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观税率 微观税率是指按单个组织或个人计算的税收负担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微观税率的解析 微观税率就是以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收入水平,实行有差别的税率,可以充分体现政策意图。 对于鼓励发展的部门,可以采取低税率政策,对于限制发展的部门,可以实行高税率政策。高税率可以在开工建设时就加以征收(如投资方向调节税等),也可以在产品出来后加以征收(如消费税等)。 相关条目 宏观税率
什么是征税筹划 征税筹划,是在征税方角度建立的税收筹划新理念,是指国家充分借助税收自身所具有的财政收入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通过完善税法和加强税收征管,从而弥补税法漏洞,对那些脚踏红线的恶意避税行为予以约束,对偷逃税行为严厉制裁的反逃税、反避税的行为总称。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纳税人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通过纳税筹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涉税活动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是合乎常理的。 同样,征税主体为了依法及时、尽可能多地征税和发挥好税收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需要通过完善税法和加强税收征管等途径进行征税筹划。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面对国际经济的新形式,我们更要切实有效地强化征税筹划工作。 征税筹划是站在征税人角度的一种税务筹划,与纳税筹划相对立。它是指国家充分发挥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通过不断地完善税法和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对偷税筹划进行查处,对避税筹划进行制约,对节税筹划进行合理引导的活动。由于偷税筹划属非法手段,而避税筹划虽不违法但与税收立法精神相悖,故征税筹划主要是指反偷税筹划和反避税筹划。征税筹划是一个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什么是开业税务登记 开业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经由工商登记而设立或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时,依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的税务登记,通常简称为开业登记或税务登记。开业税务登记所需资料 企业:企业在输开业税务登记时,要按照国税机关的要求提供如下有关证件、资料: (1)、书面申请; (2)、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3)、有关机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4)、有关合同、章程或协议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和董事会成员名单; (6)、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7)、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8)、银行帐号证明; (9)、住所或经营场所证明; (10)、属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还应包括需要提供的相应证明资料; (11)、主管国税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 个体:个体工商户在办理开业税务登记时,要按照国税机关的要求提供如下有关证件、资料: (1)、书面申请; (2)、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3)、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4)、住所或经营场所证明; (5)、主管国税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开业税务登记的登记时间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所属的跨地区的非独立经济核算的分支机构,除由总机构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外,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和个人以外,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开业税务登记的程序及内容 1.填写税务登记表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的书面报告,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 税务登记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业主姓名及其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的号码;住所、经营地点;经济性质;企业形式、核算方式;生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资本)、投资总额、开户银行及账号;生产经营期限、从业人数、营业执照号码;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其他有关事项。 此外,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应登记总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业务范围,财务负责人。这样规定便于税务机关对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的经济往来进行税务管理。 除填写税务登记表外,实务中,税务机关还要求纳税人填写税种登记表,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的纳税人,还应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 2.提供有关证件、资料 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填报税务登记表的同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相应提供下列有关证件、资料:营业执照;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银行账号证明;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3.审核发证 对纳税人填报的税务登记表,提供的有关证件及资料,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对不符合规定的,也应给予答复。 4.建立纳税人登记资料档案 所有的登记工作完毕后,税务登记部门应将纳税人填报的各种表格以及提供的有关资料及证件复印件建成纳税人登记资料档案,并制成纳税人分户电子档案,为以后的税收征管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条目税务登记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停业税务登记复业税务登记
投资税概述 投资税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课征的税。一个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宏观控制和投资结构的调整,除了运用指令性计划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对投资征税来进行。税收是调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投资膨胀,调节投资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投资征税,直接加大投资单位的投资成本,可以有效地抑制投资需求。税收对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的调节,是通过对不同的投资方向,规定差别税率征税来实现的,如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就属投资税。另外,投资税也包括对投资品的征税。社会产品可分为投资品和消费品两大类,通过对投资品课税,也可以间接加大投资单位的投资成本,从而达到调节投资需求。投资税是一个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什么是投资抵免 投资抵免是指政府对纳税人在境内的鼓励性投资项目允许按投资额的多少抵免部分或全部应纳所得税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 实行投资抵免是政府鼓励企业投资,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政策措施,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从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对技术改造国产设备实施投资抵免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国内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购买国产设备,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出口、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加强资源综合治理和三废治理等目的。 投资抵免的主要内容 1.凡在中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中抵免。 这里所说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是指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当前工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等有关政策文件中列明投资领域中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规定的投资项目。 允许抵免的国产设备是指由国内企业生产制造的,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所需的,在批准的实施技术改造的期限内实际购置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生产性机器、机械、运输工具、设备、器具、工具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实行抵免的国产设备,应为1999年7月1日以后用货币购进的未使用过的国内企业生产制造的设备。不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的设备和以“三来一补”方式生产制造的设备。 允许抵免的投资,是指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各种资金,即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等。既有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又有财政拨款的技术改造项目,按财政拨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确定不允许抵免的财政拨款购置国产设备投资额,以其余额来计算抵免投资额。 2.企业每一年度投资抵免的所得税税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当年新增的所得税税额。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的,未抵免的投资额可以用在以后年度企业比购置设备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延续抵免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3.同一技术改造项目分年度购置设备的投资,均以每一年设备投资总额计算应抵免的投资额,以设备购置前一年抵免企业所得税前实现的应纳税额为基数,计算每一纳税年度可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在规定期限内抵免。 4.企业设备购置前一年为亏损的,其投资抵免年限内,每一纳税年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实现的应纳税额,可用于抵免应抵免的国产设备投资额。 5.按规定享受统一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免税期间可适当延续抵免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7年。 6.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由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逐级上报或直接上报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中央企业及其与地方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省级国税局审批;地方企业及地方企业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由省级地税局审批。 7.企业将已享受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在购置之日起5年内出租、转让的,应在出租、转让时补缴设备已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什么是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是指由于纳税人的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准确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时,税务机关采用合理的方法依法核定纳税人应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 核定征收可以适用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各个税种。 核定征收与查帐征收的比较 1、对一个企业来说,采用什么样的征收方式是由税务局决定的,但一般情况是:会计机构和会计核算体系健全,能够正确核算应交税金,提供纳税资料等企业,即可认定为“查帐征收”,反之,只能确定为“核定征收”。 2、核定征收是税务所按照一定的比例,根据销售额来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所以如果公司的年利润是负数,那么采取“核定征收”也要缴纳所得税的。查帐征收就是按照净利润来算的,如果利润是负数,就不缴纳所得税。 相关条目 查验征收查帐征收查定征收自核自缴委托征收定期定额征收
什么是查验征收 查验征收是指税务机关对某些难以进行源泉控制的征税对象,通过查验证照和实物,据以确定应征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在实际征管工作中,这种方式又分就地查验征收和设立检查站两种形式。对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和生产经营不固定的纳税人,可选择采用这种征收方式。 查验征收与查定征收 查验征收和查定征收主要是用在有账簿,但只能清楚核算收入或只能清楚核算成本的纳税人,不管是个体工商户还是企业,只要有账簿、但税务机关认为其核算成本不准确或核算收入不准确,都采取这种方法。 查验征收是对那些税务机关认为账簿上的收入是真实的纳税人,用“收入×所得率×适用税率”的公式或“收入×负担率(核定率)”的公式计算纳税人要缴纳的税款,其中的所得率是用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定,一般是7%~30%,各个行业都不一样。 负担率(核定率)是各地税务机关自己决定的,一般多为个人所得税适用。 对增值税、营业税这些就直接是用“收入×适用税率”来计算纳税人要交的税。 查定征收是对那些税务机关认为账簿成本反映真实的纳税人,计算方法和查验征收差不多,只是用“成本÷成本利润率”核定纳税人的收入后计算相应税款。 相关条目 查帐征收查定征收自核自缴委托征收定期定额征收
什么是查定征收 查定征收由纳税人如实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提供其生产能力、原材料、能源消耗及生产经营等情况,经税务人员审查测定或实地查验后,填开税收缴款书或者完税证,并监督纳税人按规定期限缴库的一种征收方式。 查定征收的适用性 查定征收方式适用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账簿凭证不完备,但能通过对所耗用的能源、原材料等,测定应税产品数量的固定业户。 查定征收与查验征收 查验征收和查定征收主要是用在有账簿,但只能清楚核算收入或只能清楚核算成本的纳税人,不管是个体工商户还是企业,只要有账簿、但税务机关认为其核算成本不准确或核算收入不准确,都采取这种方法。 查验征收是对那些税务机关认为账簿上的收入是真实的纳税人,用“收入×所得率×适用税率”的公式或“收入×负担率(核定率)”的公式计算纳税人要缴纳的税款,其中的所得率是用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定,一般是7%~30%,各个行业都不一样。 负担率(核定率)是各地税务机关自己决定的,一般多为个人所得税适用。 对增值税、营业税这些就直接是用“收入×适用税率”来计算纳税人要交的税。 查定征收是对那些税务机关认为账簿成本反映真实的纳税人,计算方法和查验征收差不多,只是用“成本÷成本利润率”核定纳税人的收入后计算相应税款。 相关条目 查帐征收查验征收自核自缴委托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查定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