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绩效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 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周期的确定 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
什么是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指对工作是否执著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 专业精神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专业精神的解析 专业精神分为硬软两个方面。硬的方面,是指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所必须履行的职业功能;软的方面包含了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在不同的领域,专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或许会不一样。比如营销员的专业精神,就是指营销员能以营销为业,在工作中不思其它,能够对公司分配的任务做到义无返顾,不断训练自己推销的技巧,不断吸收新知,不管工作如何细小,只要对公司的销售有利,他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在销售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苦难和挫折,都能咬紧牙关,不断自我激励,即使内心呼喊着“不行了”、“不行了”,也要坚持到底。而研发人员的专业精神,就是能够一心扑在研发的岗位上,即使有时候废寝忘食也不在乎,为解决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而绞尽脑汁,同时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主动充电,自行提高业务能力。 专业精神是企业越来越青睐的品质。企业关注的是效益,企业考查员工的业绩也主要是看他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而效益的取得直接由员工的专业精神决定。 专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精深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研究;方方面面的精益求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充满创造力;超越一般的技术水准;执着地追求顾客极高的满意度。 专业技能是专业精神的基础。如果把专业精神比作员工品质中的一座大厦,那么专业技能就是构筑这座大厦的根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标准播音速度是每分钟120字,一般人的正常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正常速度是每分钟300字。如果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员工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但是他的阅读速度还达不到普通人的200字,那么他明显缺乏专业精神。要想成为一个公司欣赏的有专业精神的员工,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惟一的选择就是学习,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决定工作品质的就是员工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及对本专业的投入程度。 专业精神更表现为一种对工作的态度。以服务业来说,很多人都把服务等价于专业技能,认为服务好的就是专业技能强的。以前许多人认为胡同门口杂货店老板快速拨动的五指算盘、旧报纸包杂货的熟练动作就是高质量的服务,现在许多人认为营业员快速敲动的电脑键盘、送货员送货上门的行为就是高质量的服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脸始终没有一点表情,他们甚至没有看过顾客一眼,这仅仅只能算是一次交易,而不是他们提供的一次服务。有一个社会学教授认为:服务就是5%的技术和95% 的心理和态度,技术无论怎样有影响力,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什么是管理型职业锚 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企业和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的核心因素。在国际企业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中具有战略地位。 管理型职业锚是个体的整个职业发展都是围绕着某一组织的权力阶梯逐步攀升,直到达到一个担负全面管理责任的职位。他们一般同时具有三种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能力、感情能力。这适合图书馆内一般从事行政事务的管理者。 管理型职业锚的特点[1] 1、担负单纯管理责任,且责任越大越好,这是管理型职业锚员工的追逐目标。他们与不喜欢、甚至惧怕全面管理的技术职能锚的人不同,倾心于全面管理,掌握更大的权力,肩负更大责任。具体的技术工作或职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他们从事一个或几个技术职能区工作,只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是获取专职管理权之必需。 2、具有强有力的升迁动机和价值观,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管理锚的人权力欲望大,升迁动机盛,追求提升,致力于提升,随着等级上升,所负责任加大,权力加大,收入随之提高。这是他成功的标志,也是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3、具有将分析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感情能力特别合成的技能。在三个能力当中,感情能力很微妙,它可能是识别何种人将在高水平的管理角色中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就三种能力而言,其他类型职业锚的人也都具有,甚至其中的一两个方面的能力比管理锚的人发展得更高。但是,他们没有将这些能力组合,而管理锚的人具有将三种能力合成的技能,表现出优越的管理才干。 4、抛锚于管理型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对组织的依赖性。要依赖组织为他们提供工作职位,获得更大的责任,展示他们高水平的管理能力。而且,管理锚的人所具有的认同感和成功感来自其所在组织,他们与组织命运紧紧相连。 相关条目 自主型职业锚 创造型职业锚 技术型职业锚 安全型职业锚 参考文献 ↑ 王宏国.《企业管人要典》[M]
什么是职业心态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个人心态,另一种是职业心态。个人心态是指根据个人的感情变化,可以随时表露出来的一种心态反应。 职业心态是指在职业当中,应该根据职业的需求,表露出来的心理感情。即指职业活动的各种对自己职业及其职业能否成功的心理反应。 好的职业心态是营养品,会滋养我们的人生,积累小自信,成就大雄心,积累小成绩,成就大事业。有相当数量的人,分不清个人心态和职业心态,凭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个人心态来对待工作。区分个人心态与职业心态,能够更好地胜任自己职场的要求。 职业化必备职业心态 1、端正心态缔造成功 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唯有心态解决了,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才会感觉到生活与工作的快乐,才会感觉到所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职业化必备的18种职业心态 1)积极的心态。这是职业心态的首位,两个重要的表现:一是不轻言放弃;二是不怨天尤人。塑造积极心态的12种方法:构筑正确的价值评估体系;要有开悟的精神,把生命和生活看透而不是看破;增强抗挫折的耐力;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享受过程;活在当下,全身心投入;学会感恩;不要自责,相信自己;学会压力管理;培养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培养热心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坚定的信念。 2)主动的心态。职业化员工有4件事情要学会主动:一是本职工作要主动;二是协助他人要主动;三是对公司、对团队有利的事情要主动;四是提升能力和素质的事情要主动。 3)空杯的心态。就是要有谦逊的心态。 4)学习的心态。 5)双赢的心态。举例三个国家人们喜欢娱乐活动反映的精髓:美国人喜欢桥牌~团队合作;日本人喜欢围棋~大局观念;中国人喜欢麻将~相互拆台。 6)包容的心态。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自信的心态。培养自信心的八种方法:破除自卑;开始抬头挺胸;要微笑面对生活;自信心的自我暗示;自信从行动开始;当众发言,学会大声讲话;下定决心;正确的、发展的、全面的看待自己。 8)行动的心态。 9)老板的心态。 10)方圆的心态。“方”讲的是做人的原则,“圆”讲的是处事的原则。 11)舍得的心态。付出与收获 12)反省的心态。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 13)服务的心态。内部与外部服务 14)服从的心态。举例西点军校法规、校训 15、奉献的心态。是一种道德要求 16、竞争的心态。两个重要方面: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和上进心。 17、专注的心态。 18、感恩的心态。
什么是战略性薪酬 战略性薪酬是指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促进其个人发展,同时使员工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理念和文化相符的薪酬计划[1]。它是将企业薪酬体系的构建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 战略性薪酬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带有前瞻性的战略支撑。它在关注为企业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上的薪酬激励的同时,为企业战略瓶颈部门和核心人力资源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体系与薪酬政策,以便为企业整体发展提供战略支撑[2]。 战略性薪酬的核心观点 1、薪酬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2、按绩效付酬。 3、薪酬的激励功能。 战略性薪酬的突出功能 与一般薪酬体系相比,战略性薪酬的突出功能是: 1、吸纳企业外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尤其是具有战略价值的人力资源。 2、滞留企业内既有的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尤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人力资源。 3、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迅速弥补企业战略瓶颈部门的人才“短木版”。 4、激发员工尤其是战略性薪酬之倾向性所指向的员工尽其所能地为企业奉献其聪明与心力,同时激励其不断提升自己的潜质。 战略性薪酬也正是由于具有上述的突出功能,对企业战略实施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 战略性薪酬的设计要点 一般而言,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要经过以下几个实施步骤: 1、寻找企业发展战略瓶颈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的战略瓶颈是不同的。战略性薪酬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瓶颈之所在。发现企业的战略瓶颈有许多方法,比如成功要害因素分析法和标杆分析法是其中十分得力的分析工具。 成功要害因素分析法(Key Success Factors)是指企业在特定市场持续获利所必须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每一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成功的要害因素(一般而言,对于高科技行业而言,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等是其成功的要害因素;而对于制造业而言,成本控制技术、供给链治理能力等是其成功的要害因素),假如行业中的某企业在成功的要害因素上有缺陷时,该缺陷往往构成该企业的发展战略瓶颈。 标杆分析法(Benchmarking)是目前应用很多的一种衡量企业运营状况的方法。它通过与行业中运营最好、最有效率的企业进行比较,从而获得需要改进的信息。 2、分析相应的人力资源瓶颈 当找到公司发展战略瓶颈后,就要分析该战略瓶颈部门存在的人力资源瓶颈。战略瓶颈部门存在的人力资源资源瓶颈通常表现为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当、缺乏激励等各种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制定相应的战略性薪酬体系 企业的发展瓶颈有时会表现为一个或几个部门,有时则会表现为一个或几个部门的部分岗位。比如,某公司营销部门虽然不是公司的战略瓶颈部门,但营销部门中的渠道治理治理人员仍然十分稀缺,属瓶颈之一,可以称这些岗位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为核心人力资源。 战略性薪酬设计的要点在于,薪酬要向企业的瓶颈部门和核心人力资源倾斜,企业可以为其战略性人力资源建立“薪酬特区”,以便吸纳、滞留与激励战略性人力资源,进而为突破企业发展战略瓶颈提供人才保障。 4、动态分析企业发展瓶颈及其带来的人力资源瓶颈,并前瞻性地制定战略性薪酬政策 应该说,上面提到的三个步骤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战略性薪酬的实施过程,但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内部组织也在不断调整之中,因此企业的战略瓶颈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意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必须前瞻性地分析企业的战略瓶颈及其人力资源瓶颈,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薪酬政策。 战略性薪酬的设计问题 实践证实,战略性薪酬在吸纳、滞留和激励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方面具有突出的功效,能够很好地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假如运用不当,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因此,在实施战略性薪酬体系的时候,企业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保持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的动态性 企业战略治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治理,因而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战略性薪酬必然具有动态性。可取的方式之一是,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来设计战略性薪酬体系。企业就像生命体一样,也要经过出生、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死亡或转型等不同阶段。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战略瓶颈与核心人力资源,因此需要不同的薪酬系统来适应其战略条件[3]。 例如,刚起步的企业正着急于为其有限的产品或服务打开市场,通常收入和利润都较低,往往会出现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为了控制人工成本,企业通常采用较低水平的基本工资和福利。此时,初创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要害人才,可采取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以便将企业成长与员工收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有机联系起来,既降低了直接薪酬成本,又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而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则与此不同,它们生产不同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都较高,治理的重心在于控制成本、提高治理和运作效率,这些企业常对战略性人力资源提供较有竞争力的基本工资、短期激励和福利。 2、审慎处理由战略性薪酬带来的较大薪酬差距问题 实行战略性薪酬体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薪酬差距拉大,有可能损害企业内部薪酬的公平性。众所周知,公平原则也是薪酬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一个公司内部假如薪酬差距过大,虽然可能激励了享受高薪酬的群体,但轻易在公司内部造成对立局面,大大打击其他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团结与士气,最终造成公司生产率下降和治理混乱[4]。 如何避免由实施战略性薪酬带来的薪酬差距拉大问题呢?可取的对策之一是,对战略性薪酬体系中的薪酬倾斜进行“隐性”处理,以补偿原则来替代性地作为薪酬倾斜的理论依据——战略瓶颈部门的员工和核心人力资源要有更长的工作时间,更大的工作强度,更高的工作压力,因此他们应该享有较高的薪酬补偿。隐性处理薪酬倾斜和内部公平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理性,而且实施起来阻力也较小。 3、合理选择战略性薪酬体系的调整时机 企业发展战略的特性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把握具有前瞻性。这客观上要求战略性薪酬体系的调整亦具有前瞻性。即薪酬不仅向当前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部门和人力资源倾斜,同时也须前瞻性地向即将成为企业发展瓶颈的部门和核心人力资源倾斜。 通过这样一种平滑的过渡,一方面可以使战略性薪酬的调整具有缓冲性,不至于明显打破企业内部的薪酬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向员工和应聘人员显示有关该前瞻性瓶颈部门和要害岗位之重要性的信息,提高该部门和岗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