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仓储 仓库又名货仓,是一些用作储存货物的建筑物。仓库是服务于生产商、商品供应商、物流组织。为方便合作,仓库通常邻近码头、火车站、飞机场等。“仓储”则为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 仓库的分类 一、流通领域仓库,如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物流中心(流通中心),是组织、衔接、调节、管理物流的较大的据点。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 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送)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流通领域还有一类是单一存储功能的战略储备库,如国家储备库。 若按保管形态分,有 普通仓库、 冷藏仓库、 恒温仓库、 露天仓库 危险品仓库等 因为要储藏货物的要求不一样,它们的区别同时反映在建筑物和内部设施上。 若按库房建筑结构分,有 平房仓库(平库) 楼房仓库 高层货架仓库 (空间利用率最好) 罐式仓库 轻钢结构仓库 成本低、建设快 二、生产领域仓库 生产领域的仓库分为储存(Storage)和仓储(Warehousing)两类。生产制造过程原材料的储存、原材料或在制品的供应都属于储存功能。而准备发货启运的最终成品和产品的存储则属于仓储功能。 仓储系统的构成 仓储系统包括: 存储空间 货物 仓储设施设备 人员 作业及管理系统等要素。 仓库的作业功能 仓库的三类最基本的功能,即: 一、移动(Movement) 移动功能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作业功能: 1、收货(Receiving) 收货作业包括: 到达产品卸货、 货物外观查验、 检查物料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货单一致、 更新库存记录。 2、转运或入库(Transfer or Put-away) 转运或入库是将商品移至存储区、专门作业区或发货区的实际移动过程,包括搬运和放在适当的地方。 3、订单拣货(Order picking/selection) 订单拣货是将一种或多种存储货物取出,按顾客要求整理组合,包括拆包或再包装。订单拣货一般占仓库的近一半作业成本。订单拣货有4种策略,即: 摘果式(Discreet picking)。一次将一个订单的所有货物从头到尾拣取。 播种式(Batch picking)。先将所有订单所要的同一种货物拣出,在暂存区再按各用户的需求二次分配。 分区式(Zone picking)。每个拣货员负责一片存储区内货物的拣货,在一个拣货通道内,先将订单上所要货物中该通道内有的全部拣出,汇集一起后再分配。这是一种分区播种式,但要多个拣货员才能完成拣货任务。 波浪式(Wave picking)。按照某种特征将要发货的订单分组,如同一承运商的所有订单为一组,一次完成这一组订单,下一波再拣选另一组的。 4、直接转运(Cross docking) 也称越库,它无需存储,直接将刚收到的货物经适当的分类整理转运到发货站台。它减少了作业时间和成本,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例如美国1995年统计约有75%的食品仓库和配送中心将来自供应商的产品直接转运到零售食品店。 5发货(Shipping) 发货作业包括拣选出的产品在发货区暂存,配货整理后搬运到运输车辆内,包括库存记录的调整和发货记录的检查,也包括分类整理和包装作业. 二、储存(Storage) 存储是商品在等待需求前的实际存放。 储存按时间长短分为临时的和持久的。 临时储存仅储存基本库存补货所必需的货物数量。具体数量由物流系统的设计、提前期和需求三者综合决定。 持久储存是指超过正常补货数量的,即安全库存或缓冲库存。需要持久储存的条件常有季节性需求、不确定的需求、水果和肉类等保鲜产品、预期购买和数量折扣等。 三、信息交换(Information transfer) 信息交换总是伴随着仓库的移动和储存功能,仓库作业管理总需要时间性强的精确信息,如库存水平、吞吐量、储位信息、进出货信息、空间利用率等。 现在企业越来越依赖于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条码和RFID等技术所提供的计算机化的信息来提高信息交换的速度和精确率。 需要定期盘存,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现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仓储的战略角色转变: 长期储存原材料及产成品-----较短周转时间、较低存货率、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顾客服务为内容的物流目标。仓储能为原材料、工业货物和产成品产生时间效用 仓库在物流系统起增加附加值的作用: 1. 运输整合(减少成本) 原材料, 将零担(TCL)及拼箱(LCL)货物整合为整车(TL)及整箱(CL)运输 产成品, 接收整装货物, 再将其分装为零担(TCL)及拼箱(LCL)货物运到各市场 2. 产品组合 按顾客的需要进行产品混装, 高效地完成订单.也能将原料及半成品组合后整车地由供应仓库运往工厂(可降低运输成本)。越库作业可实现产品组合作业. 将刚到的货物经过适当的组合整理转运到发货站台, 载入正在等待的货车, 驶向特定顾客. 3. 服务 在顾客下达订单时就将货物按要求在仓库里准备好. 4. 偶发事件 防范偶发事件, 制定应急措施 5.平稳化 使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流程及后继阶段能平稳进行, 同时进行科学预测 基本仓库决策 1.仓库的产权决策 采用自营或公共仓库(从全局出发) 2. 集中仓储或分散仓储 必须将仓库数量的决策同选择运 输方式的决策紧密结合起来 3. 仓库的大小及选址 主要指自营仓库, 必须从全局考虑 综合考虑运输、市场及地域特征 4.布局 决定仓库内部过道大小、货架、设备及其所有占据空间的设施的布局 5.存货种类 决定每家仓库都储存所有种类的产品,还是专门储存某几类产品 6. 雇员的安全 考虑雇员在工作中的风险, 提高作业效率 仓库的基本操作 1.物料的搬运 接受货物运入仓库 运到仓库指定位置 按顾客要求组合货物或备好原料 货物装车,送往顾客 2.存储与保管 流通仓库(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中一些货物一般24或48小时内被转运 生产领域仓库中,公司长期储存原材料或半成品(90天以上),价值较低,大量采购可享受优惠. 时装、酒精饮料等产品,通过储存可实现时间价值。 3. 季节性需求的调整 公司通过延长产品流通时间和减少加班时间,通常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来抵消储存成本的升高。如贺卡、换季服装等 仓库的布局与设计 决定仓库空间的步骤 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做出预测 决定各类产品的数量 计算各部分所占的体积。 决定仓库布局应考虑的空间 1.与运输的接口 收货与运货接口,关注收发货物的体积和频率 2.按定单进行分拣的空间 3.存储空间 4. 其他类空间 回收区域、办公区域、后勤区域 布局与设计原则 使用单层设施 将货物排成直线 使用高效的物料搬运设备 采用有效的存储计划 尽量减少过道所占空间 充分利用仓库(高度、容积) 仓库的产权决策 自建还是租用通过比较7个方面: 1.可变成本 仓储成本与货物存储量成正比 2. 固定成本 当存储量较小时最好选择公共仓库;随着存储量增加,采用自营仓库更有效,可将固定成本分摊 3.存储量 考虑足够的存储量分摊固定成本,从而使采用自营仓库的平均成本低于公共仓库的平均成本 4.稳定的需求 能使自营仓库较为经济的运营储存量。 5.市场集中地区 在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宜在多个地点采用公共仓库。 6.控制 自营仓库有利于控制(安全、冷藏及服务控制),采用自营仓库可充分利用空间, 可设立多个办公室. 公共仓库 公共仓库最大的客户是连锁零售店, 它们物流量大, 并将仓储与采购和分运结合起来.对于小批量、长距离运输的货物采用公共仓库.对于销售水平和稳定性不确定的公司也采用公共仓库 (1)采用公共仓库的理由 1.有限的资金投入 避免资金投入和经济上的风险 2.灵活性 能够对运输服务的要求和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同时能够使公司快速的进入或退出新市场 (2)公共仓库的服务 提供组装、标价、标号、打包、按订单分拣包装、完成订单及EDI数据发送等服务 另外还提供: 1.保税仓储: 以契约保管形式存储, 可避免交关税; 或在货物出口后申请退税. 在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可中转而不用交税 2.守备仓储: 货物储存在公共仓库后获得货物的收据,此收据可作为货款的担保, 可转让 (3)公共仓储费率 常以单位时期内占用了多少仓储空间作为计费标准. 影响费率的因素 1. 价值 高价值---高仓储费用 2.易碎性 3.对其他货物造成的损坏 (化学品、食品) 4.存储量与存储的规律性 可通过降低单位货物的成本提高存储效益. 5.重量密度 6.服务 如分拨、储存等服务多 ---- 收费高 合同仓库 合同仓储提供定制的服务: 仓储、将整装货物分装、将分装货物整装、按订单将货物分类、在途配货、存货控制、安排运输、物流信息系统等 合同仓库优于自营和公共仓库 对产品的季节性补偿 扩大地理覆盖面 在测试新市场时增进灵活性 取得管理专家意见及专一的资源 提供资产平衡表外的资金 降低运输成本 (规模效益) 自营仓储以成本为中心,合同仓库以盈利为中心,注重提高仓储的效率;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比自营仓库相对要低一些,因此费用更低。
什么是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Inter change,EDI)、快速反应 (Quick 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ECR)、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给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给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殖网 (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治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制造资源系统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 Planning,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给链治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即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1.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给链治理即通过从供给者到消费者供给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 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给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供给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 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型物流。这种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治理的,也有自行治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治理。 供给链系统物流完全适应了流通业经营理念的全面更新。因为,以往商品经由制造、批发、仓储、零售各环节间的多层复杂途径,最终到消费者手里。而现代流通业已简化为由制造经配送中心而送到各零售点。它使未来的产业分工更加精细,产销分工日趋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使流通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心。 另外,在这个阶段有许多新技术,例如准时制工作法(Just In Time),又如,销售时点信息治理系统(Point of Sale),商店将销售情况及时反馈给工厂的配送中心,有利于厂商按照市场调整生产,以及同配送中心调整配送计划,使企业的经营效益跨上一个新台阶。 2.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因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治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美、日等国物流企业成功的要诀,就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客户服务的研究。 首先,在概念上变革,由“推”到“拉”。配送中心应更多地考虑“客户要我提供哪些服务”,从这层意义讲,它是“拉”(Pull),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即“推”(Push)。如有的配送中心起初提供的是区域性的物流服务,以后发展到提供长距离服务,而且能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又如配送中心派人到生产厂家“驻点”,直接为客户发货。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把所有物流工作全部委托配货中心去干,从根本意义上讲,配送中心的工作已延伸到生产厂里去了。 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就要看配送中心的作业水平了。配送中心不仅与生产厂家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而且直接与客户联系,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并沟通厂商和客户双方,起着桥梁作用。如美国普雷兹集团公司(APC)是一个以运输和配送为主的规模庞的公司。物流企业不仅为货主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要具备运输、仓储、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知识,深入研究货主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流程设计和全方位系统服务。优质和系统的服务使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或称策略联盟),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使物流企业有稳定的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3.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美国洛杉矶西海报关公司与码头、机场、海关信息联网。当货从世界各地起运时,客户便可以从该公司获得到达的时间、到泊(岸)的准确位置,使收货人与各仓储、运输公司等做好预备,使商品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又如,美国干货储藏公司(D.S.C)有200多个客户,天天接受大量的订单,需要很好的信息系统。为此,该公司将许多表格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大量的信息可迅速输入、传输,各子公司也是如此。再如,美国橡胶公司(USCO)的物流分公司设立了信息处理中心,接受世界各地的订单;IBM公司只需按动键盘,即可接通USCO公司订货,通常在几小时内便可把货送到客户手中。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大型的配送公司里,往往建立了ECR和JIT系统。所谓ECR(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即有效客户信息反馈,它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它,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出东西等顾客来买。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每年达20次左右,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次。这样,可使仓库的吞吐量大大增加。通过JIT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成本一低,竞争力便增强了。 欧洲某配送公司通过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将若干家客户的订单汇总起来,在配送中心里采用计算机系统编制出“一笔划”式的路径最佳化“组配拣选单”。配货人员只需到仓库转一次,即可配好订单上的全部要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EDI与Internet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治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治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轻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治理电子化建设等等,目前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实施。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治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4.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90年代早期,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如前面提及的台湾电脑业。 全球化的物流模式,使企业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当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达成后,其物流配送系统已不是仅仅从东部到西部的问题,还有从北部到南部的问题。这里面有仓库建设问题也有运输问题。又如,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如何来运送货物,又如何设计合适的配送中心,还有如何提供良好服务的问题。另外,一个困难是较难找到素质较好、水平较高的治理人员。因为有大量牵涉到合作伙伴的贸易问题。如日本在美国开设了很多分公司,而两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势必会碰到如何治理的问题。 还有一个信息共享问题。很多企业有不少企业内部的秘密,物流企业很难与之打交道,因此,如何建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个难题。同时,在将来的物流系统中,能否做到尽快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是提供优质服务的要害之一。客户要求发出订单后,第二天就能得到货物;而不是口头上说“可能何时拿到货物”。同时,客户还在考虑“所花费用与所得到的服务是否相当,是否合适”。 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例如,在配送中心里,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的服务实现一条龙。 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一、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1.美国的物流中心化 ----物流中心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治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治理的治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治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治理过程包括需求猜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2.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 ----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在日本,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治理、交易条件。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给、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 3.适应电子商务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代理 ----物流代理(third party logistics,缩写为tpl,即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以及物流运行的角度看,物流代理包括一切物流活动,以及发货人可以从专业物流代理商处得到的其他一些价值增值服务。提供这一服务是以发货人和物流代理商之间的正式合同为条件的。这一合同明确规定了服务费用、期限及相互责任等事项。 狭义的物流代理专指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但仍承接物流业务,借助外界力量,负责代替发货人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一种物流治理方式。 物流代理公司承接了仓储、运输代理后,为减少费用的支出,同时又要使生产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就必须在整体上尽可能地加以统筹规划,使物流合理化。 二、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 物流模式案例 美国的物流配送业发展起步早,经验成熟,尤其是信息化治理程度高,对我国物流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美国配送中心的类型 ----从本世纪60年代起,商品配送合理化在发达国家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向流通领域要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治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1)批发型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2000人左右,共有全封闭型温控运输车600多辆,1995年销售额答20亿美元。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有43000多个品种,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中心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激凌等新鲜食品。该中心实行会员制。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非凡的待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的定期的利润处理。该配送中心本身不是盈利单位,可以不交营业税。所以,当配送中心获得利润时,采取分红的形式,将部分利润分给会员店。会员店分得红利的多少,将视在配送中心的送货量和交易额的多少而定,多者多分红。 该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治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要货指示单;厂家和储运部再根据要货指示单的先后缓急安排配送的先后顺序,将分配好的货物放在待配送口等待发运。配送中心24小时运转,配送半径一般为50公里。 该配送中心与制造商、超市协商制定商品的价格,主要依据是:(a)商品数量与质量;(b)付款时间,如在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价格优惠;(c)配送中心对各大超市配送商品的加价率,根据商品的品种、档次不同以及进货量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9%~8.5%。 (2)零售型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零售型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有职工1200多人;配送设备包括200辆车头、400节车厢、13条配送传送带,配送场内设有170个接货口。中心24小时运转,天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 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心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通常库存为4000万美元,旺季为7000万美元,年周转库存24次。在库存商品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各占50%,库存商品期限超过180天为滞销商品,各连锁店的库存量为销售量的10%左右。1995年,该中心的销售额为20亿美元。 在沃尔玛各连锁店销售的商品,根据各地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其价格也有所不同。总公司对价格差价规定了上下限,原则上不能高于所在地区同行业同类商品的价格。 (3)仓储型 ----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加州总部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350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该配送中心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其中有冷库、冷藏库4万平方米,杂货库3万平方米,经营8.9万个品种,其中有1200个品种是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开发的,必须集中配送。在服务对象店经营的商品中,有70%左右的商品由该中心集中配送,一般鲜活商品和怕碰撞的商品,如牛奶、面包、炸土豆片、瓶装饮料和啤酒等,从当地厂家直接进货到店,蔬菜等商品从当地的批发市场直接进货。 2.美国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 ----美国配送中心的库内布局及治理井井有条,使繁忙的业务互不影响,其主要经验是: (1)库内货架间设有27条通道,19个进货口; (2)以托盘为主,4组集装箱为一货架; (3)商品的堆放分为储存的商品和配送的商品,一般根据商品的生产日期、进货日期和保质期,采取先进库的商品先出库的原则,在存货架的上层是后进的储存商品,在货架下层的储存商品是待出库的配送商品; (4)品种配货是数量多的整箱货,所以用叉车配货;店配货是细分货,小到几双一包的袜子,所以利用传送带配货; (5)轻量、体积大的商品(如卫生纸等),用叉车配货,重量大、体积小的商品用传送带配货 (6)非凡商品存放区,如少量高价值的药品、滋补品等,为防止丢失,用铁丝网圈起,标明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及物流解决方案 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中心直属的专业性物流企业,即专营生产资料的物资储运总公司和外运总公司。仓储主要针对系统内部,因此商流与物流分离,受行政控制。 地方专业性物流企业,即地方商业系统的储运公司及粮食仓储系统,完全受当地行政领导。 兼营性物流企业,即集物流与商流为一体的物流企业,比重大,且数量正在不断增多。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治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心各部(煤炭部、林业部等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物流业改革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原国内贸易部印发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大中型储运企业要发挥设施和服务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和有一定储运设施规模的批发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 ----近年来,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受到重视,非凡是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的积极性很高。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700多家连锁公司,较大型的连锁公司已在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一些小型的连锁企业店铺数量少、规模不大,也在筹建配送中心,以期实现100%的商品由自己配送中心配送。而一个功能完善的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资相当巨大,配送量过小,必然造成负债过多,回收期长,反过来又影响连锁企业的发展;同时,社会上又有相当数量的仓库设施在闲置,形成了投资上的重复、浪费。 为了使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不走或少走弯路,引导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原国内贸易部于1996年发出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同时,原国内贸易部还印发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强实力"的改革与发展方针,确定以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发展方向。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出现了物流配送。原商业部在1992年曾发文部署全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试点,标志着中国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正式起步。由于种种原因,力度不够,没有深入发展下去。这些固然与当时体制和熟悉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市场经济正处于启动阶段,因而制约了物流配送的发展建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非凡是连锁商业的发展,各种形式的配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家。其中上海和广东数量最多,发展也最为成熟。此外,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国外还有一些企业机构正在研讨中国的物流配送业,把今后几年内打入中国作为发展战略 根据所把握的资料,我们对目前国内外的各种物流配送中心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它们大都跨越了简单送货上门的阶段,基本上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但在层次上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配送,即处于物流配送初级阶段,尚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的特征,因此在经营中存在着传统物流配送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熟悉到这些问题,正从宏观调空上努力引导我国物流配送业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方向发展,一些有识的政府官员、企业界、理论界人士也在共同进行着这方面的探讨,并已开始实践。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1996年10月11日,原国内贸易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非凡非凡强调要"发展建设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 ----在我国加速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符合世界目前物流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它使流通过程里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原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配送业务离不开"三流",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实际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畅通、准确、及时的信息从根本上保证了商流和物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我国目前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物流配送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实,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
什么是仓储绩效评价指标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是指反映仓库生产成果及仓库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它是仓储管理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仓库管理水平高低的尺度,利用指标考核仓库经营的意义在于对内加强管理,降低仓储成本,对外接受货主定期服务评价。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的意义 1、对内加强管理,降低仓储成本。仓库可以利用生产绩效考核指标对内考核仓库各个环节的计划执行情况,纠正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具体表现如下:有利于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制;有利仓库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改造;有利于提高仓储经济效益。 2、进行市场开发,接受客户评价。 具体表现如下:有利于说服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利于稳定客户关系。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的种类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进出货作业效率评价指标。 2、储存作业评价指标。 3、订单处理作业评价指标。 4、备货作业效率评价指标。 5、装卸搬运效率评价指标。 6、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7、仓储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指标。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制订,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如实地反映仓储生产的所有环节和活动要素。 2、可行性。可行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便于工作人员掌握和运用,数据容易获得,便于统计计算,便于分析比较。 3、协调性。协调性原则要求各项指标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但是不能相互矛盾和重复。 4、可比性。在对指标的分析过程中很重要的是对指标进行比较,如实际完成与计划相比、现在与过去相比、与同行相比等,所以可比性原则要求指标在期间、内容等方面一致,使指标具有可比性。 5、稳定性。稳定性原则要求指标一旦确定之后,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频繁修改.。在执行一段时间后,,经过总结再进行改进和完善。
零库存治理概念 零库存是一种非凡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所以“零库存”治理的内涵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非凡供给方式。 实现零库存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主要表现为减少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假如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存储物的数量减少或数量变化趋势而忽视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那么,上述的目的则很难实现。因为在库存结构、库存布局不尽合理的状况下,即使某些企业的库存货物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不存在库存货物,但是,从全社会来看,由于仓储设施重复存在,用于设置仓库和维护仓库的资金占用量并没有减少。因此,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零库存治理应当包含以下两层意义:(1)库存货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2)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后一层意义上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社会库存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库存集中化的表现。 零库存治理的产生 虽然传统的仓储治理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好处,如:可以避免缺货,保障向客户供给;应对各种意外变化;保证生产与经营过程的连续进行;缩短供货周期;应对产品季节性需求波动;通过价格投机获取利润等等。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仓储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库存利息支出,为仓储而发生的不动产投资增大等,更有甚者可能会掩盖企业的治理缺陷,不利于责任明确以及提高治理水平。而与此同时,生产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对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零库存”作为一个新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治理水平的方式便应运而生。 国外企业零库存治理的发展 1. 零库存治理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零库存治理作为产生于日本的先进治理方式,在日本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截止1989年,零库存治理方式在日本制造业已经被广泛采用。谈到零库存治理在日本的成功应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零库存治理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好的证实。随着零库存治理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实施,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加入到了实行零库存治理的行列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零库存治理在日本已经拥有了供、产、销的集团化作业团队,形成了以零库存治理为核心的供给链体系。 而美国的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了解并熟悉了零库存治理理论。现在,零库存治理治理已从最初的一种减少库存水平的方法,发展成为内涵丰富,包括特定知识、技术、方法的治理哲学。如Dell计算机公司运用直销模式以实现产成品的零库存,通过“供给商治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的方式,实现原材料的零库存治理。 零库存治理方式不仅在日本、美国广泛应用,其应用足迹也遍布欧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 2. 国外企业零库存治理对我国的借鉴 虽然零库存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里已经被普遍推广,但它布满了诱惑也布满了风险,零库存能否真正实现取决于各方面的具体条件和情况,包括供给商、技术、产品、客户和企业自身决策层的支持,因此,建议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员工观念,树立全员对减少库存的熟悉。企业在推行零库存治理前,应对全体员工广泛宣传教育,对于不同专业的员工进行针对性宣传。做到人人了解推行零库存治理的意义,形成推行零库存治理的良好氛围。 (2)合理选择供给商,与供给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于零库存要求供给商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因此对于原料库存、供给商的距离远近及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要害因素。同时注重与供给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分享信息,共同协作解决问题,保证对订货的及时供给。 (3)建立由销售定生产的观念。销售部门要致力于拓展销售市场,并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而生产部门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以弹性的生产方式全力配合销售部门的工作,使企业能较均衡地进行生产,这对减少存货是有利的。 (4)严格奖惩制度。在零库存治理系统中,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生产工序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增强。企业内部整条作业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使整条作业链出现紊乱甚至瘫痪。因而应严格奖惩制度,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序顺利进行。 企业零库存治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零库存实现的方式有许多,就目前企业实行的“零库存”治理,可以归纳为6类: 1.无库存储备 无库存储备事实上是仍然保有储备,但不采用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备物资做为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备万一,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2.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营业仓库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委托这样的仓库或物流组织储存货物。从现象上看,就是把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代理用户保管和发送货物,用户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服务费。采用这种方式存放和储备货物。在一般情况下,用户自己不必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不必再单独设立仓库从事货物的维护、保管等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便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3.协作分包方式 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给,使主企业的供给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4. 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 适时适量(JIT)生产方式,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是在日本丰田公司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治理模式,它是一种旨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治理模式。看板方式是适时适量生产方式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采用看板方式,要求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给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给,其主要目的是在同步化供给链计划的协调下,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给计划能够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减看板数量的方式来控制库存量。 5.按订单生产方式 在拉动(PULL)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站点。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 6. 实行合理配送方式 一般来说,在没有缓冲存货情况下,生产和配送作业对送货时间不准更敏感。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成品、物流配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库存量。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实行合理的配送方式,企业及时地将按照订单生产出来的物品配送到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物品的在途运输和流通加工,减少库存。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标准的零库存供给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1)采用“多批次、少批量”的方式向用户配送货物。企业集中各个用户的需求,统筹安排、实施整车运输.增加送货的次数、降低每个用户、每个批次的送货量,提高运输效率。配送企业也可以直接将货物运送到车间和生产线.从而使生产企业呈现出零库存状态。 (2)采用集中库存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通过集中库存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增加库存是商品和数量,形成规模优势,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同时,在这种有保障的配送服务体系支持下,用户的库存也会自然日趋弱化 (3)采用“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为了满足客户的非凡要求。在配送方式上.企业采用“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具有供货时间灵活、稳定、供货弹性系数大等特点.因此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采用这种方式,库存压力能够大大减轻,甚至企业会选择取消库存,实现零库存。
英国Wincanton物流公司简介 英国Wincanton是欧洲首屈一指提供先进供给链方案及设计的物流公司。公司业务遍布全欧,雇员人数达三万人,年营业额超过十八亿英镑/二十六亿欧元,所提供的一系列广泛服务,让客户无论在本地、国家或区域层面,都可以满足到其物流需要。 除了为一部分全球大公司提供服务外,Wincanton亦在多个不同市场领域拥有广泛的服务经验,包括汽车、化工、消费品、餐饮服务、高科技、工业,能源石油及零售。 英国Wincanton透过深入了解公司的需要,集中力量提高运作成效,不断努力提供具价值及产品领导能力的服务。这种解决方案结果让客户得以专注发展其核心业务。仓贮方案会因应客户需要度身订造(无论是按照特定的,用者分享的或以网络为基础的),至于运输方式则可提供公用道路、铁路,航空或多式联运输系统。 公司历史 1925年,Wincanton Transport %26amp; Engineering Ltd (WT%26amp;E) created. A subsidiary of the West Surrey Central Dairy Company Ltd, its role is primarily to maintain dairy plant and equipment 1929年,West Surrey Central Dairy Company Ltd. changes its name to Cow %26amp; Gate Early 1950s Cow %26amp; Gate merges with United Dairies to become Unigate Ltd. WT%26amp;E continues to operate as a separate company. 1970s WT%26amp;E splits into two separate companies: Wincanton Transport Ltd (WTL) responsible for petro-chemical and milk haulage, Wincanton Engineering Ltd for engineering activities WTL diversifies further, moving into the field of temperature controlled operations Wincanton Chilled Distribution (WCD) links manufacturers to St Ivel’s 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res. 1980s WTL uses its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o offer customers total fleet management in new market sectors. 1992年,WCD merges with Unigate Chilled Distribution (previously part of St Ivel) UCD’s dedicated warehousing and retail distribution services, combined with WCD’s activities, more than double the size of Wincanton’s distribution business. 1993年,Wincanton makes its largest acquisition to date, with the purchase of Glass Glover Group Working for major retailers, Glass Glover’s large composite depots and operating base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and Scotland complement Wincanton’s distribution activities. 1995年,Wincanton enhances its logo and adds the word ‘Logistics’ to its title, reflecting its market sector and activities more accurately 2000年11月,UNIQ formerly Unigate, confirms its intention to demerge Wincanton。1月,Wincanton launches new corporate identity。12月,Wincanton acquires P%26amp;O Trans European. 2001年5月,Wincanton plc, as an independent company, quoted on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1月,Wincanton acquires midiData. 2005年4月,Wincanton opens purpose-built corporate headquarters in Chippenham, UK. 2005年10月,Wincanton acquires Premium Logistics in France. 2006年2月,Wincanton enters FTSE 250.
什么是物流战略优势 物流战略优势是指物流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优于竞争者的形势、地位和条件。 随着顾客对物流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在争相运用先进的技术来保证其服务水平,其中能更完美地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将会成为优势企业。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来说,研究物流战略优势,关键是要在物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形成差异优势或相对优势,这是取得物流战略优势经济有效的方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要注意发掘潜在优势,关注未来优势的建立。 物流战略优势的构成 构成物流战略优势的主要方面有: 1、产业优势。服务于符合企业自身成长条件且属新兴的朝阳产业。 2、资源优势。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优秀人才等。 3、地理优势。占据便利的物流通道,丰富的原料产地,经济发展重点区域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4、技术优势。拥有支持物流系统成功运行的专有技术。 5、组织优势。具有良好的支持物流运作的网络组织结构。 6、管理优势。是基于服务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之上的整体优化配置资源,协同运作的思想、文化、方法、手段和制度等的有机体系。 研究物流战略优势,关键是要在物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形成差异优势或相对优势,这是取得物流战略优势比较经济有效的方式,当然也要注意发掘潜在优势,关注于未来优势的开发。 相关条目 物流战略目标 物流战略导向 物流战略态势
什么是配载 配载是指为具体的运班选配货载,即承运人根据货物托运人提出的托运计划,对所属运输工具的具体运班确定应装运的货物品种、数量及体积。配载的结果是编制运班装货清单。装货清单通常包括卸货港站、装货单号、货名、件数、包装、重量、体积及积载因子等,同时还要注明特殊货物的装载要求。 我们知道对于无论那种运输工具来说其载货量是一定的,不是无限的,其载重量、可用体积都是有限值的。因此,对一个有限的运输工具如何装载、使其能够最大限度达到其限定的载重量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其体积容量是物流活动中既能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同时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的重要的环节。 配载的原则 一般来说,轻重搭配是配载的最简单的原则。也就是说用重货铺底,以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轻泡货搭配以充分利用其可用空间体积。最后的结果是,轻重货的总重量加起来能无限接近于限定载重量的最大值,轻重货的总体积加起来能无限接近限定体积数的最大值。但轻重货的搭配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达到上面所说的目的,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要无限接近最大化,同时还要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这就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有一个科学的比例才能保证上述目的的达成。 长期以来,物流公司的员工都是凭经验来给运输工具进行配载的,也能获取一定的效益。但这只是凭经验而已,是否已经达到运输工具使用率的最大化、配载效益的最大化了,也从未有人去评估过,同时这种经验对于新员工来说是不具备的。能否有个公式化的计算办法来让大家都会给运输工具进行配载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在集货时一般都是以重量或体积来计量货物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所集货物密度的近似值,从而推出轻重货的配载比例。 配载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根据运输工具的内径尺寸,计算出其最大容积量。 2.测量所载货物的尺寸重量,结合运输工具的尺寸,初步算出装载轻重货物的比例。 3.装车时注意货物摆放顺序、堆码时的方向,是横摆还是竖放,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车厢的空间。 4.配载时不仅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车载量,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货物的价值来进行价值的搭配。 5.以单位运输工具能获取最大利润为配载总原则。 配载时应注意的事项 1.重货不能压轻货,大件货物不能压小件货物。 2.注意运输工具的承重位置,不能偏重,或者重心偏向。 3.注意附加值高的货物的装载位置,要相对保护起来。 4.注意食品不能和有异味的、有毒的货物混装。 5.液态物质要注意其包装的密封性并采取隔离措施。 6.怕压、易碎、易变型的产品,在装载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相关条目 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