过标准的总体实行100%的检查,因此不论被审总体实际错误率为多少,抽查并更正所有发现错误后的总体平均错误率总是低于一定的水平。 使用验收型抽样法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抽样方案中批量(m)、样本量(n)和允许出现的错误数(e)。对于某一特定总体,究竟应当分为多少批进行检查,主要以工作方便为原则。如将一年中每个月资料作为一批;或将不同的仓库作为分批的依据,每批的数量可粗略地估计,但每批的规模大小应基本相同。 为了确定样本量和允许出现的错误数,首先要确定错误率上限和总体预计错误率;然后,计算批量中预计错误数(批量×预计错误率)和预计错误率与错误率上限的比例(预计错误率÷错误率上限),并查“样本中允许错误数(e值)确定表”,选定样本中允许的错误数(e值);最后,求所需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 = 样本规模系数×批量/错误率上限×批量+样本规模系数 其中,样本规模系数可查“样本规模系数表”求得。 验收型抽样法不仅可以用于对库存材料的检查,也可以对其他需要加强日常控制管理的业务(如支票签发凭证登账)进行检查;它不仅可以由查账人员使用也可以由被查单位用于日常的管理控制。 2、验收型抽样法的缺点 验收型抽样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查账人员无法根据检查结果精确地确定被查总体的具体错误率上限水平,使得符合性测试的结论过于一般化。另外,查账人员在确定抽样方案时,如果没有所需要的表格,计算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如果确定的“预计总体错误率”过低,则可能导致实际检查中否定的总体过多,大大增加需要进行100%检查的子总体,降低抽样检查的效率,甚至无法完成原定的抽样审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