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解决公共产品问题的最重要方式就是财政。一方面,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上看,需要由政府直接参与提供,这就需要由政府财政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针对公共产品所固有的、通过市场方式所无法有效解决的“免费搭车”现象,政府可以运用政治权力,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者-社会公众课征税收,取得财政收入,并由此而获得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2、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财政在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时的一般做法是:对从事具有负外部经济效应的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征税,从而使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到实际的社会成本的水平,以克服该产品在生产经营时由于企业或个人负担的社会成本过低,而导致社会资源过多地配置到这类产品的情况;反之,对从事具有正外部经济效应的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则予以财政补贴,使该产品的个人收益能够与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对等,鼓励该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到正常水平,克服社会在该产品上配置过少的弊病。当然,政府对外部效应问题的干预还可以有其他的政策手段,如制定排污标准,实行限价措施等,但是,财政仍不失为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3、市场垄断(Monopoly) 政府对于市场垄断的干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等。而财政作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这主要表现为财政在克服因自然垄断而引起的市场失灵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所谓自然垄断,是指某一行业由于在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因此,为了避免由于无谓竞争而引起的经济资源浪费,在某一地区只需要由一家企业进行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这类情况通常存在于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电信、铁路、市内交通等部门。与其他市场垄断不同,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来说,竞争反而会造成低效率。这样,需要由政府出面,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进行市场准入限制,维持其独家经营的局面。但同时,为了避免该行业依靠其垄断地位进行牟利,政府又需要对其服务收费制订标准,实行限价政策。进一步说,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大多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又都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这样,政府出于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考虑,通常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服务制订较低的价格,其结果往往造成企业连正常的利润水平也无法保证,以至于陷入亏损的境地。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获得低利微利时,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往往需要依靠财政贷款的支持,而企业的亏损则需要财政补贴来弥补。4、分配不公平(Unequal Distribution)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一般要依靠财政手段进行。其主要做法是,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大幅度削减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和财产;同时通过实行社会福利政策,为低收入阶层提供各种补助和津贴。这样,在社会福利分布的高峰和低谷之间,通过削平峰尖、填补谷底的办法,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分配不公的状态。当然,各国政府往往还通过制订最低工资标准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贫富悬殊状况的出现,但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其在解决社会分配不公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远不及财政手段的。5、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Macroeconomic Disequilibrium) 对宏观经济实施间接调控,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干预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解决宏观经济失衡以及由此而直接导致的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剧烈波动等后果,政府通常必须运用多种政策手段进行干预,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两大政策工具。就财政政策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增税或减税措施,加大或压缩政府支出总额,或者通过公债的发行、购买和偿还等活动,使得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相适应,间接调控社会的就业状况、通货膨胀上涨的幅度和外汇收支的平衡状况等,从而尽可能熨平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动幅度,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什么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赫芬达尔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一个,是经济学界和政府管制部门使用较多的指标。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计算 赫芬达尔指数能区别公司市场占有率为基础的市场结构。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的计算方法如下: 1、取得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可忽略过小的竞争对手。 2、将市场占有率平方。 3、将这些平方值加总。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用某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来表示,其公式为: 式中:X——市场的总规模Xi——i企业的规模Si = Xi / X——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该产业内的企业数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是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如果少于50家企业就是所有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取百分之的分子)的平方之和。显然, HHI越大,表示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 该指数不仅能反映市场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能反映大企业之外的市场结构,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大企业对市场的影响程度。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特点 赫芬达尔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一个,具有如下特点。 (1)当独家企业垄断时,该指数等于1,当所有企业规模相同时,该指数等于1/n,故而这一指标在1/n~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企业规模 分布的不均匀度越高。 (2)兼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指标的优点,并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因为该值对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的市场份额反映比较敏感,而对众多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小幅度的变化反映很小。 (3)可以不受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的影响,较好地测量产业的集中度变化情况。 因此, 只要厂商合并, 该指数值就会增加; 只要厂商分解, 该指数值就会减少。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理论基础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源于贝恩(Bain)的结构一经营一表现理论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贝恩的这一产业组织理论是指,市场结构影响到厂商的经营,并最终决定厂商的表现。随着市场份额的集中,厂商会趋于采用相互勾结策略,最终制定出来的价格会偏离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无定价权,它们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从社会福利角度看,完全竞争是最理想的市场结构。任何形式的厂商垄断以及随之而产生的高于垄断价格的价格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消费者社会福利损失。 结构一经营一表现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化程度与市场垄断力之间存在着某种正相关关系。有些学者进而认为两者之间是非线性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市场集中化程度较低时,厂商的行为更富有竞争色彩。随着市场集中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垄断逐渐取代市场竞争。当市场集中化程度很高时,厂商的行为已经少有竞争色彩,在这种条件下,再提高市场集中化程度,垄断力的提高将非常有限。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优点与缺陷 HHI指数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能够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当市场有一家企业独占,即X1 = X时,HHI指数=1;当所有的企业规模相同,即时,。产业内企业的规模越是接近,且企业数越多,HI指数就越接近于0。因此,HI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结构状况。 HHI指数指数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规模较小的企业给与更大的权重,因此,HHI指数指数对规模较大的前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比重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支配力的变化。 HHI指数指数的缺陷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而且含义不直观。 举例: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市场上共有4家企业,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0%、25%、17%和18%,那么这一市场的HHI便是: HHI = 0.42 + 0.252 + 0.172 + 0.182 = 0.2838 HHI值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HHI=1; 当市场上有许多企业,且规模都相同时,HHI=1/n,n趋向无穷大,HHI就趋向0。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一般而言,HHI值应界于0与1之间,但通常之表示方法是将其值乘上10000而予以放大,故 HHI应界于0到10000 之间。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利用 HHI作为评估某一产业集中度的指标,並且订出下列的标准: 参考文献 ↑ 1.0 1.1 张萍.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扩散机制↑ 常百豪.台湾量贩店之竞争分析─依好市多之观点.国立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1996,6
简介 转帐支票 发票人或持票人在普通支票上载明“转帐支付”,以对付款银行在支付上加以限制。 对现金支票与转帐支票的规定转账支票 支票可以支取现金,也可以转帐,用于转帐时,应当在支票正面注明。 支票中专门用于支取现金的,可以另行制作现金支票,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 支票中专门用于转帐的,可以另行制作转帐支票,转帐支票只能用于转帐,不得支取现金。转帐支票管理 各单位使用转帐支票,必须指定财务部门专人保管,建立健全购领、保管、使用、登记、注销制度,落实责任制。个体工商户的转帐支票,也必须有专人妥善保管。转账支票 使用转帐支票购物(包括其他结算,下同),在签发支票时,必须登记支票使用人,如实填齐支票各栏内容,并在的背面注明持票人的姓名。确实不能事先写明金额,携带不填金额的转帐支票购物,必须填明其他各栏,由主管财务的负责人批准,并规定其使用范围、限额。 领用转帐支票人应办理签收手续,并在规定期限内向财务部门报帐。财务部门当及时和银行核对帐目。 用转帐支票购物时,持票人必须同时携带本人工作证或居民身份证。 转帐支票的有效期限为五日(签发日除外,到期日逢例假日顺延)。逾期未使用的转帐支票应及时交回财务部门注销。转帐支票核验 收票单位在收受转帐支票时,必须认真审核支票上填写的收款单位、签发日期、金额、用途、印鉴。并应查验持票人的工作证或居民身份证。确认无误后,在转帐支票背面记下工作证或居民身份证号码,并由持票人签名。无证件或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不得收受转帐支票,并应及时和出票单位联系。否则,因此而发生的经济损失自负,并追查经办人员责任。转账支票 发现用挂失的转帐支票骗购货物的,应即扣留其支票,并报告本单位保卫部门或当地公安机关。 销售单位对票面在人民币一万元以上的转帐支票,必须取得开户银行收帐通知后,方能发货,不得以银行的受理回单作为入帐凭据和发货证明。转帐支票-监督 银行要加强对开户单位领购支票的管理。出售支票每个帐户只准一次一本;业务量大的,不得超过三天的用量。对资金管理不善,信誉不好的单位,不给使用转帐支票。转账支票 银行承办支票转帐时,应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办理支付手续。因银行经办人员工作疏忽造成的差错,其经济损失,应由银行按有关规定负赔偿责任。 遗失或被窃栏目印鉴齐全、在有效期间内的转帐支票,应立即向银行申请办理挂失。挂失前已被冒领的,银行不负经济责任。 公安机关在侦查案件中,发现使用、受理转帐支票单位因违反本规定以致犯罪得逞的,应建议或协同主管部门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令其限期改正。转帐支票奖惩 一贯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本规定,成绩显著的;发现窃取转帐支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勇于揭发检举的;报案及时,或当场扭获犯罪分子,对破案作出贡献的,单位、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给予表彰、奖励。 有下列行为的单位,主管部门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罚款、行政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签发空白转帐支票或将转帐支票交给销售单位代开的; (二)签发空头转帐支票、远期转帐支票的; (三)出租、出借、转手使用转帐支票的; (四)签发转帐支票不按规定如实填写栏目的; (五)丢失、被窃转帐支票隐瞒不报的; (六)发现他人使用挂失的转帐支票行骗不报的; (七)违反本规定收受转帐支票,造成损失的; (八)用转帐支票进行投机倒把或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转帐支票处理 收款单位出纳员收到付款单位交来的支票后,首先应对支票进行审查,以免收进假支票或无效支票。 收款单位出纳员收到付款单位交来的支票后,首先应对支票进行审查,以免收进假支票或无效支票。对支票的审查应包括如下内容: (1)支票填写是否清晰,是否用墨汁或碳素墨水填写;转账支票 (2)支票的各项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是否在签发单位盖章处加盖单位印鉴,大小写金额和收款人有无涂改,其他内容如有改动是否加盖了预留银行印鉴; (3)支票收款单位是否为本单位; (4)支票大小写金额填写是否正确,两者是否相符; (5)支票是否在付款期内; (6)背书转让的支票其背书是否正确,是否连续。 收款单位出纳员对受理的转帐支票审查无误后,即可填制一式两联进帐单,连同支票一并送交其开户银行。开户银行审核无误后即可在进帐单第一联上加盖“转讫”章退回收款单位。收款单位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帐单第一联编制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例:2月5日大圣公司收到西门公司交来的11700元转帐支票后,进行认真审查,审查无误后填制进帐单,连同支票一并送开户银行,根据开户银行盖章退回的进帐单第—联编制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转账支票 付款单位签发支票直接送开户银行办理款项划拨的,财务部门应填制一式两联进账单,在进帐单上,本单位为付款人,对方单位为收款人。填制完后连同转帐支票一并送本单位并户银行。银行接到转帐支票和进帐单后按规定进行审查,审查无误后在支票和两联进帐单上加盖“转讫”章,将进帐单第一联作为收帐通知送收款单位,收款单位收到银行转来的进帐单第一联后,编制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其会计分录同上。转帐支票填写注意问题 (1)必须在购买活动完成后填写 (2)转帐支票填写时必须使正联与存根对齐,以避免使用复写纸时出错 (3)要填好签发日期 (4)在转帐支票的左面填写人民币大写数字,右边填写人民币阿拉伯数字 (5)依据事实填写款项的具体用途 (6)填写签发人的姓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和主管人员印章。转帐支票常见词汇 account number 帐目编号 depositor 存户 pay-in slip 存款单 a deposit form 存款单 a banding machine 自动存取机 to deposit 存款 deposit receipt 存款收据 private deposits 私人存款 certificate of deposit 存单 deposit book, passbook 存折 credit card 信用卡 principal 本金 overdraft, overdraw 透支 to counter sign 双签 to endorse 背书 endorser 背书人 to cash 兑现 to honor a cheque 兑付 to dishonor a cheque 拒付 to suspend payment 止付 cheque,check 支票 cheque book 支票本 order cheque 记名支票 bearer cheque 不记名支票 crossed cheque 横线支票 blank cheque 空白支票 rubber cheque 空头支票 cheque stub, counterfoil 票根 cash cheque 现金支票 traveler's cheque 旅行支票 cheque for transfer 转帐支票 outstanding cheque 未付支票 canceled cheque 已付支票 forged cheque 伪支票 Bandar's note 庄票,银票 public accounting 公共会计 business accounting 商业会计 cost accounting 成本会计 depreciation accounting 折旧会计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电脑化会计 general ledger 总帐 subsidiary ledger 分户帐 cash book 现金出纳帐 cash account 现金帐 journal, day-book 日记帐,流水帐 bad debts 坏帐 investment 投资 surplus 结余 idle capital 游资 economic cycle 经济周期 economic boom 经济繁荣 economic recession 经济衰退 economic depression 经济萧条 economic crisis 经济危机 economic recovery 经济复苏 inflation 通货膨胀 deflation 通货收缩 banker 银行家 president 行长
什么是设计创新 设计创新是透过设计论述(design discourse)的过程,在产品符号、风格与意义上的创新。 设计创新谈的不是科技导向(technology push)的创新,运用科技突破开创新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市场导向(market pull)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创新。设计创新是一种以设计语言( design language) 突破为驱动力的创新,风格、象征与符号可以引领时尚并创造市场的需求。 因此,设计创新(Design Driven Innovation) 被认为是一种设计语汇对风格上的创新,远甚于功能上进步与科技的创新。在此,风格、符号与意义的突破,决定设计创新!企业的设计创新驱动力的类型 企业的设计创新驱动力,主要有如下四种类型: 1.设计企业家驱动:企业在创立之初即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将创新设计与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与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均建有强大的工业设计部门和机构,能够很好地领悟与贯彻决策者对创新设计的高定位与高标准,专注于核心业务与文化底蕴建设,对打造品牌与提升价值有长远的期望值。这类企业的商业运营均稳健、获益率高,而且往往都是所在产业内的“领袖型”企业。 2.自主知识产权驱动:在过去一段较长时期内,国家在宏观上“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基础上再创新”等发展制造业的策略被普遍误读,客观上成为中国制造业模仿国外优良设计产品时的“理论依据”,并在许多行业内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珠三角中小企业在进军世界市场、承接OEM订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大量遭遇因设计侵权而被起诉、甚至被国外媒体贴上“小偷之国”的标签,则成了推动这些企业奋而求变、彻底抛弃模仿、走上自主创新设计之路的主要动力。 3.市场竞争驱动:对大多数已经通过自主创新设计而获益的中小企业来说,最初多出于推出“漂亮产品”的朴素动机,“外观设计”成了企业家对工业设计最早的通俗解读,“外观靓的产品好卖”自然而然成为创立之初的小型企业寻求设计支援的信条。尤其是当这些企业经更广泛渠道接触到随海外订单一起提供的精美设计样品时,或者去观摩国际专业博览会目睹了最新概念的产品而感受震撼时,这种信条则更加坚定。对赢得市场竞争、提升持久竞争力的渴望,驱动着这些企业必须站在创新设计的潮头。 4.品牌建设驱动:将创新设计与品牌建设挂钩,用品牌建设与创新设计的互动关系来保持企业成长始终位于良性轨道,决定了一些企业在平衡提供制造服务与营销自主品牌产品、内外销市场份额的配置上掌握了较大主动权。例如,总部在深圳的“emoi”、“轻松科技”在创立之日就将高水平的创新设计视为锻造品牌的不二法门;广州的“哲时手表”、“康艺电子”则持续使用统一的、清晰的设计风格去呈现品牌的“设计形象”;而中山的“华帝燃具”、“固立门锁”是靠国际视野下的创新设计去提升品牌的价值感,并在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有本土品牌的话语权。
什么是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即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和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亦称对外贸易价格指数,又称进出口商品单位价值指数,是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方向、幅度、趋势和规律性的相对数。">编辑]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意义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是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重要国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199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280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488亿美元,位居世界贸易排名第11位进口总额为1321亿美元,位居第12位。目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对外贸易中,外贸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贸易条件的好坏、贸易条件是反映和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对外贸易时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对自己是否有利的重要手段,而贸易条件是用进出口商品价格数来反映的。因此,编制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编制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有利于正确反映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规模、水平、速度的发展变化情况; 2.编制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有利于研究外贸经济的结构及比例关系的发展变化; 3.编制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是完善价格指标体系的需要。通过编制包括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在内的各物价指数,全面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订和调整价格政策提供依据。">编辑]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进出口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该指数的计算因国别、资料条件、人力、物力、财力条件等不同而异。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是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出发。依据科学、准确、可比、简便可行的原则编制的。编制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调查单位和范围的确定 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查单位应以海关为准。这是因为海关统计是以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为原始凭证的,一切通过国境实际进出口的货物,都必须向海关办理申请、查验、征税、放行等手续,因而能够取得准确、全面、可靠的实际进出口商品的品种、价格、数量和金额资料。另外,海关统计是按照联合国的统一需求开展进出口贸易统计业务的,因而其资料在国际间的模向对比中具有可比性;同时,海关统计提供的统计数据,都是分省、市、自治区范围分别统计的,所以便于分地区编制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在调查范围上,应包括全国性的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及设在各地的分公司;地方经营外贸业务的企业;经批准临时设立的进出口货物的外贸专业公司;三资企业及个人的各种方式实际进出口的业务活动等。 (二)商品范围及分类 商品的范围是由编制指数的目的决定的,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所包括的商品范围,应与我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口径范围一致。即通过一般性贸易、补偿贸易、来料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后供加工内销的产品原料、零配件、边境地区贸易及小额贸易等。 进出口商品的分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1992年版)为准的。见本教材后附录五。 (三)代表规格品及其价格形式 商品项目包括了各种规格、等级、牌号、款式的商品集团,所以很难按不同规格、等级、牌号的具体商品直接编制价格指数,而只能用每种商品集团中选择的代表规格品及其价格编制指数。但是,对一些使用价值相同、规格差别不大的食品、谷物、原料、矿产燃料、植物油、原油等,其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又大体一致,则可以采取混合平均价计算。 对各类加工品,因规格繁多、品种复杂、分类细,故应按下述选择代表规格品的原则和步骤进行: 1.确定需要选择代表规格品的商品项目,并按各外贸进出口总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对口分组; 2.按照进(出)口金额及数量较大,贸易关系较为稳定为准则,确保所选代表商品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商品总额的60-70%以上; 3.选定的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变动,对该商品集团绝大部分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应有代表性、趋向性; 4.要以比较常规的、贸易前景较好的稳定性代表规格品为准; 5.所选代表规格品的数目,应保持调查商品的分布合理性及稳定可比性。 在进出口贸易中,商品价格的表现形式较多、如报盘价、目录(挂牌)价、合同价、现货价等。在实践中,最好以海关“进出口商品量值表”为依据,用实际进出口量去除进出口额而得出的实际价格为准。其中,进口商品一律以到岸价格(CIF)为难,出口商品一律以离岸价格(FOB)为准。 金额单位一律以美元为准,非美元进行贸易成交的,应按当时国家统一公布的汇率换算成美元;计量单位以《海关统计商品目录》中规定的计算单位为准。 计算平均价格时,根据现有资料与口径的要求,在六种常用的平均价格公式中,既不能按商品数量加权平均,也不能用简单算术平均或序时平均法,而只能采用混合平均价格法。即: 因为,目前我们选定的商品是一种含不同规格、等级、质量的商品集团、只能适用于混合平均价格法。当然,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加权法计算。 (四)公式的选择与编制程序 如前所述,目前国际上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编制物价指数,根据我国实际,编制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所采用的公式为: 采用这一公式主要是考虑: 1.目前我国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一般都采用此公式或其数学变形公式,为保持方法及运用的统一性,有必要如此; 2.从我国价格指数的现实经济意义出发,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更能体现其现实经济意义; 3.实践中,经常利用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来推导有关指数。因此,必须遵循经济指数同度量因素的一般科学原则。 进出口商品价格总指数的编制程序及步骤大体为: 1.计算个体商品价格指数。 2.计算各类商品的价格类指数。 3.计算各类商品的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进出口额。 4.计算进出口价格指数。 参考文献 ↑ 1.0 1.1 汪慧玲.商贸统计学.ISBN:7-311-01092-6/F712.3.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简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历史沿革 在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同时,财政人民委员部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立的九部一局之一。开始,财政部在瑞金叶坪村谢氏宗祠内办公,只有一间约10平方米的小木板层,由邓子恢任第一任财政部长,工作人员只有3-5人,无内设机构。由于苏区的不断扩大,工作任务、职能的不断拓展,临时中央政府于1933年4月迁到少洲坝,财政部也随之迁到沙洲坝新屋家村的杨氏兆落太祠。此时的财政部职能已初步健全,管理趋于正常。根据1933年临时中央政府通过的《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暂行组织纲要》,财政部内设:没收委员会、征发局、税务局、公债局、国有财产管理局、秘书局、预算局等8个机构,同时还办了一个印刷厂,并在财政部左侧20米处的国家银行(毛泽民任行长、隶属于财政部)内设立总金库,财政部是当时中央各部中最大的一个。工作人员也于1934年发展到40余人,但到长征时,人员调减到20-30人。同时,在各省、县、市、区相应设立财政部,行政上隶属于上级财政部,同时受同级苏维埃政权指导,从而在中央苏区形成较为完善的财政系统。成立背景 由于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筹集战争经费、保障红军各项供给及苏维埃政府各项费用供给成为红色财政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当时,战争经费主要靠打土豪筹款及没收地方浮财、战争缴获来筹集。财政部统一了税则,取消了国民党的各种苛捐杂税,代之以统一累进税制。当时主要征收农业税、山林税、工商统一税等,发行公债也是重要手段。第四次反"围剿"时,财政部向苏区工农群众募集"革命战争短期公债"30万; 第二次"革命公债"于1932年11月1日开始分期发行,至12月1日共发行128万元,同时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
1.企业转厂需求 加工贸易企业又称海关监管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是外资企业。加工贸易是企业:是指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加工成成品后复出口的企业。加工贸易又称三来一补企业:包括最常见的进料加工企业、来料加工企业。 特点: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必需从国外进口,成品必需复出口,进口多少料件就要对应出口多少成品,一进一出必需平衡,报关方式是手册报关(说白了就是用本手册登记进出货物),当加工贸易企业的成品出口时就是所谓的核销。外商的目的只是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我国的目的是引进外商投资和技术,所以国家实施了这样一个政策: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原材料免交17个点的增值税,他们的产品最终必需出口核销,因为加贸企业不能在国内直接采购和销售(除了以转厂的方式),所以转厂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2.转厂定义 转厂(深加工结转):加工企业A将保税料件(即加工贸易企业的料件或成品)产品结转至另一直属或本直属海关内的加工贸易企业B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在正常的海关定义下:转厂为深加工结转,即两个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结转。 案例:加贸企业A从国外进口料件塑胶粒,在国内生产出半成品五金塑胶片,然后复出口核销。东莞另一加贸企业B从国外进口料件五金塑胶片,在国内生产出成品五金,然后复出口核销。 说明: A需出口核销的半成品刚好是B需进口的料件,通过转厂A就可以把五金塑胶片销售给B。在转厂过程中,A等于把五金塑胶片出口核销了,B等于从国外进口了五金塑胶片,B把A的五金塑胶片生产出成品五金后依然后出口核销。3.加工贸易企业转厂 无数企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国内一般贸易企业A希望把公司的产品销售一个加工贸易企业B,但B要求。A给他转厂,否则不能采购A的产品。因此国内一般贸易企业A需要解决转厂问题。 转厂过程中有两个主体:转出方和转入方。转入方已固定是加工贸易企业了,但转出方可以是任何性质的企业。 所以转厂模式有两种: 模式一:两个加工贸易企业之前间转厂, 即深加工结转。 模式二:一般贸易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的结转,即保税区转厂。 说明:如果贵公司是国内的一般贸易的企业(包括有进出口权或没有进出口权的)如果希望把产品转 厂给加工贸易企业(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企业),那么你就需要用到第二种模式:保税区转厂。4.保税区转厂—出口转内销 保税区(物流园,监管仓)都是有境内关外的政策,即货物从国内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口,反之等于进口,说白了保税区就等于是国外的地方,国内入保税区则出口,保税区入国内等于进口。所以如果你是一般贸易企业,可以先一般正常出口(与在码头或黄岗正常出口的手续一样)到保税区,然后让转入方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区办理进口(手册进口),这样完全附合加工贸易企业的企业性质: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必需从国外进口。
性质 财政分配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不同社会制度的财政分配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财政分配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掠夺,是一种剥削关系。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关系。财政收入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而财政支出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所以,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活动。作用 财政分配除具有满足国家实现职能资金需要的作用外,还有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它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分配形式一样,处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的中介地位,对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都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财政分配性质不同,调节的力度与广度并不完全一样。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中,生产是私人的事情,生产性积累基本上不是国家的职能,因此财政分配所能调节的面就窄,力度也弱。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不再是私人的事,绝大部分已成为社会共同事务,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对经济的调节力度和广度也随之增强和扩大。财政分配调节生产发展的规模 财政分配已深入到物质再生产的资金供给过程,直接调节生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也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结构。原因是: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积累集聚的规模和速度,而社会主义积累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财政分配形成的,并且通过参与对企业纯收入的分配,又间接地制约企业积累的形成,使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的规模和速度;②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也反作用于生产。从动态上看未来的生产结构状况,都是社会积累使用方向,即投资结构反作用于生产的结果,所以通过财政分配对积累使用方向的调整,结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企业积累使用的调节,就可以对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生产结构发挥积极的制约作用。 制约商品交换的正常实现 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商品交换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既是社会需求总量形成的重要来源,又是社会需求结构的重要决定者。因此,财政通过收支总量的变化和收支结构的调整,就可以有力地调节社会供求,促进社会商品交换的顺利实现。 全面调节消费 社会消费从总体上看,包括生产消费、社会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三个方面。财政在这三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财政作为社会公共积累的重要供给者和公共消费基金的使用者,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消费者和公共消费者。而在个人消费方面,财政不仅是非生产领域劳动者消费基金供给者,又是生产领域劳动者消费基金的调节者。因此,财政通过收支活动可以直接和间接对消费状况进行调节和控制。重要性表现 财政分配全面制约国民收入分配活动。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工资、价格、银行信贷等分配形式实现的,由于财政分配处于枢纽地位,各项分配无一不受财政分配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 ①财政承受能力制约工资分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分配量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财政的积累与消费政策,取决于国家从企业取走多少纯收入。企业留下的纯收入,是发展职工集体福利和增加职工收入的来源,财政取走的多,企业留利就少,从而能够用来增加职工收入的资金就少;反之,取走的少,企业留下的就多,可用来增加工资分配的资金就多。社会主义财政既不能无限制的增加企业负担,从企业取走过多,也不能无限制地向企业让利,否则就会超越财政承受能力,无法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基本需要,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损害。 ②财政状况和财政政策制约价格。财政发生赤字会引起物价上涨,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商品结构不相适应也会引起物价波动。财政政策则更直接影响物价。如财政补贴政策以及税收制度的变化,都会通过对供求的影响而直接调节价格状况。 ③财政收支状况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的平衡状况。财政信用与银行信用,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筹集和供应资金的两条基本渠道,两者紧密相关。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财政收支状况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状况,而且财政收支的政策取向,特别是有关企业分配政策的变动,都会影响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及需求的变化。筹集过程 该过程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表现出来。国家用于组织财政收入的手段,基本可分为税、利、费、债四种形式:①税,是国家财政用来组织收入的一种古老手段,也是世界各国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相对于其他财政分配形式有三大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所谓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征税,纳税人必须无条件地按法律规定缴纳应缴物品或款项。所谓无偿性,是指国家收税并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更不需要偿还。对此,理论界的不同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具有偿还性,因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谓固定性,是指征收之前就明确规定了征收的对象和征收的数量,纳税人必须按法律规定标准数量缴纳,政府也只能按规定标准收税而不能随意更改。②利,即利润缴款,是指国家经营的企事业单位向财政缴纳收益的形式。它是国有经济的产物。在中国1950~1984年的财政收入中,利润缴款数额仅次于税收,其中有些年度甚至高于税收收入。③费,是国家向单位或个人提供服务,或居民及单位使用国家财产而缴纳的费用。如政府收取的规费、国家财产租赁费等。④债,即财政借款,是以信用办法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此外,公产收入即出卖或出租国有财产的收入,以及财政性货币发行即为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等,也在组织财政收入中占有地位。分拨和使用过程 该过程以财政支出形式表现出来。可划分为拨款、贷款、补贴和税式支出四种形式。①拨款,是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指把财政收入按预算规定的款额、用途和程序无偿地拨付给使用单位。②贷款,指将财政收入以信用原则供给有关需要单位使用。如中国财政部门通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贷款。③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对经济组织或个人给予财政援助的一种支出形式。如中国的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职工生活补贴等。④税式支出,又称税收支出,指国家为了实施一定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单位或个人进行的减免税。由于减免税事实上是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故在财政学上也称其为支出形式。调节生产发展的规模 财政分配已深入到物质再生产的资金供给过程,直接调节生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也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结构。原因是: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积累集聚的规模和速度,而社会主义积累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财政分配形成的,并且通过参与对企业纯收入的分配,又间接地制约企业积累的形成,使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的规模和速度;②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也反作用于生产。从动态上看未来的生产结构状况,都是社会积累使用方向,即投资结构反作用于生产的结果,所以通过财政分配对积累使用方向的调整,结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企业积累使用的调节,就可以对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生产结构发挥积极的制约作用。制约商品交换的正常实现 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商品交换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既是社会需求总量形成的重要来源,又是社会需求结构的重要决定者。因此,财政通过收支总量的变化和收支结构的调整,就可以有力地调节社会供求,促进社会商品交换的顺利实现。全面调节消费 社会消费从总体上看,包括生产消费、社会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三个方面。财政在这三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财政作为社会公共积累的重要供给者和公共消费基金的使用者,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消费者和公共消费者。而在个人消费方面,财政不仅是非生产领域劳动者消费基金供给者,又是生产领域劳动者消费基金的调节者。因此,财政通过收支活动可以直接和间接对消费状况进行调节和控制。